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G/TJ08-2335-2020 郊野公园设计标准.pdf

DG/TJ08-2335-2020 郊野公园设计标准.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6 M
标准类别:林业标准
资源ID:279330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G/TJ08-2335-2020 郊野公园设计标准.pdf

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文件

沪建标定[2020】556号

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 工程建设规范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由上海市园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垒编的《郊野公园设计 标准》,经我委审核,现批准为上海斑程建设规范,统一编号为 DG/TJ08—2335—2020,自20年4月月起实施。 本规范由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负责管理,上海 市园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负责解释。 特此通知。 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 二O二〇年十月十四日

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 二Q二年十月十四日

GBT31387-2015 活性粉末混凝土.pdf上海市建筑建材业市场管理

总 则 术 语 基本规定 3.1 一般规定· 3.2 城市协调 3.3 乡村协调· 3.4生态保育· 3.5人文资源保护与利用 3.6各类控制性指标· 工作阶段与内容 4.1 工作阶段 4.2 调查阶 4.3 设计阶段工作内容 5 12 总体布局 12 竖向设计 5.3 水系设计 6 5.4 植物设计 5.5 道路与停车场设计 X 5.6 建筑设计 19 5.7 市政设施设计 19 5.8安全与无障碍设计

附录A郊野公园常用植物推荐名录 本标准用词说明 38 引用标准名录 条文说明

2.0.1郊野公园countrypark 闲、游憩、科普教育等活动,具备简要设施的公园。 2.0.2郊野单元countryunit 是指在城市集中建设区外的郊野地区实施规划和土地管理 的基本地域单位,是郊野地区统筹各专项规划的基本网格,原则 上以镇域为1个基本单元。对于镇域范册较大,整治内容、类型 较为复杂的,可适当划分2个~3个单

2.0.1郊野公园countrypark

0.2郊野单元country

2.0.3郊野单元(村庄)规

是指统筹农村地区土地利用、空间布浸的综合性实施规划。 郊野公园所在的郊野单元是以生态漩愿为主体功能,同时要求 落实单元内耕地保护任务和低获建设用地减量化任务的特定 单元。

2.0.4服务设施Vservicefacilities

2.0.5管理设施management facilities

2.0.6市政设施municipalfacilities 是指为满足郊野公园正常运行需要而设置的给排水、电气等 设施。包括管网、设备等非建筑类设施,以及设备房等建筑类 设施。

2.0.7专项工程specialprojects

郊野公园的专项工程包括土地整治、河道整治、林地 治、市政道路桥梁、湿地生态修复治理、土壤修复等工

3.1一般规定 3.1.1应以提升和改善城郊、乡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增如市民游 憩空间,同时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本土历史文化,协调当地居民生 产生活为目标 3.1.2应依据上位郊野单元(村庄)规划算循本市国土空间等规 划,符合相关水务、农业、生态等专项规划以及土地、农业、水务 林业、美丽乡村等法律政策、规范和标准要求,并衔接相关专项 设计。 3.1.3应协调保护与利用的美系,尊重现状资源,传承历史文化, 避免大拆大建。应对郊野公园内生态环境、林业资源、农业资 源、特色风貌与历变没化资源进持保护,对受到破坏的环境与资 源应予以恢复利修复。 3.1.4应符郊野公园定位,体现自然野趣的郊野风貌特点;游 憩活动内容应符合郊野生态主题,面向市民。 31.5应遵循低维护可持续的设计原则,并能满足公园长期运营 管理的需要, 3.1.6应充分发挥郊野公园自身独特的环境与资源优势,因地制 宜地进行设计,打造公园特色

3.2.1应加强公园内生态系统与周边生态系统的连续性和完整

性,公园的生态功能应符合上位规划要求。 3.2.2应协调好内部交通与市政交通之间的关系,并应符合下列 规定: 1根据游人人流主要方向,宜分散设置出入口与停车场,降 低公园大客流对于周边市政交通的影响。 2当利用穿越郊野公园的市政交通,组织公园各区域之间 的游览路线时,不得影响市政交通。 3当主园路与市政道路交叉时,宜采用立体交通的方式 当市级绿道穿越郊野公园时,应做好衔接。 3.2.3应协调公园与城市空间的关系,塑造具有郊野公园风貌特 正的城市景观界面。 3.2.4紧邻城区的郊野公园,其外围游憩医应兼顾当地居民日常 游憩需求,宜布置相应游憩活动内容与设施

