SJG 98-2021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pdf

SJG 98-2021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7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74410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SJG 98-2021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pdf

3.1结构体系的一般规定

3.2结构布置及构件设计的一般原则

GBT50942-2014 盐渍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3.3房屋适用高度和高宽比

告构类型的受力特点提出房屋的适用高度和高宽

3.4.2本条补充了建筑角部重叠部分、细腰部分的尺寸规定, 3.4.3本规程没有对结构扭转周期比作出限制规定。扭转周期比是结构扭转周期与平动周期 之比,限制扭转周期比一定程度上加强了结构的抗扭刚度,但不能直接控制结构抗扭刚度。 理论分析结果表明,结构扭转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扭转引起的竖向构件附加水平位移、楼 板协调竖向构件变形时产生的面内应力、竖向构件随着楼层扭转产生的扭矩。前两个问题在 现有的规范中已有明确的规定和加强方法,第三个问题容易忽视,应在设计中考虑这一影响。 3.4.4楼层的扭转位移比为构件的水平位移与楼层竖向构件平均值之比,其与楼层扭转角、 结构平面尺寸和平面形心位移有关。当楼层的平面形心位移(楼层竖向构件平均值)较小时, 楼层的扭转位移比可适当放松。本条根据平面形心位移(楼层竖向构件平均值)值的大小,

对扭转位移比限值作出了规定

对扭转位移比限值作出了规定

3.6.1本条给出若干楼板薄弱部位的情况,设计时应根据具体工程进行分析,对于需要楼板 传递水平地震作用且相对薄弱的情况,应对这些区域的楼板进行受力分析,并根据本节规定 进行承载力验算。 3.6.2本条给出一种计算弱连接楼盖面内剪力的简易方法。对于地震作用下的弱连接楼板, 该楼板应能传递一侧结构(较弱一侧)地震作用至另一侧结构,弱连接楼板的剪力即较弱一 则的楼层地震作用,并考虑该楼层剪重比调整系数放大地震作用;考虑到这一方法存在一定 的假定,偏于安全再考虑放大调整系数2.0。较弱一侧的地震作用可近似按其在整个楼层的 质量(含弱连接楼板)比例分配整层地震作用。 3.6.3竖向荷载作用下楼板受弯矩作用,楼板截面的中面为受弯截面的中和轴,为零应力。 水平地震及风作用下会在楼板中面产生轴向应力和剪应力。多遇地震及风荷载作用下楼盖结 构处于弹性状态,控制楼板中面应力不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标准值是合适的。 3.6.4楼板在竖向及水平荷载组合作用下同时承受轴力及弯矩作用,楼板截面的配筋面积由 抵抗轴力需要的面积及抵抗弯矩需要的面积组成。考虑到楼板配筋一般为楼板上、下两侧配 筋方式,因此由轴力作用配置的钢筋可取一半分别配置在楼板上、下侧。 3.6.5本条对楼板在轴力和剪力共同作用时的楼板抗剪承载力进行了规定。计算公式参考了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中关于剪力墙抗剪承载力验算公式。 3.6.6本条对组合楼板支座处与钢梁间的抗剪栓钉的设计进行了规定。其中计算公式参考了 《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的有关公式。 3.6.7对于全截面承受拉、剪的楼盖结构,由于压型钢板组合楼盖为单向受力的楼盖结构

FnHr,nlenPh.n A. Areal.h M. A? +B, (3.6) FrHrnllenPh.n T B mag,h,n M. A? +B?

计算中考虑步行荷载前四阶谐波引起的自振步 于15Hz的所有振型的加速度反应的 叠加。将各振型反应实部和虚部分别相加得到h阶谐波引起的总的加速度反应的实部和虚部

areal,h = Zareal,h,n

则h阶谐波引起的加速度反应幅值为

I an I= yarealth + aimaed

R, =a, /ar=ls

R=R?+R+R+R?

