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51064-2015 吹填土地基处理技术规范(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GB 51064-2015 吹填土地基处理技术规范(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7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330024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 51064-2015 吹填土地基处理技术规范(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6.3.3压实吹填土层底面下卧层的土质,对压实填土地基的变形 有直接影响,为消除隐患,铺填料前,首先应查明并清除场地内填 土层底面以下耕土和软弱土层。压实设备选定后,应在现场通过 试验确定分层填料的虚铺厚度和分层压实的遍数,取得必要的施 工参数后,再进行压实填土的施工,以确保压实填土的施工质量。 玉实设备施工对下卧层的饱和土体易产生扰动时可在填土底部设 置碎石盲沟

6.3.6、6.3.7在建设期间,压实填土场地阻碍原地表水的畅通

泄往往很难避免,但遇到此种情况时,应根据当地地形及时修筑雨 水截水沟、排水盲沟等,疏通排水系统,使雨水或地下水顺利排走。 对填土高度较大的边坡应重视排水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设置在 压实填土场地的上、下水管道,由于材料及施工等原因,管道渗漏 的可能性很大,应采取必要的防渗漏措施

6.3.8冲击碾压施工应考虑对居民、

基坑开挖土方、护坡专项施工方案带来的影响。可采取以下两种减振隔振措施:

(1)开挖宽0.5m、深1.5m左右的隔振沟进行隔振; (2)降低冲击压路机的行驶速度,增加冲压遍数。

6.4.5当采用静载荷试验检验压实填土的承载力时,应考虑压板 尺寸与压实填土厚度的关系。压实填土厚度大,承压板尺寸也要 相应增大,或采取分层检验。否则,检验结果只能反映上层或某 深度范围内压实填土的承载力。为保证静载荷试验的有效性,静 载荷试验承压板的边长或直径不应小于压实地基检验厚度的1/3 且不应小于1m。

6.4.5当采用静载荷试验检验压实填土的承载力时,应考压板

7.1.1对于强度较低和压缩性较高的黏性吹填土,宜采用塑料排 水板等竖向排水预压法处理,对于固结情况和力学性质较好的砂 性吹填土,可采用直接或加设横向排水层堆载预压法。对于呈流 塑状态,具有很高的含水率和极低的强度,且承载力极小的淤泥、 淤泥质黏士、污泥可采用无砂垫层法

7.1.2通过勘察查明土层在水平和竖直方向的分布、层理变

化,查明透水层的位置、地下水类型及水源补给情况等;通过土 工试验确定土层的先期固结压力、孔隙比与固结压力的关系、渗 透系数、固结系数、三轴试验抗剪强度指标以及原位十字板抗剪 强度等。

7.2.1对深厚软黏土地基,应设置塑料排水板等排水竖向排水 体。当吹填软土层厚度不大或吹填软土层含较多薄粉砂夹层,且 固结速率能满足工期要求时,可不设置排水竖向排水体。当吹填 土层呈流塑状态或在无砂少砂地区施工时可采用无砂垫层法。 7.2.5分级加载时根据堆载材料的密度,换算成相应散料的每级 堆载高度,堆载控制指标宜满足下列条件:最大竖向变形量不应超 过10mm/d~15mm/d;边缘水平位移不应大于4mm/d;孔隙水压 力不超过预压荷载所产生应力的50%~60%。 7.2.6塑料排水板的等效孔径问题一直是工程界重点讨论的问 题,对于吹填土来说,等效孔径小于0.075mm(以O95计)的塑料排

7.2.1对深厚软黏土地基,应设置塑料排水板等排水竖向排 体。当吹填软土层厚度不大或吹填软土层含较多薄粉砂夹层 固结速率能满足工期要求时,可不设置排水竖向排水体。当吹 土层呈流塑状态或在无砂少砂地区施工时可采用无砂垫层法

