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KJDL 002-2021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道路智能网联设施技术规范.pdf

T/KJDL 002-2021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道路智能网联设施技术规范.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5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385015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T/KJDL 002-2021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道路智能网联设施技术规范.pdf

ICS03.220.20 CCS G 32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道路智能网联设施

东省车联网产业联盟 发布 广州市空间地理信息与物联网促进会

09 芜湖单轨桥梁设计-中铁设计 .pdfIKJDL 002—2021

引言 V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缩略语 3.1 术语和定义 3.2缩略语 总则: 4. 1 一般规定 4.2建设原则 4.3总体框架 交通信息感知 5.1 一般规定 5.2交通运行状态信息监测 5.3道路基础设施状态信息监测 5.4特定交通场景信息类别 5.5气象环境信息监测 5.6智慧灯杆 2 智能网联设施通信网络 13 6.1一般规定 13 6.2功能要求 4 6.3技术要求, 14 6.4布设要求 15 6.5通信信息网络要求 行 路侧计算设施 15 7.1 一般规定 15 7.2功能要求 15 7.3性能要求 16 7.4布设要求 17 交通大数据平台 7 8.1 一般要求 ? 8.2功能要求 18 8.3性能要求 18 8.4部署要求 18 信息发布设施 19 9.1一般规定 19 9.2功能要求 19

T/KJDL002—2021

9.3 性能要求 9.4布设要求, 19 10信息安全. 19 10.1一般规定 19 10.2功能要求 20 10.3技术要求, 21 11照明及供电设施 2 11.1一般规定.. 22 11.2功能要求. 2 11.3性能要求. 22 11.4布设要求 23 12 车路协同和自动驾驶支持 23 12.1一般规定, 23 12.2功能要求. 23 12.3高精度定位要求 2 12.4自动驾驶支持 25 附录A(资料性)主要设备 26 A.1路侧端广域多目标毫米波雷达 26 A.2路侧端雷视融合一体机 28 A.3激光雷达, 32 附录B(资料性) 通信技术 35 B.1 设施构成, 35 B.2 安装原则 35 B.3网联通信设备RSU 35 B.4感知设备.. 35 B.5MEC主机... 36 B.6 高精度定位系统, 36 B.7云平台... 36 附录C(资料性) 计算平台技术 37 C.1设备名称, 37 C.2设备功能 37 C.3规格与技术参数, 37 C.4接口.. 39 C.5配套软件. 41 C.6布设要求, 41 C.7安装要求, 41 C.8测试方法. 41 附录D(资料性) 道路环境传感器参数指标 42 D.1工作环境要求 42 D.2 路面状态观测指标, D.3功能要求., 42 参考文献 44

9.3 性能安求 9.4布设要求. 19 )信息安全. 19 10.1一般规定 19 10.2功能要求 20 10.3技术要求, 21 照明及供电设施 2 11.1一般规定.. 22 11.2功能要求. 22 11.3性能要求. 22 11.4布设要求, 23 车路协同和自动驾驶支持 23 12.1 一般规定. 23 12.2功能要求. 2 12.3高精度定位要求 24 12.4自动驾驶支持 25 付录A(资料性)主要设备 26 A.1路侧端广域多目标毫米波雷达 26 A.2路侧端雷视融合一体机 28 A.3激光雷达. 32 时录B(资料性) 通信技术 35 B.1设施构成, 35 B.2安装原则, 35 B.3网联通信设备RSU 35 B.4感知设备.. 35 B.5MEC主机... 36 B.6高精度定位系统, 36 B.7云平台... 36 时录C(资料性) 计算平台技术 37 C.1设备名称. 37 C.2设备功能 37 C.3规格与技术参数 37 C.4接口.. 39 C.5配套软件. 41 C.6布设要求, 41 C.7安装要求, 41 C.8测试方法. 41 时录D(资料性) 道路环境传感器参数指标 42 D.1工作环境要求 42 D.2 路面状态观测指标, 42 D.3功能要求.. 42 参考文献

