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标用--中百集团新华西办公楼一、二层及外立面装饰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

投标用--中百集团新华西办公楼一、二层及外立面装饰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docx
资源大小:2.5 M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投标用--中百集团新华西办公楼一、二层及外立面装饰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

具体任务:负责应急物资的供应,并负责处置现场阻隔救援工作的物资及材料。

第三节、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流程

一、应急事故处理基本流程

DB11/T 1626-2019标准下载二、应急事故处理基本要求

遇到紧急情况,全体员工应特事特办,急事急办,主动积极地投身到紧急情况的处理,各种设备、车辆、器材、物资等应统一调遣,各类人员必须坚决无条件服从组长或副组长的命令和安排,不得拖延、推诿、阻碍紧急情况处理。

第四节、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及措施

一、高处坠落事故应急救援

(1)发现者及时进行必要的抢救并尽快通知项目应急指挥部。

(2)项目指挥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了解和掌握事故情况,开展抢救和维护现场秩序,保护事故现场。

(3)记录伤情,现场救护人员应边抢救边记录伤员的受伤情况,受伤部位,受伤程度等第一手资料。

(4)根据伤情迅速将伤员脱离危险场地或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5)保持呼吸道通畅,若发现窒息者,应立即解开伤员衣领,消除伤员口鼻、咽、喉部的异物、血决、分泌物、呕吐物等。

(6)有效止血、包扎伤口。

(7)伤员有骨折,关节伤、肢体挤压伤,大块软组织伤都要固定。

(1)脚手架材质必须符合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的杆件连接必须使用合格的钢扣件。

(2)结构脚手架立杆间距不得大于1.5m,大横杆间距不得大于1.2m,小横杆间距不得大于1m,脚手架必须按楼层与结构拉接牢固,拉接点垂直距离不得超过4m,水平距离不得超过6m,脚手架操作面必须满铺脚手板,离墙面不得大于20cm,不得有空隙和探头板、飞跳板、脚手板下层设水平网,操作面外侧应设两道护身栏杆和一道挡脚板或设一道护身栏杆,立挂安全密目网,下口封严,防护高为1.2m。

(3)脚手架必须保证整体不变形,凡高度20m以上的外脚手架纵向必须设置十字盖,十字盖高度不得超过7根立杆,与水平面夹角应为45°~60°,高度在20米以下的必须设置反斜支撑,特殊脚手架和20m以上的高大脚手架单独编写设计方案。有脚手架结构计算书,特殊情况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4)1.5×1.5m以下的孔洞加固定盖板,1.5×1.5以上的孔洞四周必须设两道护身栏杆,中间支挂水平安全网。,电梯井口必须高度不低于1.5m金属防护门。电梯井内首层和首层以上每隔四层设一道水平安全网,安全网应封闭严密,楼梯踏步及休息平台处,必须设两道牢固防护栏杆或用立挂安全网防护,阳台栏杆应随层安装,不能随层安装的,必须设两道防护栏杆或立挂安全网加一道防护栏杆,楼梯间应设置低压照明灯。

(5)首层四周必须支搭固定6m宽的水平安全网,网底距下方物体不得小于5m。每隔四层固定一道3m宽的水平安全网,接口处必须连接严密与建筑物之间缝隙不大于10cm,并且外边沿高于内边沿,支搭水平安全网,直至没有高处作业时方可拆除。水平安全网架设前应按规范要求做冲击试验。

临边施工区域,对人或物构成危险的地方必须支搭防护棚,确保人、物的安全。高处作业使用的铁凳、木凳间需搭设脚手板的,间距不得大于2m,高处作业,严禁投扔物料。

(6)高空作业人员必须经过现场培训、交底、安装人员必须系安全带,交底时按方案要求结合施工现场作业条件和队伍情况做详细交底,并确定指挥人员,在施工时按作业环境做好防滑、防坠落事故发生。发现隐患要立即整改要建立登记、整改检查,定人、定措施,定完成日期,在隐患没有消除前必须采取可靠的防护措施,如有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险情,应立即停止作业。

