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G-T-F20-2015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pdf

JTG-T-F20-2015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5.1 M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222034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JTG-T-F20-2015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pdf

各洒水一次,每次洒水应将草帘浸湿。

养生、交通管制、层间处理及其他

6.2.6对沥青面层厚度大于20cm的结构或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的无机结合料稳定 材料的基层可采用洒铺乳化沥青方式养生,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表面干燥时,宜先喷洒少量水,再喷酒洒沥青乳液。 2采用稀释沥青时,宜待表面略干时再喷洒沥青。 3在用乳液养生前,应将基层清扫干净。 4沥青乳液的沥青用量宜采用0.8~1.0kg/m,分两次喷洒。 5第一次喷洒时CECS 533-2018-T 空调用铝合金材耐热聚乙烯复合管道工程技术规程,宜采用沥青含量约35%的慢裂沥青乳液,第二次宜喷洒浓度较大 的沥青乳液。 6不能避免施工车辆通行时,应在乳液破乳后撒布粒径4.75~9.5mm的小碎石,做 成下封层。

采用洒铺乳化沥青方式养生曾在我国不少工程上使用过,但实践表明,这种方 于基层与沥青面层的有效结合,特别对于极重、特重交通荷载等级,或沥青面层厚 180mm的路面结构。因此,其使用条件需要限定。

采用洒铺乳化沥青方式养生曾在我国不少工程上使用过,但实践表明,这种方法不利 层与沥青面层的有效结合,特别对于极重、特重交通荷载等级,或沥青面层厚度小于 mm的路面结构。因此,其使用条件需要限定。

6.6基层收缩裂缝的处理

时,可继续铺筑上面的沥青面层,也可采取下列措施处理裂缝: 1在裂缝位置灌缝。 2在裂缝位置铺设玻璃纤维格栅。 3酒铺热改性沥青。

灌缝时原则上不对裂缝扩缝。铺设玻璃纤维格栅与洒铺热改性沥青综合处治是当前 裂缝向上反射的最佳措施,适用于基层裂缝比较严重的路段,

灌缝时原则上不对裂缝扩缝。铺设玻璃纤维格栅与洒铺热改性沥青综合处治是当前 处治裂缝向上反射的最佳措施,适用于基层裂缝比较严重的路段

填隙碎石施工技术要求填隙碎石施工技术要求7.1一般规定7.1.1填隙碎石可采用干法或湿法施工。干旱缺水地区宜采用干法施工。7.1.2单层填隙碎石的压实厚度宜为公称最大粒径的1.5~2.0倍。7.2材料技术要求7.2.1填隙碎石用作基层时,骨料的公称最大粒径应不大于53mm;用作底基层时,应不大于63mm7.2.2用作基层时骨料的压碎值应不大于26%,用作底基层时应不大于30%。骨料中针片状颗粒和软弱颗粒的含量应不大于15%。7.2.3骨料可用具有一定强度的各种岩石或漂石轧制,宜采用石灰岩。采用漂石时,其粒径应大于骨料公称最大粒径的3倍。条文说明用漂石轧制骨料时,漂石的粒径大于骨料公称最大粒径的3倍以上,是为了增加碎石的破裂面,从而提高内摩擦角。7.2.4骨料也可以用稳定的矿渣轧制。矿渣的干密度和质量应均匀,且干密度应不小于960kg/m²。7.2.5填隙碎石用骨料的颗粒组成应符合表7.2.5的规定。表7.2.5填隙碎石用骨料的颗粒组成(%)工程粒径筛孔尺寸(mm)项次(mm)635337.531.526.519169.5130 ~ 6010025 ~ 600 ~ 150 ~553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

8.1.1基层、底基层施工的质量标准与控制应按本章要求执行。高速公路水泥稳定级 配碎石的施工质量控制尚应符合本细则附录B的相关规定。

8.1.2基层、底基层施工质量标准与控制应包括原材料检验、施工参数确定、施工过程 的质量检查验收等方面,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按本细则的相关要求备料,严把进料质量关。 2按施工需求合理布置建设场地,选择适宜的拌和、摊铺和碾压机械。 3 将试验段确定的施工参数作为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的标准。 4 健全工地试验室能力,试验、检验数据真实、完整、可靠。 5 各个工序完结后,应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个工序。

