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CES 15-2020 桥梁健康监测传感器选型与布设技术规程(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T/CCES 15-2020 桥梁健康监测传感器选型与布设技术规程(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8.5 M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262456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T/CCES 15-2020 桥梁健康监测传感器选型与布设技术规程(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4.2.1风荷载监测应采用风速风向仪,选型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宜采用三向超声速风速风向仪,可采用机械式风速风 向仪; 2主要技术参数应满足下列要求: 1)风速量程不应小于其安装高度100年一遇的设计基准 风速,并应考虑阵风系数的影响: 2)风速测量充许偏差为土0.5m/s; 3)风向分辨率宜优于0.1°。 4.2.2风速风向仪监测测点宜选择在主梁跨中的桥面两侧、桥 塔顶部和拱顶部位布置。 4.2.3风速风向仪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宜采用专用支架安装,支架与主体结构边缘高度不宜小

1宜采用专用支架安装,支架与主体结构边缘高度不宜小 于3m,外伸长度不宜小于5m。可安装在主梁吊杆上,传感器离 桥面高度不宜小于8m; 2安装时中轴应垂直,风向仪的定北标志方向与正北方角 度偏差应小于0.5°。

4.3.2地震动监测测点布置可选择桥岸场地地表、桥梁承台顶 部或桥墩底部。

环境温度监测的传感器选型应符合下列规定: 可采用热电偶、热电阻、电子式或光纤光栅温度计: 主要技术参数应满足下列要求: 1)量程应超出桥址区已有气象观测温度极值土30℃。当 缺少气象资料时,最低温度测量值宜小于一50℃,最 高温度测量值宜大于80℃; 2)分辨率宜优于0.1℃。当低于50℃时,测量充许偏差为 土0.2℃,当超过50℃时,测量充许偏差为0.5℃。

GB/T 36483-2018标准下载4.4.2温度监测测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于桥梁外部环境温度监测,宜选择桥梁上通风良好 不受日光直射的部位: 2对于桥梁内部环境温度监测,宜选择箱梁、主拱、桥 和锚旋室内部的儿何中心位置。

5.1环境湿度的传感器选型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宜采用电容式湿度计,可采用电阻式湿度计; 2主要技术参数应满足下列要求: 1)量程宜为0~100%RH: 2)当相对湿度不超过80%时,测量允许偏差为土2%RH; 当相对湿度超过80%时,测量允许偏差为土4%RH。 5.2湿度监测测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于桥梁外部环境湿度监测,宜选择桥梁上通风良好 不受日光直射的部位:

2对于桥梁内部环境湿度监测,宣在箱梁、主拱、桥塔、 锚锭室内部和主缆内部。

4.6.2腐蚀介质监测仪器设备的测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主梁、拱圈、桥塔、斜拉索、吊杆振动加速度监测可采 用力平衡式、压电式、压阻式或电容式加速度计; 2主梁、拱圈、桥塔、桥墩(台)应变监测传感器可采用 电阻式、振弦式或光纤类应变计: 3主梁、拱圈、桥塔结构温度监测传感器可采用热电偶 热电阻或光纤光栅温度计; 4主梁、桥塔、桥墩(台)倾角监测传感器宜采用双轴 角仪,可采用单轴倾角仪。 5.1.2主梁、拱圈、桥塔变形、基础沉降监测传感器的安装应 符合下列规定: 1监测基准站应选取桥址区附近地基稳定、无遮挡、远离 人为和电磁于扰的位置,变形监测站应安装在能够真实反映主梁 变形的部位,且应避免人为和环境干扰; 2光学测量仪的监测点处应安装永久性标靶,标靶上面宜 有“十”字标识。 5.1.3主梁、拱圈、桥塔、桥墩(台)应变和结构温度监测传 感器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于新建混凝土结构构件,应在施工过程中将埋入式应 变计和温度计固定在预定部位; 2对于既有混凝土和钢结构构件,外置式应变计应固定在 结构拟监测部位的表面,外置式温度计应紧密粘贴在结构拟监测 部位的表面; 3应变计安装后,应记录传感器的初始值和当前温度值。

