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2/T 831-2012 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规程.pdf

DB42/T 831-2012 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规程.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7.9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306297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42/T 831-2012 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规程.pdf

位填报,城建档案馆、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各保存一份。

DB42/T831—2012

八大桥工程招标文件表D.5水下混凝土施工记录

E.1桩孔质量问题及防治

常见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

a)塌孔:在成孔过程中或成孔后,孔壁塌。 1)原因: (1)泥浆性能差,相对密度小,起不到护壁作用; (2)孔内水头低,降低了静水压力: (3)孔口土质松软、护筒设置太浅,下端孔壁塌; (4)在松散砂层中钻进速度太快或停在一处长时间空转,转速太快等; (5)冲击锥、冲抓锥或掏渣简倾倒,撞击孔壁。 2)预防措施: (1)在松散砂土或流砂层中钻进时,应控制转速和进尺,选用优质泥浆,或投入黏土块; (2)如地下水位变化大,应增高孔内水头; (3)采用冲击锥、冲抓锥成孔时,严格控制冲程高度。 3)治理措施: 如发现孔口塌,应先探明位置,将黏土回填至塌孔位置以上1m~2m;如孔内塌严重,应 将孔全部回填,等回填土密实后重钻。如轻微孔,可增加泥浆粘度和相对密度。 b)桩孔偏斜:桩孔不直,出现较大垂直偏差。 1)原因: (1)钻机底盘和转盘面未调水平,或未安装牢固,产生不均匀沉降; (2)孔内钻进遇大孤石,或遇有倾斜的软硬岩土层的界面,岩面倾斜等; (3)钻杆弯曲或连接不当,使钻杆、钻头中心线不同轴: (4)扩孔较大、钻头偏离轴线。 2)预防措施: (1)探明地下障碍物,并预先清除干净; (2)场地整平夯实,钻机安装水平、牢固;钻进过程中经常校核; (3)遇倾斜岩面或孤石时,吊住钻头,轻压慢进,或上下反复扫孔,使孔校正。 3)治理措施: (1)对已偏斜的孔,在偏斜处回填黏土或碎石,待密实后再钻进; (2)对已偏斜的孔,将钻具吊住,对偏斜处上下反复扫孔,使孔校直。 c)缩孔或梅花孔

DB42/T8312012

1)原因: (1)在膨胀土或软、流塑地层中成孔,因其膨胀或时间长应力释放,使已成的孔径收缩变小 (2)泥浆太稠,转向装置失灵,冲击锥不能自由转动;或冲程小,冲击锥刚提起又落下,无足旬 的转动时间,变换不了冲击位置。 2)预防措施: (1)选用适当粘度和相对密度的泥浆,适时进行掏渣; (2)经常检查转向装置,使其转向灵活,并变换冲程,使冲击锥有足够的转动时间。 3)治理措施: (1)在一般塑性土或膨胀土层中,只须上下反复扫孔就可解决: (2)在淤泥或淤泥质土中,若是薄层内轻微缩孔,不用停钻,直接从孔口投入碎砖块或碎石 挤入孔壁淤泥内,效果良好;若是中等缩孔,可按深度在钻杆两侧安装刮泥板也行之有 效;当淤泥层深厚且严重缩孔时,从孔口投黄泥,上下反复扫孔即可。 钢筋笼变形、安装不到位、上浮等问题 a)钢筋笼变形!笼身不平直或弯曲 1)原因: 加工不规范,局部呈椭圆形:堆放不规范,或场地不平或堆放超高压偏;运输不当等; 2)防治措施 (1)主筋调直,均匀分布;加劲箍平面必须与主筋垂直、焊牢: (2)堆放场地平坦或垫木面在一个平面上,堆放不能超过三层: (3)运输时注意放平,起吊受力均匀等。 b)钢筋笼安装不到位: 1)原因: 配长有误;笼身变形或桩孔不规则:孔深或孔底沉渣厚度测量有误; 2)防治措施: 安放钢筋笼前核对配长:孔深和沉渣厚度的测量必须准确无误,桩孔缩径处或笼身变形处 理好后,方可进行安放。安放时对准孔中,垂直状态缓慢放入。 c)钢筋笼上浮:灌混凝土过程中,钢筋笼向上浮起(多发生在悬挂式钢筋笼)。 1)原因: (1)操作不当:钢筋笼孔口未固定牢;提升导管挂笼;混凝土面达笼底时,导管埋深过浅,灌注 量过大,混凝土对笼的上冲力过大;混凝土面进笼一定高度后,导管埋深过大等造成上浮 (2)混凝土品质差:易离析、初凝时间短、落度损失大的混凝土,由于初灌混凝土一直处于 上面,时间久了流动性变差,当混凝土面接触钢筋笼底端时,托起钢筋笼上升; (3)混凝土面升至流沙层时,若泥浆相对密度偏小,流沙涌入铺在混凝土面上,垫住钢筋笼 司样会顶开。 院治进

b)钢筋笼安装不到位:

DB42/T8312012

(1)提拨导管应居中,导管接头设置防挂装置;经常检查吊筋的固定情况,当发现吊筋有上抬 时,应及时采取必要措施: (2)灌混凝土应迅速,缩短灌注时间,适当延长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3)保持孔内泥浆的一定相对密度,防止灌混凝土过程中塌孔。 3)治理:当发现钢筋笼上浮时,立即加强固定,适当提动笼子稍作上、下窜动;灌混凝土时采取 以下猎施: (1)当混凝土面接近钢筋笼底部时,应尽量不提导管,待导管埋入较深后再提,并适当降低灌 注强度或减少混凝土的出料量,以减小超压力; (2)当混凝土面进入钢筋笼1m~2m时,应控制混凝土单次灌注量,控制导管理深在2m~3m

E.3水下混凝土灌注中的质量问题

a)卡塞:灌注时栓塞不能顺利通过导管而滞于管内的现象。 1)原因: (1)导管变形或导管内壁留有混凝土残渣; (2)栓塞偏大,或放置位置偏高,致使栓塞与液面间形成气囊垫的顶托; (3)混凝土和易性差,流动性不好: (4)导管有漏浆现象,使混凝土离析而堵塞; (5)导管插入孔底,使导管中泥浆排泄不畅。 2)防治措施 (1)若导管插入孔底,将导管稍提20cm~30cm,使栓塞能顺利排出; (2)若因混凝土和易性差,或有气囊,或管壁有残渣,可在漏斗底处设附着式振动器,加以振 动;若不太深时,也可用钢筋或竹杆之类进行插捣,并慢慢轻击导管; (3)采用以上措施无效时,应立即拆除导管重新灌注,拆除时严防混凝土落入孔内。 b)堵管:首批混凝土顺利灌完后,灌注过程中发生的堵塞现象。 1)原因: (1)混凝土和易性差,落度小,导管漏水等; (2)混凝土供应中断,先灌入混凝土的流动性减小; (3)导管变形或内壁有混凝土硬结,影响隔水栓通过; (4)导管内产生气堵。 2)防治措施: (1)应检查导管质量,并有备用拌制混凝土设备,防止混凝土供应中断; (2)若和易性差,可辅以振动工具,并将导管上下稍作窜动; (3)若导管漏水点接近上口,可适当提升导管,让漏水点露出水面;若漏水点在下部,可加快 灌注速度,尽量使管内充满混凝土,压住漏水点; (4)大斗出料口与导管不可直接连成一体,应为插入式联接,大斗出料口外径比导管内径小

(1)应检查导管质量,并有备用拌制混凝土设备,防正混凝土供应中断; (2)若和易性差,可辅以振动工具,并将导管上下稍作窜动; (3)若导管漏水点接近上口,可适当提升导管,让漏水点露出水面;若漏水点在下部,可加快 灌注速度,尽量使管内充满混凝土,压住漏水点; (4)大斗出料口与导管不可直接连成一体,应为插入式联接,大斗出料口外径比导管内径小 2cm~3cme

DB42/T8312012

(5)若以上措施无效,应立即中断灌注,重新安装导管,抢在已灌混凝土未初凝前,采月 排塞灌注措施(要求导管底离原混凝土面20~30cm,用铅丝系住栓塞,将混凝土级 入导管底部,在剪断铅丝的同时,下放导管,使前、后灌注的混凝土结合在一起,而 入泥浆)。 )导管漏浆或被提出混凝土面的情况分析:首批混凝土灌入后,观察或听导管内有无流水 声,可直接判断导管是否漏浆;当导管底口离开混凝土面时,管外泥浆面迅速下降,导致 水位几乎平衡,一看便知。当灌注接近结束时,孔口返出大量的灰色水泥砂浆,也表明 漏浆或导管底口脱离混凝土面的情况发生。 1)原因: (1)导管有砂眼、裂隙或“0”型密封未垫好; (2)混凝土供应不及时,灌注速度慢,导管埋入混凝土面以下少; (3)施工管理不善,导管配长有误或探测混凝土面不准确。 2)防治措施: (1)若首批混凝土发现漏水,应立即处理,换掉漏段或加密封; (2)发现导管底提出混凝土面,应立即将导管插入混凝土中,掏出管内泥浆,再灌注。 )断桩:桩身的混凝土固结体出现的不连续现象。 1)原因: (1)沉渣超标,或导管底距孔底远,混凝土被泥浆稀释,造成混凝土不凝固; (2)导管漏水或有地下水流动,改变了水灰比,使混凝土强度降低; (3)导管提出混凝土面; (4)因停电、待料、塌孔等使钻渣沉积成层,夹入混凝土中。 2)防治措施: (1)认真清孔,及时灌混凝土: (2)首批混凝土量备足,保证埋管深度;若发现漏浆,立即换去漏浆管段; (3)应检查导管密封并清洗干净,提管前必须探测,并探准混凝土面高度; (4)灌注前检修设备,并配备备用设备,保证混凝土拌合质量和连续供混凝土。 3)对于断桩,常用的处理方法有以下几种: (1)原位复桩法:在原桩位的缺陷桩上利用冲击钻或人工破除等办法,清除已灌注的混 拔出钢筋笼,重新灌注桩身混凝土。 (2)接桩:根据地质资料,确定护壁方案,人工开挖至断桩部位,凿除顶面浮浆及松散混 并将钢筋笼清洗干净后除去表面锈迹,之后再浇混凝土接桩。 (3)扁担桩法:即在原桩位两侧各补一根桩,通过这两根桩来连接上部结构,实质上原相 利用。 (4)注浆法:利用工程钻机在桩的横截面上钻孔至断桩位置以下一定深度,埋设注浆管 时通入加备或24轻新)对断新部合进得高压途数切制晟墨检出能部合防湿

