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2/T 1496-2020 高速公路隧道照明设计规程

DB52/T 1496-2020 高速公路隧道照明设计规程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9M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210248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52/T 1496-2020 高速公路隧道照明设计规程

隧道光环境区段可划分为6段:洞口接近段、入口段、过渡段、中间段、出口段、洞外引道段,长 度超过5km的隧道每隔4km宜设置150m~200m长的疲劳唤醒段。

5.5.1初步判定或现场测定洞外色温和亮度,制定洞外减光方案。 5.5.2选择寿命长、易养护、防眩光和节能可调控灯具,确定隧道照明灯具技术参数。结合隧道断面 型式、灯具类型及隧道壁面材料等因素确定灯具布置方式和位置。 5.5.3根据隧道各段照明标准,计算各照明段灯具布置间距、路面亮度均匀系数等光环境质量设计参 数。

DB52/T14962020

5.5.4隧道洞口工程完工后,宜对洞外亮度的设计取值进行现场实测修正

5.6.1灯具控制应是反逻辑控制。 5.6.2灯具应选用具有调光功能的灯具,其调光功率在0~100%之间连续可控。 5.6.3灯具调光控制装置应设于所控隧道现场,并能与中控室实现通讯。当与中控室通讯中断时,调 光控制装置仍可在现场进行调光操作。 5.6.4灯具色温和亮度智能控制系统上位机监控管理软件需具备显示洞外色温和亮度,洞内色温和亮 度,调光参数DB11/T 1610-2018 民用建筑信息模型深化设计建模细度标准,车流量和能耗等参数指标值。

6. 1光环境过渡措施

宜对接近段进行植被绿化,可采用削竹式、喇叭式、拱肋式等利于光环境过渡的洞门型式, 洞门采用端墙型式时,端墙墙面宜采用暗色调。 3当按隧道入口所处环境预估L2o(S)取值超过规范规定最大值,或当隧道入口采用增加照明功 大、经济效益低,运营成本增加过大时,宜在隧道洞口设置减光防眩构造物。

土建设计时宜对洞口山体坡面采用绿化或减光防眩构造物进行减光处理,尽量降低隧道洞口的洞

隧道洞外色温宜从距隧道洞口中线外一个停车视距,距地面1.2m高度处,以1m为间距等间距沿行 车方向测点进行测量,直至测量到隧道洞口位置处,测量得到的色温值的平均值即为隧道洞外色温表征 值。停车视距要求见表1。

7.1.1光源特性及质量指标

DB52/T14962020

光源特性指标采用色温和显色指数,质量指标采用特定色温条件下的路面亮度折减系数指标。 减系数k的计算按公式(1)进行。

注1:该表适用于晴天隧道洞外色温低于6000K

注2:当交通量在其中间值时,按内插考虑。

DB52/T14962020

表3白天入口段亮度折减系数(阴天)

注1:该表适用于阴天隧道洞外色温高于6000K 注2:当交通量在其中间值时,按内插考虑。

2.2天气晴朗条件下,当隧道洞外色温低于6000K,隧道内宜采用接近于洞外色温水平的光源。 2.3阴天天气条件下,当隧道洞外色温高于6000K,隧道内宜采用较低色温水平的光源。 2.4雨、雾天气情况下在隧道入口段宜采用低色温光源。

7.2.1光源特性及质量

光源特性指标宜采用色温和显色指数,质量指标宜采用路面亮度差指标。亮度差的计算按公式(2) 进行。

式中: △L—亮度差(cd/m); 出口段洞外路面平均亮度(cd/m)

7. 2. 2设计要求

7.2.2.1入口段光环境质量标准应综合考虑照明光源色温、显色指数、亮度、交通流量和设计速度等 影响因素。不同光源色温水平、不同交通流量和设计速度下隧道夜间入口段亮度差标准按表4取值。

DB52/T14962020

路面最低亮度(cd/m)

