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院结构设计技术措施(清晰版).pdf

广东省院结构设计技术措施(清晰版).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7.2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306320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广东省院结构设计技术措施(清晰版).pdf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高层住宅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

定设防水位。 6.3.3地下水作用计算时,水位不急剧变化的水压力一般可按永久荷载 考虑,计算底板及侧墙内力以确定承载力极限状态下配筋时,荷载分项 系数取1.2。 6.3.4结构设计应按最不利情况进行抗浮稳定验算。在计算地下水的浮 托力时,不应考虑地下室侧壁及底板结构与岩土接触面的摩擦作用和粘 滞作用,抗浮安全系数不得小于1.05。 6.3.5当结构重量大于地下水的浮托力时,不必考虑地下水对地下室的 整体浮托作用,但应在设计中提出施工过程必须采取隔水或降水措施将 地下水水位降至底板以下。 6.3.6当结构重量小于地下水的浮托力而结构抗浮不能满足要求时,应 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一般可采用底板设置抗拨桩、抗浮锚杆或顶板填 土加压等其他有效措施。 6.3.7应充分考虑地下水的浮托力对地下室底板的反力作用,保证地下 室底板构件在地下水反力作用下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并满足构件的 抗裂要求。如构件配筋量过大或截面尺寸过大而造成造价太高时,则可 考虑设置纯抗拔桩或抗浮锚杆改变构件的受力状态以取得最佳的经济效 益。 6.3.8当建筑物的地下室面积大于地面结构面积,形成地下室周边外伸 时,除按上述原则进行抗浮设计外,还需对地下室外伸部分进行水浮力 作用下的抗弯验算。 6.3.9抗震设计时,为保证地下室防水构造的效果,地下室设置的伸缩 可业减小宝座房小

6.4.1地下室外墙计算应符合以下规定: (1)地下室外墙的主要荷载为:结构自重、地面活载、侧向土压力、 地下水压力等T/ZZB 1951-2020标准下载,一般采用古典的朗金理论和库伦理论进行计算; (2)无人防荷载组合时,地下室外墙应根据内外表面的裂缝宽度限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高层住宅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

6.4.2计算地下室外墙受弯及受剪承载力时,侧向土压力引起的效应为 永久荷载效应,当考虑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时,土压力的荷载分 项系数取1.2,当考虑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时,其荷载分项系数 取1.35:地下室侧墙承受的土压力宜取静止土压力:当基坑支护结构采 用排桩或地下连续墙时,侧向土压力可乘以0.7的折减系数。 6.4.3地下室外墙的竖筋置于内侧,水平筋置于外侧。 6.4.4当地下室外墙按单向板计算时,水平方向分布钢筋单位宽度上的 配筋不应小于单位宽度上的受力钢筋的15%,且配筋率不应小于0.15%; 对于较长的地下室外墙,为防止竖向裂缝,水平方向分布钢筋配筋率不 宜小于0.2%,箍筋间距不宜大于150mm

6.5.1地下室底板宜优先选用以大然基础或桩承台为柱帽的平板式结 构,计算配筋时应考虑天然基础或桩承台的有利影响。 6.5.2地下室所有底板(包括周边与外侧壁连接的底板)均按周边固定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高层住宅结构设计统技术措施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高层住宅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

限元法计算或等代框架法计算柱上板带的支座钢筋时,应考虑柱帽的有 利影响。在综合考虑建筑净空及楼盖经济性的情况下,地下室楼盖结构 也选用空心楼盖结构,空心楼盖的芯模应采用轻质、环保及技术成熟的 材料。 6.6.3主楼以外地下室面积较大时,地下室顶板应根据建筑首层室外布 置确定消防车通道范围,非消防车通道范围顶板的活荷载如无特殊说明 般取10KN/m²(分项系数取1.0)。 6.6.4对于消防车通道,人防等效荷载可不与消防车荷载组合。当顶板 之上有覆土或其他填充物时,消防车轮压应按照覆土厚度折合成等效荷 载,不应直接采用《建筑结构荷载规范》表4.1.1中的荷载,可参考表 4.1.9进行选用设计。 6.6.5地下室首层楼板应优先采用结构找坡排水,避免设置反梁(车道 入口处除外)。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高层住宅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

