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MAC 015-2019 基于建装一体化科技房屋技术规范.pdf

T∕TMAC 015-2019 基于建装一体化科技房屋技术规范.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7.1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345393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T∕TMAC 015-2019 基于建装一体化科技房屋技术规范.pdf

ICS 91.010.01 P 33

T/TMAC0152019

基于建装一体化科技房屋技术规范

中国技术市场协会 发布

中国技术市场协会(TMAC)是科技领域内国家一级社团,以宣传和促进科技创新,推动科技成果 专移转化,规范交易行为,维护技术市场运行秩序为使命。为满足市场需要,做大做强科技服务业,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团体标准管理规定》,中国技术市场协会有序开展标准化工作。本团体成 员和相关领域组织及个人,均可提出制修订TMAC标准的建议并参与有关工作。 TMAC标准按《中国技术市场协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中国技术市场协会团体标准工作程序》制 定和管理。 TMAC标准草案经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并得到参加审定会议的多数专家、成员的同意,方可予以 发布。 在本标准实施过程中,如发现需要修改或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反馈至中国技术市场协 会黄韩侯铁路大峪河特大桥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以便修订时参考。

4.2设计要求 4.3选材要求 结构体、主体部件与围护结构. 5.1 结构体 5.2主体部件 5.3维护结构 建筑内装体与内装部品 6.1 建筑内装体 6.2 隔墙、吊顶和楼地面 厨房、卫浴及收纳 设备与管线 7.1 一般规定 7.2给水排水 7.3 供暖、通风和空调 电气 智慧家居系统

7.1一般规定 7.2给水排水 7.3 供暖、通风和空调 7.4电气

.2给水排水 7.3供暖、通风和空调 .4电气.

8.1总体构架 8.2各组成部分总体要求 8.3智慧家居的功能与等级 封录A(资料性附录)智慧家居系统功能配置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北京未来空间美居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未来佳合集成房屋科技有限公司提出。本标准由 中国技术市场协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未来空间美居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未来佳合集成房屋科技有限公司、秸秆控 股集团有限公司、香江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中科创意数码科技研究院、北京创意快装工场科技有限 公司、北京宋庄奇画文创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创业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中科亮彩光电科学技术研 充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邓明善、袁宝、张仲玲、彭飞、谭勇、罗高见、张育恩、李向阳、曹灵霞、边凯、吴鹏、 曹孝发、刘欢、王健、苏彤

基于建装一体化科技房屋技术规范

本标准规定了基于建装一体化科技房屋的基本要求,结构体、主体部件与围护结构,建筑内装体与 内装部品,设备与管线,智慧家居系统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多层(六层及六层以下)采用装配式建筑结构体与建筑内装体集成化技术建造,包括 新建、改建和扩建的住宅、公建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5136一2017智能家居自动控制设备通用技术要求 GB/T50002建筑模数协调标准 GB5001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96 住宅设计规范 GB/T50378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T51129 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 GB/T51231一2016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 GB/T51232一2016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技术标准 GB/T51233一2016装配式木结构建筑技术标准 JGJ242 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CJJ232 建筑同层排水工程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科技房屋technologyresidential housing 建筑结构体、围护结构与建筑内装体中全部或部分部件部品采用装配方式集成化建造,并通过一系 列技术保障,实现高舒适性和低能耗的住宅和公建。 科技房屋强调整体联动和协调互动,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实现环境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3.2 建筑结构体skeletonsystem 建筑物的支撑体,包括建筑的承重结构体系及共用管线体系;其承重结构体系由主体部件或其他结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5136一2017智能家居自动控制设备通用技术要求 GB/T50002建筑模数协调标准 GB 5001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96 住宅设计规范 GB/T50378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T 51129 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 GB/T51231一2016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 GB/T 51232—2016装 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技术标准 GB/T51233一2016装配式木结构建筑技术标准 JGJ242 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CIL232 建箱同层排水工程技术规程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科技房屋technologyresidential housing 建筑结构体、围护结构与建筑内装体中全部或部分部件部品采用装配方式集成化建造,并通过一系 列技术保障,实现高舒适性和低能耗的住宅和公建。 科技房屋强调整体联动和协调互动,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实现环境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3.2 建筑结构体skeletonsystem 建筑物的支撑体,包括建筑的承重结构体系及共用管线体系;其承重结构体系由主体部件或其他结 构构件构成