9. 1. 2. 1亮度

表5中间段亮度(cd/m)

DB52/T14962020

DB52/T14962020

10.1.1光源特性及质量指标

监源特性指标宜采用色温和显色指数,质量指标采用路面亮度差指标

10. 1. 2设计要求

10.1.2.1出口段照明宜与中间段采用相同的色温、显色指数。

10.2.1光源特性及质量指标

11.1当隧道设计速度为80km/h、100km/h、120km/h时,夜间隧道出口外引道宜开后路灯,夜间隧 道出口外引道路面亮度应与洞内中间段路面亮度一致。 11.2当设计速度为60km/h,交通量较小时,洞外可不设置或开启洞外引道照明;交通量较大时,洞 外宜设置或开启洞外引道照明, 11.3采用一般路灯照明的洞外引道照明宜采用调光控制方式。

12.1隧道应设置应急照明逃生系统和配套完善的逃生引导标识。

13.1光源与灯具选择

13.1.1光源选择原则

13.1.1.1宜选择发光效率高的光源。 13.1.1.2紧急停车带、横通道可选用显色性较好的光源。 13.1.1.3以稀释烟尘作为隧道通风工况控制的隧道,如纵坡≥2%,货车交通量≥50%时,隧道中间段 宜选择透雾性能较好且色温≤3700K的低色温光源:反之,宜选择较高色温的光源。

DB52/T1496—202013.1.1.4采用固体发光芯片的隧道照明灯具技术参数应符合表7中的规定。表7灯具发光芯片技术参数要求色温光源最高允许功率发光效率使用寿命色温一致性颗粒数工作结温2700K~6500K。基本照明≥60000h时,光衰小于根据灯具光通(1W~3W)±10%≥130 1m/W的色温根据隧道长度来选≤350K≥120℃初始值的30%量选取择13.1.1.5应急照明灯具的选择一般与基本照明灯具同型号规格。独立布线控制,中断启用不得超过0.3s,维持时间依据隧道长度确定,但不得短于隧道行驶时间的2倍,13.1.2灯具光学性能要求灯具光学性能应符合表8中的规定。表8灯具光学性能要求序号方项目技术要求1实测值不低于额定光通量的90%整灯(含电源)2≥95 1m/W3初始灯具光效实测值不低于901m/W4额定相关色温(3000±175)K~(6500±500)K,色温可调5显色指数显色指数不应低于706防眩光失能眩光阐值:TI≤15%息服务平台13.1.3LED灯具可靠性要求LED隧道照明灯具可靠性应符合表9规定。11

DB52/T14962020

.1.4灯具调光性能要

13.1.4灯具调光性能要求

3.1.4.1灯具输出功率应在0~100%范围内连续可控。 3.1.4.2灯具控制端接受的模拟电压信号与灯具光源的驱动电流应具有一一对应的反向线性关系,即 V对应灯具光源的最大驱动电流,即100%功率;高电压对应灯具光源的最小驱动电流,即可关闭光源。 13.1.4.3灯具控制端的输入电流应小于10*A。

13. 2.1布设原则

1.1当曲线隧道看不到出口或只能看到出口洞口的30%时,应调整面对行车方向的部分灯具至 壁,对易产生眩光的灯具加装遮挡板。 1.2当曲线隧道能看到出口洞口的70%时,应调整面对行车方向的部分灯具的安装角度,向行 水平倾斜 3° ~ 5° 。

DB52/T14962020

13.2.1.3当隧道纵坡较大,行车方向光源直射驾驶员眼睛时,宜调整面对行车方向的部分灯具的安装 角度,向行车方向水平倾斜3°~5° 13.2.1.4隧道出口加强照明按隧道设计长度排列至洞口端面距离小于10m或与洞外自然光重叠距离 大于3m时,应调整隧道出口加强照明离洞口端面至10m~15m外。 13.2.1.5当双向隧道出入口在同一端面时,出口段基本照明灯具应向内收缩;入口洞口应加装反射照 明加强洞口灯光的诱导性。