DB42/T8312012

渣等,并压入水泥浆进行固化

E.4岩溶地层中溶洞的处理方法

a)溶洞的空间分布可用下述方法探明: 1)采用地质雷达和高密度电阻率方法探明岩溶的空间方位; 2)在桩孔位置施钻先导钻孔,确定溶洞的发育深度及规模。钻孔深度应进入稳定持力层≥5m b)桩孔钻进过程中,可用下述方法处理溶洞: 1)采用冲击、回转两类钻机配合施钻,上部土层回转钻进;下部溶洞用小冲程冲击钻进。发现 漏浆应及时补浆; 2)根据溶洞的大小,按1:1回填片石和黏土,小冲程冲击钻进,把片石和黏土挤入溶洞,形成 稳定的孔壁。 c)岩溶地层处理的原则如下: 1)当不满足5m时,可先采用注浆措施处理:当溶洞规模大时,可采用惟幕注浆或采用水下浇混 凝土法将溶洞充填。 2)可利用施工勘察钻孔或补充勘察钻孔注浆处理。 d)水下混凝土灌注过程中防流失的措施 1)避免因首盘混凝土数量不足造成导管埋深不够而断桩: 2)适当加大导管埋入混凝土中深度。灌注时勤测孔内混凝土面高程,防止混凝土面突然下降, 导管底端脱空造成断桩; 3)对漏浆严重或多次漏浆的桩孔,在灌注时应加大混凝土面灌注高度,尽量避免在灌注完成拔 出导管后混凝土面过量下降造成断桩。 对嵌入基岩的大直径桩成桩后的清孔效果不确定时,应通过打钻孔检查。当沉渣厚度超过允许 寸,可在该桩上补打一个钻孔,然后轮流在两孔中用高压射水将孔底沉渣翻出。待沉渣冲净后,再 中一个压水泥砂浆,水从另一孔中排出,直至把桩底及钻孔封闭为止。

DB42/T8312012

为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 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 反面词采用“不应”“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可”; 反面词采用“不宜”。 条文中指定应按其它有关标准、规范执行时,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规程

DB42/T 8312012

施工准备 ·53 4.1施工技术准备 ·53 4.2施工现场准备 53 成桩设备与材料 ·53 5.1 成孔设备 53 5.2泥浆的制备、循环系统与净化 .·54 5.3 钢筋笼的制作 54 5. 4 混凝土制备 ?54 成孔施工 55 6. 1 一般规定 .·55 6. 2 正循环回转钻进成孔 6.3 反循环回转钻进成孔 55 6.4 冲、抓钻进成孔 56 6.5旋挖钻进成孔 57 6.6钻孔扩底成孔 ·57 6.7 挤扩多支盘成孔 6.8 螺旋钻成孔 58 6.9 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成孔 .·58 6.10清孔 60 成桩施工 ·60 7. 1 钢筋笼安装 7.2水下混凝土灌注 60

DB42/T8312012

本章规定了本规程的使用范围和规程内容。 钻孔灌注桩以其独特优点广泛应用于高层、超高层建筑基础、桥基、码头、边坡治理、基坑支护等 工程。湖北省钻孔灌注桩始施于1978年(原冶金工业部武汉勘察研究院)在武汉卷烟厂四车间施工, 1990年以后发展迅速,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已达20000kN。其发展大致可分以下几个阶段(见表1)。

表1钻孔灌注桩发展阶段

多年来,在湖北省从事钻孔灌注桩施工的市内外施工单位很多,技术水平和工艺条件 为保证钻孔灌注桩的工程质量,使之在湖北地区健康的发展,需有一个统一的施工技术要习 本标准。

本条明确了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基本程序和

4.1.2本条明确了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依据和应具备的基本资料 4.1.3本条强调了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基本要求,明确了施工组织设计应包括的基本内容。施工组 织设计编制时,应根据工程的规模大小和复杂程度,其内容有所增减。

