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T 5217-2020 河道人工湿地设计规范.pdf

DB13/T 5217-2020 河道人工湿地设计规范.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6 M
标准类别:水利标准
资源ID:217778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13/T 5217-2020 河道人工湿地设计规范.pdf

ICS27.140 p 55

DB13/T 52172020

Designcodeforriver constructed wetland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总则 河道人工湿地工程规模、防洪排涝标准和水质控制指标 5.1湿地工程规模、防洪排涝标准 5.2河道人工湿地工程的进、出水水质要求 自然土壤湿地 6. 1 般规定 6.2河道地形整治与塑造 6.3 湿地水系构建 6.4 自然土壤湿地水质净化能力分析 人工基质湿地 7. 1 一般规定 7.2 总体布置 7.3 人工基质选择 7.4 供配水系统设计 7.5 人工基质湿地水质净化能力分析 湿地进出水系统及湿地建筑物设计 湿地植物选择与种植 9. 1 一般规定 9.2湿地植物选择 9.3 湿地植物种植设计 0 湿地工程的监测 10.1一般规定 10.2湿地工程监测设计 1湿地工程的维养与管护 11.1一般规定 11.2维养管护的设施配备 11.3湿地工程的运行管理与维护 附录A(资料性附录) 湿地水质净化能力分析计算 附录B(资料性附录) 常用湿地植物表.

T/CMSA 0010-201 配电线路用多间隙避雷装置本标准按照GB 出的规然起卓 本标准由河北省水利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傅长锋、陈平、刘修水、季保群、杨铁树、刘天翼、李爽、张丽丽、李薇、周 园园、刘欣妹、高宏芳、王玥、富饶、柴晓飞、沈丽研、于坤荣、田义轩、冀岩、王聪。

本标准规定了河道人工湿地工程的术语和定义、总则,河道人工湿地工程规模、防洪排涝标准和水 质控制指标,自然土壤湿地、人工基质湿地、湿地引配水系统及湿地建筑物设计、湿地植物选择与种植、 湿地工程的监测、湿地工程的维养与管护等。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河道、水系沟义、人工水道的湿地新建、改扩建及生态湿地修复工程,湖泊洼淀 等其它湿地工程可参照使用。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道 GB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T25173水域纳污能力计算规程 GB50201防洪标准 GB50288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标准 GB50707河道整治设计规范 CJJ 60: 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 HJ 2005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SL 4 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 SL/Z479河湖生态需水评估导则 SL482 灌溉与排水渠系建筑物设计规范 SL709河湖生态保护与修复导则 SL/Z712河湖生态环境需水计算规范 DB13/T2700水工柔性生态防护结构设计规范

河道人工湿地riverconstructedwetland 又称河流型人工湿地,包括自然土壤湿地、人工基质湿地。位于江、河、溪流等自然形成的线 内,暂时或长期覆盖水深不超过2m的低地

自然土壤湿地naturalsoilwetland 指在现状河床自然土壤地层结构上或通过表层稍加挖填平整后,提供湿地植物和微生物生长的植物 种植和水体漫流的湿地,可自然运行,也可通过人工控制运行。

人工基质湿地constructedsubstratewetland 指利用天然土壤、砂、砾石等材料,和(或)沸石、石灰石、陶瓷等人工材料人为建造和控制运行, 并为湿地植物和微生物生长的植物种植和水体漫流提供基质床体,模拟自然湿地结构和功能的湿地。其 主要目的是用于水质净化,根据水流形态分为表面流人工湿地和潜流人工湿地两种基本形式, 3.4 湿地基质wetlandsubstrate 指提供湿地植物与微生物生长并对污染物起过滤、吸收作用的填充材料,包括土壤、砂、砾石、沸 石、石灰石、页岩、塑料、陶瓷等。 3.5 湿地池wetlandpool 指天然形成或人工圩筑形成的一个封闭区域,其水流从区域的一端流向另一端。

4.1河道人工湿地设计应遵循生态保护优先的原则,并依据现状河道生态状况、地形地貌、河道走势, 显地规模及需求,分区块进行湿地生态建设或修复, 4.2河道人工湿地应满足水质深度净化指标、水系沟通等要求,还应满足防洪、排涝要求,并与区域 水功能区、生态景观相协调。 4.3河流湿地形态应与河势方向一致,利用地形变化以及水面宽窄、曲直变化等来影响和控制水流线 路和速度 4.4湿地生态需水计算方法应符合SL/Z479、SL709、SL/Z712等有关规定,并提出最低和适宜的生 态水位和生态基流要求。 4.5湿生植物和水生植物应以乡土植物为主,不得采用入侵性植物物种。 4.6河道人工湿地工程有水质深度净化功能要求的,应遵循下列原则: 应设置独立的功能性湿地区; b 人工基质湿地区宜布置在河道滩地相对较高的区域; C 湿地内给水系统应相对独立; 选择当地优势水质净化能力强的作物,并制定专项维养方案; e 宜采取适当保温措施,保障湿地生物在低温季节正常生长,确保冬季湿地净化效果; f 应提出生态需水过程和需水总量的要求,确保动植物生长所需水量。 4.7河道人工湿地工程设计应对河床糙率值的改变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复核河道的过流 能力、推求水面线。必要时调整湿地工程布置、湿地植物种类和种植密度等河道综合治理总体布置。 4.8本标准未尽事宜,如工程配套设施、辅助工程等按有关规范执行。

