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GJ176-2009《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范》.pdf

JGJ176-2009《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范》.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5.5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301767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JGJ176-2009《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范》.pdf

6.1.1考虑到节能改造过程中的设备更换、管路重新铺设等, 可能会对建筑物装修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并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 用,因此建议节能改造与系统主要设备的更新换代和建筑物的功 能升级结合进行,以减低改造的成本,提高改造的可行性 6.1.3空调系统是由冷热源、输配和末端设备组成的复杂系统: 各设备和系统之间的性能相互影响和制约。因此在节能改造时 应充分考虑各系统之间的匹配问题。 6.1.4通过设置采暖通风空调系统分项计量装置,用户可及时 了解和分析自前空调系统的实际用能情况,并根据分析结果,自 觉采取相应的节能措施,提高节能意识和节能的积极性。因此在 某种意义上说,实现用能系统的分项计量,是培养用户节能意 识、提高我国公共建筑能源管理水平的前提条件。 6.1.6室温调控是建筑节能的前提及手段,《中华人民共和国节 约能源法》要求,“使用空调采暖、制冷的公共建筑应当实行室 内温度控制制度。”因此,节能改造后,公共建筑采暖空调系统 具有室温调控手段。 对于全空气空调系统可采用电动两通阀变水量和风机变速的 控制方式:风机盘管系统可采用电动温控阀和三挡风速相结合的 控制方式。采用散热器采暖时,在每组散热器的进水支管上,应 安装散热器恒温控制阀或手动散热器调节阀。采用地板辐射采暖 系统时,房间的室内温度也应有相应控制措施。

1与新建建筑相比,既有公共建筑更换冷热源设备的难度

和成本相对较高,因此公共建筑的冷热源系统节能改造应以挖掘 现有设备的节能潜力为主。压缩机的运行磨损,易损件的损坏, 管路的脏堵,换热器表面的结垢,制冷剂的泄漏,电气系统的损 耗等都会导致机组运行效率降低。以换热器表面结垢,污垢系数 增加为例,可能影响换热效率5%~10%,结垢情况严重则甚至 更多。不注意冷、热源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是机组效率衰减的主 要原因,建议定期(每月)检查机组运行情况,至少每年进行一 次保养,使机组在最佳状态下运行。 在充分挖掘现有设备的节能潜力基础上,仍不能满足需求 时,再考虑更换设备。设备更换之前,应对目前冷热源设备的实 际性能进行测试和评估,并根据测评结果,对设备更换后系统运 行的节能性和经济性进行分析,同时还要考虑更换设备的可实施 性。只有同时具备技术可行性、改造可实施性和经济可行性时才 考虑对设备进行更换

设备运行性能和空调实际使用效果的重要数据,是了解和分析自 前空调系统实际用能情况的主要技术依据。改造设计应建立在系 统实际需求的基础上,保证改造后的设备容量和配置满足使用要 求,且冷热源设备在不同负荷工况下,保持高效运行。自前由于 我国空调系统运行人员的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管理制度不够完 善,运行记录的重要性并未得到足够重视。运行记录过于简单、 记录的数据误差较大、运行人员只是简单的记录数据干线公路养护危桥改造施工组织设计(修改版).docx,不具备基 本的分析能力、不能根据记录结果对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调整是 自前普遍存在的问题。针对上述情况,各用能单位应根据系统的 具体配置情况制订详细的运行记录,通过对运行人员的培训或聘 请相关技术人员加强对运行记录的分析能力,定期对空调系统的 运行状态进行分析和评价,保证空调系统始终处于高效运行的 状态。

6.2.3冷热源更新改造确定原则可参照现行国家标准

6.2.5在对原有冷水机组或热泵机组进行变频改造时

考虑变频后冷水机组或热泵机组运行的安全性问题。目前并不是 所有冷水机组或热泵机组均可通过增设变频装置,来实现机组的 变频运行。因此建议在确定冷水机组或热泵机组变频方案时,应 充分听取原设备厂家的意见。另外,变频冷水机组或热泵机组的 价格要高于普通的机组,所以改造前,要进行经济分析,保证改 造方案的合理性。

