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综合教学楼施工组织设计135页.doc

学校综合教学楼施工组织设计135页.doc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doc
资源大小:0.7 M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学校综合教学楼施工组织设计135页.doc

施工质量控制体系是按科学的程序运转,其运转的基本方式是PDCA的循环管理活动,它是通过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四个阶段把经营和生产过程的质量有机地联系起来,而形成一个高效的体系来保证施工质量达到工程质量的保证。

以我们提出的质量目标为依据,编制相应的分项工程质量目标计划,这个分项目标计划应使在项目参与管理的全体人员均熟悉了解,做到心中有数。

在目标计划制定后,各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应编制相应的工作标准在施工班组实施,在实施过程中进行方式、方法的调整,以使工作标准完善。

在实施过程中,无论是施工工长还是质检人员均要加强检查,在检查中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GB/T 50329-2012标准下载,以使所有质量问题解决于施工之中,并同时对这些问题进行汇总,形成书面材料,以保证在今后或下次施工时不出现类似问题。

在实施完成后,对成型的建筑产品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追查原因,对不同问题进行不同的处理方式,从人、物、方法、工艺、工序等方面进行讨论,并产生改进意见,再根据这些改进意见而使施工工序进入下次循环。

1.4.1.2施工质量控制体系运转的保证

强有力的质量检查管理人员,作为质保体系中的中坚力量。

提供必要的资金,添置必要的设备,以确保体系运转的物质基础。

制定强有力的措施、制度,以保证质保体系的运转。

每周召开一次质量分析会,以使在质保体系运转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处理和解决。

全面开展质量管理活动,使本工程的施工质量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1.4.2施工质量控制管理措施

施工质量控制措施是施工质量控制体系的具体落实,其主要是对施工各阶段及施工中的各控制要素进行质量上的控制,从而达到施工质量目标的要求。

1.4.2.1施工阶段性的质量控制措施

施工阶段性的质量控制措施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并通过这三阶段来对本工程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进行有效的阶段性质量控制。

事前控制是在正式施工活动开始前进行的质量控制,事前控制是先导。事前控制,主要是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质量管理体系,编制《质量保证计划》,制定现场的各种管理制度,完善计量及质量检测技术和手段。对工程项目施工所需的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进行质量检查和控制,并编制相应的检验计划。

进行设计交底,图纸会审等工作,并根据本工程特点确定施工流程、工艺及方法。对本工程将要采用的新技术、新结构、新工艺、新材料均要审核其技术审定书及运用范围。检查现场的测量标桩,建筑物的定位线及高程水准点等。

事中控制是指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的质量控制,是关键。主要有:

完善工序质量控制,把影响工序质量的因素都纳入管理范围。及时检查和审核质量统计分析资料和质量控制图表,抓住影响质量的关键问题进行处理和解决;

严格工序间交换检查,作好各项隐蔽验收工作,加强交检制度的落实,对达不到质量要求的前道工序决不交给下道工序施工,直至质量符合要求为止;

对完成的分部分项工程,按相应的质量评定标准和办法进行检查、验收;审核设计变更和图纸修改;同时,如施工中出现特殊情况,隐蔽工程未经验收而擅自封闭,掩盖或使用无合格证的工程材料,或擅自变更替换工程材料等,主管工程师有权向项目经理建议下达停工令。

事后控制是指对施工过的产品进行质量控制,是弥补。按规定的质量评定标准和办法,对完成的单位工程,单项工程进行检查验收;

整理所有的技术资料,并编目、建档。在保修阶段,对本工程进行维修。

1.4.2.2各施工要素的质量控制措施

作为总包在编制施工总进度计划、阶段性进度计划、月施工进度计划等控制计划时,应充分考虑人、财、物及任务量的平衡,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和施工计划,合理配备各施工段上的操作人员,合理调拨原材料及各周转材料、施工机械,合理安排各工序的轮流作息时间,在确保工程安全及质量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工期抓上去。

鉴于本工程工期紧,施工条件不利,故在施工中应树立起工程质量为本工程的最高宗旨。如果工期和质量两者发生矛盾,质量放在首位,工期必须服从质量,没有质量的保证也就没有工期的保证。

