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T 5265-2020 山区高速公路路堑边坡安全监测技术规范.pdf

DB13/T 5265-2020 山区高速公路路堑边坡安全监测技术规范.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13/T 5265-2020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8 M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228546
下载资源

DB13/T 5265-2020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13/T 5265-2020 山区高速公路路堑边坡安全监测技术规范.pdf

DB13/T52652020

山区高速公路路堑边坡安全监测技术规范

DB13/T52652020

本标准规定了施工期和运营期路堑边坡安全监测的术语和定义、变形监测、应力监测、地 测、结果整理与报告编制。 本标准适用于山区高速公路路堑边坡的安全监测GB/T 37349-2019 自升式钻井平台悬臂梁结构设计指南,其它等级公路的路堑边坡也可参照执行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变形监测 Deformationmonitoring 对地表和地下一定深度范围内的边坡岩土体及其上层建(构)筑物的位移、沉降、倾斜、挠度、 裂缝等微观、宏观现象,在一定时间内进行周期性或实时性监测,并进行变形分析的工作。 3.2 水平位移监测Horizontaldisplacementmonitoring 监测边坡体平面位置随时间的变化量,并结合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水平位移分析的工作。 3.3 垂直位移监测Verticaldisplacementmonitoring 监测边坡体在垂直方向随时间的变化量,并结合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垂直位移分析的工作。 3.4 裂缝监测Crackmonitoring 对边坡体及影响范围内出现的裂缝宽度、长度、走向及其变化等进行的监测工作。 3.5 应力监测Stressmonitoring

DB13/T 52652020

在边坡的支挡、加固结构内埋设传感器,获取其应力变化的监测工作。 3.6 地温监测Groundtemperaturemonitoring 对地表和以下不同深度的岩土体进行的温度监测工作。 3.7 地下水位监测Groundwaterlevelmonitoring 对边坡内部地下水位高程的变化而进行的监测工作。 3.8 深部位移监测Deepdisplacementmonitoring 应用测斜仪对边坡内部不同深度的水平位移大小和方向进行监测的工作。 3.9 监测周期Monitoringperiod 对边坡进行监测时,相邻两次监测的时间间隔。 3.10 累积位移量曲线图Displacementcurve 根据变形监测结果绘制以位移量与时间为纵、横坐标的关系曲线图。 3.11 边坡风险等级Risklevelofslope 根据边坡的类型划分、地质条件、病害现象等情况确定的边坡失稳破坏后可能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 3.12 边坡病害slopediseases 边坡自身或防护结构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破坏形式。常见的边坡病害有滑坡、崩塌、溜塌、掉块落石 冻融破坏、防护结构断裂变形等

边坡病害Slopediseases

4.1.1在对高速公路路堑边坡进行变形监测前,应按照附录A评估边坡的安全风险等级,高度风险边 坡(III级风险)应布置变形监测,中度风险边坡(II级风险)可布置变形监测。 4.1.2变形监测分为地表和深部变形监测,地表变形监测包括地表位移监测和地表裂缝监测。 4.1.3变形监测参照表1选用,并可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联合监测

表1变形监测方法选择

4.1.4边坡监测点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DB13/T52652020

b 在监测的边坡段和滑坡区域,至少应在坡体申部以及两侧边缘布设3条监测线,间距不宜 于50m; 监测点宜布置在每级台阶处,可根据病害等级适当加密监测点; d 在下列地段应增设监测点: 1) 地质条件不良地段; 2 受地下水、地表水影响较大的地段; 3 抗滑桩的桩顶; 4) 有滑动迹象或正在进行边坡治理的地段。 4.1.5 变形监测周期应符合下列规定: a 监测点的监测周期宜每月监测1~2次; b 雨季应适当增加监测次数,暴雨前后增加监测频率; C 边坡变形剧烈时,应每日至少监测1次: d 监测网点和监测点被破坏时,应及时恢复,并与之前监测成果校核。 4.1.6 变形监测期间,应对监测资料定期、及时整理,并应根据边坡变形的实际情况提交结果分析 料,宜包括下列内容: a) 地表位移监测点位置分布图; b) 地表裂缝位置及观测点分布图: C 深部位移监测孔分布图; d 位移矢量图(水平位移矢量图、垂直位移矢量图、水平与垂直位移迭加分析图); e 位移(水平或垂直)速率、时间、位移量曲线图: 其他图表; ) 变形监测成果统计表; h 变形监测报告。

