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T 2793-2021 高速公路激光测量规程.pdf

DB51/T 2793-2021 高速公路激光测量规程.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1 M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311693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51/T 2793-2021 高速公路激光测量规程.pdf

6.3.1数据采集前的准备工作应满足下列规定

数据采集前的准备工作应满足下列规定:

机载激光扫描作业应确保所需空域已被批准使用

某钢铁厂冷轧机组设备基础施工组织设计DB51/T 27932021

b)气象条件满足正常作业所需,空气及被测目标表面不潮湿; c 激光雷达IMU与GNSS接收机的三维偏心分量以不低于5cm的精度测量并妥善记录; d 作业人员清楚本次作业范围、作业要求以及备选作业方案; 激光扫描平台移动到视野开阔且具有良好卫星观测条件的地点,通电检测并按规定流程完成 POS初始化

6.3.2机载激光扫描作业期间应满足下列规定

应以左转弯和右转弯交替方式进入航线: b) 每次直线飞行超过30min时,应在进入测区或航线前做“S”形或“8”字飞行; C 航摄分区内实际航高与设计航高之差不应大于50m。影像有立体观测需求时,同一航线上相 邻航片的航高差不应大于30m,最大航高与最小航高之差不应大于50m; d 在作业区内宜保持对地飞行速度均匀,同一条航线内升降速率不应大于10m/s; e 航线飞行过程中,航线的俯仰角、侧翻角一般不大于5°,最大不超过12°。对于特别困难 地区一般不大于8°,最大不超过15°。转弯坡度角应不大于22°; 仿地飞行时,同一条航线上航高差可不作要求,升降速率和俯仰角变化应适当放宽; g 分区飞行完成前,宜及时进行构架航线飞行; h 飞行过程中应及时填写飞行记录单,表格样式见附录A; 1 飞机降落后,应停稳静置不少于5min,待IMU与GNSS数据记录完毕后方可进行后续操作,

6.3.3车载激光扫描作业中应满足下列规定

a 宜按照设计的速度和路线进行车载激光扫描数据采集,亦可根据实际交通状况对采集顺序做 调整; 6 在保证行车安全性和满足数据采集精度指标的条件下,宜在车顶架高激光器和靠近左侧车道 行驶,减少障碍物对GNSS信号和扫描光束的遮挡; C 应避免姿态剧变、原地转向、倒车和持续单方向转弯; d 同步采集影像时,应采用定点曝光,避免逆光,并在光线突变时降低车速; e 天顶存在盲区的激光设备,宜采取变换车道或扫描方向的方式进行补测,必要时使用便携式 激光扫描设备进行补充; f 移动车载GNSS在开始作业前需保持静止5min; g 数据采集完毕后,应将移动测量车移动到空旷地区并保持静止5min,待IMU与GNSS数据记 录完毕后方可进行后续操作

6.3.4地面GNSS基站同步观测应满足下列规定

a 可独立使用既有测量控制网、CORS站或者二者结合作为数据采集时的地面GNSS基站,GNSS 基站应经过统一联测并使用相同的平面和高程基准及采样频率。 b) 采集作业期间,同步观测的地面GNSS基站不应少于2个。 机载激光扫描时,地面基站之间的距离不应大于30km,飞行期间,飞机与地面基站的距离不 宜大于20km;车载激光扫描时,基站之间的距离不应大于10km,扫描期间,扫描车与地面 基站之间的距离不宜大于6km。 d) 观测前后两次量取GNSS天线高,且其前后差值不应超过3mm,并取平均值作为最终天线高, 同时记录天线类型。

DB51/T 2793202

6.3.5激光数据采集结束后应进行以下操作:

6.3.5激光数据采集结束后应进行以下操作:

a)保持扫描系统静置状态5min,并核实设备主要设置参数无误; b 拷贝本次扫描数据; C 确认作业记录单填写完整; d) 关闭激光扫描系统电源; e 20min后,结束地面GNSS基站观测并及时回传数据,

e 20min后,结束地面GNSS基站观测并及时回传数据。 5.3.6 当存在以下问题时应及时进行补充或重新扫描: a POS数据存在缺损; b 点云密度实际值不足、覆盖范围存在漏洞或精度异常; 针对车载、机载扫描无法覆盖的桥下、涵洞等隐蔽区域,宜采用便携式激光扫描设备进行补 测。 5.3.7补充或重新扫描时,采集范围两端应超出补充或重新扫描范围半个条带宽度,并满足重叠度要 求。

当存在以下问题时应及时进行补充或重新扫

b)点云密度实际值不足、覆盖范围存在漏洞或精度异常:

6.4.1激光雷达系统除按期维护保养和厂方检测之外,在项目实施前和实施中发生以下情况 行检校:

& 设备经过剧烈震动或冲击; b) 系统经过长途运输; c) 系统主要部件经过拆装; d 重大项目之前: e 长时间放置后,特别是在潮湿的环境中。 5.4.2 机载激光扫描设备检校场以及检校场控制点依照CH/T8024执行,车载激光扫描设备检校场宜 按通用方案执行。 .4.3 6.4.4检校作业宜根据需要适时实施

需要外业调查的主要要素

& 道路沿线的居民地、厂矿、学校、医院、山岭、水库、河流的名 b) 村庄周围的宗祠、宗族墓地、文物、古树、名木等; C) 既有高速公路大型桥梁和隧道等主要构造物的名称; d 110KV及以上高压输电线的线名、电压值及各塔架编号; e)影像上不易分辨的漫水桥、过水路面、倒虹吸、渡槽、暗渠等:

道路的名称、等级、路面材料、去向及交叉处里 建筑的层数及材质。

6.5.3需要外业实地测量的与道路专业相关的主要线

DB51/T 27932021

a) 设计线位下穿重要道路桥梁的梁底高程; b) 与设计线位相交叉的铁路的轨顶高程、铁路高架桥桥墩平面位置及梁底高程; C 110KV及以上高压输电线各跨最低点的悬高: d 道路沿线地下的石油、煤气、天然气等管道和国防光缆等重要地下管线的指示牌位置: e 与设计线位相交叉的水渠、渡槽等水利设施的平面位置、顶部高程和底部高程。

外业数据采集工序需向预处理工序移交以下资料: a) 原始影像数据; b) 原始激光测距数据文件; c) POS观测数据; d) 偏心分量; e 检校场数据; f) 地面GNSS基站观测数据; g 已知测量控制点成果; h) 激光控制点成果; i) 地面GNSS基站观测记录; J 作业路径设计成果。

1.1POS解算之前,应先检查GNSS地面基站、移动激光雷达系统GNSS观测数据及IMU数据的 容,确保不存在明显影响解算精度的因素。

偏心分量的测量方式、测量精度是否满足要求。 根据激光扫描期间地面GNSS站点的观测数据解算的GNSS站点空间关系与根据站点控制成果 计算出的空间关系有无大的偏差。 C 地面基站GNSS和移动激光扫描GNSS的卫星观测质量是否满足要求。 d 地面基站GNSS的观测时段是否超出移动激光扫描系统GNSS的观测时段;

7.1.2POS解算应满足下列规定:

a)联合各类GNSS基站数据、激光雷达系统GNSS观测数据,按照后处理动态测量模式进行处理, 获取数据采集过程中各时刻激光雷达系统GNSS天线的三维坐标; 采用邻近的多个基站分别进行单基站或多基站数据联合解算,选择其中的最优解作为最终结 果:

DB51/T 2793202

c)结合偏心分量,将差分GNSS结果与IMU数据进行融合处理生成实时轨迹文件; 利用GNSS定位精度、POS解算正反算差值、数据质量因子等指标对POS解算质量进行综合评 定,具体应满足下列要求; 1)POS解算的平面位置中误差和高程中误差不应大于表13的规定。

