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Y-1-4-2018 地铁工程施工工艺标准.pdf

GY-1-4-2018 地铁工程施工工艺标准.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GY-1-4-2018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42.4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354033
下载资源

GY-1-4-2018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Y-1-4-2018 地铁工程施工工艺标准.pdf

(3)质量控制要点 1)由于冻结法施工工程技术难度高,施工风险大,工程中不可预测因素多,故此对 质量要求极高。其质量检验标准可参考国家现行标准《煤矿井巷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2132010、《煤矿井巷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MT5009一1994的规定。 2)根据施工基准点,按冻结孔施工图布置冻结孔,且冻结孔孔位偏离设计孔位不大 于50mm;冻结孔偏斜率应尽量控制在5%以内;冻结孔深比冻结长度大0.5~1.5m。 3)冻结孔钻进深度应不小于设计深度。钻头碰到隧道管片的,不参与制冷循环的长 度不大于150mm。 4)冻结孔终孔最大允许间距为1300mm,超出最大允许间距的,可进行补孔或作延 长冻结时间进行处理。 5)冻结管长度和偏斜合格后再进行打压试漏,压力控制在0.8~1.2MPa,前15min 玉力损失小于0.05MPa,后30min压力稳定无变化者为试压合格。试压不合格的,可拨 出冻结管进行重新钻孔,或下套管进行处理

3.3.2超前小导管支护

1)小导管加工:采用热轧钢管加工而成,小导管前端加工成锥形,以便插打,并防 让浆液前冲,尾部一定长度范围内不钻孔防止漏浆,末端焊接环形箍筋,以防打设小导管 时端部开裂,影响注浆管联接。 2)安装小导管:采用风动凿岩机按要求钻孔,小导管尾部与钢格栅焊接在一起,用 高压风清除管内杂物,采用塑胶泥封堵孔口。钢管前端中心对准标记,利用风镐进行人工 页入,顶入长度不小于钢管长度的90%。 3)注浆:开动注浆泵,通过小导管向周边围岩压注水泥浆。注浆前先压水试验管路 是否畅通,然后开动注浆泵,通过小导管压入地层。注浆按照由低到高隔孔预注或群孔注 浆的方法进行;注浆过程采用注浆压力指标控制;注浆结束拔拨去注浆管后在注浆孔安装止 浆阀,防止浆液外流回压。 (2)施工控制要点 1)钻孔前,精确测定孔的平面位置、倾角、外插角,并对每个孔进行编号。 2)钻进过程中应运用测斜仪,进行钻孔偏斜度测量,严格控制小导管打设方向,出 现偏差及时调整。 3)严格控制配合比与凝胶时间,初选配合比后,用凝胶时间控制调节配合比,并测 定注浆固结体的强度,选定最佳配合比 4)配制的浆液应在规定的时间内用完,且浆液在使用过程中要不断搅动中医院二期施工组织设计(南通建工),保证浆液 均勾。不沉淀

5)注浆过程中随时观察注浆压力及排浆量情况的变化,分析注浆情况。注浆中途停 止超过30min应清洗注浆管路,防止堵管;发生串孔跑浆时应先将跑浆孔堵塞,等轮到该 孔注浆时拔出堵塞物,将孔内清洗干净后再重新注浆,发生漏浆时应将漏浆部位的裂缝封 堵,再喷射混凝土封堵牢固后再继续注浆。 6)浆液先经过过滤网过滤避免杂物进入注浆泵或进入小导管发生堵塞。注浆过程中 发现有大的空洞等,可先注水泥砂浆或混凝土,后进行注浆。 7)为防止孔口漏浆,在花管尾端用麻丝及锚固剂封堵管孔。注浆管与花管采用活接 头联结,快速装拆。注浆次序由两侧对称向中间进行,自下而上逐孔注浆。拆下活接头 后,快速封堵花管口,防止未凝的浆液外流。 (3)质量控制要点 1)小导管用的钢管规格,间距应符合设计规范要求。导管采用的钢管应顺直,并不 钻入圈岩部分可不钻孔,导管如锤击打入时,尾部应补强,前端应加工成尖锥形。 2)钻孔的外插角、纵向间距及环向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及相关规范的规定。 3)注浆浆液宜采用水泥或水泥砂浆,注浆浆液必须充满钢管及周围的空隙并密实: 其注浆量和压力应根据试验确定。 4)导管安装前应将工作面封闭严密、牢固,清理干净,并测放出钻设位置后方可施 工。导管采用钻孔施工时,其孔眼深度应大于导管长度;采用锤击或钻机顶入时,其顶入 长度不应小于管长的90%,如果小导管顶入长度不符合要求,应在其附近补打一根。 5)若浆液压力超过1.0MPa或突然压力降低很多,则应停止注浆

