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776.1-2022 道路智能交通管理设施设置要求 第1部分:通用技术要求.pdf

DB11/T 776.1-2022 道路智能交通管理设施设置要求 第1部分:通用技术要求.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11/T 776.1-2022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5 M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353749
下载资源

DB11/T 776.1-2022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11/T 776.1-2022 道路智能交通管理设施设置要求 第1部分:通用技术要求.pdf

8.8信息安全管理功能

7.3.8.8.1显示屏软、硬件应支持集成或接入符合国标密码算法的信息安全设备; 7.3.8.8.2显示屏系统应支持设备、人员、数据的强身份认证接入; 7.3.8.8.3显示屏系统应支持日志数据签名与安全存储。

DBJ50/T-290-2018标准下载7.3.8.8.1显示屏软、硬件应支持集成或接入符合国标密码算法的信息安全设备;

7.3.8.9维护方式

宜采用后侧检修通道维护方式

7.4.1 物理结构性解

7.4.1.1 一般要求

7.4.1.1.1可变情报板体应采用可拆装式模块化结构,可变情报板上的字符或图案的结构尺寸应符合GB 5768.2的要求。 7.4.1.1.2像素的结构排列间距可根据设计亮度调整,图形标志达到白平衡时的设计亮度或文字标志的 最大设计亮度不应小于8000cd/m。 7.4.1.1.3可变情报板中显示模块内各像素之间及各显示模块之间的像素应排列均匀、平整,各像素点 间距的允许误差为土0.5mm,不平整度不大于1mm/m²。

可变情报板应符合如下要求: 基底应为黑色,显示颜色为红、绿、黄三色; 显示黄色字符时不应有绿色镶边效应; 在额定电流时的法向发光强度:单色5000cd/m²; 室外可变情报板平均功耗:不大于200W/m²; 可变情报板的对地漏电流应不超过3.5mA

7.4.1.3防水灌胶

7.4.1.4外观质量

应符合GB/T23828的要求。

7.4.1.5机柜结构与安装

.4.1.5机柜结构与安

设备机柜结构符合如下要求:

DB11/T776.12022

机柜尺寸应结合控制主机及相关组件等设备尺寸定制。安装控制主机及相关组件后,应至少留 有高20cm的扩展空间; 一机柜设计应能防雨并且尽可能降低灰尘及有害物质的侵入,机柜设计顶面要防止积水: 新建点位宜采用后侧检修通道安装方式: 机柜应能方便与预制机座连接: 机柜结构与安装要求宜符合14.4的要求

7.4.1.6基座基础与底板规格

机柜应安装在统一的基座上,基座尺寸及底部隔板见附录A的要求。

产品的外壳、机架等结构件在保证结构稳定的条件下,宜采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轻质材料。 可变情报板组合发光像素由发光二极管组成,单粒发光二极管在额定电流时的法向发光强度应满 足: 红色发光波长入:626nm土5nm,发光强度>650mcd; 绿色发光波长入:525nm土5nm,发光强度>1300mcd; 蓝发光波长入:470nm±5nm,发光强度>2000mcd。 水平半功率角:不小于土35°。 垂直半功率角:不小于土15°。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不小于100000h。 发光均匀性应符合GB/T23828的要求。 显示单元应具有防腐、防锈、防水、防尘的功能,防护等级符合GB4208中IP65标准要求。

