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AGHP 032-2018 崩塌防治工程设计规范(试行).pdf

T∕CAGHP 032-2018 崩塌防治工程设计规范(试行).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9.1 M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351711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T∕CAGHP 032-2018 崩塌防治工程设计规范(试行).pdf

表15重力挡墙允许偏差项目表

6. 9. 1一般要求

6.9.1.1挂网喷锚防护适用于崩塌体坡面为碎裂结构的硬质岩石、层状结构的不连续硬 黄土层等岩土层陵川县崇安公园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也适用于局部崩塌体,以及崩塌体经过放坡处理后的边坡防护等情况。 24

T/CAGHP0322018

6.9.1.2挂网喷锚防护不适应于膨胀性、严重腐蚀性岩土体或具有中等一严重湿陷等级的黄土地 层,大面积淋水地段或严寒地区的冻胀崩塌边坡等

6.9.2.1采用锚喷支护后,对局部不稳定块体应采取加强支护的措施。

6.9.2.2系统锚杆设置应满足下列要求: 锚杆倾角为10°~20° 锚杆布置可采用梅花形、矩形排列。 ) 锚杆间距宜为1.25m~3m,且不应大于锚杆长度的一半。 应采用全粘结锚杆,成孔直径宜取70mm~130mm。锚杆钢筋宜选用HRB400、HRB50c 钢筋,钢筋直径宜取16mm~32mm。 6.9.2.3喷射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 6.9.2.4喷射混凝土面板厚度不应小于100mm;岩体风化严重、节理发育地段,钢筋网喷射混凝土 面板厚度不应小于150mm;当喷射混凝土面板厚度为200mm及以上时宜采用双层配筋;面板宜沿 纵向每20m~25m的长度分段设置竖向伸缩缝。 6.9.2.5喷射混凝土面板钢筋网筋宜采用HPB300钢筋,直径宜取6mm~12mm,钢筋间距为 150mm~250mm;加强筋选用不低于HRB400,直径宜取14mm~20mm;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应小 于25mm;面板钢筋与锚杆应有可靠连结。 6.9.2.6锚杆体注浆宜采用水泥浆或水泥砂浆,其强度不宜低于20MPa,岩体渗水较严重时,宜添 加膨胀剂,注浆采用孔底注浆法。 6.9.2.7喷射混凝土面板应设泄水孔,渗水严重地段应设仰斜5°~10°的排水孔,孔内设置透水管 或打孔的聚乙烯管。

6.9.3施工及质量检

9.3.6喷射混凝土厚度的检查应符合以下规

T/CAGHP0322018

c)最小值不应小于设计厚度的90%。 6.9.3.7喷射混凝土所用水泥、粗细骨料、拌制混凝土用水、外加剂等主要材料的质量,喷射混凝土 支护结构中的钢筋品种、规格、配置位置及数量、连接方式和力学性能等应满足设计要求。 6.9.3.8喷射混凝土支护结构不应有漏筋、开裂、破损等严重外观质量缺陷。

6. 10. 1一般要求

6.10.1.1排水工程设计应在崩塌防治总体方案基础上,结合工程地质、地下水利 域生态环境,制定地表排水、地下排水及其两者相结合方案。 6.10.1.2一般情况下,地表排水工程的设计降雨标准为20年一遇 6.10.1.3截、排水沟一般应设置在崩塌体后缘最远处裂缝5m以外的稳定斜坡面上;平面上依地 形而定,应有效拦截地表水并顺利排出为原则。 6.10.1.4截、排水工程应合理布局,应与主体工程及自然环境相适应;注重各种排水设施的功能和 相互之间的衔接,并与地界外排水系统和设施合理衔接,形成完整、通畅的排水系统。 6.10.1.5崩塌体内地下水比较丰富时,宜在崩塌体中、下部或支撑体内钻设仰斜式排水孔,落石 槽、拦石墙内宜采用盲沟排水。 6.10.1.6地表排水设施地基应密实稳定,必要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地基变形引起的排水设施 破坏。 6.10.1.7 截、排水工程的断面形状、结构尺寸、及间距应根据设计流量确定。 6.10.1.8地下排水设施应采取反滤措施,防止堵塞及失效。 6.10.1.9地表排水设置一般根据崩塌体地表周围汇水情况确定,一般采用梯形、矩形明沟排水,受 地形地质条件限制时可采用复合结构。 6.10.1.10膨胀土(岩)、黄土基底或换填底面等区域应加强封闭、隔水处理措施,