注8:POS解算的高程中误差以大地高为基准

2)POS解算正反算差值不应大于POS解算申误差的2倍。 3)POS解算的固定解率达到90%以上。 POS解算质量满足项目要求后,导出合格的轨迹成果,并填写POS数据处理报告,表格样式 附录B。 当POS数据存在严重影响精度的缺失或解算精度达不到要求时,应及时进行补充或重新扫描

2PUS异 3)POS解算的固定解率达到90%以上。 e)POS解算质量满足项目要求后,导出合格的轨迹成果,并填写POS数据处理报告,表格样式见 附录B。 7.1.3当POS数据存在严重影响精度的缺失或解算精度达不到要求时,应及时进行补充或重新扫描。

7.2.1利用检校场采集的POS数据、激光测距数据、影像数据和实测的控制点进行检校计算。 7.2.2检校计算宜采用相关检校软件或数据处理软件的自检校功能, 7.2.3检校计算的主要内容是POS与激光扫描仪、数码相机之间的系统安置角Heading、Pitch、Roll。 7.2.4检校计算的方法是以系统安置角为变量进行条带平差迭代,当选代收敛且安置角变化值小于 POS系统的姿态标称精度时,可作为安置角的检校成果。 7.2.5一般情况下,可利用正常作业数据之间的重叠和交叉以及构架航线等多余观测在航摄分区进行 自检校。

7.3.1点云解算应满足下列规定

a 联合POS解算结果、激光测距数据、激光雷达设备硬件配置文件、系统检校文件等,输出三 维点云数据: b 点云数据宜采用LAS格式,对于真彩色点云数据,宜采用能存储颜色信息的LAS格式相应版 本; C 机载扫描点云数据宜每条航带单独存储一个文件,车载扫描点云数据宜按照点云数据量大小 或扫描距离分段存储:

DB51/T2793—2021d)输出的点云数据高程基准为大地高。7.3.2点云解算结果应满足下列要求,对于不满足的应补充或重新扫描。a)点云密度实际值达到技术设计要求,激光点穿透性较好。b)点云覆盖范围达到技术设计要求,重叠度满足要求。c)噪声点未造成有效点云密度的明显降低,且与有效数据之间易于区分,7.3.3对于因沥青路面、水域以及局部房屋顶、路面积水等低反射导致的局部点云密度实际值低于设计值,一般部位可不补充扫描,重要部位用其他手段补测。7.3.4对于反映公路资产要素类的点云,如果直接获取的点云密度实际值低于设计值,但结合图像识别和设计资料仍能有效识别并提取公路资产要素几何结构参数,且精度满足公路资产管理应用要求的,可不补充扫描。7.3.5点云解算结果应满足以下精度要求:a)点云数据各扫描条带重叠区同名点平面位置较差的中误差小于平均点间距的2倍;b)新建工程全线及改扩建工程路面以外点云数据各扫描条带重叠区同名点高程较差的中误差小于表4中相应高程中误差的2倍;c)i改扩建工程路面上点云数据各扫描条带重叠区同名点高程较差的中误差小于表5中相应高程中误差的2倍。7.4条带拼接及点云纠正7.4.1不同条带重叠区同名点之间的平面位置和高程较差的中误差满足下列要求时,可利用激光控制点进行系统误差检查,确认不存在系统误差,才能进行条带拼接。a)不同扫描条带重叠区同名点平面位置较差的中误差小于激光点云平均点间距。b)不同扫描条带重叠区同名点高程较差的中误差小于表4和表5规定的相应比例尺点云高程中误差。7.4.2机载激光扫描点云同名点之间的平面和高程较差的中误差超限,或存在系统误差时,应利用不同条带重叠区数据与激光控制点联合条带平差进行点云误差纠正。7.4.3车载激光扫描点云宜采用激光控制点对点云平面和高程进行纠正,使点云的平面中误差、高程中误差及往返/重复扫描过程中的同名点平面、高程较差的中误差满足精度要求。7.4.4车载激光扫描点云的纠正宜按本文件7.6条进行坐标、高程转换后,在成果坐标系的高程基准上执行。7.5影像预处理7.5.1影像数据预处理的内容包括:a)对采用非通用压缩格式的原始影像进行解压缩处理;b)对影像数据进行匀光匀色,输出影像色调基本一致、过渡自然、色彩真实的影像;c)1联合POS解算出的轨迹文件、相机曝光时标文件、相机参数文件等,解算数字影像的外方位元素。17