7.4.3环境适用条件

环境温度:25℃~+65℃。 相对湿度:不大于98%,无结露。

在正常工作条件下,像素的年失控率应不大于方分之三;亮度的年衰减值与屏体的初始 不大于20%:整体产品的平均无故障运行时间MTBF应不小于10000h。

应符合GB/T23828—2009中5.5的要求。

7.4.6电气安全性能

应符合GB/T23828—2009中5.7的要求

应符合GB/T23828—2009中5.7的要求。

7.4.7机械力学性能

应符合GB/T23828—2009中5.8的要求。

7.4.8环境适应性能

应符合GB/T23828—2009中5.10的要求。

8道路交通违法监测设备

DB11/T 776.12022

8.2.2车辆特征自动识别功能

道路交通违法监测设备具备号牌自动识别功能:含车辆号牌、号牌颜色、号牌种类;具备车辆颜色 车型种类、车辆品牌及子品牌、安全带、遮阳板自动识别功能。

交通违法记录和同行车辆记录每条记录不少于2幅的不同位置或不同时间机动车全景特征图片和一 幅车辆特写图片。图片格式要求应符合: 一图片格式应采用JPEG格式,JPEG图片; 一一每幅图片应叠加设备编码、安装地点、监测方向、监测车道、违法日期时间、道路限速值、实 际测速值等信息以一排黑底白/黄字形式合成于JPEG图片上方,合成的字体采用宋体; 一采用雷达测速技术测定机动车行驶速度的违法图片上还应叠加有雷达测速方向; 一图像文件应具有防改功能

8.2.4视频和监测记录存储功解

8.2.4.1道路交通违法监测设备应具备的功能要求: 全时段视频记录存储功能,视频要求每秒25帧以上,视频质量应清晰反映不少于两条监测车道 内行驶机动车的车牌号; 一视频以不低于每10min为时间段,进行实时滚动存储,每路视频应至少存储30d; 一视频应符合GB/T28181上端中心可对前端存储的视频进行调用,具备查询指定日期和时间段 现频的功能。存储的视频应能使用通用播放器软件播放: 一每套设备具备违法和通行车辆记录数不小于30万辆(含图片)存储功能,当超出最大存贮容量 时,自动对车辆信息和图片进行循环覆盖。 8.2.4.2违法和通行车辆记录应符合GA/T832要求,每条数据包括: 记录编号、设备编号; 检测时间(年月日时分秒毫秒); 车牌号码; 车牌颜色; 号牌种类; 车身颜色; 车辆类型; 车辆品牌、车辆子品牌; 一安全带、遮阳板; 检测地点、检测车道信息、检测方向; 车辆速度; 业全图鱼

8.2.5校时和重启功能

8.2.5.1道路交通违法监测设备应具有系统时钟校准功能,24h内计时误差不超过1.0s(以北京时间为 基准),每24h至少时钟同步一次。 8.2.4.2设备预留与其他授时模块通信的接口。 8.2.4.3设备具备断电重启功能。

8.2.6夜间补光功能

8.2.7流量检测功能

道路交通违法监测设备应具备流量检测功能。能够按车道和时段进行车辆流量、平均车速、平均车 距统计,交通流参数输出的时间间隔1s~5min,能根据需要调整。

8.2.8通信传输功能

通信传输功能要求如下: 一一每个设备不少于1个不小于100MRJ45网络接口或相应光接口;不少于2个RS232或RS485串行通 接口; 一一进行多功能复用的每个道路交通违法监测设备通信网络采取有线方式传输数据和视频,通信带 宽每个设备不少于20M; 一一信号灯控制的路口多个方向设备采用同一线路大带宽复用方式,每套设备应满足信号机、车路 协同和边缘计算的需求; 一一没有进行功能复用的专用道路交通违法监测的设备通信可以采取无线方式传输违法数据。

8.2.9机柜运行监测功能

8.2.9.1智能门禁系统

机柜所有可开启机械门(包括手动控制开关盒)采用电子机械门锁、接触式及钥匙混合门禁。 报开锁信息、非法开门告警、可预置黑、红名单管理、中心(远程)主动开门功能

,2.9.2断电监测功能

2.9.2.1供电中断后可保持4h内智能门禁工作正常、备份无线通信工作正常、柜门开启功能正 2.9.2.2供电中断后机柜管理和监控单元可主动通过无线备份通道上报断电警告给中心(远程) 2.9.3机柜内部环境监测功能 立能至小监洲温度湿庭烟零竺