3.4.1应遵循生态学原理,依据上位规划要求和生境条件确定郊

野公园不同区域的生态功能。 3.4.2应构建完善的基质、斑块、廊道结构,并确保斑块具有一定 的规模以保证内部生物多样性与群落稳定性,确保廊道的宽度及 连通度以实现斑块之间的联系,保证生物通道的畅通。 3.4.3应对郊野公园内的农田、林地、湿地等各类遭到破坏的生 境,运用适宜的生态恢复措施进行保护和修复,提升生态功能。 3.4.4应分析动物栖息地资源现状,尊重和保护野生动物重耍栖 息地,保护野生动物资源,提高目标物种生境质量。 3.4.5应根据环境的生态承载力控制游人量及游活动类型与 强度,游人活动区域宜轮流开放;应合理安排居民的生产与生活, 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的破坏。 3.5人文资源保护与利用 3.5.1应加强对地域文化属性和乡风、民等文化属性的挖掘, 形成具有特征性和针对性的设计,创崔公园人文特色,可持续地 利用和展示人文资源。 3.5.2应明确保象并评估案源的人文价值,确保基地内的人 文资源及其物化环境不受破坏。 3.5.3宜采取就地保护的方式保护人文资源的完整性和原真性。 3.5.4质史文化资源的修复应按原貌进行修复,力求还原其原真 状态 突或造成破坏

野公园不同区域的生态功能。 3.4.2应构建完善的基质、斑块、廊道结构,并确保斑块具有一定 的规模以保证内部生物多样性与群落稳定性,确保廊道的宽度及 连通度以实现斑块之间的联系,保证生物通道的畅通。 3.4.3应对郊野公园内的农田、林地、湿地等各类遭到破坏的生 境,运用适宜的生态恢复措施进行保护和修复,提升生态功能。 3.4.4应分析动物栖息地资源现状,尊重和保护野生动物重耍栖 息地,保护野生动物资源,提高目标物种生境质量。 3.4.5应根据环境的生态承载力控制游人量及游慧活动类型与 强度,游人活动区域宜轮流开放;应合理安排居民的生产与生活, 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的破坏。 3.5人文资源保护与利用 3.5.1应加强对地域文化属性和乡风、民等文化属性的挖掘, 形成具有特征性和针对性的没计,创靠公园人文特色,可持续地 利用和展示人文资源。 V 3.5.2应明确保护象并评估案源的人文价值,确保基地内的人 文资源及其物质父化环境不受破坏。 3.5.3宜采取就地保护的方式保护人文资源的完整性和原真性。 3.5.4,质更文化资源的修复应按原貌进行修复,力求还原其原真 33.5应在保护的基础上利用人文资源,不应与当地文化有所冲 突或造成破坏

3.6各类控制性指标

3.6各类控制性指标

3.6.1郊野公园的设计应符合表3.6.1中的各类控制性指标 要求。 6

地等,宜优先利用存量建设用地

JT/T 1108.2-2017标准下载表3.6.1各类控制性指标

郊野公园硬质场地,包括停车场、铺装广场、建(构)

