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3971-2021 省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范.pdf

DB34/T 3971-2021 省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范.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2021-09-03发布
资源大小:0.4 M
标准类别:林业标准
资源ID:350967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34/T 3971-2021 省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范.pdf

ICS65.020 CCS B 65

DB34/T 39712021

Masterplanning specificationofprovincialforestpark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11/T 1409-2017 能源计量数据采集系统数据传输协议(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4/T 39712021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总则 般规定 5. 1 基础资料调查与现状分析 5. 2 范围、性质与发展目标 5. 3 功能分区 5. 4 容量测算 5. 5 客源市场分析与预测 5. 6 发展战略、主题定位和营销策划 专项规划 6. 1 保护规划 6. 2 森林景观规划 6. 3 生态文化建设规划 6. 4 森林生态旅游与服务设施规划 6. 5 基础工程规划 6. 6 国土空间规划 6. 7 社区发展规划 分期建设规划 投资估算及效益评价 8. 1 投资估算 8. 2 效益评价 规划成果与深度规定 9. 1 一般规定 9.2规划文本参考提纲及图纸 9.3 附件 付录A(规范性) 基础资料调查类别表 付录B(资料性) 森林公园生态环境资源评价 附录C(资料性) 规划文本参考提纲及图纸目录, C. 1 规划文本参考提纲 C.2规划图纸 C.3文本排版

DB34/T 3971202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安徽省森林公园开发中心提出。 本文件由安徽省林业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安徽省森林公园开发中心、安徽省林业调查规划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宋效严、谭振芳、杨光、陶忠芳、席庆、洪安东、薛静、万玉衡、李娜娜

省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范

本文件规定了省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的一般规定、专项规划、分期建设规划、投资估算及效益评估、 规划成果与深度规定等, 本文件适用于安微省省级森林公园 制和修编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T18005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 GB/T21010国土空间调查、规划、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类指南 LY/T2005 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范

DB34/T 3971202

4.1省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的任务是综合研究和确定省级森林公园的性质、主题定位、规模和空间发 展布局,统筹安排森林公园各功能分区建设,合理配置森林公园各项基础设施,处理好资源保护与利用 的关系,指导森林公园的保护、开发、利用与发展。 4.2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编制应充分体现“严格保护、科学规划、统一管理、合理利用、协调发展”的 森林公园发展方针,遵循“以人为本、重在自然、精在特色、贵在和谐”的原则。 4.3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应与相关国土空间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旅游发展规划 等相衔接 4.4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应统一布局,统筹安排近、远期建设项目,做好宏观控制

5.1基础资料调查与现状分析

5.1.1.1基础资料应依据森林公园的类型、特征和规划实际需要,提出相应的调查提纲和指 进行统计和典型调查。

5.1.2基础资料调查类别

全面收集生产、科研、教学、管理等单位现有的调查资料,认真研究分析。基础资料调 照附录A的规定执行。

5.1.3森林风景资源调查与评价

对森林风景资源单体或组合类资源进行全面调查,参照GB/T18005对森林风景资源进行评价 态环境资源的评价体系见附录B。

5.1.4可借景物调查

在省级森林公园周围,具备观赏条件,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自然与人文资源的分布、数量、特征 用条件等

5.1.5现状与前景分析

析森林公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森林公园发展优势与不足,明确森林公园主要发展方向, 范围、性质与发展目标

.2 范围、性质与发展

5.2.1省级森林公园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为森林公园的批复范围。

规划范围为森林公园的批复范围

公园性质应依据所处区域中的地位作用、典型特

5.2.3森林公园的发展目标

森林公园在社会、生态、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发展目标应依据森林公园的性质和社会需求提出 据规划期限,区分为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

5. 3. 1功能分区原则

5.3.1.1坚持保护修复与利用并重,维护森林公园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完整性。 5.3.1.2有利于森林游憩活动的组织和开展, 5.3.1.3有利于促进森林公园的长远发展。 5.3.1.4充分结合森林资源权属、行政界线、林班界线、小班界线和地形地物等

5. 3. 2 功能分区类型

5. 3. 2. 1类型

DB34/T 3971202

5. 3. 2. 2 核心景观区

拥有特别珍贵或独特典型的森林风景资源, 必须进行严格保护的区域,除必要的保护、解说、游览、 休憩和安全、环卫、景区管护等设施外,不得规划建设住宿、餐饮、购物、娱乐等设施:

5. 3. 2. 3一般游憩区

深林风景资源一般且方便开展旅游活动的区域,可规划少量旅游道路、停车场、宣教设施、娱乐 景区管护及小规模的餐饮点、购物亭等:

5. 3. 2. 4 管理服务区

为满足森林公园管理和旅游接待服务需要而划定的区域,可规划入口管理区、游客中心、停车场 划一定数量的住宿、餐饮、购物、娱乐等接待服务设施以及必要的管理和职工生活用房;

5.3.2.5生态保育区

5.3.3功能分区要求

5.3.3.1各功能区的建设应严格遵循自然保护地一般控制区管控要求。 5.3.3.2功能分区应提出科学的分区依据,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划分要保证资源的完整性 源的分布特点,做到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各功能分区需明确分区面积和界限范围,界限范围 班标注法或起止点闭合坐标标注法,