2)重伤员运送应用担架,腹部创伤及背柱损伤者,应用卧位运送;胸部伤者一般取半卧位,颅脑损伤者一般取仰卧偏头或侧卧位,以免呕吐误吸。

3)注意保护好事故现场,便于调查分析事故原因。

二、物体打击事故的应急救援措施

(1)发生物体打击事故后,事故第一现场人员立即报告应急指挥小组,并停止施工。应急小组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由项目经理负责现场总指挥,其他组员接到通知后,立即赶到现场,根据预案分工各负其责。根据伤员的受伤部位,进行可行的应急抢救。

(1)如发现伤者有出血,应首先进行止血、包扎等措施。防止受伤人员流血过多而造成死亡事故。

(2)如发现有骨折现象,应在现场用夹板和简便材料做正确的临时固定,固定动作要轻、要快,最好不要随意移动和翻动伤员,以免加重损伤,增加疼痛。

脊椎骨俗称背脊骨,包括颈椎、胸椎、腰椎等。对于脊柱骨折伤员如果现场急救处理不当,容易增加痛苦,造成不可挽救的后果。特别是背部被物体打击后,均有脊柱骨折的可能。对于脊柱骨折的伤员,急救时可用木板、担架搬运,让伤员仰躺。无担架、木板需众人用手搬运,抢救者必须有一人用手拖住伤者腰部,切不可单独一人用拉、拽的方法抢救伤者。否则,把受伤者的脊柱神经拉断,会造成下肢永久瘫痪的严重后果。

出血常见于割伤、物体打击和碾压等。如伤者一次出血量达全身血量的1/3以上时,生命就有危险。因此,及时止血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遇有这类创伤时不要惊慌,可以用毛巾、纱布、工作服等立即采取止血措施。如果创伤部位有异物并不在重要器官附近,可以拔出异物,处理好伤口。如无把握就不要随便将异物拔掉,应立即送医院,经医生检查,确定未伤及内脏及较大出血时,再拔出异物,以免发生大出血措手不及。

三、机械伤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

在工作中发生手外伤时,首先采取止血包扎措施。如有断手、断肢应立即拾起,把断手用干净的手绢、毛巾、布片包好,放在没有裂缝的塑料袋或胶皮带内,袋口扎紧。然后在口袋周围放冰决雪糕等降温。做完上述处理后,施救人员立即随伤员把断肢迅速送医院,让医生进行断肢再植手术。切记千万不要在断肢上涂碘酒、酒精或其他消毒液。这样会使组织细胞变质,造成不能再植的严重后果。

(1)骨骼受到外力作用时,发生完全或不完全断裂时叫骨折。按照骨折端是否与外相通,骨折分为两大类:即闭合性骨折与开放性骨折。前者骨折端不与外界相通,后者骨折与外界相通,从受伤的程度来说,开放性骨折一般伤情比较严重。遇到骨折类伤害,应做好紧急处理后,再送医院抢救。

(2)为了使伤员在运送途中安全,防止断骨刺伤周围的神经和血管组织,加重伤员痛苦,对骨折处理的基本原则是尽量不让骨折肢体活动。因此,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及时、正确的对骨折做好临时固定,临时固定应注意以下事项:

1)如有开放性伤口和出血,应先止血和包扎伤口,在进行骨折固定。

2)不要把刺出的断骨送回伤口,以免感染和刺破血管。

3)固定动作要轻、快,最好不要随意移动或翻动伤员,以免加重损伤,增加疼痛。

4)夹板和简便材料不能与皮肤直接接触,要用棉花或代替品垫好,以免局部受压。

(1)轻度眼伤如眼进异物,可叫现场同伴翻开眼皮用干净手绢、纱布将异物拨出。如眼中溅进化学物质,要及时用水冲洗。

(2)严重眼伤时,可让伤者仰躺,施救者设法支撑其头部,并尽可能使其保持静止不动,千万不可试图拨出插入眼中的异物。

(3)见到眼球鼓出或从眼球脱出的东西,不可把它推回眼内,这样做十分危险,可能会把能恢复的伤眼弄坏。

(4)立即用消毒纱布盖上,如没有纱布可用刚洗过的新毛巾覆盖伤眼,在缠上布条,缠时不可用力,以不压及伤眼为原则。做完上述处理后,立即送往医院做进一步治疗。

四、触电事故应急救援措施

1、发现有人触电,现场人员应当即立断的使触电者脱离电源,触电地点附近有电源开关或插销,可立即拉开电源开关或拔下电源插头,以切断电源。也可用有绝缘手柄的电工钳、干燥木柄的斧头、干燥木把的铁锹等切断电源线。也可采用干燥木板等绝缘物插入触电者身下,以隔离电源。

2、当电线搭在触电者身上或被压在身下时,也可用干燥的绳索、木板、木棒等绝缘物为工具,拉开提高或挑开电线,使触电者脱离电源。切不可直接去拉触电者。

3、触电者如果在高空作业时触电,断开电源时,要防止触电者摔下来造成二次伤害。

4、将触电者脱离带电体或危险地带,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抢救,并向项目应急指挥部汇报。

5、项目指挥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了解和掌握事故情况,开展抢救和维护现场秩序,保护事故现场。

7、维护现场秩序,保护好事故现场。

8、如果触电者伤势不重,神志清醒,但有些心慌,四肢麻木,全身无力或者触电者曾一度昏迷,但已清醒过来,应使触电者安静休息,不要走动,等医生到来或送医院。

9、如果触电者伤势较重,已失去知觉,但心脏跳动和呼吸还存在,应将触电者抬至空气畅通处,解开衣扣,让触电者平直仰卧,并用软衣服垫在身下,使其头部比肩稍低,以免妨碍呼吸,如天气寒冷要注意保温,并迅速送往医院。

10、如果触电者伤势较重,呼吸停止或心脏跳动停止或二者都已停止,应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及胸外心脏挤压进行抢救,并送往医院。在送往医院的途中,不应停止抢救。

11、对于触电者,特别高空坠落的触电者,要特别注意搬运问题,很多触电者,除电伤外还有摔伤,搬运不当,如折断的肋骨扎入心脏等,可造成死亡。

12、对于假死的触电者,要迅速持久的进行抢救,有不少的触电者,是经过四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抢救而抢救过来的。有经过六个小时的口对口人工呼吸及胸外挤压法抢救而活过来的实例。只有经过医生诊断确定死亡,方可停止抢救。

13、实行人工呼吸前,应迅速将触电者身上妨碍呼吸的衣领、上衣等解开取出口腔内妨碍呼吸的食物,脱落的断齿、血块,粘液等,以免堵塞呼吸道,使触电者仰卧,并使其头部充分扣仰(可用一只手拖触电者颈后),鼻孔朝上以利呼吸道畅通。

14、吹气后,立即离开触电者的口,并放松触电者的鼻子,使空气呼出,大约3秒钟。然后再重复吹气动作。吹气要均匀,每分钟吹气呼气约12次。触电者已开始恢复自由呼吸后,还应仔细观察呼吸是否会再度停止。如果再度停止,应再继续进行人工呼吸,这时人工呼吸要与触电者微弱的自身呼吸规律一致。

15、如无法使触电者把口张开时,可改用口对鼻人工呼吸法。即捏紧嘴巴紧贴鼻孔吹气。

16、做胸外挤压时使触电者仰卧在比较坚实的地方,姿势与口对口人工呼吸法相同,救护者跪在触电者一侧或跪在腰部两侧,两手相叠,手掌根部放在心窝上方,胸骨下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处。掌根用力向下(脊背的方向)挤压出心脏里面的血液。应挤压3~5厘米,以每秒钟挤压一次,每分钟挤压60次为宜。挤压后掌根迅速全部放松,让触电者胸廓自动恢复,放松时掌根不必完全离开胸部。

17、如果现场只有一人抢救,应当同时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两种方法交替进行。可以挤压4次后,吹气一次,而且吹气和挤压的速度都应提高一些,以不降低抢救效果。