6.2.6由于所处内外区和使用功能的不同,可能导致部分区域 出现需要提前供冷或供热的现象,对于上述区域宜单独设置冷热 源系统,以避免由于小范围的供冷或供热需求,导致集中冷热源 提前开启现象的发生。 6.2.7附录A中部分冷热源设备的性能要求高于现行国家标准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中的相关规定。这主要是考 虑到更换冷热源设备的难度较大、成本较高,因此在选择设备 时,应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应优先选择高于现行国家标准《公共 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规定的产品。 6.2.9冷却塔直接供冷是指在常规空调水系统基础上适当增设 部分管路及设备,当室外湿球温度低至某个值以下时,关闭制冷 机组,以流经冷却塔的循环冷却水直接或间接向空调系统供冷, 提供建筑所需的冷负荷。由于减少了冷水机组的运行时间,因此 节能效果明显。冷却塔供冷技术特别适用于需全年供冷或有需常 年供冷内区的建筑如大型办公建筑内区、大型百货商场等。 冷却塔供冷可分为间接供冷系统和直接供冷系统两种形式: 间接供冷系统是指系统中冷却水环路与冷水环路相互独立,不相 连接,能量传递主要依靠中间换热设备来进行。其最大优点是保 证了冷水系统环路的完整性,保证环路的卫生条件,但由于其存 在中间换热损失,使供冷效果有所下降。直接供冷系统是指在原 有空调水系统中设置旁通管道,将冷水环路与冷却水环路连接在 一起的系统形式。夏季按常规空调水系统运行,转人冷却塔供冷

6.2.6由于所处内外区和使用功能的不同、可能导致

出现需要提前供冷或供热的现象,对于上述区域宜单独设置 源系统,以避免由于小范围的供冷或供热需求,导致集中冷 提前开启现象的发生。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中的相关规定。这主要 虑到更换冷热源设备的难度较大、成本较高,因此在选择 时,应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应优先选择高于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规定的产品

6.2.9冷却塔直接供冷是指在常规空调水系统基础上

户末端。对于直接供冷系统,当采用开式冷却塔时,冷却水与外 界空气直接接触易被污染,污物易随冷却水进入室内空调水管 路,从而造成盘管被污物阻塞。采用闭式冷却塔虽可满足卫生要 求,但由于其靠间接蒸发冷却原理降温,传热效果会受到影响, 目前在工程中通常采用冷却塔间接供冷的方式。对于同时需要供 冷和供热的建筑,需要考虑系统分区和管路设置是否满足同时供 冷和供热的要求。另外由于冷却塔供冷主要在过渡季节和冬季运 行,因此如果在冬季温度较低地区应用,冷却水系统应采取相应 的防冻设施

6.2.11水环热泵空调系统是指用水环路将小型的水/

机组并联在一起,构成一个以回收建筑物内部余热为主要特 热泵供暖、供冷的空调系统。与普通空调系统相比,水环热 调系统具有建筑物余热回收、节省冷热源设备和机房、便子 计量、便于安装、管理等特点。实际设计中,应进行供冷、 需求的平衡计算,以确定是否设置辅助热源或冷源及其容量

6.2.12当更换生活热水供应系统的锅炉及加热设备时,机组的

供水温度应符合以下要求:生活热水水温低于60℃,间接 热媒水水温低于90℃。

宜优先采用太阳能、热泵供热水技术和冷水机组或热泵机组热回 收技术;特别对于夏季有供冷需求,同时有生活热水需求的公共 建筑,应充分利用冷水机组或热泵机组的冷凝热

热器结垢对换热效果的影响,冷水机组或热泵机组在实际运行使 用过程中,换热管管壁所产生的水垢、污垢及细菌、微生物膜会 逐渐堵塞腐蚀管道,降低热交换效率,增加运行能耗。相关研究 成果表明1mm污垢,可多导致30%左右的耗电量。污垢严重时 还会影响设备正常安全运行,同时也产生军团菌等细菌病毒,危 害公共环境卫生安全。自前解决的方法主要是采用人工化学清 洗,通过平时加药进行水处理,停机人工清洗的方式。该方式存

在随意性大、效果不稳定、需要停机、不能实现实时在线清污、 对设备腐蚀磨损等问题,而且会产生大量的化学污水,严重污染 环境。所以建议使用实时在线清洗技术。目前实时在线清洗技术 有两种,一种是橡胶球清洗技术,一种是清洗刷清洗技术。 6.2.16燃气锅炉和燃油锅炉的排烟温度一般在120~250℃, 烟气中大量热量未被利用就被直接排放到大气中,这不仅造成大 量的能源浪费同时也加剧了环境的热污染。通过增设烟气热回收 装置可降低锅炉的排烟温度,提高锅炉效率。 6.2.17室外温度的变化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建筑物需热量的大 小,也决定了能耗的高低。运行参数(供暖水温、水量)应随室 外温度的变化时刻进行调整,始终保持供热量与建筑物的需热量 相一致,实现按需供热。 6.2.18冷热源运行策略是指冷热源系统在整个制冷季或供热季 的运行方式,是影响空调系统能耗的重要因素。应根据历年冷热 源系统运行的记录:对建筑物在不同季节、不同月份和不同时间 的冷热负荷进行分析,并根据建筑物负荷的变化情况,确定合理 的冷热源运行策略。冷热源运行策略既应体现设备随建筑负荷的 变化进行调节的性能,也应保证冷热源系统在较高的效率下 运行。