6.10.2.1截、排水沟设计纵坡,应根据沟型、地形、地质以及与山洪沟连接条件等因素确定;当目然 纵坡大于1:20或局部高差较大时,应设置消能措施。 6.10.2.2截、排水设施纵坡不宜小于5%;条件困难时亦不应小于3%。 6.10.2.3排水沟的安全超高,不宜小于0.2m,在弯曲段凹岸应考虑水位霆高的影响。 6.10.2.4排水沟宜用浆砌片石或块石,地质条件较差如坡体松软段可用毛石混凝土或素混凝土 排水沟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宜低于M7.5,对坚硬块片石砌筑排水沟,采用高1个级强度等级砂浆进 行勾缝;毛石混凝土或素混凝土强度等级宜采用C25。 6.10.2.5截、排水沟沟底及边墙应设伸缩缝,缝间距10m~15m。 6.10.2.6对于地基土质湿陷性较大、填土不均匀或沉降差异较大地段的截、排水沟宜设置为钢筋 混凝土沟

6. 11. 1一般要求

6.11.1.1其他防护措施主要为坡面防护工程和生态防护工程等。坡面护坡工程包括砌

面墙、骨架护坡等;生态防护工程包括坡面植物护坡、复合型生态防护、防护林等。 6.11.1.2崩塌体坡脚坡面岩土易风化、剥落或有崩塌现象,当有滑落及掉块等时,应进行坡面 防护。 6.11.1.3崩塌体坡面防护工程应在稳定的边坡上设置;对欠稳定的或存在不良地质因素的崩塌体 边坡,应先治理稳定后,再开展坡面防护、生态防护等其他措施。 6.11.1.4崩塌体坡面防护应根据工程区域气候、水文、地形、地质条件、材料来源及使用条件采取 工程防护和植物防护相结合的综合处理措施,并应考虑坡面风化、雨水、河流冲刷,植物生长效果、环 境效果,冻胀、干裂作用,坡面防渗、防淘刷等因素,并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6.11.1.5生态防护时应考虑由于植物根系与水的作用恶化崩塌体稳定性的可能性, 6.11.1.6黄土崩塌破坏模式与治理措施见附录J。

6.11.2.1对砌体护坡、护面墙等坡面防护工程,应设置在可靠的地基与基础上,砌筑材料满足强度 要求,并分段设沉降缝或伸缩缝。 6.11.2.2骨架设计要根据所承受的坡面土体切向作用力等,强度应满足相应要求,骨架的截面尺 寸和中间空格的尺寸根据影响因素综合确定。 6.11.2.3坡面有地下水渗出时,应设滤水层的泄水孔;在降雨量大的地区,在骨架的下坡方面边缘 设计成拦水,并在骨架的下面设置坡面盲沟。 6.11.2.4生态防护工程不宜作为危岩落石的单独的防护治理措施使用,应配合工程防治措施 使用。 6.11.2.5生态防护植物要最大限度地满足治理崩塌灾害的需要,应选择生长快速、生命力强的植 被,同时所选择的植物要与栽植地的气候条件相适应。 6.11.2.6坡面防护工程的施工及质量检验主要内容为施工坡面坡度与表面平整度、相关尺寸、础 筑材料、防排水等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6.11.2.7生态防护施工及质量检验内容主要为施工的坡面坡度与表面平整度、植物选择、固土做 法、种植与养护等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6.11.2.8坡面防护工程和生态防护工程的设计、施工与质量检验要求,可参照《建筑边坡工程技术 规范》(GB50330)的要求。