4.1工作阶段 4.1.1郊野公园设计应包括调查、设计两个阶段,并能作为后续 各类专项工程设计的依据。 4.1.2调查阶段应包括基础资料的收集和现发查工作,通过分 析基地可利用的资源和存在的问题,形成基础资料汇编,指导后 续设计工作 4.1.3设计阶段,应以调查阶段作为基础,并以郊野单元(村 庄)规划为依据,对公园全部要素作出综食性设计。 4.2)调查阶段在作内容 4.2.1调查阶繁作应涵盖土地、林业、农业、水务、村镇建设、基 础设施、生态历史、人文、社会、经济等方面,包括现状、规划、访 1本市国土空间规划。 2郊野单元(村庄)规划。 3集建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4各类专项规划。 5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的技术审批要求。 4.2.3现状资料调查应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3土石方填挖分布。 4土石方平衡表。 4.3.3河道水系设计工作内容应包括下列内容: 1水系布局与水面率控制。 2水位控制与水利设施布置。 3湿地分布及设计。 4驳岸、码头及景观桥梁设计。 4.3.4植物种植设计工作内容应包括下列内容: 1植物总体布局。 2种植土改良。 3林地设计。 4村庄绿化设计。 5农田林网设计。 4.3.5道路与交通设施设计工作容应包括下列内容: 1内外交通组织。 2道路与停车场布置多 5停车场银计。 4.3.6 场地写构筑物设计工作内容应包括下列内容: 场地与构筑物布置。 建筑设计工作内容应包括下列内容: 1建筑功能与规模。 2总体布局。 3新建建筑设计。 4保留建筑评估与改造设计。 4.3.8标识设计工作内容应包括标识系统布置和标识系统 设计。

4.3.10电气设计工作内容应包括强电设计和智能化设计 4.3.11工程经济工作内容应包括造价测算和控制

5.1总体布局 5.1.1应根据主要功能将郊野公园划分为生态、游憩与生产生活 三类功能区,合理布置各类功能区及其主要功能节点,并应符合 下列规定: 1生态功能区应为郊野公园的主要终域,起到保护生态环 境、恢复生态功能的作用;其布置应基现状生态资源,体现基地 自然环境特点,同时符合区域生态空间结构布局要求;该区主要 功能包括林地抚育、湿地修复动物栖息地保育等。 2游憩功能区是以游意活动为戈要功能的区域,应主题明 确,动静分开,宜与生产生活的区域相对分离,避免游憩活 动对当地居民正赏生活、生产造成干扰。 3生产生功能区是以农业生产和当地居民居住、生活为 主要功能的域,应依托现状进行梳理,确保当地居民开展正常 的生产生活;该区主要功能包括农业生产、居住生活等。 5应根据生态保护力度的不同将生态功能区划分为保育区 粘缓冲区,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保育区:以保育修复生态环境为主要功能的区域,不应进 行建设活动。 2缓冲区:保育区的外围区域,起到隔离外部干扰,保护内 部生态环境的作用,可安排适宜的游憩活动,配置必要的步行游 览设施;该区域应根据环境的生态承载力控制使用强度,避免对 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的破坏。

5.1.3应根据人文资源保护力度的不同划定保护范围与协调范 围,合理确定保护强度与措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保护范围:该区域内应严格保护历史文化资源本身及其 赖以存在的物质环境。 2协调范围:位于保护范围外围,是外部环境与保护范围之 间的过渡区和缓冲区JGJ144-2019标准下载,起到协调风貌的作用。 5.1.4景观风貌规划应符合下列规定: 117 1应立足现状资源和基地特色,以自然野趣为基调以田园 风光为特色,强化基地原有景观风貌,提升现状景观资源价值,不 得进行大规模的改造;对基地内原始风貌受到破坏的区域应进行 修复,提升景观品质。 A 2可根据不同区域自然资源的特点望织景观风貌分区,明 确各分区的景观特色;宜针对郊野公园所特有的农田、林地、水 系、村落等既有要素进行典型景观设计提升。 3应结合土地整治、林地建设、农业产业升级、村镇改造等 专项工程进行风貌保护与提升,满足低维护、可持续的要求。 4可结合公园主题定位,在园区边界及主要出入口等重要 区域展现公园自身风源。

5.1.5游憩功能策划与布局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依据郊野公园定位与特色策划游憩活动,活动应符合 郊野环境特征、凸显自然与人文资源特点。 遂动休闲、露营野餐、农事体验、文化活动等内容;各郊野公园应 利用自身优势,打造各自特色,进行错位发展。 3应结合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合理布置不同主题的游憩 功能区域,因地制宜地设置游憩功能节点,宜动静分区,避免 干扰, 5.1.6交通组织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