建筑内装体infill syste

建筑物的填充体,包括建筑的内装部品体系和套内管线体系。

中央控制设备centralcontroldevice

设置在家居内部,对家居内部生活设施进行自动化、智能化统一控制的硬件设备或软件系统。硬件 设备可以是单独的智能终端设备,也可以是移动设备、对讲主机、声控制器等电子设备。 3.16

控制终端controltermination

感知设备perceptiondevice 对家居生活环境信息进行采集、传输,接收中央控制设备或控制终端发来指令,并做出相应的动作。 3.18 受控对象 controlled object 居家生活电气设施,包括照明、家电、电动家具等。受控对象通过与感知设备、或者直接与中央控制 设备连接,实现自身的自动化、智能化管理

.1基于建装一体化科技房屋的安全性能、防火抗震性能、适用性能、耐久性能、环境性能、经济性 适老性能等应符合现行国家、行业及其他相关标准规定的技术指标, .2基于建装一体化科技房屋设计宜采用相关建筑通用体系,通过部件部品的通用化、设备及管 现格化实现集成化建造。 .3通过技术集成单体房屋建设周期应在7天~15天。

的规格化实现集成化建造。 4.1.3通过技术集成单体房屋建设周期应在7天~15天。 技术集成主要包括: a 建筑结构体的系统及技术集成; b 建筑内装体的系统及技术集成; 围护结构的系统及技术集成; d) 设备及管线的系统及技术集成; e) 智慧家居的系统及技术集成。 4.1.4基于建装一体化科技房屋应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开发各系统定制化模块,满足用户个性化 需求。 4.1.5基于建装一体化科技房屋部件生产、运输、存放、吊装施工等生产与施工组织应符合相关技术标 准的要求。 4.1.6基于建装一体化科技房屋应采用节能环保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 4.1.7基于建装一体化科技房屋所采用建筑材料、施工废弃物应可循环利用。 4.1.8基于建装一体化科技房屋不应低于GB/T50378二星级绿色建筑评分,宜通过技术与管理创新 满足加分项要求

4.2.1基于建装一体化科技房屋以少规格多组合为设计原则,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应包括以下要求: a) 建造集成体系通用化; b) 建筑参数模数化和规格化; c) 套型标准化和系列化; d)部件部品定型化和通用化。 4.2.2基于建装一体化科技房屋设计应遵循模数协调原则,并符合GB/T50002的有关规定。 4.2.3基于建装一体化科技房屋设计应满足建筑结构体的耐久性要求,还应满足建筑内装体的可变性 和适应性要求。 4.2.4基于建装一体化科技房屋设计应符合GB50011规定的要求。

生、便利性、舒适性 1.2.6基于建装一体化科技房屋设计宜采用相关低能耗居住建筑节能技术,有效降低房屋的采暖、制 冷能耗和总能耗,显著改善房屋的室内环境,并节约资源和能源。 1.2.7基于建装一体化科技房屋设计应便于进行适老化住宅改造,使其环境、空间、设施等方面与老年 人的身体机能与行动特点相适应,改善老年人居家养老的居住条件。 4.2.8基于建装一体化科技房屋设计建造应满足建筑全寿命周期要求

4.3.1基于建装一体化科技房屋主体部件的选材应满足通用性和安全可靠要求。 4.3.2基于建装一体化科技房屋内装部品应具有通用性和互换性,满足易维护的要求。 4.3.3基于建装一体化科技房屋选择结构体系类型及部件部品种类时,应综合考虑使用功能、生产、施 工、运输和经济性等因素。 4.3.4基于建装一体化科技房屋建筑结构体、建筑内装体的主要材料应可循环利用。 4.3.5基于建装一体化科技房屋智慧家居设备选型应符合GB/T35136一2017的有关规定

5结构体、主体部件与围护结构

5.1.1基于建装一体化科技房屋结构体的使用年限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 5.1.2基于建装一体化科技房屋结构体应满足其安全性、耐久性和经济性要求。 5.1.3基于建装一体化科技房屋结构体的装配率应≥80%。 5.1.4基于建装一体化科技房屋应根据结构体类型,应分别符合GB/T51231一2016、GB/T51232 2016及GB/T51233—2016的相关规定

5.3.1基于建装一体化科技房屋应符合国家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对体形系数、窗墙面积比和围护结构热 工性能等的相关规定 5.3.2基于建装一体化科技房屋外围护墙体应减少部件部品种类,并应满足生产、运输和安装的要求, 5.3.3基于建装一体化科技房屋外墙应合理选用轻型板材外墙。 5.3.4基于建装一体化科技房屋外墙材料应满足住宅建筑规定的耐久性能和结构性能的要求。 5.3.5钢结构基于建装一体化科技房屋外墙板应采用复合结构和轻质板材。 应选用下列新型外墙系统