7.2.5分级加载时根据堆载材料的密度,换算成相应散料的每级

堆载高度,堆载控制指标宜满足下列条件:最大竖向变形量不应 过10mm/d~15mm/d;边缘水平位移不应大于4mm/d;孔隙水 力不超过预压荷载所产生应力的50%~60%。

堆载高度,堆载控制指标宜满足下列条件:最大竖向变形量不应超 过10mm/d~15mm/d;边缘水平位移不应大于4mm/d;孔隙水压 力不超过预压荷载所产生应力的50%~60%。 7.2.6塑料排水板的等效孔径问题一直是工程界重点讨论的问 题,对于吹填土来说,等效孔径小于0.075mm(以Og5计)的塑料排 水板常常会发生淤堵。这是由于吹填土的颗粒是悬浮的,更容易

7.2.6塑料排水板的等效孔径问题一直是工程界重点讨论的问

7.2.6塑料排水板的等效孔径问题一直是工程界重点讨

.2.0 超科非极的手效礼轻现 题,对于吹填土来说,等效孔径小于0.075mm(以O5计)的塑料排 水板常常会发生淤堵。这是由于吹填土的颗粒是悬浮的,更容易

移动,在排水板外形成泥饼。近几年的工程实践表明,采用比较大 的等效孔径的塑料排水板,吹填土的加固效果更有保证,即使吹填 土的细颗粒透过滤膜进入到排水板内部,也会被真空泵抽走,不会 影响工程质量。目前天津地区常用的防淤堵排水板的等效孔径采 用0.05mm~0.12mm(以05计)

7.2.12、7.2.13无砂垫层施工在浙江温州、台州地区得到有效 实践及应用,经证明是一种加固大面积高压缩性吹填土地基的 行之有效的方法,因此这两条增加了对无砂垫层施工技术要求 的描述。

7.3.3插板机后退施插排水板,避免插板机把排水板芯压入

7.3.3插板机后退施插排水板,避免插板机把排水板芯压入 地面。

7.3.4在排水板打设过程中,及时用砂或干土将排水板孔填土并 捣实。水平排水管与排水板靠地面的板头相连,一行排水板铺设 一根排水管,排水管外壁即连接部位宜包裹一层无纺布,避免淤泥 渗入排水管中,保证排水通畅。

7.3.4在排水板打设过程中,及时用砂或干土将排水板孔填土并

7.3.5对地基垂直沉降、水平位移和孔隙水压力等应逐日观测主

做好记录,一般加载控制指标是:地基最大下沉量不宜超过 10mm/d;水平位移不宜大于4mm/d;孔隙水压力不超过预压荷载 所产生应力的50%~60%。通常情况下,加载在60kPa以前,加 荷速度可不受限制。 在土质发生剧烈变化的区域采取堆筑高于地面0.3m,宽1m 虚土方的方法,减缓土质急剧变化段沉降差。

7.3.6本条款对无砂垫层施工的关键点及相应施工工艺进行了

描述。无纺土工布可以防止吹填淤泥涂抹和堵塞水平排水管道, 使排水通畅

7.3.7本条款对覆水预压施工中极易形成裂缝的防治方法进行 说明。

7.3.7本条款对覆水预压施工中极易形成裂缝的防治方法进行 说明。

7.3.7本条款对覆水预压施工中极易形成裂缝的防治方法进

8.2.2对于淤泥及淤泥质黏土,按自前的施工工艺,膜下真空荷 载能达到85kPa以上,当加固区周边条件复杂需要采取黏土密封 墙等措施时,膜下真空荷载一般也能达到80kPa。 8.2.3残余沉降量是指地基加固后在长期使用荷载下发生的沉 降量,设计要求地基的残余沉降量不能影响构筑物的正常使用。 8.2.6由于预压初期,地基在真空预压荷载下的沉降量较大,而

真空和联合堆载期间,地基的沉降速率在30mm/d以下较好。

4/ 排水板间距越小,真空预压加固时间越短。采用真空预压法加固 的吹填土多为低渗透性土,塑料排水板间距一般不超过1.1m。同 时吹填土已经是重塑土,不怕扰动,因此减小排水板间距对缩短加 固时间应该有一定效果,但是塑料排水板打设费用会增加很多,目 前工程中应用的最小间距为0.7m,因此真空预压常用的塑料排水 板间距为 0. 7m~1. 1m