1.7在施工过程中,应配备有相关试验资质的试验操作人员。每个工地试验室的 作人员宜不少于8人,同时应明确每个质量控制环节上的责任人。

工程质量的过程化控制,关键在于人。工地试验室的人员配置是保证生产过程中质 空制的必要措施之一。

8.2.1在施工前以及在施工过程中,原材料或混合料发生变化时,应检验拟采用 材料。

8.2.2用作基层和底基层的土 2所列试验项目和要求检测评定。

表8.2.2基层和底基层用土试验项目和要求

8.2.3用作基层和底基层的碎石、砾石等粗集料,应按表8.2.3所列试验项目和要求 检测评定,

2.3基层和底基层用碎石、砾石试验项目和要求

注:"级配砾石或级配碎石中0.6mm以下的细土进行此项试验。

8.2.4用作基层和底基层的细集料,应按表8.2.4所列试验项目和要求检测评定。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一2015)表8.2.4基层和底基层用细集料试验项目和要求项次试验项目目的频度试验方法1含水率确定原始含水率每天使用前测2个样品T 0801/T 0803确定级配是否符合要每档材料使用前测2个样品,使用2级配T 0327求,确定材料配合比过程中每2000m²测2个样品求塑性指数,审定是每种细集料使用前测2个样品,使用3液限、塑限T 0118/T 0119否符合规定过程中每2000m²测2个样品毛体积相对评定粒料质量,计算使用前测2个样品,使用过程中T 0328/T 0352密度、吸水率固体体积率每2000m²测2个样品有机质和硫确定是否适宜于用石有怀疑时做此试验T 0336/ T 0341酸盐含量灰或水泥稳定8.2.5用作基层和底基层的水泥,应按表5所列试验项目和要求检测评定。表8.2.5基层禾和底基层用水大泥试验项目和要求项次试验项目目频试验方法水泥强度等级和确定水泥的质量做材料组成设计时测1个样品,料源或强度等级变化时重测T 0505/T 0506初、终凝时间是否适宜应用8.2.6用作基层和底基层的粉煤灰,应按表8.2.6所列试验项目和要求检测评定。表8.2.6基层和底基层用粉煤灰试验项目和要求项次试验项目目的频度试验方法1含水率确定原始含水率每天使用前测2个样品T 0801/T 08032烧失量确定粉煤灰是否适用做材料组成设计前测2个样品T 08173细度确定粉煤灰质量做材料组成设计前测2个样品T 0818二氧化硅等4确定粉煤灰质量每天使用前测2个样品T 0816氧化物含量8.2.7用作基层和底基层的石灰,应按表8.2.7所列试验项目和要求检测评定表8.2.7基层和底基层用石灰试验项目和要求项次试验项目目的频试验方法1含水率确定原始含水率每天使用前测2个样品T 0801/T 0803做材料组成设计和生产使用时分别测T 0811/T 08122有效钙、镁含量确定石灰质量2个样品,以后每月测2个样品/T 08133残渣含量做材料组成设计和生产使用时分别测确定石灰质量T 08152个样品,以后每月测2个样品—58—

施工质量标准与控制8.2.8高速公路的基层施工时,各档粗集料的超粒径含量应不大于15%,其中主粒径通过率的变异系数应不大于10%。应根据至少连续7d在料堆不同位置取料的筛分结果确定其变异系数,样本量宜不少于10个。条文说明在实际工程中,生产25型混合料时,如粗集料备料规格为4.75~9.5mm(俗称5~10mm)、9.5~19mm(俗称10~20mm)和19~26.5mm(俗称20~25mm)。所谓超粒径含量不大于15%是指对4.75~9.5mm档料,大于9.5mm和小于4.75mm的料的总含量不大于15%;对9.5~19mm档料,大于19mm和小于95mm的料的总含量不大于15%;对19~26.5mm档料,大于26.5mm和小19mm的料的总含量不大于15%。主粒径通过率的变异系数不大于10%的含义指:对4.75~9.5mm档料,4.75mm和9.5mm的通过率的变异系数不大于10%:对9.5~19mm档料,9.5mm、13.2mm和19mm的通过率的变异系数不大于10%;对19档料,19mm和2mm26.5mm的通过率的变异系数不大于10%8.2.9初步确定使用的基层和底基层混合料,包括非整体性材料,应按表8.2.9所列试验项目和要求检测评定。项次试验项目目频试验方法1重型击实试验最佳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材料发生变化时T 0804确定非整体性材料是否2承载比(CBR)材料发生变化时T 0134做基层或底基层整体性材料配合比试验及3抗压强度每次配合比试验T 0805施工期间质量评定确定延退时间对混合料密度和抗压强度4延迟时间水泥品种变化时T 0805的影响,确定施工允许的延迟时间5绘制EDTA标准曲线对施工过程中水泥、石灰剂量有效控制水泥、石灰品种变化时T 08098.3铺筑试验段8.3.1基层和底基层正式施工前,均应铺筑试验段。8.3.2试验段应设置在生产路段上,长度宜为200~300m。8.3.3试验段开工前,应符合下列规定:1提交完整的目标配合比报告和生产配合比报告。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

