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04-415-2021 绿色建筑设计标准.pdf

DBJ04-415-2021 绿色建筑设计标准.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J04-415-2021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72.7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329713
下载资源

DBJ04-415-2021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J04-415-2021 绿色建筑设计标准.pdf

注:1表中带“*”项的分值采用“内插法”计算,计算结果取小数点后1位; 2预拌混凝土应包含预制部品部件的混凝土用量;预拌砂浆应包含预制部 品部件的砂浆用量;围护墙、内隔墙采用预制构件时,计入相应体积计 算;结构保温装修等一体化构件分别计入相应的墙体、装修、保温、防 水材料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5.5.6建筑的各种五金配件、管道阀门、开关龙头等建筑部品,应 选用长寿命的优质产品,且构造上易于更换,同时还应考虑为维护 更换操作提供方便条件。 5.5.7为了保持建筑物的风格、视觉效果和人居环境,装饰装修材 料在一定使用年限后会进行更新替换。如果使用易沾污、难维护及 耐久性差的装饰装修材料或做法,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建筑物的 维护成本,施工时也会带来有毒有害物质的排放、粉尘及噪声等问 题。对采用耐久性好的装饰装修材料举例如表3

5.5.8从源头把控,选用绿色环保、安全的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是 日益增长的对健康生活的追求,有关部门于2017年12月8日发布 了包括内墙涂覆材料、木器漆、地坪涂料、壁纸、陶瓷砖、卫生陶 瓷、人造板和木质地板、防水涂料、密封胶、家具等产品在内的绿 色产品评价系列国家标准。如现行国家标准《绿色产品评价涂料》 GB/T35602、《绿色产品评价纸和纸制品》GB/T35613、《绿色产 品评价陶瓷砖(板)》GB/T35610、《绿色产品评价人造板和木 质地板》GB/T35601、《绿色产品评价防水与密封材料》GB/T35609 等,对产品中有害物质种类及限量进行了严格、明确的规定。其他 装饰装修材料,其有害物质限量同样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5.5.9工业化内装部品主要包括整体卫浴、整体厨房、装配式吊顶 王式工法地面、装配式内墙、管线集成与设备设施等

色玻璃)、中置可调遮阳设施(中空玻璃夹层可调内遮阳)、固定 外遮阳(含建筑自遮阳)加内部高反射率(全波段太阳辐射反射率 大于0.50)可调节遮阳设施、可调内遮阳设施等。 5.6.7建筑室内空气中的氨、甲醛、苯、总挥发性有机物、等污 染物对人体的危害已得到普遍认识,建筑内污染物浓度控制,是实 现绿色建筑的基本要求。 在项自实施过程中,即使所使用的装修材料家具制品均满足 各自污染物限量控制标准,但装修后多种类或大量材料制品的叠加 使用,仍可能造成室内空气污染物浓度超标呼和浩特东达城市广场室外景观绿化及排水工程施工方案,控制空气中各类污染 物的浓度指标是保障建筑使用者健康的基本前提。项目在设计时即 应采取措施,对室内空气污染物浓度进行预估,预测工程建成后室 内空气污染物的浓度情况,指导建筑材料的选用和优化。 设计时,应综合考虑建筑情况、室内装修设计方案、装修材料 的种类和使用量、室内新风量、环境温度等诸多影响因素,以各种 装修材料、家具制品主要污染物的释放特征(如释放速率)为基础, 以“总量控制为原则。依据装修设述方案,选择典型功能房间(卧 室、客厅、公室等)使用的要建材(3种~5种)及固定家具制 标准《住宅建筑室内装修污染控制技术标准》JGJ/T436和《公共建 筑室内空气质量控制设计标准》JGJ/T461的相关规定。 对于全装修建筑项目,可仅对室内空气中的甲醛、苯、总挥发 性有机物进行浓度预估;对于非全装修建筑项目,需符合现行国家 标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的有关要求,

项目可通过建筑设计因素(门窗渗透风量、新风量、净化设备效率 室内源等)及室外颗粒物水平(建筑所在地近一年环境大气监测数 据),对建筑内部颗粒物浓度进行估算。计算方法可参考现行行业

标准《公共建筑室内空气质量控制设计标准》JGJ/T461中室内空气 质量设计计算的相关规定。 5.6.9吸烟及二手烟对人的健康会造成较大的危害,禁烟有利于实 现绿色建筑的基本要求。本条所述的建筑室内,主要指的是公共建 筑室内和住宝建筑内的公共区域

6.1.1现行《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根据建筑重 要性对其结构使用年限作出相应规定,结构设计不能低于此标准, 但业主可以要求提高结构设计使用年限,此时结构构件的抗力及耐 久性应满足相应设计使用年限的要求。结构使用年限越长,单位时 间内对资源消耗越小,绿色性能越好。考虑工程建设及拆除过程所 需能耗较大,所以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宜按100年进行设计,且 不得低于50年。 6.1.2结构设计应能满足承载大极限状态计算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验算的要求。结构体系应根据建筑功能、高度、来面布置,采用受 力合理,传力途径明确义抗震性能良好的结构体系。 6.1.3山西省各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普遍较嵩绿色建筑结构设计首 先应设定正确合理的抗震性能目标,在此基础上从体系、构件、材 料三个方面进行优化,从而达到安合理、资源消耗小、环境影响 小的目标。基础及地基处理在建筑结构总造价中所占比重较多,且 经济节约的方案。 6.2主体结构

先应设定正确合理的抗震性能目标,在此基础上从体系、构 料三个方面进存优化,从而达到安举合理、资源消耗小、环 小的目标。基础及地基处理在建筑结构总造价中所占比重较 地基处理办戎受地域因素影响较友,应综合考虑,选用安全 经济的方案。

6.2.1本条对绿色建筑的建筑形体本和结构布直置提出要求。合理的建 筑形体和结构布置在抗震设计中是头等重要的。震害表明,简单、 对称的建筑在地震时不容易破坏。道理也很清楚,规则的结构容易 古计其地震时的反应,容易采取抗震构造措施和进行细部处理,采 用相对较少的建筑材料和设备就可以达到不规则结构同样的安全性 能,从而实现绿色建筑节能、节材的目标。 建筑形体和结构布置应依据抗震概念设计原则划分为规则与

