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4/T 1996-2017 水闸地基处理设计导则.pdf

DB44/T 1996-2017 水闸地基处理设计导则.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44/T 1996-2017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2.2 M
标准类别:水利标准
资源ID:291597
下载资源

DB44/T 1996-2017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44/T 1996-2017 水闸地基处理设计导则.pdf

10.3.1对于采用搅拌桩、高压旋喷桩等形式的防渗墙,应对其桩身钻孔作注(压)水试验,检验墙体目 身的防渗性能,检验数量为桩数的1%,且不应少于3孔。同时通过围井试验检验防渗墙的密封情况, 不应少于3处。 10.3.2水闸应设置测压管、渗压计等闸底扬压力监测设施,并及时进行监控和分析,了解基础的防渗 效果。 10.3.3可采用钻探结合物探、监测等方法对水闸基础及周边渗流场进行检测,了解水闸基础的掏空情 况以及周边的防渗状况。 10.3.4、排水井、排水孔等排水措施施工完成后,应通过注水试验检测其排水效果,每个井孔均须进行 检测。运行期应检查其通水情况,同时结合监测资料分析其减压效果。

11.1.1对于抗震设防大于6度的地区进行水闸地基设计时应进行抗震设计。 11.1.2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时,可不进行抗震计算,但对重要水闸应按本标准采取适当的抗震措施 11.1.3水闸地基设计采用基本烈度作为设计烈度。 11.1.4水闸地基抗震设计的主要内容为:砂土液化、软土震陷、抗震稳定计算。

11.2.1地面下存在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时,除6度外,应进行液化判别;存在液化土层的地基,应根 居水闸的抗震设防类别、地基的液化等级,结合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11.2.2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时,可不进行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的液化判别和地基处理,但对重大水闸 顶目可按7度的要求进行判别和处理。 1.2.3饱和的砂土或粉土,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初步判别为不液化或可不考虑液化影响: 地层年代为第四纪晚更新世(Q)及其以前时,7、8度时可判为不液化。 b) 土的粒径小于5mm颗粒的含量质量百分比小于或等于30%时,可判为不液化。 粒径小于5mm颗粒的含量质量百分比大于30%的土,粉土的黏粒(粒径小于0.005mm的颗粒)含 量的百分率pe,相对应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0.15和0.20g分别不小于16%,17%和18% 时,可判为不液化土。 注:用于液化判别的黏粒含量系采用六偏磷酸钠作分散剂测定,采用其他方法时应按有关规定换算。 d)当士层的剪切波速大于式(52)计算的上限剪切波速时,可判为不液化。

11.2.1地面下存在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时,除6度外,应进行液化判别;存在液化土层的地基,应根 据水闸的抗震设防类别、地基的液化等级,结合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11.2.2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时,可不进行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的液化判别和地基处理,但对重大水闸 项目可按7度的要求进行判别和处理

TB/T 3513-2018 高速铁路桥涵防公路车辆撞击装置DB44/T19962017

式中: 上限剪切波速度(m/s);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系数; Z 一土层深度(m): r 深度折减系数,可按照表10计算。

表10深度折减系数计算

DB44/T19962017

表12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基准值N

2.6当饱和少黏性土的相对含水率大于或等于0.9时,或液性指数大于或等于0.75时,可判 化土。 a)土的相对含水率应按式(55)计算:

a)土的相对含水率应按式(55)计算:

式中: W一相对含水率(%) W—少黏性土的饱和含水率(%) W——少黏性土的液限含水率(%) b)土的液性指数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 I一液化指数; n在判别深度范围内每一个钻孔标准贯人试验点的总数; Ni、Ncr—分别为i点标准贯人锤击数的实测值和临界值,当实测值大于临界值时应取临界值:当 只需要判别15m范围以内的液化时,15m以下的实测值可按临界值采用: d一i点所代表的土层厚度(m),可采用与该标准贯入试验点相邻的上、下两标准贯人试验点深度 差的一半,但上界不高于地下水位深度,下界不深于液化深度; W—i土层单位土层厚度的层位影响权函数值(单位为m)。当该层中点深度不大于5m时应采用10 等于20m时应采用零值,5~20m时应按线性内插法取值。

表13液化等级与液化指数的对应关系

11.3软土地基震陷判别

11.3.1当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11.3.1当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14数值时,可不考虑震陷影响

DB44/T19962017

表14临界承载力特征值和等效剪切波速

11.3.2地基中软弱黏性土层的震陷判别,可采用下列方法。饱和粉质黏土震陷的危害性和抗震陷措放 应根据沉降和横向变形大小等因素综合研究确定,8度时,当塑性指数小于15且符合下式规定的饱和 粉质黏土可判为震陷性软土。

式中: W一天然含水量; W 一液限含水量,采用液、塑限联合测定法测定; L一一液性指数。 1.3.3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存在软弱黏性土层时,应结合具体情况综合考虑,采用桩基、地基加固 处理。