2正常施工时所配备的施工机械完全进场,且调试完毕。 3全部施工人员到位。

8.3.4在试验段施工期间,应及时检测下列技术项目

1 施工所用原材料的全部技术指标。 2混合料拌和时的结合料剂量,应不少于4个样本。 3混合料拌和时的含水率,应不少于4个样本。 4混合料拌和时的级配,应不少于4个样本。 5不同松铺系数条件下的实际压实厚度,宜设定2~3个松铺系数。 6不同碾压工艺下的混合料压实度,宜设定2~3种压实工艺,每种压实工艺的压实 检测样本应不少于4个。 7混合料压实后的含水率,应不少于6个样本。 8混合料击实试验,测定干密度和含水率,应不少于3个样本。 97d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试件成型,样本量应符合要求。 8.3.5养生7d后,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试验段应及时检测下列技术项目: 1标准养生试件的7d无侧限抗压强度。 2水泥稳定材料钻芯取样,评价芯样外观,取芯样本量应不少于9个。 3对完整芯样切割成标准试件,测定强度。 4按车道,每10m一点测定弯沉指标,并按本细则附录C计算回弹弯沉值。 5 按车道,每50m一点测定承载比。

8.3.6对非整体性材料结构层,试验段铺筑完成后应及时进行承载板试验,按车道,每 0m一点。

8.3.7试验段铺筑阶段应对下列关键工序、工艺进行评价

1拌和设备各档材料的进料比例、速度及精度。 2结合料的进料比例和精度。 3含水率的控制精度。 4松铺系数合理值。 5拌和、运输、摊铺和碾压机械的协调和配合。 6压实机械的选择和组合,压实的顺序、速度和遍数。 7对人工拌和工艺,应确定合适的拌和设备、方法、深度和遍数。 8对人工摊铺碾压工艺,应确定适宜的整平和整形机具和方法。

2 试验段总体效果评价。 3 施工关键参数的推荐值,包括配合比、含水率、松铺系数、碾压工艺等。 4确定每一作业段的合适长度。

3.3.9试验段不满足技术要求时,应重新铺设试验段。试验段各项指标合格后,方 式施工。

表8.4.2外形尺寸检查项目、频度和质量标准

8.4.3施工过程中的内在质量控制应分为原材料质量控制、拌和质量控制、摊铺及碾 压质量控制等四部分。对集中厂拌、摊铺机摊铺的施工工艺,应按后场与前场划分。

3.4.4后场质量控制的项目、内容应符合表8.4.4的规定,实际检测频率应不低于表 的要求,检测结果应满足本细则或具体工程的技术要求。

施工质量标准与控制8.4.8压实度检测应采用整层灌砂试验方法,灌砂深度应与现场摊铺厚度一致。8.4.9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应钻取芯样检验其整体性,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无机结合料稳定细粒材料的芯样直径宜为100mm,无机结合料稳定中、粗粒材料的芯样直径应为150mm。2采用随机取样方式,不得在现场人为挑选位置;否则,评价结果无效。3芯样顶面、四周应均匀、致密。4芯样的高度应不小于实际摊铺厚度的90%。取不出完整芯样时,应找出实际路段相应的范围,返工处理。8.4.10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应在下列规定的龄期内取芯:1用于基层的水泥稳定中、粗粒材料,龄期7d。2用于基层的水泥粉煤灰稳定的中、粗粒材料,龄期1014d。3用于底基层的水泥稳定材料、水泥粉煤材料,龄期1014d。4用于基层的石灰粉煤灰稳定材料,,齿令期145用于底基层的石灰粉煤灰稳定材料,龄期2028d。8.4.11设计强度大于3MPa的水泥稳定材料的完整芯样应切割成标准试件,检测强度,并应符合下列规定标准试件的径高比应为1:1。2记录实际养生龄期。3根据实际施工情况确定试件强度的评价标准同一批次强度试验的变异系数应不大于155样本量宜不少于9条文说明将钻芯试件切割成标准试件,进而测量其强度是一种后验性的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质量检评方法,是对以往仅仅通过生产时成型标准试件进行强度评定的一种有效补充。由于钻芯、切割的影响和养生条件的差异,因此需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试件强度的评定标准。8.4.12对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基层、底基层,应在养生7~10d内检测弯沉;不满足要求时,应返工处理。条文说明需要指出,弯沉作为路面结构承载能力的评价手段和指标,具有操作简单、检测客观、63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