5.3.3.1各功能区日 5.3.3.2功能分区应提出科学的分区依据,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划分要保证资源的完整性,遵循资 源的分布特点,做到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各功能分区需明确分区面积和界限范围,界限范围可采用小 班标注法或起止点闭合坐标标注法。 5.3.3.3根据森林公园具体情况确定是否区划生态保育区,森林公园内生物多样性丰富以及保持生态 系统完整性的区域,具有重要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水土保持、防风固沙、岸线防护等功能的生 态功能极重要区域,以及生态极敏感脆弱的水土流失、沙漠化、石漠化、岸线侵蚀等区域应区划为生态 保育区。

5.3.3.3根据森林公园具体情况确定是否区划生态保育区,森林公园内生物多样性丰富以及 系统完整性的区域,具有重要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水土保持、防风固沙、岸线防护等 态功能极重要区域,以及生态极敏感脆弱的水土流失、沙漠化、石漠化、岸线侵蚀等区域应区 保育区。

5.4.1.1既成事实分析法:在旅游行动与环境影响已达平衡的区域,选择不同游客量压力调查其容量, 据所得数据测算相似地区环境容量。 5.4.1.2模拟实验法:使用人工控制的破坏强度,观察其影响程度,根据实验结果测算相似地区生态 容量。 5.4.1.3长期监测法:从旅游活动开始阶段做长期调查,分析使用强度逐年增加所引起的改变,或在 游客压力突增时,随时作短期调查,根据所得数据测算相似地区的生态容量。

5.4.2.1对一定规划范围的游客容量,应综合分析该地区的生态充许标准、游览心理标准、功能技术 标准等因素而确定。 5.4.2.2游客容量应由一次性游客容量、日游客容量、年游客容量三个层次表示,具体如下: a)一次性游客容量(亦称瞬时容量),单位以“人/次”表示; b)游安口空单位以“人次/日”表示

5.4.2.1对一定规划范围的游客容量,应综合分析该地区的生态充许标准、游览心理标准、功能技才 标准等因素而确定。

c)游客年容量,单位以“人次/年”表示。 5.4.2.3游客容量的计算可采用线路法、卡口法、面积法等,具体如下: a)线路法以每个游人所占平均道路长度计,一般为5m/人~10m/人测算; b)面积法以每个游人所占平均游览面积计,可按50m²/人~100m/人测算; c)卡口法按实测卡口处单位时间内通过的合理游人量统计,以“人次/单位时间”表示。 5.4.2.4游客容量计算结果应与当地的供水、用地、相关设施及环境质量等条件进行校核与综合平衡 以确定合理的游客容量。

5. 4. 3 人口容量

5.5客源市场分析与预测

5.5.1客源市场分类

5.5.2.1预测的依据

5.5.2.1.1已开发的森林公园应根据游客的增长率以及国家、地区游客增长的态势,交通的可进入性 和客源地社会经济水平发展状况进行预测。 5.5.2.1.2新开发的森林公园应根据旅游资源品位高低、知名度、市场促销、交通的可进入性及邻近 类似森林公园或旅游地游客状况进行参考预测

5. 5. 2. 2 预测方法

可采用区域竞合引力模型法、趋势预测法或模拟函数预测法等方法对森林公园游客接待规模进行预 测。

5.6.1制定森林公园发展战略应根据森林公园的发展现状、区位条件及资源优势等,基于可持续发展 要求,对森林公园未来发展的方向、目标、重点进行统筹谋划。 5.6.2主题定位应根据森林公园的资源、区位、产品、服务、文化背景和民众认知等特征,明确森林 公园的旅游产品,提升生态文化品位,传播森林公园的产品和服务理念,提高森林公园的知名度和市场 竞争力。 5.6.3森林公园营销策划应根据森林公园的性质、定位和旅游产品特征,针对不同的目标市场分别制 定适当的策略与方法,以增加森林公园的游客量和综合效益。

DB34/T 3971202

6.1.1.1森林公园建设应坚持保护优先、适度开发的原则。 6.1.1.2森林公园的建设项目规划必须服从保护规划。森林公园保护规划应结合地区特点,选定建设 与管理方案。 6.1.1.3森林公园的保护规划包括重要森林风景资源保护、珍稀动植物保护、环境保护、灾害预防与 控制等内容,应明确森林公园的重点保护对象,确定保护范围,制定保护措施,规划保护设施,

6.1.2重要森林风景资源保护

在资源调查与评价的基础上,确定需要重点保护的森林风景资源类型、资源名称、位置、规模及保 护价值等。对确定的重要森林风景资源提出保护措施,包括管理、建设和技术等方面的要求,

6.1.3森林资源保护与培育

根据植森林资源调查与评价结果中国电影博物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确定需要重点保护的森林资源种类、分布、范围等,对确定的资 源保护对象,提出相应的保护和培育措施

不得规划破坏环境的各类建设工程项目, 污染物排放不得超过规定的排放标准,建设项目中防治污 染和水土保持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包括森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治、地质灾害防治、防雷和突发极端天气应对措施等内容。

6. 1.6 安全保障

构建旅游安全信息系统和紧急救援系统,在易发生雷击地段、极端天气易发生洪水、结冰、雪崩等 危险地段应规划警示标志与安全防护设施,根据路段及地形具体情况,规划通行复线,调整路面宽度, 适当设置游人短暂休息的场所及护栏设施。

根据森林公园的具体情况确定森林景观建设的方向、重点、范围和内容等,应保持森林植被的自然 状态,优先采用乡土树种;森林景观规划应与森林公园的造林、残次林改造和抚育间伐等工作相结合, 充分利用森林植物群落的结构、形态与色彩安徽某小区水电施工组织设计,形成多样与富有变化的季相景观。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