表3.4SCIP354动载因子取值

表3.5低频楼板与高频楼板的分界频率

频率计权均方根加速度反应下式计算

W一一频率记权函数; P一一共振折减系数。 人对不同频率振动的感觉不同,因此需要对不同频率的振动反应进行计权的计

0.5Vf,1Hz8Hz

FrDW,p 1 He,n Hr,n (3.1 w,PmS V2 "M. n=1

对于竖向振动,反应系数由下式计算

R= aw.rms 0.005

考虑到通道长度有限,在有限的作用时间内结构可能达不到稳态反应状态,引入共振护 减系数

将V三,,代入式(3.16)可得

中:N一一走过通道所需的步数,N。=L,/Ip。 式(3.14)中的N=0.55hL,/I,,当h=2时,N=1.1L/I,~L/I,=Ns。 SCIP354给出的各种使用环境下的舒适度标准见表3.6,使用反应系数作为评价指标。

表3.6SCIP354各种使用环境对应的反应系数

3.8.2、3.8.3本条参考《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的有关规定,对不同结构类 型结构构件的抗震等级提出了要求。对抗震烈度为8级的构件抗震等级,可参考《高层建筑 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的有关规定

3.9.1、3.9.2对于剪力墙,特别是墙肢长度较长的剪力墙,其在竖向荷载和水平地震作用 下的应力分布沿墙长方向是不均匀的,呈中部小端部大状态。墙肢中部的应力中由竖向荷载 引起的应力占比较大,而墙肢端部的应力中由水平荷载引起的应力占比大。本规程在确保墙 肢整体安全度与国家高规基本一致的基础上提出适当放松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的整片墙 肢轴压比限值,并补充验算剪力墙边缘约束构件考虑地震组合作用下轴压比的验算方法,更 好反应了剪力墙不同区段在不同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情况。对于考虑地震组合作用下剪力墙边 缘构件的轴压比限值取与相同抗震等级框架柱的轴压比限值,是偏于安全的, 对于一字形剪力墙放松轴压比限值时,其边缘构件配筋构造措施宜按抗震等级提高一级 米用。 3.9.3罕遇地震作用下带有框架柱结构的弹塑性分析结果表明,罕遇地震作用下轴向承载力 有较大富裕的框架柱,其混凝土的受压应变较小,整个框架柱的损伤较小,可以适当提高其 轴压比限值,以减小框架柱的截面尺寸。

3.10高层建筑结构施工

3.10.1本节对高层建筑结构施工的一些问题做了简要规定。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的施工 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由于高层建筑层数较多,施工周期相对较长,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收缩徐变对结构的受力 有一定影响,本条要求高层建筑结构施工应进行施工模拟计算,计算时应考虑施工顺序、杠 件间连接方式等施工方案因素,高空施工时尚应考虑温度及风作用的影响。 3.10.2对于一些结构体型复杂,竖向荷载作用下有较大水平位移的高层建筑,宜根据设计

要求在施工时采取措施适当调整,对结构进行“纠偏”设计与施工。 3.10.3工程实践经验表明,相对低温进行施工后浇带的合拢会有效减小混凝土楼盖结构在 使用期间降温作用下的拉应力,同时浇筑混凝土时相对低温入模也会减小混凝土的早期收缩 应力。

4.1.1建筑物周边不同方向的场地环境及建筑物情况可能有较大差别,为了更准确确定建筑 物不同方向的设计风荷载,应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的有关规定合理确定不同方向的地面粗 糙度类别。 4.1.2对于建筑荷载规范中未规定的复杂平立面高层建筑,风荷载体型系数应根据风洞试验 结果确定,风洞试验 支术评审

4.1.1建筑物周边不同方向的场地环境及建筑物情况可能有较大差别,为了更准确确定建筑 物不同方向的设计风荷载,应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的有关规定合理确定不同方向的地面粗 造度类别。 4.1.2对于建筑荷载规范中未规定的复杂平立面高层建筑,风荷载体型系数应根据风洞试验 结果确定,风洞试验报告应根据有关规定进行技术评审

4.2.7本规程地震影响系数的曲线及参数取值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相同。对于 超高层建筑,周期值大于6.0s时,可取6.0s时的地震影响系数,当有充分论证依据时,当 有充分依据时,周期大于6.0s的地震影响系数αmax可按规范反应谱曲线下降,降低幅值不宜 超过6.0s时地震影响系数的10%。 4.2.8水平地震作用下结构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取值参考《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IGJ3的有关规定,但区分了不同场地类别的取值,II类场地的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同高规, III、IV类场地的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略有提高。 4.2.9对于计算得到结构楼层地震剪力标准值不满足剪重比要求时,本规程提出宜采取将该 楼层及相邻楼层地震剪力放大,使之满足要求。 4.2.10本规程给出选用一组地震波进行弹性、弹塑性时程分析的选波方法

