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3/T 2054-2022 高寒地区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孔道压浆和锚下预应力检测技术规程.pdf

DB63/T 2054-2022 高寒地区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孔道压浆和锚下预应力检测技术规程.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3 M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384946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63/T 2054-2022 高寒地区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孔道压浆和锚下预应力检测技术规程.pdf

ICS 93.040 CCS P04

高寒地区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孔道压浆和

DB63/T 20542022

前司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缩略语 总体要求 检测准备, 压浆密实度检测 锚下预应力检测 质量评定. + 10检测报告与数据管理 附录A (资料性) 现场记录表. 附录B (资料性) 定位检测算例. 参考文献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缩略语xx粮库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总体要求 检测准备: 压浆密实度检测 锚下预应力检测 质量评定. 10检测报告与数据管理 12 附录A(资料性) 现场记录表. 附录B (资料性) 定位检测算例. 参考文献 18

DB63/T 20542022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青海省交通运输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文件由青海省交通运输厅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青海省交通检测有限公司、四川升拓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徐忠卫、陈建友、赵延娥、吴厚鑫、韩永斌、任吉宏、孙润东、吴佳哗、张远 军。 本文件由青海省交通运输厅监督实施

DB63/T 20542022

本文件规定了高寒地区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孔道压浆和锚下预应力检测的术语和定义、缩略语、总体 要求、检测准备、压浆密实度检测、锚下预应力检测、质量评定、检测报告与数据管理。 本文件适用于高寒地区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孔道压浆密实度和锚下预应力的检测评定。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 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 件。 JT/T828公路水运试验检测数据报告编制导则

线性标定 在混凝土密实部位布置一条与孔道密实度检测线长度和方向一致的测线,该测线的检测 道密实度检测的判断基准

冲击回波等效波速法 根据冲击弹性波反射时间变化判定缺陷类型和范围的定位检测方法,

中击弹性波频率特征变化判定缺陷范围的定位检

DB63/T 20542022

压浆密实度 预应力孔道中单位体积内浆体所占的比值。 3.6 压浆密实度指数 压浆无缺陷孔道长度占检测孔道总长度的比例。 3.7 反拉法 压浆前锚下有效预应力的检测方法,通过对锚索(或锚头)施加反向预应力并测量锚索(锚头)位 移的方法测定锚下预应力。 3.8 等效质量法 压浆后锚下有效预应力的检测方法,通过对锚头敲击诱发其自由振动,并测定其动力响应的方法来 推算锚下预应力。

压浆后锚下有效预应力的检测方法,通过对锚头敲击诱发其自由振动,并测定其动力响应的方 算锚下预应力。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D:模数转换。 FFT:离散傅立叶变换快速算法。 FLEA:全长衰减法。 FLPV:全长波速法。 MEM:最大熵算法。 PFTF:传递函数法。 IEEV:冲击回波等效波速法。 IERS:冲击回波共振偏移法。

5.1检测人员应具备相应检测能力,并经过相关技术培训。 5.2检测设备应具有自升温装置,在高寒环境条件下应能正常工作,并在检校有效期内使用。 5.3检测设备使用时应采取防尘、防冻、防振动、防雨淋等措施。 5.4检测时应符合有关安全规定,根据检测方法、检测环境等配备安全防护人员及设备。 5.5检测过程中应记录检测对象编号、孔道编号、锚头编号、钢束编号、桩号等能说明检测区域 位置的信息。

6.2资料收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委托方和相关单位的具体要求; b) 1 设计资料、施工资料等; c) 结构运行状态、管理养护资料、相应检测条件信息等。 3检测方案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 1 工程概况; b) 1 检测目的及委托方的检测要求,包括检测范围、检测数量等 c) 1 检测依据:包括检测标准、相关技术文件等; d) 1 检测流程、方法及判定标准; 1 检测人员和仪器设备情况; ? f) 1 检测工作进度计划; g人 检测中的质量、安全与环保措施,

DB63/T 20542022

7.1.1压浆密实度检测包括基于冲击弹性波的定性检测和定位检测两种方法,应根据检测目的和检测 条件选择检测方法。 7.1.2定性检测适用于梁体两端钢绞线外露的预应力孔道压浆缺陷(如压浆不密实、孔道堵塞造成空 管等)检查,孔道长度应不大于60m,外露钢绞线应清洁、干净,长度宜为30mm~50mm。 7.1.3定位检测适用于检测小范围孔道压浆缺陷的类型、位置和大小,检测对象厚度小于800mm且底 端反射明显时优先采用IEEV,检测对象厚度大于等于800mm或底端反射不明显时采用IERS。 7.1.4定性检测包括FLEA、FLPV、PFTF三种分析方法,分别分析不同压浆质量时冲击弹性波的能量、 波速、频率变化。 7.1.5定位检测包括IEEV和IERS,分别通过反射时间和局部振动特征分析孔道压浆质量。