DB51/T 2793202

a) 有无丢片、黑片,丢片数量; b) 有无云影/遮挡导致的地物无法识别; 有无像移造成的重影、模糊; d 有无明显曝光不足、过度以及色彩偏移; e) 影像的航向重叠度、旁向重叠度和数据覆盖范围是否满足要求; 相机曝光时标信息记录是否齐全、完整。

7.5.3对于测区内影像数据存在明显缺陷、严重影响后续生产的地方,应及时进行影像

7.6 坐标、高程转换

7.6.1当轨迹、拼接和纠正后的点云、影像外方位元素的坐标系统、高程基准与成果基准不 需要进行坐标、高程转换,

7.6.2若测区内已有覆盖范围和转换精度满足要求的严格转换参数,应直接利用其将点云数据、轨边

数据、影像外方位元素数据转换到成果基准。 7.6.3若测区无法直接获取满足要求的转换参数,则需要利用公共点计算转换参数。 7.6.4一般宜使用精度和分布满足要求的高速公路测量控制点作为坐标、高程转换的公共点,按照点 的分布情况以多种点组合方式选择不少于3个公共控制点分别计算和优选,获得最终的转换参数, 7.6.5高程转换参数应参考线路走向、控制点分布和地表高程起伏情况采用分段线性拟合方式计算: 桥隧穿越的山峰或谷底未布设控制点时,不能使用外推方式计算转换参数。 7.6.6测区内有多个投影分带时,宜每个投影分带单独计算转换参数,相邻投影分带在接边处应有公 共控制点参与转换参数计算 7.6.7坐标、高程转换后,应利用未参与转换参数计算的公共点评价转换的精度。 7.6.8新建高速公路的平面转换中误差不应大于0.05m,改扩建高速公路的平面转换中误差不应大于 0.02m;新建和改扩建工程的高程转换中误差分别不应大于表4和表5中相应比例尺点云数据高程中误 差的三分之一。 7.6.9坐标、高程转换后,均匀抽取未参加点云纠正的激光控制点作为检查点,检测激光点云的数据 精度,占云精度应满足表4和麦5的相应规定

0.02m;新建和改扩建工程的高程转换中误差分别不应大于表4和表5中相应比例尺点云数据高程中误 差的三分之一。 7.6.9坐标、高程转换后,均匀抽取未参加点云纠正的激光控制点作为检查点,检测激光点云的数据 精度,点云精度应满足表4和表5的相应规定。

7.7点云高程特殊精化处理

7.7.2强制约束前,需对激光高程控制点进行粗差探测和剔除

DB51/T 27932021

a)获取激光控制点在激光数据中相应位置的拟合高程值,与其实测高程值及位置形成带状高差 改正模型; b)沿道路中线的法线方向,将改正模型水平拉伸到所在道路的边缘; c)多条或多层路面应分别建立改正模型。

7.7.4对建立的高差改正模型进行校核和完善

7.7.5用高差改正模型改正本模型范围内改扩建项目的路面点云

8.1.1点云分类宜根据高速公路不同阶段、不同区域、不同产品类别所要求的范围和精度分别实施。

1.1点云分类宜根据高速公路不同阶段、不同区域、不同产品类别所要求的范围和精度分别实 1.2激光点云数据分类前宜进行分幅处理。机载激光点云数据宜按1km×1km进行分幅,车载 云数据宜根据数据量大小,沿主道路延伸方向按0.3km~0.5km长度进行分幅,互通、匝道等多 区域宜适当减小分幅长度。