5.1.3本规程在《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基础上补充了D+级性能目标,D+级 性能目标相当于抗规制定的结构基本抗震设防目标,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对于抗震性能目标为A级的高层建筑,其多遇地震、设防烈度地震的性能目标均为1, 考虑到结构满足设防烈度地震作用下的性能目标1时一般也能满足多遇地震作用下性能目 标1的要求,因此可不进行多遇地震作用计算。 对于实际工程中大量设定为抗震性能目标C级的高层建筑,宜验算超大震作用下结构满 足性能水准5的要求。 5.1.5对于抗震性能目标为A、B级的高层建筑,其罕遇地震作用下整体结构要求达到基本 完好(2)、轻微损坏(3)的损坏程度,其结构构件的构造要求宜根据需要调整。 5.2C、D+、D等级结构抗震性能目标 5.2.1~5.2.5抗震性能目标为C、D+、D等级的结构,根据本规程5.1.3条的规定,对不同 类型结构的抗震性能目标提出细化规定。本规程对于竖向构件及连梁的抗剪性能目标要求都 按满足抗剪承载力要求。 5.2.6本规程给出了楼盖结构的抗震性能目标要求。对于楼盖结构中的弹性目标要求,控制 混凝土楼板面内主拉应力不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标准值。对于楼盖不屈服的性能目标要求, 控制楼板内的钢筋满足不屈服要求。对于楼板抗剪承载力不屈服的目标要求,可按本规程 3.6.5的规定进行验算。楼板满足截面抗剪要求,可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 有关剪力墙抗剪截面验算的相关规定执行。

性能目标相当于抗规制定的结构基本抗震设防目标,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对于抗震性能目标为A级的高层建筑,其多遇地震、设防烈度地震的性能目标均为1, 考虑到结构满足设防烈度地震作用下的性能目标1时一般也能满足多遇地震作用下性能目 标1的要求,因此可不进行多遇地震作用计算。 对于实际工程中大量设定为抗震性能目标C级的高层建筑,宜验算超大震作用下结构满 足性能水准5的要求。 5.1.5对于抗震性能目标为A、B级的高层建筑,其罕遇地震作用下整体结构要求达到基本 完好(2)、轻微损坏(3)的损坏程度,其结构构件的构造要求宜根据需要调整。

5.2.1~5.2.5抗震性 类型结构的抗震性能目标提出细化规定。本规程对于竖向构件及连梁的抗剪性能目标要求都 按满足抗剪承载力要求。 5.2.6本规程给出了楼盖结构的抗震性能目标要求。对于楼盖结构中的弹性目标要求,控制 混凝土楼板面内主拉应力不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标准值。对于楼盖不屈服的性能目标要求 控制楼板内的钢筋满足不屈服要求。对于楼板抗剪承载力不屈服的目标要求,可按本规程 3.6.5的规定进行验算。楼板满足截面抗剪要求,可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 有关剪力墙抗剪截面验算的相关规定执行

5.3A、B等级结构抗震性能目标

5.3.1对于抗震性能目标为A、B等级的结构,根据本规程5.1.3条的规定,对结构构件在 多遇地震、设防烈度地震和罕遇地 能目标提出了具体规定,

本节总结近年来深圳市超限高层建筑中设计和审查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复杂高层建筑计 算分析方法、结构模型、补充分析内容等。

6.2.1本条建议了风、多遇地震、设防烈度地震作用下的连梁刚度折减系数。罕遇地震作用 下进行等效弹性分析时的连梁刚度折减系数见6.9.3条 6.2.2当梁扭矩主要是由上部偏心荷载引起时,水平现浇楼板会对梁扭转产生约束作用,可 根据其约束作用大小选择适当的扭矩折减系数。当梁扭矩主要是由平面内梁板荷载引起时, 不宜考虑楼板对梁的约束作用。 6.2.6当剪力墙端部局部加厚或设有端柱时,该部分在计算分析的模型应按构件的受力情况 选取,并根据计算结果进行构件设计

