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G/T D31-05-2017 黄土地区公路路基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JTG/T D31-05-2017 黄土地区公路路基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JTG/T D31-05-2017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42.63M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199324
下载资源

JTG/T D31-05-2017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JTG/T D31-05-2017 黄土地区公路路基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3挂网锚杆孔应采用高压风清孔,注浆固定锚杆。 4铺设钢筋网前宜在坡面上喷射一层混凝土,钢筋网与坡面的间隙宜为30mm, 再喷射混凝土至设计厚度。钢筋网和锚杆不得外漏。 5应自下而上进行喷射作业。当喷混厚度超过60mm时,宜分两层喷射。喷层厚 均匀,养护时间不应少于7d。 6喷层周边与未防护坡面的衔接处应做好封闭处理。 施工过程中应及时做好泄水孔、排水孔和伸缩缝

4铺设钢筋网前宜在坡面上喷射一层混凝土,钢筋网与坡面的间隙宜为30mm 随后再喷射混凝土至设计厚度。钢筋网和锚杆不得外漏。 5应自下而上进行喷射作业。当喷混厚度超过60mm时,宜分两层喷射。喷层厚 度应均匀,养护时间不应少于7d。 6喷层周边与未防护坡面的衔接处应做好封闭处理。 施工过程中应及时做好泄水孔、排水孔和伸缩缝。 6.4.3护面墙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所用石料应为色泽均匀、结构密实、无裂纹、未风化的硬质岩石,混凝土预制 快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2浆砌砌体应错缝,不得通缝、叠砌、贴砌和浮塞,砂浆应饱满密实,勾缝应牢 固、美观。 3墙体应根据伸缩缝和沉降缝的长度分段砌筑,泄水孔、耳墙、砂砾反滤层应与 墙体同步施工。 4砌体应自下而上逐层砌筑,直至墙顶。当为多级防护时,宜先砌上墙。

DB31 721-2020 夹层玻璃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6.4.3护面墙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6.4.4植物防护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植物防护应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理的施工季节进行施工。 2 植草、植灌可按穴种、沟种、撒种、铺草皮及植生袋等方式实施,宜首选穴种。 3 植树苗木出圃时,单株植物应带原土栽植,土球用草袋包装牢固。 4每个植树坑底应施加0.5kg有机肥作底肥,并填入50mm松土,防止接触烂根; 然后分次回填,边填边踩,并注意提苗,保持直立稳固。 5植草、植灌、植树后,应适时洒水、浇水、施肥并防治病虫害,加强前期养护。 养护期限应根据坡面植被生长状况而定,不宜少于45d。

6.4.5液压喷播植草防护施工应符合下

1植草前应对坡面进行整理、适当平整,清除杂物。 2对喷播采用的种子应以批次为单位做发芽率试验,重新测定千粒重,作为确定 各种植物种子用量的依据。对具有蜡质的草种和灌木种子,应进行温水浸泡等催芽处 理,以确保出苗率。 3喷播施工应按设计比例配制水、草种、肥料、木纤维、保水剂、黏合剂等的混 合物。 4喷播施工草种发芽后,应定期检验植被覆盖率,及时对稀疏无草区进行补播。

6.4.7骨架植草防护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骨架施工放样应准确,应根据设计图纸定出关键点的坐标和位置,用钢钎或竹 签在坡面上标定,之后挂线开挖骨架沟槽。 2砌筑骨架时应自下而上逐条砌筑,并与边坡及开挖骨架沟槽紧贴;先砌筑骨架 衔接处,再砌筑其他部分骨架,两骨架衔接处应处于同一高度。 3骨架砌筑灌浆应饱满,不得出现空洞;勾缝应平整、光滑。灌浆宜采用1:3.5~ 1:4.5的水泥砂浆,勾缝宜采用1:2~1:3的水泥砂浆或1:0.5:3的水泥石灰砂浆,砂 浆配合比应满足强度要求。 4在骨架底部及顶部和两侧范围内,应采用水泥砂浆砌片石镶边加固。 5当边坡坡率缓于1:1时,骨架内宜回填客土。回填客土时宜使用振动板使之密 实,靠近表面时用潮湿的黏土回填。骨架表面与回填客土表面应平顺且密贴,以防地表 水沿缝隙渗入。当边坡坡率陡于1:1时,骨架内不宜回填客土,宜采用穴种植草。 6骨架内植草工程应在骨架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以上时进行,植草施工可参 照植草、植灌防护施工。