8.2.9.4无线备份通道功能

机柜管理和监控单元宜具备无线备份通道功能, 信号控制设备有线传输通道出现故障,通信 以自动切换到无线备份通道,保持 )系统正常通信

8.2.9.5通信检测功

可主动监测有线通信链路工作状态是否正常。当监测到有线通信链路出现故障时,主动通过无 通道向中心(远程)系统发出告警。

8.3.1道路交通违法监测设备要求

分辨率不低于800万像素,具备低照度、宽动态技术;其照度应不高于0.011ux,宽动态不低于 以获得清晰的违法监测影像。设备闯红灯记录有效率应满足GA/T496不小于80%的规定要求。

8.3.2速度检测与违法监测

DB11/T 776.1—2022

3.3.2.3具备超速违法 超速设备捕获率应满足GB/T21255的要求

.3车辆识别与违法监测设备的通行车辆捕获率

8.3.3.1日间车辆号牌号码识别准确率应不小于95%;夜间车辆号牌号码识别准确率应不小于90%。 8.3.3.2车牌识别、车牌颜色类型识别、车身颜色识别、车辆品牌、子品牌识别、车辆类型识别符合GA/T 833的要求。 8.3.3.3违法监测设备的通行车辆捕获率不低于99%,并应符合GA/T497的相关规定要求,

8.3.4交通流量检测

3.3.4.1道路交通违法监测设备对每条车道流量检测准确率不小于99%。 8.3.4.2对每条车道平均车速的检测准确率不小于85%。 8.3.4.3对每条车道平均占有率的检测准确率不小于95%。 8.3.4.4每套设备每秒检测并记录过车数据不少于2条

8.3.5 环境适用条件

8.3.5.1环境温度:25℃~+65℃。 8.3.5.2相对湿度:不大于98%,无结露。 8.3.5.3具有电压过载保护,浪涌保护,设备防雷屏蔽。

8.3.5.1环境温度:25℃~+65℃。 8.3.5.2相对湿度:不大于98%,无结露。 8.3.5.3具有电压过载保护,浪涌保护,设备防雷屏蔽。

8.3.5.1环境温度:25℃~+65℃。

.3.6机柜结构与安装

柜结构与安装要求宜符合14.4的要求。

机柜结构与安装要求宜符合14.4的要求。

9道路交通视频监控设备

9.1.1应符合DB11/T384.10的要求;无特殊条件时,设备安装净空高度不应低于5.5米。 .1.2高位道路交通状况监控设备应配置360度无限位旋转云台。 .1.3具备条件地方加设全景式道路交通状况监控设备。 .1.4在禁止停车环境设置的监控设备宜具备全景/特写兼顾的功能,在记录违法停车行为拍摄机动车 号牌的同时,全景图像不丢失

9.2.1视频监控功能

视频监控功能要求应满足: 一道路交通状况监控设备要具备超低照度、不低于20倍的光学变焦,自动对焦功能: 一一具备多预置位设置功能; 一一具备透雾、电子防抖、宽动态; 一一具备字符叠加功能; 一一具备异常监测、移动侦测、视频遮挡侦测、图像质量诊断功能; 视频记录功能前端存储30d。

DB11/T 776.12022

9.2.3违法监测功能

根据应用需求,设备可在不进行日常监控回到固定预制位的情况下,进行违法监测。 相应功能要求应符合GA/T496及GA/T832和GA/T995的要求。

9.3.1图像质量要求达到DB11/T384.5所规定的“优”等水平。 9.3.2设备记录照片分辨率不低于400万像素,宜采用高清数字摄像机。 .3.3 视频通讯传输符合GB28181标准。 .3.4环境适用条件应满足以下条件: 相对湿度:不大于98%,无结露。 环境温度:25℃~+65℃。 一具有电压过载保护,浪涌保护,设备防雷屏蔽。 9.3.5机柜结构与安装要求宜符合14.4的要求。 9.3.6在记录违法停车行为拍摄机动车号牌的同时,宜具备全量 写兼顾的功能,全景图像不应丢去失