结果直观的特点,目前还没有其他有效手段能替代。 8.4.13对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7~10d龄期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代表弯沉值宜 为:对极重、特重交通荷载等级,应不大于0.15mm;对重交通荷载等级,应不大于0.20mm; 对中等交通荷载等级.应不大于0.25mm。

直观的特点,目前还没有其他有效手段能替

弯沉指标是根据实际工程经验总结得到的

8.4.14施工过程的混合料质量检测,应在施工现场的摊铺机位置取样,且应分别来自 不同的料车。

8.5.1检查内容应包括工程完工后的外形和质量两方面,外形检查的要求应符合表 .4.2的规定。

8.5.2宜以1km长的路段为单位评定路面结构层质量;采用大流水作业法施工时,以 天完成的段落为评定单位。 8.5.3应检查施工原始记录,对检查内容初步评定。 8.5.4应随机抽样检查,不得带有任何主观性。压实度、厚度、水泥或石灰剂量检测样 品和取芯等的现场随机取样位置的确定应按相关标准的要求执行。 8.5.5厚度检查时,厚度平均值的下置信限X应不小于设计厚度减去均值允许误差, 享度平均值的下置信限应按式(8.5.5)计算。

8.5.6各项技术指标质量应符合表8.5.6的规定。

8.5.6各项技术指标质量应符合表8.5.6的规定。

表8.5.6质量合格标准值

注:"按本细则附录A计算得到的弯沉值即是极限高值。

“以每天完成段落为评定单位时,检查数量可取低值;以1km为评定单位时,检查数量应取高值。

代中: 测量值的上波动界限,即代表弯沉值; 7一标准车测得的弯沉平均值; Z—与要求保证率有关的系数,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可取Z。=2.0,二级公路取 Z.=1.645,二级以下公路取Z。=1.5。

8.5.8计算弯沉的平均值和标准差时,可将超出1±3S的弯沉异常值舍弃。舍弃后, 计算的代表弯沉值应不大于相关技术要求。对舍弃的弯沉值过大点,应找出其周围界限 并局部处理。

5.9本细则中有关质量控制指标的统计 含义,可见本细则附录D的相关说明。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级配设计计算粗集料级配曲线的α、b系数,构造粗集料级配曲线。A.0.6应按设定的混合料级配的4.75mm及其通过率和0.075mm及其通过率,计算细集料级配曲线的α、6系数,构造细集料级配曲线。A.0.7应按两条级配曲线分别计算各筛孔通过率,完成级配的设计。67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

附录B水泥稳定级配碎石等质量控制关键环节

B.1.1高速公路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或砾石和碾压贫混凝土质量控制关键环节 附录执行。

3.1.1高速公路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或砾石和碾压贫混凝土质量控制关键环节宜按 录执行。

B.2.1应按图B.2.1所规定的相关内容及要求对原材料、混合料、拌和设备进行检 则、试验,确定施工技术参数。

B.2.2可根据当地材料特点增加检测项

B.3.1施工期间应按图B.3.1所规定的相关内容进行质量控制和检验。

附录C回弹弯沉值的计算

式中:p一后轴重100kN货车轮胎的单位压力,对黄河货车,可取0.7MPa; 8一荷载圆半径; K,季节影响系数,不同地区取值范围为1.2~1.4。

C.0.3基层顶面弯沉值应按下列步骤计

1利用路基、底基层和基层材料的回弹模量计算值E。、E,、E,以及底基层和基层厚 度h,和hz(cm),按弹性层状体系模型,计算基层顶面的弯沉系数α'L。 2基层顶面应有的回弹弯沉计算值12,即标准值按式(C.0.3)计算: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

标准(2)的含义是观测试验结果的上波动限应该小于规定的高限。路基路面的弯沉 值检验或测定,通常用上波动限来确定代表弯沉值l,并使代表弯沉值小于设计弯沉值 (未计季节系数等),即

I.=+Z,S≤l.

