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R 826-2021 铁路工程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刚构)线形监测信息系统.pdf

Q/CR 826-2021 铁路工程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刚构)线形监测信息系统.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2 M
标准类别:铁路运输标准
资源ID:385428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Q/CR 826-2021 铁路工程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刚构)线形监测信息系统.pdf

ICS 45. 020

Q/CR826—2021

铁路工程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刚构)

DB13(J)/T 285-2018标准下载Alignmentsuperviseinformationsystemofrailway engineeringprestressedconcretecontinuousbeam(rigidframe)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发布

前司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缩略语· 系统组成要求 5.1系统架构 5.2功能模块 5.3工作流程 系统功能· 6.1平台管理模块功能 6.2数据采集模块功能 6.3数据应用模块功能 其他要求……. 7.1系统性能要求 7.2兼容性要求 7.3安全性要求 7.4数据库要求 检验方法 8.1试验环境条件 8.2平台管理模块测试 8.3数据采集模块测试 8.4数据应用模块测试 8.5判定标准 附录A(规范性)线形监测系统编码规则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电子计算技术研究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电子计算技术研究所、郑万铁路客运专线 河南有限责任公司、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铁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铁大桥科学研究 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万齐、解亚龙、白龙彪、梁策、刘延宏、王江、鲍榴、王荣波、陈亮、刘红峰 杨威、尹逊霄、李祯怡、陈杰、李亚辉、杨秉辉、邹春蓉、吴巨峰、周艳惠、王坤。 本文件为首次制定。 本文件版权归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所有,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许可不得复制及转让

铁路工程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刚构)线形监测信息系统

本文件规定了铁路工程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刚构)线形监测信息系统的系统组成、系统功能、其 他要求、检验方法。 A 本文件适用于悬臂法施工的铁路工程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刚构)线形监测信息系统(以下简称线 形监测系统)的研发、测试和部署应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22239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Q/CR772铁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安全通用要求 Q/CR774一2020铁路移动应用软件安全防护技术要求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信息采集informationcollection 将大量非结构化或结构化的信息,经过提炼处理,保存到结构化数据库中的过程。 3.2 数据处理dataprocessing 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加工的技术过程。 注:包括对各种原始数据的分析、整理、计算、编辑等。 3.3 线形监测alignmentmonitoring 对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刚构)施工过程中梁段各工况下的线形进行监测。 3.4 观测点observationpoint 布设在各梁段上能够反映其变形特征的测量点。 3.5 数据采集模块dataacquisitionmodule 与电子水准仪或者全站仪进行通信,实现外业数据采集、实时提醒及数据上传的软件模块。 注:安装在移动采集终端上。 3.6 数据应用模块dataapplicationmodule 实现连续梁线形监测数据管理、分析及报表输出等应用功能的软件模块。

平台管理模块platformmanagementmodule 以互联网和数据处理技术为基础,具备基础数据初始化、偏差超限闭环管理、偏差量图形展示、数 据存储等功能,为数据采集模块和数据应用模块提供数据接口服务,实现连续梁线形监测信息化管理 的软件模块。 注:安装在服务器上

线形监测系统用于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刚构)(以下简称梁体)悬臂施工线形控制的监测与管 理。线形监测系统架构分为数据采集、数据服务和数据应用三个层次。系统组成应符合图1的规定 数据采集层负责获取梁体三维坐标,数据服务层负责对连续梁各节段的属性和位置进行信息化管理, 数据应用层负责可视化展示和数据分析指导施工,最终实现对梁体施工过程的线形控制。

线形监测系统由平台管理模块、数据采集模块和数据应用模块三部分组成。数据采集模块功能包 括基础数据下载、测量数据采集、测量数据上传等。平台管理模块功能包括基础信息初始化、偏差量图 形展示、偏差超限闭环处理、梁体图形展示等。数据应用模块功能包括测量数据处理分析、测量数据导 出等。数据采集模块与平台管理模块的通信采用M/S结构,数据应用模块与平台管理模块的通信采用 C/S结构