3.3.3超前管棚支护

2)钻孔保持匀速钻进,当遇到夹泥、砂层时,应控制钻进速度,避免发生夹钻现象 发生塌孔或卡钻。 3)为便于钢管顶进,钢管前端焊成圆锥形。 4)注浆过程中随时检查孔口、邻孔及覆盖层较薄部位有无串浆现象,如发现串浆现 象,应立即停止注浆或采用间歇式注浆封堵串浆口,也可用麻絮、木楔、快硬水泥或锚固 剂封堵,直至不再串浆时再继续注浆。 5)隧道洞口管棚采用无缝钢管,以丝扣连接,施工中分段安装,同一断面接头不天 于50%,相邻接头距离大于1m,其仰角为1°~3,钢管环向间距为50cm

超前导管和管棚支护设计参数值

1)钻孔前,按设计精确画出钻孔位置。 2)注浆完毕用铁锤敲击钢管,如响声清脆,说明浆液未充满钢管,需采取补注或重 主:如响声低刚,则说明浆液已填满钢管 3)开挖后及时观察岩壁面:钢管周围20cm范围岩隙应被基本充填密实 4)管棚钻机应在技术人员和测量人员的指导下摆正大臂,按设计调整好钻孔角度。 开钻速度要慢,待钻杆进入岩体30cm左右后,常速钻进 5)钻孔平面误差≤15cm,钻孔角度误差<0.5°。 6)控制钻孔角度,尤其接长钻杆后钻进角度应严格控制。成孔要孔壁圆、角度准、 孔身直、深度够。 7)注浆前先注水清孔、引流,要检查管节两端连接丝扣,有脱扣和裂纹的管节不得 更用。 8)注浆时应准确掌握浆液配比,并使浆液在管内充填密实。 9)管棚接头处要错开,以利于整体受力 10)导管采用钻孔施工时,其孔眼深度应大于导管长度;采用锤击或钻机顶入时,其 顶入长度不应小于管长的90%。 11)钻孔的外插角允许偏差为5%0,钻孔应由高孔位向低孔位进行,钻孔钻径应比钢 管直接大30~40mm,遇卡钻、塌孔时应注浆后重钻,钻孔合格后应及时安装钢管,其接 长时连接必须牢固。 12)注浆浆液宜采用水泥或水泥砂浆,其水泥浆的水灰比为0.5~1,水泥砂浆配合比 为1:(0.5~3)。注浆浆液必须充满钢管及周围的空隙并密实,其注浆量和压力应根据试 验确定

同门处管片拆除施工流程及施工过程见

(1)测量定位,定出洞下的准确位置,然后放线,在管片上弹出联络通道洞门的切割 边线。 (2)切割前先在要切割的管片面上打眼,探明管片背侧土体的含水量,如发现水量较 大,则应补充注浆封水 (3)切割时严格按标识线固定走刀架进行管片切割,切割时从上到下进行,将切割下 来的管片运出隧道,然后清理管片切割面,施作防护门植筋 (4)切割下来的管片利用区间内行驶的电瓶车运走

