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ECS G:M53-02-2020 微表处技术规程(完整清晰正版).pdf

T/CECS G:M53-02-2020 微表处技术规程(完整清晰正版).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44.2 M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338842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T/CECS G:M53-02-2020 微表处技术规程(完整清晰正版).pdf

3.0.6微表处混合料设计应充分考虑使用要求、原路面状况、交通量、气候条件等因 选择适宜的混合料类型和等级

3.0.8微表处施工的气候条件应满足下列要求: 1A级微表处施工、养生期内的气温宜高于10℃,不得低于5℃;B级微表处施工、 养生期内的气温应高于10℃。 2不得在雨天施工。施工中遇雨或施工后混合料尚未成型就遇雨时,应在雨后将无 法正常成型的材料铲除。

最处用改性乳化沥青性能应满足表4.1.1的

DB22/T 5044-2020 热泵系统工程技术标准.pdf表4.1.1改性乳化沥青技术要求

注:“改性乳化沥青的赛波特黏度 储存稳定性根据施工实际情况选择试验天 文性乳化沥青生产后能在第二天使用完时也可选 用1d。个别情况下改性乳化沥青5d的储存稳定性难以满足要求,如果经搅拌后能达到均匀一致并不影响正 常使用,此时要求改性乳化沥青运至工地后应存放在附有搅拌装置的储存罐内并进行搅拌,否则不得使用。 南方炎热地区、重载交通道路及用于填补车辙时,改性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的软化点应不低于60℃。 当SBS类改性乳化沥青的延度和黏韧性达不到要求时,经论证后可适当调整

:“改性乳化沥 储存稳定性根据施工实际 化沥青生产后能在第二大便用完时也可选 用1d。个别情况下改性乳化沥青5d的储存稳定性 足要求,如果经搅拌后能达到均匀一致并不影响正 置的储存罐内并进行搅拌,否则不得使用。 南方炎热地区、重载交通道路及用于填补车输 化沥青蒸发残留物的软化点应不低于60℃。 当SBS类改性乳化沥青的延度和黏韧性 经论证后可适当调整

条文说明 在微表处用细集料岩性选择上,国内工程的选择不同,部分工程采用0~3mm的石灰

表5.1.1微表处混合料矿料级配范围

5.1.3微表处混合料中各材料用量宜符合表5.1.3的规定

表5.1.3微表处混合料材料用量范围

5.1.4微表处混合料性能应满足表5.1.4的要求

表5.1.4微表处混合料技术要求

:“可拌和时间试验应按施 破乳时间的测试应选用工程实际使用的矿料混合料(合成级配),否则应予注明, 常规的试件养生条件为温度25℃、相对湿度70%,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可改变养生条件,但应在报告中注明。 用于车辙填充的微表处混合料应进行轮辙变形试验 A级微表处混合料应进行配伍性试验并满足配伍性等级值要求,B级微表处混合料宜进行配伍性试验

5.2配合比设计方法与步骤

5.2.1应采用实际工程中所用的材料,按下列步骤进行配合比设计: 1根据选择的级配类型,按表5.1.1确定的级配范围,确定各档材料的掺配比例。 2根据经验初选1~3个改性乳化沥青配方改性乳化沥青试样应满足表4.1.1的 技术要求。 3参照表5.1.3的材料用量范围配制混合料,进行拌和试验和黏聚力试验,对于A 级微表处还应进行养生初期磨耗损失试验(ICAT)。根据试验结果选择1~3个合理的混 合料初试配合比,并确定初试油石比。 4对初试配合比混合料进行混合料性能试验,试验结果应满足表5.1.4的要求。 5当所有初试配合比混合料性能都不符合要求时,应按步骤1~4重复试验 6根据所选择的混合料初试配合比,以初试油石比、初试油石比±0.3、初试油石比 ±0.6等5个油石比制备试样进行试验,将不同油石比的1h湿轮磨耗值及负荷轮黏附砂 量绘制成图5.2.1的关系曲线,以1h湿轮磨耗值接近表5.1.4中要求上限的油石比作为 最小油石比Pbmin,负荷轮黏附砂量接近表5.1.4中要求上限的油石比作为最大油石比 Phmax,得出油石比的可选择范围Pmin~P

混合料湿轮磨耗值、负荷轮黏附砂量与油石比关系曲线

7在油石比的可选范围内选择适宜的油石比,一般以图5.2.1关系曲线中交叉点对 的油石比作为最佳油石比。微表处混合料在该油石比情况下的各项技术指标均应满足 5.1.4的要求,不符合要求时调整油石比重新进行试验