4.1.3本条强调了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基本要求,明确了施工组织设计应包括的基本内容。施工组 织设计编制时,应根据工程的规模大小和复杂程度,其内容有所增减。 4.2施工现场准备 4.2.2在市区施工钻孔灌注,施工场地普遍狭窄,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合理做好施工场地平 面布置,对顺利组织施工尤为重要,本条以示强调。 4.2.7、4.2.8基于文明施工、安全施工和环境保护的要求。

4.2.2在市区施工钻孔灌注桩,施工场地普遍狭窄,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合理做好施工场地平 面布置,对顺利组织施工尤为重要,本条以示强调。 4.2.7、4.2.8基于文明施工、安全施工和环境保护的要求

5.1.1、5.1.2钻孔灌注桩的成孔设备种类繁多,本标准难以全面概括。在实际施工中应参照设备使 用说明书的有关规定和要求选择。在选择钻机时应注意钻机能承受的扭矩和桩径的大小。目前市场 上钻机分类一般是以能钻入基岩的钻孔最大直径来标识的,如GPS一15钻机,钻风化岩桩孔直径1500mm, 旦在粉细砂中能直接钻2500mm的桩孔。 5.1.3根据不同地层条件选用不同的钻头,但选用的钻头最好适应性比较强。因在桩孔钻进中,既使

DB42/T 8312012

孔不太深也要穿过几种不同的地层,不可能一种地层用一种钻头,因此应选用适应性强的钻头。如翼 形(三、四翼)钻头靠刀尖进行切削,对淤泥层、黏土层、砂、砂砾石层等V、IV级以下的地层最适用,对 于风化岩等软岩层及较硬的胶结层也有一定的切削能力,所以翼形钻头在钻机上应用较多。对于中、 硬岩层应选用牙轮钻头钻进。钻头直径宜比设计桩径小10mm~20mm;但当钻进淤泥或淤泥质土及流 塑土层时,应与设计桩径一致,甚至大10mm~20mm。在大型桥梁深水钻孔桩施工中,对于硬岩石应选 用球齿型滚刀钻头:对于松软岩石和密实土层可选用楔齿滚刀钻头和牙轮钻头。

5.2泥浆的制备、循环系统与净化

5.2.1本条明确了泥浆的制备,着重泥浆在各种不同的地层中成孔应掌握的相对密度、粘度、含砂率 和胶体率的控制指标。湖北地区广泛分布着具有明显二元结构沉积韵律的地层,上部主要为细粒沉 积物组成的黏土,桩孔钻进中可采用原土造浆护壁,但应勤清渣。 5.2.4本条强调对泥浆性能指标的管理。

本条明确了泥浆循环槽和泥浆池的设置方法和规格尺寸,指出在必要时使用机械净化。

5.3.2本条是钢筋笼制作质量的规定。其基本要求系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的规定。 5.3.3本条是钢筋笼制作工艺的规定。强调了加劲箍平面必须与主筋垂直且焊牢,防止笼身局部出 现椭圆不平直现象。规定了保证主筋保护层厚度的措施

5.4.1湖北省政府有文件规定,为不污染环境,在人口密集的市区内施工不得现场搅拌混凝土,并明 确划定了使用商品混凝土的区域,为此本条作了规定。 5.4.3本条是水下混凝土配合比的规定,其基本要求系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的规定。并明 确了对初凝时间的要求。

表2混凝士搅拌机性能参数

5.4.5对搅拌时间的规定,系根据GBJ50204的要求。对掺有粉煤灰的混凝土搅拌时间延长量为50% 至1倍为宜。 5.4.6本条是水泥使用的规定。在同一根桩中若使用不同品种、标号、厂家的水泥可能会产生两种不

成复杂的界面,影响桩身的受力性能。

DB42/T8312012

6.1.2本条是对桩位测定、桩位恢复、桩位监测的规定。 6.1.3本条是孔口护筒结构、护简埋设的规定。 6.1.4安装钻机时,钻机底盘和转盘面用水准尺两个方向测水平。 6.1.5本条规定是为了有效保证桩孔的垂直度。 6.1.6本条系按JGJ94的规定,意在验证针对工程对象所采用的施工工艺的适用性和合理性,以便核 对地质资料,检验所选的设备、机具、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是否适宜。如孔径、垂直度、孔壁稳定和沉 渣等检测指标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拟定补救技术措施,或重新选择施工工艺。 6.1.7本条强调了成孔成桩施工的连续性。成孔过程或成孔后时间间隔过长对孔壁稳定或因护壁泥 皮过厚对成桩质量都会产生不利影响,故作此规定。对孔壁稳定问题,上海有单位曾作过48h、72h的 静态稳定试验。试验前后测孔曲线无大的变化。因此规定时间间隔不大于10h。 6.1.9、6.1.10条按JGJ94的规定