7.1.1崩塌防治工程监测设计应满足信息化设计及施工的要求,指导安全施工、反馈设计,并根据 监测结果判断崩体稳定状态,检验防治效果。 7.1.2崩塌防治监测一般应包括施工安全监测、防治效果监测和长期监测。对大型复杂、治理难度 大的崩塌防治工程,应布设长期监测点。 7.1.3崩塌防治设计应包括防治工程监测设计且设计深度应满足相应的防治工程安全等级监测 需求。 .1.4施工安全监测应及时了解危岩体在施工期间的稳定性和施工扰动对危岩体的影响,调整有 关施工工艺和步骤,保障施工安全

T/CAGHP032—20187.1.5施工安全监测点应设置于崩塌体稳定性差或施工扰动影响大的部位,应形成完整剖面,采用多种手段相互验证补充,并由专人监测和巡查。7.1.6防治效果监测的布置应与施工安全监测保持连续性。保留施工期间主要监测点,补充防治工程措施监测点,恢复施工破坏的重要监测点。7.1.7监测仪器的选择应根据防治工程安全等级,选择对应类型和精度的监测仪器,应力求先进,并遵循安全可靠、经济实用的原则。7.1.8监测系统包括仪器安装、数据采集、传输和存储、数据处理、预警预报等。所采用的监测仪器必须具有生产许可证,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重复使用的监测仪器须经过国家有关计量部门标定,并具有相应的质检报告。7. 1. 99监测应采用先进和经济实用的方法技术,与群测群防相结合。7.2监测设计7.2.1对于I级(含特级)崩塌防治工程,应建立地表与深部相结合的综合立体监测网,并设置长期监测点;对于Ⅱ级崩塌防治工程,在施工期间应建立安全监测和防治效果监测网,宜建立以简易监测为主的长期监测点;对于Ⅲ级崩塌防治工程,可建立群测群防简易长期监测点。7.2.2监测网宜由剖面和点组成,监测剖面的布置应根据监测项目确定,原则上应与防护工程垂直或平行,根据监测方法的需要在剖面之间适当增加监测点。7.2.3监测剖面的数量应根据地质灾害的规模和防治工程的重要程度确定,以满足施工安全需要和动态设计、效果监测为原则。I级(含特级)防护工程监测纵剖面不少于3条,Ⅱ级防护工程监测纵剖面不少于2条。单个崩塌体上的纵、横剖面不应少于1条,并尽量与勘查剖面一致。7. 2. 4监测点的设置应满足以下规定:a)监测点的设置应能满足变形测量网建设要求。b)每条监测纵横剖面上的监测点不宜少于3个。c)监测点应按防治工程的措施、地质条件、结构特点,选择有代表性的部位布置。d)监测项目根据灾害体类型特征及施工需要按表16相宜选择。表166防治工程监测项目一览表位移水的动态环境因素监测项目应力大地巡视深部孔隙工程裂缝应变水位水量降雨量气温工程措施形变检查位移水压活动★★(☆)抗滑桩II★★☆(键)II☆★I★★挡土墙ⅡI★★II☆★★挂网喷锚ⅡI★★ⅢI☆★28