尽量减少吹填土对排水板板头和滤管的污染,确保排水通畅;密封 铺膜前再铺设一层无纺土工布,主要是为了防止连接好的塑料排 水板和水平滤管扎破密封膜。另外上下2层布对膜下真空度的传 递非常有利

8.2.17为保护密封膜,其上不能

般是先人工铺0.1m的中粗砂,再人工铺0.9m的碎石屑

有水气补充的情况下,抽真空效果不理想,规范推荐采用功率不低 于7.5kW的抽真空设备

的,根据工程经验,抽真空设备的功率低于7.5kW时,加固效果不 易保证。多项工程实际运行结果表明,施工后期抽真空设备开启 数量在80%以上时,施工质量较好

8.2.20新吹填土表层承载力很低,直接铺设砂垫层很困难,且打

设塑料排水板时容易产生翻浆冒泥现象,为此提出了二次处理的 方法。实际工程表明,二次处理的方法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效果 比较理想。

8.3.6密封沟内的塑料排水板不能剪断,需要同水平排水垫层相 连通,否则会影响密封沟处的加固效果

8.3.6密封沟内的塑料排水板不能剪断,需要同水平排水垫层相

8.4.1通过对条文所列项目的施工监控结果分析,可以为确定卸 载时间提供依据。

4.1通过对条文所列项目的施工监控结果分析,可以为确定卸 时间提供依据。 4.3对于真空预压处理的吹填土地基,现场原位强度检测的内 主要为十字板剪切试验检测、现场静力触探检测等。

8.4.3对于直空预压处理的吹填

容主要为土字板剪切试验检测、现场静力触探检测等

9.1.1~9.1.3强夯法(包括强夯置换法、降水强夯法)是反复将 夯锤(质量一般为10t~40t,目前国内最大为75t)提到一定高度使 其自由落下(落距一般为10m~30m),给地基以冲击和振动能量, 从而提高地基承载力并降低其压缩性,改善地基性能 降水强夯法是先采用降水方法使地下水位降低,对地基土进行浅 层加固,并形成表层硬层,再采用低能级强夯进行深层加固。该法对 上海、江苏、浙江、山东、福建、广东、广西等沿江沿河地区特有的夹砂饱 和黏性土地基处理效果较好,施工时必须根据土层条件采用合理的降水 工艺和强劵工艺,保证地下水位降至设计要求才能进行强劵施工。 强夯置换法是采用在夯坑内回填块石、碎石等粗颗粒材料,用 夯锤连续夯击形成密实置换墩。目前已用于堆场、公路、机场、房 屋建筑、油罐等工程,一般效果良好。但个别工程因设计、施工不 当,加固后出现下沉较大或墩体与墩间土下沉不均的情况。因此, 特别强调采用强夯置换法前,必须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和 处理效果,否则不得采用。 吹填土一般为颗粒较细的黏性土、砂土,颗粒细、含水率大、固 结时间短。随着吹填设备的进步,在我国港工工程中,也出现了如 防城港20万吨级进港航道工程,采用“天鲸”号吹填施工,吹填土 的粒径已经达到了100mm~300mm,甚至更大的“超粒径”吹填 土。同时,国内多个吹填土工程中,江浙地区多采用直接在吹填土 上进行处理作为建设用地。广东、广西、福建、山东等还有相当一 部分工程是底部在海域中用吹填土,出水面以后在表层回填一定 厚度的开山石或粗粒土。因此,吹填土工程中面临的地基处理问