6.3.4通风机的节能评价值按表3~表5确定。

表3离心通风机节能评价值

续表3使用区最高通风机效率nr(%)压力系数比转速ns2<机号<55≤机号<10!机号≥105≤ns<157275780. 915≤ns<3074778030≤ns<457679825≤ns<1572 75780.815≤ns<3075788130≤ns<4577808210≤ns<307476780. 730≤ns<50767880翼型77798120≤ns<45板型7476780. 6翼型78808245

y=d/D, 轴流通风机毂比;d一一叶轮的 片外径。 2子午加速轴流通风机毂比按轮毂出口直径计算 3轴流通风机出口面积按圆面积计算。

采用外转子电动机的空调离心通风

水泵的节能评价值按现行国家标准《清水离心泵能效限定值 及节能评价值》GB19762中规定的方法确定。 6.3.5变风量空调系统是通过改变进人房间的风量来满足室内 变化的负荷,当房间低于设计额定负荷时,系统随之减少送风 量,亦即降低了风机的能耗。当全年需要送冷风时,它还可以通 过直接采用低温全新风冷却的方式来实现节能。故变风量系统比 较适合多房间且负荷有一定变化和全年需要送冷风的场合,如办 公、会议、展厅等;对子大堂公共空间、影剧院等负荷变化较小 的场合,采用变风量系统的意义不大。 变风量系统的形式和控制方式较多,系统的运行状态复杂 设计和调试的难度较大。因此在选择设计和调试单位时应慎重。

另外,在变风量空调系统的实际运行过程中,随着送风量的变 化,送至空调区域的新风量也相应改变。为了确保新风量能符合 卫生标准的要求,应采取必要的措施,确保室内的最小新风量。

化,送至空调区域的新风量也相应改变。为了确保新风量能符合 卫生标准的要求,应采取必要的措施,确保室内的最小新风量。 6.3.6水泵的配用功率过大,是目前空调系统中普遍存在的问 题。通过叶轮切削技术和水泵变速技术,可有效地降低水泵的实 际运行能耗,因此推荐采用。在水泵变速改造,特别是对多台水 泵并联运行进行变速改造时,应根据管路特性曲线和水泵特性曲 线,对不同状态下的水泵实际运行参数进行分析,确定合理的变 速控制方案,保证水泵变速的节能效果,否则如果盲自使用,可 能会事与愿违。而且变速调节不可能无限制调速,应结合水泵本 身的运行特性,确定合理的调速范围。更换设备与增设变速装 置,比较后选取。对于上述技术措施难以解决或经过经济分析。 改造成本过高时,可考虑直接更换水泵。 6.3.7一次泵变流量系统利用变速装置,根据末端负荷调节系 统水流量,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水泵的能耗,与传统的一次泵定流 量系统和二次泵系统相比具有很大的节能优势。在进行系统变水 量改造设计时,应同时考虑末端空调设备的水量调节方式和冷水 机组对变水量系统的适应性,确保变水量系统的可行性和安全 性。另外,目前大部分空调系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水力失调现 象,在实际运行中,为了满足所有用户的使用要求,许多使用方 不是采取调节系统平衡的措施,而是采用增大系统的循环水量来 克服自身的水力失调,造成大量的空调系统处于“大流量、小温 差”的运行状态。系统采用变水量后,由于在低负荷状态下,系 统水量降低,系统自身的水力失调现象将会表现得更加明显,会 导致不利端用户的空调使用效果无法保证。因此在进行变水量系 统改造时,应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末端空调系统的水力平衡 特性