1.4.2地基中的可液化土层,可根据水闸等级和具体情况,选择采用以下抗震措施:地基中的可液化 土层,可根据水闸等级和具体情况,选择采用以下抗震措施: a 采用桩基时,桩端伸入液化深度以下稳定土层中的长度(不包括桩尖部分)应按计算确定,且对 碎石土砾粗中砂坚硬粘性土和密实粉土尚不应小于0.5m,对其他非岩石土尚不宜小于1.5m。 b) 采用深基础时,基础底面应理入液化深度以下的稳定土层中,其深度不应小于0.5m。 C 采用板桩(连续墙)围封时,板桩必须嵌入非液化土层不小于0.5m 采用加密法(如振冲、振动加密、挤密碎石桩、强夯等)加固时应处理至液化深度下界,振冲或 挤密碎石桩加固后,桩间土的标准贯入锤击数不宜小于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临界值。 e) 用非液化土替换全部液化土层。 f 采用加密法或换土法处理时在基础边缘以外的处理宽度应超过基础底面下处理深度的1/2且 不小于基础宽度的1/5。 11.4.3 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存在软弱粘性土层时,应结合具体情况综合考虑抗震措施: a 采用桩基或复合地基时,桩端伸入液化深度以下稳定土层中的长度(不包括桩尖部分)应按计算 确定,且对碎石土砾粗中砂坚硬粘性土和密实粉土尚不应小于0.5m,对其他非岩石土尚不宜 小于1.5m b 挖除或置换地基中的软弱土层。 c) 采用堆载预压或结合砂井(塑料排水板)排水预压

DB44/T19962017

观测两部分。观测设计的内容包括:设置观测项目、布置观测设施、提出观测精度和观测频率要求、提 出观测资料分析整理的技术要求、提出主要项目观测的警戒值和控制值。 12.1.2观测设计应根据水闸工程的重要性和地基基础的类型确定观测项目的种类和数量。观测项目的 类型和布置应能满足检查和检验水闸工程地基安全性的要求。测点布置要有良好的交通、照明条件和保 护设施。 12.1.3施工单位应进行施工观测,以及时指导施工过程。同时,大型水闸业主单位应委托具有水利专 业资质的第三方观测单位进行观测,以检验和校核施工单位的观测结果。观测仪器应经计量部门标定并 在有效期内。 12.1.4设计单位应提出观测控制指标。观测单位应制定系统的观测方案,观测方案应包括观测项目 观测方法、精度要求、观测点的布置、观测频率、工序管理、记录制度、报警标准以及信息反馈系统等。 12.1.5水闸施工期间水闸周边有需要保护的建(构)筑物应列入观测范围内;大(中)型水闸的围堰应列 入观测范围。 12.1.6对于大型水闸,应采用自动化监测,并按一定比例设置人工比测。

表16观测项目测点布置和精度要求

巨应根据水闸工程等级而定,等级越高测点间距越小:

注2:有特殊要求的水闸地基处理工程测点布置和精度要求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注3:在闸墩位置增设测压管。

12. 2. 3观测频率

DB44/T19962017

1 各观测项目应测得稳定的初始值,且不应少于两次。 各项观测工作的时间间隔应根据施工进程确定。主要施工阶段,施工单位现场观测一般情况下 每天不少于1次。第三方观测单位的观测时间间隔可适当延长。当载荷有变化时,应及时进行 观测:当发现变形发展速率较大、土体和结构开裂等情况,应增加观测密度;当变形急剧发展、 出现破坏预兆时,应对变形连续观测;当变形已经基本稳定,可适当延长现场观测的间隔时间。 运营期间,可根据工程运行情况和水位变化情况定期观测。观测单位和施工单位应及时向监理、 设计单位报告观测结果。

12.2.4观测数据的分析处理

DB44/T19962017

硬士地基的沉降可按式(A.1)计算确定: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沉降计算工程方法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沉降计算工程方法

式中: Po 作用于地基上的附加荷载; 可按均质弹性体计算的该层土处的应力分布系数: h分层土厚度; 其他土层可采用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进行经验估算(式A.3),也可根据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由图A.0.1插值得 到。

E。=(2.2~2.5)N(MPa) (A.2) E=240k (kPa) A. 3)

式中: N标贯击数;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 居表A.1或图A.1插值得到:

图A.1fk~Eo关系曲线图fk~ E

A.2饱和软土地基的沉降可采用传统的压缩模量用分层总和法计算,见式(5),沉降经验修正系数可按 式(A.4)和式(A.5)计算确定:

式中: 基底附加应力(kPa); Jak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 K 地基的稳定安全系数:

y. 三 0.586+0.128r A.4 Po r=Pu/K fa或 fak A.5)

Ws 三 0.586+0.128r A.4 Po r=Pu/K fa或 fak

Po r=Pu/K fa或 fak

DB44/T19962017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搅拌桩复合地基的等效强度指标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搅拌桩复合地基的等效强度指标

式中: m. 搅拌桩的面积置换率; 搅拌桩桩身粘聚力(kPa),可按式(B.3)计算; C2——软土层粘聚力; P2 软土层内摩擦角:

B.2搅拌桩桩身粘聚力可按式(B.3)计算确定

B.2搅拌桩桩身粘聚力可按式(B.3)计算确定

式中: 水泥土搅拌桩28d桩身单轴极限抗压强度(kPa)

0.25fc 2tg(45°+)

JC/T 2337-2015标准下载DB44/T19962017

a)取比例界限对应的荷载,必要时结合S 曲线特征确定,且不应大手极限荷载的

一个检验批参加统计的试验点不应少于3点,当承载力极差不超过平均值的30%时,取其平 承载力特征值。当承载力极差超过平均值的30%时,应分析离差过大的原因,需要时应增加试孕 并结合工程具体情况确定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C.11一个检验批参加统计的试验点不应少于3点,当承载大 作为承载力特征值。当承载力极差超过平均值的30%时,应分析离差过大的原因,需要时应增加试验数 量,并结合工程具体情况确定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0.2矩形面积上三 均附加应力系数((表D.3) 0.3圆形面积上均布简款作用 应力系数α、平均附加应力系数α(表D.4)。 D4圆形面 、平均附加应力系数α(表D.5)

DB44/T19962017

T/CNCIA 002002-2017 室内墙面及木器重涂服务及验收规程.pdf图D.3表 B. 4示意图

表D.5圆形面积上三角形分布荷载作用下边点的附加应力系数α与平均附加应力系数α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