6.4.8铺网植草防护施工应符合下列规

1植草前应对坡面进行整理、适当平整,清除杂物。对土质条件差、不利于草种 生长的坡面应回填改良客土,回填客土厚度宜为50~75mm,并用水润湿让坡面自然沉 降至稳定。 2三维网应顺坡铺设,剪裁长度应比坡面长1.3m。 3三维网铺设方式宜为平铺式和叠砌式相结合,网之间应重叠搭接,搭接宽度不 宜小于100mm。 4三维网宜根据坡面土体条件采用木桩、锚钉等固定,四周以U形钉固定。 5网格内填土宜采用客土或土、肥料及腐殖质土的混合物,填土应充满网包,人 工分层充填拍实,且洒水湿润,至网包层不外露为止。 6播种可采用人工撒播,也可采用液压喷播。采用人工撒播后,应撒5~10mm细 粒土。

1锚杆施工应根据设计孔位采用风钻成孔,钻孔孔眼方向应与坡面垂直。锚杆孔 应冲洗干净(在黄土中,不应用水冲洗,应输送高压风吹孔),然后安装锚杆并用水泥 砂浆封填。 2铺网时应张拉紧,网间搭接宽度不宜小于50mm,并每隔0.3m用18号铁丝绑 扎,安装锚杆托板固定网。 3应按设计比例将绿化基材、纤维、种植土及混合植被种子依次倒人混凝土搅拌 机料斗搅拌,搅拌时间不应少于1min,搅拌应均匀。 4基材混合物的喷射应分两次进行,先喷射不含种子的基材混合物,然后喷射含

种子的基材混合物。喷射应均。

6.4.10路基沿河冲刷防护工程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植树防护应选用喜水性树种。林带应由多行树木组成,乔灌木应密植。植树后, 应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护。 2砌石或混凝土护坡应在坡面密实、平整、稳定后铺砌。砌块应交错嵌紧,不得 浮塞。砂浆应饱满、密实,不得有悬浆。 3抛石防护宜在枯水季节施工。抛石体应选用质地坚硬、耐冻且不易风化崩解的 石块,抛石体边坡坡度和石料粒径应根据水深、流速和波浪情况确定。石料粒径应大于 300mm,坡度应不陡于抛石石料浸水后的天然休止角。抛石厚度宜为粒径的3~4倍: 用大粒径时,不得小于2倍。 4导流构造物施工前,应根据现场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避免施工过程中水 流冲刷农田、村庄、公路和下游路基。丁坝坝头应按设计进行平面防护,处理好坝根与 相连接的地层或其他防护设施的衔接。顺坝应按设计处理好与上下游河岸的衔接,使水 流顺畅,坝根附近河岸应按设计防护加固至上游不受水流冲击处。 5改移河道工程施工,河道开挖应先挖好中段,然后再开挖两端。河床加固设施 及导流构造物的施工应合理安排,及时配套完成。利用开挖新河道的土石填平旧河道 时,在新河道未通流前,旧河道应保持适当的流水断面。

6.4.10路基沿河冲刷防护工程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植树防护应选用喜水性树种。林带应由多行树木组成,乔灌木应密植。植树后, 应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护。 2砌石或混凝土护坡应在坡面密实、平整、稳定后铺砌。砌块应交错嵌紧,不得 浮塞。砂浆应饱满、密实,不得有悬浆。 3抛石防护宜在枯水季节施工。抛石体应选用质地坚硬、耐冻且不易风化崩解的 石块,抛石体边坡坡度和石料粒径应根据水深、流速和波浪情况确定。石料粒径应大于 500mm,坡度应不陡于抛石石料浸水后的天然休止角。抛石厚度宜为粒径的3~4倍; 用大粒径时,不得小于2倍。 4导流构造物施工前,应根据现场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避免施工过程中水 流冲刷农田、村庄、公路和下游路基。丁坝坝头应按设计进行平面防护,处理好坝根与 相连接的地层或其他防护设施的衔接。顺坝应按设计处理好与上下游河岸的衔接,使水 流顺畅,坝根附近河岸应按设计防护加固至上游不受水流冲击处。 5改移河道工程施工,河道开挖应先挖好中段,然后再开挖两端。河床加固设施 及导流构造物的施工应合理安排,及时配套完成。利用开挖新河道的土石填平旧河道 时,在新河道未通流前,旧河道应保持适当的流水断面。 6.4.11挡土墙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地基承载力应达到设计要求。挡土墙基础开挖后,应进行核实检验;当基底承 载力不满足设计要求时,应提请变更设计。 2挡土墙应随开挖、随下基、随砌筑,并做好墙背反滤、防渗水设施。 3挡土墙施工时,应根据设计图的分段长度,结合墙趾实际地形、水文、地质变 化情况设置沉降缝和伸缩缝。缝宽宜为20~30mm,应整齐一致,上下贯通并应填缝处 理。沉降缝和伸缩缝可合并设置。 4墙背应及时进行人工回填,墙后填料应满足设计要求。采用石灰土作填料时, 石灰剂量可采用5%~6%,石灰中Ca0+Mg0含量不应低于55%,宜采用Ⅲ级钙质消 石灰或Ⅱ级镁质消石灰。土料可采用与路基段填筑相同的土料。 5墙背回填碾压时,在距墙背0.51.0m范围内,不得用重型振动压路机碾压, 应使用小型机具夯实或人工夯实。 6.4.12重力式挡土墙、半重力式挡土墙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砌筑墙体所用石料应采用结构密实、石质均匀、不易风化、无裂缝的硬质石料 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规定。 2砌筑墙体所用砂浆的类别和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规定。配料应准确。宜采用机 城瑞述增域应均勾充分砂浆经运输后,应检查其稠度和分层度,稠度不足或分层