五、食物中毒事故应急措施

1、事故出现立即向急救中心120呼救。讲清中毒人员症状、持续时间、人数、地点,并派人到路口接应。

2、用人工刺激法,用手指或钝物刺激中毒者的咽弓及咽后壁,用来催吐,如此反复直到吐出物为清亮液体为止。

3、对可疑的食物禁止再食用,收集呕吐物、排泄物及血尿送到医院做毒物分析。

4、对于催吐无效或神态不清者可让其喝牛奶或蛋清等润滑剂来洗胃,结合毒物而防止毒物的吸收并保护胃粘膜。

7、现场安全员应对中毒事故进行原因分析,制定相应的纠正预防措施,认真填写事故调查报告,并上报公司及有关部门。

第五节、现场环境污染的处理

一、大气污染事故的应急方案

在气体中出去或收集固态或液态粒子的机械除尘装置、洗涤式除尘装、过滤除尘装置和电除尘装置等。工地其它粉尘可用遮盖、淋水等措施防治。

(2)气态污染物治理技术

大气中气态污染物的治理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吸收法:选用合适的吸收剂,可吸收空气中的SO2、HS2、HF、NOx等。

吸附法:让气体混合物与多孔性固体接触,把混合物中的某个组分吸留在固体表现。

催化法:利用催化剂把气体中的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

燃烧法:是通过热氧化作用,将废气中的可燃有害部分,化为无害物质的方法。

冷凝法:是使处于气态的污染冷凝,从气体分离出来的方法。该法特别适合处理有较高浓度的有机废气。

生物法: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动过程把废气中的气态污染物转化为少害甚至无害的物质。该法应用广泛,成本低廉,但只适用于低浓度污染物。

(3)施工现场空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施工现场道路应指定专人定期洒水清扫,形成制度,防止道路扬尘。

本工程的所用的混凝土或砂浆均使用灌装或和袋装的成品砂浆,对于细颗粒散体材料(如水泥、白灰等)的运输、储存要注意遮盖、密封,防止和减少飞扬。车辆开出工地要做到不带泥砂,基本做到不洒土、不扬尘,减少对周围环境污染。

禁止在施工现场焚烧油毡、橡胶、塑料、皮革、树叶、枯草、各种包装物等废弃物品以及其它容易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和物质。

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硫化氢等超过允许浓度时,均能使人吸入后中毒。如发现有人中毒昏迷后,救护过程中严禁冒然进入现场施救,否则会导致多人中毒的严重后果。遇有此种情况,救护者一定要保护清醒的头脑,首先对中毒区进行通风,待有害气体降到允许浓度时,方可进入现场抢救。救护者施救时切记,一定要戴上防毒面具。将中毒者抬至空气新鲜的地点后,立即通知救护车送医院救治。

二、水污染事故的应急方案

水被污染的现象:水体产生难闻的气功味、恶臭,水体混浊,不清澈,不透明。人处于此种水体散发的气味之中往往会出现以下症状:刺激眼睛,引起流泪,刺鼻,咽喉不适、疼痛,浓度高时,可引起人的恶心、呕吐、咳嗽、胸闷、气喘、头晕等急症。