不规则两天类;“规则”包含了对建筑的平、立面外形尺寸,抗侧 力构件布置、质量分布,直至承载力分布等诸多因素的综合要求。 规则的建筑方案体现在体型(平面和立面的形状)简单,抗侧 力体系的刚度和承载力上下变化连续、均匀,平面布置基本对称。 即在平立面、竖向剖面或抗侧力体系上,没有明显的、实质的不连 续(突变)。 规范》中明确提出不同的要求;强调应避免采用重不规则的设计 方案。 建筑形体及其构件布置的平面、竖向不规则性,应按下列要求 划分: 1混凝土房屋、钢结构房屋和钢混凝土混合结构房屋存在表 表4所列举的某项平面不规则类型或表5所列举的某项竖向不规则 类型以及类似的不规则类型】应属于不规则的建筑 表平面不规则的主要类型

表5竖向不规则的主要类型

2三种不规则程度的主要划分方法如下: 1)不规则,指的是超过表4和表5中一项及以上的不规则指标; 2)特别不规则,指具有较明显的抗震薄弱部位,可能弓起 不良后果者,其参考界限可参见《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 审查技术要点》,通常有三类:其一,同时具有本规范表火表5 所列六个主要不规则类型的三个或三个以上;其二,具有表6所列 的一项不规则;其三,具有本规范表4、表5所列两个万面的基本 不规则且其中有一项接近表6的不规则指标;

对于特别不规则的建筑方案,只要不属于严重不规则,结构设 计应采取比《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3.4.4条等的要求更加有效的措 施。 3)严重不规则,指的是形体复杂,多项不规则指标超过《建 筑抗震设计规范》3.4.4条上限值或某一项大大超过规定值,具有现 有技术和经济条件不能克服的严重的抗震薄弱环节,可能导致地震

7.1.1在绿色建筑方案设计阶段,应充分了解项目所在区域的市政 给排水条件、水资源状况、气候特点等实际情况,通过全面的分析 研究,制定水资源利用方案,提高水资源循环利用密,减少市政供 水量和污水排放量。 水资源利用方案包含下列内容: 1当地政府规定的节水政策、地区水资源状况、气象资料、地 质条件及市政设施情况等。项目所在区域有市政再生水或其他非传 统水源时,应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优先采用; 2项自概况。当项自包含多种建筑类型,可统筹考虑项目内水 资源的综合利用; 3确定平均日用水定额,编制水量统讠 表及水量平衡表; 5采用的节水器具及设备和系统的相关说明; 6非传统水源利用方案。对雨水、再生水等水资源利用的技术 水等水资源的利用方法、规模、处理工艺流程等; 筑中水作为水源时,应根据可收集利用的雨水或中水量,进行全年 逐月水量平衡分析计算,以确定适宜的水景规模,并进行适应不同 季节的水景设计。 7.1.2合理、完善、安全的给排水系统应符合下列要求: 1给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如《建筑给水 排水设计标准》GB50015、《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50788、《民 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建筑中水设计标准》GB50336等; 2根据用水要求的不同,给水水质应达到国家、行业或地方标

准的要求。使用非传统水源时,采取用水安全保障措施,且不得对 人体健康与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3给水水压稳定、可靠,各给水系统应保证以足够的水量和水 压向所有用户不间断地供应符合卫生要求的水。应充分利用市政压 力直接供水,并满足最不利用水器具供水点的余压。加压系统选用 节能高效的设备:给水系统分区合理,每区最不利配水点静水压力 不大于0.45MPa;合理采取减压限流的节水措施,保证生活给水系 统用水点处供水压力不大于0.20MPa,并应满足生器具工作压力 的要求; 4热水供应系统应首先选用太阳能或其他可再生能源、工业 余热、废热)为第一热源。热水供应系统热水用水量较小且用水点 分散时,宜采用局部热水供应系统;热水用水量较大、用水点比较 集中时,应采用集中热水供应系绕并应设置完善的热水循环系统。 水器、恒温阀、压差控制装置等; 5管材、管道附件及设备等供水设施的选取和运行不应对供水 造成二次污染务不同水质要求的给水管线,应有明显的管道标 识。有直饮水供应时,直饮水应采用独立的循环管网供水,并设置 水量、水压×水质、设备故障筹安全报警装置。使用非传统水源时, 应保证非传统水源的使用安全,采取防止误接、误用、误饮的措施 雨水再生水在处理、储存、输配等环节中要采取安全防护和监(检 Y6为避免室内重要物资和设备受潮弓引起的损失,应采取有效措 施避免管道、阀门和设备的漏水、渗水或结露: 7设置完善的污水收集、处理和排放等设施。技术经济分析合 理时,可考虑污废水的回收再利用,自行设置完善的污水收集和处 理设施。对市政污水管网未覆盖区域,自行处理后排放至附近受纳 水体,其水质应达到国家及地方对排放水质的要求。污水处理率和 达标排放率必须达到100%:

,宜选用转速2900r/min的水泵。 工程项目中所应用的给水泵节能评价值应由给水泵供应商 ,并不能小于现行国家标准《清水离心泵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 》GB19762的限定值

工程项目中所应用的给水泵节能评价值应由给水泵供应商提 供,并不能小于现行国家标准《清水离心泵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 值》GB19762的限定值。 7.2用水量计算 7.2.1编制用水量统计表时,应依据《山西省用水定额》DB14/T 1049、《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及《建筑给水排水设计 标准》GB50015确定平均日用水定额,实事求是地确定用水人数、 用水面积、用水时间等技术参数。全年用水量计算应符合《民用建 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中的有关规定。 7.3水质 7.3.1能够提供符合卫生要求的生活饮用水是绿色建筑的基本前提 之一。建筑生活饮用水用水点出水水质的常规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 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的规定 7.3.2直饮水供应允为集中供水的管道直饮水系统和分散供水的终 端直饮水处理设备。管道直饮水系统供水水质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 《饮用净水水质标准》CJ94的要求;终端直饮水处理设备的出水水 质标准可参考现行行业标准《饮用净水水质标准》CJ94、《全自动 连续微/超滤净水装置》HG/T4111等现行饮用净水相关水质标准和 设备标准。 集中生活热水系统供水水质应满足现行行业标准《生活热水水 质标准》CJ/T521的要求。 游泳池循环水处理系统水质应满足现行行业标准《游泳池水质 标准》CJ/T244的要求。 采暖空调水系统水质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采暖空调系统水 质》GB/T29044的要求。 景观补水应采用非传统水源,当景观水体仅用于观赏时,水质