第七章结构构件与节点的设计与构造

7.1.1除工程建设当地有专门规定外,高层住宅标准层楼板板厚一般取 00mm,有管线暗敷的楼板厚度不应小于110mm。板的厚度规格一般取 80、100、120、150、180、200mm,大于200mm时按实际需要取值。常 用的住宅楼板最小厚度按表7.1.1取用。

表 7. 1. 1 住宅最小楼板厚度取值表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高层住宅结构设计统一技

2楼板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率详表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高层住宅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

[7. 1. 12 楼板受力钢筋的最小配

表 7. 1. 13 每米板宽内钢筋面积表

7.1.14大跨度异形楼板应按实际形状通过计算确定配筋,转角位置可参 考图7.1.14的构造加设板角筋或暗梁。

1.14大跨度异形楼板应按实际形状通过计算确定配筋,转角位置可参 图7.1.14的构造加设板角筋或暗梁。

图7.1.14异形板配筋加强图示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高层住宅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高层住宅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

7.2.1梁截面设计要求:

7.2.1梁截面设计要求: (1)梁截面高度h主要根据梁跨度、所承受的荷载大小及主体结构 刚度的要求确定。在确定梁的截面尺寸时,当为了降低建筑楼层层高而 取梁高的低值或者采用宽扁梁形式时,除需注意挠度的控制外,还应全 面衡量由此而产生的技术经济指标的合理性。 (2)支承次梁的框架梁与次梁的梁高高差不宜小于50mm,如支承 梁的下部配置双排钢筋,则其与相交梁梁高之高差宜100mm。并学梁 及悬臂梁端的封口梁的梁高高差不受此限制。 (3)高层住宅裙楼及地下室,当楼层采用典型的肋形楼盖布置时 为了方便设备管道的架设及争取尽量大的楼层净高,纵向框架梁截面高 度宜与平行方向的次梁同高。 (4)梁截面的高宽比一般情况下取h/b=2~3,框架梁截面宽度不 宜小于200mm, 跨度较悬殊的连续梁(包括框架梁),其截面高度可分别按其跨度大小取 不同数值,而其截面宽度一般宜取一致,以方便梁面筋的贯通。 (5)单跨或多跨带外悬臂的梁,其第一内跨梁之高度不宜小于悬臂 梁根部高度,当第一内跨梁高小于悬臂梁根部高度时,宜设置梁腋加以 过度(悬臂梁支座处为沿梁方向的剪力墙及截面很大的柱子时除外)。 7.2.2抗震等级一、二级的框架梁应有1/4的负筋拉通,且拉通面筋数量 与箍筋肢数相对应,不足时应配置架立筋。当梁跨大于3m且梁负筋直 径大于16mm时,在满足拉通钢筋面积不少于1/4面积要求的同时,可 用虫14搭接通长。对于三级及以下的框架梁,可用虫12搭接。 7.2.3框架梁纵向钢筋可按计算结果采用不同直径的钢筋搭配设计,但同 一截面上受力纵向钢筋的直径等级差别不得超过二级。 7.2.4高层住宅塔楼标准层较多时,应按楼层分段配筋。 7.2.5框架梁与剪力墙垂直墙肢方向相连时,结构整体计算时梁端支座可 按铰接考虑,但支座面筋应按不小于梁底配筋量的40%设置,梁的水平 钢筋应伸入剪力墙应符合钢筋错固要求。钢筋锚固段的水平投影长度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高层住宅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