3.4.2施工控制要点

(1)切割管片前,需确保临时支撑牢固顶紧。 (2)管片拆除可用混凝土切割机分块分组进行拆除 (3)切割过程严格控制速度,避免破坏相邻管片

3.4.3质量控制要点

(1)洞门位置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规范要求放线 (2)进行管片切口操作时,沿管片开口线切割,保证联络通道洞门尺寸及外

防护门主要作用是为防止通道开挖中出现涌水及塌方等紧急情况。在管片切割完成 后,施作防护门,可通过预埋、植筋或化学锚栓等三种方式安装门框,门框必须安装 车固

3.5.2施工控制要点

3.5.2施1控制要点

3. 6. 1 施工工艺

3.6.2施工控制要点

(1)开挖断面尺寸应满足设计要求 (2)开挖作业不得危及初期支护、衬砌和设备的安全,并应保护好量测用的测点

(3)下合阶开挖应在上合阶初期支护基本稳定后进行,下台阶墙体一般采用单侧落底 或双侧交错落底,避免拱脚悬空,下台阶边墙落底后应及时施工初期支护结构 (4)开挖后,应做好地质构造的核对和监测量测工作,发现洞体位移速率增大时,应 及时封闭仰拱。 (5)隧道开控过程中,应进行地质措述并做好记录。 必要时尚应进行超前地质斯探

3.6.3质量控制要点

以上时,方可进行下部台阶开挖。 (2)一次循环开挖进尺长度,应符合施工方案的要求,开挖尺寸应按设计尺寸严格控制 开挖断面,不得欠挖,应尽量减少超挖,超挖部分必须用初期支护等强度的混凝王回填密实 (3)边墙应采用单侧或双侧交错开挖,不得使上部结构同时悬空。边墙挖至设计高程 后,必须立即支立钢筋格栅拱架并喷射混凝土。 (4)仰拱应根据监控量测结果及时施工。 (5)开挖循环进尺,在土层和不稳定岩体中为0.5~1.2m,在稳定岩体中为1~ 1.5m

3.7施做钢筋格栅及钢筋网

(b)初期支护:(c)格栅钢架架设

(2)钢筋格栅:钢筋格栅与钢拱架配合使用,每榻拱架安装时,测量定位准确,轮廓 要符合设计要求;每榻拱架安装好后,在每个拱脚处设置两根锁脚锚杆,以限制初支下沉 和防止初支向通道内收敛变形,其尾部与拱架焊接牢固;锚管安装完成后,及时注浆填 充,注浆材料为水泥砂浆

3.7.2施工控制要点

(1)钢筋格栅和钢筋网宜在加工场地制作,钢筋格栅首榻制作好后应试拼,经检验合 洛后方可批量生产。 (2)钢架拱脚必须放在牢固的基础上,应清除底脚下的虚渣及其他杂物,脚底超挖部 分应用喷射混凝土填充密实。 (3)钢筋格栅与壁面应楔紧,每片钢筋格栅节点及相邻格栅纵向必须分别连接牢固。 钢筋格栅采用双层钢筋网时,应在第一层铺设好后再铺设第二层

(1)钢筋格栅和钢筋网采用的钢筋种类、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其施焊应符合 设计及钢筋焊接标准的规定。 (2)拱架(包括顶拱和墙拱架)应圆顺,直墙架应直顺,允许偏差为:拱架矢高及弧 长0~十20mm,墙角长度土20mm,拱、墙架横断面尺寸(高、宽)0~十10mm。 (3)钢筋格栅组装后应在同一平面内,允许偏差为:高度士30mm,宽度土20mm,扭 曲度20mm。 (4)钢筋网加工允许偏差为:钢筋间距土10mm,钢筋网搭接长度土15mm。 (5)每层钢筋网之间应搭接牢固,且搭接长度不应小于200mm。 (6)钢筋格栅应垂直于线路中线,允许偏差为:横向土30mm,纵向土50mm,高程 土30mm:垂直度5%

3. 8.1 施工工艺

(2)对喷射混凝土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拌和,搅拌时间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3)喷射作业时应自下而上分段、分部、分块,按先墙后拱的顺序进行,有较大凹注 处,先喷射填平。在前一层混凝土凝后,应及时清理喷层表面