10.1.1交通流检测器两种安装方式:正向安装方式和路侧安装方式。 10.1.2交通流检测器安装高度在5.5m~8m之间,应与被检测区域之间内无遮挡。 10.1.3正向安装的交通流检测器宜安装在天桥、龙门架、伸臂杆等支撑设施上,附着体应安全并与环 境协调。

10.2.1检测范围:正向检测器对正前方不小于200m范围内的机动车进行检测

10.2.2检测车道数:正向安装方式检测车道数不少于4条车道,路侧安装方式检测车道数不少于8 条车道。

10.3.1交通流检测器

10.3.1.1交通流检测器的设备性能要求

数据接口:标准RS232(422/485)接口和以太网口,检测数据除可以上传中心外,还能同时为 现场的其他控制设备提供实时数据。 数据统计周期可调,时间范围:1s~3600s。 一检测能力:能够检测在车道上行驶和静止的车辆。 参数设置:可用软件根据道路实际情况随时方便的设置检测区域数量、范围、数据统计周期、 检测器编号,可用软件重新设置或修改时钟。 可靠性:检测器应具有自动断电重启的功能。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90000h。 防护等级宜不低于IP65标准。

10.3.1.2交通流检测器稳定工作环境满足:

10.3.2.1数据类型包括:可检测每车道的车型(小型、大型)、交通流量、单车速度、平均速度、时 间占有率、车头时距以及排队长度等。

分车型交通流量检测准确率不小于95%; 单车速度检测准确率不小于97%; 一时间占有率检测准确率不小于95%; 一排队长度检测准确率不小于95%。 .0.3.2.3应具备根据各种交通管理需求,按相应的数据格式进行预处理的能力

分车型交通流量检测准确率不小于95%; 单车速度检测准确率不小于97%; 一时间占有率检测准确率不小于95%; 一排队长度检测准确率不小于95%。 0.3.2.3应具备根据各种交通管理需求,按相

DB11/T 776.12022

1.3.3.1设备能存储检测信息,存储容量应满足存储不少于30d的检测数据。 .3.3.2设备在断电72h内,存储的交通数据不应发生丢失现象。 .3.3.3设备本地存储的交通数据应具备从设备通信接口导出至设备外部存储介质的功能。

10.3.4传输设备要求

10.3.4.1基本要求

所有检测器信息数据应支持系统传输要求,在系统传输正常的情况下,以设定的时间间隔上传数据, 时间间隔能够依系统需求调整。系统通信中断并恢复正常后,可以上传存储数据。网络支持: 一4G以上无线网络; 10M/100M/1000M以太网接口:本地LAN支持10M/100M/1000M半/全双工以太网工作模式

10.3.4.2 接口

10.3.4.3稳定性

24h通信失误次数不大于2次

10.3.4.4其他要求

10.3.4.5通信恢复

10.3.4.6环境适用条件应满足以下

环境温度:25℃十65℃。 相对湿度:不大于95%,无结露。 满足全天候室外工作要求。

10.3.4.7 可靠性

设备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不小于90000h

DB11/T 776.12022

设备箱安装于检测器钢杆上,设备箱分为上下两层、双门,上层内置放通信设备及附件、太阳能控 刮器、防雷组件、漏电保护等部件,下层置放蓄电池。 一一箱体材料为钢板制作,板材厚度为2.0mm; 外形尺寸为:820mm(高)×670mm(宽)×420mm(深); 防护等级符合IP65的国家标准,上下层密封隔绝; 适应室外工作环境,密封良好,做防锈、防腐处理; 漏电保护、防雷保护; 蓄电池箱内安装电池防盗钢筋,安装门禁告警系统,检测机箱门状态,当箱门被非法打开时, 自动告警,并上传到控制中心报警