振动监测可采用相对测量法或

1)应在被监测桥梁的桥址区附近设置永久参考点,宜在 桥梁监测测点上或测点附近位置设置标靶、反光镜或 三角反射器: 2)可采用激光多普勒测速仪、光学测量仪或雷达扫描仪 进行监测。 2绝对测量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1)速度监测宜采用电动位移摆,可采用磁电式速度计: 2)位移监测宜采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5.2.2主梁振动监测测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测点位置应根据结构模态分析结果进行测点优化布设: 2测点位置应包含结构主要振型中振幅较大的部位,且应 避开振型节点。其中,对于宽桥面梁桥和拱桥以及大跨径斜拉桥 和悬索桥,测点宜上下游对称布置,且应同时监测三个主方向的 振动。 5.2.3主梁变形监测传感器可采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光学测 量仪、微波测量仪或液压连通管。 5.2.4主梁变形监测测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测点应布置在变形较大的部位。其中,对于桥面较宽或 曲形的主梁,应进行扭转变形监测,测点宜上下游对称布置。 2对于整体变形监测尚应建立工程变形监测基准网。 5.2.5主梁应变监测的传感器主要技术参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量程不应小于最大应变预测值的1.5~2倍; 2应具有温度补偿功能。 5.2.6主梁应变监测测点应布置在应力较大和易于出现疲劳开 裂的部位。

1)应在被监测桥梁的桥址区附近设置永久参考点,宜 桥梁监测测点上或测点附近位置设置标靶、反光镜可 三角反射器: 2)可采用激光多普勒测速仪、光学测量仪或雷达扫描 进行监测。 2绝对测量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1)速度监测宜采用电动位移摆,可采用磁电式速度计; 2)位移监测宜采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5.2.2主梁振动监测测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测点位置应根据结构模态分析结果进行测点优化布设; 2测点位置应包含结构主要振型中振幅较大的部位,且应 开振型节点。其中,对于宽桥面梁桥和拱桥以及大跨径斜拉 悬索桥,测点宜上下游对称布置,且应同时监测三个主方向的 装动。

1测点应布置在变形较大的部位。其中,对于桥面较宽或 曲形的主梁,应进行扭转变形监测,测点宜上下游对称布置。 2对于整体变形监测尚应建立工程变形监测基准网。 5.2.5主梁应变监测的传感器主要技术参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量程不应小于最大应变预测值的1.5~2倍; 2应具有温度补偿功能。 5.2.6主梁应变监测测点应布置在应力较大和易于出现疲劳开 裂的部位。

5.2.8主梁结构温度监测传感器可采用热电偶、热电阻或光纤 光栅温度计。

在温度变化较大和温度梯度较大的区域,应能反映结构竖向和横 向温度场变化规律。

5.3.1拱圈振动监测测点应布置在拱顶部位。 5.3.2 拱圈位移监测的传感器选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拱顶位移监测宜采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可采用光学测 量仪; 2 拱脚位移监测宜采用位移计。 5.3.3 拱圈位移监测测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测点应布置在变形较大的部位; 2对于中小跨径拱桥,测点位置应包含拱顶和拱脚部位: 对于大跨径拱桥,测点位置除应包含拱顶和拱脚部位,尚宜在立 柱或吊杆处的拱圈断面部位适当增加测点。

1测点应布置在应力较大的部位 2测点应包含拱脚和拱顶断面,对于受力复杂和易于出 皮劳开裂的部位应采用应变花。

5.3.5拱圈结构温度监测的测点宜根据热传导分析结果,布置

在温度变化较大和温度梯度较大的区域,且应包括拱顶与拱月 断面。

.4.1 测点位置应根据结构模态分析结果进行确定: 2测点位置应包含桥塔主要振型中振幅较大的部位,且应 避开振型节点。

5.4.2桥塔位移监测传感器宜采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可采用 光学测量仪

4.2桥塔位移监测传感器宜采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可采用 学测量仪。 4.3桥塔位移监测测点应选择桥塔顶部,每个桥塔不应少于 个测点。

5.4.4桥塔应变监测测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测点应布直在应力牧大的部位: 2测点位置应包含桥塔塔柱上、中、下断面;对于桥塔锚 固区,宜增设动应变计: 3每个应变监测断面的测点数量不宜少于4个。 5.4.5桥塔倾角监测测点宜布置在桥塔顶部。 5.4.6桥塔结构温度监测的测点宜根据热传导分析结果,布置 左海产山炫士酒