对高速公路的路面,国内外常采用Z。=2。此时,将有97.7%路面的弯沉值小于la, 也就是路面的缺陷(或不合格)比例只有2.3%。

0.9某个质量指标规定了高限U和低限L,且规定超出U的缺陷比例与低于L的 比例相等时,观测试验结果应满足标准(3)的双边要求

D.0.10某个质量指标规定超出U的比例为α1,低于L的比例为α2时,检验结果 足标准(4)的要求

用标准(1)~标准(4)时,试件或测点数n宜

上述从标准(1)到标准(4)的评定方法的精度与总体参数的估计有关。因此,为了有 效地使用上述诸标准,需要试件或测点数几足够大,以减少总体缺陷估计值的误差。通常 要求n>30。如总体分布偏向于均值的右侧或左侧,则总体缺陷估计中的误差可能导致 接收质量较次的产品或拒绝接收质量较好的产品(与由Z。和L或U确定的要求质量相 比)。因此,在采用这种评定标准时,保证指标观测值分布的正态性变得更为重要。

上述从标准(1)到标准(4)的评定方法的精度与总体参数的估计有关。因此,为了有 效地使用上述诸标准,需要试件或测点数几足够大,以减少总体缺陷估计值的误差。通常 要求n>30。如总体分布偏向于均值的右侧或左侧,则总体缺陷估计中的误差可能导致 接收质量较次的产品或拒绝接收质量较好的产品(与由Z。和L或U确定的要求质量相 比)。因此,在采用这种评定标准时,保证指标观测值分布的正态性变得更为重要。

质量检验的统计分析计算

D.0.12n相对小时,宜采用t分布表中的t。或ta/2代替上述4个标准中相应的Z 2GB/T 30370-2022 火力发电机组一次调频试验及性能验收导则.pdf,即应符合下列标准:

D.0.13样本参数满足本细则第D.0.12条的要求时,可接收.否则不得接收

在上述两类接收标准中,分位值Z。仅与缺陷比例α有关,t。则与α和n有关。在有 的文章中,称这两个值为接收常数或标准差的乘数。 标准(1')~标准(4')中的t。值随n的增大而减小,并逐渐与Z。值接近。当n>30 后,t。值与乙Z。值之差就不很明显了。也就是观测试验个数愈多,接收常数愈小,即同一概 率情况下,n愈大t。值愈小,直到与Z。值相等

样本的总体估计可采用平均值的双边置信

实际抽样检验或制备试件进行某种试验的个数n总是有限的,因此,一次抽样检验所 导的均值不会等于真值,在同一总体中重新抽取k次样本所得的k个均值,相互间都会有 一定的差异。试验和理论都已证明,样本均值的频度分布曲线为对称的钟形曲线,也按正 态分布或t分布。一次抽样检验的样本均值会以一定的概率在某一范围内变化,或说,根 居此均值可以给出两个界限,使此两界限以一定的概率包括真值在内。这两个界限所包 舌的值的范围称为平均值的置信区间。平均值的置信区间有双边的也有单边的。

。0.15双边置信区间应按式(D.0.15)计

式中:六 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差GBT18345.2燃气轮机烟气排放,或称标准误差; Vn to t分布表中与观测个数n和置信度α有关的分位值。

(D. 0. 15)

本细则用词用语说明本细则用词用语说明1本细则执行严格程度的用词,采用下列写法: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宜”或“可”,反面词采用“不宜”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用词,采用“可2引用标准的用语采用下列写法1)在标准总则中表达与相关标准的关系时,采用“除应符合本细则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在标准条文及其他规定中,引用的标准为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时,表述为“应符合《××××××》(×X×)的有关规定3)引用本标准中的其他规定时,表述为“应符合本细则第×章的有关规定”、“应符合本细则第×,×节的有美规定”、“应符合本细则第×,×条的有关规定”或“应按本细则第×.×.×条的有关规定执行”79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