二次泵,变流量运行,既可保证冷水机组定水量运行的要 时也能满足各环路不同的负荷需求,因此适用于系统较大

力较高且各坏路负何特性和阻力相差悬殊的场合。但是由于需要 增加耗能设备,因此建议在改造前,应根据系统历年来的运行记 录,进行系统全年运行能耗的分析和对比,否则可能造成改造后 系统的能耗反而增加。 6.3.9对冷却水系统采取的节能控制方式有: 1冷却塔风机根据冷却水温度进行台数或变速控制; 2冷却水泵台数或变速控制。 冷却水系统改造时应考虑对主机性能的影响,确保水系统能 耗的节省大于冷机增加的耗能,达到节能改造的效果。 6.3.10为了适应建筑负荷的变化,自前大多数建筑物制冷系统 都采用多台冷水机组、冷水泵、冷却水泵和冷却塔并联运行:并 联系统的最大优势是可根据建筑负荷的变化情况,确定冷水机组 开启的台数,保证冷水机组在较高的效率下运行,以达到节能运 行的自的。对于并联系统,一般要求冷水机组与冷水泵、冷却水 泵和冷却塔采用一对一运行,即开后一台冷水机组时,只需升后 与其对应的冷水泵、冷却水泵和冷却塔。而自前大多数建筑的实 际运行情况是冷水机组与冷水泵、冷水泵和冷却塔采用一对多 运行,即开启台冷水机组时,同时开启多台冷水泵、冷却水泵 和冷却塔,冷水和冷却水旁通导致的能耗浪费比较严重。造成冷 水、冷却水旁通的主要原因是未开启冷水机组的进出口阀门未关 闭或空调水系统未进行平衡调试,系统水量分配不平衡,开启单 台水泵时,末端散热设备水量降低,系统水力失调现象加重,部 分区域空调效果无法保证。因此在改造设计时,应采取连锁控制 和水量平衡等必要的手段,防止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发生冷水和冷 却水旁通现象

人温左、小重定柏刘 子尔骏 左: 夏季空调为5℃温差的系统而言的。该技术通过提高供、回水温 差、降低系统循环水量,可以达到降低输送水泵能耗的目的。但 是由于加大供、回温差会导致主机、水泵和末端设备的运行参数

生变化,因此采用该方案时,应在技术可靠、经济合理的前 卡进行。

6.4.1在过渡季,空调系统采用全新风或增大新风比的运行方 式,既可以节省空气处理所消耗的能量,也可有效地改善空调区 域内的空气品质。但要实现全新风运行,必须在设备的选择、新 风口和新风管的设置、新风和排风之间的互匹配等方面进行全 面的考虑,以保证系统全新风和可调新风比的运行能够真正实现。 6.4.2公共建筑,特别是大型公共建筑,由于其外围护结构负 荷所点比例较小,因此其内外区和不同使用功能的区域之间冷热 负荷需求相差较大。对于人员、设备和灯光较为密集的内区存在 过渡李或供暖季李节需要供冷的情,为了节约能源,推退或减少 人工冷源的使用时间,对于过渡季节或供暖季节局部房间需要供 冷时,宜优先采用直接利用室外空气进行降温的方式。 6.4.3空调区域排风中所含的能量十分可观,排风热回收装置 通过回收排风中的冷热量来对新风进行预处理,具有很好的节能 效益和环境效益。自前常用的排风热回收装置主要有转轮式热回 收、板翅式热回收和热管式热回收等几种方式。在进行热回收系 统的设计时,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使用环境等选用不同的热 回收方式。不同热回收装置的主要优缺点详见表6。

6.4.3空调区域排风中所含的能量十分可观,排风热回

表6不同热回收装置的主要优缺点

由于使用排风热回收装置时,装置自身要消耗能量,因此应 本着回收能量高子其自身消耗能量的原则进行选择计算,表7和 表8给出了我国不同气候分区代表城市办公建筑中排风热回收装 置回收能量与装置自身消耗能量相等时热回收效率的限定值,只 有排风热回收装置的效率高于限定值时,集中空调系统使用该装 置才能实现节能

表7代表城市显热效率限定值

表8代表城市全热效率限定值

新风直接送入吊顶或新风与回风混合后再进入风机盘管 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普遍采用的设置方式。前者会导致新

6.4.4新风直接送入吊顶或新风与回风混合后再进入风

6.4.4新风直接送人吊顶或新风与回风混合后再进】

风的再次污染、新风利用率降低、不同房间和区域互相串味等问 题:后者风机盘管的运行与否对新风量的变化有较大影响,易造 成浪费或新风不足;并且采用这种方式增加了风机盘管中风机的 风量,不利于节能。因此建议将处理后的新风直接送人空调 区域。

