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居住社区建设指南.pdf

完整居住社区建设指南.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5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345408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完整居住社区建设指南.pdf

老年人步行速度、耐力和范围随看身体机 能衰退而有所下降,步行时间到达居住社区养 老设施、医疗设施、小超市、菜市场、公共活 动场地的时间不宜超过10分钟

完整居住社区功能结构体系

完整居住社区应配有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健全的便民商业服务设施、完备的 市政配套基础设施和充足的公共活动场地,为群众日常生活提供基本服务。

油罐基础专项施工方案2.3完整居住社区的建设要求

完整居任社区建设自标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完善、便民商业服务设施健全、市政配套基 础设施完备、公共活动空间充足、物业管理全覆盖,以及社区管理机制健全。 (一)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包括一个社区综合服务站、一个幼儿园、一个托儿所 个老年服务站和一个社区卫生服务站。 (二)便民商业服务设施健全:包括一个综合超市、多个邮件和快件寄递服务设施以及 其他便民商业网点。 (三)市政配套基础设施完备:包括水、电、路、气、热、信等设施、停车及充电设施 漫行系统、无障碍设施和环境卫生设施, (四)公共活动空间充足:包括公共活动场地和公共绿地。 (五)物业管理全覆盖:包括物业服务和物业管理服务平台。 (六)社区管理机制健全:包括管理机制、综合管理服务和社区文化。

完整居住社区建设标准(试行)

2.4十五分钟生活圈规模及建设要求

建立社区步行和骑行网络,推进社区绿道建设,串联若干个居住社区,构建十五分钟生 活圈,统筹中小学、养老院、社区医院、运动场馆和公园等设施配套。十五分钟生活圈一般 由城市干路或用地边界线所围合,居住人口规模为5一10方人,服务半径为800一1000米 与街区、街道的管理和服务范围相衔接

步行时间:15分钟 土五分钟内步行可达各类生活服务设施

常住人口:5一10万人 配套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

服务半径:8001000米

形成尺度适宜的生活街区

地铁距离:1站 轨道交通1站可便捷到达

3.1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完善

1.一个社区综合服务站

完整居住社区要建设1入社区综合服务站,建筑面积以800平方来为宜,设置社区服 务大厅、警务室、社区居委会办公室、居民活动用房、阅览室、党群活动中心等

社区服务站的建设应规模适度、配置合理、切能多元、经济实用,具备组织升展社区居 民自治、向社区居民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功能。 新建居住社区应当建设功能复合、服务高效的社区综合服务站,综合提供社区养老、卫 生、助残、文化娱乐、物业管理等多元化服务。城市中心区内社区应当充分挖掘和利用存量 资源,通过改造其他公共设施、综合配置等方式配建社区综合服务站,也可利用边角地配置 社区移动图书馆等设施

边角地设置社区可移动服务设施

新建城市社区综合服务站应选择市政设施条件较好、交通便利、便于居民到达的地段, 宜靠近广场、公园、绿地等公共活动空间。城市社区综合服务站与其他建筑合建时,宜设置 在建筑物低层部分,并有独立出入口。 社区综合服务站用房和有关设施应根据使用功能要求合理布局,做到流线清晰、服务方 便

幼儿园应当包含建筑空间和室外场地两个 部分。 生活用房应布置在当地最好朝向,冬至日 底层满窗日照不应小于3小时。活动室与寝室 合并建设时,人均使用面积不少于3.5平方米 分开设置时,活动室人均使用面积不少于2.4 平方米,寝室人均使用面积不少于2平方米。 幼儿园每班应设专用室外活动场地,人均 面积不应小于2平方米,各班活动场地之间宜 采取分隔措施;应设全园共用活动场地,人均 面积不应小于2平方米

幼儿园建筑与场地空间组织模式示意图

完整居住社区要为0一3岁婴幼儿提供安全可靠的托育服务,建设1个托儿所,建筑面 积不小于200平方米,可以结合社区综合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站、住宅楼、企事业单位 办公楼等建设托儿所等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