当设备传感器的安装方式为路伙 相对于设备传感器安装点的公路车行道中 言)最小检测距离不应大于5m, 不应小于40m

的车型至少包括:中小客车、小型货车、大型客车、中型货车、大型货车、特大型货车、集装 类。

11.2.2采集数据内容

交通量调查设备以反映路网宏观交通量特征为主,为交通需求预测、路网规划等宏观决策提供支撑, 兼具交通流检测设备的功能。交通量调查设备输出数据内容应包括: a)跟车百分比:在逐一采集机动车车头时距数据的基础上,计算一条车道内车头时距小于指定时 间的车辆占该车道全部车辆的百分比; b)平均车头间距:在逐一采集机动车车头间距数据的基础上,计算一条车道机动车车头间距的算 术平均值,以m为单位; C)时间占有率:在指定的交通数据处理周期内,一条车道的机动车通过调查断面所用时间之和与 该交通数据处理周期时间长度的比值; d)单车道机动车单型交通量:在指定的交通数据处理周期内,一条车道上某一车型机动车数量, 车型分类同11.2.1。 e)单车道机动车单型地点车速:在指定的交通数据处理周期内,一条车道的某一车型机动车地点 车速的算数平均值,

L1.2.3数据精度要求

11.2.3.1机动车分型数据的采集精度

交通量调查设备在采集机动车分型数据时,其单型识别相对误差应在土10%以内。 11.2.3.2流量数据的采集精度 交通量调查设备分型流量误差土10%,总流量数据采集的相对误差应在土5%以内。 11.2.3.3地点车速数据的采集精度

11.2.3.2流量数据的采集精度

设备地点车速数据采集的相对误差应在土10%以

11.2.3.4车头时距数据的采集精度

DB11/T 776.12022

设备车头时距数据采集的相对误差应在土10%以内。 11.2.3.5时间占有率数据采集精度 设备时间占有率数据采集的相对误差应在土10%以内。

11.2.4本地存储要求

11.2.4.1设备能存储检测信息,存储容量应满足存储最近30d每2min间隔的检测数据。 11.2.4.2设备在断电72h内,存储的交通数据不应发生丢失现象。 11.2.4.3设备本地存储的交通数据应具备从设备通信接口导出至设备外部存储介质的功能。

11.2.5数据传输功解

[11.2.5.1数据传输的基本要求

所有检测器信息数据应支持系统传输要求,在系统传输正常的情况下,以设定的时间间隔上传数据 时间间隔能依系统需求调整。系统通信中断并恢复正常后,可以上传存储数据。 11.2.5.2通信接口及通信规程

