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SL251-2015.pdf

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SL251-2015.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6.9 M
标准类别:水利标准
资源ID:216904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SL251-2015.pdf

2原规程规定“水下部分应以钻孔取样为主,可适当布置 少量沉井取样”,考虑到取样手段的多样性,本次修订为“水下 部分可采用钻孔、沉并、采砂船或挖掘机等取样”。实践证明, 如果条件具备,采用沉井、采砂船或挖掘机等取样手段,砂砾石 的取样质量会显著提高。 3因本标准适用范围扩大到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故对原 规程表5.1.3的料场储量级别及全分析试样组数最小值进行了 调整。 6考虑到现行SL352一2006《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 中已经没有混凝土骨料冻融损失率的试验方法,因此本次修 订在试验项目中取消了冻融损失率。为了评价混凝土骨料的 力学性能,参考GB/T14685《建设用卵石、碎石》和GB/T 14684《建设用砂》的有关规定,增加了坚固性和压碎指标。

4.3.1在工程实践中,天然砂砾石料不论是用于混凝土骨料, 还是用于填筑料、反滤料,经常会有某一项或几项技术指标不符 合本标准的规定,但经过采取一定的处理措施后在工程建设中使 用,土料、石料也是这样。因此,本标准对各种天然建筑材料技 术指标的规定,不能作为能否在工程中使用的唯一判别标准,有 的质量缺陷可以通过处理措施得到解决,如混凝土细骨料含泥量 较高,可以通过清洗加以解决,级配不理想可以通过掺合人工破 碎料进行调整,土料含水率低可以掺水、含水率高可以凉晒进行 调整,有的质量缺陷可以通过工程措施解决,如土石坝,质量稍 差的料可以用在干燥区或次堆石区,质量好的料可以用在主堆石 区。因此,修订后的标准在评价天然建筑材料的适用性时,要求 综合考虑质量技术指标、设计要求和工程经验后综合评价,不把 质量技术指标作为唯一依据。 2反滤料的级配要求受多种因素影响,特别是与被保护层

的特性、级配关系较天,难以具体规定,如果规定的太笼统又没 有可操作性,因此,本次修订取消了对级配指标的要求。 反滤料渗透系数主要依据工程设计方案确定,勘察期间即提 出渗透系数质量技术要求尚无针对性,因此,本次修订取消了渗 透系数指标的要求。 原规程中颗粒形状要求“应无片状、针状颗粒,坚固抗冻” 考虑到砂砾石料中都不同程度存在片状、针状颗粒,在实际工程 中少量片状、针状颗粒的存在并不影响反滤料质量CJJT 294-2019 居住绿地设计标准,因此,本次 修订适当放宽了对颗粒形状的要求。 依据SL274一2001《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的规定:“反 虑料中粒径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应不超过5%”,因此,本 次修订将含泥量(黏粒、粉粒)指标由<3%调整为<5%

4.3.3胶凝砂砾石坝是在面板坝和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基础上发

4.3.3胶凝砂砾石坝是在面板坝和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基

展起来的一种新坝型,其特点是采用胶凝砂砾石材料筑坝,使用 高效率的土石方运输机械和压实机械施工,由于水泥的胶凝作用

增大了材料的抗剪强度,与面板坝相比可以缩小坝体断面,同时 由于使用了土石坝的连续施工方法,与碾压混凝土坝相比可以简 化施工、缩短工期和减少费用。目前,该种坝型及筑坝技术已被 接受,因此,本次修订增加了“胶凝砂砾石坝所需砂砾石料的质 量技术指标应符合SL678的规定”的要求,

5.1.1在SL274中,均质坝对土料的质量要求与心墙、斜墙对 土料的质量要求有所不同。本次修订将用于均质堤、坝的土料定 义为“填筑土料”,将用于心墙、斜墙、斜心墙的土料定义为 防渗土料”。 原规程按料源分为土料、碎(砾)石土料。本次修订将“土 料”修订为“一般土料”,系指原生和次生黄土以及部分坡积 残积、冲积等成因的颗粒细、抗渗性能好的土料。同时,将风化 土料从碎(砾)石土料中单列出来。 风化土料分布广泛,一般在工程区附近可找到较为理想的风 化土料场,有利于发挥土石坝就地取材的优势。如四川省已建成 的大桥水库和鲁布格水电站,都选用了坝址附近的风化土料,储 量和质量均能满足工程要求。另外,风化土料多属宽级配的土石 混合料,近年的试验资料及工程实践表明,风化土料与常规土料 相比,具有天然含水率接近最优含水率和塑限含水率,级配良 好、压实性好,力学强度高,稳定性好等优点,且大多分布在山 地,对居民、农田干扰小,对环境破坏性小。目前,很多水利水 电工程的防渗体已采用风化土料。