3.8.2施工控制要点

(1)初喷混凝土紧跟掌子面,复喷前先按设计要求完成超前小导管、格栅拱、钢筋网 的安装工作。 (2)喷射混凝土的喷射机应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输料连续均匀,输料能力应满足混凝 土施工的需求 (3)试验室负责优选喷射混凝土的配合比与现场控制,喷射施工前先进行试喷,试喷 合格后再投入喷射施工,并按规定制作检验试件。 (4)喷射混凝土应掺速凝剂,原材料应满足设计及有关规范的要求。使用前应做与水泥 相容性试验及水泥净浆凝结效果试验,初凝时间不应超过5min,终凝时间不应超过10min。 (5)喷射混凝土配合比应满足设计及有关规范的要求水泥与砂石重量比应取1:(4~ 4.5)。砂率应取45%~55%,水灰比应取0.4~0.45。速凝剂掺量应通过实验确定。原材 料称量充许偏差:水泥和速凝剂士2%,砂石土3%。 (6)运输和存放中严防受潮,大块石等杂物不得混入,装人喷射机前应过筛,混合料 应随拌随用,存放时间不应超过20min。 7)喷射时,喷头处的风压应控制在0.1~0.15MPa,水压应控制在0.05~0.1MPa

喷头与受喷面保持垂直,距离受喷面应保持在0.8~1.0m内。如遇受喷面被格栅拱架覆盖 时,应先喷格栅拱架处再喷两格栅拱架之间。喷射格栅拱架时,可将喷头稍偏斜10°~20°。 (8)喷混凝土面不得有锚杆尾端和钢筋外露,不得出现贯通裂缝和大面积塞鼓现象, 发现后凿除重喷。 (9)每次喷混凝土完毕后,即时检查厚度,若厚度不够需进行补喷达到设计厚度。坚 快禁正将回弹料作为喷射料使用

3.8.3质量控制要点

(1)喷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小于C20,抗渗等级不小于P6(月平均气温低于一15℃, 抗渗等级不小于P8)。 (2)喷射混凝土应密实、平整、无裂缝、脱落、漏喷、漏筋、空鼓、渗漏水现象。平 整度充许偏差为30mm,且失弦比不应大于1/6。 (3)喷射混凝土应分片依次自下而上进行并先喷射钢筋格栅与壁面间混凝土,然后再 货两钢筋格栅之间的混凝土。 (4)每次喷射厚度为:边墙70~100mm,拱顶50~60mm。 (5)分层喷射时,应在前一层混凝土终凝后进行,如终凝1h后再喷射,应清洗喷层 表面。 (6)喷层混凝土回弹量,边墙不宜大于15%,拱部不宜大于25%。 (7)喷射混凝土施工区气温和混合料进入喷射机温度均不得低于十5℃。喷射混凝土 氏于设计强度的40%时不得受冻。 (8)喷射混凝土2h后应养护养护时间不应少于14d:当气温低于5℃时,不得喷水养护

3. 9. 1 施工工

(1)喷射混凝土基面处理:在喷射混凝土强度达设计强度后,表面涂抹一层约2cm厚 的砂浆抹平层,以及对喷混凝土表面进行处理。 (2)无纺布铺设:采用射钉固定。 (3)防水卷材铺设:防水卷材环向铺设时,先拱后墙,下部防水卷材应压住上部防水 卷材,防水卷材全部铺设完后施作二衬。 (4)防水卷材收口、搭接以及热熔施工:焊缝采用双缝焊接,即将两层防水卷材的边 缘搭接,通过热熔加压而有效粘结