托儿所一般包含建筑空间和室外场地两 个部分。 建筑空间依据规模和实际情况,可包含 乳儿班、托儿班等若干生活单元,以及服务 管理用房、附属用房、交通空间。 托儿所室外活动场地人均面积不应小于 3平方来。城市人口密集地区改、扩建的托 儿所,设置室外活动场地确有困难时,室外 活动场地人均面积不应小于2平方米

婴幼儿照护设施在总体设计、建筑布局等方面与幼儿园类似,但由于使用对象的特 活单元(乳儿班单元和托儿班单元)的设计存在不同

完整居住社区要为老年人、残疾人提供居家日间生活辅助照料、助餐、保健、文化娱乐 等服务,与社区综合服务站统筹建设1个老年服务站。具备条件的居住社区,可以建设1个 建筑面积不小于350平方米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为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老年人、残疾 人提供膳食供应、保健康复、交通接送等日间服务

老年服务站的建设须遵循国家经济建设的方针政策,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综合考虑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因地制宜,满足老年人、残疾人在生活照料、保健康复、精神慰籍等方 面的基本需求,做到规模适宜、功能完善、安全卫生、运行经济,

老年服务站及老年人间照料中心宜临近医疗机构等公共服务设施 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宜在建筑低层部分,相对独立,并有独立出入口。二层以上的社区 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应进行无障碍设计:应根据日托老年人的特点和各项设施的功能要求 进行合理布局,分区设置;有条件的养老设施宜安排充足的健身空间

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功能布局示意图

5.一个社区卫生服务站

完整居住社区要提供预防、医疗、计生、康复、防疫等服务,建设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 建筑面积不小于120平方米

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建设,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卫生工作的政策,应 适应项自所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正确处理现状与发展的关系,做到规模适宜、功能 适用、布局合理、流程科学、装备适度、安全卫生、运行经济、节能环保

社区卫生服务站应设置在建筑首

社区卫生服务站宜设置在居住社区内相对中心区域,建筑宜为相对独立的低层、多层建 筑。如设在公共建筑内,应为相对独立区域的首层,或带有首层的连续楼层,且不宜超过四 层。用房层数为二层及以上宜进行无障碍设计

3.2便民商业服务设施健全

完整居住社区要满足居民基本购物需求,建设1个综合超市,建筑面积不小于300平 方米,提供蔬菜、水果、生鲜、日常生活用品等销售服务。城镇老旧小区等受场地条件约束 的既有居任社区,可以建设2一3个50一100平方来的便利店提供相应服务

综合超市的设置应与城市建设及商业网点布局相协调,合理布局,因地制宜,与环境相 协调。以生活宜居为原则,综合超市的选址及经营应便捷可达,且不于扰居民生活

综合超市和便利店可利用治街商业店铺进行配置,方便居民就近使用。综合超市附近应 设置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位。受场地条件约束的既有居住社区可设置2一3处便利店

受场地条件约束的既有居住社区可设置便利店

7.多个邮件和快件寄递服务设施

完整居住社区要建设多组智能信包箱、智能快递箱,提供邮件快件收寄、投递服务,格 口数量为社区日均投递量的1一1.3倍。新建居住社区应建设使用面积不小于15平方米的 邮政快递未端综合服务站。城镇老旧小区等受场地条件约束的既有居住社区,因地制宜建设 邮政快递未端综合服务站。

快递接收点或快递自提 柜等设施可配置在社区与外 部城市道路连通处,方便快 递配送和社区居民取件。条 件具备的社区,宜配置“无 接触式配送”接收设施,保 障卫生安全

无接触式快递接收点和快递自提柜示意图

完整居住社区要满定居民目常生活需求,建设理发店、洗衣店、药店、维修点、家政服 务网点、餐饮店等便民商业网点。

其他便民商业网点可与综合超市结合设置,形成一站式便民商业服务网点。老旧小 改造、购买、租赁等措施,增加商业服务设施

居住社区周边布置各类便民商业网点

3.3市政配套基础设施完备

9.水、电、路、气、热、信等设施

完整居住社区要建设供水、排水、供电、道路、供气、供热(集中供热地区)、通信等设施 达到设施完好、运行安全、供给稳定等要求。实现光纤入户和多网融合,推动5G网络进社区 建设社区智能安防设施及系统