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 18921的要求;当景观水体用于全身接触、娱乐性用途时,即可能 全身浸人水中进行嬉水、游泳等活动,如旱喷泉、嬉水喷泉等,水 贡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的要求。 非传统水源用于冲厕、绿化灌溉、洗车、道路浇洒时水质应 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CB/T 18920的要求。

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 18921的要求:当景观水体用于全身接触、娱乐性用途时,即可能 全身浸入水中进行嬉水、游泳等活动,如旱喷泉、嬉水喷泉等,水 质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的要求。 非传统水源用于冲厕、绿化灌溉、洗车、道路浇洒水质应 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CB/T 18920的要求。 V 业标准《二次供水工程技术规程》CJ140规定建筑二次供水设施 的卫生要求和水质检测方法。使用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二次供水设 施卫生规范》GB17051和现行行业标准《二次供水工程技术规程》 CJJ140要求的成品水箱,能够有效避免现场加工过程中的污染问 题,且在安全生产、品质控制、减少误差等方面均较现场加工更有 优势。 常用的避免储水变质的主要技术措施包括:储水设施分格、保 防止生物进人的猎施等。 生活饮用水池(箱)中的储水直接与空气接触,会停留一定时 间而受到污染,为确保供水的水质满足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 要求,水池(箱)要配置消毒设施。可采用紫外线消毒器、臭氧发 生器和水箱自洁消毒器等安全可靠的消毒设备,其设计和安装使用 生活饮用水的供水设施包括水池(箱)、水泵、阀门、压力水 容器、供水管道等。供水设施在交付使用前要进行清洗和消毒,经 有关资质认证机构取样化验,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的要求后方可使用。 7.3.4中水是各种排水经处理后,达到规定的水质标准,并在一定

7.3.4中水是各种排水经处理后,达到规定的水质标准,并

围内使用的非饮用水,中水的卫生指标是保障中水安全使用的 指标,而消毒则是保障中水卫生指标的重要环节,因此,在进

中水工程设计时,处理单元中必须设置消毒设施 7.3.5根据经验推荐雨水回用水的消毒方式,绿地浇酒和水体宜采 用紫外线消毒。当采用氯消毒时,宜符合下列规定: 1雨水处理规模不大于100m²/d时,消毒剂可采用氯片; 2雨水处理规模大于100m²/d时,可采用次氯酸钠或其他氯消 毒剂消毒。 外运行经验,加氯量在2~4mg/L左右,出水即可满足城市杂用水 水质要求。 当绿地和路面浇洒限于夜间进行,可不消毒。滴灌采用雨水回 用水时不宜消毒。 7.4给排水系统 7.4.1按使用用途、付费或管理单元情况,对不间角户的用水分别 设置用水计量装置,统让用水量,并据此施行计量收费,以实现“用 者付费”,达到鼓励行为节水的目的,同时还可统计各种用途的用 水量和分析渗漏水量,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各管理单元通常是分 别付费,或即使是不分别付费,也以以根粮据用水计量情况,对不同 管理单元进行节水绩效考核,促进行为节水。 对公共建筑中有可能实施用者付费的场所,应设置用者付费的 设施,实现行为节水。 目用水现状,如水系管网分布情况,各类用水设备、设施、仪器、 义表分布及运转状态,用水总量和各用水单元之间的定量关系,找 出薄弱环节和节水潜力,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节水管理措施和规划。 7.4.3建筑中设有的各类供水系统宜设置在线监测系统。

对建筑内各类水质实施在线监测,能够帮助物业管理部门随 握水质指标状况,及时发现水质异常变化并采取有效措施。根 应水质标准规范要求,可选择对浊度、余氯、pH值、电导率(TDs

等指标进行监测,例如管道直饮水可不监测浊度、余氯,对终端直 饮水设备没有在线监测的要求。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应有报警记录功 能,其存储介质和数据库应能记录连续一年以上的运行数据,且能 随时供用户查询。水质监测的关键性位置和代表性测点包括:水源, 水处理设施出水及最不利用水点。 7.4.4用水器具给水配件在单位时间内的出水量超过额定流量的现 象,称超压出流现象。该流量与额定流量的差值,为超压出流量。 超压出流量未产生使用效益,为无效用水量,即浪费的水量。在进 用途、层数、使用要求、材料设备性能和运行维护管理,合理、安 全、节能地进行竖向分区、采用简便易用、经济有效的减压限流措 施,避免超压出流造成的水量浪费。7 当选用自带减压装置的用水器具时,该部分管线的工作压力满 求的用水器具时,可根据产品要求采用适当的工作压力,但应选用 7.4.5管网漏失水量包括:阀门故障漏水量,室内卫生器具漏水量, 水池、水箱溢流漏水量,设备漏水量和管网漏水量。为避免漏损, 可采取以下措施: 1给水系统中使用耐腐蚀\抗老化、耐久性能好的管材、管件, 并符合现行产品标准的要求,如铜管、不锈钢管等; 2 活动配件指建筑的各种五金配件、管道阀门、开关龙头等, 考虑选用长寿命的优质产品,且构造上易于更换,同时考虑为维护 更换操作提供便利条件。如水嘴寿命达到相应产品标准要求的1.2 倍,阀门寿命达到相应产品标准要求的1.5倍; 3通过合理的系统分区,设置支管减压,选用配套的供水设备 等措施,保证设计供水压力,避免供水压力持续高压或压力骤变; 4水池、水箱设置溢流报警,并在进水管上设置最高水位进水 阀门自动联动关闭的设施:

5做好室外管道基础处理和覆土,控制管道理深,加强管道工 程施工蓝督,把好施工质量关: 6埋地的给水管道,要承受管内的水压力,文要承受地面荷 载的压力。管内壁要耐水的腐蚀,管外壁要耐地下水及土壤的腐蚀。 使用钢管时,要特别注意钢管的内外防腐处理,防腐处理常见的有 衬塑、涂塑或涂防腐涂料。需要注意:镀锌层不是防腐层,而是防 锈层,所以镀锌钢管也必须做防腐处理,设计应有完善的处理措施; 7根据水平衡测试的要求安装分级计量水表 分级计量水表安 装率达100%。具体要求为:下级水表的设置应覆盖上一级水表的 所有出流量,不应出现无计量支路。 7.4.6带有冷热水混合器或混水水嘴的卫生器具,从节水节能出发, 其冷、热水供水压力应尽可能相同。但实际工程中,由于冷水、热 的水加热器再返上供给高区热水时,热水管路要令水管长得多, 热水加热设备的阻力也悬影响冷水热水压力平衡的因素。要做到冷 水、热水在同一点力相间是不可能的。本条提出不宜大于0.02MPa 在实际中是可行的,控制热水供水管路阻力损失与冷水供水阻力损 失平衡,选用阻力损失小于或等于00MPa的水加热设备。在用水 点采用带调压功能的混合器混合阀,可保证用水点的压力平衡, 保证出水水温的稳定。目前市场上此类产品已应用很多,使用效果 良好,调压的范围冷、热水系统的压力差可在0.15MPa内。 型饮食店等。热水用水量较大,用水点比较集中的建筑,如:宾馆、 公寓、浴室、医院、养老院、体育馆、大型饭店等。在设有集中供 应生活热水系统的建筑,应设置能保证循环效果的热水循环系统。 1宾馆、公寓、医院、养老院等建筑一般对舒适和安全使用热 水的要求较高,且管理容易到位,因此此类建筑推荐采用全日集中 热水供应系统。共用系统水加热站室的服务半径不应大于500m;

是:(对于普通住宅,一般只在晚上洗浴使用热水,如设集中热水 供应系统,则一次投资大、能耗大、维修管理工作量大。②对于无 集中沐浴设施的办公楼,一般只有洗手用热水,其用量少,时间短 如用干、立管循环的集中热水供应系统,用水时很可能洗完手热水 还未到位,或放掉部分冷水才出热水,这样又耗能又费水,使用也 不方便。对这种建筑如需供热水时,可按卫生间位置,在其对应的 屋顶分别设置局部热水供应系统,减少管路长度带来的能耗。③对 于日用热水量(按60℃计)小于5m且用水点分散的建筑,因设集 中热水供应系统相应热损失占比更大,因此也省采用局部热水供应 系统; 3对于普通住宅等用热水标准不高的建筑,如果使用方要求设 置集中热水供应系统时,宜采用定时系统,以减少能耗; 水用量较大且用水时段固定的用水部位宜设单独热水管网,定时循 环供热水。另外,洗衣房要求热水水质硬度较低,厨房要求热水温 度高,这些用水部仅也可另设局部热水供应条统。这样可以大大减 少系统的能耗,并有利于系统供水的稳定。 7.4.8对集中生活热水供应系统的循环提出要求。 第1款对集中热水供应系统中的热水循环系统作了具体规定, 确保系统的循环效果。 管循环或采用自调控电伴热保温。 第2款提出了集中热水供应系统循环系统应达到的标准。根据 些设有集中热水供应系统的工程反馈,打开放水水嘴要放数秒 钟或更长时间的冷水后才出热水,循环效果差。因此,对循环系统 的好坏应有一个标准,本款提出保证配水占出水水温不低于45℃的

第1款对集中热水供应系统中的热水循环系统作了具体规定 确保紊统的循环效果。 管循环或采用自调控电伴热保温。 第2款提出了集中热水供应系统循环系统应达到的标准。根据 些设有集中热水供应系统的工程反馈,打开放水水嘴要放数秒 钟或更长时间的冷水后才出热水,循环效果差。因此,对循环系统 的好坏应有一个标准。本款提出保证配水点出水水温不低于45℃的 时间为:居住建筑不得大于15s;公共建筑不得超过10s。 住宅建筑因每户均设水表,而水表宜设户外,这样从立管接出 人户支管一般均较长,而住宅热水采用支管循环或电伴热等措施

难度较大也不经济、不节能,因此允许放冷水时间为15s,即充许 入户支管长度为10m~12m。 医院、旅馆等公共建筑,一般热水立管靠近卫生间或立管设在 卫生间内,配水支管短,因此,充许放冷水时间为不超过10s,即 配水支管长度7m左右。当其配水支管长时,亦可采用支管循环。 7.4.9水封装置是建筑排水管道系统中用以实现水封功能的装置。 便器构造内自带水封,能够在保证污废水顺利排出的前提下,最大 限度地防止排水系统中的有害气体逸人室内,避免内环境受到污 染,有效保护人体健康。存水弯水封必须保证定深度,考虑到水 封蒸发损失、自虹吸损失以及管道内气压波动等因素,国家有关标 准均规定卫生器具存水弯水封深度不得小于50mm。 7.4.10要求对非传统水源的管道和设备设置明确、清晰的永久标 误用的情况,为用户提供健康用水保障。其他给排水管道和设备宜 筑管道标识标准图集,标识设置可参考现行国家标准《工业管道的 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GB7231、《建筑给水排水及采 暖工程施二质量验收规范》GR5Q242中的相关规定。 7.4.11根据现行行业标准《装配式住宅建筑设计标准》JGJ/T398 不同,给建筑全寿命期的使用和维护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设备管线 与建筑结构分离设计,可有利于建筑的长寿化。建筑结构不仅仅指 建筑主体结构,还包括外围护结构和公共管并等可保持长久不变的 部分。建筑结构与设备管线分离设计便于设备管线维护更新,可保 证建筑能够较为便捷地进行管线改造与更换,从而达到延长建筑使 用寿命目的

