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_CECS 592-2019 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标准.pdf

T_CECS 592-2019 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标准.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5.6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338405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T_CECS 592-2019 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标准.pdf

於泥、上层滞水层渗漏等情况,应会同有关单位研究处理 根据经验,当穿越老黏土、塑性指数大于25的黏土及钙质

结核富集层厚度大于500mm的黄土层时,可采取加水钻进白 方法。

4.6.1旋转挤压成孔在中风化岩层已有成功应用,一般可适用 包和单轴抗压强度小于20MPa风化岩层,随着设备性能增强和 支术创新,该工艺在岩层的应用范围将更加广泛。旋转挤压成孔 董注桩适用于桩基础的基桩、复合桩基和支护桩等基础工程,

4.6.1旋转挤压成孔在中风化岩层已有成功应用,一般可适用 饱和单轴抗压强度小于20MPa风化岩层,随着设备性能增强和 技术创新,该工艺在岩层的应用范围将更加广泛。旋转挤压成孔 灌注桩适用于桩基础的基桩、复合桩基和支护桩等基础工程。 4.6.2旋转挤压灌注桩主要机具设备为螺杆桩机及泵送混凝土 机。随着设备性能增强,目前国内已有达到直径1000mm成桩 记录。钻机与配套设备的选择,应根据钻机动力头扭矩、钻具类 型、主杆高度、泵送混凝土机性能综合考虑确定造价实用数据查询手册.pdf,设备进场检 查、安装与保养是保证顺利施工的重要环节。

4.6.2旋转挤压灌注桩主要机具设备为螺杆桩机及泵送酒

机。随着设备性能增强,目前国内已有达到直径1000mm成 记录。钻机与配套设备的选择,应根据钻机动力头扭矩、钻具类 型、主榄杆高度、泵送混凝土机性能综合考虑确定,设备进场科 查、安装与保养是保证顺利施工的重要环节

查、安装与保养是保证顺利施工的重要环节 4.6.4试成孔应在施工前,选择在工程桩外进行,试成孔应详 细记录成孔的孔径、孔深、人持力层深度、相邻孔之间的影响及 电流值等参数,注意收集试桩及静载荷试验资料和类似地质条件 下的成桩经验,以便为设计提供依据,为工程桩施工提供参数 若条件许可,也可在工程桩中进行试成孔。 试桩全程观测并记录施工参数,形成试桩参数记录表,可参 考本标准表B.0.3填写;整理试桩参数如下:成孔直径、深度 时长;钻进过程中的电流与加压荷载,制定每米钻进电流变化表 (三个孔平均),核对地质柱状图,可与勘察报告对比判断持力 层。按不同施工间距成孔,观测挤土效应,检查孔与孔之间的影 响程度,确定适当的最小施工间距

4.6.4试成孔应在施工前,选择在工程桩外进行,试成孔应讲

4.6.6桩的施工顺序应充分考虑场地周

文所述是一般要求,可视具体情况分析调配;密距桩本标准指机 间距小于3.5倍桩径;“布桩密集”是指成片布置的密距桩; 经验当桩距小于1200mm,若遇湖塘等深厚淤泥或较松散砂层时 应跳打成桩,注意控制混凝土凝固时间间隔,以防桩孔之间

4.6.8本条是对旋转挤压灌注桩成孔的要求

1本款是对桩位偏差控制要求,因钻机设备自重大,塔架 高,施工场地不可能100%满足设备成孔、成桩的动载荷需求 所以钻机就位后一定要复核桩位及钻机塔架(含钻杆)垂直度 氏盘水平度,一般用吊锤线直接对钻杆校正和水平尺检查。 2下钻过程,通过钻机加压系统正向旋转挤压土体,表现 为顺时针,应先慢后快,以减少钻杆摇晃保证设备安全目又控制 成孔偏差,还可以及时纠正,进入土层几米后,应检测桩位偏差 情况,以便纠正。 同步控制包含两个方面:双电机同步,否则降低扭矩,加剧 机械损耗。钻机旋转速度与钻进速度同步,形成良好同步有利于 在土层中钻进,节约施工时间和能耗, 4.6.9本条强调不同持力层终孔两个参考条件。成孔参数(试 验成孔)要点:孔深、孔径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成孔过程中扭矩 电流及加压荷载的变化情况,

验成孔)要点:孔深、孔径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成孔过程中扭矩 电流及加压荷载的变化情况。

4.7.2钻孔扩底成孔方法主要用于扩底桩扩大头的施工。回转 扩底钻头有上开式、下开式、滑降式和扩刃推出式等,施工时可 根据工程设计、地层特性和施工条件合理选用。 4.7.3扩大角是指扩大头侧壁与孔中心垂线夹角,根据现行行 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的有关规定,砂土侧面斜

根据工程设计、地层特性和施工条件合理选用

4.7.6本条是对钻孔扩底操作的规定

3钻孔扩底时应谨慎操作,防止孔内水压激变以及人为扰 动孔壁。在裂隙发育、不均质的风化岩中扩底时,施加压力应在 运转平稳后进行,以防卡住钻具,造成孔内事故。 控制进度的其他参数:钻压和转速也不宜过大,一般钻压为