题;后者风机盘管的运行与否对新风量的变化有较大影啊,易造 成浪费或新风不足;并且采用这种方式增加广风机盘管中风机的 风量,不利于节能。因此建议将处理后的新风直接送人空调 区域。 6.4.5与普通空调区域相比,餐厅、食堂和会议室等功能性用 房,具有冷热负荷指标高、新风量大、使用时间不连续等特点。 而且在过渡季,当其他区域需要供热时,上述区域由于设备、人 员和灯光的负荷较大,可能存在需要供冷的情况。近年的调查发 现,在大型公共建筑中,上述区域虽然所占的面积不大,但其能 耗较高,属高耗能区域。因此在进行空调通风系统改造设计时, 应充分考虑上述区域的使用特点,采用调节性强、运行灵活、具 有排风热回收功能的系统形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考虑系 统在过渡季全新风运行的可能性

7供配电与照明系统改造

7.1.1进行改造之前,施工方要提前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方 案中应包括进度计划、应急方案等。 7.1.2无其是配电系统改造,当变压器、配电柜中元器件等仍 然使用国家淘汰产品时,要考虑更换。 7.1.3应采用国家有关部门推荐的绿色节能产品和设备。照明 订具的选择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 范》GB50411中规定的光源和灯具。

7.1.1进行改造之前,施工方要提前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方

7.1.4此条规定了改造施工应满足的质量标准

7.2.1配电系统改造设计要认真核查负荷增减情况,避免因用 电设备功率变化引起断路器、继电器及保护元件参数的不匹配。

7.2.1配电系统改造设计要认真核查负荷增减情况,避免因用 电设备功率变化引起断路器、继电器及保护元件参数的不匹配。 7.2.2供配电系统改造线路敷设非常重要,一一定要进行现场踏 勘,对原有路由需要仔细考虑,一些老建筑的配电线路很多都经 过二次以上的改造,有些图纸与实际情况根本不符,如果不认真 进行现场踏会严重影响改造施工的顺利进行。

勘,对原有路由需要仔细考虑,一些老建筑的配电线路很 过二次以上的改造,有些图纸与实际情况根本不符,如果 进行现场踏勘会严重影响改造施工的顺利进行。

月所,则而妆服国家观定的安里新边行收中 .2.4设置电能分项计量可以使管理者清楚了解各种用电设备 的耗电情况,进行准确的分类统计,制定科学的用电管理规定 人而节约电能。建筑面积超过2方m²的为大型公共建筑,这类 建筑的用电分项计量应采用具有远传功能的监测系统,合理设置 用电分项计量是指采用直接计量和间接计量相结合的方式,在满 足分项计量要求的基础上尽量减少安装表计的回路,以最少的投 资获取数据。电能分项计量监测系统应包括下列回路的分项 计量: 1变压器进出线回路; 2制冷机组主供电回路: 3单独供电的冷热源系统附泵回路: 4 集中供电的分体空调回路: 5 给水排水系统供电回路; 照明插座主回路; 7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 单独计量的外供电回路; 9# 特殊区供电回路; 10电梯回路; 11其他需要单独计量的用电回路。 安装表计回路设置应根据常规电气设计而定。需要注意的是 时变压器损耗的计量,但是否能在变压器进线回路上增加计量需 要确定变配电室产权是属于业主还是属于供电部门,并与当地供 电部门协商,是否具有增加表计的可能,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供 电局计量柜中只能取其电压互感器的值,不能改动计量柜内的电 流互感器,电流值需要取自变压器进线柜内单独设置10kV电流 感器,不要与原电流威器电接

筑虽然设计了无功补偿设备但不投人运行,或运行方式不 ,若补偿设备确实无法达到要求时,经过投资回收分析后可

7.3.1照明回路配电设计应重新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

7.3.1照明凹路配电设计应重新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 设计标准》GB50034中规定的功率密度值进行负荷计算,并核 查原配电回路的断路器、电线电缆等技术参数

式,这种控制方式价格便宜,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面 要求较高公共区可根据需要设置集中监控系统,如已经具备 自控系统的建筑可将此部分纳入其监控系统。

预留数量不足或不符合监测与控制系统要求,就无法实施对照明 系统的控制,照明配电箱做成后若再增加接口,一是位置空间可 能不合适,二是需要现场更改增加很多麻烦。在大型建筑内,照 明控制系统应采用分支配电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过道内 分布若干个同样类型的分支配电装置,由楼层配电箱负责分支配 电装置的供电。由此可以使线路敷设简单而且层次分明。 7.3.4除对靠近窗户附近的照明灯具单独设置开关外,还可以 一