新建居住社区应综合规划建设市政基础设施;既有居住社区和城镇老旧小区重点提升改 造和补齐设施短板,保障居住社区安全和正常运行;鼓励有条件的社区,建设达到节能减排 智慧运维等高品质要求的市政基础设施。

完整居住社区要提供安全、便捷的停车及充电设施,满定居民停车需求,并制定规范有 序的社区停车管理措施, 新建居住社区按照不低于1车位/户配建机动车停车位,100%停车位建设充电设施或 者预留建设安装条件。既有居住社区统筹空间资源和管理措施,协调解决停车问题,防止乱 亭车和占用消防通道现象。建设非机动车停车棚、停放架等设施。具备条件的居住社区,建 设电动车集中停放和充电场所,并做好消防安全管理

社区停车和充电设施的建设应贯彻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公平、安全便捷、可持续 发展的原则,根据当地机动车化发展水平、居住社区所处区位、用地条件、居民需求等因素 综合确定停车和充电设施的供给方案。

改造社区道路两侧绿化带增设停车位

机动车停车位(场)设置合理,停车管理规 范有序,不占用、堵塞消防通道,停车困难的社区 可以利用楼边、路边等边角地以及改造既有平面 停车设施等,增加停车位;推行错时停车,鼓励 有周边商业办公类建筑共享利用停车泊位:有条 件的社区,配置智能停车管理系统;居住社区停 车场和车库按照不少于总停车位0.5%的比例设 置无障碍机动车停车位,如停车场规模较小应设 置不少于1个无障碍机动车停车位。 非机动车停放点应小规模分散布置,配置非 机动车停车棚、停放架等设施;增设电动自行车 充电桩;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及充电场所应加强 消防安全管理

完整居住社区要建设联各类配套设施、公共活动空间与任宅的慢行系统,与城市慢行 系统相衔接。社区居民步行10分钟可以到达公交站点

完整居住社区要建设无障碍环境,住宅和公共建筑出入口设置轮椅坡道和扶手,公共活 动场地、道路等户外环境建设符合无障碍设计要求。具备条件的居住社区,实施加装电梯等 适老化改造。对有条件的公共服务设施,设置低位服务柜台、信息屏幕显示系统、盲文或有 声提示标识和无障碍厕所(厕位)

无障碍环境建设应当与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遵循实用、易行、广泛受益的原购 为残疾人、老年人等社会成员参与社区生活提供便利。 住宅、各类配套服务设施出入口有高差处应设置轮椅坡道及助力扶手,并采用防滑材料。 既有住宅应结合实际,实施加装电梯改造,电梯轿厢应满足一位乘轮椅者和一位陪护人员共 司乘梯需要,有条件时宜采用可容纳担架的电梯

无障碍设施应满足使用人群的人体尺度

社区出入口应与周边城市道路和公共交通站点无障碍接驳,设有联贯社区公共绿地、公 共活动场所、各类配套服务设施和住宅的无障碍人行道系统

人行道无障碍坡道做法示意图(单位:mm)

3.4公共活动空间充足

完整居住社区至少有一片公共活动场地(含室外综合健身场地),用地面积不小于150 平方米,配置健身器材、健身步道、休息座椅等设施以及沙坑等儿童娱乐设施。新建居住社 区建设一片不小于800平方米的多功能运动场地,配置5人制足球、篮蓝球、排球、兵乓球 门球等球类场地,在紧急情况下可以转换为应急避难场所。既有居住社区要因地制宜改造宅 间绿地、空地等空间,增加公共活动场地

公共活动场地的建设应遵循安全、舒适、多样的原则。新建居住社区应营造良好公共空 间环境,配置多样的运动场地,满足居民绿色健康生活需求;城镇老旧小区应充分利用街头 巷尾、闲置地块等增加公共空间,鼓励与周边小区共建共享活动场地

公共活动场地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选择方便安全、便于群众参与活动、对居民生活 休息干扰小的地段;应结合居民人口结构,配置类型多样的设施,包括沙坑、儿童娱乐设施 健身器材、健身步道、休息座椅等,满足各类人群活动的需要

