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741-2021 文物建筑雷电防护技术规范.pdf

DB11T 741-2021 文物建筑雷电防护技术规范.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11T 741-202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332548
下载资源

DB11T 741-202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11T 741-2021 文物建筑雷电防护技术规范.pdf

ICS91.120.40 CCS P 30

DB11/T741—2021 替代DB11/T741—2010

文物建筑雷电防护技术规范

北京地铁十号线一期(含奥运支线)工程光华路站西北竖井施工方案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11/T 7412021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雷电防护分类. 基本要求, 现场勘察与风险评估, 直击雷防护 雷击电磁脉冲的防护. 防雷装置的检测与维护 附录A(资料性)防雷图纸编制要求 ? 附录B(资料性)雷击截收面积Ap的确定 13 参考文献.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雷电防护分类. 基本要求, 现场勘察与风险评估, 直击雷防护 雷击电磁脉冲的防护. 防雷装置的检测与维护 + 附录A(资料性)防雷图纸编制要求 12 附录B(资料性)雷击截收面积Ap的确定 13 参考文献.

DB11/T Z412021

本文件起草单位:北京市气象灾害防御中心、北京市避雷装置安全检测中心、北京方云安德防雷工 程有限公司、北京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北京市文物建筑保护设计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海量、李京校、房志玲、宋平健、霍沛东、俞勇佩、符琳、张涛(北京市避 雷装置安全检测中心)、张仲、王浩、张涛(北京市文化遗产研究院)、黎冬青、葛怀忠、范磊、郝继伟、 李如箭、李国伟、董雪莹、朴文。 本文件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DB11/T741—2010,

文物建筑雷电防护技术规范

本文件规定了文物建筑雷电防护分类、基本要求、现场勘察与风险评估、直击雷防护、雷击电磁肠 冲的防护和防雷装置的检测与维护。 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行政区域内文物建筑雷电防护工程的设计、施工、改造和防雷装置的检测维护

正脊mainridge

DB11/T741—20213. 3垂脊vertical ridge房殿顶自正脊两端至屋檐四角,揽尖顶自宝顶至屋檐转角处,歇山、悬山、硬山顶自正脊两端沿前后坡垂直向下的屋脊。3. 4钱脊slopingridge自歇山顶建筑垂脊下端至屋檐四角部分的屋脊。脊身与垂脊成45°,对垂脊起支作用。3.5宝顶topof anemperor'smausoleum中国传统建筑尖屋面顶面做法之一,造型多为顶座加顶珠的形式。3. 6宝瓶sacredvase文物建筑正脊上砌筑的塔式造型构筑物。3. 7垂兽vertical ridge of animal又称角兽,中国传统建筑屋顶垂脊上安装的主要兽件。3.8兽 sloping ridge of animal中国传统建筑脊上安装的主要兽件。3. 9防雷装置lightningprotectionsystem;LPs用于减少闪击击于建(构)筑物上或建(构)筑物附近造成的物质性损害和人身伤亡,由外部防雷装置和内部防雷装置组成。[来源:GB50057—2010,定义2.0.5]3.10防雷等电位连接lightningequipotentialbonding将分开的诸金属物体直接用连接导体或经电涌保护器连接到防雷装置上以减小雷电流引发的电位差。[来源:GB50057—2010,定义2.0.19]3. 112

电涌保护器surgeprotectivedevice:SPD

雷击电磁环境的区,一个防雷区的区界面不一定要有实物界面,例如不一定要有墙壁、地板或 为区界面。 原:GB50057—2010,定义2.0.241

划分雷击电磁环境的区,一个防雷区的区界面不一定要有实物界面DBJ04T 412-2020标准下载,例如不一定要有墙壁、地板或 天花板作为区界面。 [来源:GB50057—2010,定义2.0.24]

5.1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及防雷工程设计前,应对现场进行勘察。根据现场勘察和风险评估结果,进行 文物建筑防雷工程的设计和施工。 5.2文物建筑的雷电防护不应影响文物建筑的整体风貌,防雷装置设计应遵循最小程度干预的原则 防雷装置安装应具有可逆性。 5.3防雷装置的设计和施工宜与文物建筑修的设计和施工同步进行。防雷装置设计图应规范完整 符合GB/T50104的要求,防雷图纸编制要求参见附录A。 5.4防雷装置施工过程中,各连接导体的电气连接应可靠。地面以上部分连接宜采用夹接、焊接或方 热焊接;地下或在不易检测维护和观察部位的导体连接应采用焊接或放热焊接,采用焊接时应在焊缝处 故防腐处理。 5.5安装的接闪器、引下线和各种金属构件进行固定时,应考虑金属构件的热胀冷缩,留有余量。 5.6文物建筑施工修期间应采取临时防雷措施。