IKJDL 002—202

TKJDL002—2021

TKJDL002—202

大湾区城市道路智能网联设施技

本文件规定了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道路智能网联设施(以下简称“智能网联设施”)的有关技术要求, 包括总则、交通信息感知、网联通信设施通信网络、路侧计算设施、交通大数据平台、信息发布设施 信息安全、照明及供电设施、车路协同及自动驾驶支持等。 本文件适用于粤港澳大湾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智能网联设施规划和建设,也可供国内 其他地区城市道路参照。

T/KJDL 002—2021

GB/T33697公路交通气象监测设施技术要求 GB/T50065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 CJJ37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CJJ45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 CJ/T527道路照明灯杆技术条件 GA/T484LED道路交通诱导可变信息标志 GA/T496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GA/T1743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机信息发布接口规范 JTGD80高速公路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设计通用规范 YD/T3340基于LTE的车联网无线通信技术空中接口技术要求 YD/T3400基于LTE的车联网无线通信技术总体技术要求 YD/T3594基于LTE的车联网通信安全技术要求 YD/T3707基于LTE的车联网无线通信技术网络层技术要求 YD/T3709基于LTE的车联网无线通信技术消息层技术要求 YD/T3755基于LTE的车联网无线通信技术支持直连通信的路侧设备技术要求 YD/T3756基于LTE的车联网无线通信技术支持直连通信的车载终端设备技术要求 T/CSAE53合作式智能运输系统车用通信系统应用层及应用数据交互标准(第一阶段 T/CSAE157合作式智能运输系统车用通信系统应用层及应用数据交互标准(第二阶段) T/CSAE158基于车路协同的高等级自动驾驶数据交互内容 T/ITS0110基于LTE的车联网无线通信技术直连通信系统路侧单元技术要求

智能网联汽车intelligentconnectedvehicle,ICV 智能网联汽车是指搭载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并融合现代通信与网 实现车与X(人、车、路、云端等)智能信息交换、共享,具备复杂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协 功能,可实现“安全、高效、舒适、节能”行驶,并最终可实现替代人来操作的新一代汽车。 汽车通过智能化与网联化两条技术路径协同实现“信息感知”和“决策控制”功能。

智能网联设施intelligentconnectedfacilities 将计算机、自动控制、通信与网络技术、传感器等技术融合,应用于道路交通运行与安全管理,: 具 备复杂环境感知、判断、通信、信息发布等功能,辅助提供伴随式交通运行服务,提升道路交通运行质 量而所需设备的统称。

TKJDL002—202

车联网产业是依托信息通信技术,通过车内、车与车、车与路、车与人、车与服务平台的全方 和数据交互,提供综合信息服务,形成汽车、电子、信息通信、道路交通运输等行业深度融合的 业形态。

由观测接收机和观测天线等设备组成,用于观测、存储、传输卫星信号数据,并具有基准坐标 基准站,简称观测站。

TKJDL002—2021

TKJDL002—2021

基准站referencestation

在控制点上架设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测量型接收机、通信终端等设备,在一定时间内连续观 测、接收卫星信号,并将数据传输给数据综合处理系统,由其处理后播发差分改正数据的设施,又称参 考站。

监测基准站observationandsupervisionreferencestation 由差分监测接收机和监测天线等设备组成,用于观测、存储、传输卫星信号数据以及进行差分数据 质量评估监测,并具有基准坐标的框架基准站,简称监测站。

交通参与者感知设备perceptionequipmentfortrafficparticipants 能够对检测区域内的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等交通参与者进行识别及位置检测的设备 3.1.18

数字化交通标志标线digitaltrafficsignsandmarkings 将道路交通标志标线承载的交通规则、道路状态等信息转化为更易于机器辨识的数字信息,并以信 息化的手段进行发布或传输的设施及设备