13. 2. 2基本照明段

13.2.3加强照明段

2.3. 1入口段和出口月

13.2.3.1.1入口段和出口段的加强照明应在基本照明灯距内加装大功率灯具。 13.2.3.1.2若隧道洞口型式采用削竹式,加强照明灯具从洞口以内10m处开始布设;若采用端墙式, 加强照明灯具从洞口处开始布设,

13. 2. 3. 2过渡段

DB52/T14962020

13.2.4应急照明与洞外引道段照明

13.2.4.1配合启用应急照明,应在洞外300m处设置信号灯或可变信息情报板显示警告信息 13.2.4.2在有人行横道的隧道中应设置逃生引导灯。 13.2.4.3洞外入口不宜设置夜间洞外引道照明,但必需加强入口段洞口限界的反射特性。当隧道入口 段是曲线路段,且在一个安全行车视距外看不到隧道入口时,宜在隧道洞口前设置主动诱导标或设置低 立照明灯具。 13.2.4.4隧道出口引道应设置洞外引道照明。从洞内最后一盏基本照明灯具起一个安全行车视距的距 离,宜设置低位照明灯具,且路面亮度取值小于等于基本段照明亮度。采用高、中杆照明时应注意与附 近信息板的相关视觉需求协调关系。 13.2.4.5在隧道出口引道100m内的曲线路段,应增加主动诱导标或设置低位照明灯具

14.1.1控制系统应根据洞外亮度和色温、洞内亮度和色温、交通流量、设计速度、天气条件和驾驶员 的安全视认等因素制定合理的控制方案。应能对基本照明和加强照明分别进行调光控制。 14.1.2隧道横通道、紧急停车带的照明控制应符合以下规定: a)车行横通道应实现远程控制和现场手动控制; b)人行横通道照明宜具备感应控制装置; C 横通道灯具应与横通道门的关启实现联动。 4.1.3照明智能调光变化过程应满足驾驶员对前方障碍物安全视认的驾驶需求,不产生“白洞”或“黑 洞”效应。

14. 2. 1系统组成

控制系统一般由洞内外各种检测传感器、调光控制器、隧道本地自适应控制主机、色温和 型隧道灯、上位机监控管理软件等组成。基于变色温调光照明系统需隧道本地自适应控制主机 色温检测传感器输入端。

14.2.2控制系统设备信号传输方式

DB52/T14962020

14.2.2.8当采用TCP/IP通讯协议时,通讯距离不宜大于80m。 14.2.2.9当采用电力线载波通信BPSK调制技术时,无需布线。通讯距离大于1500m时应加中继放大 器。 14.2.2.10本地自适应控制主机发出的控制信号到灯具接受并成功执行指令的速度应小于2s

14. 2. 3控制系统功能要求

4.2.3.1隧道本地自适应控制主机应具备接收洞内外亮度与色温信号的能力,并能根据车流量、 度、洞外色温、洞内路面亮度与色温对洞内照明灯具进行色温与亮度控制。 .2.3.2隧道本地自适应控制主机应可独立完成现场的调光任务,并可与中控室实现通讯,接受

4.3隧道调控设计指标

,3.1.1晴天隧道外色温低于6000K时, 隧道内应采用接近于洞外色温水平的照明光源指标 .3.1.2阴天隧道洞外色温高于6000K时,隧道内应采用较低色温水平的光源指标。 .3.1.3夜间隧道入口段内应采用低色温水平的光源。

DB52/T14962020

14.3.1.4隧道过渡段光环境照明光源 1段段采用相同色温和显色指数的光源。 14.3.1.5白天隧道中间段色温应采用5500K,夜间隧道中间段色温应采用3500K。 14.3.1.6隧道出口段光环境照明光源宜 中间段采用相同色温和显色指数的光源。