施工技术的质量控制措施

施工技术的先进性、科学性、合理性决定了施工质量的优劣。发放图纸后,专业技术人员会同施工工长先对图纸进行深化、熟悉、了解,提出施工图纸中的问题、难点、错误,并在图纸会审及设计交底时予以解决。同时,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对在施工过程中,质量难以控制,或要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新的施工工艺才能达到保证质量目的的内容进行摘录,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深入研究,编制相应的作业指导书,从而在技术上对此类问题进行质量上的保证,并在实施过程中予以改进。

施工工长在熟悉图纸、施工方案或作业指导书的前提下,合理地安排施工工序、劳动力,并向操作人员作好相应的技术交底工作,落实质量保证计划、质量目标计划,特别是对一些施工难点、特殊点,更应落实至班组每一个人,而且应让他们了解本次交底的施工流程、施工进度、图纸要求、质量控制标准,以便操作人员心里有数,从而保证操作中按要求施工,杜绝质量问题的出现。

在本工程施工过程中将采用二级交底模式进行技术交底:

第一级为项目技术负责人(质量经理),根据经审批后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作业指导书,对本工程的施工流程、进度安排、质量要求以及主要施工工艺等向项目全体施工管理人员,特别是施工工长、质检人员进行交底。第二级为施工工长向班组进行分项专业工种的技术交底。

在本工程中,将对以下的技术保证进行重点控制:施工前各种大样图;原材料的材质证明、合格证、复试报告;各种试验分析报告;基准线、控制轴线、高程标高的控制;沉降观测;混凝土、砂浆配合比的试配及强度报告。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为了按期优质、高效、安全地完成本项目的施工,达到业主满意,除在施工方案、施工方法中所涉及到的具体施工技术措施外,对技术及技术管理工作做如下安排:

选派有类似工程施工经验、组织管理能力强、技术过硬的工程管理、工程技术人员组成项目管理班子。同时组织本企业内外专家成立专家组,派驻工地,协助项目经理部做好技术攻关及技术管理工作。选派技术过硬、作风好的施工队伍进场施工。

建立以项目技术负责人为首的技术管理体系,切实执行设计文件审核制、工前培训、技术交底制、开工报告制、测量换手复核制、隐蔽工程检查签证制、“三检制”、材料半成品试验、检测制、技术资料归档制、竣工文件编制办法等管理办法。确保施工生产全过程始终在合同规定的技术标准和要求的控制下。

建立完善的技术岗位责任制,各级技术人员都要签订技术保证责任书,以关键和特殊工序实行技术人员专业分工负责制,明确责任,确保各项技术管理工作的落实。

技术交底的目的是使施工管理和作业人员了解掌握施工方案、工艺要求、工程内容、技术标准、施工程序、质量标准、工期要求、安全措施等,做到心中有数,施工有据。

工程开工前,项目经理部技术部门根据设计文件、图纸编制“施工手册”,向施工管理人员进行工作内容交底,“施工手册”内容包括工程分布、工程名称、工程数量、施工范围、技术标准、工期要求等内容。施工阶段由项目经理部技术人员向作业层技术人员对分项、分部、单位工程进行工程结构施工工艺标准、技术标准交底,现场技术交底由作业层技术人员向领工员、工班长进行技术交底。

施工技术交底,以书面交底为主,包括结构图、表和文字说明。交底资料必须详细、直观,符合施工规范和工艺细则要求,并经第二人复核确认无误后,方可交付使用。交底资料应妥善保存备查。

工程现场控制桩,由项目经理部技术部门负责接收使用、保管。交接桩双方要逐一现场查看,点交桩橛,双方应在交接记录上详细注明控制桩的当前情况及存在问题的处理意见,并进行签认。交接后,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技术力量对桩位进行复测,复测精度须符合有关规定,如误差超过允许值范围,及时与业主联系落实。

施工过程中,经理部技术人员负责施工放样、定位,控制桩点护桩测量的工序间检查复核测量。工程竣工后,按设计图纸进行中线、高程贯通测量,确保中线、标高达到设计要求。

测量原始记录、资料、计算、图表必须真实完整,不得涂改,并妥善保管。测量仪器按计量部门规定,定期进行计量检定,并做好日常保养工作,保证状态良好。

认真贯彻执行测量复核制度,外业测量资料必须经过第二人复核,内业测量成果必须两人独立计算,相互校对,确保测量成果的准确性。

施工技术文件、资料管理

所有上报、下发的图纸、文件、联系单等资料均由项目经理审查后批示。所有上报的施工管理资料由项目经理审定,施工技术资料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审定。

