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GJ72-2004 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pdf

JGJ72-2004 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JGJ72-2004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4.1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96403
下载资源

JGJ72-2004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JGJ72-2004 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pdf

表 26《建筑柱基技术规范》JGI94m 系数表

上述括弧孤中的系数随h/d的增大而增大,但在h/d≥5.0 时则减小似不合理,故下述对比中将其略去。现假定桩径为d 2.0m,将按本规程与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计算的Quk 值对比如表27:

表27当d=2.0m时《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与 本规程计算的 0,对比

JJF(冀) 139-2017标准下载测值与旁压试验方法比较(样本

图17采用旁压试验方法估算单桩极限承载力的相对误差频图 以上摘自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负责市建设技术发展基金会科 研项目《上海地区密集群桩沉降计算与承载力课题研究报告》)

8.4.1国内复合地基方案已用于35层建筑的地基处理,但对复 合地基仍存在研究不够、理论滞后的问题(工作机理、沉降分 沂、抗震性能等)。个别工程存在以下现象:竣工后沉降量较大 不匀沉降,抗震性能研究甚少,桩身混凝土难以保证达到较高 的设计标号等等,因此复合地基方案仍有待于不断总结工程经验 和提高理论分析水平,前将复合地基适用的建筑等级做出限制 是必要的。 对勘察等级为串级的高层建筑拟采用复合地基方案时,需极 其谨慎,进行专门的研究与论证。 复合地基的勘察、试验、设计、施工等各方应紧密配合,宜 按以下程序进行: 1根据高层建筑上部结构对复合地基承载力、变形的要求, 以及建筑场地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设计应首先明确加固目

的、加固深度和范围; 2根据场地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环境条件、机具设 备条件和地区经验,选择合适的增强体(桩体)、增强体直径 间距及持力层等,做出复会地基方案设计; 3宜选择代表性地段进行设计参数检测一一复合地基载荷 试验,以确定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和变形模量等有关参数;在 无经验地区尚宜进行不同增强体、不同间距的试验; 4根据设计参数检测结果优化、修改设计方案后,再进行 施工; 5施工中应按设计要求或指定的规范进行监测、检验工作 并根据反馈信息对原设计进行补充或修改; 6施工完成后应按设计要求或指定的规范进行验收检测工 作。 8.4.2本条文列出勘察阶段复合地基评价应包括的内容。随着 勘察工作逐步向岩土工程的深人,发挥岩土工程师的专业特长 对地基基础进行深人分析计算,是勘察工作的发展方向,提高勘 繁工作的技术含量十分重要。 1在对诸多加固方案(包括不同桩型,桩距、桩径、桩长 置换率)的初步对比筛选后,应对所建议的方案进行计算分析 在达到设计要求的基础上对复合地基方案出建议。 2第3款建议适宜的加固深度,是指确定增强体的桩顶及 桩底高程,包括有效桩长以及保护桩长部分。 8.4.3本条文规定了选择复合地基类型的一般原则,此外,尚 应根据不司地区的地质条件、地区经验等情况选择适宜的增强体 类型。 1软土地层对散体材料增强体的侧限约束力很弱,桩体在 上部高层建筑大荷载作用下将产生侧向挤出,达不到将荷载传递 到深部地层的作用即达不到提高地基承载能力的目的,同时满足 不了建筑对沉降变形的要求,在深厚软土地区,尤其建筑荷载较 大时,不宜采用柔性散体材料增强体加固地基。

