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JGJ138-2001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pdf

06、JGJ138-2001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4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389783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06、JGJ138-2001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pdf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禾

CJJT 305-2020 跨座式单轨交通限界标准.pdf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2002年1月 二

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型钢混凝土

根据国家计委《关于发送<一九八八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 知》(计综[1987]2390号)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主*的《型钢混凝土组合结 构技术规程》,经审查,批准为行业标准,其中1.0.2,4.2.6,5.4.5,6.2.1为强制性 条文,必须严格执行。该标准*号为JGJ138一2001,自2002年1月1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建设部建筑工程标准技术归口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管理,中 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解释,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2001年10月10日

总 术语、符号 材料 C 设计基本规定, 12 型钢混凝土框架梁 .17 型钢混凝土框架柱 .25 型钢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 ..31 型钢混凝土剪力墙 35 连接构造 39 10施工及质量要求, .44 附录A配置十字形型钢的型钢混凝土柱 45 正截面承载力简化计算 45 本规程用词说明 49

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7]2390号文的要求,规程*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通过大 量系统的试验,认真总结工程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 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本规程。 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 1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适用范围、结构体系、配筋形式: 2抗震及非抗震的型钢混凝土结构构件的设计方法; 3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构造、连接节点、施工要求等。 本规程由建设部建筑工程标准技术归口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归口管理,授 权由主*单位负责具体解释。 本规程主*单位是: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北京北三环东路30号,****:100013) 本规程参加单位是: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勘察设计研究院、华 南理工大学、东南大学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是:孙慧中、姜维山、赵世春、王祖华、袁必果

1.0.1为在建筑工程中合理应用和发展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做到技术先进、安全 可靠、经济合理、确保质量,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非地震区和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至9度的多、高层建筑和一般构 筑物的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设计与施工。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构件应由混凝土、型 钢、纵向钢筋和箍筋组成。 1.0.3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设计与施工,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 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1.1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SteelReinforcedConcreteCompositeStructures

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SteelReinforcedConcreteCompositeStructures 凝土内配置型钢(轧制或焊接成型)和钢筋的结构。

E一混凝土弹性模量; Es一钢筋弹性模量; Ea一型钢弹性模量; fck、f一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设计值; fy、f’y一钢筋抗拉、抗压强度设计值; fv一箍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yk、fyk一钢筋抗拉、抗压强度标准值; fa、f'a一型钢抗拉、抗压强度设计值; k、fak一型钢抗拉、抗压强度标准值。

E一混凝工弹性模量: E一钢筋弹性模量; Ea一型钢弹性模量; fck、f一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设计值; f、fy一钢筋抗拉、抗压强度设计值; fv一箍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fyk、fyk一钢筋抗拉、抗压强度标准值; fa、fa一型钢抗拉、抗压强度设计值; fak、fak一型钢抗拉、抗压强度标准值。 2.2.2作用和作用效应 N一轴向力设计值; M一弯矩设计值; V一剪力设计值; 0s、0's一正截面承载力计算中纵向钢筋的受拉、受压应力; a、oa一正截面承载力计算中型钢翼缘的受拉、受压应力; max一型钢混凝土框架梁最大裂缝宽度。 2.2.3几何参数 as、a’;一纵向受拉钢筋合力点、纵向受压钢筋合力点至混凝土截面近边的距离; aa、α'a一型钢受拉翼缘截面重心、型钢受压翼缘截面重心至混凝土截面近边的距 离; b一混凝土截面宽度; h一混凝土截面高度;