7.5.1绿色建筑鼓励选用更高节水性能的节水器具。所有生活用 水器具和设备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节水型产品通用技术条件》 输水管及管件等节水型产品的定义及常用节水型产品的评价指标和 测试方法。除特殊功能需求外,均应采用节水型用水器具。 目前,我国已对大部分用水器具的用水效率制了标准,如: 现行国家标准《水嘴水效限定值及水效等级B25501、《坐便器 水效限定值及水效等级》GB25502、《便器水效限定值及水效等 级》GB30717、《小便器水效限定值及水效等级》GB28377、《淋 浴器水效限定值及水效等级》GB28378等。在设计文件中要注明对 卫生器具的节水要求和相应的参数或标准。 7.5.2绿化灌溉应采用喷灌微灌等节水灌溉方 鼓励采用湿度 传感器或根据气候变化的调节控制器,根据土壤的湿度或气候的变 化,自动控制浇洒系统的启停,从而提高浇洒效率,节约用水。 微灌包括滴灌微喷灌、涌流灌和地下渗灌。 条件(风温度和降雨量)、水源条件、绿地面积大小、土壤渗透 率、植物类型和水压等因素选择不同类型的灌溉系统,可以是一种, 也可以急九种形式组合使用。喷灌适用于植物集中连片的场所,微 灌适用于植物小块或零碎的场所。鼓励采用无水灌溉的种植方式。 快速取水阀结合移动喷灌头或穿孔水带的浇灌方式,不属于节 水灌溉。 7.5.3公共建筑集中空调系统的冷却水补水量占据建筑物用水量的 30%~50%,减少冷却水系统不必要的耗水对整个建筑物的节水意 义重大。 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或闭式冷却塔的喷淋水系统可设置水处 理装置和化学加药装置改善水质,减少排污耗水量;可采取加大集

7.5.1绿色建筑鼓励选用更高节水性能的节水器具。所有生活用 水器具和设备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节水型产品通用技术条件》 GB/T18870的要求,该标准规定了用水器具、灌溉设备人冷却塔 输水管及管件等节水型产品的定义及常用节水型产品的评价指标和 测试方法。除特殊功能需求外,均应采用节水型用水器具。 目前,我国已对大部分用水器具的用水效率制了标准,如: 现行国家标准《水嘴水效限定值及水效等级B25501、《坐便器 水效限定值及水效等级》GB25502、《跨使器水效限定值及水效等 级》GB30717、《小便器水效限定值及水效等级》GB28377、《淋 浴器水效限定值及水效等级》GB28378等。在设计文件中要注明对 工生翌直的节水要求和相应的 式宗准

7.5.3公共建筑集中空调系统的冷却水补水量占据建筑物用水量的

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或闭式冷却塔的喷淋水系统可设量 理装置和化学加药装置改善水质,减少排污耗水量;可采取 水盘、设置平衡管或平衡水箱等方式,相对加大冷却塔集水

7.6.1使用非传统水源时,应保证非传统水源的使用安全,并设置 防止误接、误用、误饮的措施。 1雨水、再生水在处理、储存、输配等环节中要采取安全防护 和监(检)测控制措施,要符合《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CB 50335及《建筑中水设计规范》CB50336及《建筑与小区雨水控制 及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的相关规定和要求,不对人体健康 和周围环境产生影响; 连接; 3非传统水源管网所有组件和附属设施的显著位置应按规定 涂色和配置耐处标识,当设有取水口时,应设锁具或专门开启工具; 4 采用再生水的绿化供水管网不得使用易于产生水雾的喷头; 5采用雨水回用或再生永回用的项目,水处理系统需满足不同 水质要求的用水时,应在技术经济比较的基础上,采用最高水质标 准处理或分质处理; 一6设有景观水体时,应将水景设计和水质安全保障措施结合起 来考虑。 7.6.2项自所在区域有市政再生水或其他非传统水源时,应根据项 自规模的具体情况优先采用。 市政再生水指城市范围内,与城市污水处理厂相关的、以城市 污水处理厂尾水为原水的再生水系统,其处理规模大,配水管网纳

市政再生水指城市范围内,与城市污水处理厂相关的、以城 水处理厂尾水为原水的再生水系统,其处理规模大,配水管网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之中,具有节水和减排的规模效益。

7.6.3采用市政再生水和建筑中水灌溉时,因水中微生物在空气中 极易传播,应避免采用喷灌方式。

8.1.1暖通空调系统设计应考量建筑所在地域的气候、环境、资源 等条件,结合建筑功能条件、空间特点、使用要求,以以人为本” 考虑确定。 各地区的能源种类、能源结构和能源政策也不尽相同。冷热源 形式的确定都不应该脱离工程所在地的具体条件。对整个建筑物的 效率,如利用热泵系统在提供密调冷冻水的同时提供生活热水、回 收建筑排水中的全执作为建箭的辅助执源(污座水挞泵系统)等

等条件,结合建筑功能条件、空间特点、使用要求。以以人为本 考虑确定。 各地区的能源种类、能源结构和能源政策也不尽相同。冷热源 形式的确定都不应该脱离工程所在地的具体条件。对整个建筑物的 面地强调某一个机电系统的 效率,如利用热泵系统在提供调冷冻水的同时提供生活热水、回 收建筑排水中的余热作为建筑的辅助热源(污废水热泵系统)等。 8.1.2采用计算机能耗模拟技术能优化建筑节能设计,便于在设计 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对设认进行节能评估。利用建筑物能耗分析和动 态负荷模拟等计算机软件,可估算建筑物整个使用期能耗费用,提 供建筑能耗计算机优化设计、建筑设升方案分析及能耗评估分析, 使得设计可以从传统的单点设计拓展到全工况设计。通过对建筑物 全年空调负符的计算,冷热源和系统形式能耗的模拟分析,优化暖 通空调系统设计,减低建筑能耗 规定,分别计算设计建筑及满足国家现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规定的 参照建筑的暖通空调能耗,计算其节能率。建筑供暖和空调系统能 耗应包括冷热源、输配系统及末端空气处理设备的能耗。 8.1.3室内环境参数标准涉及舒适性和能源消耗,应科学合理地确

8.1.3室内环境参数标准涉及舒适性和能源消耗,应科学合

采用集中暖通空调系统的建筑,其房间的温度、湿度、新风量、 洁净度等是室内热环境的重要指标,应满足现行国家及地方标准的 有关规定。对于非集中暖通空调系统的建筑,应有保障室内热环境

