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T15-237-2021 预应力带肋混凝土叠合楼板技术规程(完整清晰正版).pdf

DBJ/T15-237-2021 预应力带肋混凝土叠合楼板技术规程(完整清晰正版).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J/T15-237-2021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9.7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361728
下载资源

DBJ/T15-237-2021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J/T15-237-2021 预应力带肋混凝土叠合楼板技术规程(完整清晰正版).pdf

1搁置在钢梁上时,支承长度不应小于50mm;抗震设防 时,钢梁上翼缘应设置栓钉,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 计标准》GB50017的规定。 2搁置在承重砌体墙上或预制混凝土梁上时,支承长度不 应小于80mm;当在承重砌体墙上先浇筑钢筋混凝土圈梁,且板 与圈梁有效拉结时,支承长度不应小于40mm,采用该种施工方 式时,支座应坐浆找平。 3预应力叠合板的后浇层混凝土与混凝土梁(圈梁)或剪 力墙应同时浇筑,底板应伸至梁或剪力墙边。

(c)板次向边支座板端节点(钢结构) (d)板次向中间支座板端节点(钢结构)

(f)板主向中间支座板端节点 (钢筋混凝土梁、剪力墙)

JT/T 1199.3-2018 绿色交通设施评估技术要求 第3部分:绿色航道.pdf(e)板主向边支座板端节点 (f)板主向中间支座板端节点 (钢筋混凝土梁、剪力墙) (钢筋混凝土梁、剪力墙)

(e)板主向边支座板端节点 (钢筋混凝土梁、剪力墙)

b一梁(墙)宽;d一钢筋直径; 1一附加钢筋;2一板支座负筋;3一预应力带肋底板 图5.4.1预应力叠合板端部支撑长度与连接构造(一)

g)板次向边支座板端节点 (h)板次向中间支座板端节点 (钢筋混凝土梁、剪力墙) (钢筋混凝土梁、剪力墙)

b一梁(墙)宽;d一钢筋直径; 1一附加钢筋;2一板支座负筋;3一预应力带肋底板 图5.4.1预应力叠合板端部支撑长度与连接构造(二) 注:1当预应力叠合板跨度大于等于4.5m时,宜在板端设置钢筋桁架,应根据预 应力带肋底板重量复核钢筋桁架的数量、长度及腹筋直径; 2板主向为平行板肋方向,板次向为垂直板肋方向

5.4.2预应力叠合板与钢梁、混凝土梁或剪力墙之间应设

1板上部钢筋应伸入板端并弯锚到梁顶,钢筋的锚固应符 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 2预应力带肋底板内的纵向受力钢筋宜从板端伸出并锚入 板端支座处的后浇混凝土中,锚固长度不应小于5d(d为纵向受 力钢筋直径),且宜伸过支座中心线。 3当预应力带肋底板内的分布钢筋不伸人支座时,宜在紧 邻预应力带肋底板顶面的后浇层中设置附加钢筋,附加钢筋截面 面积直径和间距宜与预应力带肋底板板内的同向分布钢筋面积相 同,且不应小于受力方向跨中板底钢筋面积的1/3,附加钢筋直 径不宜小于8mm,间距不宜大于250mm。当考虑双向受力时, 受力钢筋面积应由计算确定,且符合相关构造要求,并满足现行 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附加钢筋 在预应力叠合板的后浇层锚固长度与支座内锚固长度均不应小于

15d(d为附加钢筋直径)且应伸过支座中心线。当附加钢筋承 受拉力时,伸入楼板的长度不应小于与预应力带肋底板钢筋的受 拉搭接长度,伸入支座的长度不应小于受拉钢筋锚固长度。 4垂直于附加钢筋的方向应布置横向分布钢筋,在搭接 范围内不宜少于2根,且钢筋直径不宜小于6mm,间距不宜 大于250mm,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的规定。 5当预应力叠合板与钢梁之间设置抗剪连接件时,其栓 钉抗剪连接件应根据实际情况计算确定,栓钉直径不应小于 16mm,并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

6.1.1预应力带肋底板的生产宜具有固定生产场所、

6.1.1预应力带肋底板的生产宜具有固定生产场所、相应的生 产和养护设备设施、堆放场地和设备等,以及必要的原材料、半 成品和成品试验、检验能力;建立完善的技术资料统计和质量保 障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质量、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体系。 6.1.2预应力带肋底板生产前,应对其设计要求和质量标准进 行技术交底,制定相应的生产方案,并对参加构件制作和现场施 工的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安全教育

6.2预应力带肋底板制作

6.2.1预应力带肋底板制作前,应在结构设计的基础上进行深 化设计。预应力带肋底板的深化设计应由原设计单位确认,同时 深化设计应满足其他专业预留和预埋要求,充分考虑与预应力筋 的冲突。