5.4.6桥塔结构温度监测的测点宜根据热传导分析结果,

5.5 缆素、斜拉索和吊杆

5.5.1缆索、斜拉索和吊杆的索力监测传感器宜采用磁通 感器,可采用压力计。

5.5.2缆索、斜拉索和吊杆的索力监测测点布置应符合

1应选择索力较大和索力变化较大的构件: 2 测点位置应包含上游和下游构件,宜均匀分布。 5.5.3 斜拉索和吊杆的振动监测测点布置应根据模态分析结果 确定,且测点位置应远离被测构件的下锚点。

5.5.3斜拉索和吊杆的振动监测测点布置应根据模态分析结果 确定,且测点位置应远离被测构件的下锚点。

确定,且测点位置应远离被测构件的下锚点。

5.6.1锚锭位移监测宜采用数码式位移计,可采用红外线激光 位移计。

1对于重力式锚锭位移监测点,宜设置在锚四个角点及 纵、横向轴线的端部: 2对于隧道式锚锭位移监测点,宜沿前锚面的外边缘以及

散索鞍支墩均匀布设。

5.6.3锚位移监测传感器当采用红外线激光位移计时,应保

5.6.3锚锭位移监测传感器当采用红外线激光位移计时,应保

持激光发射窗和反光镜光洁,发射口应与反射面垂直,且应避 光线阻挡或太阳直射。

5.7.1伸缩缝位移监测可采用拉绳式或拉杆式位移计、全球导 航卫星系统或智能全站仪

5.7.1伸缩缝位移监测可采用拉绳式或拉杆式位移计、全球导

1对于单伸缩装置的伸缩缝,测点宜上、下游对称布置; 2对于多伸缩装置的伸缩缝,测点宜关于每个伸缩装置上, 下游对称布置。

5.8.1支座位移监测传感器宜采用拉绳式或拉杆式位移计, 采用激光测距仪

5.8.2支座位移监测测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于尺寸较大的支座,测点宜关于支座对称布置: 2通过竖向位移监测支座反力时,竖向位移测点宜关于 座对称布置。

规程第5.6.3条的规定执行。

5.8.4支座反力监测可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与桥梁结构

5.9.1桥墩(台)应变监测测点应布置在应力较大的桥墩(台) 上,且宜沿横截面对称布置。

5.9.1桥墩(台)应变监测测点应布置在应力较大的桥墩(台

5.9.2桥墩倾角监测测点应布置在倾角较大的桥墩顶

5. 10.1 基础沉降监测宜采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5. 10. 2 基础沉降监测测点宜布置在桥墩顶部,可布置在桥台上 部四角。 5. 10.3 基础冲刷监测传感器宜采用声呐传感器,可采用磁性标 签石块。

5. 10. 1 基础沉降监测宜采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5. 10. 2 基础沉降监测测点宜布置在桥墩顶部,可布置在桥台上 部四角。 5.10.3 基础冲刷监测传感器宜采用声呐传感器,可采用磁性标 签石块。

5.10.4基础冲刷监测测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5.10.4基础冲刷监测测点布置应符

1测点应结合结构分析或冲刷模型试验结果,选择冲刷深 或速率较大的区域; 2声呐传感器探头应布置在圆端形(圆形)桥墩上游、下 和侧面最大冲刷部位,磁性标签石块应布置在桥墩上游。

5.10.5基础冲刷监测传感器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于新建基础,应在施工过程中将声呐传感器或磁力梯 度仪的安装基座固定在预定部位;对于既有基础,应在拟监测部 位外侧安装声呐传感器或磁力梯度仪的安装基座; 2声呐探头与预理埋基座间宜采用非固定连接,应根据结构 分析或冲刷模型试验结果确定声呐探头指向角度以及探头与桥墩 间的距离。