对于同时存在自然通风、复合通风和人工冷源的建筑,可参照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相关条文要求分别计算不同功能 房间室内热环境。 8.1.5不同朝向、不同的使用时间、不同功能需求(人员设备负荷 室内温湿度要求)的区域应考虑暖通空调的分区,可有效降低部分 负荷、部分空间使用下的暖通空调能耗。因此,本条文要求设计区 分房间的朝向,细分供暖、空调区域,并对系统进行分区控制。 对没有供暖需要的建筑,仅考虑空调分区。好采用分体式以 及多联式空调的,可认定为满足空调供冷分区要求 8.1.6本条要求建筑应结合不同的行为特点和功能要求合理区分设 定室内温度标准。在保证使用舒适度的前提下,合理设置少用能、 到节能效果。室内过渡空间是指闪厅、中庭、高大空间中超出人员 活动范围的空间,由于其较少或者没有人员停留×可适当降低温度 标准,以达到降低暖通塞调用能的目的。 8.1.7 避免厨房、餐厅打印复印室、卫生间、地下车库等区域的 空气和污染物串通到室内其他房间,为此要保证合理的气流组织, 采取合理的排风猎施避免污染物扩散将厨房和卫生间设置于建筑 单元(或户型入自然通风的负压侧,防止厨房或者卫生间的气味进 保证负压,还应注意其取风口和排风口的位置,避免短路或污染。 厨房和卫生间的排气倒灌,对室内空气品质影响巨大,因此 本条对避免厨房和卫生间排气倒灌进行了规定。厨房和卫生间的 排气道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住 宅建筑规范》GB5036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民 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GB50352等规范的有关规定。排气道的断 面、形状、尺寸和内壁应有利于排烟(气)通畅,防止产生阻滞、 涡流、串烟、漏气和倒灌等现象。其他措施还包括安装止回排气 阀、防倒灌风帽等。

室内温度标准。在保证使用舒适度的前提下,合理设置少用能 用能空间,减少用能时间、缩少闲能空间,通过建筑空间设计 节能效果。室内过渡空间是指闪厅、中庭、高大空间中超出人 动范围的空间,由于其较少或者没有人员停留可适当降低温 准,以达到降低暖通塞调用能的目的。

8.2.1对于可再生能源提供的空调用冷/热量以及电量,设计时可计 算设计工况下可再生能源冷/热的冷热源机组(如地/水源热泵)的 供冷/热量(即将机组输人功率考虑在内)与空调系统总的冷/热负 荷(冬季供热且夏季供冷的,可简单取冷量和热量的算术和)之比。 8.2.2强调全年能耗模拟计算的重要性。全年大多时间/空调系统 并非在100%空调设计负荷下工作。部分负荷工作时,空调设备、 系统的运行效率同100%负荷下工作的空调设备和系统有很大差别。 选择空调冷热源设备容量与数量时,要求充分考虑和兼顾部分负荷 8.2.3集中空调系统一般按照最不利情况(满负荷)进行系统设计 和设备选型,而建筑在绝大部分时间内是处于部分负荷状况的,或 者同一时间仅有一部分空间处于使用状态。《公建筑节能设计标 准》DBJ04/T241已经对调冷源的部分负荷性能(IPLV)提出了 最终决定空调系统耗电量的是包食空调冷热源、输送系统和空 规定空调系统的电冷源综合制冷性能系数(SCOP)这个参数,保证 空调冷源部分的节能设计整体更优。《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BJO4/241中对空调系统的电冷源综合制冷性能系数(SCOP)已 8.2.4《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04/T241,分别对锅炉额定热效 率、电机驱动的蒸汽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的性能系数(COP) 名义制冷量大于7100W、采用电机驱动压缩机的单元式空气调节机 风管送风式和屋顶式空气调节机组的能效比(EER)、多联式空调(技 泵)机组的制冷综合性能系数(IPLV(C))、直燃型漠化锂吸收式 冷(温)水机组的性能参数提出了基本要求。本条在此基础上,以比 其强制性条文规定值提高百分比(锅炉热效率以百分点)的形式,对

包括上述机组在内的暖通空调冷热源机组能源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 对于《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04/T241中未予规定的情况,例 如量大面广的住宅或小型公建中采用分体空调器、燃气热水炉、蒸汽 型漠化锂吸收式冷(温)水机组等其他设备作为暖通空调冷热源(含 热水炉同时作为供暖和生活热水热源的情况),应以现行国家标准《房 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12021.3、《转速可控型房 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21455、《家用燃气快速热 水器和燃气采暖热水炉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20665、《溴化锂 值作为设计依据。 8.2.5建筑场地内不应存在未达排放或超标排放的气态、液态或固 态的污染源。当场地内设计锅炉房等有污染物排放的机房时,应严 输配系统 8.3.1按照《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04/T241对风机单位耗功 率的要求,进行设讯。 按照国家标雁《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736对集中供暖热水循环泵的耗电输热比、空调冷热水系统循 环水泵的耗电输冷(热)比的要求设计。 83《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中对于 暖通空调系统的供回水温度做出要求,在有条件时,可适当增加供 回水温差,减少水泵耗电量与管网管径。 8.3.3暖通空调水系统设计时,首先应进行水力平衡计算,并优先 通过系统布置和选定管径减少压力损失的相对差额:在采取了上述 措施并联环路仍达不到15%的平衡要求,应采取设置水力平衡装置 等水力平衡措施。 8.3.4当室外空气熔值低于室内空气熔值时,有可能利用室外新风

8.3.4当室外空气恰值低于室内空气值时,有可能利

空调通风系统的设计应优先考虑为实现利用室外新风消除室内热湿 负荷创造必要条件,包括新风口的大小、风机的大小、排风量的变 化能够适应新风量的改变从而维持房间的空气平衡。全空气定风量 系统新风量的变化在满足人员卫生标准的前提下,也应根据室外气 候和室内负荷适当改变新风送风量,实现在过渡季节或冬季利用室 外新风消除室内热湿负荷,同时由于提高了新风量而改善了室内空 气品质。