9.2.2土体有效加固深度既是反映地基处理效果的重要参数,文 是选择地基处理方案的重要依据。在强夯法中,有效加固深度不 仅是上部结构基础设计的主要依据,而且对强夯主能级的确定、 夯点布设、加固的均匀性等参数起着决定作用。当没有经验或初 步设计时,对吹填土地基可按表9.2.2预估有效加固深度。因为 吹填土地基的特殊性,当单击夯击能E大于6000kN·m时,强夯 的有效加固深度应通过试验确定

9.2.4应根据基础埋深和试夯时所测得的夯沉量,确定起夯面标

高、夯坑回填方式和夯后标高;夯沉量宜满足下列条件: (1)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宜符合表2的要求,当单击击能 E大于6000kN·m时应通过试验确定;

2强夯与强夯置换法最后两击平均夯

(2)夯坑周围地面不应发生过大的隆起; (3)不因夯坑过深而发生提锤困难

排水系统宜采用施工区域四周挖明沟,并设置集水井。降水深度 及降水持续时间应根据土质条件和地基有效加固深度要求来确 定,并在降水施工期间对地下水位进行动态监测(宜每天2~3 次),严格控制强夯施工时地下水位达到规定的深度,且稳定2d后 方可拔管施工。 此外降水强夯法夯击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夯击次数与夯击能是低能量强夯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参数, 原则是结合地基加固要求使土的竖向压缩变形最大而水平位移最 小。单击夯能不宜过大也不能太小,过大易破坏环下卧原状土的结 构,过小则无法有效加固下卧软土层,对于不同地基土来说夯击能 与夯击次数也不同,应根据场地的具体情况来定。第一遍夯击能 应较小,但不应小于400kN·m,夯击击数为1击~3击,第二遍夯 击能为第一遍能的1.5倍~3倍,击数1击~3击。具体夯击能 应按场地情况及通过试夯来确定。 (2)两遍夯击之间应有一定的时间间隔,应根据超静孔隙水压 力的消散和软土结构恢复情况进行确定。土中超静孔隙水压力的 消散速率与土的类别、点间距等因素有关,有条件时最好能在试 夯前埋设孔隙水压力监测传感器,通过试夯确定超静孔隙水压力 的消散时间,一般要求在超静孔隙水压力消散80%,且间隔时间 5d~15d后即可进行下一遍强夯。 9.2.9强夯置换墩材料应选用质地坚硬、性能稳定、无腐蚀性和 放射性危害的粗颗粒材料。强夯置换地基的变形宜按单墩承受的 荷载,采用单墩静载荷试验确定的变形模量计算加固区的地基变 形,对墩下地基土的变形可按置换墩材料的压力扩散角计算传至 墩下土层的附加应九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其础设计规范》

9.2.9强夯置换墩材料应选用质地坚硬、性能稳定、无腐蚀性和 放射性危害的粗颗粒材料。强夯置换地基的变形宜按单墩承受的 荷载,采用单墩静载荷试验确定的变形模量计算加固区的地基变 形,对墩下地基土的变形可按置换墩材料的压力扩散角计算传至 墩下土层的附加应力,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的有关规定计算确定。

9.2.10强夯置换有效加固深度为墩长和墩底压密土厚度之和

9.2.10强夯置换有效加固深度为墩长和墩底压密土厚度之和, 在缺少试验资料或经验时强夯置换墩长度应符合表3的规定:

考虑到设计人员选择地基处理方法的需要,有必要提出强夯 置换有效加固深度,特别是墩长的预估方法。根据大量工程实例 的统计,采用列表的形式,针对高饱和度粉土、软塑至流塑状态的 黏性土、有软弱下卧层的填土等细颗粒土地基(实际工程多为表层 有2m~6m的粗粒料回填,下卧3m~15m吹填土、淤泥或淤泥质 土),本规范根据全国各地50余项工程或项目实测资料的归纳总 结(见图2),提出了强夯置换主夯能级与墩长的建议值(见表3)