管理人员通过计算机和通信网络对异地电子设

TKJDL002—202

4.1.1智能网联设施建设应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贯彻落实交通强国纲要、 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数字交通发展规划纲要。 4.1.2智能网联设施建设应贯彻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符合国家车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及数字化 转型发展要求,构建数字化的采集体系、网络化的传输体系和智能化的应用体系。 4.1.3智能网联设施建设应贯穿于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的城市道路规划、建设、养护、运 营全生命周期,加快新型道路基础设施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 4.1.4智能网联设施建设应推动车联网模式、业态、产品、服务等联动创新,促进交通出行和物流高 质量发展。

T/KJDL002—2021

4.2.1遵循与发展需求相适应的原则,结合新时代智慧交通发展战略,统筹布局、因路制宜地实施建 设。 4.2.2遵循系统性原则,不同设施之间、附属设施与主体工程之间应功能匹配、协调统一。 4.2.3遵循安全性原则,智能网联设施建设应以交通安全与信息安全为根本,保障功能同时须同步考 虑安全风险防控。 4.2.4遵循创新引领、数据赋能原则,应在满足系统安全和使用功能的前提下,鼓励采用新技术、新 产品、新材料、新工艺。 4.2.5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系统设计宜适度超前,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为今后发展预留空间。 4.2.6遵循绿色低碳建设原则,宜应用节能技术和绿色环保设施,促进减少能源消耗和降低碳排放。

T/KJDL002—2021

5.1.1智能网联设施信息感知监测应能实现交通运行状态信息监测、道路基础设施状态信息监测、气 象环境信息监测等功能。 5.1.2实时交通信息感知监测系统采用多源数据融合技术路线,实时获取路侧设备采集信息、移动终 端/车载终端采集信息、交通管理和气象等公共信息,实现道路、交通状况信息的感知监测功能。 5.1.3交通信息感知系统包括感知设备(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和摄像机)、路侧计算设施和路侧通 信设施RSU。 5.1.4建设交通信息感知系统时,传感器及基础设备应选用可靠性高、维护性强、低成本、数据准确 度满足基本要求并可大面积应用的设施。 5.1.5交通信息感知设施的部署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a)可选择合适的路侧、车道设施,如路侧立柱、灯杆、门架、立交桥、人行过街天桥等位置部 署交通感知设施; b)同一路段设置多个感知设施时,应注意设施间距,以避免设施之间相互干扰; c)感知区域内不应该有明显遮挡,如:钢筋混凝土建筑物、金属构件、植物等; d) )应保证设施安装支护结构的稳定性,

TKJDL002—2021

DB12/T 1112-2021标准下载T/KJDL002—2021

5.2交通运行状态信息监测

5.2.1交通运行状态信息

交通流量信息采集可通过交通流检测器进行采集监测,应包括断面交通量、单向交通量、不同车道 交通量、路段小时交通量、平均车速、车头时距及车道占有率等。交通流量、平均车速、车头时距及车 道占有率等信息准确率应不低于95%,应每隔2.5min以内上传一次数据;与公安交警、道路管理等部门、 第三方出行服务平台共享的交通运行状态信息应实现定时自动传输与更新。

5.2.3交通流检测器性能

测器的性能要求符合GB/T26942和GB/T24726

5.2.4交通流检测器布设

交通流检测器布设应确保检测器覆盖所监测区域,并依据不同路段不同交通量、不同事故发生率调 整,设备布设原则如下: ? a)交通流量大(如快速路、主干路)、事故发生率高的路段,监测设施的布设间距宜为0.2km^ 1 km; b)交通流量较大(如次干路)或事故发生率较高的路段,监测设施布设间距宜为1km~1.5km; c)交通流量小(如支路)、事故发生率较低的路段,布设间距宜为1.5km~2.5km; d)城市快速路出入口、城市道路交叉口以及交通环境复杂的重要路段(如学校、医院路段等), 宜根据实际情况TCECS492-2017标准下载,减小布设间距。

5.2.5交通参与者检测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