1.7 压浆密实度检测应在同条件养护压浆材料试块强度达到设计强度80%以上进行检测。 1.8抽样检测时应按随机方式进行抽样,压浆过程中出现施工异常的孔道应全检,检测批次宜 产批次确定。

检测设备应具备以下性能: a 幅值测量线性相对误差在土5%范围以内:

DB63/T 20542022

b) 电信号时间测量相对误差在土1%范围以内; C) 1A 传感器采用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适用于信号拾取频率为100Hz~20000Hz; ? 1 放大器采用电荷放大器,最大增益倍率不小于40dB,且增益倍率可调; e) A/D卡不少于2个采集通道,其分辨率不低于16bit,最大采样频率不小于500kHz; f) 软件具有滤波降噪、频响补偿、图像处理、图像输出、FFT、MEM等功能。

7.3.1传感器与被检测构件接触面应无杂质并处于良好的耦合状态。 7.3.2定性检测时预应力筋两端的传感器应保持对称,传感器轴线与钢绞线轴线宜平行。 7.3.3定位检测时传感器轴线方向应与被检测面垂直

7.4.1定性检测时激振方式满足以下要求

a 应使用能够激发长波长弹性波的装置激振,同批次梁体检测中宜采用相同的激振装置; D 应采用单冲式激振,激振位置宜优先选择安装传感器的预应力筋,其次选择其他预应力筋 具,激振方向应与预应力筋的轴线平行。

7.4.2定位检测时激振方式满足以下要求:

根据检测构件的壁厚差异按表1选取合适的激振装置,检测结果不明确时应更换激振装置 步检测分析;

表1定位检测激振装置选取表

b) 激振方向宜与被测构件表面垂直,竖向检测时激振点应布置在孔道中心线的投影线上,水平检 测时激振点应在孔道中心线的投影线上方10mm~20mm处,激振点与传感器的直线距离宜不 大于被测梁板厚度的1/4。

7.5.1定性检测频率符合下列要求:

a) 需排查压浆施工缺陷的梁体、孔道全部检测; b) 对每个预制厂中的各个梁型以及改变了施工工艺、压浆材料时,最初施工的3片预制梁或第1 跨现浇梁的孔道全部检测; C)) 对预制梁、现浇梁,按不应少于孔道总数的10%抽检,且抽检总数不少于20孔/桥,少于20 孔的应全部检测; d) 1 对综合压浆指数不合格的孔道应增加1倍的频率定性检测,仍不合格时定位检测。

7.5.2定位检测频率符合下列要求:

DB63/T 20542022

a 对每个预制厂中的各个梁型以及改变了施工工艺、压浆材料时,最初施工的3片预制梁或第1 跨现浇梁能进行定位检测的孔道全部检测; b) 预制梁按不应少于同类型孔道总数的3%抽检,对预应力负弯矩区段的孔道宜按孔道总数的 10%抽检; C) 现浇梁按不应少于同类型孔道总数或孔道总长度的5%抽检; d) 按本批次检测对象的孔道数量计算,超过15%不合格时应增加1倍的频率。

7.6.1.1检测流程应符合图1规定,

7.6.1.2检测步骤如下:

图1 定性检测流程图

a 准备工作:包括检查仪器、收集梁体信息、清理端头等工作; b) 安装传感器:应满足7.3的要求; C) 基准值标定:应对同预制厂、同类型梁的钢绞线波速、预应力孔道压浆前后振幅特征和频率特 征基准值进行标定,若无标定条件时宜按表2取值; d) 两端分别激振:应在预应力孔道两端分别激振检测,激振工具宜使用激振导向锥加激振锤的组 合,现场记录表见附录A中表A.1; 1 采集波形:保存起振明显的激振波形,每端保存有效波形不少于3个且一致性较好,有效采集 信号信噪比应大于20dB,否则应分析原因,排除人为和检测仪器等因素后重新检测。

7.6.2.1检测流程应符合图2规定。

7.6.2.2检测步骤如下:

DB63/T 20542022

图2 定位检测流程图

a) 1. 准备工作:包括检查仪器、收集梁体信息等,依据设计、施工资料或采用孔道定位设备,描绘 出被测预应力孔道走向,并标识出孔道中心线的投影线,应确认检测部位混凝土无表观缺陷, 且表面平整、无浮浆等; b) 测区布置:对梁体腹板、负弯矩区等预应力孔道进行定位检测时,优先选择孔道高程相对较高 的锚头两端、负弯矩区、起弯点等不少于2m范围的位置; c)波速标定:定位检测时宜进行线性标定,同预制厂(桥)、同类型孔道标定线不宜少于3条; d) 逐点激振:在标识的孔道中心线的投影线上布置测点,测点间距宜为0.1m~0.2m,逐点采集 保存数据,现场记录表见附录A中表A.2; e) 1 采集波形:采样时间间隔宜为2口S,采样点数宜为4096或8192,有效采集信号信噪比应大 于20dB,不符合时应分析原因,排除人为和检测仪器等因素后重新检测,