1对于土料来说,影响勘察精度的主要因素是地形、料层 的岩性变化和岩相变化、料层的厚度变化及无用层或有害层分布 情况等,因此对料场分类进行了修订。不再把料场面积大小及料 层厚度大小做为分类依据。 2风化土料主要特征是在外貌上仍保留着母岩的结构 构造(包括产状、节理、裂隙等)特征和存在部分母岩碎块 多为黏土质砾和碎砾石土。由于岩石风化程度不均一,致使有

用层厚度变化大,岩性、结构均一性差,因此,本款规定风化 土料场除符合一般土料、碎(砾)石土料料场划分的规定外, 尚应根据风化土料母岩岩性、岩相特征和风化均匀程度进行 划分。

2土的原状样主要是用于大然密度、收缩、膨胀、崩解等 试验,而土料实际是在扰动状态下使用的。因此,本款对原状土 样的组数没有做出强行规定。 5对87个土料场全分析试验组数的统计结果见表4 (料场储量最小2.0万m3,最大9400万m3)。统计结果表 明,取样试验组数差别较大。综合考虑统计结果以及料场 质量技术指标统计需要,规定了表5.2.3-1的最少取样组 数要求。

表4土料场全分析取样试验组数统计表

原规程中要求必要时对风化土料进行干湿循环试验,考虑到 试验条件与工程运用条件差别较大,且目前尚无该项试验的标准, 即使进行试验也无法进行评价。此外,SL274一2001也未对此提 出要求。因此,本次修订取消了风化土料的干湿循环试验

响不明确,另外,关于碎(砾)石土的塑性特征,在某种程度可 以通过黏粒含量来反映。因此,本次修订取消了对塑性指数的要 求;综合考虑SL274一2001中4.2.10条及GB50286一2013中 7.2.1条的规定,本次修订将天然含水率指标修订为与最优含 水率的允许偏差为土3%”。 5.3.2 2表5.3.2一2对碎(砾)石土、风化土用作土石坝防渗材 料的质量技术指标做出了规定。 国内部分已建水利水电工程土石坝碎(砾)石类防渗土料特性 统计结果见表5。坝高在100m以上的高土石项,从防渗与强度综合 考虑,粒径大于5mm颗粒含量一般在20%~50%。土中粗颗粒含量 要能保证细颗粒能填满粗颗粒间的孔隙,使土料能得到有效的压实, 又使土料具有较低的压缩性和较高的抗剪强度,以满足高土石坝坝 体变形和稳定的要求。由于小于0.075mm的细颗粒能够使土体具有 控制裂缝冲刷和较强的自愈能力,满足防渗和渗透稳定的要求。因 此,本次修订增加了对“小于0.075mm颗粒含量”的要求。 5.3.3目前,使用特殊土作为水利水电工程的填筑土料和防渗 土料还没有成熟的经验,本条规定当采用特殊土作为填筑土料和 防渗土料时,应进行专门论证。目前国内对分散性土还没有相应 的试验规程,而国内外工程界基本认同碎块试验、针孔试验、双 密度计试验和孔隙水可溶盐试验。这四种方法也是目前室内鉴定 分散性上的常用方法。 5.3.5灌浆土料的质量技术指标主要依据DL/T5238一2010

响不明确,另外,关于碎(砾)石土的塑性特征,在某种程度可 以通过黏粒含量来反映。因此,本次修订取消了对塑性指数的要 求;综合考虑SL274—2001中4.2.10条及GB50286—2013中 7.2.1条的规定,本次修订将天然含水率指标修订为“与最优含 水率的允许偏差为±3%”

5.3.5灌浆土料的质量技术指标主要依据DL/T5238一20

劈裂式灌浆是根据堤坝应力分布规律布置灌浆孔,利用水力 劈裂原理,有控制地劈裂堤坝体,并灌人合适的浆液,达到防渗 目的;充填式灌浆是利用泥浆的自重压力充填坝体内已有的裂 隙、洞穴等坝体隐患,以对堤坝进行加固。劈裂灌浆土料比充填 灌浆土料稍粗一些,砂粒含量可稍高一些,但两者砂粒粒径均要 小于 0. 5mm,即为中砂、细砂。