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通过光导管技术,将太阳光直接导人 室内。

8.1.1此条规定了监测与控制系统改造的总原则。 8.1.2节能改造时最重要的是根据改造前后的数据对比,判断 节能量,因此涉及节能运行的关键数据必须经过1个供暖季、供 冷季和过渡季,所以至少需要12个月的时间。由于数据的重要 性,本条文规定,无论系统停电与否,与节能相关的数据应都能 至少保存12个月。

8.1.1此条规定了监测与控制系统改造的总原则。

8.1.3此条分别规定了改造时需遵循的原则。尤其是当

能优化控制时需要修改其他机电设备运行参数,如进行变冷水量 调节等,尤其需要做好保护措施,避免冷机出现故障。

收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且这个系统是否能够合理运行并起到节能 作用与其涉及的空调、照明、配电等系统密切相关,因此必须在 这些系统手动运行正常的情况下才能投入自控运行,否则会使原 系统运行更加混乱,反而造成系统振荡。当工艺达到要求时,方 可进行自控调试。

8.2采暖通风空调及生活热

8.2采暖通风空调及生活热

水供应系统的监测与控制

8.2.3主要考虑公共区人员复杂,每个人要求的温度不尽相同, 温控器容易被人频繁改动,例如医院就诊等候区等,曾发现病人 频繁改变温度设定值,造成温度较大波动,温控器损坏,因此在 公共区设置联网控制有利于系统的稳定运行和延长设备使用 寿命。 一

8.3供配电与照明系统的监测与控制

监控系统,一般用于大型照明调光系统,如体育场馆等,这种系 统以满足照明功能需求为主要条件,这种系统一般不和监测与控 制系统相连。另一种照明系统只是单纯满足照度要求,不进行调 光控制,这种系统一般应用于办公楼、酒店等一般建筑,这类建 筑的公共区照明宜纳入监测与控制系统

9.1.1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中,国家将可再生 能源的开发利用列为能源发展的优先领域,因此,本条文规定了 公共建筑进行节能改造时,有条件的场所应优先利用可再生能 源。可再生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 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其中与建筑用能紧密关联的主要有地热能 和太阳能。自前,利用地热能的技术主要有地源热泵供热、制冷 技术;利用太阳能的技术主要有被动式太阳房、太阳能热水、太 阳能采暖与制冷、太阳能光伏发电及光导管技术等。 9.1.2可再生能源的应用与其他常规能源相比,初投资较高, 因此在利用可再生能源时,围护结构达到节能标准要求,可降低 建筑物本身的冷、热负荷值,从而降低初投资及减少运行费用。 可再生能源的应用与建筑外围护结构的节能改造相结合,可以最 大限度地发挥可再生能源的节能、环保优势。

9.2.1地源热泵系统包括地理管、地下水及地表水地源热泵系 统。工程场地状况调查及浅层地热能资源勘察的内容应符合现行 国家标准《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366的相关规定 地源热泵系统技术可行性主要包括: 1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当地岩土体温度适宜,热物性参 数适合地埋管换热器换热,冬、夏取热量和排热量基本平衡; 2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当地政策法规允许抽灌地下水 水温适宜、地下水量丰富、取水稳定充足、水质符合热泵机组或 换热设备使用要求、可实现同层回灌;

3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地表水源水温适宜、水量充足、 水质符合热泵机组或换热设备使用要求。 改造的可实施性应综合考虑各类地源热泵系统的性能特点进 行分析: 1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是否具备足够的地埋管换热器设 置空间、项目所在地地质条件是否适合地埋管换热器钻孔、成孔 的施工; 2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是否具备进行地下水钻井的条件、 取排水管道的位置、钻并是否会对建筑基础结构或防水造成影 响、是否会破坏地下管道或构筑物; 3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调查当地水务部门是否允许建造 取水和排水设施,是否具备设置取排水管道和取水泵站的位置; 4进行改造可实施性分析时,还应同时考虑建筑物现有系 统(如既有空调未端系统是否适应地源热泵系统的改造、供配电 是否可以满足要求、机房面积和高度是否足够放置改造设备、穿 墙孔洞及设备入口是否具备等)能否与改造后的地源热泵系统相 适应。 改造的经济性分析应以全年为周期的动态负荷计算为基础 以建筑规模和功能适宜采用的常规空调的冷热源方式和当地能源 价格为计算依据,综合考虑改造前后能源、电力、水资源、占地 面积和管理人员的需求变化。