公共活动场地应提供多样的活动设施

完整居住社区至少有一片开放的公共绿地。新建居住社区至少建设一个不小于4000平 方米的社区游园,设置10%一15%的体育活动场地。既有居住社区应结合边角地、废弃地 闲置地等改造建设“口袋公园”、“袖珍公园”等。社区公共绿地应配备休憩设施,景观环 境优美,体现文化内涵,在紧急情况下可转换为应急避难场所

公共绿地应具有良好的空间环境品质,与城市风貌及周边环境相协调,彰显城市和社区 的文化内涵。 公共绿地宜通过慢行系统,与城市综合公园、专类公园等绿地相衔接,形成连续的城市 绿地系统,

公共绿地的设置应体现人性化的原则,根据社区居民的年龄构成与人群诉求,因地制宜 布置功能与设施,满足居民日常游憩、休闲健身等使用需求。鼓励在养老设施、社区卫生站 周边布置以康体运动场地为主的小微绿地,在托幼设施附近布置以儿童游戏场地为主的社区 游园。

口袋公园”、“袖珍公园”具有小、多、散特点,可结合街道、公共建筑、名胜古迹 古树名木等因地制宜分散布局,也可结合城市更新和街区改造,通过留白增绿、见缝插绿 拆违复绿、拆墙透绿等方式,灵活利用各类城市零散用地进行建设

3.5物业管理全覆盖

完整居住社区鼓励引入专业化物业服务 管或居民自管等方式,提高物业管理覆盖率 比例且不低于50平方米配置物业管理用房

完整居住社区鼓励引入专业化物业服务,暂不具备条件的,通过社区托管、社会组织代 管或居民自管等方式,提高物业管理覆盖率。新建居住社区按照不低于物业总建筑面积2%o 比例且不低于50平方米配置物业管理用房,既有居住社区因地制宜配置物业管理用房

物业应从管理制度、秩序维护、环境卫生等方面规范相关管理服务内容,并向居民进行 公示,接受业主监督。 在管理制度方面,应建立任宅专项维修基金,其管理、使用、续筹符合有关规定;建立 24小时值班制度,接受并及时处理业主对物业管理服务报修、求助、投诉等各类信息;建 立并落实便民维修服务制度,制定合理的入户服务收费标准, 在秩序维护方面,应有专业保安队伍,实行24小时值班及巡逻制度,合理配备出入口 控制、楼宇对讲、视频监控等安防设施,保证设施运行良好;配备必要的消防设备设施,消 防通道保持畅通,制定消防应急方案,定期组织消防演习;机动车及非机动车停车场车辆停 放有序,无安全隐惠。 在环境卫生服务方面,清洁卫生应实行责任制,有专职的清洁人员和明确的责任范围, 房屋公共部位保持清洁,无乱贴、乱画,无擅自占用和堆放杂物现象

17.物业管理服务平台

完整居住社区要建立物业管理服务平合,推动物业服务企业发展线上线下社区服务业 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精细化管理和服务。

推进智慧社区建设,鼓励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建设物业管理服务平台, 在公共服务、商业服务、设备管理、安防管理等方面提供智能、便捷的服务内容。推动社区 生活设施智能化改造,推进智能停车、智能安防。大力发展线上线下服务业,提供社区养老 托幼、助残、医疗、助餐、快递、家政等服务,满足居民多样化的生活服务需求。推进物业 管理服务平台与城市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对接,促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向居住社区延伸 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3.6社区管理机制健全

推进城市管理执法力量下沉,将城市管理、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事项纳人社区管理,打 通服务联系群众、解决群众诉求的“最后一公里”。创新社区管理和服务模式,以智慧社区 物业管理服务平台为支撑,促进公共事务和便民服务智能化,提升社区治理现代化水平,实 现“运行更加安全、秩序更加良好、环境更加宜居、管理更加智慧的目标。