T/CAGHP032—2018表16防治工程监测项目一览表(续)位移监测项目水的动态环境因素应力大地巡视裂缝深部应变水位孔隙工程措施形变检查水量降雨量气温工程位移水压活动★★★锚固IⅡI★(锚索)★☆★☆☆★截排水★I工程★IⅢI★★★★☆☆☆☆☆☆☆崩塌体(清除)☆★★☆IⅢI☆☆I★支撑与Ⅱ☆嵌补★II☆棚洞★★★★防护网与拦石墙★★☆★建筑物★★注1:表中符号★表示为应作,☆为宜作,○为可作。注2:表中I、ⅡI、Ⅲ分别表示防治工程安全等级为I级及以上(含特级)、ⅡI级、Ⅲ级的防治工程。注3:表中★(☆)表示防治工程安全等级为特级时是应作该监测项目,为其他等级时是宜作该监测项目。7.2.5对防治工程中地表变形强烈的区域应重点监控,适当增加监测点和监测手段。7.2.6施工安全监测点应布置在崩塌体稳定性差的部位,宜形成完整剖面,采用多种手段互相验证和补充。7.2.7抗滑桩(键)应力、应变监测,宜沿按桩身内力分布特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不同位置选取3~5处进行布置。7.2.8锚杆(索)的应力监测应抽样进行。用作监测的每根锚杆(索),一般宜布置1~3个应力测点,非预应力锚杆的应力监测根数不宜少于锚杆总数的3%,预应力锚索的应力监测根数不宜少于锚索总数的5%。7.2.9I级(含特级)崩塌防治工程的预应力锚索(杆)的监测数量不应少于3根;Ⅱ级防治工程不少于2根。长期监测的锚杆(索)数,不应小于3根。7.2.10施工安全监测宜采用自动化方法监测工程施工扰动等因素对崩塌体稳定性的影响,监测结果应作为指导施工的依据,并及时报送监理和设计。7.2.11长期监测的内容主要包括地面变形监测、地下水位监测和滑移式崩塌的深部位移监测。29

T/CAGHP0322018

7.2.12长期监测在防治工程竣工后,对崩体进行动态跟踪, I级(含特级)崩塌防治工程进行。 7.2.13防治效果监测的布设应符合下列原则: a 增补针对峻工后的防治工程措施的监测手段和监测点。 在主要变形区和防治措施集中布置区多布设监测点。 防治效果监测剖面布设应符合7.2.3规定。 d)工程措施监测点布设应符合7.2.7~7.2.9的规定

7.3监测方法和监测数据处理

7.3.1地表位移监测宜采用经纬仪、全站仪、RTK等测量仪器监测灾害体水平位移、垂直位移以及 变化速率。点位误差要求应不超过土2.6mm~5.4mm,水准测量每千米误差应不超过士1.0mm~ 1.5mm。 7.3.2地表裂缝位错监测采用伸缩仪、位错计或千分卡直接量测。测量精度0.1mm~1.0mm。 监测点选择在裂缝两侧,特别是崩塌母体与崩塌体之间主裂缝两侧,监测点一般两个一组,测量其距 离或在裂缝两侧设固定标尺,以观测裂缝张开、闭合等变化。Ⅲ级防护工程监测还可在建筑物(房屋 墙壁、挡土墙、浆砌片石沟侧壁等)的裂缝上贴水泥砂浆片等观测该裂缝的变化情况。 7.3.3锚索测力计可采用轮辐式压力传感器、钢弦式压力盒、应变式压力盒、液压式压力盒进行 监测。 7.3.4压力盒使用中应考虑传感器的量程与精度、稳定性、抗震及抗冲击性能、密封性等因素。 7.3.5监测数据的采集应尽可能采用自动化方式。数据处理须在计算机上进行,包括建立监测数 据库、数据和图形处理系统、趋势预报模型、险情预警系统等。监测设计须提供灾害体险情预警标 准,并在施工过程中逐步加以完善。监测须定期向建设单位、监理方、设计方和施工方提交监测报 告,必要时,应提交实时监测数据。 7.3.6监测应建立资料分析处理系统,根据所采用的监测方法和所取得的监测数据,采用相应的数 据处理方法,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处理包括数据的平滑滤波、曲线拟合、绘制时程曲线及进行时序和 相关分析。