非抗震设计时不宜小于0.4lab,抗震设计时不宜小于0.4/abE;当锚固段的水 平投影长度不满足要求时,应采取其他可靠的锚固措施。 7.2.6不与竖向抗侧力构件相连的次梁,可按非抗震设计。当一端与竖向 构件相连、一端与框架梁相连的梁,可按其受力特性,根据实际情况确 定是否按框架梁进行抗震设计。如图7.2.6,次梁L1及L2一端与与剪力墙 沿墙肢方向相连,另一端与梁相连时,与墙相莲端应按抗震设计,其要 求应与框架梁相同,与梁相连端构造可按非抗震设计。,次梁L3一端与剪 力墙垂直墙肢方向相莲,另一端与梁相连时,次梁可按非抗震设计。

2.7计算需要抗扭的框架梁,宣设置拉通筋及抗扭腰筋。除满足抗扭计 要求之外,梁的腰筋按表7.2.7构造配置。

表 7. 2. 7 腰筋构造配置表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高层住宅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注:1、表中为设置在梁两侧的总腰筋配筋值,且对称配置;2、此表用于一般情况,地下室及超长塔楼需另外计算。7.2.8梁截面配筋除满足计算及抗震设防要求外,对截面高度h>800mm的梁,其箍筋直径不宜小于8mm;对截面高度h≤800mm的梁,其箍筋直径不宜小于6mm。梁中配有计算需要的纵向受压钢筋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纵向受压钢筋最大直径的0.25倍。7.2.9梁在集中荷载作用下,宜优先考虑由附加箍筋承受集中力;受力较大时,可采用附加箍筋及吊筋共同受力,吊筋应成对设置。当主、次梁同高时,集中荷载应全部由箍筋承担。钢筋混凝土梁承受集中荷载的附加横向钢筋承载力详表7.2.9。表7.2.9钢筋混凝土梁承受集中荷载的附加横向钢筋承载力表(kN)共吊筋规格承承±121416翌18±20载业22载力45"15°60°45°箍筋承载力118320392387474双肢164260282556551638四肢32742344519714801双肢283379401140475675670757规四肢5656616837227579571039格座1双股407503525564612127799794881四肢8149109329711006101913412061288注:1.梁高h≤800mm时,吊筋弯起角度取45°;梁高h>800mm时,吊筋弯起角度取60°。2.吊筋按2根计算承载力,附加箍筋按两侧各3道计算承载力。3.其他钢筋牌号时应另作计算。7.2.10电梯检修吊钩应采用HPB300钢筋制作,设计可根据下表选择吊钩钢筋。54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高层住宅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表7.2.10电梯吊钩钢筋选用表电梯额定载重量(kN)≤1012. 5162025吊钩钢筋(HPB300)1Φ121Φ121Φ141Φ161Φ18注:计算其他重量时,在构件的自重标准值作用下,应满足吊钩按2个截面计算的钢筋应力不大于65/mm²的要求。7.2.11除设计特别注明外,楼层梁架立筋宜按表7.2.11配置,架立筋根数应与箍筋肢数匹配。一般情况下,次梁在跨中可按下表设置架立筋而不需设置通长面筋,对于承受荷载较大同时跨度也较大时的次梁(如地下室顶板),可采用部分支座纵筋作为通长面筋。表7.2.11梁架立筋选取表梁跨度梁类型L<4m4≤L<6mL≥6m次梁101214框架梁框支梁1214 167.2.12次梁按主梁输入时,两端宜设置为铰接支座。一般情况下,铰接支座可按表7.2.10规定的架立筋要求配置面筋,但支座面筋不应小于底筋面积的40%。7.2.13梁纵向钢筋配筋率宜控制在0.6~1.2%之间,不宜大于2.5%,不应大于2.75%,框架梁最小配筋率为0.3%,次梁最小配筋率按规范要求7.2.14支承于框架柱上的悬臂梁可按非框架梁的配筋构造处理。悬臂梁跨度较大时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一般情况下悬臂梁底筋可根据跨度及梁宽按表7.2.14选用。表7.2.14悬臂梁底筋选取表跨度L(m)L≤3m3m