6.1.1原标准石料勘察包括块石料、人工骨料勘察,本次修订 按用途将石料勘察分为人工骨料、堆石料和砌石料勘察。 6.1.3为避免“风化层”与“剥离层”的概念混淆,本次修订 取消了“风化层”的描述;鉴于无用或有害夹层对料源质量存在 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次修订在料场分类中增加了“无用层或有害 夹层”的描述。 6.1.4本条为本次修订新增内容。料场周边环境地质灾害 可能对料场开采、运输产生影响,而料场开挖边坡一旦失 稳将直接危及施工人员和设备的安全,且边坡地质条件与 边坡稳定性文是料场开采设计的基础。因此,本次修订增 加此条规定。

6.2.1近年来,西部地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石料料源选择常 常出现反复,其主要原因是普查时地质测绘未按要求进行,对可 作为料源的地层岩性分布未能全面了解,以致出现料源选择舍近 求远、料场分散等问题。因此,要重视普查级别的地质测绘 工作。 2考虑到石料场地质条件的复杂性以及地质测绘工作的重 要性,本次修订增加对地质测绘内容的规定。 3一般情况下,石料场地形地质条件差异较大,影响 料源质量因素较多,地质测绘比例尺仅按勘察级别进行选 择尚不能充分反映不同类型料场地形地质条件的差异。因 此,石料场地质测绘比例尺要根据勘察级别和料场类型 确定。

1根据已有工程实例,岩溶中的充填物对石料场的储量、 质量有较大影响,因此,在岩溶发育区,查明料场岩溶的发育情 况至关重要,而平洞或竖并对岩溶的发育情况勘察效果最好。因 此,本款增加了“岩溶区料场宜采用平洞或竖井查明岩溶发育情 况”的规定。 2国内部分水利水电工程堆石料、砌石料场勘探点间距统 计情况见表6。 由表6可见: (1)初查级别共统计7个料场,其中1个I类料场的勘探点 平均间距在300~500m;5个Ⅱ类料场中勘探点平均间距在 200~300m的有1个,小于200m的有4个;1个Ⅲ类料场勘探 点平均间距为150m。 (2)详查级别共统计15个料场,其中5个1类料场中勘探 点平均间距在150~250m之间的有2个,小于150m的有2个, 大于250m的有1个;8个IⅡ类料场中勘探点平均间距在100~ 150m的有4个,小于100m的有3个,大于150m的有1个;2 个Ⅲ类料场勘探点平均间距均为100m。 根据上述统计情况,规定了堆石料、砌石料场的勘探点 间距。 3国内部分水利水电工程人工骨料场勘探点间距统计情况 见表7。 由表7可见: (1)初查级别共统计3个料场,3个Ⅱ类料场的勘探点平均 间距大于200m的有2个,小于100m的有1个。 (2)详查级别共统计11个料场,其中2个I类料场中勘探 点平均间距在100~200m的有1个,小于100m的有1个;8个 Ⅱ类料场中勘探点平均间距在50~100m的有3个,大于100m 的有5个;1个Ⅲ类料场勘探点平均间距为100m。 统计结果表明,人工骨料场的勘探点间距变化较大,有相当

一部分料场没有达到标准的要求,这也可能是近些年来一些工程 人工骨料出现问题的原因之一。本次修订没有对原标准做大的调 整,仅将I类料场详查阶段勘探点间距由100~150m适当调整 为100~200m。 4为保证勘察质量以及察布置的可操作性,本次修订对 每一料场(区)初查和详查级别的最小勘探工作量做出了规定。 5由于高土石坝和面板堆石坝建设需要,对堆石料质量要 求有所提高,为了保证勘察质量,对控制性钻孔的深度提出了明 确要求,即应揭穿有用层或进入开采深度以下5m。

供依据。 9为了评价沥青混凝土人工骨料原岩特性,参照混凝土人 工骨料原岩试验项目,列出沥青混凝土人工骨料原岩试验项目, 包括:岩石矿物与化学成分,颗粒密度、密度、吸水率、抗压强 度,轧制试验。 参考水工混凝土人工骨料技术质量指标要求,提出沥青混凝 土人工骨料轧制试验项目。