2针对高层建筑荷载大、沉降要求严格的特点,采用刚性 桩加固的复合地基,其承载能力高、变形小、设计施工质量可控 性强、竣工检验方法成熟并有成功经验,故宜优先考虑采用此方 去进行加固。 3本款是考虑宜优先采用经验比较成熟的加固方法。针对 高层建筑荷载大的特点,在处理湿陷性地基时,灰土桩挤密法较 土桩挤密法更能满足高层建筑对地基的承载力要求,宜优先选 用。 8.4.4刚性桩(CFG桩、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是高层建筑最 常用的复合地基类型,其单桩竖问承载力特征值R,,首先应通 过单桩载荷试验竖向极限承载力除以安全系数2的方法来确定, 无条件时其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可按现行行业标《建筑地基 处理技术规范》JCGJ79式(9.2.5)和(9.2.6)估算。 式(9.2.5)中fsk宜按下列方法取值: 1当采用非挤土成桩工艺时,fs可取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 值fak; 2当采用挤土成桩工艺时,对可挤密的一般黏性土,f可 取1.1~1.2倍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I。小、e大时取高值: 对挤密效果好的土,由于承载力提高幅度较大,宜由现场试验确 定fsk; 3对不可挤密土,若施工速度慢,fs=fak,若施工速度快 宜由现场试验确定fsk 4对饱和软士应考虑施工荷载增长和土体强度恢复的快慢 来确定fsk 式(9.2.6)中qμr、9p当缺少经验时,可参照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或本规程中桩基的规定执 行,按本规程算得的单桩极限承载力尚应除以安全系数K=2。 8.4.6复合地基变形计算过程中,对复合土层,压缩模量很高

漏掉了桩端以下土层的变形量,尤其是存在软弱下剧 此,计算深度必须大于复合土层的厚度。

儿定任欣羽法日 比,计算深度必须大于复台土层的厚度。 8.4.7复合地基竣工后,应对复合地基、桩间土、竖向增强体 进行检验: 1第3款对重大工程和地基条件复杂或成桩质量可靠性较 低的复合地基,可视情况采用钻取桩芯法或开挖观测法检验成桩 质量,检测数量根据具体情况由设计确定。 2第5款复合地基在竣工后应分别对桩间土和增强体以及 复合地基进行监测、检验工作。本款提出监测检验试验宜选择在 不同的地质单元内进行,如:不同地形地貌单元内、不同年代 成因的地层范围内、古河道,暗沟暗浜等地层显著不均勾处;此 外,监测、检验宜选择在建筑荷载显著差异处,建筑体形显著变 化处等地基最不利位置和工程关键部位

8.5.1由于现代高层建筑的多样化设计,不均匀的地基变形并 非只是地基本身不均匀造成的,如不均封软土地基上不规则平面 的建筑物(偏心)、大底盘上高低错落多栋建筑物造成的基底荷 载差异等,都是岩土工程师要综合考虑的因素。针对近年常见的 差异沉降间题,本条概括为四种需要注意加强沉降分析的工况 其中柜包括单体建筑物,因为现代建筑常在底层和地下室有大升 间的设计需要并多采用刚度相对较小的筱形基础,框筒、框剪结 淘建筑物的电梯井或角柱、组合柱部位的集中荷载会明显高于基 底平均荷载。

8.5.2我国很多地区或城市的勘察单位积累了丰富的

土工程勘察应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在事前做好策划,提高勘察设 计的针对性,减少盲目性,预防潜在事故和损失。

8.5.3由于在勘察阶段通常还不可能具备基础设计荷

和结构刚度资料,故勘察阶段的差异沉降预测一般限于不同楼座 之间的平均沉降差。估算建筑物重心、边角点的地基沉降量及结

构到顶后的剩余沉降量,有助于判断不同楼座之间差 响。

。 8.5.4在近年工程实践中,由于基础设计分析与勘察之间会发 生脱节现象(并不是由勘察单位承担基础设计分析),存在着勘 察成果资料与数据不能有效满足基础工程设计分析的情况。因 比,要求勘察单位必须做好前期策划,以确保能够在勘察阶段获 取设计分析地质模型所需的特定参数和资料。在工程中,切忌将 设计分析决策建立在不可靠的基础上,故一一旦所提供的勘察成果 在完整性和可靠性方面确实不能有效满足基础设计分析需要,应 由勘察单位进行必要的补充勘测,提供正确、完整的数据资料输 人 8.5.5基底附加压力越小、基坑深度越大,则地基回弹再压缩 变形占地基沉降的比例越大,从而使以往规范建议的很多沉降计 算方法不再适用。根据上海、北京的观测资料,建筑基坑开挖后 的最大回弹量与基坑的深度有一定的对应关系(见表28),可作 为判断地基回弹再压缩变形占地基总沉降比例的参考。此外,根 据北京、上海的工程实践,如结构相连的相邻建筑(后浇带两 侧)的后期沉降差在3~4cm范围内,有可能通过设计、施工措 施加以调整。