建筑设计研究院高层住宅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

7.2.15当框架梁内力由水平作用控制,支座底筋较大而跨中底筋较小时, 可采用另加支座底筋的形式配置钢筋。 7.2.16连续梁配筋时,支座两侧的钢筋直径尽可能相同,以便钢筋穿支 座,避免两侧不同的钢筋都在支座锚固,造成节点钢筋过密,影响节点 混凝土浇筑。 7.2.17当梁下部纵筋根据计算要求不需要全部伸入支座时,不伸入支座 的梁下部纵筋截断点距支座边的距离不宜大于0.1ln(ln为本跨梁的净跨 值。 7.2.18当楼板与框架梁整浇时,框架梁端抗弯承载力可考虑梁有效翼缘 宽度范围内楼板钢筋的作用,梁有效翼缘宽度宜取两侧各4倍板厚且不 大于梁高,边梁外侧有效翼缘宽度不应超出楼板范围。 7.2.19两端与剪力墙在平面内相连的梁为连梁,跨高比小于5的连梁应 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一2010)第7章的要求设计。 跨高比不小于5的连梁宜按框架梁设计,其抗震等级与所连接的剪力墙 抗震等级相同,特一级的连梁要求同一级。 7.2.20连梁的设计应保证连梁在多遇地震和风荷载作用下处于弹性或基 本弹性的工作状态。当跨高比较小的连梁超筋时,应以“强剪弱弯”为 设计原则进行连梁的截面及配筋调整,一般设计规定如下: (1)减小连梁截面高度或增大连梁跨度,减小连梁计算内力。 (2)连梁的弯矩及剪力可进行塑性调幅,但在结构计算中已对连 梁进行了刚度折减时,其调幅范围应限制或不再调幅。一般情况下,经 全部调幅后的弯矩设计值不宜小于调幅前(完全弹性)的80%(6、7度) 和50%(8、9度),并不小于风荷载下连梁弯矩。 (3)当连梁破坏对承受竖向荷载无明显影响时,可考虑在大震作 用下连梁不参加工作,按连梁两端铰接的计算简图进行第二次多遇地震 作用下的内力分析,墙肢截面按两次计算的较大值计算配筋,第二次计 算时位移可不限制。 (4)连梁采用底、面对称配筋,单侧纵筋配筋率应满足表7.2.20 的要求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高层住宅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

进行兼做过梁的构造措施设计。 7.2.23支承于框架柱及剪力墙上的悬臂梁,其纵筋配筋构造可按非抗震 要求进行设计。

7.3.1框架柱宜优先采用矩形截面,若建筑需要可采用圆形截面、“L形、 T形、十形”截面等。当为矩形截面时,截面宽度及高度可取不小于框架 计算层高的1/15~1/20,且宽度和高度≥300mm为宜,截面高度与宽度 比值不宜大于3,且应取以50mm为整数的倍数递进加宽加高;圆形截 面直径不宜小于350mm。 7.3.2柱截面尺寸沿建筑物高度分级缩小,为避免柱子竖向刚度产生突变 每侧每次收级不宜超过100mm。角柱、边柱及中柱的截面可参考图7.3.2。

7.3.3柱纵筋宜采用HRB335及HRB400牌号的钢筋均匀布置。钢筋直径 不宜小于12mm,当抗震设计时纵向钢筋配筋率不应大于5%。矩形截面 柱的角筋直径宜采用大于柱侧纵向钢筋直径一级或二级,当柱配筋由内 力控制且单侧配筋较多时,其角筋可采用并筋的配置形式。 7.3.4计算框架柱及剪力墙边缘构件复合箍筋的体积配箍率时,应扣除重 叠部分的箍筋体积。 7.3.5当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时,地下室柱截面每侧的纵向 钢筋面积除应满足计算要求外,不应少于地上一层对应柱每侧纵向钢筋 面积的1.1倍。一般情况下,可采用地下一层增加纵筋的办法,增加的 纵筋应在地下室顶层梁板内弯折锚固,不能直伸上地上一层或采取放大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高层住宅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