7.4.1监测项目期限应根据崩塌体的特征、防治工程规模等级、项目监测目的等因索综合确定 7.4.2施工安全监测应从施工开始前至工程竣工初步验收合格后结束。 7.4.3施工安全监测原则上采用24h自动定时观测方式进行,以使监测信息能及时反映崩塌体变 形破坏特征,供有关方面作出决断。如果崩塌体稳定性好,且工程挠动小,可采用1d5d观测一次 的方式进行。 7.4.4防治工程效果监测时间长度不应小于1个水文年,至工程竣工最终验收合格后结束,防治工 程效果监测成果及施工安全监测成果为工程的竣工验收提供科学依据。 7.4.5防治工程效果监测数据采集时间间隔宜为15d~30d,在外界扰动较大时,如暴雨期间,应 加密监测次数

T/CAGHP 0322018

1.1.1工程概况、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简述,稳定性验算结论,设计原则和依据,设计措 工条件,材料要求,施工技术要求,监测工程。 1.1.2工程量汇总表。

8.1.2.1崩塌防治工程平面布置图

场地位置,地形,征地红线。 b) 防治工程措施平面布置,重要工程措施平面坐标,各控制点平面坐标与工程量表。 ) 切线位置和编号,指北针。 d) 文字说明,图纸名称,图签。 8. 1.2.2 崩塌防治工程设计剖面图。 a 崩塌防治工程措施剖面布置,高程坐标、水平标尺。 b) 切线位置和编号。 c) 文字说明,图纸名称,图签 8.1.2.3 崩塌防治工程设计立面图。 a) 崩塌防治工程立面布置,高程坐标,水平标尺。 b) 文字说明,图纸名称,图签。 8.1.2.4 防治工程措施结构详图。 a 防治工程措施结构详图及配筋图。 b) 部分细部结构图,结构工程数量表。 c) 文字说明,图纸名称,图签。 8.1.2.5 监测工程平面布置图。 场地地形,监测点的坐标、类型等。 8.1.2.6 监测工程结构详图 8.1.2.7 施工组织平面布置图。 a) 场地地形,拟建构筑物的位置与轮廊尺寸。 b) 材料堆放、拌合站及设备维修等的位置与面积。 c 施工道路,办公与生活用房等临时设施的位置与面积。 d) 消防及环保设施布设等。

8.1.2.2崩塌防治工程设计面图

主要包含崩塌防治工程稳定性计算,防治工程结构内力及位移计算等,

8.1.4概(预)算书

按设计阶段分别为:投资估算,初步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

T/CAGHP032—2018

地震力一般按照惯性力求法进行计 加速度为0.2g以上,且位于地震断裂带15km范围内的危岩稳定性计算,宜同时考虑水平向地震荷 载和竖向地震荷载的影响。

水平向地需荷载可按如下公式计算

式中: Q 危岩水平地震荷载,单位为千牛每米(kN/m); 综合水平地震系数,即αw=α/g;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单位为米每秒的平方(m/s²); 折减系数,取值0.25; 危岩的重量(含地面荷载),单位为千牛每米(kN/m); 危岩地震放大效应系数,低位危岩取1.0,中位危岩取值1.5,高位危岩取值2.0,特高位 危岩取值3.0。 危岩地震荷载综合水平地震系数可按照表B.1取值

表B.1综合水平地震系数表

竖向平地震荷载可按如下公式计算: Qv=Q/3 式中: Qv—危岩竖向地震荷载,单位为千牛每米(kN/m) 其他符号意义同前

C.1滑移式崩塌稳定性计算

C.1.1后缘有陡倾裂隙时稳定性计算(图C.1)

图C.1后缘有陡倾裂隙滑移式崩塌计算简图

(G+G)sin+Qcos+Vcoso (C. 1) V= 2ruha (C. 2) 2yuhul (C. 3)

Y.h (C.2) U= uhuL (C.3) 式中: F一崩塌稳定系数; 1 后缘陡倾裂隙每延米水压力,单位为千牛每米(kN/m); hw 后缘陡倾裂隙充水高度,单位为米(m),对现状工况根据调查资料确定,对暴雨工况根据 汇水面积、裂隙蓄水能力和降雨情况确定,当汇水面积和裂隙蓄水能力较大时不应小于 裂隙高度的1/3; 滑面每延米水压力,单位为千牛每米(kN/m); L 一滑面长度,单位为米(m);