3.9.2施工控制要点

(1)喷射混凝土基面处理:将基面钢筋及凸出的管件等失锐突出物,从混凝表面处 割除,并在割除部位涂抹砂浆,砂浆面抹成曲面;通道断面变化处的角抹成圆弧;基面若 有明水,进行引排或采取注浆等堵漏措施,确保基面干净、渗漏水现象。 (2)无纺布铺设:顺通道纵向竖向垂直铺设;底部铺设:顺通道纵向铺设。 (3)防水卷材铺设:先在无纺布上用射钉布设热塑性塑料垫片,梅花型布设;在拱顶 无纺布上弹出通道纵向中心墨线,使防水卷材的纵向中心线与墨线重合,先将拱顶的防水 卷材与塑料圆垫片热熔焊接,再从拱顶开始向两侧下垂铺设,边铺边与垫片热熔焊接 (4)防水卷材收口、搭接以及热熔施工:防水卷材搭接宽度短边不小于150mm,长 边不小于100mm,焊缝宽度不小于10mm;防水层的接头处应擦拭干净,去除表面油物灰 尘,以保证焊接质量。 (5)防水卷材修补:修补仍采用热合办法,补丁不得过小,离破环孔边不小于7cm 补丁剪成圆角,不要有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尖角。 (6)防水层的保护:防水层做好后,通道底部施作3cm厚的C15细石混凝土作为保 护层,并及时灌注防水混凝士

3.9.3质量控制要点

(1)防水层应在初期支护结构趋于基本稳定,并经隐检合格后方可进行铺贴。 (2)铺贴防水层的基面应坚实、平整、圆顺、无漏水现场,基面不平整度为50mm, 基面阴阳角处应做好100mm圆弧或者50mm×50mm钝角

(3)防水层的衬层应沿隧道环向由拱顶向两侧依次铺贴平顺,并与基面固定牢固,其 长、短边搭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1)卷材应沿隧道环向由拱顶两侧依次铺贴,其搭接长度为:长、短边不应小于 lo0mma 2)相邻两幅卷材处应采用双焊缝焊接、焊接宽度不应小于10mm,且均匀连续,不 导有假焊、漏焊、焊穿的现象。 3)相邻两幅卷材接缝应错开,错开位置距结构转角处不应小于600mm。

3.10.2施工控制要点

(1)二衬钢筋加工前,首先按设计进行配筋设计,根据配筋设计在洞外钢筋厂下料加 成型,并分类堆放,挂牌标识,以防混用 (2)钢筋绑扎、焊接施工时必须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防止钢筋施工时损伤防水层。 (3)模板安装前必须经过正确放样,检查无误后再立模,安装好后,必须复核中线及

(4)所有预理件和钢筋骨架固定在一起,以免灌筑混凝土时移位。 3.10.3质量控制要点 (1)拱部模板应预留10~30mm沉落量,其高程充许偏差为设计高程加预留沉落量 0~10mm。 (2)变形缝及垂直施工缝端头模板处的填缝板中心应与初期支护结构变形缝重合,嵌 堵严密,支立必须垂直、牢固,安装时应检查中线、高程、断面和净空尺寸。 (3)模板安装前,应仔细检查防水板、排水盲管、衬砌钢筋、预埋件等隐蔽工程,做 好记录。 (4)边墙与拱部模板应预留混凝土灌注及振揭孔口。 (5)混凝土宜采用输送泵输送,落度应为:墙体100~150mm,拱部160~210mm: 振捣不得触及防水层、钢筋、预理件和模板。 (6)混凝土灌注至墙拱交界处,应间歇1~1.50h后方可继续灌注。 (7)严禁使用含氯化物的水泥,混凝主中氯化物总含量应符合规范规定。 (8)混凝土入模温度,冬期施工时不低于5℃,夏季施工时不低于32℃。 (9)拱顶混凝土衬砌浇筑时,应在拱顶预留注浆孔,注浆孔间距不大于3m,拱顶注 浆时,宜在衬砌混凝土强度达到100%后进行,注人砂浆的强度等级应满足设计要求,注 浆压力应控制在0.1MPa内。 (10)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时方可拆模