6耐久性监测传感器6.1混凝土构件6.1.1裂缝监测的传感器选型应符合下列规定:1可采用电阻式、电感式、机械式或光纤光栅裂缝计;2主要技术参数应满足下列要求:1)量程不应小于测量区域最大变形预测值的1.2倍;2)测量允许偏差为土0.01mm。6.1.2裂缝监测测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对易因受力引起的裂缝,测点应选择拉应力最大的部位:2对易因锈胀引起的裂缝,测点宜选择混凝土桥面板、桥面板与主梁搭接处以及桥墩等易发生腐蚀的部位。6.1.33裂缝监测传感器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对易因受力引起的裂缝,传感器的安装方向应与混凝土表面拉应力方向平行;2对易因锈胀引起的裂缝,传感器的安装方向应与主筋受力方向垂直。6.1.4氯离子监测传感器宜采用固态Ag/AgCl参比电极。6.1.5氯离子监测测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对于冬季采用化冰盐的桥梁,测点宜布置在桥面板上以及桥面板与主梁搭接部位;2对于处于海洋环境下的桥梁,测点宜布置在桥墩的浪溅区及与海水接触区、桥面板,以及主梁最大受力部位。6.1.6氯离子监测传感器的安装应符合以下规定:1对于新建桥梁,应采取预理式安装;对于既有桥梁,应采取钻孔理入式安装;2传感器安装方向应与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方向一致,其25

沿深度间距不宜超过10mm,水平间距不宜超过50mm

浴深皮间距不耳超人 三人 6.1.7 碳化和酸雨侵蚀监测传感器宜采用固态pH值参比电极。 6.1.8碳化和酸雨侵蚀监测测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混凝土碳化监测测点宜布置在构件受力最大部位 2酸雨侵蚀监测的测点宜布置在桥梁上部结构易淋雨部位 或积水区。 6.1.9碳化和酸雨侵蚀监测传感器的安装应按本规程第6.1.6条 的规定执行。

6.1.9碳化和酸雨侵蚀监测传感器的安装应按本规程第6.1.6条 的规定执行。

6.2.1混凝土中普通钢筋锈蚀监测宜采用电化学腐蚀传

1对于桥梁上常年潮湿或易积水的部位,应布置腐蚀监测 测点; 2对于冬季采用化冰盐的桥梁,测点宜布置在桥面板上以 及桥面板与主梁的搭接部位; 3对于处于海洋环境下的桥梁,测点宜布置在桥墩与海 水接触的部位、主梁拉应力最大部位,以及桥面板拉应力最大 部位。 6.2.3混凝土中普通钢筋锈蚀监测传感器的安装应符合下列 规定: 1对于新建桥梁,应采取预埋式安装;对于既有桥梁,应 采取钻孔埋入式安装;

6.2.3混凝土中普通钢筋锈蚀监测传感器的安装应符合

1对于新建桥梁,应采取预埋式安装;对于既有桥梁,应 采取钻孔理入式安装; 2应安装在钢筋表面; 3对传感器进行密封保护时不应改变混凝土表面的环境条 件。此外,对于电化学腐蚀监测传感器,若因条件限制而安装在 混凝土表面时,应进行混凝土电阻补偿。 6.2.4预应力钢绞线锈蚀监测宜采用电化学腐蚀传感器。

6.2.4预应力钢绞线锈蚀监测宜采用电化学腐蚀传感

1对于后张预应力钢绞线,测点应布置在钢绞线的锚固端; 2对于先张预应力钢绞线,测点应布置在钢绞线锚固端和 钢绞线拉应力最大部位。 6.2.6预应力钢绞线的锈蚀监测传感器的安装应按本规程 第6.2.3条的规定执行。 6.2.7钢材锈蚀监测可采用电阻探针、超声波或电化学方法。 6.2.8钢材锈蚀监测的测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根据静力分析结果,布置在构件应力最大的部位: 2测点位置宜包含构件节点处、结构长期受紫外线照射部 位和易积水的部位。 6.2.9 钢材锈蚀监测传感器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确保传感器和钢材表面直接接触: 2 传感器应与钢材表面保持垂直。 6.2.10 涂层脱落监测宜采用薄片式电阻传感器。 6. 2. 11 涂层监测的测点布置应按本规程第6.2.8条的规定执行。 6.2.12 涂层监测传感器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于新建桥梁,传感器宜在涂层喷涂前预先安装在预定 测点处:对于既有桥梁,应清除现有涂层再进行安装: 2传感器安装后的表面应平整,且其表面涂层厚度应与构 件表面涂层厚度一致。