政府、企业、居民多方参与议重

完整居任社区要举办文化活动,制定发布社区居民公约,营造富有特色的社区文化

以满定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社区可与党建和群团组织协作,结合传统 节日和现代文化,定期开展各类主题活动,如文化讲堂、书画交流、亲子互动、舞蹈合唱等 培育积极向上、多姿多彩的令里文化,营造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社区风尚,提升社区居民 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在充分征求广大居民意见的基础上,建立社区居民公约,引导居民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 习惯,实现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维护社区的良好秩序,体现社区共治精神 通过景观墙、告示牌、海报等方式宣传和展示社区居民公约,通过耳自染的方式影响居民 行为习惯,体现有特色的社区文化,营造良好的家园氛围

美丽厦门共同缔造试点:先锋营小区居民参与改造更新

美丽厦门共同缔造试点:鹭江老剧场旧址公共空间改造

夏门案例:先锋营社区一一老日小区改造

先锋营小区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 社区环境设施老旧问题较为严重。小区 成立了党支部和居民自治小组,结合群 众参与,对社区的环境设施品质进行了 改造提升。

■带动居民参与共建:向小区居民发出 “洁净家园”倡议,带领热心居民参与 到公共空间环境的清扫当中:组织招募 油漆义工,请居民一起动手,刷新各家 的阳台和防盗窗,改善老旧住宅立面形 象,实现“大家齐动手,小区变美丽”

共空间整治:改造方案充分吸纳了居民的意见,对小区原有的公共空间和环境进 十,使老旧小区的面貌焕然一新。

■提升小区管理水平:进一步发挥街道 家园服务中心的平合作用,为小区提供 公益岗位员工培训、小区管理资金托管 等专业化服务,提升小区自治管理的规 范化水平,构建“和谐友爱、共建共享 的社区环境。

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在主题党日 活动中,社区联系医疗卫生机构,为居 民们免费提供医疗咨询、中医把脉、血 压测量、眼疾检查、口腔检查等志愿服务 受到小区居民特别是老年人的好评

夏门案例:鹭江老剧场公园 T

鹭江剧场原为地方戏曲的演出场所, 曾是厦门老城区居民文化生活的重要场 所。随看戏曲文化逐渐淡出人们视线 年久失修的老剧场于2013年被拆除

将空间“还”给周边居民:老剧场拆 除后的场地一度被用作停车场使用,空 间使用效率较低。政府在征求民众的意 愿后,决定将拆除后的空地“还”给当 地百姓。随后,鹭江街道充分征集了群 众意见,积极推进方案设计,将旧址改 造成为具有文化特色的社区公园,最大 限度地把广场空间留给周边居民进行活 动。在这里,人们可以围坐一起,泡闽 南功夫茶,天南海北聊天,孩子在边上 尽情玩耍,老城区里浓浓的人情味又回 到了这里

■传承老剧场历史文化:公园的设计再 现了老剧场的文化元素,通过橱窗将电 影院的海报、电影票等旧物进行展示; 公园两侧分布有旧书店、老茶馆、老店 铺等设施,引入一些剪纸、捏泥人、糖 画等闽南传统手工,形成了浓厚的“怀旧 氩围

■开展文化艺术活动:通过在建筑外墙 上悬挂屏幕,公园每周三和周五晚上播 放两场露天电影。公园的小型舞台定期 举办木偶戏、南音等具有闽南特色的表 演节目。公园中部建设了一个相对空旷 的小广场,用以居民开展广场舞等文艺 活动,

夏门案例:前埔南社区关爱中心一服务讠

2013年3月,厦门市首个社区关爱 中心在莲前街道前埔南社区成立。辖区 老年、儿童等弱势群体可享受到关爱中 心提供的各项社会服务

多方协作共建:中心由政府、社区、 社会组织、高校四方合作共建。一是莲 前街道通过政府采购服务等形式,为项 自提供保障资金,并帮助社区积极争取 政策支持,确保项目日常运营有专人负 责。二是社会组织“温馨夕阳”咨询服 务中心通过派驻专家负责承接培训工作 为项目提供技术保障。三是厦门大学等 高校通过提供社会工作专业导师、实习 生,为项目提供督导服务及人才保障。 四是前埔南社区作为项的承办方,将 原老年学校的场地改造成兼具授课、讲 座、会议、表演等多功能的场所,将绿 色网吧开发成老少皆宜的学习场所,盘 活社区资源,做好场地等物资保障。