滑面黏聚力,单位为千帕(kPa),当滑面的裂隙未贯通时取贯通段和未贯 度加权的加权平均值,未贯通段黏聚力取岩体黏聚力,滑面受基座岩体强度控制时,取岩 体黏聚力; 滑面内摩擦角,单位为度(°),当滑面的裂隙未贯通时取滑面平均内摩擦系数的反正切, 滑面平均内摩擦系数取贯通段和未贯通段内摩擦系数按长度加权的加权平均值,未贯通 段内摩擦系数取岩体内摩擦系数,滑面受基座岩体强度控制时,取岩体内摩擦角; G 滑体每延米自重,单位为千牛每米(kN/m); G一滑体每延米竖向附加荷载,单位为千牛每米(kN/m); 滑面倾角,单位为度(°); Q 滑体每延米水平荷载(不含后缘陡倾裂隙每延米水压力),单位为千牛每米(kN/m),方向 指向坡外时取正值,指向坡内时取负值。 1.2后缘无陆倾裂隙时稳定性计算(图C.2):

图C.2后缘无陡倾裂隙的滑移式崩塌计算简图

式中: 崩塌稳定系数; 岩滑面黏聚力,单位为千帕(kPa),当滑面的裂隙未贯通时取贯通段和未贯通段黏聚力按 长度加权的加权平均值,未贯通段黏聚力取岩体黏聚力; 滑面内摩擦角,单位为度(°),当滑面的裂隙未贯通时取滑面平均内摩擦系数,滑面平均 内摩擦系数取贯通段和未贯通段内摩擦系数按长度加权的加权平均值,未贯通段内摩擦 系数取岩体内摩擦系数; G 崩塌每延米竖向附加荷载,单位为千牛每米(kN/m),方向指向下方时取正值,指向上方 时取负值; 滑面倾角,单位为度(); 滑面的裂隙贯通段每延米水压力,单位为千牛每米(kN/m); Q 崩塌每延米水平荷载,单位为千牛每米(kN/m),方向指向坡外时取正值,指向坡内时取 负值。

C.1.3楔形体稳定性计算(图C.3)

图C.3形体稳定性计算简图

C.2倾倒式崩塌稳定性计算

C.2.1拉断式倾倒崩塌稳定性计算

对崩塌体重心在基座顶面前缘内侧,可按下式计

拉断式倾倒崩塌计算简

块体重心到基座顶面前缘的水平距离,单位为米(m); B 后缘陡倾结构面倾角,单位为度(°); ho 一水平地震力作用线到基座顶面前缘的垂直距离,单位为米(m) 块体与基座接触面倾角,单位为度(°); X O 一岩体抗拉强度标准值,单位为千帕(kPa)。 6 后缘裂隙延伸段下端到基座顶面前缘的水平距离(即块体与基) 单位为米(m)。

C.2.2折断式倾倒崩塌稳定性计算

T/CAGHP0322018

图C.5折断式倾倒崩塌计算简图

6b?+G.e Q·ho+专V.hw

当危岩体重心位于崩塌体底面中点外侧时,由底部岩体抗拉强度控制的倾倒式崩塌稳定性 式计算:

6062 F (C. 27) Q·ho+G.e+专V.hw

式中: e一块体重心到块体底面中点的水平距离(即块体重心偏心距),单位为米(m); ho—块体重心到块体底面中点的竖直距离(即块体重心高度),单位为米(m); 其他符号意义同前。 当块体的截面宽度变化较大时,应将若干截面宽度变化较大处的截面视为可能的块体底面计算 稳定系数。

C.3坠落式崩塌稳定性计算

h—后缘裂隙深度,单位为米(m)。 其他符号意义同前。

2μ落式崩塌折断稳定性计算(图C.7)