由资料员统一收发,统一编号,统一记录。不允许各部门与建设、监理、设计等部门直接发生关系,防止产生混乱现象。

采用微机管理手段,对文件资料进行存档和整理,并对处理结果(是否已发放给有关单位和人员,是否已按文件资料要求实施,是否有反馈信息)跟踪检查并做记录。

1.4.2.3施工操作中的质量控制措施

施工操作人员是工程质量的直接责任者,故从施工操作人员自身的素质以及对他们的管理均要有严格的要求,对操作人员加强质量意识的同时,加强管理,以确保操作过程中的质量要求。

首先,对每个进入本项目施工的人员,均要求达到一定技术等级,具有相应的操作技能,特殊工种须持证上岗。对每个进场的劳动力进行考核,同时,在施工中进行考察,对不合格的施工人员坚决退场,以保证操作者本身具有合格的技术素质。

其次,加强对每个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教育,提高他们的质量意识,自觉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在质量控制上加强其自觉性。

再次,施工管理人员,特别是工长及质检人员,随时对操作人员所施工的内容、过程进行检查,在现场为他们解决施工难点,进行质量标准的测试,随时指出达不到质量要求及标准的部位,要求操作者整改。

最后,在施工中各工序要坚持自检、互检、专业检制度,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做到工前有交底,过程有检查,工后有验收的“一条龙”操作管理方式,以确保工程质量。

1.4.2.4施工材料的质量控制措施

施工材料的质量,尤其是用于结构施工的材料质量,将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结构的安全,因此材料的质量是保证工程质量前提条件。

为确保工程质量,施工现场所需的材料均由材料部门统一采购,对本工程所需采购的物质,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控制。主要采取的措施如下:

采购物资必须在合格的材料供应商范围内采购,如所需材料在合格的材料供应商范围内不能满足,就要进行对其他厂家的评审,合格后再进行采购。物质采购遵循在诸多厂家中优中选优,执行首选名牌产品的采购原则。

将所采购的物资分类A、B类,A类材料必须提供材料质量证明和《准用证》并在规定期限内进行进场复试合格后方可入场,B类材料必须有合格证。一些材料还要有《准用证》及使用说明。

建立物质评审小组,由材料部门、项目经理部及吸收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对材料供应商的能力、产品质量、价格和信誉进行预审,建立材料供应商评定卡。采购部门负责人定期(半年度)组织对于选定的材料供应商进行审核,如审核中发现不合格的,从合格材料供应商中除名。

为了保证本工程使用的物资设备、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质量,防止使用不合格品,必须以适当的手段进行标识,以便追溯和更换;

钢筋:必须有材质证明、准用证、复试合格报告,原材必须有规格、钢号等标识,成型钢筋进场按规格型号,使用部位挂牌标识。

水泥:必须有材质证明、准用证、复试合格报告,入库须分类堆放,挂牌标识。

砂石:复试报告合格,入场必须分规格插牌标识。

砖:必须复试报告合格。

防水材料: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和认证书,工艺标准,复试合格报告,按包装标识分类存放。

其它材料必须有合格证,其包装必须有出厂标识。

所有混凝土砂浆试块必须标明工程部位、浇筑时间和强度等级。

所有标识均应建立台帐,作好记录、以具有追溯性。

1.4.2.5施工中的计量管理的保证措施

计量工作在整个质量控制中是一个重要的措施,在计量工作中,我们将加强各种计量设备的检测工作,并在柳州市指定权威的计量工具检测机构(经业主及监理同意),按企业的计量管理文件进行周检管理。同时,按要求对各操作程序绘制相应的计量网络图,使整个计量工作符合国家的计量规定的要求,使整个计量工作完全受控,从而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

各计量器具,如磅秤、量尺、试验设备和仪器等,必须按照计量法所要求定期送到计量部门校验,并妥善保管与维护,正确使用,特别是经纬仪、水准仪等仪器要经常校核,凡超过误差规定,决不能使用,要隔离存放。

施工中严格执行计量工作的有关规定。特别是钢筋混凝土工程是建筑物和主要结构,要加强对钢筋、混凝土施工过程的计量监督,拌制混凝土和砂浆必须按重量配合比,要常抽检砂、石、水泥、水的计量原始检测数据,测定砂、石含水率,准确控制拌合用水量,控制水灰比。