图2强夯置换主夯击能级与置换墩长度实测值关系图

一近年工程实测数据 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一2002中提供的工程数据

1一近年工程实测数据 2一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一2002中提供的工程

初步选择时也可以根据地层条件选择墩长,然后参照本表选择强 夯置换的能级,而后必须通过试夯确定。同时考虑到近年来,沿海 和内陆高填方场地地基采用10000kN·m以上能级强夯法的工 程越来越多,积累了大量实测资料,将单击夯击能范围扩展到了 8000kN·m,可满足当前绝大多数工程的需要。 需要注意的是图2中的能级为主夯能级。对于强夯置换法, 为了增加置换墩的长度,工艺设计的一套能级中第一遍(工程中叫 主夯)的能级最大,第二遍次之或与第一遍相同。每一遍施工填料 后都会产生或长或短的夯墩。实践证明,主夯夯点的置换墩长要 比后续几遍大。因此,工程中所讲的夯墩长度指的是主夯夯点的 夯墩长度。对于强夯置换法,主夯击能指的是第一遍夯击能,是决 定置换墩长度的夯击能,即决定有效加固深度的夯击能。

9.3.7如地表层为黏性土或粉性土且地下水位较高的情况,宜采

用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或在地表层铺设一定厚度的松散性材料。 加固区周围亦应设置排水沟,若加固区边长大于30m时,中间应 设置网格形排水沟,最大排水距离为15m。另外,如果发现有地下 水上升到夯坑中,则应设法将地下水降低或排除后再进行夯击,以 免造成夯击能量的损失,

9.3.8本条是强夯置换处理吹填土地基的施工要求:强夯置

锤可选用圆柱形,锤底静接地压力值可取80kPa~200kPa。 当表

土松软时应铺设一层厚为1m~2m的砂石施工垫层以便施工机 具运转。随着置换墩的加深,被挤出的软土渐多,夯点周围地面渐 高,先铺的施工垫层在向夯坑中填料时往往被推入坑中成了填料, 施工层越来越薄,因此,施工中须不断地在夯点周围加厚施工垫 层,避免地面松软。

9.4.1施工过程中应有专人负责监测工作。首先,应检查夯锤质 量和落距,因为若劵锤使用过久,往往因底面磨损而使质量减小, 落距未达到设计要求,也将影响单击夯击能;其次,夯点放线错误 情况常有发生,因此,在每遍击前,均应对夯点放线进行认真复 核;此外,在施工过程中还必须认真检查每个夯点的夯击次数和量 测每击的夯沉量。对强夯置换尚应检查置换坑深度。本条要求施 工过程由专人监测,是由下列原因决定的: (1)若落距未达到设计要求,将影响单击夯击能。落距计算应 从起夯面算至落锤时的锤底高度。 (2)由于强夯置换过程中容易造成夯点变位,所以应及时 复核。 (3)夯击击数、夯沉量和填料量对加固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 应严加监测。 (4)振动监测:当场地周围有对振动敏感的精密仪器、设备、建 筑物或有其他需要时宜进行振动监测。测点布置应根据监测目的 和现场情况确定,可在振动强度较大区域内的建筑物基础或地面 上布设观测点,并对其振动速度峰值和主振频率进行监测,具体控 制标准及监测方法可参照现行国家标准《爆破安全规程》GB6722 执行。对于居民区、工业集中区,振动可能影响人居环境,宜参照 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GB10070和《城市区域环 境振动测量方法》GB10071的有关规定执行。经监测,振动超过 规范充许值时可采取减振隔振措施。施工时,在作业区一定范围

设置安全禁戒,防止非作业人员、车辆误入作业区而受到伤害。 (5)噪声监测:在噪声保护要求较高区域内用锤击法沉桩或有 其他需要时可进行噪声监测。噪声的控制标准和监测方法可分别 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和《建筑施工 场界噪声测量方法》GB12524的有关规定执行。 9.4.3、9.4.4强夯和降水强夯法处理后的地基峻工验收时,承载 力的检验除了静载试验外,对细颗粒土尚应选择标准贯入试验、静 力触探试验等原位检测方法和室内土工试验进行综合检测评价: 对粗颗粒土尚应选择标准贯入试验、动力触探试验等原位检测方 法进行综合检测评价。强夯置换处理后的地基峻工验收时,承载 力的检验除了单墩静载试验或单墩复合地基静载试验外,尚应采 用重型或超重型动力触探、钻探检测置换墩的墩长、看底情况、密 度随深度的变化情况,必要时应检测墩间土的物理力学指标,达到 综合评价目的。