3.10.3质量控制要点

联络通道和泵房施工过程中,为保证结构安全与围岩的稳定,确保地 管线的正常使用和地面交通安全,必须在施工的全过程进行全面、系统的 专门组织机构开展监测工作

(1)充分掌握地下通道在开挖过程初期支护、围护结构变形情况,对结构的稳定性进 行评价; (2)对周边地面沉降、地下管线和建(构)筑物的沉降等进行监控,了解施工对周边 不境的影响情况; (3)通过获得的结构及周围环境在施工中的综合信息,进行施工的日常管理,为优化 和合理组织施工提供可靠信息,指导施工、改进施工工艺、合理安排施工进度,确定二次 时砌施作时机,实现动态设计和信息化施工: (4)积累资料,总结地下工程规律和特点,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根据设计图纸以及工程的具体情况,需对联络通道结构和周围受影响的地面环境等进 行安全监测。监测项目以位移监测为主,主要为地表及建筑物的沉降,通道沉降及水平收 敛。监测数据相互印证,确保监测结果的可靠性。

5.4数据分析和信息反馈

(1)对量测资料认真检查、审核和计算,每次量测结束后,及时将量测结果整理、填 人有关图表,分析数据反映的变化规律,便于各断面和不同量测手段之间的对比,及时向 施工负责人汇报洞内围岩、支护结构周围土体稳定状态,并定期提出围岩稳定性和支护可 靠性的书面报告。 (2)量测数据整理结果应配合地质、施工等各方面信息,再与由经验和理论所建立的 标准进行比较,对于设计所确定的结构形式、支护衬砌设计参数、预留变形量、施工方法 和工艺及各工序施作时间等进行检验,以验证设计或作为修改设计、改变施工方法、调整 施工作业时间的依据。 (3)当量测结果出现反常或危险信息时,立即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加大量测频率,密 刃注视洞内外动态,必要时停止施工,并通知甲方、监理和设计等有关单位,商后进行 进一步的处理。 (4)本工程地面最大沉降量不大于30mm,对于邻近构筑物地段则按允许的限值控 制,围岩稳定性判别标准执行有关的规范并考虑周边环境因素。 (5)监测报告及时提交业主、监理和设计单位

(1)妥善协调好施工和观测设备埋设间的相互干扰,将观测设备的埋设计划列入工程 进度控制计划中,及时提供工作面,创造条件保证监测理设工作的正常进行。 (2)开挖工作面的观察,在每个开挖面进行,开挖后立即核对地质情况,绘出地质素 描图,记录开挖面稳定状态,顶部有无土体剥落和塌现象,记录涌水位置、涌水量、涌 水压力和水质,若遇特殊不稳定情况时,派专人进行不间断的观察,对已支护地段,观察 喷射混凝土是否发生裂隙和剥落或剪切破坏,格栅钢架有无被压曲变形情况 (3)洞周收敛采用收敛计进行量测,对短台阶法施工的隧道,每断面设二条水平基线。 (4)顶部下沉量测和洞周收敛量测设于同一断面。 (5)地表下沉量测,测点尽量设在隧道中线上,并与顶部下沉测点设在同一断面上, 在隧道开挖前就开始进行,以获得开挖过程中的全位移曲线 (6)施工监测随隧道施工的进度连续进行,在开挖卸载高峰阶段:加大量测频率 (7)施工前做好路面和地面建筑物及地下管线的调查和记录工作,必要时进行现场拍摄 (8)测点布置应结合后续主体工程施工,教育施工人员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防止一切 观测设备和电缆受到机械和人为的损坏,尽量避免将来施工时被破坏。

在仪器安装埋设的全过程中,必须对仪器、传感器和设备等进行连续的检

他们质量的稳定性,并作好如下记录: (1)仪器的种类、型号、编号和说明; (2)测试元件布置的位置及编号; (3)测试点布置日期; (4)测试时的气候状况; (5)安装和测试时周围施工状况或掘 (6)安装期间的调试及多次测取初始