3.1.2激光点云数据分类前宜进行分幅处理。机载激光点云数据宜按1km×1km进行分幅,车载激光 点云数据宜根据数据量大小,沿主道路延伸方向按0.3km~0.5km长度进行分幅,互通、匝道等多次扫 描区域宜适当减小分幅长度。 3.1.3激光点云分类前宜对点云数据进行噪声点去除工作,对地表以下明显影响地面点提取、地表以 上明显影响地物点提取的噪声点进行分离。 3.1.4提取地面点和不同类别地物点时,宜根据激光点云回波信息、高度信息、反射强度、颜色信息、 空间形态分布、点云密度等特征进行分割,对于空间形态分布特征明显的地面点和地物类别,可利用算 证里人还验器进动八来

1.5对于空间形态分布特征不明显的地物或自动分类不正确的区域,应采用人工方式对分类错 方进行局部编辑。

1.6点云分类时对地形、地物边界和类型有争议的地方,可提取剖面或结合影像辅助判别。

8.1.6点云分类时对地形、地物边界和类型有争议的地方,可提取剖面或结合影像

a)激光点云应按照工程需求的类别进行分类,分层类别及编码原则宜按附录C的规定执行; 植被郁闭度值大于70%区域的条带重叠区点云数据应参与地表点提取,避免不同方向穿透性不 同造成局部地表点缺失; C 立交桥、高架路、桥梁等架空于地面或水面之上的人工地物,将悬空部分都归为桥梁点, 股只保留地面或水面的点云作为地表点: d 路堤、土堤、拦水坝、水闸等底部与地面相接的构筑物,保留其点云作为地面点; 悬崖需保持上下边缘完整: f 人造地物下方的地形,以保留自然地貌为主,建筑物遮盖范围线以内的部分用平面连接,建 筑悬空的部分不计入地表点; g 分类结果中应能体现高差超过1倍基本等高距的地形变化: h)点云沿法线方向到地面的距离超过表14的点被分类为地面点视为分类错误,此类错误点数量 不应超过地面点总数的4.5%,且不应集中分布。点云的后验采集精度高于设计精度时,可将 超过部分按比例放宽到分类容许的精度损失中

DB51/T 2793202

表14点云错分类地面点判断指标

点云错分类地面点判断

对于提取地形用途的分类,采用对分类后的地面点建立地表模型的方法检查地形表示的完整 性和点云精度,对于模型不连续、不光滑、不符合自然逻辑处,可利用断面图和影像图辅助 检查分类可靠性; 对于提取地物用途的分类,主要检查地物表示的完整性; C 对于提取断面用途的分类,除地面点外,部分人造地物如桥梁、立交桥、高架路等,也应加 入构建模型,重点检查断面线位置附近地形突变处、植被密集处地形地物表达的完整性。

8.1.9激光点云数据宜采用LAS文件格式,

9激光点云数据宜采用LAS文件格式, 点云有存储颜色信息需求时应使用LAS1.2及以上版本。

8.2.1数字高程模型的生成应在激光点云分类完成检查和修改后进行。 8.2.2点云中所有地面点均参与数字高程模型的构建。根据实际情况,可将外业补测数据参与数字高 程模型生成。

8.2.3数字高程模型的数据组织表达形式宜采用规则格网格式,有特殊需求时也可使用TIN格式。其 格网分辨率和高程精度应满足表6的规定,成果接边应满足4.6.7条的要求。

3.2.5根据成果的实际要求,可采集下列平面位置准确、节点具有准确高程值的三维特征线参与数字 高程模型的构建,

a) 等级以上公路边界线。 b 河流水面宽度大于20m的,应采集水涯线并赋予水面高程值,其高程应自上游往下游平缓过 渡,不应出现局部倒流现象。 池塘、湖泊、水库等静止面状水域,面积大于20m×20m的,应采集水域范围线,取常水位 高程,高程值应保持一致。 d)房屋前后的坎顶、坎脚边界线