6.4.11挡士墙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4.12重力式挡土墙、半重力式挡土墙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砌筑墙体所用石料应采用结构密实、石质均匀、不易风化、无裂缝的硬质石料 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规定。 2砌筑墙体所用砂浆的类别和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规定。配料应准确。宜采用 搅拌、搅拌应均勾、充分。砂浆经运输后,应检查其稠度和分层度,稠度不足或分

约砂浆应重新拌和至符合要求。砂浆应具有良好的和易性。砌体缝隙应填满压实,胶结 牢固。 3墙体采用浆砌片石砌筑时,片石应分层错缝筑。石块应大小搭配,相互错叠, 交接紧密。采用块石砌筑时,块石应平砌。现浇混凝土重力式挡土墙应分层浇筑,插捣 密实,不应出现蜂窝、麻面、露筋、空洞。 4采用台阶式基础时,台阶与墙体应连在一起同时砌筑,基底及墙趾台阶转折处 不应砌成垂直通缝,砌体与台阶壁间的缝隙砂浆应饱满。 5当采用重力式挡土墙作为抗滑挡土墙使用时,不得全断面开挖,应开挖一段砌 筑一段,并应做好边坡的临时防护措施。 6.4.13石笼式挡土墙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石笼基底应大致整平,必要时用碎石或砾石垫层找平。 2石笼应做到安设位置正确,搭叠衔接稳固、紧密,确保整体性。 3填充石料应自身稳定,大面朝下,适当摇动或敲击,使其平稳。石料间应相互 答接。 4网箱封盖应在顶部石料砌垒平整的基础上进行。应先使用封盖夹固定每端相邻 吉点后,再加以绑扎;封盖与网箱边框相交线,应每隔25cm绑扎一道。 6.4.14悬臂式挡土墙、扶壁式挡土墙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悬臂式挡土墙和扶壁式挡土墙宜就地整体浇筑,也可采用装配式施工。 2现场整体浇筑时,应根据设计图纸制作模板。模板宜采用钢模;当采用木模时, 应在模板内侧加钉镀锌薄铁皮,保证混凝土表面光滑平整。安装的模板不得与脚手架相 连。模板与钢筋安装工作应配合进行,模板结构应与所采用的钢筋安装绑扎方法及混凝 上的浇筑方法相适配。 3现场整体浇筑时,每段墙的底板、面板和肋的钢筋应一次绑扎,宜一次完成混 疑土灌注。当采用现场分段浇筑时,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并预埋好连接钢筋。连接 处混凝土面应严格凿毛,并清洗干净。凸样应按照设计尺寸开挖,并与墙底板一同灌注 昆凝土。 4混凝土浇筑应均质密实、平整、无蜂窝麻面、不露筋骨,强度符合设计规定, 故到搅拌均匀、振捣密实、养生及时。灌注混凝土后,应按有关规定进行养护。 5装配式施工时,应在基础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后开始安装。预制墙 与其础应控设计要或连控定固

的砂浆应重新拌和至符合要求。砂浆应具有良好的和易性。砌体缝隙应填满压实,胶结 牢固。 3墙体采用浆砌片石砌筑时,片石应分层错缝砌筑。石块应大小搭配,相互错叠, 咬接紧密。采用块石砌筑时,块石应平砌。现浇混凝土重力式挡土墙应分层浇筑,插捣 密实,不应出现蜂窝、麻面、露筋、空洞。 4采用台阶式基础时,台阶与墙体应连在一起同时砌筑,基底及墙趾台阶转折处 不应砌成垂直通缝,砌体与台阶壁间的缝隙砂浆应饱满。 5当采用重力式挡土墙作为抗滑挡土墙使用时,不得全断面开挖,应开挖一段砌 筑一段,并应做好边坡的临时防护措施。 6.4.13石笼式挡土墙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石笼基底应大致整平,必要时用碎石或砾石垫层找平。 2石笼应做到安设位置正确,搭叠衔接稳固、紧密,确保整体性。 3填充石料应自身稳定,大面朝下,适当摇动或敲击,使其平稳。石料间应相互