他们质量的稳定性,并作好如下记录: (1)仪器的种类、型号、编号和说明; (2)测试元件布置的位置及编号: (3)测试点布置日期; (4)测试时的气候状况; (5)安装和测试时周围施工状况或掘进重程: (6)安装期间的调试及多次测取初始数据

监测阶段,作好数据采集记录和信息反馈,仪器的维护和标定。根据规定的采集频 率,满足系统在时间上的连续性的要求,以仪器的精度和准确度为标准检验或判断数据的 偏差是否正常。所有监测工作均应考虑和施工穿插进行。观测时间应尽量避开白天客流 量、车流量大的时间(必须和施工同时进行的除外)。在联络通道施工期间,加强相邻管 片、建筑、管线监测,适当加大监测频率

5.6.4数据分析处理控制

全部采用计算机处理,自动图表处理数

6.1模板工程验收标准

6.2钢筋工程验收标准

钢筋加工允许偏差值(mm

钢筋焊接片形骨架尺寸允许偏差值(mm)

钢筋绑扎位置允许偏差值(mm)

钢筋绑扎位置允许偏差值(mm)

第士四章洞口施工工艺标准

(1)测量准备 进行施工测量,放线定位,准确定出盾构洞门分界里程及洞门三维坐标。 (2)试验准备 1)确定砂浆配合比、混凝土配合比、注浆浆液配合比 2)检查进场混凝土合格证及进行现场试验 3)对进场的材料进行送检,对进场的机具进行验收。 (3)方案及图纸准备 1)图纸审核与现场核对 组织技术、测量、商务人员对设计图纸进行审核,查看图纸与现场实际是否相符;工 程量是否准确;图纸标注尺寸是否清楚;前后是否相符以及有无缺漏等。 2)施工方案 ①编制盾构洞门专项施工方案,并完善报批手续。 ②编制洞门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并经审批后方可施工。 ③洞门施工场地布置方案(包含临水、临电、材料堆放区及设备安置平台)。 ④对管理人员和现场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4)现场准备 洞门施工时现场需要准备用水用电、材料堆放区、搭建放置注浆机平台及安全防护 设施。 1)施工用水采用现有盾构隧道或车站施工供水管路,从接水点采用Φ50mm水管接 入,用?25mm水管引至洞门各使用点。 2)施工用电采用现有盾构隧道或车站供电系统接到工地

3)施工前检查供水管路、电线是否铺设合理,有无漏水漏电现象,是否妨碍后续施工。 4)洞门处的场地需清理干净,地面十燥无杂物,不打滑。 5)材料堆放区设置在洞门附近车站底板上,不能设置于电瓶车轨道上,材料需分类 摆放,并设置材料规格牌。 6)注浆机放置平台设置于电瓶车轨道两侧,并做好安全防护

3. 2. 1施工工艺

3.2.2施工控制要点

(1):注浆前应对注浆扎、注浆管路和设备进行检查,完后及时将管路设备清洗十净。 (2)注意浆液应根据地质、地面超载及变形速度等条件选用,配合比应经试验确定 (3)注浆过程严格控制注浆压力、注浆量和注浆时间。 (4)分析对比地面沉降监测数据,并用超声波探测仪检查管片后部有无空洞,综合类 断注浆效果,及时优化注浆参数。 (5)每环注浆前确认注浆系统处于正常,且浆液储量足够,保证注浆作业连续不中断 (6)注浆结束后及时将管路、设备清洗干净

3.2.3质量控制要点

主浆采用双液浆即水泥浆液和水玻璃,其中水泥浆液水灰比为1:1,水泥浆

玻璃比例为1:1,注意浆凝胶时间、固结体强度、浆液结实率、稠度和稳定性指标符合设 计要求。 (2)注浆压力取1.1~1.2倍静止水压力,最大不超过0.35MPa。 (3)注浆结束标准:采用注浆压力和注浆量双指标控制,注浆压力达到设计值,注浆 量达到设计值的85%以上时,认为达到注浆质量要求。 (4)注浆对地面产生的沉降量不得超过30mm:地面的降起不得超过20mm