6.2正循环回转钻进成孔

6.2.1本条仅对正循环回转钻进成孔的控制参数提出了参照范围。钻压、转速、泵量各项参数是相互 匹配的。实际上,钻机转盘的额定转数和泥浆泵的额定流量只有高、中、低三个档次。因此在钻进过 程中,还应根据地层、桩径及钻机性能合理选用和控制钻进参数,保证钻进顺利和成孔质量。 6.2.2本条是根据工业与民用建筑的钻孔灌注桩施工经验编制的。正循环钻进除采用各类往复式泥 浆泵、立式泥浆泵外,也可用4PH灰渣泵和4PS砂泵。当采用两级钻进成孔时,第一级钻头底面积可取 桩孔截面积的一半,其钻头直径可取桩孔设计直径的0.7倍左右

6.3反循环回转钻进成孔

6.4.2冲击钻进中,影响钻进效率的钻进技术参数 位钻头刃长的钻具重力、冲击高度 数和回次进尺,这些参数应根据岩层性质而定。

a)冲击钻头质量,可按式(1)计算确定:

式中: M一冲击钻头质量(kg); P—底刃线压力(N/cm),见表6.4.2; g重力加速度(m/s"); L一底刃总长(cm)。 对多刃冲击钻头,底刃分布原则是:冲击动能的分配应充分考虑钻头外缘部分的冲击破碎需要及 底刃的磨损状况,外缘冲击破碎面积大,底刃数量应比内缘至少多一倍。 b)冲程和冲击频率的关系见公式(2)

击钻进的钢丝绳工作中要承受较大的变动荷载,钢丝绳总拉力可按式(3)计算:

式中: F,—钢丝绳总拉力(kN); r———钻具在孔内的阻塞系数,r=1.2~1.5; k—安全系数,k=1.5; M一钻头质量(kg)。

用铅锡合金浇铸,或用尖楔紫。 a)采用合金浇时,应将钢丝绳铸焊部分清污后浇铸,冬季浇铸时,先将活套与钢丝绳

DB42/T8312012

处理,浇铸后的活套必须经过冷却后方能使用; b)采用尖楔楔紧时,应检查尖楔的完好程度,尖楔表面加工横向细槽以增大摩擦。 当采用活环钢丝绳连接时,应使用钢丝绳导槽,钢丝绳卡子必须卡紧。其数量不得少于3个,相邻 的卡子反向卡牢。 6.4.4在松散、易塌且漏失严重地层,应采用泥浆护壁钻进。泥浆性能应根据钻进地层的具体情况 进行调整。在松软黏土层,泥浆粘度宜在20s以内;在砂砾、卵石等松散层宜采用25s左右的泥浆;当 钻孔漏失严重时,适当加大泥浆的粘度。 采用套管护壁时,螺纹连接的套管,管扣必须拧紧;采用电焊连接的套管,管口必须平整,焊缝必 须牢固,并保证连接的同心度。当采用边掏边跟管的方法,套管不能自由跟进时,可采用锤击下管,但 锤击下管深度不能超过钻进深度。 6.4.5冲击反循环在黏性土中钻进,要适量向孔内投入碎石或粗砂,防止糊钻,必要时可改成正循环 钻进。在胶结很差或无胶结的砂土层中钻进时,可向孔内投入黏土或黏土球,并停止循环,通过钻头 冲击将黏土挤入孔壁,保证孔壁稳定 6.4.7本条强调出了事故不得强行钻进。

多。附录B.1.4中列举了部分国产旋挖机主要技术性能供选用时参考。国外旋挖机品种很多,尤以产 自德、日、意、俄、美、英、法等国的居多。比较而言,进口旋挖机具有连续作业时间长、可靠性高、稳定 性好,故障率低,成桩速度快,可钻孔径及深度大等优点,但其维修费用高、维修时间长,配件昂贵,随 机进来的钻头结构单调数量少;国产钻头已有三大类几十个品种。截止2005年上半年,我国已拥有 旋挖机600台左右,进口品牌大于50%。旋挖机适应的地层范围较广,从饱和土到强风化基岩都能适 用,但对不同的土类,应采用相应的旋挖钻斗和工艺,才可有效地进行成孔施工。旋挖机适用于软岩, 从目前的应用情况统计,指饱和单轴抗压强度小于3MPa的各类岩石。 6.5.2旋挖机自重很大,安装时除应遵守第5.1.4~5.1.5条的规定外,还必须置于平坦、坚实的地 面上,当地基软弱时应用砖渣修路或铺设钢板。为避免加大上部桩孔的侧壁压力,钻机就位时其履带 底盘应尽可能远离桩孔,减少孔口塌的危险。 6.5.3本条明确了旋挖机全部为仪表数字显示,可自动调整钻进参数。 6.5.5针对不同的地质条件运用旋挖机进行桩孔钻进的方法也有不同,影响旋挖机成孔的主要问题 是:塌孔,缩孔和入岩难。这些问题本条作了相应的规定。 a)在松散土、冲填土、粉细砂等易塌孔的地层中钻进时,上部表层可采用长护筒护壁,下部可采 用相对密度1.4~1.5的泥浆护壁; b)在淤泥及流塑软土、黏性土中钻进易缩孔,可适当加大钻头直径和严格控制钻进和提升的速 度,避免在钻头底部形成真空负压区; c)在较硬的基岩中钻进时,应从钻头结构、材料耐磨性,勤捞渣等方面下功夫,同时也可采取先