6.4.15锚杆挡土墙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锚杆施工前应做锚杆抗拔力验证试验,以验证锚杆结构的承载能力能否达至 要求。 2锚杆应按设计尺寸下料,并应做好储存、调直、除污、防锈等加工处理。

钢筋接头应焊接,沿杆体轴线方向每隔1.5~2.0m应设置一个对中支架,以便锚杆在 孔内正确就位。 3钻孔定位应准确,锚孔的倾角应符合设计要求。钻孔时,不得加水钻进。钻孔 后应将孔内粉尘、石渣清理干净。 4安装普通砂浆锚杆时,锚杆应安装在孔位中心。灌浆应采用孔底注浆法,灌浆 压力不宜小于0.2MPa。砂浆锚杆安装后,不应敲击、摇动。普通砂浆锚杆在3d内,早 强砂浆锚杆在12h内,不应在杆体上悬挂重物。应待砂浆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后 开始安装肋柱、墙板。 5锚杆挡土墙宜采用一次注浆法。当需要显著提高土锚的抗拔力时,可采用二次 注浆。 6安装墙板时,应边安装墙板边进行墙背回填及墙背排水系统施工。

5.4.16错定板挡土墙施工应符合下列规

1拉杆应采用延伸性较好的钢材。安装应确保拉杆顺直,拉杆与肋柱、锚定板的 连接紧密牢固。拉杆埋于土中部分,肋柱、锚定板上的锚头及螺丝杆均应作防锈处理和 防水封闭。 2锚定板吊装时,应保证肋柱不前倾。应视基础设计情况,确定肋柱是否需要 支撑。 3锚定板挡土墙的施工工序应按照逐层拼装挡土墙、拉杆、锚定板,逐层填土的 顺序循环进行。墙后填土应按规定的顺序进行,以发挥锚定板在填土过程中的抗拔能 力,保证锚定板挡土墙的整体稳定性。 4拉杆及锚定板埋设,应先填土后挖槽就位;挖槽时,锚定板宜比设计位置高30~ 50mm。锚定板前方超挖部分宜用C10水泥混凝土或石灰土回填夯实。不得直接碾压拉 杆和锚定板, 5应现场进行原型锚定板的拉拔试验和锚定板挡土墙的监测,监测内容和要求应 符合本规范第6.6节的相关规定。 6.4.17加筋土挡土墙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加筋土挡土墙采用黄土填料时,应选择粗粒组的黄土或掺碎石、砂砾等,并采 用重型击实标准,严格按要求压实。 2填料每层摊铺后应及时碾压,防止填料摊铺后由于不及时碾压而改变填料的含 水率。 3拉筋底面的填料应平整密实,压实时不应使用羊足碾碾压。拉筋应平顺铺设于 已压实整平的填料上,不应有弯曲或扭曲,然后将其连接在面板拉环处,敷设时拉筋应 与面板背面垂直。 4填料摊铺、碾压应从拉筋中部开始,平行于墙面碾压,先向拉筋尾部逐步进行 然三币向墟而主向进行不得平行王拉筋方向碾压。填土分层厚度及碾压遍数,应根揽

6.4.17加筋士挡土墙施工应符合下列规

拉筋间距、碾压机具和密实度要求,通过试验确定。 5安装直立式墙面板应按不同填料和拉筋预设仰斜坡,仰斜坡宜为1:0.02~ 10.05,墙面不应外倾。

表6.4.17加筋土挡士墙施工监测要求

1.以20m为检查单位,小于20m仍按20m计。 2.面板安装以同层相邻两板为一组。

3.面板垂直度的正、负号分别表示向外和向内。

6.4.18桩板式挡土墙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桩板式挡土墙施工工序为先施工桩,后施工挡土板,桩身施工参照抗滑桩放 挡土板可预制或现浇。 2安装挡土板应在桩身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挡土板安装时,应边安 回填,并做好板后排水设施。 3挡土板应按设计要求与桩体正确连接,配套完成。