12kN~25kN,转速为13r/min~23r/min。泥浆排量可梢大些, 但因钻速慢,岩屑不可能太多,并考虑到泥浆对孔壁的冲刷,也 垃控制好泥浆排量。 5扩底钻进因孔径较大,产生的钻屑多,且扩径部分肩部 悬空,宜采用正、反循环钻进并调整好泥浆性能,以确保孔壁稳 定和顺利扩孔。 6当出现提钻受阻时,不得强提、猛拉,应上下窜动钻具; 扩底完毕,应继续空转数圈,待孔底钻渣排净,方可收拢扩底翼 并慢慢提升钻具。提钻时应注意保持孔内水位,以防垮孔。提钻 完毕,应尽快灌注混凝土。

本标准所指“特殊条件”一般是复杂、不良、难度较大地质 条件,以下统称“特殊条件”,该地层中成孔可采用单一钻机多 种钻头成孔或多种钻机的组合式成孔工艺;组合式钻进应采用泥 浆护壁,清孔宜采用反循环方式;前后不同类型钻机的安装均应 保证孔位偏差符合标准和设计要求;泥浆的制备与净化应执行本 标准第3.5节的规定

5.1大直径嵌岩桩成孔

对于天直径桩概念表述不一,房屋建筑常指大于等于 300mm,交通桥梁则一般指大于2500mm为大直径桩。随着生 产力水平提高,机械性能有很大提升,只要正确选择施工工艺方 法,成孔操作是基本一样的,机型选择很关键。本节侧重强调人 岩较深时,对钻头选取及成孔方式的要求。 5.1.1钻进岩层时,岩石破坏决定于剪切力、岩面正应力,根 据岩层强度和入岩深度,选用型号适合的回转钻机或冲击钻机, 也可选用天功率旋挖钻机:选用旋挖钻机时优先选用280以上进 口钻机,配机锁钻杆,钻斗的选择根据岩石硬度确定,岩石强度 小于12MPa用扁齿双底捞砂斗,岩石强度12MPa~20MPa之 间,用截齿双底捞砂斗。 在较硬的基岩中钻进时,应侧重钻头结构、材料耐磨性等方 面,也需要勤捞渣,选用旋挖钻机钻进时可按本标准第4.2.3条 的规定执行;随岩石强度增加宜配牙轮钻头或多钻头方案,高强 度岩石可用旋挖取心钻头(牙轮掌齿)。当采用组合钻进变更钻 机时应复核孔位。

5.1.2冲击钻进成孔时,应及时排渣使钻锥经常冲击新鲜岩层, 提高作业效率。 5.1.3所谓的坚硬基岩是指饱和单轴抗压强度大于60MPa的岩

提高作业效率。 5.1.3所谓的坚硬基岩是指饱和单轴抗压强度大于60MPa的岩 石,分级的选择应根据钻孔直径、钻机性能等综合考虑。

5.2.1针对岩溶发育区成孔

5. 2岩溶发育区成孔

1岩溶发育区地质条件复杂,溶洞、溶沟、溶隙、石芽等 十分常见,基岩面理埋深不一,起伏较大,本身是一种形态奇特的 自然现象,宏观上虽有特定的发育规律,其分布则是无常的,施 工时无法完全查清,可预见性差;有时出现实际施工揭露的地质 情况与勘察资料不符的现象,这无形中就给钻孔灌注桩施工增加 了难度及不确定性,对于局部较复杂地段采用一桩两孔或多孔: 所以施工成孔前必须严格按相关规定进行施工勘察。 3为了探准岩溶情况,分析对比初勘、详勘和施工勘察阶 段的资料,也可采用物探、钻探相结合的方法,掌握场地内岩溶 分布状态,有利于降低施工质量风险。遇溶隙或溶洞的勘察孔 可留作压浆或注浆孔 聚封

情况与勘察资料不符的现象,这无形中就给钻孔灌注桩施工增加 了难度及不确定性,对于局部较复杂地段采用一桩两孔或多孔; 所以施工成孔前必须严格按相关规定进行施工察。 3为了探准岩溶情况,分析对比初勘、详勘和施工勘察阶 段的资料,也可采用物探、钻探相结合的方法,掌握场地内岩溶 分布状态,有利于降低施工质量风险。遇溶隙或溶洞的勘察孔: 可留作压浆或注浆孔。如不需留用应注浆封孔。 5.2.2~5.2.4目前在岩溶发育地区施工最为有效的钻进方法是 冲击或旋挖成孔法,它对不均匀地层具有良好的适应性,破碎岩 体效率高、所耗功率小。 当上部为松散层,下部为岩溶地层时,可选用旋挖钻机钻进 成孔,也可上部采用回转钻机或旋挖钻机钻进成孔,下部采用冲 击钻机接力钻进成孔,变换钻机时应复核孔位,且注意以下事项 和操作要求: 岩溶地层钻进成孔时应防止泥浆漏失、孔壁失稳珊塌、斜孔 和卡钻埋钻等事故;可在桩位周边布置3个~4个注浆孔,先注 浆充填,后钻进成孔; 冲击钻机在接近溶洞顶板0.3m~0.5m时,应减小冲程,