线形监测系统工作流程应采用图2规定的工作模

6.1平台管理模块功能

6.1.1.1基础数据维护应包括梁体基础信息、个构信息、梁段信息和观测点信息等维护功能。 6.1.1.2梁体基础信息应包括梁体名称、桥跨组合、中心里程、梁体编码等信息。其中,中心里程单位 为米(m),精确至小数点后两位。梁体编码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 6.1.1.3T构信息应包括:T构编码、T构名称、中心里程、桥面宽度等信息。其中,中心里程和桥面宽 度单位为米(m),精确至小数点后两位。T构编码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 6.1.1.4梁段信息应包括:梁段编码、梁段名称、梁段类型、梁段顺序号、梁段长度、小里程端梁截面 高、大里程端梁截面高、奇数偶数跨标识等信息。梁段编码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梁段名称应包含桥 墩号和梁段顺序号信息,偶数跨的梁段其名称右上角标“””以示区别。梁段长度单位为米(㎡),精确至 小数点后两位。小里程端梁截面高、大里程端梁截面高单位为米(m),精确至小数点后三位。 6.1.1.5观测点信息应包括:观测点编码、观测点名称、观测点类型、观测点顺序号等信息。观测点编 码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观测点名称应由梁段名称、观测点类型简称、观测点顺序号、大小里程标识 4部分拼接而成。观测点顺序号编号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

6.1.2偏差量图形展示

应具备各观测点偏差超限的查看、处置、跟踪和关闭功能 处置偏差超限时应记录的信息包括处置人信息、处置时间、处置方案及结果等。 关闭偏差超限时应记录的信息包括关闭人信息、关闭时间及说明等。

应具备观测点设计值录入、查看及修改等功能。 观测点设计值应包含观测点平面位置、高程、设计成桥标高等信息。设计成桥标高、平面位置和高 程单位为米(m),应精确至小数点后三位。 修改观测点设计值时,应记录修改人信息、修改时间、修改前后的观测点设计值以及修改原因。 展示观测点设计值时,应展示观测点名称、观测点高程、观测点平面位置等信息。

6.1.5梁体图形展示

应具备梁体基础信息、测量进度

6.1.7观测人员信息管

应具备观测设备添加、修改、删除、查看、校准周期提示等功能。 设备信息应包括设备名称、设备厂商、设备型号、设备编号、设备标称精度、校准周期、上次校准日期 修改观测设备信息时,应记录修改人信息、修改时间以及修改内容。 删除观测设备信息时,应记录删除人信息、删除时间。 6.1.9工作基点维护 应具备工作基点添加、修正、停用、删除、查看等功能。 工作基点信息应包括工作基点名称、工作基点平面位置信息和高程信息。工作基点平面位置、高 程的单位为米(m),应精确至小数点后三位。 修正工作基点时,应记录修正人信息、修正时间以及修正前后工作基点信息。 删除工作基点时,应记录删除人信息、删除时间。 对于不再使用的工作基点应提供停用功能,应记录停用人信息和停用时间。

一调用平台管理模块的登录认证功能

数据采集模块的数据下载应具备从平台管理模块下载梁体信息、T构信息、梁段信息、观测点 工作基点信息、观测点设计值信息的功能

6.2.3测量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模块的采集数据项应包含温度、气压、天气、测量员姓名、测量员身份证号、在施工梁段编 码、在施工梁段施工工况、观测点编码、观测时间、观测点平面位置信息、是否平面偏差超限、平面偏差 超限值、前后视类别、码尺读数、视距、高程值、是否高程偏差超限、高程偏差超限值。平面、高程偏差超 限值、尺码读数、视距、高程值单位为米(m),精确至小数点后三位。 a)与全站仪和电子水准仪等设备进行数据通信的功能; b)通过采集指令触发设备直接获取数据的功能; )重测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功能

应提供在数据采集过程中的即时偏差超限判断功能,对每个观测点测量数据与设计值比较, 偏差超限判断并提醒。在进行偏差超限值计算时应遵循如下规则: a)中线偏差为面向线路大里程方向,测点向左偏为负,向右偏为正; b)高程偏差为实测高程减去理论计算高程

6.2.6测量数据上传

GB/T 50893-2013 供热系统节能改造技术规范(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数据应用模块的数据下载应具备从平台管理模块下载梁体、T构、梁段、观测点、观测点 信息的功能