能房间的室内噪声级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 GB50118中的低限要求”而室内空调通风系统的设备装置也需要控 制的重要噪声源,空调通风系统的设计应满足室内噪声控制要求。 窑内设计参数表中应有噪甫限值要求。直接设置于空调室内的 空调末端设备选型应充分考虑室内背景噪声,冷却塔的布置应远离 噪声敏感房间,全空气系统应做好空调风管布置与消声设计。 机房位置及噪声源的控制。通风,空调与制冷机房是产生噪声 和振动的地方,是噪声和振动的发源处,其位置应尽量不靠近有较 高防振和消声要求的房间,否则对周围环境影响颇大。通风,空调 与制冷系统运行时,机房内会产生相当高的噪声,一般为80dB(A 100dB(A),甚至更高,远远超过环境噪声标准的要求。为了防 正对相房间和周围环境的十扰,本条规定了噪声源位置在靠近有 较高隔振和消声要求的房间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这些措施是在

噪声和振动传播的途径上对其加以控制。为了防止机房内噪声源通 过空气传声和固体传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设计中应首先考虑采取 把声源和振源控制在局部范围内的隔声与隔振措施,如采用实心墙 体、密封门窗、堵塞空洞和设置隔振器等,这样做仍达不到要求时 再辅以降低声源噪声的吸声措施。大量实践证明,这样做是简单易 行,经济合理的。 管道穿过暖通空调的处理。管道本身会由于液体或气体的流动 而产生振动,当与墙壁硬接触时,会产生固体传声因此应使之与 弹性材料接触,同时也为防止噪声通过孔洞缝隙泄露出去而影响相 邻房间及周围环境。 8.3.8在通风管道系统设计时,应减少管道沿程损失和局部阻力, 避免由此引起的风机高压头、高噪声通风管道系统风量相同、风 造成风压不足,或风压过大起单位风量耗功率增如 通风管道系统不同形式的转弯、分支等部位,局部阻力系统相 强调应选择规范的下局部阻力的部件另一方面应按照所选用的部 8.4控制与监测系统 84通过完善和落实建筑设备管理系统的自动监控管理功能和信 效便捷的服务功能。 8.4.2冷热计量装置是实现运行节能、优化系统设置的基础条件: 冷热计量表通过远传装置接入能源管理系统,使建筑能耗可知、可 见、可控,从而达到优化运行、降低消耗的目的。计量器具应满足 现行国家标准《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CB17167 中的要求。

际工程中发现很多工程没有实现,主要是由于冬李防冻保护需要停 风机、开水阀,这样造成夏季空调机组风机停时往往水阀还开,冷 水系统“大流量,小温差”,造成冷水泵输送能耗增加、冷机效率 下降等后果。需要注意在需要防冻保护地区,应设置本连锁控制与 防冻保护逻辑的优先级。 绝大多数公共建筑中的空调系统都是间歇运行的,因此保证使 用期间的运行是基本要求。推荐优化启停时间即尽量提前系统运行 的停止时间和推迟系统运行的启动时间,这是节能的重要手段。 变风量系统中风机风量的改变有多种方式 通过变频调节风机 变速是最节能的方式。 利用室外自然冷源,最大限度地利用新风降温,提高室内空气品质 和人员的舒适度,降低能耗。利角新风免费供冷(增大新风比)工 况的判别方法可采用固定温度法、温差法、固定恰念、电子恰法、 恰差法等,根据建筑的候分区进行选取。从理论分析,采用恰差 法的节能性最好,然而该方法需要同时检测温度和湿度,且湿度传 感器误差大、故障率高,需要经常维护,数年来在国内外的实施效 果不够理想。而固定温度和温差法,在工程中实施最为简单方便。 因此,对变新风比控制方法不做限定。 窑内温度设定值对空调风系统、水系统和冷热源的运行能耗均 有影响。根据相关文献,夏季室内温度设定值提高1℃,空调系统 室内温度设定值,这既是一项节能手段,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室内人 员舒适度。 系统停止运行时,进风口如不能严密关闭,夏季热湿空气侵入 会造成金属表面和室内墙面结露:冬季冷空气侵人,将使室温降低 甚至使加热排管冻坏;所以规定进风口处应设有严密关闭的阀门。

8.4.6本条为强制性条文,对主要功能房间热环境调节设讠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质量监督机构负责建筑主要房间热环境调 节装置设置实施情况的监督管理,可以采取现场检查、资料查阅、 项目抽查等方式,加强对主要房间室内热环境调节装置安装的监督 检查。 8.4.7通过对室内污染物实时采集监测,可使管理方通过数据对影 响指标的新风、空调等系统及时做出调整,在实现建筑环境舒适的 同时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消耗。要求监测系统对污染物浓度的都市时 间间隔不得长于10分钟,同时数据保存时间不得不1年。 体造成伤害。有地下车库的建筑,车库设置与排风设备联动的一氧 化碳检测装置,超过一定的量值时即报警并启动排风系统。所设定 的量值可参考现行国家标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 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 租关标准的规定

9.1.1建筑电气设计应在满足运营业态功能需求的同时节材节能 首先,电气设备设置应合理,尽量采用节能环保设备!避免设备及 终端大量的堆砌;其次系统设计应简单实用,方便行管理,以减 少造价及系统的运行能耗,为建筑运营后的衍为节能提供基础。 9.1.2旨在通过信息网络系统为建筑使用者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功 能。建筑内的信息网络系统一般分为业务信息网和智能化设施信息 网,包括物理线缆层、网络交换层、 护管理系统五部分,支持建筑内、数据、图像等多种类信息的 传输。系统和信息的安全,是系统正常运行的前提一定要保证。 建筑内信息网络系统与建筑物外其他信息网互联时,必须采取信息 安全防范措施,确保信息网络系统安全、稳和可靠,并满足建筑 物智能化服务系统要求。 9.1.3明确了建筑物停车场应按相关规范、标准要求,建设电动汽 车充电设施或预留建设安装条件。预留条件的,至少应预留外电源 9.4实现建筑物能耗智能监测、设备智能控制,应充分利用现代 信息传输和无线通信技术。