检查了解在用的各种计量器具的周检情况,检查是否漏检现象,检查计量器具的三率:即配备率、检测率、合格率是否满足规范及工艺要求。

计量数据是企业科学管理的依据,各种试验要按其试验程序及标准操作,各项计量数据必须准确一致,各种数据要作原始记录并及时将各种数据存档。做好计量数据的采集、处理、统计、上报工作。

原材料检测要及时作好记录,发现量差超过正负公差范围时,要立即通知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处理。

模板安装、预留预埋误差不得超过规范规定的范围,否则要整改。

钢筋的规格型号,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钢筋加工严格按配料单进行;绑扎及焊接的参数用相应计量器具进行检测,偏差不得超过规范要求。

混凝土施工前对供应本项目的搅拌站的计量器具进行一次检查,减少仪表造成的系统误差。混凝土施工中,试验人员根据气候条件及时调整配合比,并按规定做塌落度试验及强度试块。

试验人员每季度要对实验仪器进行一次抽检,维修及保养。无证人员不得使用仪器设备,各种试验要按其试验程序及标准操作。

现场测量组每季度要对所有测量仪器进行抽检、维修及保养。在测量前对仪器要认真校核,按测量步骤做好原始记录,及时消除测量中各种因素造成的误差。

2.1施工测量的质量控制

施工所用的测量仪器要定期送检,始终保持在良好状态。

测量员应经过培训持证上岗。

测量员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一定按有关规定作业。

阴雨、曝晒天气,在露天测量时要对仪器进行遮盖。

在观测过程中,经常检查仪器圆水泡是否居中,检查后视方向是否有变化,并及时调整好。每次观测完成后,一定要闭合或符合检查,防止仪器变化或偶然读错造成误差。

施工现场控制用点,经常复核、检查。

轴线、标高竖向传递要与基准点校核,控制在规定范围内,确保精度要求。

2.2砼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

加强商品混凝土运输过程控制

要求混凝土生产厂家每车出厂时出据混凝土标号、坍落度、出厂时间、数量和到达地点的发料单据。抵达现场后,由总包派专人按程序验收,填写到达时间、混凝土坍落度、目前混凝土有无异常等情况。监理人员不定期进行抽检,如混凝土出现离析,必须进行次搅拌。

大体积混凝土浇注常采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全面分层。即在第一层全面浇筑完毕后,再回头浇筑第二层。这种方案适用于结构的平面尺寸不宜太大,施工时从短边开始,沿长边推进比较合适。必要时可分成两段,从中间向两端或从两端向中间同时进行浇筑;分段分层。先从底层开始,浇筑至一定距离后浇筑第二层,如此依次向前浇筑其他各层。这种方案适用于单位时间内要求供应的混凝土较少,结构物厚度不太大而面积或长度较大的工程;斜面分层。要求斜面的坡度不大于1/3,适用于结构的长度大大超过厚度3倍的情况。混凝土从浇筑层下端开始,逐渐上移。

加强振捣,确保混凝土的密实

为确保混凝土的均匀和密实,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要求操作人员加强混凝土的振捣,插点均匀排列,按顺序振实不得遗漏,振捣期间距宜取300mm,时间15-30秒为宜,不宜过振,以表面呈现浮浆,平整和不在沉落为准,为了能排除混凝土因泌水在粗骨料、水平钢筋下部生成的水分和空隙,尚须进行二次振捣以提高混凝土与钢筋的握裹力,防止因混凝土沉落而出现的裂缝,增加混凝土的密实度,使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提高,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一般间隔20-30分钟进行二次复振,或者是在混凝土经振捣后尚能恢复塑性状态的时间。

待混凝土浇至标高时,由于泵送混凝土表面水泥浆较厚,用木抹子抹平,防止表面微小裂缝产生,在初凝前再用铁搓板压光,这样有效的控制混凝土表面龟裂,增加防水抗裂效果。

为了降低混凝土的总温升,减少内外温差,控制混凝土出机温度和浇筑温度是一个很重要的措施。对混凝土出机温度影响最大的是石子及水的温度,砂次之,水泥的影响较小。因此,具体施工中可采取遮阳覆盖,用草袋包裹洒水降温等技术措施。