2.2.2作用和作用效应

N一轴向力设计值; M一弯矩设计值; V一剪力设计值; 0s、's一正截面承载力计算中纵向钢筋的受拉、受压应力; a、oa一正截面承载力计算中型钢翼缘的受拉、受压应力;

as、a′s一纵向受拉钢筋合力点、纵向受压钢筋合力点至混凝土截面近边的距离; aa、αa一型钢受拉翼缘截面重心、型钢受压翼缘截面重心至混凝土截面近边的距 离; b一混凝土截面宽度; h一混凝土截面高度; ho一型钢受拉翼缘和纵向受拉钢筋合力点至混凝土截面受压边缘的距离:

hos、hor一纵向受拉钢筋、型钢受拉翼缘截面重心到混凝土截面受压边缘的距离; ha一型钢截面高度; br一型钢翼缘宽度; t一型钢翼缘厚度; hw一型钢腹板高度; tw一型钢腹板厚度; e一轴向力作用点至纵向受拉钢筋和型钢受拉翼缘合力点之间的距离; ei一初始偏心距; eo一轴向力对截面重心的偏心距,eo=M/N; ea一附加偏心距; S一箍筋间距; x一混凝土受压区高度; c一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Ac、Aa、As、A’s、Aaf、Aaf、Aaw一分别为混凝土全截面、型钢全截面、受拉钢 筋总截面、受压钢筋总截面、型钢受拉翼缘截面、型钢受压翼缘截面、型钢腹板截 面的面积; B一型钢混凝土框架梁截面短期刚度; B一型钢混凝土框架梁截面长期刚度; I一混凝土截面惯性矩; I一型钢截面惯性矩。

2.2.4计算系数及其他

n一偏心受压构件考虑挠曲影响的轴向力偏心距增大系数; 一混凝土相对受压区高度,=x/ho; S、Q's一纵向受拉钢筋、受压钢筋配筋率。

表3.1.3 型钢材料的强度设计值、强度标准值、 强度极限值(N/mm)

型钢材料的物理性能指标

手工焊接用焊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钢焊条》GB5117或《低合金 GB5118的规定。选用的焊条型号应与主体金属强度相适应。

纵向钢筋宜采用ⅡI级、Ⅲ级热轧钢筋;箍筋宜采用I级、ⅡI级热轧钢筋, 标应按表3.2.1的规定采用

表3.2.1 钢筋强度标准值、设计值(N/mm)

钢筋弹性模量(N/mm²)

3.3.1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小于C30;混凝土的强度指标应

混凝土强度标准值(N/mm²)

3.3.2混凝土弹性模量Ec应按表3.3.2的规定采用

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混凝土最大骨料直径宜小于型钢外侧混凝土保护层厚 3,且不宜大于25mm。

度的1/3,且不宜大于25mm。

4.1.1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为全部结构构件采用型钢混凝土的结构和部分结构构 件采用型钢混凝土的结构。此两类结构宜用于框架结构、框架一剪力墙结构、底部 大空间剪力墙结构、框架一核心筒结构、筒中筒结构等结构体系。但对各类结构体 系的框架柱,当房屋的设防烈度为9度,且抗震等级为一级时,框架柱的全部结构 构件应采用型钢混凝土结构。 4.1.2型钢混凝土框架柱的型钢,宜采用实腹式宽翼缘的H形轧制型钢和各种截面 型式的焊接型钢;非地震区或设防烈度为6度地区的多、高层建筑,可采用带斜腹 杆的格构式焊接型钢(图4.1.2)。

4.1.2型钢混凝土柱的型钢截面配筋形式

4.1.3型钢混凝土框架梁和框架柱中的型钢,宜采用充满型实腹型钢。充满型实腹 型钢的一侧翼缘宜位于受压区,另一侧翼缘位于受拉区(图4.1.3);当梁截面高度较 高时,可采用桁架式型钢混凝土梁。 4.1.4型钢混凝土剪力墙,宜在剪力墙的边缘构件中配置实腹型钢;当受力需要增 强剪力墙抗侧力时,也可在剪力墙腹板内加设斜向钢支撑。

图4.1.3型钢混凝土梁的 型钢截面配筋形式

EI=Eclc+Eala EA=EcAc+EA

EI=EcIc+EaIa

EA=EcAc+EaA

GA=GcAc+GA

式中EI、EA、GA一型钢混凝土构件截面抗弯刚度、轴向刚度、抗剪刚度; EcIc、EcAc、GcAe一钢筋混凝土部分的截面抗弯刚度、轴向刚度、抗剪刚度; EaIa、EaAa、GaAa一型钢部分的截面抗弯刚度、轴向刚度、抗剪刚度。 2端部配置型钢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其截面刚度可近似按相同截面的钢筋混 凝土剪力墙计算截面抗弯刚度、轴向刚度、抗剪刚度;端部有型钢混凝土边框柱的 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其截面刚度可按边框柱中的型钢折算为等效混凝土面积,以 此作为有翼缘截面的翼缘面积,计算其抗弯刚度、轴向刚度;对于墙的抗剪刚度只 考虑边框柱中的型钢腹板的折算等效混凝土面积。