10.1.1一般认为不加填料的振冲密实法仅适用于处理黏粒含量 小于10%的粗砂、中砂吹填土地基。在国内的一些成功案例(见 表4)表明只要采用正确的振冲工艺和施工参数,采用无填料振冲 密实法加固饱和粉细砂地基可以取得明显的加固效果

表4应用无填料振冲法的国内工程

振冲置换法对于黏性土除了置换作用外,还有竖向排水通道 作用;对于砂土除了置换作用外,还有振密挤密作用

振冲置换法对于黏性土除了置换作用外,还有竖向排水通道 作用;对于砂土除了置换作用外,还有振密挤密作用

10.2.2在振冲置换过程中,对桩间土有挤密加固作用,承载力的 提高比值,有学者建议为:对于黏性土取1.0~1.3;砂土、粉土、粗 粒填土取1.2~2.0。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建议为:对于黏性土取1.0;砂土、粉土取1.2~1.5。上海某振 冲碎石桩复合地基,桩间土饱和粉土的标贯击数从4击提高到7

用复合土层抗剪强度指标值进行地基承载力验算时,应注意 加固区主要在基底以下区域。根据地基极限承载力理论,地基承 载力除了与基底以下土有关外,还与基础外的地基土有关,现有承 载力公式无法区分,直接应用会导致计算结果明显偏大,因此需要 修正。 置换桩体材料含泥量得到有效控制时,本身就是良好的竖向 排水通道,对于吹填软土初始承载力低,考虑加载过程中的排水固 结、强度增长对于优化设计非常重要;但是由于桩距较大,会影响 排水固结速度,必要时可以考虑在桩间设置排水通道

10.3.1由于粉、细砂土常具有毛细水黏结力,在振冲过程中孔壁 不容易塌充当填料,加之形成的流态区较大、排水固结慢,因此 无填料振冲密实的效果长期不被认可。近几年来,随着振冲经验 的积累,振冲技术、设备的发展,对粉、细砂土进行无填料振冲也可 取得较理想的密实效果。主要技术措施除了10.3.1中的一些操 作要点外,还有:(1)当地下水位较低时,应提前2h~3h分区灌水 侵泡;(2)适当往振冲孔内辅助填砂密实。对于双机、三机共振施 工相对单机施工的效果,可以根据设计要求酌情考虑(具体见表5 和表6)。

表 6上海某工程不同振冲工艺标准贯入试验结果 N,对比

10.3.2振冲置换法施工质量好坏,主要与密实电流、填料量和留 振时间等施工参数直接相关,这些参数文与土层土质条件、设计要 求、施工设备有关。对于大型、重要工程,得由现场试桩试验确定 至于中小型工程,施工前难以进行试桩试验,应借鉴类似工程经 验,细心确定施工参数

10.3.2振冲置换法施工质量好坏,主要与密实电流、填料量和留 振时间等施工参数直接相关,这些参数文与土层土质条件、设计要 求、施工设备有关。对于大型、重要工程,得由现场试桩试验确定, 至于中小型工程,施工前难以进行试桩试验,应借鉴类似工程经 验,细心确定施工参数

