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T 1607-2018 道路深层病害处治设计施工规范

DB41/T 1607-2018 道路深层病害处治设计施工规范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41/T 1607-2018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818.1K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205922
下载资源

DB41/T 1607-2018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41/T 1607-2018 道路深层病害处治设计施工规范

5. 2. 1. 1 水泥

5.2.1.1.1宜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为42.5。

5.2.1.1.2水泥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水泥技术要求(续)

SJG 19-2019 深圳市建设工程防水技术标准5. 2. 1. 2 石料

5.2.1.2.1材料宜选用级配碎石,由粗集料和细集料混合而成。 5.2.1.2.2粗集料表面清洁、干燥、无风化、质地坚硬,技术要求应符合表2的规定,粒径规格符合表3 的规定。

5.2.1.2.3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有适当的颗粒级配,其技术要求符合表4的规定, 粒径规格应符合表5的规定。

DB41/T16072018

DB41/T 16072018

.1.2.4级配碎石的级配范围应符合表6的规定。

表6级配碎石的级配范围

5. 2. 2施工工艺

5. 2. 2. 1 施工设备

主要包括取芯机、钻机、夯孔机、 封口机、发电机等。配套设备性能满 足以下规定: a)搅拌机和灌料机功率应匹配; b)取芯机、钻机、夯孔机孔径应配套

5.2.2.2工艺流程

于拌水泥碎石桩技术施工流程如图1。

5. 2. 2. 3 技术要求

图1王拌水泥碎石桩技术施工流程

5.2.2.3.1施工前,应标记施工段落和钻孔位置。 5.2.2.3.2钻孔布孔宜由外向内进行。 5.2.2.3.3用取芯机贯穿路面面层、基层和底基层钻取引导孔。 5.2.2.3.4按照设计的孔径和孔深,使用钻机以试验段确定的速度干钻钻孔。 5.2.2.3.5当被加固路基的含水量较大时,可在成孔过程中加入少量水泥。 5.2.2.3.6使用夯孔设备将孔底夯实。 5.2.2.3.7混合料应采用机械拌和,每盘料不少于1min,并在初凝前夯实。 5.2.2.3.8每灌注0.5m使用夯实机械进行夯实,夯锤重120kg~150kg,落距1m1.5m,夯实次 数宜为7~9次,前后两次沉降差不超过5mm 5.2.2.3.9封孔宜采用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冷补料等材料,孔顶宜高出路面3mm5mm

DB41/T 16072018

.2.3质量检查与验收

检验原材料质量,检验项目和频率应符合表7的

表7原材料质量技术要求

5.2.3.2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应符合表8的规定

表8施工中质量检查标准及允许偏差

5.2.3.3质量检验应符合表9的规定。

表9王拌水泥碎石桩处治质量检验标准

5. 3. 1. 1 生石灰

宜采用III级以上的钙质生石灰,粒径不大于70mm,消石灰含量不宜超过15%,技术指标应符 的规定。

表10生石灰技术要求

DB41/T 16072018

DB41/T 16072018

DB41/T 16072018

5. 3. 1. 2 矿

含水率宜<15%,其技术指标应符合表11的规定

5. 3. 2施工工艺

5. 3. 2. 1 施工设备

主要包括取芯机、钻机、夯孔机、实机、封口机、发电机等。取芯机、钻机、夯孔机孔径应配

5. 3. 2. 2 工艺流程

砂桩技术施工流程如图!