高的效率联合运行时,可以予以保留,构成复合式系统。在 式系统中,地源热泵系统宜承担基础负荷,原有设备作为调 备用措施。另外,原有机房内补水定压设备和管道接口等 足改造后系统使用要求的也宜予以保留和再利用

进行地源热泵系统设计时,冬季可以适当降低供水温度,夏季可 以适当提高供水温度,以提高地源热泵机组效率,减少主机电 耗。供水温度提高或降低的程度应通过末端设备性能衰减情况和

攻造后空调负荷情况综合确定

9.2.5在有生活热水需求的项目中可将夏季供冷、冬季供暖和 供应生活热水结合起来改造,并积极采用热回收技术在供冷季利 用热泵机组的排热提供或预热生活热水。 9.2.6当地埋管换热器的出水温度、地下水或地表水的温度可 以满足末端需求时,应优先采用上述低位冷(热)源直接供冷 (供热),而不应启动热泵机组,以降低系统的运行费用,当负荷 增大,水温不能满足末端进水温度需求时,再启动热泵机组供冷 (供热)。

9.3.1在太阳能资源丰富或较丰富的地区应充分利用太阳能; 在太阳能资源一般的地区,宜结合建筑实际情况确定是否利用太 阳能;在太阳能资源贫乏的地区,不推荐利用太阳能。各地区太 阳能资源情况如表9所示

9.3.2目前,利用太阳能的技术主要有被动式太阳房、太阳能 热水、太阳能采暖与制冷、太阳能光伏发电及光导管技术等。为 了最大限度发挥太阳能的节能作用,太阳能应能实现全年综合 利用。

9.3.3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安装与验收等方面要符合现行国 家标准《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GB50364的 规定

9.3.5电能质量包括电压

放、电压不平衡度及直流分量等

10.1.1建筑物室内环境检测的内容包括室内温度、相对湿度和 风速。检测方法参见《公共建筑节能检验标准》JGJ177。 10.1.2这样做便于发现改造前后运行工况或建筑使用等的变 化。一旦发生变化,应对改造前或改造后的能耗进行调整。 10.1.3被改造系统或设备的检测方法参见现行行业标准《公共 建筑节能检验标准》JGI177,评估方法按本规范10.2节的规定 进行。在相同的运行工况下采取相同的检测方法进行检测主要是 为了保证测试结果的一一致性。 10.1.4定期对节能效果进行评估,是为了保证节能量的持续 性,定期评估的时间一般为1年。节能效果不应是短期的,而应 至少在回收期内保持同样的节能效果,

0.2节能改造效果检测与评

10.2.1调整量的产生是因为测量基准能耗和当前能耗时,两者 的外部条件不同造成的。外部条件包括:天气、入住率、设备容 量或运行时间等,这些因素的变化跟节能措施无关,但却会影响 建筑的能耗。为了公正科学地评价节能措施的节能效果,应把两 个时间段的能耗量放到“同等条件”下考察,而将这些非节能措 施因素造成的影响作为“调整量”。调整量可正可负。 “同等条件”是指一套标准条件或工况,可以是改造前的工 况、改造后的工况或典型年的工况。通常把改造后的工况作为标 准工况,这样将改造前的能耗调整至改造后工况下,即为不采取 节能措施时建筑当前状况下的能耗(图1中调整后的基准能耗), 通过比较该值与改造后实际能耗即可得到节能量,见图1。

图1节能量的确定方法

10.2.2节能改造项目实施前应编写节能效果检测与

10.2.2节能改造项目实施前应编写节能效果检测与评估方案, 节能检测和评估方案应精确、透明,具有可重复性。主要包括下 列内容: 1节能目标; 2 节能改造项目概况; 确定测量边界; 4 测量的参数、测点的布置、测量时间的长短、测量仪器 的精度等; 5 采用的评估方法; 6 基准能耗及运行工况: 7 改造后的能耗及其运行工况; 8 建立标准工况; 9 明确影响能耗的各个因素的来源、说明调整情况; 10 能耗的计算方法和步骤、相关的假设等; 11 规定节能量的计算精度,建立不确定性控制自标, 10.2.3 测量法是将被改造的系统或设备的能耗与建筑其他部分