2.3预埋管件、预留孔洞质量控制

预埋件、预留孔洞是本标段工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它直接影响到机电设备安装和建筑装饰的施工和质量,因此采取以下措施保证预埋件、预留孔洞不漏设、不错设,位置、数量、尺寸大小符合设计要求。

2.4电气安装工程质量控制

镀锌钢管不得熔焊跨接接地线,以专用接地卡跨接的两卡间连线为铜芯软导线,截面积不小于4mm²;

电缆敷设严禁有绞拧、铠装压扁、护层断裂和表面严重划伤等缺陷。

三相或单相的交流单芯电缆,不得单独穿于钢管内。

爆炸危险环境照明线路的电线和电缆额定电压不得低于750V,且电线必须穿于钢管内。

不同回路、不同电压等级和交流与直流的电线,不应穿于同一钢管内;同一交流回路的电线应穿于同一钢管内,且管内电线不得有接头。

低压电线,线间和线对地间的绝缘电阻值必须大于0.5MΩ。

电线、电缆接线必须准确,并联运行电线或电缆的型号、规格、长度、相位应一致。

灯具固定牢固可靠,不使用木楔。每个灯具固定用螺钉或螺丝不少于2个;当绝缘台直径在75mm及以下时,采用1个螺钉或螺栓固定。

插座接线:单相两孔插座,面对插座的右孔或上孔与相线连接,左孔或下孔与零线连接;单相三孔插座,面对插座的右孔与相线连接,左孔与零线连接;单相三孔、三相四孔插座的接地(PE)或接零(PEN)线接在上孔。插座的接地端子不与零线端子连接。同一场所的三相插座,接线的相序一致。接地(PE)或接零(PEN)线在插座间不串联连接。

照明开关安装:同一建筑物、构筑物的开关采用同一系列的产品,开关的通断位置一致,操作灵活、接触可靠;相线经开关控制。

人工接地装置必须在地面以上按设计要求的位置设测试点。如无设计要求位置,应在室外距地坪0.5m处设测试点。

测试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防雷接地的人工接地装置的接地干线埋设,经过人行道处埋地深度不应小于1m,且应采取均压措施或在其上方铺设卵石或沥青地面。

接地模块顶端埋深不应小于0.6m,接地模块间距不应小于模块长度的3~5倍,接地模块埋设基坑,一般为模块外形尺寸的1.2~1.4 倍,且在开挖深度内详细记录地层情况。

接地模块应垂直或水平就位,不应倾斜设置,保持与原土层接触良好。

暗敷在建筑物抹灰层内的引下线应有卡钉分段固定;明敷的引下线应平直,无急弯,与支架焊接处,油漆防腐处理,且无遗漏。

设备间、变压器、高低压、配电室内的接地干线应有不少于2处与接地装置引出干线连接。

建筑物顶部的避雷针、避雷带等必须与顶部外露的其他金属物体连成一个整体的电气通路,且与避雷引下线连接可靠。

2.5给排水及消防管道工程质量控制

给水管道及配件安装:室内给水管道的水压试验必须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未注明时,各种材质的给水管道系统试验压力均为工作压力的1.5倍,但不小于0.6Mpa。给水系统交付使用前必须进行通水试验并做好记录。

室内消火栓系统安装:室内消火栓系统完成后,取试验消火栓和首层取二处消火栓做试射试验,达到设计要求为合格。

排水管道及配件安装:隐蔽或埋地的排水管道在隐蔽前必须做灌水试验,其灌水高度不低于底层卫生器具的上边缘或底层地面高度。排水主立管及水平干管管道均做通球试验,通球球径不小于排水管道管径的2/3,通球率必须达到100%。安装在室内的雨水管道,在安装后须做灌水试验,灌水高度必须到每根立管上部的雨水斗。

卫生器具安装:排水栓和地漏的安装要平正、牢固,低于排水表面,周边无渗漏。地漏水封高度不得小于50mm。卫生器具交工前做满水和通水试验。

卫生器具给水配件安装:与排水横管连接的各卫生器具的受水口和立管均要采取妥善可靠的固定措施;管道与楼板的接合部位要采取可靠的防渗、防漏措施。

连接卫生器具的排水管道接口须紧密不漏,其固定支架、管卡等支撑位置正确、牢固,与管道的接触要平整。

卫生器具排水管道安装:卫生器具排水管道安装的允许偏差和最小坡度须符合设计和规范规定。

模板安装前,先检查模板的质量,不符质量标准的不得投入使用。

通病现象:梁身不平直、梁底不平及下挠、梁侧模炸模、局部模板嵌入柱梁间、拆除困难。

防治措施:支模时遵守边模包底模的原则,梁模与柱模连接处,下料尺寸一般略为缩短;梁侧模必须有压脚板、斜撑、拉线通直后将梁模钉固。梁底模板按规定起拱;混凝土浇筑前,模板应充分用水浇透。