6.3.3本条规定了混凝土人工骨料的质量技术要求。

由于高混凝土坝的兴建,高强度等级混凝土的使用愈来愈 多,对骨料的要求也更高,本标准补充了高强度等级和有特殊要 求的混凝土用人工骨料,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要按设计要求确 定的规定。 混凝土抗拉强度与骨料抗拉强度相关,而骨料抗拉强度文与 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相关。坝高200m以上高混凝土坝,坝体 局部产生较大拉应力(大于2.5MPa),如锦屏一级水电站(坝

高305m)、大岗山水电站(坝高210m)和溪洛渡水电站(坝高 278m)等高混凝土坝混凝土性能试验研究表明,当岩石的单轴 饱和抗压强度小于混凝土抗压强度的2倍时,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因此,根据有关规范规定和工程实际经验 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一般要大于1.5倍混凝土抗压强度,当混 凝土坝坝高大于200m时,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一般不小于混 凝土抗压强度的2倍。 关于人工砂细骨料吸水率,在相关行业规程中规定不应大于 6%。考虑到该指标值确定没有依据,且GB/T14684中没有规 定,因此本标准不把人工砂细骨料吸水率指标作为质量技术 指标。 人工砂中石粉含量是指粒径小于0.158mm的颗粒含量。通 过调查已建和在建的19个水电站人工骨料使用情况,人工砂石 料石粉含量和细度模数见表8

表8国内部分水利水电工程人工细骨料细度模数、石粉含量统计表

该点容易形成渗漏通道,影响防渗效果。国内外工程一次铺设厚 度和所用骨料最大粒径资料见表9

表9国内外防渗沥青混合料的粗骨料最大粒径实例

由表9可见,13个工程中有12个工程的粗骨料最大粒径小 于层厚的1/3。在施工过程中对最大颗径进行限制,主要在于防 止分离,提高沥青混凝土的均匀性。 6.3.5根据SL678,堆石混凝土坝所使用的堆石料,其品质应 符合下列规定: (1)堆石料应新鲜、完整、质地坚硬。堆石料粒径不宜小于 300mm,当采用150~300mm粒径的堆石料时应进行论证;堆 石料最大粒径不应超过结构断面最小边长的1/4。 (2)堆石料的饱和抗压强度宜满足表10要求。

表10堆石料的饱和抗压强度要求

堆石混凝土强度等级 C9o10 Cgo15 Cgo 20 Cgo 25 Cgo 30 Cgo 35 堆石料饱和抗压强度/MPa ≥30 ≥40 ≥50 ≥60 ≥70

(3)堆石料的含泥量和泥块含量应符合表11的指标要求。

7. 1 可利用开挖料

7.1.1~7.1.4可利用开挖料包括施工开挖的砂砾石料、土料及 石料等。工程实践表明,充分利用枢纽建筑物开挖的渣料,不仅 可以降低工程造价,减少弃渣,也有利于环境保护。因此,本次 修订增加了对可利用开挖料的规定。 为查明可利用开挖料的储量和质量,条文规定了应在枢纽建 筑物勘察基础上按料场要求进行补充勘探和试验,并符合相应用 途料的各级别勘察精度要求。 鉴于可利用开挖料的用途不同,其质量技术要求也不一样, . 本标准规定应符合相应用途料的质量技术要求。 7.1.5本条规定可利用开挖料的有效储量按设计开挖量中的可 利用部分考虑,即要扣除不符合质量技术要求的部分,以及因开 挖、运输等的耗损部分

材料相比,各勘察级别的测绘比例尺有所增大。 一般来说,用于建设场地的抬填料要求相对高些,用于恢复 农田的要求相对低一些。因此,本条规定用于建设场地的抬填

料,其勘探点间距与填筑土料、砂砾石料相当,其他类型的拾填 料对勘探点间距的要求可适当放宽。 料场开挖边坡稳定性,直接影响施工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因此 本条规定当料场开采形成较高边坡时,应分析开挖边坡的稳定条件。 7.2.4填料的用途不同,对其质量的要求也不同。本条规定 了抬填料的取样试验应根据抬填料的用途进行,质量技术指标应 满足设计的要求。