1桩板式挡土墙施工工序为先施工桩,后施工挡土板,桩身施工参照抗滑桩施工。 挡土板可预制或现浇。 2安装挡土板应在桩身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挡土板安装时,应边安装边 回填,并做好板后排水设施。 3挡土板应按设计要求与桩体正确连接,配套完成。 6.4.19抗滑桩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抗滑桩应严格按给定坐标,准确放线定位。施工前应先对桩位附近边坡或表层 易滑塌部分采取措施,并做好锁口盘及桩位附近地表水的拦截工作。 2抗滑桩施工时应做好井下排水、通风、照明设施。抗滑桩宜在旱季施工;雨季 施工时,应在孔口搭设雨棚。 3抗滑桩可采用人工开挖或机械成孔。采用人工开挖时,应做好保证人员安全的 措施和应急预案;采用机械成孔时,黄土层中应采用旋挖成孔,不宜采用泥浆护壁钻孔 灌注桩。 4桩井开挖应根据坡体变形情况隔桩或隔两桩开挖。桩井开挖过程中应随时校准 其垂直度和净空尺寸。 5抗滑桩应分节开挖,每节开挖深度宜为0.5~2.0m。开挖一节,应及时做好该 节护壁。当护壁混凝土具有一定强度后方可开挖下一节。不得在土石变化处和滑动面处 分节。护壁各节纵向钢筋应焊接,不得简单绑扎。在围岩松软、破碎和有滑动面的节段 护壁应增加钢筋,并应在护壁内顺滑动方向用临时横撑加强支护,并观察其受力及变形 情况,及时进行加固。当发现横撑受力变形、破损而失效时,施工人员应立即撤离。 6浇筑护壁混凝土时,应紧贴围岩灌注,灌注前应清除孔壁上的松动石块、浮土。 围岩较松软、破碎、有水时,护壁宜设泄水孔。护壁混凝土不侵入桩截面净空以内。

6.4.19抗滑桩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5.4.20锚固工程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锚索材料应采用高强度、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应顺直、无损伤、无死弯。锚 固段应除锈、除油污,不得使用有机械损伤、电弧烧伤和严重锈蚀的钢绞线。不得将钢 绞线及锚索直接堆放在地面或露天储存,应避免受潮、受腐蚀。考虑到锚索张拉工艺要 求,实际下料长度应比设计长度多留1.5m。 2锚索孔位应按设计图标示测放,钻孔俯角与锚索倾角一致,其倾角允许误差为 ±1°;考虑沉渣的影响,为确保锚索深度,实际钻孔深度应大于设计深度1.0m。 3锚索成孔不得加水钻进;成孔困难时,可采用跟管钻进。钻进过程中应对每孔 地层变化、钻进速度、漏风、反渣、地下水情况以及其他特殊情况作现场记录。应根据 岩性及完整性确认通过滑动面破碎带至稳定地层中,有足够锚固长度后终孔。成孔后, 应采用高压风清空,清除孔中碎屑或地下水。 4锚索孔内宜灌注水泥砂浆,水灰比宜为0.4~0.45,灰砂比宜为1:1,砂浆体强 度不应低于30MPa。应采用从孔底到孔口返浆式注浆,注浆压力不宜低于0.3MPa。注 浆应饱满、密实,必要时宜采取二次注浆。 5张拉应在砂浆体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0%后进行,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正式张拉前先对锚索进行1~2次试张拉,荷载等级为0.1倍的设计拉力。 2)锚索张拉分级进行,除最后一级应稳定10~20min外,其余每级应稳定5min, 并分别记录每一级钢绞线的伸长量。在每一级稳定时间里应测读锚头位移3次。当张拉 到最后一级荷载且变形稳定后,卸荷至锁定荷载锁定锚索。 3)锚索锁定后,在48h内发现有明显的预应力松弛时,应进行补偿张拉。锚索锁 定后,切除适量钢绞线,用C30混凝土及时封闭锚头。

6.5.1对排水沟渠进行铺砌加固前,应先对基底进行夯实、掺灰夯实等处理。 度应达到90%

6.5.2各类排水设施采用浆砌片石铺砌时,应选用有平整面的片石。各砌缝砂浆应 饱满,保证不渗水、不漏水。

6.5.3当急流槽较长时,应分段砌筑,分段长度宜为5~10m。接头用防水材

塞,应密实无空隙。混凝土预制块急流槽,分节长度宜为2.5~5.0m,接头 接。

6.5.4填石渗沟的石料应洁净、坚硬、不易风化;砂砾应采用等粒径粗砂或20~ 40mm砾石,含泥量应小于2%,不得采用粉砂、细砂。当用于排除层间水时,渗沟底 部应埋置于最下面的不透水层。在冰冻地区,渗沟埋置深度不得小于当地最小冻结 深度。 6.5.5边坡渗沟的基底应设置在潮湿土层以下的干燥地层内。基底应铺砌防渗层 构壁应设反滤层,其余部分采用透水性材料填充。 6.5.6支撑渗沟的基底宜理人滑动面以下0.5m;当滑动面较缓时,可做成台阶式支 撑渗沟,台阶宽度宜大于2m。连接支撑渗沟的排水沟应进行加固。

6.5.7渗并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深并开挖应根据土质选用合理的支撑形式,并应随挖随支撑、及时回填。 2渗井填充料的含泥量应小于5%,应按单一粒径分层填筑,不得将粗细材 杂填塞。下层透水层范围内宜填碎石或卵石,上层不透水范围内宜填砂或砾石。井 填充料之间应设反滤层。 3渗井顶部四周应采用黏土填筑围护,井顶应加盖封闭。