的土壤类型有限。 (3)高聚类离子土壤固化剂。固化机理是利用聚合物交联形 成立体结构包裹和胶结土粒,或者利用表面活性剂改变土粒表面 亲水性质,形成有效的抗水能力,在土壤压实的基础上,可以得到 较好的抗压强度。 此类固化剂般采用水溶液的形态与土混合,施工方便;加入 催化聚合成分或者直接利用土壤成分来实现交联,固化土的早期 强度和后期稳定强度均可以满足要求;适用的土壤类型比较多,适 应性比较好,但抗水性能比较差,遇水强度急剧降低。 (4)电离子溶液类固化剂。固化机理是利用强离子来破坏土 壤颗粒表面的双电层结构,减弱土壤表面与水的化学作用力,并且 从根本上改变土壤颗粒的表面性质,使其趋于憎水性,在压力作用 下使得土壤形成强度和良好的抗水性能,其中还包括一定的离子 交换促使土壤具备一些活性,从而促进土壤的稳定和强度。此类 固化剂施工需要的用水量比较大,对土壤成分有一定的要求。

11.3.1管内混合处理法是在吹填土输送管道上设置固化剂添加 口,将固化剂与吹填土在输送管道内进行混合后排放至吹填场地 的固化处理方法,该方法通常采用液体固化剂;场地混合处理法是 吹填土在纳填场地静置排干明水并经晾晒后,往吹填土中添加固 化剂,拌和形成固化吹填土混合料的固化处理方法。目前,国内浅 层固化吹填土的施工除常见的管内混合处理法和场地混合处理法 两种类型外,也还有一些其他工艺: (1)吹填土固化预处理回填工艺,该方法主要是通过对吹填土 的固化预处理(沉淀、固化、浓缩、脱水、干燥等环节)后再将固化土 运至目标纳填场地填筑的工艺,吹填土的固化预处理可通过设置 预处理静置场地或带有成套设备预处理工厂来完成; (2)先固后吹工艺,该方法主要是通过就地往原料土中加入固

化剂,改变原有土料的土团颗粒架构,形成粗颗粒土团,再用吹填 工艺排放至纳填场地。 11.3.5~11.3.8管内混合处理法在我国吹填土固化处理的工程 应用刚起步,一些较成熟的施工工法多为国外引进,NTC渗透压 密工法就是其中一种从日本引进的工法,该技术原理是向吹填土 中添加以二价和三价铁盐为主要成分的无机药剂H/C消水中和 剂,当H/C药剂与海泥充分混合时,由于H/C药剂的电离作用, 海泥颗粒中的毛吸管被切断,毛吸管水与间隙水得以释放,从而实 现分子级固液分离;再注入高分子凝聚剂,把固液分离后的泥质粒 子进行凝聚。该工法的主要工艺流程为:疏浚船绞吸出的海泥,通 过输泥管道输送到特定的JDS系统中将固化剂与管道内吹填土 充分混合并加以特别处理,然后排放到指定的填理区域,表层余水 安全排放。该工法技术已在我国天津、青岛、沈阳等地得到工程 应用。

11.4.3固化剂原材料检测试验项目和方法参照的标准为:细度, 参照现行国家标准《水泥细度检验方法》GB/T1345;固体含量和 化学成分,参照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办法》GB 8077。原状吹填土检测,参照现行国家标准《土工试验方法标准》 GB/T50123。固化土混合料室内试验,参照标准为:凝结时间和 安定性,参照现行行业标准《土壤固化剂》CJ/T3073;标准击实和 抗压强度,参照现行国家标准《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 11.4.5施工过程中必须随时检查施工记录和计量记录,检查重 点有固化剂用量、浆液配比、加固深度、施工工序的控制以及突发 事故的处理情况等。

(1)工程概况 待处理的场地面积为19m×15m,地基土为吹填淤泥,平均厚 度5.8m。其基本物理力学参数见表7。土中小于0.005mm的黏 粒含量约72%,小于0.002mm的胶粒含量为65%。 地基处理方案为采用某种导电塑料排水板进行电渗处理。该 导电塑料排水板的结构形式与普通塑料排水板相同,其材料为 种导电塑料,在电渗过程中不腐蚀,既作为电渗的电极,又兼作 水通道。 采用电渗专用直流电源。该电源包含有控制程序,使电源具 有电压、电流、电极转换和间歇通电的自动控制功能以及数据实时 显示和自动记录功能,可在恒流、恒压两种模式下工作,且可随时 切换,并具有过载保护等安全措施