用螺旋入岩钻头(或筒式钻头)破碎岩层后用捞渣斗扩孔清渣。

6.6.2钻孔扩底成孔方法主要用于扩底桩扩大头的施工。回转扩底钻头有上开式、下开式、滑降式和 扩刃推出式等,施工时可根据工程设计、地层特性和施工条件合理选用。 6.6.3扩底钻进因孔径较大,产生的钻屑多,且扩径部分肩部悬空,宜采用反循环钻进并调整好泥浆 性能,以确保孔壁稳定和顺利扩孔

6.7.1通过大量挤扩支盘桩工程的实例分析,在地下水位以下成孔时(即水下施工支盘桩),由于存 在一定泥浆相对密度的水头压力,承力盘在中密至密实的粉土、砂土和卵石等地层中易于成型,且单 桩承载力明显提高。而在流塑、软塑、可塑等黏性土以及松散的粉土、砂土层中承力盘不易成型,对提 高单桩承载力也不明显,故不宜设置。地下水位以上成孔(即干法施工的支盘桩),由于挤扩盘时易塌 孔,因此在松散粉土、砂性土中不宜设置承力盘。 水下作业时标准贯入击数为15~50击的中密至密实砂性土宜设置承力盘,小于15击时不宜设 盘,大于50击时挤扩困难。当砂土或卵石层的标准贯入击数超过50~70击时,应将承力盘设置在该 土层上部,即保证承力盘高度的0.5h进入该土层。 适宜设支盘土层的压缩模量Es不应小于6MPa。 6.7.2挤扩支盘桩的桩径、盘径及支盘数量,除根据土层条件和单桩承载力要求确定外,还要考虑挤 扩支盘机的构造尺寸、和机械性能(现有挤扩桩支盘机的主要型号为LZ和YZJ系列两种)。 水下施工时孔壁易发生缩径现象,为使支盘机能顺利进入孔底,本条对桩直径作了规定。 6.7.4挤扩多支盘成孔较普通直孔多了一道挤扩工序,直孔的钻进设备应根据地层特性和设计要求 选用,其操作应符合本章有关各节的规定。 6.7.6挤扩压力值的大小将直接反映地层的软硬程度,影响支盘的承载能力,孔内液面高度在挤扩过 现中的恋化间接反映支盘效里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6.8.1该施工法的主要优点是不使用循环介质、噪声和振动小。对环境影响较小,施工速度快。由于 干作业成孔,用于基桩施工混凝土灌注质量能得到较好的控制。缺点是孔底的虚土不易清除干净,如 处理不好影响桩的承载力。螺旋钻成孔施工法有长螺旋成孔、短螺旋成孔、环状螺旋成孔、振动螺旋 成孔和跟管螺旋成孔几种。常用的是长螺旋和短螺旋成孔两种。长螺旋钻进直径较小,深度受机架 高度控制,功率消耗较大;短螺旋钻进回转阻力较小,钻进效率比长螺旋低,但钻进深度较大,可达50m, 孔径可达3.0m。

6.9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成孔

DB42/T83 2012

6.9.4先用580mm三冀一级合金刮刀钻头开孔。 当钻深至卵石层面后,改用300mm锥形钻头一次性 穿过卵石层,并向下层延伸5m~10m,用于沉积卵石。接着用550mm带捞石器的(内嵌钢丝绳头的园 简合金扩孔钻头),钻头扩孔至设计孔深。钻进中重点是控制泥浆指标。

6.9.5组合钻进成孔施工

a)复杂地层条件下的成孔宜采用组合钻进成孔施工工艺。由于受复杂地层限制,在成孔过程中, 单一成孔方法存在着成孔速度慢、孔内事故多、施工成本高的弊端。根据不同地质条件,运用多种成 孔工艺和成孔方法,可以解决上述弊端。 b)复杂地层的成孔过程中,将多个施工方法组合应用,形成多种工艺施工方法,可取得最佳效果。 c)复杂地层主要是指软硬不均、砂层过厚、含孤石、漂石地层。对于松软及松散地层,宜采用回 转钻机或旋挖钻机成孔;对于坚硬地层,如中风化及微风化地层和含孤石、漂石地层,宜采用冲击成孔, d)组合钻进成孔工艺施工方法流程繁杂,工序之间衔接十分重要,一般孔位偏差较大,应采取有 力措施,严格控制。 e)组合钻进成孔应采用泥浆护壁,清孔宜采用反循环方式