28基坑最大回弹直与基坑深度

注:S。为地基回弹再压缩变形,H为基坑深度

8.5.6获取和选择合理的土工参数对地基基础工程的分析结果 具有关键的影响,而土工参数与试验方法又是密切相关的,故在 从勘察成果资料中选择土工参数指标时必须注意其试验方法。 在通过结构一地基共同作用分析进行差异沉降分析时,通常 要采取提高局部基底压力以加大沉隆、减小差异沉隆的设计措

在通过结构一地基共同作用分析进行差异沉降分析时,通常 要采取提高局部基底压力以加大沉降、减小差异沉降的设计措

施,该措施应以不发生有关部位地基破坏为前提,为此 相应的地基极限承载力验算。

8.6.1高层建筑基础埋置较深,一般都有地下室抗浮问题,龙 其是施工期间地下室刚做好而上部建筑还未施工时,如果遇暴 雨,常发生地下室上浮等问题。例如位于深圳市布吉关口山坡上 某高层建筑,二层地下室,底板直接浇筑在微风化花岗岩上,地 下室建至地面后停工一年多,地下室由于长期受暴雨浸泡,于 1998年发生上浮,整个底板与基岩被冲填了10~50cm厚泥沙 后来花费很大代价进行泥沙清理和基础加固。深圳南头某地下室 位于花岗岩残积土上,天然地基,于1997年夏季台风暴雨期间 发生上浮,整个地下室倾斜,高差达70余厘米。珠海拱北海关 附近某高层建筑附属地下停车场,上部结构荷载较小,地下水水 位接近地表,在上部结构尚未竣工时,1999年底板上拾数厘来 造成地下室梁板严重开裂。类似事故较多,造成的损失较大,勘 察期间就将此问题明确,且单独提出来,在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 作专门论述,有利于避免地下室可能发生的上浮事故。 8.6.2提供准确的抗浮设防水位是本节的重点。当地下水属潜 水类型且无长期水位观测资料时,如果仅按勘祭期间实测水位来 确定抗浮设防水位,不够确切,应结合场地地形、地貌、地下水 补给、排泄条件和含水层顶板标高等因素综合确定。我国南方滨 海和滨江地区,经常发生街道水浸现象,抗浮设防水位可取室列 地坪标高。若承压水和潜水有水力联系时,应分别实测其稳定水 立,取其中的高水位作为抗浮设防水位。 8.6.3考虑到某些地区地下水赋存条件复杂,补给和排泄条件 在建筑使用期间可能发生较大改变,而地下水的抗浮设防水位是 个有如抗震设防一样的重要技术经济指标,较为复杂,故对寸 重要工程的抗浮设防水位应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专门论证后提 出。

水类型且无长期水位观测卿资料时,如果仅按勘祭期简实测水位来 确定抗浮设防水位,不够确切,应结合场地地形、地貌、地下水 补给、排泄条件和含水层顶板标高等因素综合确定。我国南方滨 海和滨江地区,经常发生街道水浸现象,抗浮设防水位可取室列 地坪标高。若承压水和潜水有水力联系时,应分别实测其稳定水 位,取其中的高水位作为抗浮设防水位。

在建筑使用期间可能发生较大改变,而地下水的抗浮设防水位是 一个有如抗震设防样的重要技术经济指标,较为复杂,故对于 重要工程的抗浮设防水位应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专门论证后摄 出。

8.6.4地下室若处于斜坡地段或施工降水等原因产生稳定渗流 场时,渗透压力在地下室底板将产生非均布荷载,勘察报告中宜 提请抗浮设计人员注意这种非均布荷载对地下室结构的影响。