2端部配置型钢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其截面刚度可近似按相同截面的钢筋混 凝土剪力墙计算截面抗弯刚度、轴向刚度、抗剪刚度;端部有型钢混凝土边框柱的 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其截面刚度可按边框柱中的型钢折算为等效混凝土面积,以 此作为有翼缘截面的翼缘面积,计算其抗弯刚度、轴向刚度;对于墙的抗剪刚度只 考虑边框柱中的型钢腹板的折算等效混凝土面积。 4.2.3采用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时,房屋最大适用高度可比行业标准《钢筋混凝土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JGJ3一91所规定的房屋最大适用高度适当提高;当 全部结构构件均采用型钢混凝土结构,包括型钢混凝土框架和钢筋混凝土筒体组成 的混合结构,除设防烈度为9度外,房屋最大适用高度可相应提高30%~40%,其结 构阻尼比宜取0.04。 4.2.4型钢混凝土结构构件设计,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进行 设计。

的混合结构,除设防烈度为9度外,房屋最大适用高度可相应提高30%~40%,其结 构阻尼比宜取0.04。 4.2.4型钢混凝土结构构件设计,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进行 设计。

.2.5 型钢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承载力设计,应采用下列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

yoS≤R S≤R/RE

式中S一结构构件内力组合设计值,应按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9 君

4.2.7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按风荷载或地震作用组合, 弹性方法计算的楼层层间位移与层高之比值△u/h、顶点位移与总高度之比值u/H的 限值,以及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薄弱层层间弹塑性位移△up,应符合行业标准《钢 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JGJ3一91所规定的限值要求。 4.2.8型钢混凝土梁的最大挠度应按荷载的短期效应组合并考虑长期效应组合影响 进行计算,其计算值不应大于表4.2.8规定的最大挠度限值。

历比炼上同松连巩动可议 4.2.8型钢混凝土梁的最大挠度应按荷载的短期效应组合并考虑长期效应组合影响 进行计算蓝欣花园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施工方案,其计算值不应大于表4.2.8规定的最大挠度限值,

构件制作时预先起拱,且使用上也允许,验算挠度时,可将计算所得挠度值减去走 2 表中括号中的数值适用于使用上对挠度有较高要求的构件。

.2.9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构件的最大裂缝宽度不应大于表4.2.9规定的最 宏度限值

最大裂缝宽度限值(mm)

4.3.1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6mm,纵筋与型 钢的净间距不宜小于30mm,其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搭接长度应符合国家 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一89的要求。 4.3.2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构件,宜采用封闭箍筋,其末端应 有135°弯钩,弯钩端头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10倍箍筋直径。 4.3.3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应符合国 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一89的规定。型钢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 对梁不宜小于100mm,且梁内型钢翼缘离两侧距离之和(b+b2),不宜小于截面宽度 的1/3;对柱不宜小于120mm(图4.3.3)。

图4.3.3: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

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构件中的型钢钢板厚度不宜小于6mm,其钢板宽厚比应 4.3.4的规定(图4.3.4)。当满足宽厚比限值时地下防水专项施工方案,可不进行局部稳定验算。

图4.3.4型钢钢板宽厚比

4.3.5在需要设置栓钉的部位,可按弹性方法计算型钢翼缘外表面处的剪应力,相 应于该剪应力的剪力由栓钉承担;栓钉承载力应按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GBJ 17一88的规定计算。型钢上设置的抗剪栓钉的直径规格宜选用19mm和22mm,其 长度不宜小于4倍栓钉直径,栓钉间距不宜小于6倍栓钉直径。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