7.7.1 应确保采集的数据真实有效,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给出定性检测或定位检测评定结果。 7.7.2 采用综合压浆指数I作为定性检测评定指标,按公式(1)计算:

=(IEA·Ipy·1T

式中: 综合压浆指数; LEA FLEA得出的分项压浆指数; FLPV得出的分项压浆指数; PFTF得出的分项压浆指数

定位检测数据分析应采用频域分析方法,基准波速线采用线性标定的频谱等值线图表示,并作

定位检测数据分析应采用频域分析方法,基准波速线采用线性标定的频谱等值线图表示,并作 道压浆密实度的依据,压浆密实度应根据被检构件底部冲击回波检测的基准波速线按表3确定 测预应力孔道局部时,采用定位检测修正压浆密实度指数D来判定该孔道整体压浆密实度,按 计算:

只检测预应力孔道局部时,采用定位检测修正压浆密实度指数D.来判定该孔道整体压浆密实度,按 公式(2)计算:

DB63/T 20542022

式中: D一一定位检测修正压浆密实度指数; Ⅲ一一同一孔道内检测区段数; D一一第m个检测区段定位检测压浆密实度指数,按公式(3)计算; Ld一一第m个检测区段检测区间长度,m; D一一未检测区段的赋值压浆密实度指数,按照公式(5)计算,计算点数取检测区段靠近孔道较 低一端且压浆质量较好的1/2,孔道分区段检测时应分别计算取算术平均值; L一一孔道全长,m; L一同一孔道内检测区间总长度,m; N一一第m个检测区段内定位检测的点数,按公式(4)计算; βi一一第m个检测区段内第i个测点的压浆状态,良好为1,轻度为0.5,重度为0; N一一第m个检测区段内压浆良好的检测点数; N一一第m个检测区段内轻度压浆缺陷的检测点数; N一一第m个检测区段内重度压浆缺陷的检测点数; D一一第m个检测区段内靠近孔道较低一端且压浆质量较好的1/2L品的定位检测压浆密实度指数, 按公式(3)计算。

7.8.1对检测存在疑问区域应开孔确认,验证结果与检测结果不相符时,应对同批次同类型孔道的检 测数据重新分析判定或复测。

JGJT275-2013 密肋复合板结构技术规程.pdfDB63/T 20542022

8.1.1锚下预应力检测包括等效质量法和反拉法检测两种方法,应根据检测目的和检测条件选择检测 方法。 8.1.2等效质量法检测适用于锚头尚未封端、具备激振锤摆动空间及传感器安装空间的张拉缺陷(如 未张拉、张拉设备异常等)检测,以及压浆后钢绞线已裁剪无法进行反拉法检测的情况。 8.1.3反拉法检测适用于压浆前锚索外露长度不小于500mm的锚下预应力检测,当外露段长度不满足 时需特殊处理后检测,检测前锚头锚索及夹片应无杂质,宜在张拉后24h内完成检测。 8.1.4抽样检测时应按随机方式抽样,预应力结构特殊位置(如张拉施工困难位置)、夹片存在不齐 平的预应力孔道等应重点检测,张拉过程中出现施工异常的预应力孔道应全检,检测批次宜结合生产批 次确定。

8.2.1等效质量法检测设备满足以下要求:

a) 设备性能应满足7.2的相关要求; b) 应包括激振传感器和受信传感器,激振传感器应固定在激振锤上,受信传感器应与锚头 C) 应采用激振锤激振,激振锤根据锚头规格按表4选取。

GB/T 37055.4-2020 国家物品编码与基础信息通用规范 第4部分:沥青表4等效质量法激振锤选型表

反拉法检测设备满足以下

a 应包括反拉加载设备、力值与位移测量传感器; b) 1 应适合于单根钢绞线锚下预应力和同断面不均匀度检测; C) 1 反拉加载设备张拉力应不小于最大加载力值的1.2倍,且不大于最大加载力值的2倍; d) 1 油泵加卸载速率应能保持匀速且加载速率宜为0.1L/min~0.4L/min; e) 检测力值宜在压力传感器量程的15%~85%,示值最大误差1%FS; f) 2 采样间隔不少于每秒5次; g) 检测时夹片位移量应不超过2mm。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