场时,渗透压力在地下室底板将产生非均布荷载,勘察报告中宜 提请抗浮设计人员注意这种均布荷载对地下室结构的影响。 8.6.5地下室所受浮力应按静水压力计算。即使在黏性土地基 或地下室底板直接与基岩接触的情税下也不宜折减。因为地下室 所受地下水的浮力是永久性荷载,不因黏性土的渗透性差而减 小,即使地下室底板直接与基岩接触的情况下,由于基岩总是存 在节理和裂隙等,且混凝土与基岩接触面也存在微裂隙,静水压 力也不宜折减。如因暴雨等因素产生的临时高水位而引起的浮 力,当地下室位于黏性土地基地表水排泄条件良好时,可乘以 0.6~0.8的折减系数,其他条件下不宜折减。 8.6.6直接位于高层建筑生体结构下的地下室,主要是施工期 的临时抗浮稳定问题,一般可通过工程桩或基坑奋时强排水等 普施来解决:而对于附属的裙房或主楼以外独立结构的地下室 则属永久性抗浮问题,由于荷载小,假需设置少数抗压桩,甚至 不需设置基桩,故推荐采用抗浮锚杆较为经济合理。如果地质条 件较差,地下水水位变化很大或地下室使用荷载变化较大、且变 化频繁,此时可能在基底产生频繁的拉压循环荷载,且受压时地 基承载力明显不足时,宜选用抗浮桩。 8.6.7抗浮耕和抗浮锚杆的抗拨极限承载力,一般都应通过现场 拔静载荷试验确定,抗拔静载荷试验应符合附录G的规定,考 虑到地下水水位和地下室便用荷载是变化的,所以附录G中要求 采用循环加卸荷方式进行试验,试验方法参考了行业标《建筑 基技术规范》JG94、国家标雅《建筑达坡工程技木规范》GB50330 和国家标雅《锚杆喷射混凝士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中有关桩基 抗拔和锚杆抗拨试验相关规定后综合确定的。 8.6.8~8.6.10抗浮桩抗拨承载力可按式(8.6.8)~(8.6.10) 进行估算,如当地有较手富的工程经验,地可按经验值进行

拔静载荷试验确定,抗拔静载荷试验应符合附录G的规定,考 患到地下水水和地下室使用荷载是变化的,所以附录G中要求 采用循环加卸荷方式进行试验,试验方法参考了行业标准《建筑桩 基技术规范》JG94、国家标雅《建筑达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 和国家标雅《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中有关桩基 抗拔和锚杆抗拨试验关规定后综合确定的。 8.6.8~8.6.10抗浮桩抗拨承载力可按式(8.6.8)~(8.6.10) 进行估算,如当地有较手富的工程经验,地可按经验值进行 算,但正式施工前仍应进行抗拨静载荷试验进行验证。

)仅供初步设计估算时采用

8.7.1本条规定了基坑工程评价应包括的内容,对其中某些款 项说明如下: 1由于基坑工程设计首先要确定基坑工程安全等级,而安 全等级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周边环境和场地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 件,经勘察后,勘察人员对这方面最为了解,因而对采用等级应 提出建议,当各侧边条件差异很大、且复杂时,每个侧边可建议 不同的等级; 2许多工程实践证明,采取基坑外降水往往会造成地面沉 降,对邻近建筑、管线造成影响,因而本款提出,若需采取降水 措施时,应提供水文地质计算的相应参数、预测降水及支护结构 应移对周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建议设计计算周边地面下沉量 和影响范围。

8.7.2有关基坑工程等级,现行的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

8.7.2有关基坑工程等级,

工程技术规范(规程),均有不同的划分,简繁不一,无统一标 准。本规程提出按周边环境、破坏后果严重程度、基坑深度、工 地质和地下水条件等五个方面来划分基坑工程等级,比较周 全,划分比较合理,可操作性强,且与国家计委、建设部2002 年颁发的《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划分基坑工程设计复杂程度 的标雅基本一一致。 表8.7.2中环境条件复杂程度系按邻近已有建(构)筑物 管线、道路的重要性和邻近程度衡量;破坏后果包括对邻近建 (构)筑物、管线、道路的破坏后果和对本工程的破坏后果;工 程地质条件复杂程度系按侧壁的软土、砂层的性质和厚度衡量: 地下水位很高系指接近地表;地下水位低,系指水位低于基坑深 度。