6.9.6岩溶地区成孔施工

a)岩溶地区地质条件复杂,溶洞、溶沟、溶隙、石芽等十分发育,基岩面理深不一,起伏较大,无规 律性。施工时无法完全摸清,有时出现实际施工揭露的地质情况与勘察资料不符的现象,这就使得桩 基施工难度增大,稍有不慎就可能出现事故,轻则泥浆严重漏失、孔壁塌;重则桩孔大面积塌而引 起地面塌陷,导致出现一系列事故,使桩孔无法继续施工。 b)岩溶、溶隙等本身是一种形态奇特且分布不均的自然现象,宏观上虽有特定的发育规律,但在 不大的施工场地上,其分布则是无常的,这无形中就给桩基施工增加了难度。目前在岩溶发育地区施 工最为有效的钻进方法是冲击成孔法,它具有碎岩效率高,对于裂隙发育的坚硬岩石所耗功率小,钻 进中不需泥浆循环等优点。 c)冲击成孔对不均勾地层具有良好的适应性,钻进时易及时发现和处理因地层软硬不均而引起 的钻孔偏斜;对于溶洞地层能很好地冲填加固孔壁,并能及时造浆,防止和纠正偏斜孔。在岩溶地区 的“葫芦串状”溶洞中钻进最易偏斜,可采用“多级组合牙轮导正钻头”钻进,防偏斜。 d)冲击成孔施工时,在穿越松散地层、溶洞、陡岩面等地层时,如施工工艺不当会导致孔壁失稳 期塌、斜孔和卡钻埋钻等事故。当出现孔内掉钻事故时,可采用一种新型专利产品“钻具打捞器”处理。 e)岩溶地区冲击成孔开孔时宜采用较小冲程,以防止孔位偏离或冲坏护筒。当孔位基本定型后 适当加大冲程。孔内应始终保持一定水位以防止突然漏浆造成塌孔:并使水位低于护筒顶0.3m。 f)穿越溶洞顶板时必须谨慎,否则易发生卡钻、掉钻现象。钻进时若发现钻进速度降低,主绳摆 动加大,并有偏离设计桩中心的趋势,说明钻头已接触溶洞顶板,应采取破除溶洞顶板的技术措施。冲 击钻机在接近溶洞顶板时应用0.8m~1.2m低冲程将顶板击穿。若溶洞较小可用片石、黏土将其充填 后反复冲击,直至整个顶板破除;若溶洞太大,填充无法解决问题,可改用大锤低冲程穿越顶板。 g)穿越过程中的漏浆及探头石问题。当钻进至溶洞顶以上0.3m~0.5m发生漏浆甚至偏孔时 应减少冲程,加大泥浆浓度,抛填片石、黏土包堵漏:并循环超填1.0m片石处理偏孔、探头石,直至钻

DB42/ T 8312012

头处于平稳、无弹跳的状态。 h)当钻进速度明显加快,无偏孔现象,表明已进入溶洞。这时应根据溶洞内的填充物,调整冲程 和泥浆浓度。在溶洞内升降钻头要缓慢、平稳,以免扰动或触及片石形成的临时护壁。 i)孔底沉渣厚度直接影响灌注桩的承载力发挥,对嵌岩桩(端承桩)的影响更加突出。泵吸反循 环清孔工艺能够保证孔底质量,且效率高。

6.10.1清孔是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的又一道重要工艺。沉渣厚度直接影响到成桩质量(即桩的端 阻)和混凝土的灌注质量,因此本条特作规定 6.10.2本条规定清孔方法应因地制宜,是在满足技术要求的前提下,力求经济合理,充分利用成孔设 各和机具

6.10.4第一次清孔后至灌注水下混凝土,中间还要进行安放钢笼和导管两道工序,其时间间隔少则 2h,多则4h~5h甚至更长,在此时间内泥浆中悬浮的颗粒势必大量下沉而使孔底沉淤厚度增加超出 规定,因此规定必须进行二次清孔,也是湖北地区钻孔灌注桩多年来的施工经验,有成熟的工艺。 6.10.5本条是对气举反循环清孔的规定。

YV 成桩施工 7.1 钢筋笼安装 7.1.1 已制作好的钢筋笼刚度比较小容易变形,故本条规定钢筋笼起吊,搬运时应合理选择吊点,有 防变形措施。 7.1.2本条是分段钢筋在孔口安装焊接的规定。安装钢筋笼耗时较多的是各段之间的焊接,为缩短 笼体组装的焊接时间,可采用点焊代替绑扎(搭接长度按绑扎要求)的方法(强度应满足吊装需要);也 可考虑用多名焊工同时操作的方法(应有安全措施)。 7.1.3本条规定了分段钢筋笼在孔口对接时,保证上、下节垂直、向心的操作方法。 7.1.4对钢筋笼安放的允许偏差,目前有关规范都未作具体的定量规定,为统一施工中实际控制标 准,本标准对钢筋笼安放标高和笼中心的允许偏差作了定量规定。主要考虑是与桩位和笼长的允许 偏差相一致。