11.2.5.2.1通信接口

11.2.5.2.2通信规程

应符合GB/T3453的规定。

符合GB/T3453的规定

11.2.5.3通信稳定性

24h通信失误次数不大于2次。

24h通信失误次数不大于2次。

11.2.5.4通信恢复

11.3.1电气安全性能

[11.3.1.1绝缘电阳

利设备应具备在通信链路连通后自动恢复通信的

设备的电源接线端子与机柜之间的绝缘电阻在正常状态下不应小于100MQ;在湿热状态下不应

[1.3.1.2介电强度

11.3.1.3 安全接地

设备应设安全保护接地端子,接地端子与机柜可靠连接,接地端子与机柜顶部金属部位间的接 应小于4Q。

11.3.1.4防雷击

DB11/T 776.1—2022

设备应采用必要的防雷电和过电压保护措施,采用的接口、元器件和防护措施应符合有关标准要求,

11.3.1.5防水及防尘

设备应采取密封措施,防止雨雪、水和灰尘进入设备内部。设备外壳密封性能应符合GB/T4208白 规定,防护等级不低于IP55。

11.3.2 结构稳定性解

需要架设立杆或龙门架安装的设备,其结构及安装应牢固,当承受40m/s风速产生的风压时, 响设备的安装角度和使用性能。

推荐使用太阳能供电,供电电压:DC12V。 设备在正常工作状态下,当供电中断后恢复正常供电时,设备应能自行恢复至正常工作状态

11.3.5环境适用条件

环境温度:20℃~+60℃。 相对湿度:不大于95%,无结露。 满足全天候室外工作要求,能够在雨、雪、风等恶劣天气情况下正常工作

应符合10.3.5的要求。

12动态公路车辆自动衡器

12.1.1采集数据内容

采集数据内容如下: a)车辆单一车轴上的所有轮子传递到承载器上的全部载荷,简称轴载; 轴距:是指通过车辆同一侧相邻两车轮的中点,并垂直于车辆纵向对称平面的二垂线之间的距 离; 总重:车辆总的质量,或包括所有连接部件的车辆组合的总质量; d 车速:车辆通过轴载检测器时的车速; e)车轴类型:按轴排列分类的车型。

确度等级应符合GB/T21296.1和JJG907的要求!

12.1.3本地存储要求

应符合10.3.3的要求

12.1.4数据传输要求

应符合10.3.4的要求。

DB11/T 776.12022

12.2.1.1供电系统:AC220V±44V,50±2Hz。 12.2.1.2 设备应具有防腐、防锈、防水、防尘的功能,防护等级应不低于GB/T4208规定IP67标准 12.2.1.3 汽车轴载动态称量装置应在规定的环境下可靠工作,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应不小于 20000h。

12.2.2环境适用条件

12.2.2.1称重设备

12.2.2.1.1温度应满足以下要求

在0℃~+40℃温度范围,衡器应满足其相应的计量性能要求和通用技术要求 对于特殊用途的衡器,其适用的温度范围可以与上述的要求有所不同。条件是温度范围不小于 30℃,并应在说明性标志中给予明确标注。 当环境温度每变化5℃时,衡器的零点或零点附近的示值变化应不大于一个分度值

12. 2.2.1.2 湿度

相对湿度不超过85%时工作正常衡器应满足相应的计量性能要求和通用技术要求。 .2.2.2电子装置 设备应采用必要的防雷电和过电压保护措施,采用的接口、元器件和防护措施应符合有关标准 按GB/T19271有关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规定执行。

12.2.2.2电子装置

应符合10.3.5的要求。

13道路交通边缘计算终端

13.1.1城市道路信号灯控制的路口宜设置道路交通边缘计算终端。 3.1.2道路交通边缘计算终端宜与信号机柜合并设置,并应设置醒目标识。 3.1.3高速公路/公路边缘计算终端宜与不停车收费(ETCc)等路测装置或交通流调查设备合并设置, 并应设置醒且标识

DB11/T 776.12022

13.2.3道路交通边缘计算终端应 交通诱导信息的计算输出 功能。

14基础工程设施通用要求

14.1.1杆件的型式应在景观协调基础上,根据具体设备需要进行设计。 14.1.2杆件设计与建设应遵循的北京市城市道路市政杆件综合复用的要求。 14.1.3具体要求应符合GA/T652的要求,

14.1.1杆件的型式应在景观协调基础上,

应符合标准通信协议;通信设备及传输线路应满足交通管理部门网络要求,传输速率不低于2MbpS。 4.3.2交通信号控制设备、道路交通违法监测设备、道路交通状况监控设备以及具有号牌自动识别功 能的交通流检测设备等的通信传输(含设备、线路)应符合DB11/T384.4的要求;高速公路、快速路、 主干路上应采用光纤传输,其他道路在无光纤接入时,宜采用不低于20Mbps的专线或LTE、微波等无 线传输。 14.3.3通信的接入点、汇聚点可实时监控,宜采用网络平台对接方式,有条件的可从前端就近接入相 关部门专网。 4.3.4路口200米范围内,各类智能交通管理设备宜通过有线或无线链路接入路口内综合通信设备回 传数据:200米以外可