应急处理小组组织人员保护现场并作应急处理,使水体污染不再扩散。然后按应急预案,研究有关水污染的有关处理措施,不同污染不同对待。

发生重大污染事故,由应急处理组组长在24小时内向相关部门报告。

废水处理的目的是把废水中所含的有害物质清理分离出来。废水处理可分为化学法、物理方法、物理化学方法和生物法四种。

物理法:利用筛滤、沉淀、气浮等方法。

化学法:利用化学反应来分离、分解污染物,或使其转化为无害物质的处理方法。

物理化学方法:主要有吸附法,反渗透法,电渗析法。

生物法:生物处理法是利用微生物新陈代谢功能,将废水中成溶解和胶体状态的有机污染物降解,并转化为无害物质,使水得到净化。

3、施工过程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禁止将有毒有害废弃物随意丢弃。

施工现场搅拌站废水,贴花岗岩的污水等必须经沉淀池沉淀合格后再排放,最好将沉淀水用于工地洒水降尘或采取措施回收利用。

现场存放油料,必须对库房地面进行防渗处理。如采用防渗混凝土地面、铺油毡等措施。使用时,要采取防止油料跑、冒、滴、漏的措施,以免污染水体。

化学用品,外加剂等要妥善保管,库内存放,防止污染环境。

三、噪声污染的应急方案

当环境中对人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不良影响的声音称为噪音,人长期处于噪声环境中会产生如下不良反应:噪音使人耳聋、使人产生头痛、脑胀、昏晕、耳鸣、多梦、失眠、心悸、和全身乏力、影响人的心理状态与情绪、恶心、呕吐、咳嗽、胸闷、气喘、头晕等急症。

2、施工现场噪声的控制措施

从声源上降低噪声,这是防止噪声污染的最根本的措施。

尽量采用低噪声设备和工艺代替高噪声设备与加工工艺。

在传播途径上控制噪声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利用吸声材料(大多由多孔材料制成)或由吸声结构形成的共振结构(金属或木质薄板钻孔制成的空腔体)吸收声能,降低噪声。

应用隔声结构,阻碍噪声向空间传播,将接收者与噪声声源分隔。隔声结构包括隔声室、隔声罩、隔声屏障、隔声墙等。

利用消声器阻止传播。允许气流能过的消声降噪是防治空气动力性噪声的主要装置。如对空气压缩机产生的噪声等。

对来自振动引起的噪声,通过降低机械振动减小噪声,如将阻尼材料涂在振动源上,或改变振动源与其它刚性结构的连接方式等。

让处于噪声环境下的人员使用耳塞、耳罩等防护用品,减少相关人员在噪声环境中的暴露时间,以减轻噪声对人体的危害。

(4)严格控制人为噪声

进入施工现场不得高声喊叫、无故甩打模板、乱吹哨,限制高音喇叭的使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噪声扰民。

(5)控制强噪声作业的时间

在本工程进行强噪声作业时,须严格控制作业时间,一般晚10点到次日早6点之间停止强噪声作业。确系特殊情况必须昼夜施工时,尽量采取降低噪声措施。

四、固体废物污染的应急处理方案

2、施工现场固体废物控制措施

(1)施工工地上常见的固体废物

建筑渣土,包括砖瓦、碎石、渣土、混凝土碎块、废钢铁、碎玻璃、废屑、废弃装饰材料等。

废弃的散装建筑材料包括散装水泥、石灰等。

设备、材料等的废弃包装材料。

(2)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危害

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危害的全方位的。主要表现的以下几个方面。

由于固休废物的堆入。可直接破坏土地和植被。

固体废物的堆入中,有害成分易污染土壤,并在土壤中发生积累。

固体废物遇水浸泡、溶解后,其有害成分随地表径流或土壤渗流污染地下水和地表水;此外,固体废物还会随风飘迁进入水体造成污染。

固体废物的大量堆放,会招至蚊蝇滋生,臭味四溢,严重影响工地以及周围环境卫生,对员工和工地附近居民的健康造成危害。

(3)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

固体废物处理的基本思想是采取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的处理,对固体废物产生的全过程进行控制。

(4)固体废物的主要处理方法

回收利用是对固体废物进行资源化,减量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对建筑渣土可视其情况加以利用。废钢可按需要用做金属原材料。对废电池等废弃物应分散回收,集中处理。

减量化是对已经产生的固体废物进行分选、破碎、压实浓缩、脱水等减少其最终处置量,减低处理成本,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在减量化处理的过程中,也包括和其它处理技术相关的工艺方法,如焚烧、热解、堆肥等。

焚烧用于不适合再利用且不宜直接予以填埋处置的废物,尤其是对于受到病菌、病毒污染的物品,可以用焚烧进行无害化处理。焚烧处理应使用符合环境要求的处理装置,注意避免对大气的二次污染。