社区为老年人组织义诊

服务老年人和儿童:立足老年人社会 适应、身心健康等方面的需求,社区采 用专题讲座、心理询、小组活动等方 法,建立了社工服务与志愿服务结合共 存的社区养老支持网络,使广大老年人 尤其是孤寡、疾病老人获得了温暖关怀 关爱。另外,服务站依托社区,与学校 家庭实现对接,开展了周未“灿烂阳光” 小组、寒暑期夏令营等活动,使单亲家庭 困难家庭的孩子得到成长进步

4.2北京案例:劲松北社区一一适

精细化的适老化改造:设计师在改造 前细致观察社区内老年人的活动习惯 充分听取居民意愿,设计建设了适老化 设施。在住宅单元出入口和人行道设置 了无障碍坡道,公共活动场地中的座椅 旁边增设了起身扶手,椅面材质采用了 冬暖夏凉的防腐木。这些精细化、人性 化的改造设计为社区老年人和残疾人的 生活提供了便利

车棚改造后的便民服务站

利用闲置空间补充服务设施:改造前 对衬区内零散的闲置空间进行盘点,激请 高校、社会机构提供设计方案,由居民代 表参与评选最佳方案。以209号楼的车 棚改造为例,改造后的空间为居民提供 了家政、维修、洗衣、配钥匙等便民服务 在有限的空间内尽可能地满足居民的日 常生活需求

4.3广州案例:伯南海县社区

六榕街旧南海县社区位于广州市历 史文化街区核心保护范围内,社区内有 着集岭南民居特色和西洋建筑风貌于 体的华侨房屋建筑群,是广州近代集合 主宅的典型代表和体现“最广州”特色 的居住社区。2017年,广州市在保护历 史街区环境风貌的前提下某县中心粮库工程技术标施工组织设计,对旧南海县 社区进行了改造提升。

社区一一历史文化街区居住社区微改造

■特色商业激发社区活力:社区对底层 利置空间进行了改造提开,除了增补便 利店、理发店等便民商业服务设施外 还设置了文创产品、特色餐饮等时尚门 店,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年轻人,为这 历史悠久的社区注入了新潮活力

■公共空间融入历史文化要素:按照“留 住最广州的记忆和乡愁”的要求,社区 两街三坊的格局和文脉得以保留。老旧 居住建筑外观按照“修旧如日、建新如故 的原则进行了改造;公共空间的提升结 合地域文化特色,打造出六榕文化广场 大公报广场、“三家巷”故事浮雕墙等 富有文化特色的小微空间,成为深受群 众喜爱的社区公共活动场所

4.4沈阳案例:牡丹社区一一原“单位制管理”月 居住社区改造

姑区牡丹社区是典型的单位制老 日小区,居民中近80%为沈阳飞机工业 有限公司职工及家属。随着单位退出社 区管理,社区面临着社区硬件环境落后、 社区工作缺之统筹、沈飞文化缺之传承 等问题。2017年,牡丹社区作为“幸福 沈阳共同缔造”试点社区,除对社区硬 牛环境进行改造提升外,还在社区治理, 社区文化等方面积累了先进的经验。

社区“大党委”治理体系

专业助力社区治理:牡丹社区通过邀 请城市规划、社会学等行业的专家,组 建社区共同缔造工作坊,并为社区中青 年骨干和热心居民开展“社区规划师 培训,帮助社区基层工作者进一步理解 共同缔造的内,以及社区治理工作升 展过程中的要点和技巧,提升群众参与 社区规划的能力。

■重塑社区精神内核:沈飞集团在中国 航空史上扮演看重要的角色,“沈飞精神 已深入社区居民心中。轩丹社区通过征 集老照片等素材公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技术标),打造沈飞文化浮雕墙 以共同记忆唤醒共同意识。社区还组织 了一系列文化活动,如谱写“牡丹之歌”、 拍摄牡丹共同缔造微电影等,强化居民 的社区认同,为社区文化的培育注入源 源不断的动力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