8.3.1激光数据生成正射影像图是基于POS数据辅助空三得到的影像外方位元素和分类后地 的地面模型,对原始影像进行数字微分纠正,生成单片数字正射影像,

8.3.2影像镶嵌线应避开房屋、悬空桥梁、立交桥等离地表高差较大的地物,大型桥梁、互

DB51/T 27932021

路等平面位置对高速公路设计影响较大的地方应进行真正射纠正。 8.3.3同一条高速公路数字正射影像图分幅、编号应与数字高程模型保持一致。 8.3.4数字正射影像图的平面位置中误差和影像地面分辨率应满足表7的规定,成果接边应满足4.6.7 条的要求,电力线可不要求接边。 8.3.5车载移动测量配备高清相机的,制作路面部分高分辨率影像图时,影像地面分辨率宜根据距离 远近折中设置。 8.3.6数字正射影像图颜色模式应采用32位真彩色,在测绘范围线以外的无数据区域,统一设置为透 明区域,以像素值rgba(0,0,0,0)表示。 8.3.7数字正射影像图的文件格式应满足地理空间数据格式交换的需求,宜采用TIFF影像格式,含对 应的tfw坐标文件;对于压缩率和控制数据量有较高要求的项目,可输出压缩率不低于75%的JPEG格

3.3.7数字正射影像图的文件格式应满足地理空间数据格式交换的需求,宜采用TIFF影像格式,含对 应的tfw坐标文件;对于压缩率和控制数据量有较高要求的项目,可输出压缩率不低于75%的JPEG格 式影像数据,含对应的igW坐标文件。

8.4.1数字线划图成果的分幅和编号应满足4.6.1条的要求。 8.4.2数字线划图的基本等高距、等高线和高程注记点的高程精度、地物点 8、表9和表10的规定。

8.4.3地物提取宜综合采用以下方式进行采集

a)地表面的地物,如道路、水系、独立地物、土质植被等,可直接从正射影像图上采集: 地表以上低矮稀疏的房屋、管线等,可利用正射影像图结合激光点云采集轮廓线; C 地表以上高大、密集的房屋、立交桥等投影差较大的地物,应结合激光点云、立体量测、真 正射影像或其他方法提取。

8.4.4等高线和高程注记点的提取应在激光点云分类完成检查和修改后进行

4.5利用分类后地面点数据或者同比例尺数字高程模型,提取生成满足项目需求的等高线和高 点。高程注记点宜均匀分布,地形特征变化点、道路交叉口、水边线、桥隧构造物等处需加注高程 路与等级公路应在图上分别每隔10cm加注高程点

铁路与等级公路应在图上分别每隔10cm加注高程点。 8.4.6高压输电线应标注电压值,高压输电线与设计线路相交点附近一定范围内,还应测注悬高。 3.4.7 数字线划图坐标注记应根据工程用图习惯,坐标值沿相应坐标线方向、字头朝向坐标增大方向 注记。 8.4.8数字线划图的符号规范化表达应符合GB/T20257.1的规定。对图式中没有规定符号的地物、 地貌,应制定补充规定,并在技术报告中明确。 8.4.9数字线划图宜采用dig格式存储

8.5.1断面提取前应准备以下数据

DB51/T 2793202

a 设计中线和中桩桩号; b 提取横断面还应提供左右断面宽度; 提取斜交断面还应提供对应的斜交角 d) 提取边桩点还应提供偏距; e 满足断面提取精度要求的局部分类后地面点云数据; 与断面提取相关的桥梁、立交桥、高架路等既有构造物的分类点云数据或三维特征线数据。