6.5.8仰斜式排水孔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钻孔成孔直径宜为75~150mm,仰角不宜小于6°。孔深应延伸至富水区。 2排水管直径宜为50~100mm。渗水孔宜梅花形排列。渗水段应裹1~2层无纺土 工布,防止渗水孔堵塞。

监测,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评价路基边坡的稳定性,提供预报数据,跟踪和控制施工进度。 2在可能发生险情时提供报警值,调整有关施工工艺和步骤,做好信息化施工。 3检验加固工程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对边坡加固的有效性。

监测,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关位移反分析计算及数值模拟计算提供土

6.6.2高路堤填筑变形监测应在路中心、路肩、坡脚位置的地基上埋设接杆式沉降 板或无线接收式沉降标观测地基沉降量;同时随着逐级填筑,在各级平台上埋设位移监 则桩监测路堤稳定性。可采用全站仪或GPS对位移监测桩进行观测。 6.6.3深路堑开挖变形监测宜采用下列方式: 1施工期巡视检查,即在边坡开挖过程中定期进行巡视检查工作。巡视范围应达 路堑坡口线以外不小于50m,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检查地面有无裂缝,并对发现的裂缝记录其深度、宽度、连通性、充水状况 等发展变化情况,分析论证其对边坡稳定状况的影响。 2)应观察记录坡面的岩层产状、节理发育状况及地下水出露情况。当出现结构面 组合不利于边坡稳定,地下水涌出等情况时,应对边坡稳定状况进行分析。 3)应检查边坡是否出现裂缝、是否出现掉渣或掉块现象,表面有无隆起或下陷等。 据此分析边坡稳定状况。 2进行边坡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监测,应在路堑坡口线以外10m范围内埋设2~3 个位移监测桩,同时随着逐级开挖,在各级平台上埋设位移监测桩。应通过对观测数据 整理、分析,判断高边坡的稳定状况。 3进行深层变形监测,应在边坡内部通过钻孔安装布置测斜仪、多点位移计、滑 动测微计等,监测边坡内部变形情况,分析、判定可能的滑裂面位置

深层变形监测应针对砂质黄土(或有砂夹层)边坡、具有构造节理的黄王边坡、 具有垂直节理的黄土边坡进行。测斜仪用于监测深层水平位移(X方向),多点位移计 用于监测深层垂直位移(Z方向),滑动测微计可同时监测深层三向(X、Y、Z)位 移。一般情况下布置测斜仪监测,当边坡条件复杂时布置两种或三种仪器同时监测。

6.6.4抗滑桩受力与位移监测应符合下列

1受力监测应通过桩前、桩后布置土压力盒进行。桩前土压力盒应布置在滑动面 ,桩后土压力盒应布置在滑动面以上。土压力盒上下布置间距宜为3m左右。 2位移监测应在桩身内布置测斜管,观测抗滑桩在滑坡推力作用下可能发生的位 扭转情况,结合土压力观测结果,分析边坡变形发展趋势;同时,根据抗滑桩的位 算其受力,并与设计值比较,掌握其安全性并及时预报可能发生的危险。

6.6.5边坡锚固工程支护效应监测,应采用锚杆应力计及钢筋计

6.6.6施工监测周期与观测频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6.6.6施工监测周期与观测频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1高路堤填筑和深路堑开挖的监测周期应自路基施工前开始,路面铺筑完成后 结束。 2路堤填筑期间,每填筑一层应观测1次:路堤填高超过极限高度之后,应每天 观测1次。休工期,第一个月应每3天观测1次;超过1个月后,可每月观测1次。 3边坡开挖期间应每天观测1次;暴雨和连续降雨期间应每天观测3次;边坡刷 方和防护措施全部结束后3个月内,可每周观测1次。 4抗滑桩受力与位移监测、边坡锚固工程支护效应监测应自锚固工程施工之后开 始,路面铺筑完成后结束。可每周观测1次,暴雨和连续降雨期间应每天观测1次。

7.1.1路基拓宽改建设计,应根据既有公路沿线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水文地 质、地基土的性质、不良地质的发育情况,采取措施保证拓宽改建路基的强度和稳 定性。 7.1.2路基拓宽改建前,应搜集既有公路路基勘察设计、峻工图和养护方面的资料, 调查既有路基稳定情况,并对既有路基和拓宽场地进行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调查、勘探 和测试。 7.1.3应查明既有路基的填料性质、含水率、密度、压实度、强度和稠度状态,既 有路堑边坡地质情况、现有防护排水措施及边坡稳定状态,拟拓宽场地的水文地质、工 程地质条件;评价新拼接路基或增建路基对既有路基沉降变形和边坡稳定的影响程度。 7.1.4拓宽的路基与既有路基之间应保持良好的衔接。应采取工程措施,减小拓宽 路基与既有路基之间的差异沉降。 7.1.5拓宽路基宜选择施工速度快、工期短的拼接方式,采用沉降变形小、收敛快 的地基处理方法。

