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 446-2009 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技术标准.pdf

SL 446-2009 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技术标准.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5.9 M
标准类别:水利标准
资源ID:354886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SL 446-2009 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技术标准.pdf

ICS13.080 P B11

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技术标准

某机场航站楼高架连廊和连接楼及指廊建设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发布

关于批准发布水利行业标准的公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批准《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技术 标准》(SL446一2009)标准为水利行业标准,现予以公布

根据《水利标准化工作管理办法》的规定,按照《水利技术 标准编写规定》(SL1一2002)的要求,编写本标准。 本标准共分5章4节39条,主要技术内容包括: 一总则; 术语; 一水土流失防治分区; 一土壤侵蚀分类分级; 一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技术:主要包括坡耕地治理技术、荒 坡地治理技术、侵蚀沟治理技术和配套工程4个方面,分别提出 其一般规定、技术设计和管理要求。 本标准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本标准主持机构:水利部水土保持司 本标准解释单位:水利部松辽水利委员会 本标准主编单位:水利部松辽水利委员会 本标准参编单位:黑龙江省水利厅 黑龙江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 吉林省水利厅 吉林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院 辽宁省水利厅 辽宁省水土保持研究所 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厅 乌兰浩特市水土保持站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黑龙江省农垦勘测设计院 北京师范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本标准出版、发行单位: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沈波孟令钦范建荣陈光 鲁胜力温是于德信 张显双 贾天会阎百兴杨爱民 杨海军 孙传生袁宏 本标准审查会议技术负责人:鲁胜力 本标准体例格式审查人:窦以松

总则 术语 水土流失防治分区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 水土流失综合防治 5.1 坡耕地治理技术 5.2 荒坡地治理技术 5.3 侵蚀沟治理技术 5.4 配套工程 标准用词说明 条文说明

总则 2术语 水土流失防治分区 4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 5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技术 5.1 坡耕地治理技术 5.2 荒坡地治理技术 12 5.3 侵蚀沟治理技术 16 5.4 配套工程 23 标准用词说明 26 条文说明

总则 2术语 2 3 水土流失防治分区 4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 L 5 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技术 7 5.1 坡耕地治理技术 5.2 荒坡地治理技术 12 5.3 侵蚀沟治理技术 . 16 5.4 配套工程 23 标准用词说明 26 条文说明 27

1.0.1为保障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和农牧业生产基地健康发展 建设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区,改善东北黑土区生态环境,为 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的综合防治。 1.0.3本标准的引用标准主要有:

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制定本标准。

1.0.4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的综合防治除执行本标准外,尚

1.0.4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的综合防治除执行本标准外

2.0.1黑土区theblacksoilregion

东北地区以黑土、黑钙土、草甸土、棕壤、暗棕壤、白浆土等 为主体集中连片的地带性黑色土壤分布区域,也称为东北黑土区。

坡耕地上沿着垄向每隔一定距离在垄沟内修筑的高度略低于 垄高的土治理措施

用鼠道犁在耕作层下挤压形成人工鼠道,增加土壤入渗,减 少地表径流的治理措施

2.0.4地硬植物带shrubberybufferstripwithbund

在坡耕地上沿横向培修土,在土上种植灌木或多年生草 本植物,截短坡长、调蓄径流的治理措施,

2.0.5台田checkeredterrace

在微地形复杂的经果林地上,修筑局部独立水平、田块连接 的坡面治理措施,也称为池田或竹节梯田

2.0.6柳跌水wickerwaterway

在侵蚀沟中上段,用树桩固定、柳条叠压修筑的植物防冲水 抑制侵蚀沟发展的治理措施

2.0.7岱带turf belt

V形侵蚀沟削坡整形后,在沟底每隔一定距离横向铺筑一 条草皮(草筱子)带,防止侵蚀沟发展的治理措施

将坡耕地中的顺坡或斜坡垄改为沿等高线的横坡垄,增加人 ,减少土壤侵蚀的治理措施,

2.0.9深松耕subsoiling

后或春季播种前用深松型对农地进

不翻动土壤,打破犁底层,提高土壤入渗能力的耕作方法

动土壤,打破犁底层,提高土壤人渗能力的耕作方法。

为防正沟道冲刷及泥沙灾害,用编织袋装土在沟道内修筑的 拦挡建筑物。

3.0.1按地貌类型及水土流失特点,黑土区可分为漫川漫岗区、 丘陵沟壑区、农牧交错区、中低山区和平原区等5个水土流失防 治区。 3.02黑±区水±流失防治分区面积及特点见表3. 0.2.