C.3.2坠落式崩塌折断稳定性计算(

图C.6坠落式崩塌下切计算简图

图C.7坠落式崩塌折断计算简图

G一崩塌体重力,单位为千牛每米(kN/m); ao,b。——块体重心与后缘铅垂面中点的水平距离与垂直距离,单位为米(m); —岩体抗拉强度标准值,单位为千帕(kPa)。 其他符号意义同前。

T/CAGHP032—2018附录D(规范性附录)锚杆选型表D.1锚杆选型锚锚固杆型特锚杆轴向拉力锚杆长式材料Na/kN应力状况度L/m备注锚杆类别普通螺纹钢筋锚杆超长时,施工安<300<16非预应力装难度较大土钢绞线300~800>10高强钢丝预应力锚杆超长时施工方便层锚杆预应力螺纹钢筋(直预应力杆体防腐性好,施工径18mm~25mm)300~800>10安装方便无黏结钢绞线300~800压力型、压力分散型>10预应力锚杆普通螺纹钢筋锚杆超长时,施工安<300<16非预应力装难度较大岩钢绞线300~3000高强钢丝>10预应力层锚杆超长时施工方便锚杆预应力螺纹钢筋(直300~1100>10预应力或杆体防腐性好,施工径25mm~32mm)非预应力安装方便无黏结钢绞线压力型、压力分散型300~3000>10预应力锚杆41

/CAGHP0322018

E.1主动网柔性防护网配置选型

E.1主动网柔性防护网配置选

附录E (规范性附录) 柔性防护网配置型号

表E.1常用主动网结构配置及防护功能

E.2被动网柔性防护网配置选型

表E.2常用被动网结构配置及防护功能

表E.2常用被动网结构配置及防护功能(续)

注:表中型号后边的数字代表被动网的能量吸收能力。如“050”表示系统最大能量吸收能力为500kJ,“150”表示系 统最大能量吸收能力为1500kJ,依次类推。

T/CAGHP0322018

E.1拦石墙缓冲厚度计算

落石冲击陷人缓冲层的单位面积阻力

式中: 缓冲层材料重度,单位为千牛每立方米(kN/m"); 缓冲层内摩擦角,单位为度(°); S 重力加速度,单位为米每平方秒(m/s); G 落石重量,单位为千牛每立方米(kN/m²); E 落石等效球体的截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

图F.1落石冲击及计算简图

G.1坠落式危岩支撑体反力计算

T/CAGHP 0322018

附录G (规范性附录) 危岩崩塌支撑柱(墙)反力计算

G.1.1对后缘有陡倾裂隙的悬挑式崩塌危岩支撑体反力按式G.1、式G.2计算,选取两种计算结 果中的较大值(图G.1)

后缘有陡倾裂隙坠落式崩塌支撑体反力计算示意图

式中: 崩塌抗弯力矩计算系数,依据潜在破坏面形态取值,一般可取1/12~1/6,当潜在破坏面为 矩形时可取1/6; S 地震作用水平系数; Q 地震力,单位为千牛每米(kN/m); H 后缘裂隙上端到未贯通段下端的垂直距离,单位为米(m); h 后缘裂隙深度,单位为米(m); 崩塌体重心到潜在破坏面的水平距离,单位为米(m); 60 崩塌体重心到潜在破坏面形心的铅垂距离,单位为米(m); 柱撑体距离主控裂隙面在危岩底部出露点的水平距离,单位为米(m)

6 崩体抗拉强度标准值,单位为千帕(kPa), 时折 系数确定; 崩塌体黏聚力标准值,单位为千帕(kPa); 一崩塌体内摩擦角标准值,单位为度(°)。 G.1.2对后缘无陡倾裂隙的悬挑式崩塌危岩支撑体反力按式G.5、式G.6计算,选取两种计算结 果中的较大值(图G.2):