7.1.1路基拓宽改建设计,应根据既有公路沿线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水文地 质、地基土的性质、不良地质的发育情况,采取措施保证拓宽改建路基的强度和稳 定性。

7.2既有路基状况调查与评价

7.2.1应通过资料收集和调查访问,了解既有公路的技术标准、地形地貌、工程地 质和水文地质情况、既有地基处理方法、路基填筑技术、目前的使用性能或存在的病害 和隐患、且前的交通量和交通组成及其未来预测等情况。

7.2.2应以出现病害和存在隐患的路段为重点,对既有路基进行现场勘探与测试, 查明路基变形情况、路侧陷穴、湿陷性黄土层分布深度、地下水情况、路基路面强 度等。

出现病害和存在隐患的路段初步判定主要靠沿线调查目测;在初步判定的基础上对 这些路段施以探地雷达检测(一般采用60MHz的天线),根据探地雷达检测结果划分出 重点路段;对重点路段再进行瞬态瑞利波检测,以确定路段损坏分布的交界面,准确探 明路侧陷穴、路基内部软夹层、孔洞形态及范围;最后再选择代表性路段进行钻探取芯 和标贯试验,确定湿陷性黄土层分布深度、路基路面强度(CBR、回弹模量)等。

7.2.3应对现场取样进行室内试验,测定路基和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判 定地基土的湿陷类型与等级;同时,应结合现场调查,查明既有路基排水影响区内地基 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变化。

7.2.4应结合病害类型和病害程度分段进行路基技术状况评价,分析产生病害的原 因,制定必要的处理措施。

7.3既有路基病害处理

7.3.1对既有路基沉陷严重、压实度达不到拓宽改建要求的路段,应将既有路 除,换填级配好、强度较高的填料分层压实,或将既有路基翻挖、掺灰处理后,分 筑压实。

7.3.2黄土路基内部孔洞、裂隙等病害和桥涵过渡段路基出现横向裂缝、桥头跳车 病害的路段,宜采用注浆法进行加固。应对注浆实施可能引起的沉降进行观测,必要时 应采取回填措施。 7.3.3路侧陷穴处理应按本规范第4.7节的规定执行,但不宜采用爆破回填。 7.3.4对零填、低填路堤和路堑,当地下水造成路基湿软、翻浆等病害时,应挖除 既有路床、路基重新填筑,并在基底设置渗沟、排水管等设施。 7.3.5对既有路基地基病害进行处理时,宜采用对既有路基破坏性小的复合地基处 理方法,并考虑拓宽路基对既有路基附加沉降的影响

宜采用对既有路基破坏性小的复

7.4.1路基拼接时,应通过加强地基处理、加强路基衔接等措施控制既有路基 宽路基之间的差异沉降,路拱横坡度的工后增大值不应大于0.5%

4.2利用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拓宽改建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既有路基强度与 度等指标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对其进行处理。

7.4.3拓宽路基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应根据湿陷性黄土层的厚度及湿陷等级,采 用换填垫层法或预钻孔挤密桩法。

茶文说明 为减小对既有路基的扰动破坏,拓宽路基的地基处理尽量不要采用冲击碾压法和强 法,挤密桩法施工也应采用预钻孔施工。由于条件限制,确需采用冲击碾压法、强夯 法对地基进行处理时,为避免既有路基塌,路基边坡开挖的台阶在地基处理施工前需 进行稳定分析计算,必要时采取逐级支挡、加固处理措施。

加筋等措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既有路基开挖台阶形式可采用标准式、内倾式或竖倾式,其形式简图如图 7.4.4所示。 2台阶开挖尺寸应根据既有边坡的填筑材料、压实度、稳定性等确定。 3台阶高度不宜大于1.0m。台阶宽度应根据边坡坡率确定,宜为1.0~2.0m。 4加筋材料宜采用高强土工合成材料,其铺设的分层间距宜为0.2~0.4m;搭接 宽度横向不应小于50mm,纵向不应小于200mm。

图7.4.4既有路基开挖台阶形式简图

水平,高度方向竖直。内倾式台阶是在标准式台阶的基础上,宽度方向设置内倾坡度 一般采用2%~4%),以增强新路基与既有路基的衔接。竖倾式台阶是在标准式台阶 的基础上,高度方向设置内倾坡度(一般采用1:0.2~1:0.5),以便于台阶面上填土 压实。