5. 2. 2~5. 2. 4

宜采用0.3m~0.5m低冲程将顶 板击穿,发生漏浆甚至偏孔时, 应提钻并加大泥浆黏度或回填充 填材料;若溶洞较小可用片石、 黏土包将其充填后反复冲击,直 至穿过整入顶板;在溶洞内升降 钻头要缓慢、平稳,以免扰动或 触及片石形成的临时护壁; 溶洞较大,漏浆严重时,可 抛填片石、黏土包、水泥包或低 标号素混凝土,填充无法解决问 题,可将内径相当的钢护筒(图 2)下放到溶洞位置以防正大量漏 浆或塌。 回转钻进时应及时发现和处 理因地层软硬不均而引起的钻孔

偏斜,可采用“多级组合牙轮导正钻头”回转钻进,防偏斜,也 可将此作为成孔工法配合其他成孔工艺;出现孔内掉钻事故时, 可采用“钻具打捞器”处理。 岩溶地层一般设计为嵌岩桩,孔底沉渣厚度直接影响灌注桩 的承载力,成孔后,孔内稳定,不漏浆(静失水状态)情况下, 宜采用气举反循环清孔,清孔质量、效率高。

5.3深厚填土、软土地层成孔

5.3.1、5.3.2深厚填土指的是填土厚度超过3.0m的填土。当 真土厚度小于3.0m时,对施工影响不大,常规的施工方法即可 解决。填土区钻孔灌注桩施工常遇到的问题有:塌孔、障碍物, 软硬交替等;软土的天然孔隙比不小于1.0,包括淤泥、淤泥质 土、泥炭、泥炭质土,成孔会对软土应力状态分布、强度和压缩

性产生影响;因此在成孔工艺选择上,应重点考虑以上问题。本 标准第5.3.2条中的“必要时”指根据勘察资料和经验判断,易 产生缩孔、塌孔、沉陷等情况。 关于采取措施和预处理,有全套管护壁、定泥浆性能护壁 或加固桩周土等方式。宜采用全护筒、全套管全回转成孔工艺 也可在施工前对钻孔灌注桩周围的土层采取压力灌浆、高压旋喷 桩、深层搅拌桩、预压等方式进行预处理。 5.3.3本条钢护筒与本标准第4.1.3条所指护筒的区别在厚度 深度和下护简方法的不同。考虑混凝土的充盈系数,理深较深的 钢护筒内径不宜过大,同时也应考虑孔壁的稳定和安全。 5.3.6全套管全回转施工工法是由法国贝诺特公司在40多年前 发明的一种施工方法,也有“万能施工工法”之称,配合的施工 工艺设备称为全套管全回转钻机(DTR),主要适用于软弱地 层、强缩颈地层、卵、漂石地层、岩溶地层、厚流砂及其他地 层,可用于接桩、拔桩、清理地障、钻井施工,地下连续墙咬合 桩等大型建筑基础钻孔灌注桩施工。其特点: 无噪声、无振动、安全性能高,不使用泥浆,作业面整洁 环保性好,避免泥浆对混凝土的不利影响,成桩质量高; 有利于直观判别岩土层,并准确把握持力层; 孔内取岩土,方法多样,可以配合多种取土工艺,如多头爪 十螺旋钻、旋挖、冲抓等联合工法,含水量较低,外运方便; 安装钻机辅件时,两侧应各安装件反力架和反力叉,反力 架上放置配重块,反力叉在施工时,应用履带吊把套管吊放进全 回转钻机中心孔里,启动夹紧装置,套管夹紧后应根据自动调平 装置中的角度传感器采集的信号,反映到地面数据采集仪上的数 据,检测套管的垂直度,垂直度精确度可达1/200以上或 1/500; 成孔直径标准,不会产生缩孔现象,钢筋笼保护层容易得到 保障:

5.4其他特殊性岩土地层成孔

湿陷性黄土、膨胀土、高寒多年冻土地区、盐渍土地层、液 化场地等成孔,应结合各行业标准和具体设计要求以及已有大量 实验资料和当地工程经验来选择有针对性的工艺措施进行处理 可以在施工组织设计及专项方案中进行要求或布置。

湿陷性黄土、膨胀土、高寒多年冻土地区、盐渍土地层、液 化场地等成孔,应结合各行业标准和具体设计要求以及已有大量 买验资料和当地工程经验来选择有针对性的工艺措施进行处理: 可以在施工组织设计及专项方案中进行要求或布置。 5.4.1湿陷性土若遇下部含水地层采用泥浆护壁施工时,应防 止泥浆、水对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可根据土质特征、湿陷程度 和当地成孔施工经验等因素确定防止措施。 5.4.2膨胀土地区的工程施工应遵循“先治理,后施工”的原 则;坡地地段,用水设施应布置在施工区的下方;膨胀土应避免 施工过程中造成地基土体浸湿或冲水。其承载力一般不是主要矛 盾,但承载力随含水量增加而降低,孔底沉渣一定要符合设计或 规范要求。混凝土灌注要及时,无间断进行;混凝土养护应防止 养护水渗人地基,宜采用润湿法养护。 5.4.3多年冻土指含有固态水且冻结状态持续2年以上(含2

5.4.1湿陷性土若遇下部含水地层采用泥浆护壁施工时,应防 止泥浆、水对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可根据土质特征、湿陷程度 和当地成孔施工经验等因素确定防止措施

5.4.2膨胀土地区的工程施工应遵循“先治理,后施工”的原 则;坡地地段,用水设施应布置在施工区的下方;膨胀土应避免 施工过程中造成地基土体浸湿或冲水。其承载力一般不是主要矛 盾,但承载力随含水量增加而降低,孔底沉渣一定要符合设计或 规范要求。混凝土灌注要及时,无间断进行;混凝土养护应防止 养护水渗人地基,宜采用润湿法养护。