地上一层纵筋作为地下一层纵筋的做法。 7.3.6当墙厚小于300mm时,设计应尽量避免一字形截面剪力墙,当不 可避免时,其墙厚在底部加强部位应不小于层高的1/12,其他部位不小 于层高的1/15,且不小于200mm。重力荷载作用下的一字形截面剪力墙 的轴压比限值不应超过表7.3.6的限值,底部加强部位墙肢边缘约束构件 的纵向钢筋配筋率不应小于1.2%,其他部位不应小于1.0%。

表7.3.6一字形截面剪力墙轴压比限值

7.3.7当在规定水平力作用下,短肢剪力墙承担的底部倾覆力矩不小于结 构底部总地震倾覆力矩的30%时,可判定为具有较多短肢剪力墙的剪力 墙结构。 7.3.8在具有较多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中,应设置简体或一般剪力 墙,形成短肢剪力墙与一般剪力墙共同抵抗水平力,抗震设计时,在规 定的水平地震作用下,筒体和一般剪力墙承受的第一振型底部倾覆力矩 不宜小于结构底部地震倾覆力矩的50%,任一层短肢剪力墙的水平剪力 不应小于基底剪力的20%。 7.3.9一、二、三级短肢剪力墙的轴压比,在底部加强部位分别不宜大于 0.45、0.50、0.55,一”字形截面短肢剪力墙的轴压比限值再相应减少 0.1;在底部加强部位以上的其他部位不宜大于上述规定值加0.05。 7.3.10短肢剪力墙全部纵向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应满足表7.3.10要求,

表7.3.10短肢剪力墙全部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率(%)

3.11当仅少量剪力墙不连续,需转换的剪力墙面积不大于剪力墙总面 的8%时,不将整个结构体系按框支剪力墙考虑,可仅加大框支梁两侧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高层住宅结构设计统技术措施

相邻的板厚、加强此部分板的配筋,提高转换构件抗震等级。框支框架 的抗震等级应提高一级,特一级时不再提高。 7.3.12一、二、三级抗震等级的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及其上一层的墙肢 端部应设置约束边缘构件。但墙肢底截面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的轴 压比小于0.1(级9度)、0.2(级8度)、0.3(二、三级)时可不设 约束边缘构件。 7.3.13剪力墙结构的竖向和水平分布钢筋不应单排配置。剪力墙截面厚 度不大于500mm时,可采用双排配筋;大于500mm、但不大于800mm 时,宜采用三排配筋。各排分布钢筋之间拉筋的间距不应大于600mm, 直径不应小于6mm;在底部加强部位,约束边缘构件以外的拉筋间距宜 适当加密。 7.3.14错层结构错层处平面外受力的剪力墙,在非抗震设计时,剪力墙 截面厚度不应小于200mm,剪力墙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 于0.3%;在抗震设计时,截面厚度不应小于250mm,并应设置与之垂直 的墙肢或扶壁柱,墙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0.5%。 7.3.15剪力墙按构造要求配置的水平、竖向分布钢筋可按表7.3.15设置。 由于现行规范规定的剪力墙分布钢筋配筋率与钢筋牌号无关,当工程建 设当地有节能及采用高强钢筋的规定时,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调整表 Z3.15中的钢筋牌号

表7.3.15剪力墙分布钢筋构造要求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高层住宅结构设计统技术措施

7.3.16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阴影部分(图7.3.16)的箍筋原则上应采用 封闭箍筋,阴影区外区域可采用拉筋。