0.2黑土区水土流失防治分区面积及特点见表3.0.2。

表3.0.2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防治区面积及特点

表4.0.6沟蚀强度判别指标表

5.1.1横坡改垄应符合下列规

5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技术

5.1.1横坡改垄应符合下列规定: 1适用于顺坡、斜坡耕种的坡耕地。 2在改时应根据不同地形、土质、坡度、气候等条件, 原则上按等高线,大弯就势,小弯取直,便于机耕作业等综合因 素调整垄向。 3改应视立地条件与截流沟、地植物带等水土保持措 施配套使用。 4将原有顺坡垄、斜坡垄改为横坡时,应先深翻、耙平。 耙平后,踏勘测量定出基线,沿基线开好第一犁。 5.1.2地植物带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适用于3°~5°坡耕地。 2地植物带应沿等高线布设,间距应保证其地之间坡 面不发生坡面径流冲刷为原则,并应满足下列要求

式中L一 一临界距离,m; Umax 地植物带间开始发生土壤侵蚀的临界流速,m/s, 可取0.15m/s或0.16m/s; m 流速系数,根据地形切割度大小而定,其值可取 1.0~2.0; C——径流系数; P 根据坡降与地面糙率决定的系数,其值可取7

30/i(i为地面坡降)。 3)无实测数据时,在坡度为3°~5°时,间距可根据降 水量采用表5.1.2所列数值。

地硬布设应满足下列要求: 1)顶宽a可为30~50cm,高h可为50~60cm,内 外坡比均为1:0.5。 2)如遇水线洼兜时,地应适当加高、夯实。 3)地埋植物带布设,应按图5.1.2所示进行。

3地埋布设应满足下列要求

a)地埋植物带纵剖面

图5.1.2 地硬植物带布设图

4地修成后,应在地上种植经济价值高的护植物。 地灌木每隔2~3年应平茬一次。地埋毁损应及时修复。

5.1.3深松耕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1适用于耕作层薄,土壤质地为中、重壤土或黏土的坡 耕地。 2应视生产和土壤改良需要,定期进行深耕。土壤深耕深 度应根据土壤质地、地形、栽培作物种类及深耕方法确定,宜为 25~30cm,以打破犁底层为宜。 3深松耕时应逐步加深。深松后应立即进行粑压,蓄水 保。 4 苗期应进行垄沟深松,深度20cm以上。 5.1.4 向区田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适用于水土流失严重、坡度小于5°的坡耕地。 2 区田的土应从田块最高处开始修筑。 3 土的高度应低于垄台2~3cm,宜为14~16cm,土 间距宜为60~70cm,底宽宜为30~45cm,顶宽宜为1020cm。 5.1.5 少耕免耕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适用于大于3°的农耕地。 2 少耕免耕应与等高种植结合。 3 不进行秋、春整地,留茬越冬。 可采用免耕播种机作业,耕作时除播种或注入肥料外, 不应再搅动土壤,且不应进行中耕作业。 5 田面喷洒除草剂,只收获籽实,作物残留物留在地表。 5.1.6 鼠道应符合下列规定: 适用于土层深厚、土质黏重、排水不畅的作物耕作区。 2 鼠道应采用专门的鼠道犁进行作业。同一条鼠道应一次 完成,避免中途起犁引起鼠道堵塞。 3鼠道宜布设在田面以下50~60cm,并应满足下列要求: 1)间距3~5m,使用年限为2~5年。 2)在耕地坡度小于1.5°时,鼠道坡度应与地形坡度一

致,可顺坡作业,也可横坡作业;当耕地坡度大于 1.5°时,应按1%~2%的比降作业。 3)如鼠道直接与固定明沟相接,鼠道出口应高于明沟正 常设计水位20~30cm。 4)鼠道施工宜选择在农田休闲季节进行,施工时土壤含 水率应为田间持水率的70%~90%。 5)鼠道型构造及作业如图5.1.6所示