5.3. 2. 3 施工技术要求

5.3.2.3.1施工前应标记施工段落和钻孔位置。 5.3.2.3.2钻孔布孔宜由外向内进行。 5.3.2.3.2用取芯机贯穿路面面层、基层和底基层钻取引导孔。 5.3.2.3.2按照设计的孔径和孔深,使用钻机以试验段确定的速度干钻钻孔。 5.3. 2. 3.2 使用夯孔设备将孔底夯实。

图2石灰砂桩技术施工

DB41/T 16072018

5.3.2.3.2每灌注0.5m使用夯实机械进行夯实,夯锤重120kg~150kg,落距1m~1.5m,夯实次 数宜为3~5次,前后两次沉降差不超过5mm。 5.3.2.3.2施工现场如出现地面隆起现象,应调整桩间距。 5.3.2.3.2成桩后宜进行临时覆盖,待桩体稳定后再进行正式封孔,孔顶面宜高于路面3mm~5mm。

5.3.3质量检查与验收

表13原材料质量技术要求

5.3.3.2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应符合表14的规定。

施工中质量检查标准及

5.3.3.3施工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15的规定

表15石灰砂桩处治质量检验标准

4高强聚合物注浆技术

高强聚合物注浆材料技术要求应符合表16的规定。

16高强聚合物材料技

DB41/T 16072018

DB41/T 16072018

5. 4. 2. 1 施工设备

主要包括钻机、液压注浆泵等。

5. 4. 2. 2 工艺流程

高强聚合物注浆技术施工流程如图3。

5. 4. 2. 3 施工技术要求

图3高强聚合物注浆技术施工流程

5.4.3质量检查与验收

施工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17的规定

表17高强聚合物注浆处治质量检验标准

5.5路面裂缝焊接技术

裂缝焊接料宜选用双组分改性环氧聚合物材料,A、B组分的技术要求分别符合表18、表19的 B组分合成后形成的聚合物技术要求应符合表20的规定,

表18改性环氧聚合物材料A组分技术要求

DB41/I 16072018

DB41/I 16072018

表19改性环氧聚合物材料B组分技术要求

表20改性环氧聚合物材料的技术要求

5. 5. 2施工工艺

5.5.2.1施工设备

主要包括钻机、高压裂缝焊接设备、料桶、发电机、空压机、吸尘器等

5. 5. 2. 2 工艺流程

路面裂缝焊接技术施工工艺流程如图4。

5. 5. 2. 3 技术要求

图4路面裂缝焊接技术施工流程

5.5.2.3.1焊接施工前,应封闭路面表面裂缝。 5.5.2.3.2钻孔孔位应以裂缝为中心,垂直误差不大于5mm。 5.5.2.3.3裂缝焊接料输送压力宜为3MPa~7MPa,输送到设定值后,停止输送,稳压15S

.5.3质量检查与验收

施工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21的规定

DB41/T 16072018

表21裂缝焊接处治质量检验标准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道路深层病害探地雷达无损检测方法

A.2.1.1对被检工程进行现场调查,搜集设计、施工资料,了解工作条件及环境安全状况 A.2.1.2调查施工过程中特殊施工段,记录结构物位置和影响检测工作障碍物和电磁干扰源的位置 A.2.1.3调查已发生表层病害,并记录其位置和类型。 A.2.1.4检测前应正确连接雷达系统,并进行试运行。

DB41/T 16072018

A.2.1.5检测前应准确标记检测里程桩号及测线位置。 A.2.1.6测量轮连续采集时应保持测量轮随检测距离运转良好,计程准确。 A.2.1.7在不间断通行道路检测时,检测车后应跟随保通警示车辆,检测车内应有专人负责安全。

A.2. 2 测线布置

2.2.1测线布置应以纵向布线为主,横向布线为辅。 2.2.2每车道应布设一条纵测线。应选取有代表性病害的特征部位布设横测线,对于重点病害异 宜进行加密测线,必要时应根据缺陷目标体形状布置横向测线。 2.2.3测线每1km应有一个里程标记,标记应清晰。

A.2.3介质参数标定

A.2.3.1检测前应对道路结构层的介电常数或电磁波速做现场标定,每同类道路结构层宜不少于3处, 取平均值为该类道路结构层的介电常数或电磁波速。当检测长度大于10km时应适当增加标定点数 A.2.3.2标定宜采用钻孔实测方法,标定记录中的界面反射信号应清晰、准确; A.2.3.3标定结果应按公式(A.1)、公式(A.2)计算:

式中: ε一相对介电常数; t一双程旅行时间,ns; d一标定目标体厚度或距离,m; V电磁波速,m/s。

A.2.4现场参数设定

检测参数应包括中心频率、时窗、采样率、测点点距等,应符合下列规定 a)天线中心频率应按公式(A.3)选择:

式中: f一天线中心频率,MHz; X要求的空间分辨率; ε一相对介电常数。 b)时窗应按公式(A.4)确定:

0.3t (A. 1 2d

T =1. 3*2d 式中: T—时窗长度,ns; d一目标体厚度或距离,m; V电磁波速,m/s。 c)采样率应满足Nyquist采样定律,采样率宜不小于天线中心频率的6倍;

d一目标体厚度或距离,m; 一电磁波速,m/s。 c)采样率应满足Nyquist采样定律,采样率宜不小于天线中心频率的6倍:

T =1. 3*2d. .(A.4)

DB41/T 16072018

d)测量点距应保证每个目标体有不少于5条以上的扫描道通过: e)距离记录方式宜采用测量轮连续测量采集方式,特殊情况可采用点测方式: f)当使用分离式天线时,天线间距应按公式(A.5)计算:

式中: S—天线间距,MHz; d目标体厚度或距离,m; ε一相对介电常数。

A.2.5.1检测时应保证检测天线平稳匀速直线行进,减少天线晃动,避免不必要的绕行。 A.2.5.2检测时移动速度应控制在以不丢失采集数据为准,不宜太快。 A.2.5.3应密切注意雷达图像的变化,对图像异常段做好记录,必要时进行复检或加密检测。 A.2.5.4应随时记录可能对测量产生电磁影响的物体形态及其位置SL/Z 347-2006 水利公文主题词表(清晰可编辑), A.2.5.5检测记录应包括测线位置、编号、天线移动方向、标记间隔、天线类型以及异常描述等。

A.3.2外业原始记录有下列情况之一者,资料应作废重新采集: a)测点、测线、里程桩号混淆不清; b)干扰背景强烈,妨碍有效波的识别; c)不能可靠采集有效波。 A.3.3数据处理与解释软件应使用正式认证或经鉴定合格的软件。 A.3.4应正确选择处理参数,处理参数应能有效压制干扰信号、提高信噪比、真实反映地下介质的情况、 获取清晰的处理剖面。 A.3.5处理后的资料应确保里程桩号和位置标记准确、无误

A.3.2外业原始记录有

A.4.1资料解释应在掌握测区内物性参数和道路结构层的基础上,按由已知到未知和定性指导定量的原 则进行。 A.4.2根据现场记录,分析可能存在的干扰体位置与雷达记录中异常的关系,准确区分有效异常与干扰 异常。 A.4.3准确读取双程旅行时的数据。 A.4.4道路结构层界面应根据反射信号的强弱、频率变化及延伸情况确定。 A.4.5雷达数据解释完后,必须现场打孔验证。 A.4.6解释结果和成果应符合道路质量检测要求

DB41/T 16072018

A.5.1检测工作完成后GB/T 38071-2019 结构用竹篾层积材,应编制探地雷达检测报告。报告应由说明书、图件和附件组成。 A.5.2检测报告准确、完整,数据应真实、齐全。内容应包括:检测项目、检测方法、采用的仪器和设 备、工作布置、工作量、检测数量、抽验路段、检测结果、资料处理和解释、检测结果验证分析、结论 等。 A.5.3报告主要图表应包括下列内容: a)测线布置图,含测线的位置、方向和里程等; b 探地雷达时间剖面图像: C 探地雷达深度部面图像; d)综合解释断面图; e)病害检测结果及评价表; f)病害分布统计表和分布图 A.5.4报告附件应包括如下内容: a)原始记录; b) 原始数据(仪器原始数据应转换为标准物探格式); C)检测影像盗料及电子文档等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