6.2.2预应力带肋底板的模具应有足够的承载力和刚

满足预应力带肋底板预留孔、预埋吊件及其他预埋件的定位要 求。对跨度较大的预应力叠合板的模具,应根据设计要求预设 反拱。

措施。制作先张法预应力带肋底板时,台座和反力架应满足 张拉力的要求。台座表面应光滑平整,2m长度内的表面平 不应大于2mm,在气温变化较大的地区应设置伸缩缝。

6.2.4预应力带肋底板可采用自然养护或蒸汽方式养护,当采 用蒸汽养护时,应制定养护制度并严格控制升、降温速度和最高 温度。

6.2.5预应力带肋底板粗糙面成型宜在混凝土初凝前

人工或机械方式拉毛处理,粗糙面的表面凹凸度差值不应小于 4mm,拉毛时不应将粗骨料带出,粗糙面的面积不小于板面积的 80%。

6.2.6预应力带肋底板中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宜超过板底厚度的

6.2.6预应力带肋底板中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宜超过板底厚度白

6.2.6预应力带肋底板中粗

1/3且不得超过20mm。

污染钢丝;混凝土中严禁掺加氯盐等对钢筋有锈蚀作用的外加剂 其中,预应力带肋底板的最大氯离子含量不应超过0.06%,最 水胶比不应超过0.5。

强度必须达到设计强度等级值的75%且不小于30MPa。放张 宜对称地从两边向中间缓慢放张,放张后板端部钢筋与混凝土 牢固粘结,钢筋无滑移现象。当生产情况与以上规定不符时, 采取适当的措施以满足设计要求或另行设计。

力筋:当采用现浇工艺时,可设置预应力筋。

6.3.1预应力带肋底板在运输、吊装、安装时,其同条件养护 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的100%,并使板底在 全过程中保持平整,板所有支撑部分受力均匀,应控制预应力带 肋底板不产生较大的反拱和下挠。

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的100%,开使板底在 全过程中保持平整,板所有支撑部分受力均匀,应控制预应力带 肋底板不产生较大的反拱和下挠。 6.3.2预应力带肋底板吊装宜采用专用吊装装置,吊点位置应 合理设置,吊点距板端800mm~1000mm。当板跨小于或等于 6m时,板肋平行线上可设置两个吊点;当板跨大于6m时,板 肋平行线上应设置3个以上吊点,吊点间距应不大于4m。两点 起吊或多点起吊时,吊索与板水平面所成夹角不宜小于60°,不

6.3.2预应力带肋底板吊装宜采用专用吊装装置,吊点

合理设置,吊点距板端800mm~1000mm。当板跨小于或等 6m时,板肋平行线上可设置两个吊点;当板跨大于6m时, 肋平行线上应设置3个以上吊点,吊点间距应不大于4m。两 起吊或多点起吊时,吊索与板水平面所成夹角不宜小于60°,

6.3.3现场堆放时,预应力带肋底板应按型号、叠合板所在部

6.3.3现场堆放时,预应力带肋底板应按型号、叠合板所在部

位、施工吊装顺序分类存放。存放场地需提前夯实平整,并 相应的排水措施。

6.3.4预应力带肋底板应采用板肋朝上叠放的堆放方式,严禁

6.3.4预应力带肋底板应采用板肋朝上叠放的堆放方式, 倒置。各层预应力带肋底板下部应设置垫木,垫木应上下又 不得脱空。堆放层数不应大于7层,并应有稳固措施。

和设计方案的要求对吊具、索具进行验收,核实现场环境 气、道路状况等,确认满足吊装要求。

6.5预应力带肋底板铺设

6.5.1安装前应按设计图纸核对预应力带肋底板的型号

并宜在待铺设部位注明型号及长度。 6.5.2当板搁置于砌体墙或钢筋混凝土梁、墙上时,应设可靠 的临时支撑,安装前应在板两端支座上用不大于20mm厚M10 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找平。

6.5.2当板搁置于砌体墙或钢筋混凝土梁、墙上时,应设可靠

6.5.3预应力带肋底板不宜在现场开

工厂生产阶段进行,应设在板肋间,避开板肋位置。应采用专 工具开洞,防止底板的损坏或开裂。

6.5.4预应力带肋底板铺设完成后,应进行抹缝或液

须应力带肋底板铺设完成后,应进行抹缝或灌缝处理。

6.6后浇层混凝土施工

6.6.1后浇层混凝土浇筑时,应布料均匀,布料堆积高度严 按照后浇层厚度,施工活荷载不超过1.5kN/m²的规定控制; 施工荷载超过板面允许设计荷载时,应在板跨中设置支撑。浇 后应采用平板振捣密实,并按相关标准的规定进行养护。