8.7.3基坑支护设计中,整体稳定性和支护结构

水压力,而土、水压力的大小则决定于地层结构面和计算参数

(主要是C、Φ值),也就是本规程所提出的“地质模型”,而过 去此代表性的地质模型是由设计人员选定,不一一定经济合理,现 提出每侧边的地质模型由勘察人员提出建议。当条件简单时,亦 可指定按某个勘探孔或地层剖面进行计算,并提供相应的计算参 数。 8.7.4勘察后所建议的各项参数,尤其是抗剪强度参数,将直 接用于工程计算和设计,十分重要,而这些参数由于试验方法不 同,得出的结果各异,它应当与采用的计算方法和安全度相匹 配,为此,本条规定广基坑工程计算指标的试验方法,现对其中 主要问题说明如下: 1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建设部 行业标及湖北省、深圳市、广东省等基坑工程地方标准均规定 对黏性士官采用土水合算,对砂土官采用土水分算;治金部行业 标推,上海市和广州市基坑工程标推则规定以土水分算为主,有 经验时,对黏性土可采用土水合算。根据试算对比(详见60.5 条条文说明),其强度参数宜用总应力法的固结不排水(CU)试 验参数:当用士水分算时,其强度参数宜用三轴有效应力法、固 结不排水测孔隙压力(CU)试验。 2对于砂、砾、卵石王由于渗透性强,渗透系数大,可以 限快排水固结,且这类土均应采用土水分算法,计算时其重力密 度是采用有效重力密度,故其强度参数从理论上看,均应采用有 效强度参数,即c、,其试验方法应是有效应力法,三轴固 结不排水测孔隙水压力(CU)试验,测求有效强度。但实际工 程中,是很难取得砂、砾、卵石的原状试样而进行室内试验,故 本条规定采用砂大然体让角试验和现场标雅贯人试验来活算砂 土的有效内摩擦角Φ,一般情况下可按=(√20N+15)估 算,式中N为标准贯人实测击数。 3对于抗隆起验算,一一般都是基坑底部或支护结构底部有 软黏土时才验算,因而应当采用上述饱和软黏土的UU试验方法 所得强度参数,或采用原位十字板剪切试验测得的不固结不排水

强度参数。对于整体稳定性验算亦应采用不固结不排水强度参数。 4对于静止土压力计算,公式规定应用有效强度参数c 值。 8.7.5由于估算基坑涌水量、进行降水设计和预测降水对邻近 建筑的影响等,这些均及比较专业的水文地质问题,一般的岩 土工程设计人员有一定困,而勘蔡人员比较了解,故本条规定 在此情况下应提供水文地质计算有关参数,包括计算的边界条 件、地层结构、渗透系数、影响半径等。 8.7.6自前国内许多基坑工程均采用比较经济合理的土钉墙支 护方案,但当基坑底部为饱和软王时,由于基坑底部隆起,侧壁 整体失稳的事故很多,为此对有类似情况的工程,应建议设计进 行抗隆起验算,验算的方法、公式和安全系数在《建筑地基基研 没计规范》GB50007中已有规定,计算结果不能满足时,应采 取坑底被动区加固、微型桩加强等措施;当基坑底部为砂王, 其是粉、细砂地层和存在承压水时,应建议设计进行抗渗流稳定 性验算,抗渗流稳定性验算包括: 1当基坑底以下存在承压含水层时,应验算承压水头冲破 不透水层产生管浦的可能性,可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规定验算。 2当基坑则壁或底部存在砂土或粉土,且设置」雌幕截水 时,应作抗渗流(管浦、流砂)稳定的验算,验算方法是计算水 力坡度不应超过临界水力坡度。可按下式验算:

9设计参数检测、现场检验和监测

针对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特点,本次修订将原规程 IGJ72一90第四章中监测的内容扩充后另设了本章,并增加了设 计参数检测和现场检验两节,

9.1.1设计参数检测为新增内容,主要是指勘察结束后正式施 工前的施工图设计期间,应在现场进行的各种与岩土工程有关的 试验,目的是为地基基础设计、地下室抗浮设计和基坑支护设计 等工程设计中所采用的重要参数进行检验、校核,对所采用施工 工艺和控制施工的重要参数能否达到设计要求进行核定。从目前 情况看,有些业务勘察单位并未开展起来,但从岩土工程发展来 看,这些都是在高层建筑勘察设计中需要岩土工程师解决的问 题,故在规范条文中列出这些试验项目,希望勘察单位能进步 拓展业务,积累工程经验。试验要点应按相关标准执行。 9.1.4本规程提出的大直径桩端阻力载荷试验是模拟大直径桩 的实际受力状态,采用的圆形刚性板直径800mm,试并直径等于 承压板直径,试井底部保留3倍承压板宽度,即在超载的情况下 进行。