9.1.3明确了建筑物停车场应按相关规范、标准要求,建设电动汽 车充电设施或预留建设安装条件。预留条件的,至少应预留外电源 管线、变压器容量、低压柜安装空间、干线电缆敷设条件、区域总 9.4实现建筑物能耗智能监测、设备智能控制,应充分利用现代 息传输和无线通信技术。

9.2.1本条根据相关规范的分项用电计量要求,对配电设计提出相 关要求。要求在进线处应做到建筑物总用电及分项用电计量,方便 对建筑物总用电及分项用电计量数据采集。通常设计应将照明插座 言息机房、电梯、厨房、空调、送排风动力、给排水动力、消防动 力及其它不同类型的特殊电力,按回路分开配电。

9.2.2建筑物内变频设备、网络机房设备、LED光源等非线性用电 负荷,容易产生不可控的谐波,污染整个建筑的供电系统。所以, 电气设计文件中应对设备提出产生的谐波量要求,或根据产生的谐 波量采取就地治理措施。设备选用应符合《电磁兼容限值》CB17625 的要求。

9.3.1室内照明质量是影响室内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良好的 照明不但有利于提升人们的工作和学习效率,更有利于人们的身心 健康,减少各种职业疾病,良好、舒适的照明要求在参考平面上具 有适当的照度水平,避免眩光,显色效果良好;各类民用建筑中的 室内照度、眩光值般显色指数等照明数量和质量指标应满足现 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CB50034的有关规定;同时照明 功率密度值尔应高于《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规定的现行值。 定值的要求,同时提出了LPD的目标值,此目标值要求可能在几年 之后会变成限定值要求,而作为绿色建筑应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引导 性,因此,本条提出LPD值达到《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 √规定的目标值要求。 9.3.3灯具做到带功率因数自补偿,在实际工程供货中没有困难, 这里予以强调。 9.3.4LED被称为第四代照明光源或绿色光源,具有节能、环保 寿命长、体积小等特点,随着国内厂家技术日趋成熟和生产成本的

寿命长、体积小等特点,随看国内厂家技术日趋成熟和生产成本的 降低,应用越来越广泛;照明应选用LED灯等高效光源。现行国家 标准《灯和灯系统的光生物安全性》GB/T20145规定了照明产品不

司危险级别,为保障室内人员的健康,人员长期停留场所的照明应 选择安全组别为无危险类的产品 9.3.5对于高空间、大面积场所的照明,应根据具体情况,按照最 小功能区域,合理分组划分照明分支配电、控制回路GB/T 16900.2-2020标准下载,并宜采用智 能照明控制系统;由于局部照明可根据需求进行灵活开关控制,采 用一般照明和局部照明结合,可减少照度指标要求较高房间或场所 电能的消耗。 V 9.3.6公共区域包括走廊、楼梯间、大堂、门厅生间、地下停 车场等场所;照明系统的分区控制、定时控制自动感应开关、照 度调节等措施对降低照明能耗作用很明显、如楼梯间采取声、光控 或人体感应控制,走廊、地下车库可采用定时或其他的集中控制方 明进行节能控制,为运行后的行节能提供方便 9.3.7有天然采光区域的人照明独立于其他区域的照明配电或控 制,有利于单独控制人照明随天然光照度变化美动或自动调节, 不仅可以保证良好的逆环境,避免室内产过高的明暗亮度对比, 9.3.8步行和自衍车交通系统如果照明不足,往往会导致人们产生 不安全感,特别是在空旷或比较空旷的公共区域。充足的照明可以 的安全性有重要作用;室外照明合理采用太阳能一体化灯具,可达 到充分利用清洁能源,减少能耗的目的。

同危险级别,为保障室内人员的健康,人员长期停留场所的照明应 选择安全组别为无危险类的产品。

车场等场所;照明系统的分区控制、定时控制自动感应开 度调节等措施对降低照明能耗作用很明显如楼梯间采取声 或人体感应控制,走廊、地下车库可采用定时或其他的集中 明进行节能控制,为运行后的行为节能提供方便。

9.3.7有天然采光区域的人工照明独立于其他区域的照明配

制,有利于单独控制人水照明随大然光照度变化手动或自动调节, 不仅可以保证良好的光环境,避免室内产过高的明暗亮度对比, 还能在较大程度降低照明能耗。

不安全感,特别是在空旷或比较空旷的公共区域。充足的照明可以 的安全性有重要作用;室外照明合理采用太阳能一体化灯具,可达 到充分利用清洁能源JBT 13876-2020标准下载,减少能耗的目的。

9.4.4在民用建筑中,由于大量使用了单相负荷,如照明、办公用 电设备等,其负荷变化随机性很大,即使设计时努力做到三相平衡 在运行时也会产生差异较大的三相不平衡,因此,作为绿色建筑的 供配电系统设计,宜采用分相无功自动补偿装置,否则不不节能, 反而浪费资源,而且难以对系统的无功功率进行有效补偿,补偿过 程中所产生的过、欠补偿等弊端更是对整个电网的正常运行带来了 9.5电气控制 9.5.1本条旨在通过落实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及其自动监控管理功 实现对建筑物公共照明、空调人给排水、电梯等机电设备的有效监 测及合理控制,避免无效能耗:建筑物内配电间弱电)设备间、 电梯机房、卫生间等无义值守场所的通风器,应采用定时或延时启 停的控制措施;建筑物内卫生间、实验室等置有集中通风道、排 风机的,相关场所的通风器应能与排风机实现连锁启停控制;建筑 物内公共饮水加热器的供电,应设置夜间等时段定时断、送电措施。 9.5.2单台梯应具有集选控制,采集内外呼招梯信号,经过计算 机合理调配,可提高电梯运行效率;多台电梯群控不但遵守集选原 则,还遵调度原则,协调多台电梯的运行,可实现对电梯的最优 控制设计应对此提出要求。 9.5.3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步道一般普遍存在低载或空载运行的状 况,采用节能控制,可实现有乘客时自动平稳进入正常快速状态、 无乘客时自动进人慢速或停止状态,以节约能源

9.6.1本条旨在保障且体现绿色建筑达到预期的运营效果,对建筑 最基本的能源资源消耗量设置监测管理:能源管理系统能对建筑能 耗进行监测、统计和管理;能耗监测数据应能够接入城市能耗监测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