14. 4.1一般要求

4.4.1.114.4.1.1机柜的内、外表面及控制面板应光洁、平整,没有凹痕、划伤、裂缝、变形等缺 名。 .4.4.1.2机柜基座板材厚度不小于4mm;允许误差土1mm;机柜焊接牢固,达到表面光滑,防腐蚀用 防锈漆进行处理。 4.4.1.3机柜内宜预留电子盲道、聋哑人电子提示器等模块的安装和接入空间。 4.4.1.4机柜箱体应采用304不锈钢制作,“△”钥匙,板材厚度不小于2mm,机箱主体颜色为米白 色,选定国际标准色卡RALK79010,亚光面。 4.4.1.5结构设计应使机柜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能承受正常条件下可预料到的运输、安装、搬运等 过程中的操作。 4.4.1.6外观尺寸:单开门机柜或双开门机柜内采用482.6mm(19in)标准机架模块化安装结构,可以 方便的安装在标准化机箱内。 4.4.1.7机柜选用,要依据其功能需求,场地环境等确定适宜的规格和型号。

DB11/T 776.12022

14.4.1.8机柜应采取密封措施,防止雨雪、水和灰尘进入设备内部。设备外壳密封性能应符合GB/T 4208的要求,防护等级不低于IP55。

14.4.2.1机柜高度在1.6m~1.9m之间(不含基座),机柜内部空间应至少留有一个宽482.6mm(19in) 高110cm机架的扩展空间。安装信号控制机和视频检测主机后应至少留有宽482.6mm(19in),高20cm 的扩展空间。 14.4.2.2单开门机柜结构,参见图A.1。

14.4.3双开门机柜结构

14.4.3.1机柜高度在1.2m~1.5m之间(不含基座),机柜采取四开门左右结构(不含侧面手动面板 小门),左右机柜之间设计隔离板,信号设备和其他设备左右柜体内独立安装;左右柜体之间有过线孔, 设计独立的穿线区域;左右两机柜内部空间均应至少可放置5层托盘,均可放置482.6mm(19in)设备,。 4.4.3.2双开门机柜结构应参见图A.3。 14.4.3.3双开门机柜安装在统一的基座结构,参见图A.4。

GB∕T 26216.1-2019标准下载14.4.4抱杆式机柜结构

抱杆式机柜安装控制主机及相关组件后,应至少留有高20cm的扩展空间。抱杆式机柜结构应参见图 A.5。

14.5.1供电接入点宜为北京市供电部门正式电源。 4.5.21 供电接入点应根据各类设施供电需求预留供电输出。 4.5.3采用外部接入应急电源的,应在机柜上设置应急电源接入口。 .4.5.4道路建设时,宜在智能交通管理设施设置位置15m范围内预留供电接入点。 4.5.5使用公共供电电源的智能交通管理设备均应设置过载、接地、漏电、短路、防雷保护装置并符 合国家相关安全标准,具备来电后自动恢复功能。 14.5.6路口单路供电,考虑后期设备扩容在设置大屏的路口配10kW供电,无大屏的路口配5kW供电,

14. 6.1一般要求

14.6.1.1管道至少预留3孔,其中道路一侧预留1孔交通管理专用通信联通管道,1孔交通管理专月 供电联通管道及1孔预留管道便于后期的功能扩容;道路交叉口预留1孔环型交通管理专用通信联通管 道及1孔环型交通管理专用供电联通管道。以上管道应与公共通信、供电管井有管道联通。 14.6.1.2管道使用电信通用规格,推荐使用内径Φ80的镀锌管或硬质塑料管(CPVC),距离路口30m 14.6.1.3地下线缆穿线管宜适用公称直径80mm~100mm的热浸塑钢管或硬质塑料管(CPVC),一般销 管用于车行道,硬质塑料管用于人行道。 4.6.1.4通过有线通信方式接入的智能交通管理设施节点应与交通专用通信联通管道联通或与公共 通信管井有管道联通。

施工组织设计(基坑)4.6.2交通信号控制设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