8.5.2断面线生成应符合以下规定

a 分类后点云数据生成不规则三角网应符合Delaunay三角网约束规则; 6 新建高速公路全线及改扩建高速公路路面以外部分,分类后点云构TIN的最大距离,平原和 微丘区域一般不大于20m,重丘和山岭区域应根据地表起伏状况及细部特征适当缩小构TIN 最大距离; c 改扩建高速公路路面及邻近过渡区域,分类后点云构TIN的最大距离一般不大于5m; d 滤除房屋后出现的零散、小面积无地面点数据区域,其构TIN距离可根据房屋尺寸适当增大; e 对于水域面积较大造成的构TIN漏洞,应按照8.2.5条要求采集三维水边线参与构TIN; 分类后点云构TIN后,三角网应无空洞。植被下激光点穿透率太低导致的构TIN漏洞,应予 以标记,外业实测检核; g 根据设计中线、中桩桩号、断面角度和断面宽度生成二维断面线: h) 断面点的平面位置宜根据二维断面线和三角网边线在XY平面上的交点来确定; 断面点的高程值宜采用三角网插值法计算; 改扩建高速公路沿线桥梁、立交桥、高架路等既有构造物处的断面线应结合点云及其三维特 征线构建三角网辅助提取; k 凹崖位置和水域内的断面线应由野外实测补充断面点; 对于改扩建高速公路沿线的盖板边沟、路缘石、护栏、人行步道等重要构造物,激光点云能 完全反应这些细节的,则直接利用点云构TIN提取断面线,如果激光点云无法完全反映这些 细节,则需要外业实地调查和测量; m 断面提取成果应与数字正射影像图套合辅助判别

8.5.3断面线编辑应符合以下规定:

a)应剔除断面线突变异常处对应的断面点; b 房屋前后断面线高程应与地基表面高程一致: C 在有实测数据情况下,应使用实测数据辅助激光点云提取纵横断面; d) 应根据陡坎形态对陡坎处断面线进行修正; e 从点云形态上不易判别断面线走向的地方,宜使用数字正射影像图参与校核, 5.4高速公路项目直接从激光点云中提取的断面,相对于邻近激光控制点或检查点的精度应分别满

应剔除断面线突变异常处对应的断面点; b 房屋前后断面线高程应与地基表面高程一致: C 在有实测数据情况下,应使用实测数据辅助激光点云提取纵横断面; d) 应根据陡坎形态对陡坎处断面线进行修正; e 从点云形态上不易判别断面线走向的地方,宜使用数字正射影像图参与

时们受 足表15和表16的规定。新建高速公路从点云中提取的断面,应对植被郁闭度值超过70%的密 用实测中桩高程值对断面进行高程系统差改正

DB51/T 27932021

表15新建高速公路断面提取精度要求

表16改扩建高速公路断面提取精度要求

8.6.1道路要素提取宜从公路资产要素和公路场景要素两个方面进行提取,具体要素对象可参见附录 8.6.2公路资产要素特征点或定位点的平面精度应优于0.1m,高程精度优于0.05m。 8.6.3公路场景要素提取的平面精度优于0.6m,高程精度优于0.3m。 3.6.4通过机载激光扫描或车载激光扫描获取的实际点云密度无法达到某些高速公路道路资产要素结 构提取需求时,可采用其它便携式激光扫描方式加以补充

1.1激光测量数字化成果的质量实行两级检查、一级验收制度。过程检查由作业部门负责,最 由项目承担单位负责,成果验收由项目委托方组织或第三方法定质量检验机构负责。

9.1.2质量检验应依据下列文件进行

a 项目委托书、合同书、项目委托方与承担方达成的其他协议文件 b) 项目技术设计文件; C 技术设计依据的标准文件, .1.3激光测绘成果的质量检验应符合GB/T18316的规定。质量检验应形成检查记录文件,并编写质