年)的土;高寒多年冻土地层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西部高山 东北大小兴安岭;钻进应低速慢进,特别是旋挖钻斗转速过快 易摩擦生热,影响桩基承载力;该区域应建立地温观测点,进行

陷、腐蚀作用,现行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 为工程安全,把易溶盐含量0.5%改为0.3%,处理时应结合当 地工程经验进行。

5.4.5施工设备对地层振动产生液化,是主要诱因之一,应纟

合工程经验来选取工艺及设备,并保持良好的泥浆性能参数,有 条件情况下可先行预处理,

6.2.1消孔的日 正 儿 浆参数的过程,通过第一次清孔使沉渣厚度符合设计要求,泥浆 参数指标相对接近或达到验收要求,适当调整泥浆指标,以保证 孔壁稳定为主,为第二次清孔达标验收创造条件,从而降低灌注 混凝土前裸孔安全稳定及质量风险。第一次清孔后至灌注水下混 凝土中间还要进行安放钢筋笼和导管两道工序,其时间间隔应尽 量缩短,在此时间内泥浆中悬浮的颗粒势必大量下沉而使孔底沉 淤厚度超出规范要求,因此规定必须进行二次清孔

浆参数的过程,通过第一次清孔使沉渣厚度符合设计要求,泥浆 参数指标相对接近或达到验收要求,适当调整泥浆指标,以保证 孔壁稳定为主,为第二次清孔达标验收创造条件,从而降低灌注 混凝土前裸孔安全稳定及质量风险。第一次清孔后至灌注水下混 凝土中间还要进行安放钢筋笼和导管两道工序,其时间间隔应尽 量缩短,在此时间内泥浆中悬浮的颗粒势必大量下沉而使孔底沉 於厚度超出规范要求,因此规定必须进行二次清孔。 6.2.2孔底沉渣要求应首先考虑满足设计要求。 6.2.3适时补充泥浆防止泥浆面下落,确保孔壁稳定。 6.2.4清孔是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的一道重要工艺。泥浆指标 和沉渣厚度直接影响混凝土的灌注质量。选用清孔方法应因地制 宜,是在满足技术要求的前提下,力求经济合理,优先利用成孔 设备和机具。本条也是清孔方法的具体规定,明确了各种清孔方 法的适应地层和操作方法。 2在钻进过程中,钻渣一部分连同泥浆被挤人孔壁,大部 分用掏渣筒清出。也可在清渣后向孔内投入浸泡过的散碎黏土: 再用冲击锥低冲程反复拌浆,使孔底剩余沉渣悬浮排出。 6.2.6本条是对气举反循环的一般要求。设备规格参数要满足 清孔动力需求;送风量宜由小到大,风压应稍大于孔底水头压 力。孔底沉渣较厚、颗粒较大或沉淀较密时,可适当加大风量, 摇晃转动出水管(指导管),便于清理孔底沉渣。条文说明第 435冬右相应工作原理个级

和沉渣厚度直接影响混凝土的灌注质量。选用清孔方法应因地制 宜,是在满足技术要求的前提下,力求经济合理,优先利用成孔 设备和机具。本条也是清孔方法的具体规定,明确了各种清孔方 法的适应地层和操作方法。 2在钻进过程中,钻渣一部分连同泥浆被挤人孔壁,大部 分用掏渣筒清出。也可在清渣后向孔内投入浸泡过的散碎黏土 再用冲击锥低冲程反复拌浆,使孔底剩余沉渣悬浮排出。

混合器的淹没深度、送往孔内的空气流量和压力是影响气举 反循环的重要因素,空气流量、压力由空压机能力决定,一般不 考虑管道损失,因此实践中、高压气管底端的混合器(不含尾 管)淹没深度应大于孔内泥浆面至出浆口高度的1.0倍,且不宜 小于15.0m。 3关于导管直径的选择可以参照气举钻进时钻杆内径与空 压机的对应关系。 6.2.7泥浆排放应符合环保要求,不得将废浆直接排放到江河 海洋、湖泊、农田及城市下水道中

7.1.4本条是对钢筋笼制作的规

7.1钢筋笼的制作与安装

2分段长度根据钢筋定尺、钢筋笼整体刚度、设计笼长、 作业现场空间情况及吊装机械设备能力等因素确定。 3本款强调了箍筋平面必须与主筋垂直且焊牢,防止笼身 高部出现椭圆不平直现象。 6主筋直径大于25mm或主筋材质为高碳钢时,分段钢筋 笼连接可优先选用直螺纹套筒连接。不宜采用绑扎,因为钢筋有 可能在重力、振动作用下掉落或滑移。 8钢筋笼主筋保护层厚度的规范要求。保护层厚度以设计 为准,水下灌注混凝土充许偏差为士20mm,非水下充许偏差为 土10mm,为此下放钢筋笼时,必须有相应措施,保证钢筋中心 和钻孔中心重合,使钢筋笼四周保护层均匀一致。 7.1.5钢筋笼直径偏差,一般设计要求保护层是不小于50mm, 则要求钢筋笼弯曲度小于1%,一般情况下会存在局部弯曲或变 形,应保证上、下节垂直、同心度(同圆度)99%以上,且直径 不宜大于设计直径,以免影响保护层厚度。