9.1.5为更准确地确定复合地基承载力,有必要做

是对复合地基的增强体(柔性桩、半刚性桩、刚性桩 载荷试验,二是对单桩或多桩承担的加固面积进行苹 验。

9.3.6监测资料应及时整理,监测报表应及时提交有天方,以 指导以后施工。当监测值达到或超过报警值时,应有醒自的标 识,并及时报警。 9.3.7~9.3.9包含了基坑监测、沉桩施工监测和地下水长期观 测的基本内容,具体实施时应根据需要选择监测项目。 9.3.10建筑物沉降观测应符合条文规定,未尽事项可按现行行 业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的规定执行。关于沉降相 对稳定标准:根据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 “一般观测工程,若沉降速度小于0.01~0.04mm/d,可认为已进 入稳定阶段”;上海工程建设规范《上海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DBJ08一11的规定“半年沉降量不超过2mm,并连续出现两次” 狼多城市规定流降租对稳定标准为沉降速度小于0.01mm/d,所 以对高层建筑取日平均沉降速率0.01~0.02mm/d是合适的。

10.1.1本条是对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总的要求,包括了 四个方面,一是报告书要结合高层建筑的特点和各地区的主要岩 土工程问题;二是对报告书的基本要求;三是强调报告书要因地 制宜,突出重点,有工程针对性;四是说明文字报告与图表的关 系。 10.1.2本条是指通常的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书内容不能 包括的特殊岩土工程问题(具体见10.2.12),宜进行专门岩土工 程勘察评价,提交专题咨询报告,咨询费用应另行计算。 10.1.3勘察报告、术语、符号、计量单位等常被忽视,但实际 上它们均是报告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直接影响报告书的质 量,均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

10.2察报告主要内容和要求

10.2.1本条提出高层建筑初步勘察报告书的要求,报告书内容 应回答建筑场地稳定性和建筑适宜性,高层建筑总平面图,选择 地基基础类型,防治不良地质现象等问题,并满足高层建筑初步 设计要求。

应回答建筑场地稳定性和建筑适宜性,高层建筑总平面图,选择 地基基础类型,防治不良地质现象等问题,并满足高层建筑初步 设计要求。 10.2.2本条提出了高层建筑详细勘察报告书的服务对象,指出 了详细勘察的报告书应解决高层建筑地基基础设计与施工中的主 要问题

10.2.2本条提出了高层建筑详细勘察报告书的服务对象,指出 了详细勘察的报告书应解决高层建筑地基基础设计与施工中的主 要问题,

10.2.3本条强调了高层建筑岩士工程详细勘察报告与一般建筑 羊细勘察报告相比应突出的七方面内容,包括拟建高层建筑的基 本情况、场地及地基的稳定性与地震效应、天然地基、桩基、复 合地基、地下水、基坑工程等。

10.2.4高层建筑场地稳定性及不良地质作用的发育情况,如果 已做过初勘并有结论,则在详勘中应结合工程的平面布置,评价 其对工程的影响;如果没有进行初勘,则应在分析场地地形、地 貌与环境地质条件的基础上进行具体评价,并作出结论。 10.2.5详勘报告应明确而清楚地论述地基土层的分布规律,对 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及工程特性进行定性、定量评价,岩 土参数的分析和选用应符合有关国家标雅。 10.2.6由于地下水在高层建筑设计中的作用和影响日益受到重 视,因此在传统的查明水文地质条件和参数的前提下,本次修订 还要求报告书对地下水抗浮设防水位、地下水对基础及边坡的不 良影响,以及对地基基础施工的影响进行分析和评价。 10.2.7详勘报告书对天然地基方案的分析,首先应着眼于对地 基持力层和下卧层的评价,在归纳了勘察成果及工程条件的基础 上,提出地基承载力和沉降计算所需的有关参数供设计使用。 10.2.8详勘报告对桩基方案的分析,首先应着眼于桩型及桩端 持力层(桩长)的建议,提出桩基承载力和桩基沉降计算的有关 参数供设计使用,对各种可能方案进行比选,推荐最佳方案。 10.2.9详勘报告对复合地基方案的分析,应在分析建筑物要求 及地基条件的基础上提出可能的复合地基加固方案,确定加固深 度,提出相关设计计算参数。 10.2.10勘察报告要求,宜根据基坑规模及场地条件提出供设 计计算使用的基坑各侧壁地质模型的建议,并建议基坑工程安全 等级和支护方案。对地下水位高于基坑底面的基坑工程,还宜提 出地下水控制方案的建议。 10.2.12对高层建筑建设中遇到的一些特殊岩工程问题,勘 察期间高层建筑勘察有时难以解决,这些特殊问题主要包括:查 明与工程有关的性质或规模不明的活动断裂及地裂缝、高边坡 地下采空区等不良作用,复杂水文地质条件下水文地质参数的确 定或水文地质设计,特殊条件下的地下水动态分析及地下室抗浮 设计,工程要求时的上部结构、地基与基础共同作用分析,地基