DB11/T741—20215.7文物保护单位内的售票处、餐厅等非文物建筑防雷可按GB50057要求执行。6现场勘察与风险评估6.1现场勘察6.1.1现场勘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a)文物建筑所在区域的地理位置、地质地貌、土壤电阻率、环境等条件和雷击历史;b)文物建筑的高度、面积、屋顶形式;单体建筑与周围建筑、构筑物的四至距离、地面状况;文物建筑本体结构、材料等;文物建筑防雷装置现状情况;注:四至距离:单体被保护建筑与其四周邻近建筑、构筑物、道路等标志物之间的直线距离。c)文物建筑内电气、电子设备位置、数量,进入建筑物的管线敷设方式以及低压电气、电子接地型式;d)需要进行地面开挖、加装防雷装置、铺设管线等,应对文物建筑的结构形式、构造特征和结构承载力等方面进行勘察:e)雷雨季节游人的数量、活动范围、主要人员通道、出入口的位置及文物管理、使用部门的特殊要求等。6.1.2现场勘测应获取以下资料:a)由当地气象台提供的有关天气气候、雷电活动规律等资料:b)由文物部门或文物使用单位提供的建筑、结构等图纸、文字、照片及相关资料。6.1.3根据现场勘测的内容及获取的相关资料,编制勘察报告。6.2雷击风险评估6.2.1雷击风险评估时,应计算人员生命损失风险和文化遗产损失风险,并计算安装防雷装置后的雷击风险,以及防雷装置对文物建筑的保护有效率。6.2.2按GB50057给出的方法计算年预计雷击次数,其中雷击截收面积计算方法参见附录B。6.3防雷装置对文物建筑影响的评估对文物建筑的防雷设计、施工方案进行评估时,重点评估防雷装置的材料、重量及安装工艺对文物建筑结构、景观和环境的影响。评估内容包括:一一结构承载力:一一施工材料伸缩性;一一材料污染性;一一可逆性;一一外观形状、色调。7直击雷防护7.1接闪器7.1.1设计要求4

直接装设在文物建筑上的接闪杆、接闪带或接闪网: 一独立接闪杆; 一架空接闪线或架空接闪网。7.1.1.2文物建筑应处于接闪器的保护范围之内,接闪器的保护范 围应采用GB50057所规定的滚球法计算。文物建筑防雷类别与滚球半径对应数值应符合表1的要求。

表1文物建筑防雷类别与滚球半径对应数值

a)平屋面:应在女儿墙、屋檐等部位安装接闪带,接闪带应闭合成环状; b)坡度不大于10%的屋面:应在垂脊、脊、屋檐、檐角等部位安装接闪带; c)坡度大于10%且小于50%的屋面:应在正脊、垂脊、脊、屋檐、檐角等部位安装接闪带; d)坡度不小于50%的屋面:应在正脊、垂脊、钱脊、檐角等部位安装接闪带; e)对于c)、d)项,并应根据文物建筑所处的地形特点,如平坦地面或山顶、山坡、陡峭的山石、 台阶,当屋檐处于屋脊接闪带的保护范围内时屋檐可不设接闪带,当屋檐不在屋脊接闪带的保护范围内 时屋檐应加装接闪带。 7.1.1.4接闪网应覆盖需要被保护的整个屋面,接闪网格的尺寸应符合表2的要求,

.1.1.5文物建筑顶部的金属宝顶、铁刹等金属脊件应在其上部或劳边加装接内杆,其底座应与接闪带 连接。正脊、垂脊、钱脊上有突出脊兽时,接闪带敷设到此处应加高或加装接闪杆。屋顶本体上其他大 尺寸金属构件应与防雷装置连接, 7.1.1.6文物建筑本体外的接闪杆与文物建筑的水平距离不宜小于3m,选址应回避地下文物遗存。 7.1.1.7处于山顶或孤立且高度超过30m的古塔,除在塔顶、顶层檐设置接闪装置外,从顶层檐向下至 30m处,每两层檐加装连接成环状的接闪带。 7.1.1.8建筑高度15m以下需单独保护的碑、塔、楼、台、亭、阁等孤立的文物建筑,宜采用避雷塔 (杆)进行保护。 7.1.1.9接闪器材料和尺寸的选择应符合表3的要求。第一类防雷文物建筑的接闪器宜采用铜材

JJF 1856-2020 局部放电测试仪校准规范 第1部分:超声波法局部放电测试仪.pdfDB11/T 7412021

7.1.1.10对于外型特殊的文物建筑,如藏式佛塔、清真寺等,接闪器的设计造型、色调及安装工艺应 与文物建筑外观形式和风格相协调。 7.1.1.11当文物建筑不需要安装防雷装置,但周围5m范围内树木高于文物建筑或树冠距文物建筑不足 2m时,应对树木或树冠采取防雷措施。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