2成形钢筋笼刚度比较小容易变形,故本条规定钢筋笼起 吊、搬运时应合理选择吊点,应有防变形措施,对于长度较大的

钢筋笼,应设置多点起吊。 3·分段制作的钢筋笼吊装入孔,在前一段放人孔内后,立 即用钢管穿人钢筋笼上部的箍筋下面,临时将钢筋笼搁置在钻机 大梁或平台架上,再吊接另一段,对正位置先点焊,轻微起吊调 整钢筋笼上下节垂直为止,目的是钢筋笼上下垂直同心;下放钢 筋笼受阻时,应查明原因,不得强行下放。不能安装到位时,应 重新扫孔处理。 4分段钢筋笼在孔口对接时,保证上、下节垂直、同心; 分段钢筋在孔口安装焊接应满足吊装需要,安装钢筋笼耗时 较多的是各段之间的焊接,为缩短笼体组装的焊接时间,可采用 点焊(搭接长度按绑扎要求)的方法,也可考虑多名焊工同时 操作。 6垫块指钢筋笼保护层的间隔件,一般有现场制作或购置 成品件,其布置数量随桩径增大而增加,桩径大于1000mm,每 道不少于4个。 。7对钢筋笼安放的充许偏差,为统一施工中实际控制标准 本标准对钢筋笼安放标高和笼中心的允许偏差作了定量规定,目 的是与桩位和笼长的充许偏差相一致。当笼低于孔口时,用悬 挂器、吊筋或螺杆连接主筋至孔口固定;当笼顶近于孔口时,可 将主筋点焊在孔口钢护筒上或其他固定方式使钢筋笼定位。 7.1.7注意保护声测管、注浆管或其他检测预理件,声测管与 钢筋笼用钢丝软连接,确保每根检测管到位。 7.1.8旋转挤压和长螺旋成孔后置钢筋笼的要求 3采用钻机副卷扬或吊车吊装时,振动器连接大刚度钢管: 深人钢筋笼内部至笼底部,先依靠钢筋笼与钢管的自重缓慢推 入,再升启振动装置,振动力通过钢管传至钢筋笼底部,将钢筋 笼拉入桩体,使下沉到设计深度,下放时禁止采用直接脱钩的方 法;起拨钢管时,断开振动装置与钢筋笼的连接,缓慢连续振动 拔出钢管。钢筋笼应连续下放,不宜停顿。

3采用钻机副卷扬或吊车吊装时,振动器连接大刚度钢管 深人钢筋笼内部至笼底部,先依靠钢筋笼与钢管的自重缓慢指 人,再开启振动装置,振动力通过钢管传至钢筋笼底部,将钢能 笼拉人桩体,使下沉到设计深度,下放时禁止采用直接脱钩的方 法;起拨钢管时,断升振动装置与钢筋笼的连接,缓慢连续振动 拔出钢管。钢筋笼应连续下放,不宜停顿。

7.2混凝土制备与运输

7.2.1地方政府因环保要求,在人口密集的市区内施工不得现

7.2.1地方政府因环保要求,在人口密集的市区内施工不得现 搅拌混凝土,并明确划定了使用商品混凝土的区域,但有的地 区根据不同条件,对现场搅拌混凝土并未限制,为此本条规定宜 采用商品混凝土,这也是一种提倡

7.2.2本条是对现场搅拌混凝土计量方面的要求:

1原材料计量装置应每月用标准码校验1次; 2原材料计量装置偏差应每台班检查1次; 3施工过程中发现拌合物体积或拌合物的和易性发生明显 变化时,应及时用标准码对计量装置进行校验,表7.2.2原材 料按质量计量。

7.2.4本条侧重水下混凝土施工配合比的规定:

1施工配合比中的细骨料用量应扣除所含砾石量,细骨科 中的砾石应计人粗骨料用量; 施工配合比中的粗、细骨料用量应调增骨料所含含水量而减 少的用量; 施工配合比中的用水量应扣除粗、细骨料中的含水量; 施工配合比一般应每天调整一次,当施工条件变化不大时 可适当减少调整次数;当遇大雨等可能引起骨料含水量急剧变化 的情况时,应及时调整。 3掺入粉煤灰时水泥用量可不受此限。 4根据施工经验、水下混凝土灌注实际状况和桩身抽芯的 混凝土强度结果作出的一般要求;首先应满足设计要求,提高施 工配合比是为了确保达到设计强度等级,施工前应与甲方、设计 商确定。 5本款是对初凝时间的要求,但因混凝土性能指标可调性 不大,所以应采取措施降低单桩灌注时间。单桩混凝土量较大 时,宜掺人缓凝剂

7.2.5本条是对混凝土搅拌的要求。

1列表挂牌于搅拌机旁,将水泥、·砂、石运料车称重标记 (袋装水泥按袋计); 3关于用料配比误差: 1)砂、石子按质量计,允许误差不超过3%; 2)用水量按砂、石子的含水率作适当调整; 3)水泥和干燥状态的外加剂按质量计,允许误差不超 过2%; 4)外加剂的水溶液按质量计,充许误差不超过2%。 4对搅拌时间的规定是根据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 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要求进行。对掺有粉煤灰的 混凝土搅拌时间延长量为(0.5~1.0)倍为宜。 5应详细记录搅拌日期、施工配合比、强度等级、搅拌方 量、落度检查情况等。 7当采用强制式搅拌机、单盘出料量不少于1.0m3、混凝 土落度大于160mm时,最短搅拌时间不宜小于60s。当采用 粉状外加剂时,最短搅拌时间不宜少于75s。混凝土搅拌时间应 每班检查2次。 部分国产混凝土搅拌机性能见表4