7.2.1在水下灌注混凝土时,必须使用导管。导管的直径由桩长、桩径和每小时需要通过的 量决定,一般直径为250mm~300mm,最小不得小于200mm,本条特作规定,并对导管的结构, 养也作出了规定。

二次清孔达标后江苏某花园市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应在30分钟内灌注混凝 二次清孔和

DB42/T8312012

7.2.5本条是水下灌注混凝土的规定。强调首批混凝土灌注下去使导管埋深达0.8m以上;大漏斗灌 混凝土的优点:冲开间歇30分钟的孔内沉渣或残余沉渣,达到第三次清孔效果;②确保导管埋深而 泥浆未进入导管内;③同时提倡灌混凝土整个过程中均采用大漏斗灌注,直至桩项标高。灌注过程中 导管埋入混凝土中深度以2m~6m为宜;灌注必须连续进行,导管提升不得离开混凝土面;灌注时间不 宜超过8小时;桩顶超灌高度不小于1.0m是确保成桩质量的关键环节。混凝土灌注时间过长,其和易 性下降,甚至混凝土未灌注完毕前出现初凝,造成堵管和导管屏死现象,因此混凝土的灌注时间必须 控制在混凝土的有效缓凝时间内。混凝土试件的留置数量系《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第6.2.7条 的规定。与《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第5.1.4条的规定有出入,前者更为合理。 凡干作业钻进成孔的桩孔,不得采用水下灌注混凝土的工艺

层、砂砾石层、卵砾石层特别适宜后压浆工艺,有利于充分发挥砂砾层和卵砾层的承载力。通过武广, 金宫大厦、武汉国际会展中心、丝宝大厦等20多个工程统计,在地质条件和桩身结构相同时,后压浆 桩的单桩竖向承载力比普通桩提高30%~50%。有效解决了湖北地区超高层建筑桩身过长、嵌岩过深、 桩孔过于密集的矛盾。同时,桩端压浆工艺,可以有效地处理桩底沉渣,减小桩的沉降量。目前湖北 地区已积累了后压浆的成功经验,但是也有少数工程因地下水流速过大影响,出现桩底端加固区偏向 的工程质量问题,提请注意。 8.3桩端后压浆管阀的设置数量应根据桩径大小确定,不应少于2根,对于D1200mm的桩应增至 3根,以确保后压浆浆液扩散的均匀对称及后压浆的可靠性。桩侧后压浆断面间距视地层性质、桩长、 承载力增幅要求而定,宜为6m~12m。 8.4目前后压浆普遍采用往复式定量泵。选泵时应注意泵压、泵量能满足工艺要求;压浆管可选 用15mm~25mm的钢管或PVC高压软塑管。 8.5压浆管的埋设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当采用多处断面侧压浆时,应根据地质条件布设;在可压 浆层很厚时,宜在离桩底5m~15m以上、桩顶8m以下每隔6m~12m设置一道桩侧注浆阀。 8.7本条的参数是根据20多个工程实例,并参照《地基处理手册》规定的,压浆的压力大小与地层特 性、喷管埋置深度、输浆管直径、长度及压浆泵的操作参数有关。压浆量视地层条件及设计要求确定。 因此本条明确规定以压浆量控制为主,压力控制为辅。本条强调压浆量根据现场工程测试结果确定。 式(8.0.7)是经验公式,供编写压浆方案时作参考。 3.8当终止压浆条件不能满足时,可采用下列措施进行补救: a)当压浆量达不到设计要求而泵压值很高无法压浆时,可起用备用压浆管进行压浆直到满足设

8.8当终止压浆条件不能满足时JT/T 939.4-2020 公路LED照明灯具 第4部分:桥梁护栏LED照明灯具.pdf

a)当压浆量达不到设计要求而泵压值很高无法压浆时,可起用备用压浆管进行压浆直到满足设 计要求; b)如果出现注浆压力长时间低于正常值,地面出现冒浆或周围桩孔串浆,改为间歇压浆,间歇时 间为30min~60min,间歇压浆时可适当降低水灰比。当间歇的时间超过60min时应压入清水清洗压 浆管(内)和压浆装置

DB42/T8312012 c)当上述措施仍不能满足设计压浆量要求,或因其它原因堵塞、碰坏压浆管无法进行压浆时,可 在离桩侧壁20cm~30cm位置处钻150mm小孔,并埋置压浆管,进行补压浆,直至压浆量满足设计要 求,当然此时的压浆量应大于设计量。 8.9本条是操作要点的规定。条文强调: a)压浆管安装时,每连接一节必须注水试验,检查接头密封和管道破损情况,同时平衡管内外压 力; b)在桩身混凝土灌毕后24h~48h内用清水冲开喷浆口,以防混凝土包裹喷口时间长难冲开; C)压浆顺序为先稀浆后稠浆:先侧压浆后端压浆等。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