1对于后张预应力钢绞线,测点应布置在钢绞线的锚固端; 2对于先张预应力钢绞线,测点应布置在钢绞线锚固端和 钢绞线拉应力最大部位。 6.2.6预应力钢绞线的锈蚀监测传感器的安装应按本规程 第6.2.3条的规定执行。 6.2.7钢材锈蚀监测可采用电阻探针、超声波或电化学方法。

6.2.8钢材锈蚀监测的测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根据静力分析结果,布置在构件应力最大的部位; 2测点位置宜包含构件节点处、结构长期受紫外线照射 位和易积水的部位。

. 物强灿 然支表究 1 应确保传感器和钢材表面直接接触: 2 传感器应与钢材表面保持垂直。 6.2.10涂层脱落监测宜采用薄片式电阻传感器。 6. 2. 11 涂层监测的测点布置应按本规程第6.2.8条的规定执行

1对于新建桥梁,传感器宜在涂层喷涂前预先安装在预 测点处;对于既有桥梁,应清除现有涂层再进行安装 2传感器安装后的表面应平整,且其表面涂层厚度应与 件表面涂层厚度一致。

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 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充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或“可”;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 用“可”。 2规程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时的写法为“应符 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桥梁健康监测传感器选型与

目•次1总则323基本规定...333.1主要监测内容...333.2传感器选型要求·..333.3传感器布设原则...334荷载作用与环境监测传感器.354.1车辆荷载·...354.2风荷载.354.4环境温度354.5环境湿度·..365结构响应监测传感器·5.1一般规定·.375.2主梁...375.7伸缩缝·375.8支座.3831

1.0.2传统的公路及铁路桥梁一般可以分为四种结构类型,即 梁桥、拱桥、斜拉桥和悬索桥,本规程涉及传感器选型及布设的 具体条款内容,均以四种桥梁类型的主要结构构件为基础进行规 定。随着桥梁设计理论和建造技术的不断发展,包括斜拉悬索协 作体系在内的多种特殊的桥梁结构形式不断涌现。针对特殊桥梁 结构体系,其健康监测传感器的选型与布设应进行专题讨论,不 在本规程适用范围内。

3. 1 主要监测内容

3.1.2耐久性监测主要从构成桥梁结构的建筑材料层面考虑, 以桥梁结构常用的混凝土和钢这两种主要建筑材料构成的结构构 件、部件为监测对象,对腐蚀环境作用下的材料退化情况及其量 化指标进行监测

1理入式传感器一般以理入式应变和温度传感器以及耐久 性监测传感器为主。对于光纤光栅等耐久性较好的埋入式传感 器,其稳定性和可靠性一般最长也仅能维持15年左右。该指标 已经得到包括传感器生产商和多篇国内外研究报告的印证。相比 于埋入式传感器,非理入式传感器直接暴露在桥梁结构体外部, 般来讲其使用环境更加恶劣。目前常用的非埋入式传感器生产 商给出的一般使用年限在5年左右。 综合考虑上述传感器技术因素和整体监测系统的成本因素, 本规程给出理入式传感器的使用寿命不应低于15年,非理入式 传感器使用寿命不应低于5年的规定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在成本 上是合理的。

2在结构健康监测中,测点优化布设主要指对用于动力性 能监测的加速度计进行优化布设。对于其他类型的传感器一般都 有特定的布设位置,如风速风向仪主要布设在桥塔顶部或主梁跨