可拌和时间试验温度需考虑最高施工气温,黏聚力试验温度需考虑施工中可能遇到 的最低气温。 为进一步提高微表处的路用性能,一些微表处项目在施工时加入了一定比例的纤维。 工程实践表明过多的纤维添加量会影响施工效果(例如导致稀浆混合料稠度过大),因此 要结合微表处摊铺设备、微表处配合比等因素综合确定纤维添加量,一般纤维的添加量为 稀浆混合料的0.1%~0.3%,纤维长度一般为5~10mm

5.2.2稀浆混合料设计报告应包括下列

改性乳化沥青技术指标; 集料技术指标,各组成材料比例和设计级配(如使用纤维,注明纤维技术指标); 微表处混合料配合比和技术指标

6.1.2微表处摊铺机应保证混合料拌和均匀、匀速施工。摊铺槽应带有两排布料器, 难铺机应具有精确计量系统并可记录或显示矿料、改性乳化沥青等用量。当微表处混合 斗用于修补车辙时,应配有专用的V形车辙摊铺槽。 6.1.3不得在积水的路面上施工微表处

6.1.3不得在积水的路面上施工微

表6.1.4单层微表处厚度及混合料矿料用量范围

5.2.1微表处施工前应按设计方案对原路面进行下列处理: 原路面宽度大于5mm的裂缝应进行灌缝处理。 2 原路面坑槽、松散等局部破损应彻底挖补。 3原路面的拥包等隆起型病害应事先进行处理

4路面热熔类标线宜预先清除

.3.2施工前的机具准备应满足下列要求

1应备齐施工机械和辅助工具,并使其保持良好工作状态。 2应在下列情况下对摊铺车进行标定: 1)新工程开工前; 2)原材料改变和配合比发生较大变化时

6.3.4矿料掺配宜选用具有计量和掺配功能的配料设备

料配宜选用具有计量和掺配功能的配料设

6.4.2应通过试验段的摊铺确定施工工艺

表6.4.3微表处矿料级配质量要求

茶文说明 微表处用矿料级配通过多档不同粒径范围的集料与矿粉配合而成时,容易调配出光 顺的级配曲线,矿料级配波动范围也会较小,从而易于满足表6.4.3中矿料级配质量要求

通过试验段确定的施工配合比和施工工艺,经监理或业主认可后作为正式施工 过程中不得随意更改

6.4.4通过试验段确定的施工配合比和施工工艺,经监理或业主认可后作为正式

6.5.1微表处应按下列程序施工: 1 清除原路面的泥土、浮浆、杂物等。 2 施划导线,以保证摊铺车顺直行驶。有路缘石、车道线等作为参照物的,可不施划 导线。 3 摊铺微表处稀浆混合料。 4 修复局部施工缺陷。 5 初期养护。 6开放交通

6.5.2根据施工路段的设计摊铺宽度调整摊铺槽宽度,应减少纵向接缝数量,纵向接 逢宜位于标线附近

6.5.3应根据施工配合比和现场矿料含水率情况,确定矿料、水、添加剂和改性乳化沥 青输出量

条文说明 实际施工过程中,往往需要根据施工现场的温度、光照强度、风力大小等因素,在不影 响微表处混合料性能条件下,适当微调用水量和添加剂用量

6.5.5应及时使用橡胶耙等工具对稀浆混合料摊铺后的局部缺陷进行人工找平,尤其 是个别超粒径石料所导致的纵向刮痕、横向接缝、纵向接缝等部位

6.5.6当摊铺车内任何一种材料不足时,应立即停止所有材料输送,待摊铺槽温 用尽后,将摊铺车移出摊铺点。施工中不得随意抛掷废弃物

6.5.6当摊铺车内任何一种材料不足时,应立即停止所有材料输送,待摊铺槽混合料 用尽后,将摊铺车移出摊铺点。施工中不得随意抛掷废弃物。 6.5.7微表处分层摊铺时,上层混合料摊铺应在下层混合料成型后进行。

6.5.7微表处分层摊铺时,上层混合料摊铺应在下层混合料成型后进行。

微表处混合料在行车作用下成型一般需要24h,当采用压路机碾压时,可以适当 成型时间

6.5.8车辙填充时,应调整微表处混合料摊铺厚度,使填充层横断面形成

6.5.8车辙填充时,应调整微表处混合料摊铺厚度,使填充层横断面形成如图6.5.8 示的中部3~5mm隆起

图6.5.8微表处混合料车辙填充横断面

6.5.10初期养护应满足下列要求: 1微表处混合料铺筑后,在开放交通前严禁车辆和行人通行。 2当用于硬路肩、停车场等缺少行车碾压场合时,可使用6~10t轮胎压路机对已破 乳并初步成型的微表处混合料进行碾压。 6.5.11微表处混合料能满足开放交通的要求后应尽快开放交通,开放交通初期应控 创东栖德种沛产东沛宫控制40小市