利用水泥、沥青等胶结材料,将松散的废物包裹起来,减少废物的毒性,减少污染。

填埋是固体废物处理的最终技术,经过无害化、减量化处理的废物残渣集中到填埋声进行处置。填埋场应利用天然或人工屏障。尽量使需处置的废物与周围的生态环境隔离,并注意废物的稳定性和长期安全性。

第二节、劳务用工源头组织管理

1、提供劳务作业本人返城起点属地14天以内健康体检报告。

2、提供返城起点属地正规医院健康证明。

5、劳务公司需提供每个复工返城劳务作业人员健康证明及接种记录。

6、劳务公司要承诺对每个复工返城劳务作业人员健康,同时对作业人员防疫健康负经济责任、刑事责任。形成防疫期间劳务用工承诺书。

7、形成健康汇总花名册,由劳务公司负责人或班组长签字,做为终点的接受依据。并就此表起程14日前发送至项目管理人员。

第三节、“点对点”组织运送劳务人员

2、必须采取专车或包车的方式“点对点”运送劳务人员有序返城,在集中运送起点和终点都必须进行防疫体温检查,运送过程中要戴好防护用品并坚持封闭式管理。返城运送途中实施集中管理,由专人负责交通工具消毒、通风及人员防护等工作,定时测量体温,进行防疫宣传教育。

3、返城复工劳务作业人员到用工属地后,按批次直接运送至项目设置的14天独立集中观察隔离区。

第四节、防疫人员管理措施

1、防疫人员需设置单独的隔离休息房间。

第五节、集中隔离区人员管理

1、集中观察隔离区入场人员需提供劳务公司负责人或班组长签字确认的健康汇总花名册作为接受依据。

2、点对点运输到场的劳务作业人员,按入场前必须测量体温,是否有感冒、发烧症状,建立个人档案。按要求进行筛查并提供相关资料,对填报的信息进行承诺。严禁谎报、瞒报。如有疑似病例,禁止入场并将疑似病例送属地定点发热医院检查。

5、观察隔离区宿舍管理:设置可开启式窗户,保持室内通风。宿舍室内高度不低于2.5m,通道宽度不小于0.9m,人均使用面积不应小于2.5m³,严禁使用通铺,每间宿舍居住人员不超过3人。观察期间,非同一天返城,非同一户籍属地的工人,禁止安排在同一间宿舍。应分批次、分区域安排住宿,减少交叉。

8、观察隔离区日常洗漱管理:实行以宿舍为单位分批洗漱的方式,工人洗漱按照间隔出2个水龙头的位置进行洗漱。每日早6:00,晚8:00由各单位卫生员组织洗漱工作,每次洗漱工人不超过10人,每次洗漱时间不超过6分钟,项目应设专人统一安排、调整各单位的洗漱时间。

9、观察隔离区工人采取按宿舍为单位分批洗澡的方式,每次洗澡人数不超过3人,项目应设专人负责,统一维持秩序。

10、观察隔离区食堂管理:

(2)餐厅每日早晚各消毒1次。桌椅使用后进行消毒,餐具须高温消毒。操作间保持清洁干燥,严禁生食和熟食用品混用,避免肉类生食。

(3)食堂采购人员或供货人员须佩戴口罩、一次性橡胶手套,避免直接手触肉禽类生鲜材料,摘手套后及时洗手消毒。保洁人员工作时须佩戴一次性橡胶手套,工作结束后洗手消毒。设置食堂监督人,负责监督餐厅卫生情况、消毒情况,并每日公示。

(4)严禁各参建单位从无照无证餐饮单位和工地周边流动商贩处订餐。观察隔离区日常食品采购应指定送菜人员将采购蔬菜送至项目大门外,由保安对物品进行喷洒消毒后,食堂后勤人员取回。

(6)观察隔离区工人就餐采用送餐到宿舍、分餐进食制度,避免人员聚集。每日三餐由各单位卫生员统一取餐,取餐人员间隔不小于1m,需用一次性餐盒包装密封后分别送到自己单位工人宿舍。所有工人宿舍就餐,就餐间隔不小于1m,工人用餐完毕后,再由各单位卫生员到各宿舍统一回收一次性餐盒,集中处理。