表4混凝土搅拌机性能参数

8冬期施工时,应对原材料的加热、搅拌运输、灌注和养 护进行热工计算,加热方法应根据热工计算确定,但不得超过以 下拌合用水和骨料的温度。宜优先采用加热水的方法提高拌合物 温度,也可同时采用加热骨料的方法提高拌合物温度;当同时加 热拌合用水和骨料时,拌合用水的加热温度不应超过60℃,骨 料的加热温度不应超过40℃;当骨料不加热时,拌合用水可加 热到60℃~80℃;搅拌时,应先投入骨料和热水进行搅拌,然 后再投人胶凝材料等共同搅拌。 9夏季天气炎热时,混凝土拌合物的入模温度不应高于 35℃;当冬期施工时,混凝土拌合物入模温度不应低于5℃。 7.2.8混凝土搅拌罐车装料前,应先排净搅拌罐内残存的积水 和杂物。在运输过程中,搅拌罐应持续慢速转动,控制混凝土不 离析、不分层,运至灌注现场时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应满足施工要 求。施工现场卸料前应采用快挡旋转搅拌罐不少于20s,再进行 反转卸料。落度经时损失过大是因运距过远、交通拥堵或灌注 现场等待等问题造成

7.3.1混凝土灌注是导管水下混凝土灌注的简称。本条对导管 的结构,拼装、保养作出了规定。 1导管的直径由桩长、桩径和每小时需要通过的混凝土数 量决定,一般直径为250mm~300mm,最小不得小于200mm。 2制作一定规格导管的误差要符合要求,对混凝土灌注是 否顺利,影响很大;导管本身应有足够强度、刚度和垂直度,内 壁光滑,底管口应包上一层外护管,严防内卷;弯曲误差也是指 垂直度应小于1%。 3导管连接后应保证接头处不漏水。导管使用前应试拼 试压,在地面做气密性试验,试压压力应根据孔深计算孔底泥浆 压力确定,一般不应小于孔底泥浆压力的1.2倍;导管工作压力

的经验公式(式5):

1.3.4本条是水下混凝土灌注的郑

水下混凝土灌注是整个成桩的关键工序,灌注过程易形成断 桩质量事故,产生的原因如下:①灌注时间过长;②表层混凝土 和易性差;③导管埋深过浅或提出混凝土面;④灌注中断时间较 长;③量测混凝土深度不准确;③拆除导管长度统计错误等。桩 顶标高可采用“水下混凝土浇筑标高控制装置及使用方法” 控制。 1料斗容量主要与桩径有关,其下端接头应便于与导管 连接。 2大储料斗灌注是钻孔灌注桩灌注良好开端,大口径钻孔

灌注桩特别强调首批混凝土灌注能使导管理深达一定深度,以防 止泥浆从管底进入导管内为原则;天料斗混凝土灌注还能冲开间 歇30min内的孔内沉渣或残余沉渣,达到第三次清孔效果。 同时提倡灌注混凝土整个过程中均采用大料斗灌注,直至桩 顶设计标高,灌注过程中导管理入混凝土中深度以2.0m~6.0m 为宜,岩溶地层理深可适当加深;混凝土灌注时间过长,其和易 性下降,甚至混凝土未灌注完毕前出现初凝,造成堵管和导管屏 死现象,因此混凝土的灌注时间必须控制在混凝土的有效缓凝时 间内。 5水下混凝土的灌注应连续进行,中途不得中断。 7可在管外混凝土面上升4.0m~5.0m时,卸除导管,导 管理入混凝土的最小深度不宜小于2.0m,最天深度应根据单桩 灌注总时间、需灌入的混凝土方量等确定,正常情况不宜大于 6.0m;导管应逐节卸除,不可连节拨出,以免在地面上卸洗不 安全。对灌注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均应记录备案。 8为保证桩顶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混凝土超灌高度控制 不宜小于0.6m,应根据地质情况、桩长和施工经验来确定,为 减少投资浪费不宜规定太死板,可取0.6m~1.0m。 9若灌注过程中出现堵管情况,排除后,可采用二次灌注 (用大料斗)方法,灌注前吸清导管内泥浆,若无法进行再次灌 注,应如实记录并报设计院,进行设计变更。对于经过补救或处 理的桩应进行桩身质量或承载力检测。 11解除对钢筋笼固定以便让钢筋笼随同混凝土收缩,对混 凝土侧向约束力增强,提高混凝土轴压强度。 桩周受土约束,侧阻力使轴向荷载随深度递减,箍筋作用不 仅起水平抗剪,还对混凝土增强侧向约束,这便是设计规范规定 桩顶以下3D~5D(D为桩身直径)范围箍筋加密间距不大于 100mm的理由之一。 7.3.5混凝土试件的留置数量是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8.1.1选用后注浆时应考虑强径流地下水的影响,尤其是岩溶 地区的地下暗河的影响。注浆工艺特别适宜于桩孔的砂层、砂砾 石层、卵砾石层等,有利于充分发挥砂砾层和卵砾层的承载力。 多个工程统计,在地质条件和桩身结构相同时,后注浆桩的单 竖向承载力比普通桩提高30%左右,有效解决了超高层建筑桩 身过长、嵌岩过深、桩孔过于密集的矛盾。后注浆工艺,可以有 效地处理各类钻、挖、冲孔灌注桩及地下连续墙的沉渣(虚土), 桩侧泥皮,加固桩侧一定范围内的土体。 8.1.2目前后注浆设备普遍采用往复式定量泵,本标准第 3.3.6条的条文说明有相应解释,选泵时,应注意泵压、泵量能 否满足工艺要求;注浆管可选用直径25mm~48mm的钢管或 PVC高压软塑管。注浆管结构可参考图3、图4