6.5.10初期养护应满足下列要求

1微表处混合料铺筑后,在开放交通前严禁车辆和行人通行。 2当用于硬路肩、停车场等缺少行车碾压场合时,可使用6~10t轮胎压路机双 乳并初步成型的微表处混合料进行碾压

6.5.11微表处混合料能满足开放交通的要求后应尽快开放交通,开放交通初期应控 车辆行驶速度,车速宜控制在40km/h以内

7.1.1施工前应提供原材料检测报告、微表处混合料设计报告及摊铺车标定报 要时提供混合料设计复核报告

.1.2材料的质量检查应以同一料源、同一批并运至生产现场的相同规格品种的集 改性乳化沥青等为一“批”进行检查。检查频率和要求应符合表7.1.2的规定

表7.1.2材料质量检查与要求

:矿料混合料级配符合设计要求,是指实际级配不超出相应级配类型要求的各筛孔通过 料设计级配为基准,实际级配中各筛孔通过率不得超过表6.4.3规定的允许波动范围。

.1.3应检查摊铺机参数设定及辅助施工车辆配套情况,确保设备和车辆处于良好

7.2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2.1施工中应对微表处混合料抽样检测,抽检项目、频率及检验方法应符合 .2.1的规定。

表7.2.1微表处施工过程检验要求

A级微表处可不采用本规程第7.2.2条的经验法进行租

7.2.2微表处稀浆混合料稠度应采用下列方法进行检验

1在刚摊铺出的微表处稀浆混合料表面用直径10mm左右的细棍划出一道划痕,若 划痕立刻被两侧的材料淹没,说明稀浆混合料稠度偏稀,应适当降低用水量;若划痕两侧 的材料呈松散状态,说明稀浆混合料过稠甚至已经破乳;若划痕能保持3~5s后才被周围 材料淹没,周围的材料仍然有一定的流尚性,说明稀浆混合料稠度合适。 2逆光观察刚摊铺出的微表处稀浆混合料,若表面有大面积反光,说明微表处稀浆 混合料用水量偏大,稠度偏稀;若刚摊铺出的材料层干涩无反光,说明稀浆混合料偏稠;若 刚摊铺出的材料层对光线呈现漫反射,说明稠度适宜。

1在刚摊铺出的微表处稀浆混合料表面用直径10mm左右的细棍划出一道划痕,若 划痕立刻被两侧的材料淹没,说明稀浆混合料稠度偏稀,应适当降低用水量;若划痕两侧 的材料呈松散状态,说明稀浆混合料过稠甚至已经破乳;若划痕能保持3~5s后才被周围 材料淹没,周围的材料仍然有一定的流尚性,说明稀浆混合料稠度合适。 2逆光观察刚摊铺出的微表处稀浆混合料,若表面有大面积反光,说明微表处稀浆 混合料用水量偏大,稠度偏稀;若刚摊铺出的材料层干涩无反光,说明稀浆混合料偏稠;若 刚摊铺出的材料层对光线呈现漫反射,说明稠度适宜。 7.2.3微表处施工时,微表处稀浆混合料油石比检验应采用“三控检验法”,具体方法 如下(三种控制方法以第1款为准,第2、3款作为校核): :1每天摊铺前检查摊铺车料门开度和各个泵的设定是否与设计配合比相符,认真记 录每车的集料、填料用量和改性乳化沥青用量,计算油石比,每天总量检验一次。 2摊铺过程中对微表处稀浆混合料取样,确定微表处稀浆混合料中沥青结合料含 量。微表处稀浆混合料取样后,将其放置在105℃±5℃的烘箱中,保持松散状态,烘至样 品质量恒定,然后按T0722或T0723的规定,检验油石比大小是否与设计油石比相符。 油石比的测定采用T0723时要事先进行标定,T0722和T0723试验结果不一致时,以 T0722结果为准。 3每50000m左右微表处稀浆混合料,统计一次施工用集料、填料和改性乳化沥青 的实际总用量,计算摊铺微表处稀浆混合料的平均油石比