道人工湿地工程规模、防洪排涝标准和水质控制

5.1湿地工程规模、防洪排涝标准

5.1.1湿地工程的规模宜按表1划分

表1湿地工程规模划分

5.1.2河道人工湿地工程一般不设防洪标准,可根据湿地工程的重要性、遭遇行洪时水毁损失程度, 可分区块按河道主槽行洪排涝流量或水位确定保护标准。 5.1.3大、中、小型湿地工程的排涝保护标准一般可按5年、3年、2年一遇农田排涝标准设计,耐淹 水深和耐淹历时等参数可按当地或邻近类似地区排水试验资料,或调查资料分析确定,具体计算可参照 SL4、GB50288等。 5.1.4专为湿地工程配置的渠系及其构筑物应满足湿地输水、排涝等规模要求,设计标准宜采用湿地 排涝保护标准。 5.1.5湿地范围内的现状水系不宜做大幅度调整,承担行洪、排涝功能的水系,应保障其运行安全 其设计标准应满足行洪、排涝要求。 5.1.6穿堤建筑物或在堤上修建的湿地配水渠系建筑物,其级别应不低于所在堤防工程级别,

5.2河道人工湿地工程的进、出水水质要求

2.1湿地工程的 文永质标准要求 2.2湿地工程的出口 求的水质指标标准,且不低于河道所在水功能区水质标

6.1.1自然土壤湿地多属表面流湿地,河道地形整治与塑造应尊重原有地形、地貌,利用为主、改造 为辅;需要进行较大规模地形改造时,宜遵循土方平衡原则。 6.1.2河道地形整治与塑造应通过地形设计、水域设计、驳岸设计、种植设计实现。通过水系沟道水 面、绿道将婉蜓曲折的河道、浅滩、深潭划分成不同风格的生境环境,以满足河道行洪、排涝,缓洪滞 蓄、水质净化、生态保育、生态缓冲、生物栖息等各种生态要求,并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6.1.3湿地水系进水口、出水口及泄洪通道内,应控制植物种植密度,不得妨碍水系运行及安全。

6.2河道地形整治与塑造

6.2.1湿地形态应考虑水体交换及景观要求。宜利用地形变化以及水面宽窄、曲直变化等来影响和控 制水流线路和水流速度。 6.2.2湿地的总体布置应结合水源地、配水渠道划分成区段等湿地单元,每一个湿地单元可由若干个 串联或并联的湿地池组成。 6.2.3湿地池沿河道水流方向呈长方形布置,长宽比适度,以保证水流流态均匀稳定,也可参照5:1~ 20:1布置。 6.2.4湿地池水深宜保持在0.2m~2.0m的范围内,纵向水力坡度宜小于0.5%且应小于基质表土颗粒 吕动流速的90%;湿地整体纵向坡度不大于现状河道纵坡。 6.2.5当河道滩地横向坡度较大时,应布置成阶梯状湿地,每一个湿地池内的横向坡度应为零,起伏 差不宜超过5cm。

6.2.6对砂卵石等透水性较大的河滩地,可采用控渗措施,以便形成表面流湿地。

6.3.1湿地水系布置应满足生态保护、湿地功能分区等要求,依据水系现状特征及综合利用要求统筹 规划。 6.3.2 湿地水系统一般由水源、水系布局、水循环、水质监测系统等组成。 a 湿地水源可直接接纳来自城市污水处理厂尾水,或上游河道基流,并通过配水沟渠进入湿地池; 6 湿地水系布局可分为人工控制型、自流型。人工控制系统包括结合地形修建的各类拦蓄水工程 等; 湿地水循环应考虑湿地池形态对水流的影响TB/T 1910-2018 铁路线路机械词汇,应通过对湿地池设计保证池内水流均匀稳定,不 应出现死水区: 对湿地出水水质指标有达标提升能力要求的河道人工湿地,湿地出水系统应保证能够满足湿地 池水力停留时间要求。 6.3.3湿地池内水流方向应与河道水流方向一致;水流流态应均匀稳定,无回流漩涡;有条件时可通 过物理模型或数学模型模拟分析池内流速、流态状况,优化确定湿地池纵、横向布置。 6.3.4湿地配水渠系水力计算参照SL482、GB50288等相关规范执行。

6.4直然土壤湿地水质净化能力分析

6.4.1对湿地出水水质有要求的湿地工程,应进行湿地水质净化能力分析计算。 6.4.2湿地水质净化能力分析应根据污染物特性,选择影响水功能区的主要污染物指标作为分析控制 对象,确保出水水质符合设计要求。 6.4.3湿地的表面水力负荷、水力坡度、水力停留时间、表面有机负荷等设计参数,参照HJ2005等 范进行计算。 6.4.4湿地水质净化能力不仅与6.4.3条中的湿地设计参数有关,还与日照、温度、降雨等因素有关, 尤其是与湿地植物种类、生长期、植物长势状态、管护及收割情况以及湿地运行年限等关系密切,宜通 过试验确定,工程设计阶段在无试验观测资料的情况下,可参照表2估算,

表2不同类型植物水质净化能力

GTCC-061-2018 电液转辙机(ZYJ9系列)-铁路专用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检验实施细则单位:kg/(hm²·a)

5.4.5对新建或已建湿地工程: 实测数据,参照GB/T25173、附录A分单 元建立一维模型或二维模型逐级进行计算, 最终得到出口水质净化能力

土厅 挖填平衡原则 7.1.3湿地配水渠系内一般不宜种植植物,对宽浅的土渠也可适当种植植物,种植植物的密度不得妨 碍水系运行及安全。 7.1.4存在内涝威胁的湿地应采取适宜的防内涝措施。 7.1.5水质达不到入河标准的水不得引入河道内的人工湿地。入河前可采用傍河湿地等前处理措施滤 除水中泥沙、浮水物以及超标污染物等,使入河水质达到水功能区要求的水质标准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