7.4.5拓宽路堤填料宜采用与既有路堤相同或级配、强度、水稳性、渗透性 的料

7.5.1对整体式拓宽路基,应拆除既有路缘石、路肩、边坡防护、排水设施及既有 构造物的翼墙或护墙等。 7.5.2施工前应截断流向拓宽作业区的水源,做好原地表临时排水设施,并与永久 排水设施相结合,保证施工期间排水通畅。 7.5.3路基开挖前,应进行既有路基边坡削坡及坡脚以外原地面清表,并根据路基 填筑高度确定最下一层的台阶高度。 7.5.4台阶开挖宜采用由下至上,逐级开挖、填筑的方法,开挖一级填筑一级。 7.5.5按设计要求铺设的加筋材料,应将其深入台阶内缘采用钢筋钉固定,并及时 填土覆盖,防止暴晒。 7.5.6削坡与台阶开挖不宜在雨季施工。雨季施工时,应对已经削坡和开挖的台阶 采取有效的防水、排水措施。

7.5.1对整体式拓宽路基,应拆除既有路缘石、路肩、边坡防护、排水设施及 内造物的翼墙或护墙等。

7.5.6削坡与台阶开挖不宜在雨季施工。雨季施工时,应对已经削坡和开挖的台 采取有效的防水、排水措施。

7.6拓宽改建路基排水

7.6.1拓宽路基排水设施应与既有路基排水设施总体布局,自然合理衔接,形成完 整、有效的排水系统。 7.6.2既有路基边坡台阶开挖前,应结合现场调查情况,确认既有排水设施是否满 足要求。当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对其进行疏通、修复和改造,必要时增设排水设施。 7.6.3对严重堵塞无法修复的既有排水设施,应拆除或进行封闭处理,防止渗漏水 对路基的侵蚀破坏。 7.6.4整体式拓宽路基,拓宽部分路基路拱应与既有路基路拱综合设计,保证路面 水畅排。

7.6.4整体式拓宽路基,拓宽部分路基路拱应与既有路基路拱综合设计, 水畅排。

5既有路基与拓宽路基结合处顶面应进

路基与拓宽路基结合处顶面应进行防渗处

B.0.2表述亚区特征的冲刷强度指数综合反映在自然环境条件作用和影响下公路边 波受冲刷的程度,由降雨不均匀系数、植被覆盖度、地面坡度、黄土土性四个要素综合 确定;可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平台,采用空间叠加分析得到;按表B.0.2分级。

表B.0.2冲刷强度指数分级表

B.0.3表述亚区特征的地表形态指数综合反映公路建筑场地地形地貌的复杂程度, 由地形切割深度、地表切割密度、海拔高程、地面坡度四个要素综合确定;可借助地理 信息系统平台,采用空间叠加分析得到:按表B.0.3分级。

表B.0.3地表形态指数分级表

B.0.4表述亚区特征的边坡稳定性指数综合反映公路边坡的稳定等级SJ/T 11457.4.1-2013 波导型介电谐振器 第4-1部分:空白详细规范,由黄土地层 结构、地形起伏度、地面坡度三个要素综合确定;可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平台,采用空间 叠加分析得到:按表B.0.4分级。

表B.0.4边坡稳定性指数分级表

防护、支挡、排水等构造物采用坛工材料强度要求

附录C防护、支挡、排水等构造物采用污工材料强度要求

附录 C防护、支挡、排水等构造物采用污工材料强度要求

表C防护、支挡、排水等构造物采用工材料强度要求

1本规范执行严格程度的用词,采用下列写法: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 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 “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宜”, 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用词,采用“可”。 2引用标准的用语采用下列写法: 1)在标准总则中表述与相关标准的关系时,采用“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 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在标准条文及其他规定中,当引用的标准为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时,表述为 “应符合《××××××》(×××)的有关规定”。 3)当引用本标准中的其他规定时,表述为“应符合本规范第×章的有关规定” “应符合本规范第×,×节的有关规定”、“应符合本规范第×.×.×条的有关规定”或 “应按本规范第×,×,×条的有关规定执行”

本规范执行严格程度的用词,采用下列写法: 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 )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 ”或“不得”; )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宜” 同采用“不宜”; )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用词,采用“可”

2引用标准的用语采用下列与法: 1)在标准总则中表述与相关标准的关系时,采用“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 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在标准条文及其他规定中DL/T 881-2019 ±500kV直流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导则(代替DLT 881-2004),当引用的标准为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时,表述为 “应符合《××××××》(×××)的有关规定”。 3)当引用本标准中的其他规定时,表述为“应符合本规范第×章的有关规定” “应符合本规范第×.×节的有关规定”、“应符合本规范第×.×.×条的有关规定”或 “应按本规范第×.×,×条的有关规定执行”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