7.2.4抬填料的用途不同,对其质量的要求也不同。本 了抬填料的取样试验应根据抬填料的用途进行,质量技术 满足设计的要求。

7.3.1参考JTJ319一99《疏浚工程技术规范》中不同挖泥船 类型施工时对水情条件的要求,料场分类中考虑了水深、水流等 因素。水深、流速可按以下分级: 水深浅:h≤3.0m;水深中等:3.06.0m。 流速慢:V<1.0m/s;流速较快:1.0m/s2.5m/s。 影响吹填料选择的因素较多,其中吹填目的、土的物理力学 性质及吹填特性为基本因素,其他还要考虑现场条件。各类土的 吹填特性参考表12。

表12各类土的吹填特性

7.3.2从目前已搜集的吹填工程料场勘察成果看,料场勘察级 别均为初查,但考虑到地域差别、工程要求不同、料场地形地质 条件复杂性等,吹填料勘探一般分初查、详查两级。 1国内已建吹填工程料源勘察资料统计结果见表13,并参 考JTJ319一99中3.2.1条对测图比例尺的规定(表14),综合 确定料场地质测绘比例尺

表14疏浚工程测图比例尺

表15吹填土勘探网点间距

7.4.1泥岩防渗料是本标准新增加的防渗料料源,指可用作防 渗体的泥岩、粉砂质泥岩、含粉砂泥岩等泥质岩类料源。 泥岩防渗料和风化土料的主要区别在于风化土料主要是利用 岩石全、强风化带岩石作为料源,其特征是在外貌上仍保留着母 岩的结构、构造(包括产状、节理、裂隙等)特征和存在部分母 岩碎块,料源多为黏土质砾和碎砾石土;泥岩防渗料是利用泥质 岩类(包括弱风化带和微新岩体)作为料源,属宽级配的土石混 合料。上坝料应满足抗渗设计级配、干密度和渗透系数等要求, 施工碾压按设计要求控制干密度和渗透系数,达到防渗标准。试 验资料和工程实践表明,泥岩防渗料和其他种类防渗料相比,具 有就地取材,采用方便,级配可控,压实性好等特点。目前,在 我国西南地区,特别是四川盆地,泥岩防渗料已成为水利水电工 程中常见的防渗体料源之一;用于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 料场的正确分类是合理布置勘探和取样、试验的前提条件 泥岩防渗料场勘察工作量的布置、工作量的大小与场地地质条件 复杂程度密切相关。本条规定了泥岩防渗料场按地形的完整性 岩性岩相稳定性、剥离层厚度等划分料场类型。岩性岩相的变 化,会使有用层厚度和夹层数量发生变化,这是泥岩防渗料通常 存在的问题。如果料场地形不完整,岩性岩相变化较大,无用夹 层较多,则不适宜选作泥岩防渗料料场。

7.4.4表7.4.4规定了泥岩防渗料的质量技术指标,说明如下

(1)SL274一2001中4.1.10条规定,用于填筑防渗体的碎 砾石土,其最大*径一般不超150mm或铺土厚度的2/3。根据

20%以上。可见**含量指标范围值变化较大。据此,本标准规 定泥岩防渗料中小于0.075mm**含量应大于15%。 据已建的8个采用泥岩防渗料的水利水电工程资料统计,上 坝材料全料中的黏*(<0.005mm)含量在一般6%~8%,只 有2个料场的黏*含量大于8%。完工后的检测资料统计,全料 中的黏*(<0.005mm)含量均大于8%。综合分析认为,适当 增加黏*含量利于满足抗渗要求。因此,本标准规定泥岩防渗料 全料中的黏*含量以大于8%为宜。 我国四川省部分已建水利工程泥岩防渗料的勘察、试验统计 资料见表 16、表17。

本节为新增内容,对资料整理、报告编写的一般要求做了 规定。 料场勘察试验工作结束后,要将试验资料按规定的方法进行 分析、整理得出合理的试验指标,供料场质量评价和工程设计 使用。 勘察报告是综合反映天然建筑材料勘察的最终成果,要内容 完整、论述清晰、结论明确,满足勘察任务书或合同的要求。