应具备梁体各期次观测数据查看和分析功能。

应具备批量生成并导出数据功能

系统性能应符合以下规定: a) 界面响应时间不应大于5s; b) CPU资源平均占有率不应超过50%; C 平台管理模块宜支持不少于5000座梁体的在线管理

平台管理模块数据库应使用主流关系型数据库

平台管理模块测试方法采用黑盒测试,测试内容包括: a)验证梁体维护功能: 1)验证是否能添加、修改、删除梁体信息; 2)验证梁体信息中是否包含梁体名称、桥跨组合、中心里程、梁体编码等信息; 3)验证梁体中心里程单位是否为米(m),是否精确至小数点后两位; 4)验证系统是否显示梁体编码; 5)验证编码是否为14位并且唯一,前12位是否为工点编码。 b)验证T构维护功能: 1)验证是否能添加、修改、删除T构信息; 2)验证T构信息是否包含T构编码、T构名称、中心里程、桥面宽度等信息; 3)验证T构中心里程和桥面宽度单位是否为米(m),是否精确至小数点后两位; 4)验证系统是否显示T构编码;

5)验证编码是否为16位并且唯一,前14位是否为梁体编码。 验证梁段维护功能: 1)验证是否能添加、修改、删除梁段信息; 2)验证梁段信息是否包含梁段编码、梁段名称、梁段类型、梁段顺序号、梁段长度、小里程端 梁截面高、大里程端梁截面高、奇数偶数跨标识等信息; 3)验证梁段名称是否包含桥墩号和梁段顺序号信息; 4)验证偶数跨梁段其名称右上角是否有“””; 5)验证梁段长度、小里程端梁截面高、大里程端梁截面高单位是否为米(m),是否精确至小 数点后三位; ? 6)验证系统是否显示梁段编码; 7)验证编码是否为19位并且唯一,前16位是否为T构编码,第17位是否为梁段类型标 志,第1819位是否为梁段顺序号; 8)马 验证0号梁段的类型是否为0,顺序号是否为00; 9)验证T构小里程方向梁段的类型是否为1,顺序号是否是从大到小里程,从01开始,增量 为1,依次递增编排; 10)验证T构大里程方向梁段的类型是否为2,顺序号是否是从小到大里程,从01开始,增 量为1,依次递增编排; 11)验证中垮合龙段的类型是否为3,顺序号是否是小里程方向T构的相邻梁段的序号 加1; 12)验证边跨合龙段的类型是否为4,顺序号是否是用T构端相邻梁段的序号加1; 13) 验证边跨非对称梁段的类型是否为5福建某办公楼施工组织设计_secret,顺序号是否是接续边跨合龙段的序号,增量为1 依次递增。 验证观测点维护功能: 1)验证是否能添加、修改、删除观测点信息。 2)验证观测点信息是否包含观测点编码、观测点名称、观测点类型、观测点顺序号等信息。 3)验证观测点名称是否是由梁段名称、观测点类型简称、观测点顺序号、大小里程标识拼接 而成。 2 4)验证系统是否显示观测点编码。 5)验证编码是否为21位并且唯一,前19位是否为梁段编码,第20位是否为观测点类别 号,第21位是否为观测点顺序号。 6)验证小里程端临时观测点的类别号是否为1,大里程端临时观测点的类别号是否为2,小 里程端正式观测点的类别号是否为3,大里程端正式观测点的类别号是否为4。 7)验证测点顺序号是否是按照面向大里程方向,从左到右,按逆时针方向,从1开始,增量 为1,依次编号。验证临时观测点和正式观测点是否各自独立编号。验证每个梁段是否 从1开始。 验证偏差量图形展示功能,验证系统是否以图形方式显示各观测点的偏差量。 验证偏差超限闭环管理功能: 1)验证系统是否显示各观测点偏差超限信息; 2)验证是否能在系统处置偏差超限信息; 3)验证是否能在系统关闭偏差超限信息; 4)验证系统是否显示偏差超限处置信息; 5)验证偏差超限处置信息是否包括处置人信息、处置时间、处置方案及结果等; 6)验证系统是否显示偏差超限关闭信息:

7 验证系统是否显示工作基点删除记录; 8) 验证工作基点删除记录是否包括删除人信息、删除时间; 9 验证系统是否显示工作基点停用记录; 10) 验证工作基点停用记录是否包括停用人信息和停用时间。

8.3数据采集模块测试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