3.3.6条的条文说明有相应解释,选泵时,应注意泵压、泵量能 否满足工艺要求;注浆管可选用直径25mm~48mm的钢管或 PVC高压软塑管。注浆管结构可参考图3、图4

8.1.3注浆管的设置及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规定时, 可参照本标准要求。 2注浆管的设置要求,各设计单位一般给出注浆管数量: 但没有具体结构或设计要求,由各施工单位自行确定,报设计单 立批准,本标准第8.1.2条作了规定,并在条文说明中给出了设 置结构大样图,供后注浆操作者参考。 3对于直径大于1200mm的桩,建议设置3根,是考虑后 注浆浆液扩散的均匀对称,提高后注浆的可靠性。 4桩侧后注浆断面间距视地层情况、桩长、承载力增幅要 求而定,当采用多处断面侧注浆时,应根据地质条件布设,在注 浆层很厚时,宜在离桩底5.0m以上、桩顶8.0m以下每隔 6.0m~12.0m设置一道桩侧注浆阀,若设计有要求则按图施工。 5桩端注浆管与钢筋笼应采用绑扎固定且均匀布置,注浆 管项端应高出地面300mm以上,管口应封闭;当桩底为土层 时,桩端注浆管底端应伸出钢筋笼底端下端至灌注桩孔底 200mm~300mm,桩端持力层为碎石、基岩时,注浆管下端宜 做成T形并与钢筋笼底部齐平。对于非通长配筋桩,下部应有 不少于2根与注浆管等长的主筋组成的钢筋笼通底

8.2.1初始注浆一般压力较大,管道畅通性差,水头损失也大 一些,采用水灰比上限范围,随着注浆正常,注浆压力逐步降 低,可适当调低水灰比。从地层角度,如岩溶地层注浆压力较 小,应调低浆液水灰比,以增加水泥浆浓度。 8.2.2本条的参数参照多个工程实例和黄熙龄等主编《建筑地 基与基础工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一书的内容,注 浆的压力大小与地层特性、喷管理置深度、输浆管直径、长度及 注浆泵的参数有关。 成桩后,控制好打开注浆阀塞的时间,会有利于压通注浆管

8.2.3当终止注浆条件不能满足时,可采用下列措施进行

对注浆量偏低的情况,可按注浆压力不低于设计值的1.2倍 的要求进行; 当注浆量达不到设计要求而泵压值很高无法注进水泥浆时 可起用备用注浆管进行注浆直至满足设计要求;若仍不能满足设 计要求,则按设计变更或补救: 如果出现注浆压力长时间低于正常值,地面出现冒浆或周围 桩孔串浆,改为间歇注浆,间歇时间为30min~60min,间歇注 浆时可适当降低水灰比。当间歇的时间超过60min时应注入清 水清洗注浆管(内)和注浆装置; 当上述措施仍不能满足设计注浆量要求,或因其他原因堵 塞、被破坏注浆管无法进行注浆时,可在离桩侧壁200mm~ 300mm位置处钻直径150mm小孔,并埋置注浆管,进行补充注 浆,直至注浆量满足设计要求,此时的注浆量应大于设计量。

8.2.4本条是注浆施工操作要点的规定。

1应对注浆管和接头的材质、安装质量、喷孔设置及保护、 注水试验、水泥质量、水灰比、初始压力、初始注浆量、终止注 力、终止注浆量等进行控制和检查。 4注浆管安装时,每连接一节必须注水试验,检查接头密

封和管道破损情况,同时平衡管内外压力;妥善保护,不得 碰撞。 6注浆顺序为先稀浆后稠浆,先侧注浆后端注浆等。 8.2.5因注浆压力较高,水泥浆无序渗透,现场不同程度存在 冒浆现象,应注意巡查,发现问题,及时中止,进行处理。

9.1.1钢筋笼下放、导管安装、二次清孔对桩质量影响明显, 建议重点控制,施工过程经常出现导管安装不到位现象,大多是 作业人员责任心、职业素质问题;若设计有后注浆时,也应列为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

化 建议重点控制,施工过程经常出现导管安装不到位现象,大多是 作业人员责任心、职业素质问题;若设计有后注浆时,也应列为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 9.1.2钻孔原始记录在很多项目上甲方及监理要求不同,作为 施工单位要认真填写当班原始记录。当质量检验发现有缺陷时, 作为可追溯性文件,可以帮助分析缺陷产生的原因,从而提出合 理的解决、修复缺陷的方法