3.1工程完工1个月后,以1~3km作为一个评价路段对施工全线进行质量检查和 ,检查项目、频率、要求及方法应符合表7.3.1的规定

表7.3.1微表处验收检验要求

速测试,需要先进行激光构道深度仪测值 争议则以T0961的铺砂法为准

附录A养生初期磨耗损失试验

附录A养生初期磨耗损失试验

养生初期磨耗损失试验

法适用于检验养生初期微表处稀浆混合料的

A.2.1本试验需要下列仪具

2模板:边长为360mm±1mm的正方形塑料板,中间有以正方形中心为圆心的、直 径为280mm±1mm的圆孔,试模厚度为13mm±0.5mm。 3天平:量程不小于6000g,感量不大于1g。

2模板:边长为360mm±1mm的正方形塑料板,中间有以正方形中心为圆心的、直 为280mm±1mm的圆孔,试模厚度为13mm±0.5mm。 3天平:量程不小于6000g,感量不大于1g。

5刮板:有橡胶刮片,长度不小于300mm 6其他:拌锅和拌铲等。

A.3.1按下列方法制备试样: 1将各档集料在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然后取出冷却备用 2将油毛毡圆片平铺在操作台上,再将模板放在平整的油毛毡圆片上居中 3在试样成型前,将所需的粗集料、细集料、矿粉、水泥、改性乳化沥青等放置在 23℃±2℃的环境中保温8h以上,各组分的配比以拌和试验所确定的粗集料、细集料、填 料、添加剂、改性乳化沥青和水的比例为准。 4试样成型环境温度为23℃±2℃。首先称取总质量为1500g±1g的矿料混合料 放入拌锅拌匀,再加水并搅拌均匀;然后加入改性乳化沥青进行拌和,将拌匀的稀浆混合 料倒人试模中并迅速刮平。成型过程中加入改性乳化沥青后的拌和时间不超过30s,对 于快凝的稀浆混合料,从加人改性乳化沥青拌和至刮平稀浆混合料的整个操作过程宜在 45s内完成。 5取走模板,并在30s内将试样放入恒温恒湿试验箱中,在温度25℃±1℃、相对湿 度为70%的条件下养护,并准确记录养护时间。如果用于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时,养生 条件为施工现场实际温度和湿度。

A.3.1按下列方法制备试样:

A.3.2按下列步骤进行试验:

1从恒温恒湿试验箱中取出稀浆混合料试件,称取油毛毡圆片及试件的合计质量 ma,准确至1g。 2把装有试件的试样托盘固定在磨耗仪升降平台上,提升平台并锁住,此时试件顶

养生初期磨耗损失试验

起磨耗头。 3启动磨耗仪SL136-2017 混凝土热学参数测定仪校验方法.pdf,使磨耗头转动300s±2s后停止。 4降下平台,将试件从盛样盘中取出,用软毛刷将试件上的松散料清理干净。清扫 过程中避免用力过大而损坏试件。 5称取清理后试件与油毛毡圆片的总质量mk

条文说明 每次试验后把磨耗头上的橡胶管转动一定角度,以获得一个新磨耗面(用过的面不 得再使用),或更换新的橡胶管

A.4.1微表处混合料养生初期磨耗损失值ICAL按式(A.4.1)计算

A.5.1一组试样个数一般不少于3个。当一组测定值中某个测定值和平均值之差大 于标准差的k倍时,该测定值予以舍弃,并以其余测定值的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当试样 数目为 3.4. 5. 6 个时. k 值分别为 1. 15 .1. 46 1. 67. 1. 82 .

A.5.2试验报告包括下列内容:

试件成型、养生及磨耗时的环境条件(温度和相对湿度); 2 微表处稀浆混合料配合比; 3试件的养生初期磨耗损失值

1本规程执行严格程度的用词,采用下列写法: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 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 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JGJ 80-2016标准下载,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用词,采用“可”。 2引用标准的用语采用下列写法: 1)在标准总则中表述与相关标准的关系时,采用“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 合国家和行业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在标准条文及其他规定中,当引用的标准为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时,表述为“应符 合《××××××》(×××)的有关规定”。 3)当引用本标准中的其他规定时,表述为“应符合本规程第×章的有关规定”、“应符 合本规程第×.×节的有关规定”、“应符合本规程第×.×.×条的有关规定”或“应按本 规程第×.×.×条的有关规定执行”。

1本规程执行严格程度的用词,采用下列写法: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 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 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用词,采用“可”。

2引用标准的用语采用下列写法: 1)在标准总则中表述与相关标准的关系时,采用“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 合国家和行业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在标准条文及其他规定中,当引用的标准为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时,表述为“应符 合《××××××》(×××)的有关规定”。 3)当引用本标准中的其他规定时,表述为“应符合本规程第×章的有关规定”、“应符 合本规程第××节的有关规定”、“应符合本规程第×.×.×条的有关规定”或“应按本 规程第×.×.×条的有关规定执行”。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