11、观察隔离区日常测温、消毒制度:

集中观察隔离区应配备专职卫生员,建立业主、各单位卫生员花名册。卫生员总体负责体温监测、通风消毒、登记等工作。

12、卫生员每日对观察隔离区所有人员进行体温监测2次,上午、下午各测温一次,建立测温台账。经2次体温测量,体温均超过37.3℃正常范围时,立即安排专车送至制定发热医院,并对接触人员进行隔离。同时向属地政府、分公司、分局逐级上报。

14、观察隔离区口罩发放、回收管理:严格口罩发放、回收管理制度。由观察隔离区物资部设置专人负责每日口罩发放、回收。管理人员每日7:30到物资部领取2个口罩,观察隔离工人每人每日限领2个口罩,由各单位专职卫生员每日8:00统一到物资部领取相应数量的口罩,并做好登记。

15、一次性口罩失去防护效果时需及时更换。更换口罩后,废弃口罩用一只手捏口罩内侧,将口罩左右对折三次,不接触污染面,将耳畔橡皮筋拉开,缠绕口罩俩三圈,放入密封袋内。

16、项目管理人员、各单位卫生员每日领取口罩时,同时将前日废旧口罩交由专人统一回收并消毒(不低于90℃热水浸泡30分钟),并按相关制度处理。口罩回收做好登记,严格做到每日口罩回收量与前日发放量相同,以免废弃口罩随意丢置,造成污染。

(1)施工总承包单位每天召开早班会。业主单位卫生员、各单位卫生员组织施工人员,在工人生活区门口开阔的空地上,佩戴口罩,相隔不低于1米,进行日常的防疫知识培训和心理疏导,及时解释政策和辟谣,保证施工人员的身心健康。

(1)项目需提前计划当日作业面施工内容,尽可能提供多的工作面,现场施工尽量做到分散施工,不扎堆,作业人员施工作业时距离不得小于1米,需沟通时尽量用手机、对讲机等无线设备进行沟通。需要两人以上配合施工的,严格做好防护。特别是需要在密闭空间内配合施工的,施工前后做好通风、消毒措施,并重点观察工人的身体状态。

(2)运送施工物资、生活用品等的进出场车辆,司机需提供近14天体温测试记录表及其所属公司开具的健康证明并盖公章。消毒、测温正常、登记核实无误后方可进场,严禁下车随意走动。

项目应尽量采取视频会议,避免召开室内会议,如无法避免时,要求参会人员佩戴口罩,进入会议室前洗手消毒。开会人员间隔按至少一个空位间隔布置,距离大于1米。减少集中开会,控制会议时间。会议时间过长时,应开窗通风。会议结束后场地、家具须进行消毒。茶具用品开水浸泡消毒。

包括在制备食品之前、期间和之后;咳嗽或打喷嚏后;照护病人时;饭前便后;手脏时;在处理动物或动物排泄物后,立刻用肥皂、含有酒精的洗手液和清水洗手。

避免在未加防护情况下与病人密切接触,避免触摸其眼、口、鼻。同时注意保持工作场所开窗通风,环境清洁。

减少外出频次,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NB/T 51065-2016标准下载,建议步行、骑行或乘坐私家车上班。如必须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务必全程佩戴口罩。途中尽量避免用手触摸车上物品。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者N95口罩出行,避开密集人群。与人接触保持1米以上距离,避免在公共场所长时间停留。

处理生鲜制品时,器具要生熟分开并及时清洗,避免交叉污染。

注重身体健康。均衡饮食、适量运动、作息规律,避免产生过度疲劳,增强体质和免疫力。

如果出现发热(大于等于37.3度)、咳嗽、乏力、胸闷等症状,应到当地指定医疗机构进行排查、诊治。

门保安人员及专职卫生员,需穿防护服、佩戴防护镜、橡胶手套、医用外科口罩,防护用品每天进行酒精喷洒消毒一次。

附表一:拟投入本工程的主要施工设备表

CJ/T 450-2014标准下载附表三:计划开、竣工日期和施工进度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