崩塌体抗拉强度标准值,单位为千帕(kPa),根据岩石抗拉强度标准值乘以0.20的折减 系数确定; 崩塌体黏聚力标准值,单位为千帕(kPa); 一崩塌体内摩擦角标准值,单位为度(°)。 G.1.2对后缘无陡倾裂隙的悬挑式崩塌危岩支撑体反力按式G.5、式G.6计算,选取两种计算结 果中的较大值(图G.2):

图C.2后缘无陡倾裂隙的坠落式崩塌支撑体反力计算示意图

H。一—崩塌体后缘潜在破坏面高度,单位为米(m); 崩塌体抗拉强度标准值,单位为千帕(kPa),根据岩石抗拉强度标准值乘以0.30的折 系数确定; 其他符号意义同前

G.2倾倒式危岩支撑体反力计算

浅谈对建筑工程创优控制的几点认识.pdf图G.3倾倒式危岩支撑体反力计算示意图

式中: H 一后缘裂隙上端到未贯通段下端的垂直距离,单位为米(m); V 裂隙水压力,单位为千牛每米(kN/m); w水的容重,单位为千牛每立方米(kN/m); h 一后缘裂隙充水高度,单位为米(m); 危岩体重心到倾覆点的水平距离,单位为米(m); 后缘裂隙未贯通段下端到倾覆点之间的水平距离,单位为米(m); ho 危岩体重心到倾覆点的垂直距离,单位为米(m); 危岩体抗拉强度标准值,单位为千帕(kPa),根据岩石抗拉强度标准值乘以0.4的折减系 数确定; 危岩体与基座接触面倾角,单位为度(°),外倾时取正值,内倾时取负值; 后缘裂隙倾角,单位为度(°)。

式中: H 一一后缘裂隙上端到未贯通段下端的垂直距离,单位为米(m); 裂隙水压力,单位为千牛每米(kN/m); w水的容重,单位为千牛每立方米(kN/m); h 一后缘裂隙充水高度,单位为米(m); 危岩体重心到倾覆点的水平距离,单位为米(m); 后缘裂隙未贯通段下端到倾覆点之间的水平距离,单位为米(m); ho 危岩体重心到倾覆点的垂直距离,单位为米(m); 危岩体抗拉强度标准值,单位为千帕(kPa),根据岩石抗拉强度标准值乘以0.4的折减系 数确定; 危岩体与基座接触面倾角,单位为度(°),外倾时取正值,内倾时取负值; 后缘裂隙倾角,单位为度(°)。

T/CAGHP0322018

附录H (资料性附录) 崩塌落石冲击力及弹跳运动轨迹

验公式,并考虑法向和切向恢复系数得出适用于倾倒式和坠落式危岩落石冲击力的计算公式: 坚向:

(H.1) qYmax 元(R+hXtane) 水平向: (H.2) qxmax 元(R+hXtane) (H.3) ? 式中: qXmaxqYmax 分别为水平向和竖向最大分布荷载,单位为千帕(kPa); 落石质量,单位为吨(t); ,一 分别为法向恢复系数、切向恢复系数,具体取值详见表H.1; 入 拉梅系数,单位为千牛每平方米(kN/m²),建议取1000; H 落石至碰撞点高度,单位为米(m); h 结构缓冲土层厚度GB/T 39289-2020 胶粘剂粘接强度的测定 金属与塑料.pdf,单位为米(m); 冲击力缓冲土层扩散角,单位为度(),按式(H.3)计算; 冲击力缓冲土层内摩擦角,单位为度(°); 3 一冲击力人射角,单位为度(°); R 一落石等效半径高度,单位为米(m)。 当落石沿坡面滚动时,冲击力人射角β取坡面与缓冲层顶面相交处切线夹角;当落石沿坡面弹 时,冲击力入射角β取落石坠入缓冲层时速度方向与缓冲层顶面的夹角。崩塌落石法向恢复系 、切向恢复系数可按表H.1取值、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