基础方案优化分析及论证,地震时程分析及有关设计重要参数的 最终检测、核定等等。针对这些问题要单独进行专门的勘察测试 或技术咨询,并单独提出专门的勘察测试或咨询报告。

附录E大直径桩端阻力载荷试验要点

附录 F用原位测试参数

F.0.1本条规定了用原位测试参数按经验关系换算土的压缩模 量后,直接用原位测试参数估算群桩基础最终沉降量方法的适用 范围和适用条件,尤其是在本条第5款中明确了用本附录的有关 公式计算沉降时,应与本地区实测沉降进行统计对比和验证,确 定合理的经验系数。 F.0.2对无法或难以采取原状土样的土层,如砂土、深部粉 和黏性土等,可根据原位测试成果按规程中表F.0.2经验公式确 定压缩模量E。值。 对砂土和粉土,主要依据旁压试验E与单桥静力触探比贯 人阻力Ps、标准贯人试验N值建立相应统计关系(近一百项工 程数据),如图 18 ~图19所示

玉试验模量与静探比贯人阻力P。

由图叫见,Em与Ps、N值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 别为0.83和0.96),由E。与Em相关关系(即E。=(1.5~2.0) Em),可得到 E。=(3~4)Ps或 E。= (1.33~1.77)N,与目前 勘察单位已使用经验公式基本一致,故表中对于砂质粉土和粉细 砂采用经验公式E。=(3~4)Ps或E=(1.00~1.20)N。 对深部黏性士,通过P,值与室内试验E。值建立相应经验关 系见图20(约一白项工程数据)。 由图可见,E。与P。值存在较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约为 0.86),考愿安全储备,对统计公式进行适当折减(乘0.9系 数),求得经验公式E。=3.3p。+3.2。 F.0.3~F.0.4关于桩基最终沉降量估算及其计算指标。在详勘 阶段,一般可采用实体深基础方法估算,如有详细荷载分布图和 桩位图,可采用Mindlin应力分布解的单向压缩分层总和法适算 通过大量工程沉降实测资料统计,其枯算值精度伤小够理想, 造成上述方法计算精度不高的原因有: 1没有考虑桩侧士的作用,即沿桩身的压力扩散角,而实 际上即便在软土地区,如上海浅层软土的内摩角已很小,但或多 或少存在着一定的桩身摩擦力,且随桩的深度增加,土质渐变

缩模量E。与静探比贯人阻力P:

硬,摩擦力也增大。目前由于施工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沉桩设 备能量大的柴油锤已达D100,液压锤已有30t,静压桩设备最大 压力已达900t,与十多年前情况完全不同,一般高层建筑物或超 高层建筑物均穿过较硬黏性土、中密的砂土甚至穿过厚层粉细 砂。这样导致计算所得的作用在实体深基础底面(即桩端平面 处)的有效附加压力偏大,相应地桩端平面处以下土中的有效附 加压力也偏大。 2在计算桩端平面处以下土中的有效附加压力时,.采用了 弹性理论中的Mindlin或Boussinesg应力分布解,与士性无关(士 层的软弱、土颗粒的粗细等)可能使实际土体中的应力与计算值 不相符,也导致计算应力偏小或偏天,在软黏性土和密实砂土中 尤为突出。 3确定地基土的压缩模量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据目前的 勘察水平,深层地基土的压缩模量很难正确确定,因为不扰土样 的采取受到很大的限制,特别是粉土、砂士扰动程度更大,导致 地基土的压缩模量偏小或失真。 4对沿海地区深层黏性土由于具有较长的地质年代,一般