应变计主要通过有限元分析确定极值或关键控制位置等。加 度计的优化布设主要依据结构动力学基本原理进行计算分析, 活三个步骤: 1)获取模态数据和待选测点。基于结构设计资料,建立 有限元模型进行模态分析,得到用于测点优化布设的 基准模态数据。 2)选择优化布设评价准则。根据监测数据分析需求和结 构状态评估的目的,选择与结构健康监测目标相适宜 的评价标准。测点优化布设评价准则分为结构响应强 度评价准则、模态识别误差评价准则、模态重构精度 评价准则三大类。其中,结构响应强度评价准则包 括:模态幅值类准则(含模态向量加和准则、模态向 量乘积准则)和模态能量类准则(含平均加速度准则、 模态动能准则、模态应变能准则、驱动点残差准则、 Guyan缩聚准则);模态识别误差评价准则包括:准则 性准则(费希尔信息阵准则)、鲁棒性准则(条件数准 则)、无偏性准则(表征最小二乘法准则)、确定性准 则(模态信息准则);模态重构精度评价准则包括: 模态可视化准则(含切比雪夫准则、空间域采样准则 共有信息准则、信息差异准则、空间相关度准则)、模 态独立性准则(含有效独立准则、QR分解准则、模 态保证准则)、模态保真度准则(含均方差准则、协方 差准则、克里金准则)。 3)进行布设方案求解分析。利用优化求解算法,从所有 可能的测点布设方案中,计算出满足评价准则的适宜 布设方案

4荷载作用与环境监测传感器

4.1.1车辆动态称重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是依据现行国家标准 《动态公路车辆自动衡器》GB/T21296确定的。车辆动态称重系 统的路面传感器布置一般采用压电传感器一感应线圈一压电传感 器组合形式,其测试原理为:压电传感器输出的电信号与对车轴 施加压力或车辆压过的压力是相对称的,感应线圈输出的信号与 车辆通过的数量对应,压电和电感线圈信号由控制器转换成电 玉,并与标准模型对比输出车辆轴重、速度、轴距、车型等信息。 玉电轴一感应线圈一压电轴传感器由两根相距3m轴传感器中间 2m正方形感应线圈组成。每车道2条压电轴传感器用全长度传 感器,全长传感器可覆盖整车道,提供一个完整的轴载信息

对于建筑结构,其外围护结构易受风压破坏,有时需要进行 风压监测。在桥梁健康监测领域,主要监测风速和风向,对风场 风压的监测较为少见,故本规程不对相关内容进行规定。

1常用的温度计包括热电偶、热电阻、电子式以及光纤温 度计三种。热电阻温度计文可以分为电阻式温度检测器和热敏电 阻器,其具有量程大、精度高、适用范围广的特点。电子式温度 计具有体积小、功耗低、成本低的优点。热电偶温度计相比于前 两种温度计钢筋平法计算规则图文并茂讲解,存在灵敏度较低的缺点。光纤光栅温度计多用于监 测结构温度。

2振弦式传感器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钢弦初张会发生轻微的 端变,但这种传感器因具有价格低廉、安装和更换方便等优点, 在实际监测工程中应用普遍,一般可通过每年标定一次来确保测 量结果的可靠性。

2本规程所述的用于监测主梁等变形的光学测量仪主要指 全站仪。为了达到对被测物位移进行长时间连续观测的目的,该 类光学测量仪需要在被测物上设置固定的标靶

5.2.6对于混凝土桥梁,主梁应变监测宜重点考虑主跨跨中、 四分之一跨、四分之三跨和边跨跨中的底板、顶板、腹板易开裂 的地方;对于钢结构桥梁,宜重点监测主跨跨中、四分之一跨、 四分之三跨和边跨跨中的底板、顶板、U肋焊接处、横隔板焊接 处易疲劳部位;对于钢一混凝土组合桥梁,除了重点监测易开裂 和易疲劳部位外,还应重点监测栓钉。混凝土腹板和易疲劳部位 应采用应变花。

5.7.1伸缩装置是指为使车辆平稳通过桥面并满足桥梁上部结 构变形的需要,在桥梁伸缩缝处设置的各种装置的总称。伸缩装 置一般包括模数支承式伸缩装置、橡胶组合剪切式(板式)伸缩 装置、钢制支承式伸缩装置(钢梳齿板型伸缩装置和钢板叠合型

申缩装置)、对接式伸缩装置和无缝式伸缩装置。不同类型伸缩 装置的响应监测应根据具体监测响应和装置的构造确定,同时根

2在受测支座附近安装干斤顶GBT50326-2006标准下载,通过分级施加顶力可获得 顶力与位移之间的关系,分析比较可得出支座的实际反力值。由 于支座的垫实状态不同,实际曲线与典型曲线可能有所不同。

统一书号:15112·36826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