2.1数字线划图、数字高程模型、数字正射影像图的基本检验内容应分别符合CH/T1025、CH/T /T1027的规定。

DB51/T 2793202

10.1成果提交的要求

成果提交应满足以下要求: a)各项技术文档内容齐全、完整、真实、表述准确; b)各项作业记录、技术资料和成果数据完整; c)成果经检验合格。

根据项目实际生产需求,提交以下全部或部分成果: 成果清单; b) 分类后的点云成果; 匀光匀色后的影像; 激光控制点成果; DEM、DOM、DLG成果; 断面成果; 道路要素提取成果; 方标准仁 g h) 技术设计书; i 技术总结; 质量检查报告; k)其他相关内容

附录A (资料性) 机载激光雷达飞行记录单 表A.1为机载激光雷达飞行记录单的内容

DB51/T 27932021

表A.1机载激光雷达飞行记录单

DB51/T2793—202

附录B (资料性) POS解算报表

道路路基处理施工方案表B.1POS解算报表

DB51/T2793—2021附录C(规范性)激光点云分类类别C.1编码结构激光点云的分类类别以层号来区分,层号数据范围是0255。基础类只分一级类,类别可在需要的基础上继续扩展,扩展的层号在0~19之间。高速公路资产要素和高速公路场景要素可在一级类基础上扩展二级类,每个一级类可扩展不超过10个二级类,二级类层号的编码规则如下:a)在已有一级类基础上增加尾数,尾数值为0~9b)二级类的层号在增加尾数的基础上减去100。C. 22主要类别激光点云的主要分类类别设置应符合表C.1的规定。表C.1激光点云分类类别表大类一级类存储内容层号原始类原始输出的未经过分类的点类别0默认类拟采用算法分类的点云初始类别1地面反应真实地表起伏,落于地表面的点2低矮植被贴近地表的植被点3中层植被邻近但未贴近地表的植被点4基础类高层植被远高于地表的植被点5人工建筑落于居民地、各种人工活动设施以及垣栅上的激光点6噪声点明显悬在空中或低于地表的无效激光点7模型关键点用于构建数字地面模型的地表关键点8重叠区裁切航带重叠区后的点9路面既有路面上及路边缘的点20桥涵桥梁及涵洞的点21隧洞22公路房建路域范围内人工建筑表面的点云23高速公路场景要素交通安全设施涵盖路面标线、交通标志、护栏及附属设施的点云24 防护工程护坡、挡土墙、护岸上的点云25声屏障工程砌块体、金属、复合结构等材质声屏障上的点云26公路管理设施收费站、龙门架等管理设施上的点云27防排水设施边沟、截水沟上的点云2827

DB51/T 2793202

表C.1激光点云分类类别表(续)

DB51/T 27932021

[1]GB/T27919IMU/GPS辅助航空摄影技术规范 2]GB/T36100机载激光雷达点云数据质量评价指标及计算方法 31CH/Z3017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作业技术规程 4]CH/T3020实景三维地理信息数据激光雷达测量技术规程 5CH/T3023机载激光雷达数据获取成果质量检验技术规程 6]CH/T6003车载移动测量数据规范 7」CH/T6004车载移动测量技术规程 8]CH/T9008.1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1:5001:10001:2000数字线划图 9]CH/T9008.2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1:5001:10001:2000数字高程模型 101CH/T9008.3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1:5001:10001:2000数字正射影像图

DB32/T 2621-2014标准下载9191MU/GPS辅助航空摄影技术规范 2]GB/T36100机载激光雷达点云数据质量评价指标及计算方法 31CH/Z3017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作业技术规程 4]CH/T3020实景三维地理信息数据激光雷达测量技术规程 5CH/T3023机载激光雷达数据获取成果质量检验技术规程 6]CH/T6003车载移动测量数据规范 7」CH/T6004车载移动测量技术规程 8]CH/T9008.1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1:5001:10001:2000数字线划图 9]CH/T9008.2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1:5001:10001:2000数字高程模型 101CH/T9008.3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1:5001:10001:2000数字正射影像图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