表7吹填淤泥的物理力学参数

(2)电极布设与电渗处理过程简述 采用的电极间距为1m,正方形布置,电极插入深度6m,总计 布设了共19×15=285根导电塑料排水板。整个场地共计为8个 电渗回路。正式电渗从2012年8月15日开始,有效电渗天数为 21天。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2年8月15日至8月24日,采用小功率电源 恒流模式通电:从8月25日起,因为电流较小,转为恒压模式通 电,至8月26日排水效果已差,暂停电渗; 第二阶段:从2012年9月16日开始,采用大功率电源,恒压 模式通电,排水效果明显优于之前的小功率电源。至9月25日电 渗排水效果已差,结束电渗。 (3)电渗处理效果

电渗处理结束后的现场测试和室内土工试验结果表明,经过 仅21天的电渗排水,地基土含水率从62%下降到平均36%;干密 度从1.03g/cm提高到1.20g/cm²~1.50g/cm;十字板剪切强 度从近于0提高到25.5kPa;地基承载力从近于0提高到平均 74kPa。由于采用了电渗专用电源和高效的电渗工艺,电渗能耗 不大(5.2kW.h/m3)。 12.1.2过去用于电渗的电极一般采用铁、铜、铝等金属材料。其 优点是电阻率低,初期导电效率高。但缺点也很明显,主要是在电 渗过程中,由于电化学反应容易引起金属阳极的腐蚀,使电渗效率 逐渐下降。目前已出现非金属可导电材料电极,如导电塑料排水 板、碳纤维棒等。 12.1.3电渗工艺参数主要包括电压梯度、正反向持续通电时间 通电间歇时间等。应重视室内电渗试验结果对于现场施工的指导 作用。如果盲目实施电渗,往往会导致该方法的失败。 12.1.6为了提高工程中静态降排饱和软黏土中的固结速度,可 先用电渗方法快速将土层含水率降到50%以下之后,在强夯方法 可以实施时,可停止电渗,换为强夯密实,以增加地基承载力,降低

先用电渗方法快速将土层含水率降到50%以下之后,在强夯方法 可以实施时,可停止电渗,换为强夯密实,以增加地基承载力,降低 其压缩性,达到优质、高效、经济的效果

12.2.1本条建议对分区处理面积按现场可用电源的功率进行确 定,主要是出于处理面积对电源功率要求的考虑。分区处理面积 过大,需要的单台电源功率很大,使电源尺寸过大,给施工带来不 便。具体可按如下步骤确定分区处理面积: (1)将可用电源总功率除以所采用的电压得到电渗回路的总 电流; (2)将电渗回路的总电流除以单个电渗回路的电流得到总电 渗回路数。单个电渗回路电流的确定方法见本规范第12.2.6~ 12. 2. 8 条;

(3)根据总回路数和单个电渗回路的电极间距确定现场可用 电源的处理面积

法铺设水平排水砂垫层。在这种情况下商务楼深基坑开挖支护施工方案(中建七局,内支撑爆破).doc.doc,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采取 有效措施,疏导电渗排水

12.2.7本条给出接入电源的母线和单个电渗回路中的导线的参 考横截面积,主要是基于经济性考虑。母线的价格很高,横截面积 越大,成本越高。

12.2.7本条给出接入电源的母线和单个电渗回路中的导线的参

12.3.5为了保持电渗高效排水,在电渗过程中的不同阶段,需要 使电源保持恒定电流输出、恒定电压输出等不同模式。同时,还需 要方便地实现电极正、负极性的转换

12.4.2通过对条文所列项目的施工监控结果的分析,可以为确 定电渗结束时间提供依据。当所列监测项目值或者变化值很小, 表明电渗已无效果,即可结束电渗

T/CAGHP 026-2018标准下载12.4.5对于电渗处理的吹

为土字板剪切试验检测、静力触探检测等

统书号:1580242·730 定价:26.00元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