图5.1.6鼠道型构造及作业示意图

鼠道应与暗管排水措施配套使用,且应满足以下要求: 1)暗管的布局形式可分为棋盘形、鱼刺形和不规则形 3种。 2)暗管的直径应满足设计排水流量的要求,不形成满管 出流。 3)暗管埋深应低于鼠道,宜为80~90cm;暗管的铺设应 按设计坡降顺直地铺在基土、滤料或垫层上,不应出 现倒坡及起伏。 4)暗管的坡降依地形和所选定的管径等因素确定,宜为 1/300~1/100。 5)暗管的间距宜为50~100m。 铺设暗管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用开沟机械或人工按定线开挖沟,下暗管后,管身周 围应用粗砂砾覆盖。 2)覆土恢复平整田面,用鼠道犁开鼠道。 3)鼠道深度和间距根据土壤质地而定,应按表5.1.6的 规定取值。

1.6不同土质的鼠道深度与间距经验

1宜布设在任何河流、水库和湖泊等地表水体的周边。重 点布设在耕地、放牧地等非点源污染源区域与河流、水库和湖泊 等受纳水体之间的地面,并临近水体岸边。 2植物缓冲带布设应垂直于地表径流方向,与受纳水体岸 长度方向平行;植物缓冲带的树种应选择耐水湿或中生的养木 和灌木,植物缓冲带的草种应选择地上部分生长迅速、茎叶繁 ,地下部分根系发达,兼具牧草作用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缓冲 特的最小宽度不应小于10m,并应满足下列要求: 1)当下游水体为非饮用水源时,植物缓冲带宽可取10~ 15m;当下游水体为居民饮用水源时,植物缓冲带宽 不应小于15m。 2)当植物缓冲带宽不小于15m时,应将植物缓冲带分为 A、B两个区。 3)当植物缓冲带宽不小于20m时,应将植物缓冲带分为 A、B、C三个区。 4)A区靠近水体岸边,为永久性保护的植物带,其宽度 宜为10~15m;B区紧邻A区,为充许有计划地进行 砍伐更新的植物带,其宽度宜为5~10m;C区位于B

区外侧,为邻近耕地的植物带,其宽度宜为5~8m。 3三个区的植物带应分别种植乔、灌、草。种植顺序可根 据立地条件灵活掌握。 4树种初植密度,乔木阔叶林株行距可取2.0m×2.0m, 针叶林株行距可取1.5m×2.0m,灌木林株行距根据不同树种的 树冠大小,可采用0.5m×0.5m,0.5m×1.0m或1.0m×1.0m。 5除必要的修剪等管理活动,应避免对A区的植被进行任 何干扰;对B区的植物,应定期进行改良;对C区的植物,应 定期修剪和控制杂草,维持植被的旺盛生长

5.2.1台田应符合下列规定

DB23/T 2505-2019标准下载4)竹节梯田的坡角不应超过60°。 5)田坎上可种植经济灌木。

4施工前应首先确定纵向基线,沿纵向基线测量地面坡度, 根据果树行距及设计标准计算田面宽度、斜面长度,确定各田坎 的基点位置,并应满足下列要求: 1)先从坡脚的田面施工,将田面修平,挖好果树坑,然 后将上个田块的部分表土铺在下个田块内,并在 果树坑旁边留出一定量的表土供栽果树用。 2)根据确定出的开挖线,上、下两行果树坑的位置宜呈 “品”字形排列。 3)最上面的一阶田面,经平整后如表土不足,应采取客 土或增施农家肥的方法解决。 4)平整后的由面应向内侧略倾斜。由应一一边筑一边 夯实。 5上部有汇水面积时,应做好截流工程。每次大雨过后和 每年汛期后应对台由进行检修。 5.2.2竹节壕(水平坑、水平槽)应符合下列规定: 1适用于土壤十旱瘩薄的低山丘陵区及土石山区。 2修筑应沿等高线方向进行,开挖后用表土回填。 3竹节规格可分为大竹节壕和小竹节壕。设计标准应按 10年一遇24h最大降雨量,并应满足以下要求:

5.2.2竹节壕(水平坑、水平槽)应符合下列规定:

1适用于土壤十旱瘩薄的低山丘陵区及土石山区。 2修筑应沿等高线方向进行,开挖后用表土回填。 3竹节规格可分为大竹节壕和小竹节壕。设计标准应按 10年一遇24h最大降雨量,并应满足以下要求: 1)大小竹节壕的尺寸,可按表5.2.2选用

江苏省 静压桩施工方案表5.2.2竹节壕尺寸表

2)的断面尺寸应根据竹节壕挖方量减去表土量所余方 量连成型,达到填挖平衡。 3)竹节壕布设,应按图5.2.2所示进行

10000 ( +l)n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