具有超压密性(OCR>1),尤其是地质时代属Q3的黏性土,据 些工程试验数据,由于取土扰动,使OCR明显偏小。 如不考虑这些因素,势必造成沉降量估算值偏大。为提高桩 基沉降估算精度,桩基沉降估算经验系数应根据类似工程条件下 沉降观测资料和经验确定:计算参数(如E)宜通过原位测试 方法取得或通过建立经验公式求得:当有工程经验时,可采用国 际上通用的旁压试验等原位测试方法活算桩基沉降量,本次修 工作收集的上海地区近150项工程的沉降实测资料,在进行计算 值与实测值的对比、分析、统计后,使计算值与实测值较为接 近,提出采用原位测试成果计算桩基沉降量方法,在使用时应注 意其经验性和适用条件。 本规程修订中推荐了两种方法,第一种按实体深基础假定的 分层总和法(s=ms1亚sPhi/Eai),通过对桩端人土深度 桩侧土性和桩端土性修正,以提高桩基的计算精度。 本规程所提出的计算方法与实测值比较结果见图21和22

图21沉降量计算值与实测值之比频图

由图可见,一般情况下,按建议方法计算的流降量天于实测 值,其平均值为1.2,变异系数为14%,计算值与实测值比值在 0.9~1.3区间占到75%,其计算精度能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但必须说明:本次修订工作所收集的近150项工程的沉降实 测资料主要分布在上海地区,尚需全国其他地区的资料加以验证 和补充。

图22沉降量计算值与实测值散点图

第二种方法是采用静力触探试验或标谁贯人试验方法估算桩 基础最终沉降量。根据专题报告,收集上海地区120幢建筑物工 程资料及其地质资料进行分析,按建议方法计算,与实测沉降比 较如图23,相对误差频数分布如图24。

图23 静力触探试验参数经验法 计算与实测比较

从图申可见,计算值与实测值比值平均值为1.08,标准偏 差为0.19,偏于保守,按截距为0进行拟合的相对误差为6% (²=0.92)。相对误差在 20%以内的有96 项,占总数(120项)

图24静力触探试验参数经验法 相对误差频数分布

的80%。由此可见,静力触探方法计算简单,概念明确,计算 精度能满足设计要求。 附工程计算实例: 某工程有三幢20层高层建筑,基础为半地下室加短桩,埋 深1.7m,平面面积为489.3m²,箱基底板梁轴线下布置183根 0.4×0.4×7.5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场地地质情况如图25。

按本方法计算沉降的步骤如下: 1确定基础等效宽度 B= VA = V489.3= 22.1m; 2做直角三角形,使横边等于1.0,竖边为基础等效宽度 B =22.1m; 3自桩端起,划分土层,计算各土层厚度,自各土层中点 故水平线,交三角形斜边,算出各水平线长度1i(0<1i<1) 计算过程见表29;

Pat 厚度 埋深 简图 Ist (MPa) (m) (m) 9.2 1.0 5.1 3.6 12.8 0.92 0.7 6.4 19.2 0.70 1.05 12.1 0.27 31.3

0.87) / (3.3×2.11) = 414mm 该工程三幢高层最终实测沉降分别为363.1mm,410.6mm 419.1mmCECS 567-2018-T标准下载,计算结果与实测十分吻合。

0.87) / (3.3×2.11) = 414mm 三幢高层最终实测沉降分别为363.1mm,410.6mm, 算结果与实测十分吻合。

附录 H基床系数载荷试验要点

Kx = 3.28dK 4d2

式中d一 承压板的直径(m):当为方形承压板时德阳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7年修订版)(德阳市城乡规划管理局2017年9月起施行),按其面和 换算为等代直径。

机械工业第四设计研究院勘察分院 广东省工程勘察院 核工业部第四勘察院 中国建筑西南勘察研究院 浙江省综合勘察研究院 江苏省工程勘测研究院 国家电力公司华东电力设计院 国家电力公司中南测设计研究院 云南省设计院勘察分院 江西省电力设计院勘测室 煤炭工形部武汉设计研究院 石家庄市勘察测绘设计研究院 杭州市勘测设计研究院 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勘察蔡分院 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机械工业第六设计研究院 治金工业部勘察研究总院 机械工业第五设计研究院 新疆综合斯察设计院 深圳市勘察测绘院 重庆市设计院 贵州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工程勘察院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