9.1.2钻孔原始记录在很多项目上甲方及监理要求不同,作为

施工单位要认真填写当班原始记录。当质量检验发现有缺陷时, 作为可道追溯性文件,可以帮助分析缺陷产生的原因,从而提出合 理的解决、修复缺陷的方法

标准中钻机定位偏差严于其他规范要求DB34/T 2441-2015 大气雷电环境评价技术规范,主要考虑了在实际 施工中因虚孔、地质条件、钻探设备等各方面原因会造成一定的 偏差,为更好地保证桩位偏差,应高标准、严要求。 9.1.4施工企业在编制施工方案时应充分考虑施工过程中可能 出现的质量问题,并提出完备的应急处理方案

9.1.4施工企业在编制施工方案时应充分考虑施工过程中

9.2.1水是主要原材料之一,施工用水应符合要求,禁止直接 采用海水及其他污染水等。

4本条对成孔质量检验和成桩质量检验的规定,是施工过 验行为。 1成孔质量检验 1)孔位检查一定要用测量仪器检查,一般分为埋标测放 孔位、孔口开挖理设护筒后再次测放桩位点及钻机安 装到位后的复测三步进行,未经测量验收严禁开钻。 3)桩孔垂直度一定要在事中控制,钻进过程中应确保钻 孔的垂直度满足设计要求,可根据地层变化的不同层 段,有针对性测量并记录钻孔的垂直度,具体由操作 者经验判断和按设计要求进行。钻进过程中也可以通 过检查钻机钻塔垂直度、地面主动钻杆的垂直度、冲 击钻钢丝绳居中度及进尺情况判断桩孔是否倾斜,尽 量避免成孔后再来纠偏。 5)本款增加了对测绳要求,建议按现行行业标准《纤维 卷尺、测绳检定规程》JJG5进行复查,宜采用钻杆 量测;对于桩持力层岩土性质应由勘察单位鉴别;嵌 岩桩终孔验收时,应保存桩端持力层岩样。现场留置 持力层岩样应封装编号保管,留置时间至少应留至峻 工验收,或更长一段时间。 2成桩质量检验 2)桩位偏差检验时,桩中心位置有两种情况,一是混凝 土平面的中心点,二是钢筋笼中心点,以前在实际测 量检验或验收时一般按钢筋笼中心点作为桩中心位置。 本标准对成桩质量验收中关于桩位允许偏差问题侧重 混凝土的形心,有单位按钢筋笼顶中心为基准进行 (抗拨桩多一些),桩位偏差超过标准充许范围的,应

2)桩位偏差检验时,桩中心位置有两种情况,一是混凝 土平面的中心点,二是钢筋笼中心点,以前在实际测 量检验或验收时一般按钢筋笼中心点作为桩中心位置。 本标准对成桩质量验收中关于桩位充许偏差问题侧重 混凝土的形心,有单位按钢筋笼顶中心为基准进行 (抗拔桩多一些),桩位偏差超过标准允许范围的,应 报设计单位采取设计变更措施

9.3.1近儿年钻孔灌注桩质量事故频发,为加强监测确保工程 贡量,针对钻孔灌注桩验收,有些省、市采取了一些强制性的检 测手段,如100%低应变检测、钻孔取芯、超声波检测桩身完整 性、在基坑开挖完成后随机抽取工程桩做静载试验等,施工单位 应重视钻孔灌注桩产品质量,同时配合完成各项检测工作。 9.3.2钻孔灌注桩工程验收时,应如实、全面并按要求提供 资料。 9.3.3附录B中的表B.0.8适用于本标准第4.2节~4.4节及 第4.7节成孔灌注桩工程质量验收

本章实际有两部分内容且有相关性,第10.0.1条~10.0.9 条以安全方面为主;第10.0.10条~10.0.13条侧重要求环保绿 色施工。施工单位应遵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 方针。当经济效益与安全生产发生矛盾时,经济效益要给安全生 立让步;要把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摆到第一位,防止发生人身伤害 和财产损失等生产事故,消除安全隐惠,控制危险源、有害因 素,保障人身安全与健康,设备和设施免受损坏,环境免遭破 坏。钻孔灌注桩施工污染主要存在以下方面:泥浆排放污染环 境、夜间施工噪声污染、光污染环境、机械漏油污染地面及地下 土壤和水等。为降低污染,保护环境推荐用螺旋钻、旋挖钻,减 少泥浆排放,同时做好废浆净化处理。建设和施工单位应对施工 周边环境安全进行监测,包括周边临近区域内地面建(构)筑 物、地下管线及其他市政设施的安全,水、土体环境安全等,保 留相关监测数据抹灰水泥砂浆施工工艺标准.docx,按规定提交有关部门。

本章要求项目管理者对成桩质量应进行保护。因工期或场地 施工条件限制,项目管理容易忽视已成桩的半成品或成品保护。 成品保护指施工过程中的成品保护、施工完成的成品保护、凿除 桩头过程中的成品保护,也应考虑气象条件对成品可能的影响, 本章为此作出了相应要求。 桩基础开挖过程,特别是软土地基基坑、临时边坡开挖时, 必须有专人指挥和监视,挖掘机具不得碰撞桩体。不得因开挖造 成桩体位移或损伤,如发生类似情况必须及时制止并通知有关 各方,

统书号:15112·34338 定价:57.00元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