图7.3.16约束边缘构件箍筋示意

7.3.17剪力墙非约束边缘构件位置的水平、竖向分布钢筋的拉筋直径为 6mm,呈梅花状布置,拉筋间距一般为3倍分布钢筋间距,但分布钢筋 间距较小时,可调整为不小于450mm。 7.3.18当楼面梁支承在无壁柱或翼墙的剪力墙墙肢上时,剪力墙的厚度 不宜小于梁宽,楼面梁跨度大于4m时剪力墙应设置暗柱,暗柱的一般 设计规定如下: (1)暗柱的截面高度为墙的厚度,暗柱的截面宽度取梁宽加2倍墙 厚并不大于600mm。 (2)暗柱的纵向钢筋(或型钢)应通过计算确定,纵向钢筋的总配 筋率,非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0.6%;抗震设计时,一、二、三、四级分 别不应小于1.0%、0.8%、0.7%和0.6%。 (3)暗柱应设置箍筋,箍筋的直径,一、二、三级时不应小于8mm, 四级及非抗震时不应小于6mm,且均不应小于纵向钢筋直径的1/4;箍筋 间距,一、二、三级时不应大于150mm,四级及非抗震时不应大于200mm, 7.3.19剪力墙墙身钢筋、开洞加强及墙梁钢筋等构造应参照我院《建筑 结构施工图设计实用图集》P94~P100进行设计。

.1梁与柱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差不大于5MPa时,或虽超过5MPa但节

建筑设计研究院高层住宅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

点四周约束较好,节点强度经验算满足设计要求时,梁柱节点混凝土可 随梁一同浇筑。否则应采取钢丝网分割浇筑或按柱混凝土强度等级浇筑。 7.4.2框架节点核心区箍筋的间距和直径应符合表7.4.2的要求。

表7.4.2框架节点核心区箍筋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

7.4.3对一、二、三级抗震的框架节点核心区,配箍特征值及箍筋体积 箍率分别不宜小于表7.4.3中的值。当框架柱的剪跨比不大于2时,其 点核心区体积配箍率不宜小于核心区上、下柱端体积配箍率中的较大值

表7.4.3框架节点核心区最小配箍特征值和体积配箍率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高层住宅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

图7.4.6柱截面外的节点外核心区配筋示意 ①柱内核心区箍筋;②核心区附加腰筋;③核心区附加水平箍筋或 拉筋;④节点外核心区拉筋

图7.4.6柱截面外的节 配筋示意 e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高层住宅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

第八章高层住宅经济指标的控制

8.1.1高层住宅结构设计应在满足建筑使用要求、结构安全及耐久性要 求前提下,按照经济性最优的原则进行结构设计。 8.1.2高层住宅结构的经济性一般以单位面积用钢量控制为主,单位面 积混凝土折算厚度控制为辅,应分开地下室、裙楼及塔楼进行控制。 3.1.3塔楼的经济性控制指标可根据项目建设地点的设防烈度、基本风 玉及建筑高度等条件确定,常规情况下高层住宅塔楼单位面积用钢量指 标可参考表8.1.3选用,并应根据项目的设计特点(层高、建筑面层做 法、平面规则性、是否转换等)进行适当调整

表8.1.3塔楼单位面积用钢量控制标准(kg/m)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高层住宅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27~~32层住宅应略增。7.本指标适用于塔楼标准层层高不大于3米的高层住宅,层高大于3米时,每增加0.1米用钢量增加1kg。8.一般情况下,用钢量可拆分为板10kg/m²、梁15~18kg/m²、墙柱20~25kg/m。9.本指标未考虑施工损耗量,不包括砌体构造柱及砌体拉结筋8.1.4高层住宅塔楼单位面积混凝土折算厚度一般不宜超过300mm/m(不包括装饰构架及建筑造型);当结构采用转换时,可根据转换的程度按转换层单位面积650~900mm/m计算。8.1.5地下室及基础的经济性控制指标可根据项目建设地点的设防烈度、地质情况及人防等级等条件确定,常规情况下高层住宅地下室用钢量指标可参考表8.1.5选用。由于地下室结构经济指标涉及的影响因素较多,应根据项目的设计特点(地下室深度、层高、设防水位、覆土厚度、人防区范围、消防车道范围、塔楼区域范围及设备荷载等)进行必要调整。表8.1.5地下室单位面积用钢量控制标准(kg/m²)设防烈度塔楼高度塔楼结构体系塔楼以外地下室塔楼区域地下室人防地下室剪力墙105~115(单桩基础)120~130145~155《80m框支一剪力墙110~120(多桩基础)150~160165~1756度剪力墙115~125(独立基础)130~140150~160>80m框支一剪力墙125~135(筱形基础)160~170170~180剪力墙110~120(单桩基础)125~140150~165≤80m框支一剪力墙115~125(多桩基础)155~170170~1857度剪力墙120~130(独立基础)135~150155~170>80m框支一剪力墙130~140(筱形基础)165~180175~190注:1.表中数据适用于顶板覆土厚度不大于1.2米、设防水位为室外地坪、层数不超过两层及埋深不超过10米的(核6级人防)多塔楼的大面积地下室,单塔楼地下室时应作调整。2.一般情况下,单层地下室可取高值,两层地下室可取低值。3.钢筋配置方案:板钢筋HRB400,梁主筋HRB400,箍筋HPB300(直65