.8罕遇地震作用下动力弹塑性时程

标的关系分别如表6.1、表6.2、表6.3所示。

6.1钢筋混凝土梁弹塑性位

注:表中可以采用线性插值方法得到相应的位移角限值。

表6.2钢筋混凝土柱弹塑性位移角限值

注:1. 表中可以采用线性插值方法得到相应的位移角限值:

2.弯控轴压力系数n大于0.4时,RC剪力墙位移角限值为表中n等于0.4的数值乘以1.7(1一n):弯剪控轴压力系 数n大于0.3时,RC剪力墙位移角限值为表中π等于0.3的数值乘以1.4(1一n)。 根据美国FEMA356的建议,梁、柱、剪力墙的性能水准与构件的塑性变形指标关系分 别如表 6.4、表 6.5、表 6.6、表 6.7 所示。

6.9罕遇地震作用下等效弹性分析

6.9.1罕遇地震作用下的等效弹性方法是对罕遇地震弹塑性分析方法的一种补充验算方法。 等效弹性方法采用反应谱法进行分析,地震作用相对明确,且计算速度快,采用现有的多遇 地震弹性分析软件即可。 6.9.2、6.9.3为了更好模拟罕遇地震下构件的损伤情况,考虑结构构件屈服后结构刚度减 弱等影响,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等效弹性分析时,地震反应谱的阻尼比可取0.05~0.07,另 外剪力墙连梁刚度、框架梁刚度及抗弯屈服的剪力墙和全截面受拉的剪力墙刚度宜取合适的 刚度折减系数。 6.9.4本条给出判断等效弹性法计算结果的一个简易方法,即按效弹性反应谱法计算的结构 基底剪力应与弹塑性静力 基底剪力基本一致。

7复杂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7.1带转换层高层建筑结构

7.1.1转换结构由水平构件(梁、板)与竖向构件(墙、柱、斜撑)组成,转换结构中水平 构件的作用是将被承托竖向构件的竖向力和水平力传递给其他竖向构件(包括转换结构中的 竖向构件),转换结构中水平构件所在的楼层称为转换层。按转换结构布置方式划分,近年 来深圳地区常用的转换结构形式多为梁式,也有少数厚板式。按被承托竖向构件类型划分, 可分为托墙转换结构和托柱转换结构。 托墙梁式转换结构又可分为框支满布剪力墙转换结构、框支非满布剪力墙转换结构、柱 支转换结构等。在框支满布剪力墙转换结构中部竖向构件,被承托的剪力墙两端均落在转换 结构的竖向构件上,上部结构的部分荷载直接传递至下部框支柱;在框支非满布剪力墙转换 结构中,被承托的剪力墙一端或两端全部落在转换结构的跨中,上部结构荷载全部或部分通 过转换梁传递给下部竖向构件;在柱支转换结构中,被承托墙肢的重心落在转换结构的竖向 构件上。 7.1.2根据国家高规的有关规定,框支框架承担的地震倾覆力矩应小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 的50%,本规程明确规定,这一倾覆力矩应该仅考虑框支柱的倾覆力矩作用,而不应包含裙 房的框架柱贡献;为了更好反应竖向构件在结构整体抗侧中的贡献,除了要求框支框架的倾 覆力矩比外,还应考虑框支柱承担的剪力作用。计算框支柱倾覆力矩时,考虑框支柱轴力对 倾覆力矩的贡献较为合理。当计算得到的框支柱倾覆力矩比(剪力比)不满足要求时,应按 规范对楼层的抗剪承载力进行验算,防止结构发生层破坏。 7.1.3梁式转换结构具有传力直接的特点,其上部的竖向构件(剪力墙或柱)可直接将荷载 通过转换梁传递至下一层的竖向构件(落地墙或框支柱)上。当上下部楼层的轴网及竖向构 件的布置关系复杂时,有时需要多次转换,工程经验表明,多于二次以上转换结构的上下楼 层竖向构件的传力关系复杂,且转换构件的材料用量很多,施工复杂,因此本规程不建议采 用多于二次以上的转换结构,此时可考虑采用板式转换结构。 对于上部剪力墙与转换梁偏置或上部剪力墙与落地墙偏置情况,由于上部剪力墙墙底的轴力 较大,会对转换梁产生较大的扭矩或对落地墙产生较大的附加面外弯矩,对转换梁或落地墙 的承载力有较大影响,在转换梁或落地墙的垂直方向上布置次梁可较好的减少这一不利影响 对于转换梁支承于剪力墙平面外方向情况,由于转换梁截面尺寸较大,剪力墙厚度有限,剪 力墙面外抗(压或拉)弯承载能力较低,宜在支承处设置扶壁柱,