3. 3. 1 施工工艺

3.3.2施工控制要点

(1)脚手架搭设控制要点 1)脚手架搭设前,需对钢管、扣件、脚手板、可调托撑进行检查验收。 2)搭设前需对立杆位置进行放线定位,并在对应的位置放置铸铁或钢底座

3)搭设过程中,需按照专项施工方案进行搭设,且必须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4)脚手架必须保留可让机车通过的通道

(2)脚手架拆除控制要点

1)连墙件待其上部杆件拆除完毕(伸上来的立杆除外)后才能松开拆去。 2)松开扣件的平杆件应随即撤下,不得松挂在架上。 3)拆除长杆件时应两人协同作业,以避免单人作业时的闪失事故。 4)一定要采取先搭设起始段而后向前延伸的方式,当两组作业时,可分别从相对角 干始搭设。 5)拆下的杆配件应吊运至地面,不得向下抛掷

3.3.3质量控制要点

(1)脚手架搭设过程中确保底座位置准确、铺放平稳,不得悬空。 (2)脚手架搭设过程严禁Φ48和$51钢管及其相应扣件混用 (3)底立杆应按立杆接长要求选择不同长度的钢管交错设置,至少应有两种适合的不 同长度的钢管作立杆。 (4)每搭完一步脚手架,必须校正步距、纵距、横距及立杆的垂直度 (5)在设置第一排连墙件前,应约每隔6跨设一道抛撑,以确保架子稳定。 (6)连墙件和剪力撑应及时设置,不得滞后超过2步。 (7)杆件端部伸出扣件之外的长度不得小于100mm。 (8)在顶排连墙件之上的架高(以纵向平杆计)不得多于两步,否则应每隔6跨加设 道撑位措施。 (9)对接平板脚手板时:对接处的两侧必须设置间横杆。 (10)作业层的栏杆和挡脚板一般应设在立杆的内侧。栏杆接长亦应符合对接或搭接 的相应规定。 (11)扣件紧固质量用扭力扳手检查,抽样按随机均布原则确定

3. 4. 1 施工工艺

管片拆除的难度比较大,零环管片已经进入内衬墙内。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拆除方 去进行拆除。若零环管片嵌入内衬墙内深度大于900mm,则最后一环不得拆除,采取凿 除或切割的方式,使得切除后环面与洞门结构面在500~900mm之间;若拆除后,零环管 片嵌入内衬墙内深度小于500mm,则将后一环再凿除或切割一部分,使得切除后环面与 洞门结构面在500~900mm之间

3.4.3B2块的拆除

3.4.4B1块的拆除

3.4.5剩余块的拆除

K块、B2块、B1块拆除后,A1、A2、A3块的拆除则相对比较容易。凿除管片外侧 水泥→拆除连接螺栓→往外撬至合适吊装的位置→吊装

南岸文化馆施工方案3.4.6施工控制要点

(1)管片拆除前,必须对脚手架的技术要求、充许偏差及稳定性进行检查。 (2)零环管片拆除过程中不能损坏正一环。

3.5. 1 施工工艺

3.5.2施工控制要点

(5)浇筑混凝土振捣时,应避免振捣棒触及缓膨型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 (6)预埋42mm注浆管,待结构稳定后,如有渗漏,可进行注浆止水。

3.5.3质量控制要点

(1)防水等级必须符合《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要求一级标准。 (2)粘贴止水条部位必须清洗干净,无浮浆和杂物。 (3)遇水膨胀止水条表面需涂缓膨胀剂,防止由于降雨或施工用水等使止水条过早 膨胀。 (4)止水条应牢固地安装在缝表面或预留凹槽内,保证止水条与施工缝基面密贴 (5)遇水膨胀止水胶涂胶宽度及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6)止水胶固化期内应采取临时保护措施。 (7)止水胶固化前不得浇筑混凝土。 (8)注浆导管与注浆管连接必须牢固、严密

3. 6. 1 施工工艺

龙口水利枢纽位消防工程施工组织设计3.6.2施工控制要点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