宽度避免或减少后浇板带。当设置后浇板带时,后浇板带的施 应符合下列要求:当后浇板带宽度小于200mm时,宜采用吊 现浇;当后浇板带宽度不小于200mm时,应采用下部支模现

干净并充分湿润。后浇层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及时养护,可采 直接浇水、覆盖麻袋或草帘浇水养护等方法,养护持续时间不 少干7d。

及后浇层内其他钢筋,并对钢筋布置进行逐项检查,合格后方可 浇筑后浇层混凝土。

7.1.1根据工程量和施工方法,可将叠合楼盖、柱或墙等组成 的混凝土结构划分为一个或若干个子分部工程。每个子分部工程 可划分为模板、钢筋、混凝土、后浇混凝土、装配等分项工程 各分项工程可按工作班、楼层或施工段划分为若干检验批。 7.1.2预应力带肋底板分项工程质量控制,应由预制构件生产 或施工单位负责。预制构件由企业生产时,应提供相应的产品合 格证,包括合格证明文件、规格及性能检测报告等;在施工现场 生产时,应按批进行检验。 7.1.3预应力带肋底板安装、钢筋、后浇层混凝土等分项工程 应由施工单位进行质量控制,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

7.1.1 根据工程量和施工方法,可将叠合楼盖、柱或

应由施工单位进行质量控制,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 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 的规定,

7.2预应力带肋底板质量检验要求

7.2.1预应力带肋底板应进行结构性能检验,检验应在底机 条件养护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达到强度设计值的100%月 行。结构性能检验不合格的预应力带肋底板不得用于结构中 验数量及检验方法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厂 验收规范》GB50204执行。

7.2.1预应力带肋底板应进行结构性能检验,检验应在底板同 条件养护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达到强度设计值的100%后进 行。结构性能检验不合格的预应力带肋底板不得用于结构中。检 验数量及检验方法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 验收规范》GB50204执行。 7.2.2钢筋预应力值检测,其中,预应力张拉机具及仪表应定 期维护,校核或检验,并配套标定,配套使用。 检查数量:每一工作班应抽查预应力钢筋总数的1%,且不 得少于3根。 检验方法:预应力值检测在张拉完毕1h后进行预应力检

7.2.2钢筋预应力值检测,其中,预应力张拉机具及仪表厂 期维护,校核或检验,并配套标定,配套使用。 检查数量:每一工作班应抽查预应力钢筋总数的1%, 得少于3根。 检验方法:预应力值检测在张拉完毕1h后进行,预应

测规定值按(0.97con一10)N/mm²取用;其中,预应力带 板中全部钢筋预应力平均值和规定值的偏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和行业标准《预应力混凝土 构设计规范》JGJ369的相关规定

7.2.3预应力带肋底板结构性能的检验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GB50152的相关规定,且应采用现 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附 录B规定的加载检验方法。 7.2.4外观质量根据其影响结构性能、安装和使用功能的严重 程度,可按表7.2.4的规定划分为严重缺陷和一般缺陷;预应力 带肋底板的外观质量不应有严重缺陷,且不应有影响结构性能 安装和使用功能的尺寸偏差。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检查处理记录。

《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GB50152的相关规定,且应采用 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 录B规定的加载检验方法,

程度,可按表7.2.4的规定划分为严重缺陷和一般缺陷;预应 带肋底板的外观质量不应有严重缺陷,且不应有影响结构性 安装和使用功能的尺寸偏差。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检查处理记录。

表 7.2. 4外观质量

续表 7. 2. 4

7.2.5预应力带肋底板的外观质量不宜有一般缺陷。对已经出 现的一般缺陷,应要求构件生产单位按技术处理方案进行处理 并重新检查验收。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技术处理方案和处理记录。

2.6预应力带肋底板的尺寸偏差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

7.2.6预应力带肋底板的尺寸偏差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

要求时,应符合表7.2.6的规定。 检查数量:同一工作班生产的同类型构件DB31/T 294-2018标准下载,抽查5%且不少 于3件。 检验方法:见表7.2.6。

.2.6预应力带肋底板允许偏差及检

续表 7. 2. 6

注:1自重偏差检验仅用于型式试验;

7.3预应力带肋底板安装

7.3.1预应力带肋底板安装后,其尺寸偏差及检验方法应符合 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表7.3.1的规定。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查方法。见表 7.3.1。

工程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表7.3.1预应力带肋底板安装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2预应力带肋底板预应力 的伸出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施工记录。

7.4钢筋与后浇层混凝士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