7.2大底盘多塔楼结构

7.2.2过往由于计算机容量有限及计算速度受限,对存在有较多塔楼的大底盘多塔楼结构采 取单塔楼或少数部分塔楼建模进行分析设计,有时设计人员甚至人为将可以做成多塔楼的 个结构单元切割为多个结构单元。随着计算软件硬件技术的发展,较多塔楼结构也可按实际 多塔楼结构模型建模分析,因此本条明确规定,大底盘多塔楼结构宜按实际情况整体建模计 算。 对于大底盘多塔楼结构中的各个塔楼结构,其位移比、位移角等指标宜在多塔楼模型中 计算统计;底盘裙房的位移比、位移角等指标应在多塔楼模型中计算统计,而不应在单塔楼 模型中统计。由于底盘楼盖结构起到协调各塔楼变形作用,因此大底盘楼盖宜按弹性楼板考 惠。 对仅有一层底盘的大底盘多塔楼结构,由于各塔楼间相互影响较小,各塔楼设计时可近 似按单独塔楼(相关范围按两跨考虑)进行分析设计,但底盘结构仍需按整体结构计算温度

及混凝土收缩的影响。7.3连体高层建筑结构7.3.2本规程根据连体结构中连体与塔楼间的连接特点云南省2013版建设工程造价宣贯,将连接方式分为刚性连接和柔性连接。刚性连接指连体与塔楼间无相对位移,可传递内力,一般根据设计需要和连接构造,采取刚接或铰接连接方式;柔性连接充许二者间相对滑动,有时根据设计需要,在一定荷载工况,如温差或多遇地震、10年一遇风荷载下也可要求二者间不产生相对滑动。7.3.3一般结构设计时连体两端的各塔楼宜各自均满足单塔楼的设计控制指标,当其中某塔楼不满足时,连体与塔楼间应采取刚性连接,并使连体整体结构满足规范控制指标要求。7.3.18本规程规定一端或两端为柔性连接支座变形量的计算方法。当一端为刚性连接、另一端为柔性连接时,如连体较长时,计算柔性连接端的支座变形量尚宜考虑由连体转动产生的附加水平变形。7.4带加强层高层建筑结构7.4.1地震作用下设置加强层会引起结构竖向刚度和内力突变,易形成薄弱层,结构损坏机理难以实现“强柱弱梁”和“强剪弱弯”的延性屈服机制,因此采用加强层提高结构侧向刚度时应慎重。7.4.2同时设置水平环带桁架可以减少水平伸臂构件所受的剪力和弯矩,减少加强层上下楼板的翘曲影响,并有利于抵抗连续倒塌。7.5一向少墙剪力墙结构7.5.1近年来,由于土地用地紧张及业主对景观的要求,涌现出较多超B级高度的剪力墙结构,此类剪力墙结构在建筑一个方向剪力墙很多,符合国家现行规范定义的剪力墙结构要求,而在另一个方向剪力墙稀少不能符合规范对于剪力墙结构的要求,两个方向布置的剪力墙数量相差较大,形成所谓的一向少墙剪力墙结构。少墙结构在X方向的抗侧力体系是由三部分结构组成(假定X向剪力墙稀少),即X向布置的剪力墙,X向梁和柱(含剪力墙端柱)组成的框架以及Y向墙(面外)和楼板组成的扁柱楼板框架。以图7.1某工程结构平面布置示意图为例,经划分后×向结构体系如图7.2所示,X向剪力墙以黑体填充表示;文向梁柱框架以方格填充表示,框架柱截面包括Y向剪力墙端部一定长度,形状为多为非矩形截面;扁柱楼板框架以斜线填充表示,其特点为扁柱楼板框架两侧的扁柱往往不在同一轴线上。由此可见,少墙方向的结构体系不能判别为剪力墙结构体系,而是一种新的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Y向墙梁X向墙楼板端柱图7.1某工程的平面布置示意图72