建筑设计研究院高层住宅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放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高层住宅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

说明:对比结果表格中,数字1~4表示四种方案中钢筋含量(混凝土含 量)从低到高依次排列。A/B,A代表钢筋单方含量,B代表混凝土单方含 量。

建筑设计研究院高层住宅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

附录A 荷载计算书(范例

工种负责: 计算: 校对: 审核: 一、基本荷载 工程地点: 广州市 基本风压: 0.50kN/m²(结构水平位移验算) 0.55kN/m²(结构承载力验算) 地面粗糙度: C 抗震设防烈度: 7度(0.10g) 地震分组: 第一组 场地类别: ⅡI类

注:GSSAP和SATWE恒载输入时按程序自动计算楼板 2、各楼层附加恒载计算 1)楼面恒载1(商场区域) 50厚建筑层: 0.05x25=1.25 kN/m² 各专业吊顶: =1.50kN/m2 Z=2.75 kN/m 2)楼面恒载2(酒店区域) 50厚建筑层(铺装、地毯):0.05x20=1.00kN/m² 各专业吊顶: =0.50 kN/m² Z=1.50 kN/m² 3)楼面恒载3(楼梯位置) 50厚建筑层: 0.05x25=1.25kN/m2 300x150砼踏步: 0.075x20=1.50 kN/m² 180厚现浇梯板: 0.18x25/c0sα=5.05kN/m Z=7.80 kN/m2 注:梯板恒载输入不按程序自动计算楼板自重。 4)屋面附加恒载1(屋面停机坪) 250厚建筑及刚性层: 0.25x20=5.00kN/m² 各专业吊顶: =1.00 kN/m² Z=6.00 kN/m² 5)屋面附加恒载2(塔楼屋面) 250厚建筑层: 0.25x20=5.00kN/m² 各专业吊顶: =1.00 kN/m² Z=6.00 kN/m2 5)屋面附加恒载3(裙房屋面) 150厚建筑及防水层 0.15x20=3.00kN/m2 各专业吊顶: =1.00kN/m Z=4.00kN/m 各楼层功能分区上机计算的附加恒载标准值如表3.1。

2)楼面恒载2(酒店区域)

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2017第25号令)-无水印版3)楼面恒载3(楼梯位置)

6)屋面附加恒载3(裙房屋面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高层住宝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

星城工程土方工程施工方案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高层住宅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

1)外墙 采用混凝土空心砌块,自重12kN/m²。 190厚砖墙: 0.19x12=2.28 kN/m² 40厚抹灰: 0.04x20=0.80kN/m² Z=3.08 kN/m² 4.20m高墙体:4.20x3.08=13.0kN/m² 5.00m高墙体:5.00x3.08=15.4kN/m 6.00m高墙体:6.00x3.08=18.5kN/m 2)内墙 采用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自重6kN/m 120厚砖墙: 0.12x6=0.72kN/m² 20厚抹灰: 0.02x20=0.40 kN/m² Z=1.12 kN/m² 3.20m高隔墙:3.20x1.12=3.6kN/m² 4.00m高隔墙:4.00x1.12=4.5kN/m² 4.80m高隔墙:4.80x1.12=5.4kN/m²

表3.1上机荷载汇总表 (单位:kN/m)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