14. 3. 2 控制指标

隧道照明调控过程中,每级亮度调控幅度不宜高于2cd/m,每级色温调控幅度不宜高于1( 级亮度、色温调控间隔应大于0.2s。

15.1.1应根据中间控制器的照明回路控制性能与回路控制路数,综合规划照明供电回路。 15.1.2中间控制器应单独供电,并与配电箱柜一体考虑安装位置。 15.1.3照明供电回路控制方式应具有三种模式:电力远程监控操作模式、现场自动工作模式和现场手 动操作模式。

15.2照明回路的分配

5.2.1应根据调光亮度、调色温模式的要求对灯具进行供电回路的配置。至少应有人口加强照明、左 基本照明、右侧基本照明、出口加强照明和出口引道照明回路。 5.2.2可调色温照明供电回路必须符合可变色温功能的要求: a)可调色温灯具作为加强照明:长隧道照明入口段和过渡段按左、右侧加强照明分两个回路,出 口段两侧为单独一个回路;短隧道时,出口段也可并入入口段和过渡段的左、右侧加强照明两 个回路中; b) 基本照明采用单一色温灯具时:入口段、过渡段和出口段区域的基本照明按隧道左、右侧分 个回路,中间段区域的基本照明按隧道左、右侧另分一个回路; 基本照明采用双色温灯具时:当基本照明由控制器进行色温切换时,左、右侧基本照明分两个 回路即可;当基本照明由回路开关进行色温切换时,单洞单侧基本照明应分为高、低色温两个 回路; d 基本照明采用可调色温灯具时:按单洞隧道分为左、右侧基本照明回路,

16.1.1宜根据隧道洞口方位、地形和经济等情况确定在隧道洞口设置减光防眩构造物 16.1.2隧道减光防眩构造物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遮光棚、遮阳棚或遮光板等型式。 6.1.3宜采用CIE适应曲线作为减光防眩构造物亮度与长度过渡依据。宜按渐变递减原则划分为T、 T,段,与之对应的亮度过渡可按表11进行设置

DB52/T14962020

17.2.1车行道边缘线

17.2.2车行道分界线

.2.2.1应在隧道入口前一个停车视距至出口后一 一个停车视距范围内设置白色实线标线,禁止车 同向车行道,线宽采用15cm

DB52/T14962020

17.2.2.2隧道群宜分别在第一处分隧道入口前一个停车视距至最后一处分隧道出口后一个停车视距 范围内设置白色实线标线,禁止车辆超车。 17.2.2.3当洞外禁止跨越同向车道分界线长度小于JTGD70/2的规定时,宜按JTGD70/2的规定设置

17.2.3.1应在隧道壁面距检修道80cm高处设置反光轮廓标,隧道检修道侧壁设置主动发光 左侧为黄色,右侧为白色,设置位置如图1所示,

图1隧道七条诱导光带

3.2直线段隧道轮廓标设置间距应按JTGD70/2的规定设置,曲线段根据半径不同,设置间距 所示。轮廓标也可采用主动发光型。

GB/T 42126.1-2022 基于蜂窝网络的工业无线通信规范 第1部分: 通用技术要求表12不同曲线半径下反光轮廊标设置间距

17.2.4隧道导行反光光环

17.2.4.1应在隧道内设置被动发光导行反光光环,反光光环以型钢为支架,宜贴宽为15cm 光片,如图2所示。

图2隧道被动式导行光环

TD/T 1049-2016 矿山土地复垦基础信息调查规程DB52/T14962020

17.2.4.2直线隧道反光光坏间距与隧道紧急停车带、车行横通道洞、人行横通道洞统一,应设置于紧 急停车带、车行横通道洞、人行横通道洞起点或者终点。 17.2.4.3曲线隧道内的反光光环应保证在任意位置都能看到连续的3个反光光环,其中最远处应看到 不少于1/3个,第二个不少于2/3个,最近处完整。为合理的确定隧道反光光环设置间距,可采用作图 法确定。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