1本次修订将原规程中砂砾石料各*径组的百分含量、砂 砾石料各*径组含量加权平均值2个计算公式予以纠正,并增加 砂砾石料各*径组百分含量的算术平均值计算公式,同时将上述 3个计算公式提前至本条,这样既符合常规,也便于使用。 3本次修订增加了砾石的*度模数计算公式。 4原规程中某一*径组的针片状颗*、软弱颗*或活性骨 料加权平均值含量计算公式存在错误,本次修订予以纠正。 8.2.2 1颗*级配整理是土料试验成果整理的重要内容,本次修 订增加了此部分内容。 3本款为本次修订新增内容,对土的其他质量指标的计算 整理的要求做出规定。 8.2.3本条为本次修订新增内容,对岩石物理力学性质、混凝 土人工骨料轧制、岩石碱活性的试验成果整理做出了具体规定。 8.2.4可利用开挖料、拾填料、吹填料、泥岩防渗料为新增料

源种类,其试验成果整理要按用途参照砂砾石料、土料、石料试 验成果整理的相关规定进行。

8.3.1普查勘察成果一般不需要单独提交勘察报告,但成果须 反映在相应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或设计报告中,本条对其编写内 容进行了规定,可根据具体情况调整。 8.3.2本条对初查、详查勘察报告正文组成部分、编写内容做 出了规定,实际工作中可根据任务要求、工程特点及地质条件等 对报告内容适当调整。 2料场周边环境地质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可能 对料场施工开采产生不利影响,同时料场开采形成的高边坡可能 构成新的环境地质问题,如锦屏一级等水电工程料场开挖边坡超 高边坡稳定问题。因此,本次修订增加了此项内容。

附录A混凝土骨料碱活性判定

A.0.1根据近年来工程实践GB/T 41979.2-2022 搅拌摩擦点焊 铝及铝合金 第2部分:焊接接头设计.pdf,对原规程B.0.1条进行了修订。 表A.0.1列出了常见岩石所含的碱活性成分。 A.0.2本次修订修正了原规程中化学法、砂浆长度法、岩石柱 法的适用范围及判定标准,增加了岩相法、砂浆棒快速法、混凝 土棱柱体法等试验方法的适用范围及判定标准

附录 B土的*组划分及分类

B.2.3鉴于**土的三角坐标法已被水利水电系统勘测设计专

B.2.3鉴于***的三角坐标法已被水利水电系统勘测设计专 业技术人员广泛接受,且定名含义清晰,本次修订规定将该分类 法作为天然建筑材料**土的分类方法

附录 C 分散性土的判别标准

C.0.1~C.0.4鉴别土分散性试验的方法,国内外工程界基本 认同针孔试验、孔隙水阳离子试验、碎块试验和双密度计试验等 四种方法,这也是自前室内鉴别分散性土的常用方法,简介 如下: 针孔试验:特制的针孔试验装置中,将原状土样按试验要求 压实到最大十密度,在试样的中部穿一直径1.0mm的轴向* 孔,然后用蒸馏水(或试验要求用水)进行冲蚀试验,分别在 50mm、180mm、380mm、1020mm水头下观察针孔受水冲蚀的 情况。 孔隙水阳离子试验:将试样用蒸馏水拌和到接近液限的稠 度,用离心机或抽滤装置将孔隙水溶液提取出来,测定其中的 Ca2+、Mg2+、Na、K含量,然后计算出易溶盐阳离子总量 (TDS),以每升毫克当量计(用一mmol/L表示,其中n为离子 n 的化合价),并求出其中钠离子含量的百分数(PS)。其判别是 依据以TDS为横坐标,PS为纵坐标的半对数坐标纸上绘制的判 别标准图,图中分为A(分散区)、B(过渡区)、C(非分散区) 三个区,根据土样点落在图中的位置,判定其分散性。 碎块试验法:将保持天然含水率的原状土块或室内针孔试验 结束后的试样制成1cm3左右的土块,放入盛有约200mL蒸馏 水的250mL烧杯中,浸放5min~10min后,由试验人员根据肉 眼观察土块中胶*的分散性状,判别土的分散性类别。 双密度计试验:对土样进行两次比重计试验来测定黏*(< 0.005mm)含量,第一次是常规的加分散剂、煮沸、搅拌的方 法,得到一条曲线;第二次不加分散剂,先将土样放在盛有一定 量蒸馏水的抽滤瓶中,并与直空泵相连接抽气10min,然后把土

小沟、溶蚀洞穴等。其野外调查与识别,在分散性土的鉴别中具 有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评价土的分散性时,要采用野 外调查与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同时进行多种方法的对比试 验,进行综合判别

DB34/T 3045-2017 城乡道路降尘森林植物群落构建技术规程E 16MDFRGEEDTRBEEE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