的能耗隔离开,设定一个测量边界,然后用仪表或其他测量装置 分别测量改造前后该系统或设备与能耗相关的参数,以计算得到 致造前后的能耗从而确定节能量。可根据节能项自实际需要测量 部分参数或者对所有的参数进行测量。 一般来说,对运行负荷恒定或变化较小的设备进行节能改造 可以只测量某些关键参数,其他的参数可进行估算,如,对定速 水泵改造,可以只测量改造前后的功率,而对水泵的运行时间进 行估算,假定改造前后运行时间不变。对运行负荷变化较大的设 备改造,如冷机改造,则要对所有与能耗相关的参数进行测量, 参数的测量方法参见《公共建筑节能检验标准》JGJ177。 账单分析法是用电力公司或燃气公司的计量表及建筑内的分 项计量表等对改造前后整幢大楼的能耗数据进行采集,通过分析 账单和表计数据,计算得到改造前后整幢大楼的能耗,从而确定 致造措施的节能量。 校准化模拟法是对采取节能改造措施的建筑,用能耗模拟软 生建立模型(模型的输入参数应通过现场调研和测量得到),并 对其改造前后的能耗和运行状况进行校准化模拟,对模拟结果进 行分析从而计算得到改造措施的节能量。 测量法主要测量建筑中受节能措施影响部分的能耗量,因此 该法侧重于评估具体节能措施的节能效果;账单分析法的研究对 象是整幢建筑,主要用来评估建筑水平的节能效果。校准化模拟 法既可以用来评估具体系统或设备的改造效果,也可用来评估建 筑综合改造的节能效果,一般在前两种方法不适用的情况下才 使用。 10.2.6般当测量法和账单分析法不适用时才使用校准化模拟 法来计算节能效果。这主要是考虑到能耗模拟软件的局限性,目 前很多建筑结构、空调系统形式、节能措施都无法进行模拟,如 具有复杂外部形状的建筑、新型的空调系统形式等。 10.2.7当设备的运行负荷较稳定或变化较小时(如照明灯具或

行估算,估算值可以基于历史数据、厂家样本或工程实际情况来 判定。应确保估算值符合实际情况,估算的参数值及其对节能效 果的影响程度应包含在节能效果评估报告中。如果参数估算导致 误差较大,则应根据项目需要对其进行测量或采用账单分析法和 校准化模拟法。对被改造的设备进行抽样测量时,抽样应能够代 表总体情况,且测量结果具备统计意义的精确度。

判定。应确保估算值符合实际情况,估算的参数值及其对节能效 果的影响程度应包含在节能效果评估报告中。如果参数估算导致 误差较大,则应根据项目需要对其进行测量或采用账单分析法和 校准化模拟法。对被改造的设备进行抽样测量时,抽样应能够代 表总体情况,测量结果具备统计意义的精确度。 10.2.8校准化模拟方案应包括:采用的模拟软件的名称及版 本、模拟结果与实际能耗数据的比对方法、比对误差。 “相同的输人条件”主要指改造前后的建筑模型、气象参数, 运行时间、人员密度等参数应一致,这些数据应通过调研收集 比外,还应对主要用能系统和设备进行调研和测试。 校准化模拟法的模拟过程和节能量的计算过程应进行记录并 以文件的形式保存。文件应详细记录建模和校准化的过程,包括 愉人数据和气象数据:以便其他人可以核查模拟过程和结果。 10.2.9三种评估方法都涉及些不确定因素,如测量法中对某 些参数进行估算、抽样测量等会给计算结果引入误差,账单分析 法用账单或表计数据对综合节能改造效果进行评估时,非节能措 施的影响是主要的误差,一般会对主要影啊因素(大气、人任 率、运行时间等)进行分析和调整。以天气为例,可以根据采暖 能耗与采暖度日数之间的线性关系,见式(2),将改造前的采暖 能耗调整至改造后的气象工况下、或将改造前和改造后的采暖能 耗均调整至典型气象年工况下:

10.2.8校准化模拟方案应包括:采用的模拟软件的

消能减震结构设计--技术交流(图文并茂)(2019年12月).pdfHDD X Ero HDD.

式中Eno 改造前的采暖能耗; E(h) justed 调整后的改造前的采暖能耗; HDDo 改造前的采暖度日数; HDD 改造后的采暖度日数, 相应地,也可以建立能耗与入住率和运行时间等参数的关系 式,对非节能措施的影响进行调整。这些关系式本身存在一定的

误差,而且被忽略的影响因素也是账单分析法的误差来源之一。 校准化模拟法的误差主要来源于模拟软件、输入数据与实际情况 不一致等因素。因此,对节能量进行计算和评估时,必须考虑到 计算过程存在的不确定性并建立正确、合理的不确定性控制 目标。

GB/T 23694-2013 风险管理 术语(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表10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的制冷综合性能系数

表11房间空调器能效等级

表12转速可控型房间空调器能效等级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