应选用下列新型外墙系统

6建筑内装体与内装部品

6.1.1建筑内装体应满足内装部品的连接、检修更换、物权归属和设备及管线使用年限的要求 应符合下列规定: a)共用内装部品不宜设置在套内专用空间内; b)使用年限较短内装部品的检修更换应避免破坏使用年限较长的内装部品: 套内内装部品的检修更换应不影响共用内装部品和其他内装部品的使用。 6.1.2基于建装一体化科技房屋应采用装配式内装建造方法。 应符合下列规定: a)采用工厂化生产的集成化内装部品; b 内装部品具有通用性和互换性; C 内装部品便于施工安装和使用维修 6.1.3基于建装一体化科技房屋建筑内装体的装配率,装配率应符合GB/T51129的相关规定。 6.1.4建筑内装体应满足干式工法施工的要求。 6.1.5基于建装一体化科技房屋应采用装配式隔墙、吊顶和楼地面等集成化部品。 6.1.6部品应采用标准化接口,部品接口应符合部品与管线之间、部品之间连接的通用性要求。 6.1.7基于建装一体化科技房屋宜采用单元模块化的厨房、卫生间和收纳空间。 应符合下列规定: 厨房应符合干式工法施工的要求,宜优先选用标准化系列化的整体厨房: b)卫生间应符合干式工法施工和同层排水的要求,宜优先选用标准化系列化的整体卫浴; 收纳空间应遵循模数协调原则,宜优先选用标准化系列化的整体收纳。 6.1.8内装部品、设备及管线应便于检修更换,且不影响建筑结构体的安全性。 6.1.9内装部品、材料和施工的房屋室内污染物限值应符合GB50096的相关规定。

6.2隔墙、吊顶和楼地面

.1基于建装一体化科技房屋宜采用装配式隔墙、吊顶和楼地面部品,并应符合抗震、防火、防水

应符合下列规定: a) 隔墙空腔内可敷设管线: b) 隔墙上固定或吊挂物件的部位应满足结构承载力的要求; c)隔墙施工应符合干式工法施工和装配化安装的要求, 6.2.3基于建装一体化科技房屋吊顶部品内应设置可敷设管线的空间,厨房、卫生间的吊顶应设有检 修口。 6.2.4地板系统应采用集成化部品,并可敷设管线

6.3厨房、卫浴及收纳

6.3.1基于建装一体化科技房屋宜选用整体厨房、整体卫浴和整体收纳系统,选型和安装应与建筑结 购体一体化设计施工 6.3.2整体厨房的给水排水、燃气管线等应集中设置、合理定位,并应设置管道检修口。 6.3.3整体卫浴应符合下列规定

6.3.3整体卫浴应符合下列规定: a)套内共用卫浴空间应优先采用干湿分区方式; b) 应优先采用内拼式部品安装; c)同层排水架空层地面完成面高度不应高于套内地面完成面高度。 6.3.4整体卫浴的给水排水、通风和电气等管道管线应在其预留空间内安装完成。 6.3.5整体卫浴应在与给水排水电气等系统预留的接口连接处设置检修口

7.1.1基于建装一体化科技房屋的给水排水管道,供暖、通风和空调管道,电气管线,燃气管道等应做 到管线分离。 7.1.2设备及管线应选用装配化集成部品,其接口应标准化,并应满足通用性和互换性的要求, 7.1.3给水排水、供暖、通风和空调及电气等应进行管线综合设计,竖向管线应相对集中布置,横向管 线宜避免交叉。 7.1.4结构体与主体部件中管线穿过时,应预留孔洞或预埋套管。

.2.1基于建装一体化科技房屋套内给水排水管道应敷设在墙体、吊顶或楼地面的架空层可 并采取隔声减噪和防结露等措施

7.2.2基于建装一体化科技房屋宜采用同层排水设计。同层排水设计应符合CII232的有关规定。

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应满足建筑层高、楼板跨度、设备及管线等要求; b) 同层排水的卫生间地面应有防渗漏水措施; ) 整体卫浴同层排水管道和给水管道应预留外部管道接口位置; d 同层排水设计应满足维护检修的要求 .2.3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基于建装一体化科技房屋应符合建筑一体化设计和部品通用化的要求, 并应满足预留预埋的条件。