4.1.5变形监测周期应符合下列规定:

4.2.1地表位移监测主要包括地表水平位移与地表垂直位移监测,其监测精度不宜低于三等。 4. 2. 2 地表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网和监测点精度,应符合表 2 的要求。

力坡地表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网和监测点精度要求

4.2.3边坡地表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网和监测点精度,应符合表3的要求

边坡地表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网和监测点精度票

DB13/T 52652020

或导线网等。水平位移监测基 准网观测及基准点与工作基点间的 同测法,监测点的水平位移观测可采用全站 仪小角法、极坐标法、前方交会法利 益测点的连续观测可采用全站仪自动跟踪测量系统, 4.2.5全站仪的测角、测距标称精度宜符合表4的规定

表4全站仪测角、测距标称精度

4.2.6用全站仪边角测量进行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网观测及基准点与工作基点间联测,应符合表5的要 求。

表5全站仪边角测量基准网的主要技术要求

4.2.7监测基准网的水平角观测, 宜采用方向观测法,并应符合GB50026的规定。 4.2.8监测基准网边长,应采用电磁波测距,并应符合表6的要求。测量斜距时,应经气象改正和仪 器的加、乘常数改正后才能进行水平距离计算

表6电磁波测距主要技术要求

2.9全站仪交会法、极坐标法、全站仪自由设站法、全站仪小角法测量,应按GB50026的有 执行。 2.10边坡地表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网应布设成环形网,宜采用几何水准测量方法观测,可采用 三角高程测量。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网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7的要求

DB13/T52652020

表7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网技术要求

4.2.11儿何水准观测和全站仪三角高程观测DB43/T 1431-2018 电动汽车充电站防雷技术规范,应按GB50026有关规定执行。

4.3.2地表裂缝监测应统一进行编号、描述、观测、拍照、建档

4.3.3地表裂缝监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地表裂缝监测应设置监测点,每条裂缝应布设不少于2组监测点,并根据裂缝的走向和长度, 分别布设在裂缝的最宽处和裂缝的末端; D 监测点处应设置裂缝监测标志,并应跨裂缝牢固安装在裂缝两侧的稳定部位;标志安装完成 后,应拍摄裂缝观测初期的影像; 裂缝监测标志设置应牢固,并应标注可供量测的固定点。短期观测时,可采用打入地下一定 深度的木桩或钢钎;长期观测时,可采用埋入地下一定深度的素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墩,并 在墩顶面设置监测中心点; d) 裂缝监测内容宜包括裂缝宽度、裂缝错位和裂缝深度; e 裂缝的监测周期,应根据裂缝变化速度确定。裂缝初期可每周观测1次,基本稳定后宜每月 观测1次,当发现裂缝加大时应及时增加观测次数,必要时应持续观测。 准信息服务平 4.3.4 地表裂缝监测应提交下列资料: a 裂缝平面位置分布图; b 裂缝空间位置分布图; C 裂缝宽度变化时距曲线图; d 裂缝深度变化时距曲线图; e) 裂缝错位变化时距曲线图; f) 裂缝观测成果表。

4.4.1深部位移监测主要包括水平位移监测,宜用于高度风险边坡,应确定可能发生滑动的滑动面深 度、滑坡规模、变形特征等。

4.4.2深部位移监测孔的设置应根据现场钻孔场地及潜在滑动体位置确定,且数量不应小于 4. 4. 3深部位移监测孔应穿过滑动面不少于 10mNB/T 32034-2016 光伏发电站现场组件检测规程,或深入基岩深度不少于 2m。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