7.7.8高层建筑无梁空芯楼盖除需考虑竖向荷载外,尚应考虑水平荷载,同时楼板钢筋也应 满足相应锚固构造要求。

斜交网格中杆件有一定倾斜角度,在竖向荷载作用下会在水平楼盖结构中产生水平拉力,特 别是楼层下部以及平面角部的网格杆件轴力较大,在楼盖中产生较大拉力,易出现外鼓变形, 设计时应采取措施确保楼盖结构及整体结构安全

本节对单外筒结构的平面形状,外筒结构形式、开洞率,外简杆件尺寸等进行具体规定。

7.12.2本条描述所适用的巨型结构形式为深圳目前应用的四种情况,暂不包括空间桁架巨 型结构、交叉网格巨型结构及多重组合巨型结构。 7.12.3巨型结构设计中宜区分主次构件,并根据设定提出各类构件的性能目标。 7.12.7次结构柱充许在环桁架或主梁处不连续。更进一步,次结构与主结构宜设隔震缝: 缝宽应进行侧移分析的免碰撞验算。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表明,次结构与主结构之间设置隔 震缝、次结构采用悬挂式等可取得良好的次结构质量调谐减振作用,如加设隔振减振装置 效果更为显著。

9.1.1工程实践表明,梁支座处由于负筋配置较多,往往使梁柱节点区钢筋过密,直接影响 混凝土浇筑质量。有楼板的梁的受力性能为“T型梁”,而不是“矩形梁”,楼板承担支座处 负弯矩,对梁刚度贡献不容忽视。将少部分钢筋布置在梁侧1.5hb(hb为楼板厚度)范围内, 不仅可以缓解梁柱节点区钢筋过密的问题,还使钢筋布置更符合其真实受力特点。本条不适 用于框支梁等重要梁类构件。 9.1.2主梁大板式楼盖可根据楼板受力需要采用等截面(厚度)平板或在板支座处加厚(加 腋),这类楼盖宜按有限元法进行分析计算,并根据计算结果进行承载力验算。 9.1.3无梁楼盖中设置柱帽对增强楼盖抗冲切(剪切)能力有利,计算时宜按考虑柱帽作用 进行有限元分析。考虑到柱冲切破坏为严重的脆性破坏,验算截面抗冲切(剪切)承载力时, 对冲切力(剪力)设计值乘以放大系数1.5。

.5.1对于截面尺寸较大的型钢混凝主柱,特别是截面形状为异形的型钢混凝土柱,其内置 型钢布置时除考虑受力及构造要求外,还应考虑其他因素,如框架柱与水平框架梁连接;对 于设置伸臂桁架或环带桁架结构,还需考虑与这些构件的连接。当型钢柱内的型钢分散布置 时,分散型钢间宜沿柱高设置钢板连接,以加强其抗剪承载能力

10.2.1对于工程确有需要,其他基础形式施工确有困难等特殊情况,也可选择人工挖孔桩 基础。采用人工挖孔桩时,应严格按照国家及地方的有关规定执行,建设单位应组织专家论 证会论证,并报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审核。 10.2.5对于采用泥浆护壁工艺的冲(钻)孔桩或旋挖桩基础,桩周土层为花岗岩残积土或 风化岩层,护壁泥皮会使桩侧摩阻力下降,应通过试桩确定其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或 抗拔承载力特征值。初步设计估算单桩抗拔承载力特征值时,抗拔摩阻力折减系数不宜太高DBJ52/T 084-2017 贵州省绿色生态小区评价标准, 根据工程经验和一些实测案例,抗拨摩阻力折减系数取0.30~0.50较为合适。 10.3天然地基基础和复合地基基础 0.3.1深圳地区部分区域的地质条件较好,高层建筑塔楼可采用大然基础,但基坑内采用 大然基础时有时会出现试验不达标情况,因此本条规定高层建筑大然基础宜采用两种或以上 种测试方法确定其承载力特征值,以确保其承载力满足要求,保证上部结构安全。 0.3.9由于岩层承载力高,当底板直接支承于岩层时,宜采用天然基础形式。岩面高低变 化较小时,可采用筱板基础:岩面高低变化较大时,可采用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不宜采用 爆破岩层后再采用筱板基础的方法。置于岩层上的基础底板宜设置200~300mm厚的褥垫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