7.3供暖、通风和空调

7.3.1基于建装一体化科技房屋套内供暖、通风和空调及新风等管道宜敷设在吊顶等架空层内 7.3.2供暖系统共用管道与控制阀门部件应设置在共用空间内。 7.3.3供暖系统采用地面辐射供暖系统时,宜采用干式工法施工。 7.3.4厨房、卫生间宜设置水平排气系统,其室外排气口应采取避风、防雨、防止污染墙面和对周围空 气产生污染等措施。 7.3.5基于建装一体化科技房屋套内宜设置水平换气的分户新风系统。 7.3.6基于建装一体化科技房屋的通风和空调等设备应选用能效比高的节能型产品

7.4.1基于建装一体化科技房屋套内电气 线直数设在楼板架空层或垫层内、市项内和隔墙空腔内等 部位。 7.4.2当电气管线铺设在架空层时,应采取穿管或线槽保护等安全措施。在吊顶、隔墙、楼地面、保温 层及装饰面板内不应采用直敷布线。 7.4.3电气管线的敷设方式应符合国家安全和防火相关标准的规定,与热水、燃气及其他管线的间距 应符合安全防护的要求。 7.4.4基于建装一体化科技房屋的智能化系统和设备设施应符合通用性的要求。 7.4.5电气设备应采用安全节能的产品。公共区域的照明应设置自控系统。电气控制系统和计量管 理等应符合JGJ242规定的要求

.4.1基于建装一体化科技房屋套内电气 线直数设在楼板架空层或垫层内、市项内和隔墙空腔内等 部位。 7.4.2当电气管线铺设在架空层时,应采取穿管或线槽保护等安全措施。在吊顶、隔墙、楼地面、保温 层及装饰面板内不应采用直敷布线。 .4.3电气管线的敷设方式应符合国家安全和防火相关标准的规定,与热水、燃气及其他管线的间距 应符合安全防护的要求。 .4.4基于建装一体化科技房屋的智能化系统和设备设施应符合通用性的要求。 7.4.5电气设备应采用安全节能的产品。公共区域的照明应设置自控系统。电气控制系统和计量管 理等应符合IGI242规定的要求

广安大街改扩建工程(广渠门~菜市口)5 550、5 860人行过街天桥钢结构施工组织设计8.1.1智慧家居系统功能架构

8.1.1.1智慧家居系统宜建立统一的家庭基础网络,并应具备家庭网络及信息安全保障措施,防止家庭 信息及隐私泄露。 8.1.1.2智慧家居系统宜设置统一的中央控制设备或家庭网关,系统通过家庭网关接人外部网络。 8.1.1.3 智慧家居系统宜通过统一的控制终端对居家设施进行本地或远程的自动化控制和操作。 8.1.1.4 智慧家居系统应具有接人社区以及城市等业务系统的接口。 8.1.1.5 智慧家居系统宜提供家庭安全防护、环境监测、家电控制、多媒体娱乐、家居健康等功能服务 见图1。

8.1.1.1智慧家居系统宜建立统一的家庭基础网络,并应具备家庭网络及信息安全保障措施,防止家庭 信息及隐私泄露。 8.1.1.2智慧家居系统宜设置统一的中央控制设备或家庭网关,系统通过家庭网关接人外部网络。 8.1.1.3 智慧家居系统宜通过统一的控制终端对居家设施进行本地或远程的自动化控制和操作。 8.1.1.4 智慧家居系统应具有接人社区以及城市等业务系统的接口。 8.1.1.5 5智慧家居系统宜提供家庭安全防护、环境监测、家电控制、多媒体娱乐、家居健康等功能服务 见图1

3.1.2智慧家居系统组成(见图2)

智慧家居系统功能框架

包括以下部分: a) 智能家居系统应由终端设备层、感知层、传输层和应用层四个层次的设备组成; b 终端设备层应由照明、空调地暖、电动窗帘、家用电器、电视音响等家用电气设施组成,这些电 气设施通过感知层传感器设备接人中央控制设备,接受统一控制; 感知层应由多个有线或无线传感器设备组成,能感知和上传家居设施状态信息,接收来自控制 终端或中央控制设备的操作指令,并对电气设施做出相应的控制,比如设备的开关控制、设备 参数调节等; d 传输层应由统一的家庭内部网络组成,家庭内网应统一通过家庭网关接人外部有线网络或移 动互联网; e 应用层应由云服务器、接口以及智慧家居功能服务组成,对接入的智慧家居设备进行统一的管 理。智慧家居系统应提供小区管理中心、社区管理中心、城市应急管理部门以及其他服务的 接口。

重油罐检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8.2各组成部分总体要

图2智慧家居系统组成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