通病现象:炸模、断面尺寸鼓出、漏浆、混凝土不密实,或峰窝麻面、偏斜、柱身扭曲。

防治措施:根据规定的柱箍间距要求钉牢固;成排柱模支模时,应先立两端柱模,校直与复核位置无误后,顶部拉通长线,再立中间柱模;四周斜撑要牢固。

通病现象:板中部下挠,板底混凝土面不平。

防治措施:楼板模板厚度要一致,搁栅要料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搁栅面要平整;支顶要符合规定的保证项目要求;板模按规定起拱。

3.2.1竖向钢筋偏位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

在立框架柱模板支撑系统前,宜在现浇混凝土楼面上预埋φ12的钢筋头或φ48的短钢管作为支点,间距不大于1m,并使斜支撑能与支点有牢固的连接,起到撑顶、反拉和调节垂直度的作用。

图纸会审与钢筋放样时注意梁、柱筋的排列,尽量减少竖向主筋因排列问题而产生的位移。

钢筋开料切断尺寸不准:根据结构钢筋的所在部位和钢筋切断后的误差情况,确定调整或返工。

钢筋成型尺寸不准确,箍筋歪斜,外形误差超过质量标准允许值:对于I级钢筋只能进行一次重新调直和弯曲,其他级别钢筋不宜重新调直和反复弯曲。

3.2.3钢筋绑扎与安装

钢筋骨架外形尺寸不准:绑扎时宜将多根钢筋端部对齐,防止绑扎时,钢筋偏离规定位置及骨架扭曲变形。

保护层砂浆垫块应准确,垫块步距取800×800㎜,否则导致平板悬臂板面出现裂缝,梁底柱侧露筋。

钢筋骨架绑扎完成后,会出现斜向一方,绑扎时铁线应绑成八字形。左右口绑扎发现箍筋遗漏、间距不对要及时调整好。

焊接工作电压和焊接时间是两个重要的参数,在施工时不得随意接头偏心和倾斜:主要原因是钢筋端部歪扭不直,在夹具中夹持不正或倾斜;焊后夹具过早放松,接头未冷却使上钢筋倾斜;夹具长期使用磨损,造成上下不同心。

咬边:主要发生于钢筋。主要原因是焊接时电流太大,钢筋熔化过快;上钢筋端头没有压入熔池中,或压入浓度不够;停机太晚,通电时间过长。

未溶合:主要原因是在焊接过程中上钢筋提升过大或下送速度过慢、钢筋端部熔化不良或形成断弧;焊接电流过小或通电时间不够,使钢筋端部未能得到适宜的熔化量;焊接过程中设备发生故障,上钢筋卡住,未能及时压下。

焊包不匀:焊包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被挤出的熔化金属形成的焊包很不均匀,一边大一边小,小的一面其高不足2mm;另一种是钢筋端面形成的焊缝厚薄不匀。主要原因是钢筋端头倾斜过大而熔化量又不足,顶压时熔化金属在接四周分布不匀或采用铁丝引弧时,铁丝球安放不正,偏正一边。

气孔:主要原因是焊剂受潮,焊接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气体渗入熔池,钢筋锈蚀严重或表面不清洁。

钢筋表面烧伤:主要原因是钢筋端部锈蚀严重,焊前未除锈;夹具电极不干净;钢筋未夹紧,顶压时发生滑移。

夹渣:主要原因是通电时间短,上钢筋在熔化过程中还未形成凸面即行顶压,熔渣无法排出;焊接电流过大或过小;焊剂熔化后形成的熔渣粘度大,不易流动;顶压力太小,上钢筋在熔化过程气体渗入溶池,钢筋锈蚀严重或表面不清洁。

成型不良:主要原因是焊接电流大,通电时间短,上钢筋熔化较多,如顶压时用力过大,上钢筋端头压入熔池较多,挤出的熔化金属容易上翻;焊接过程中焊剂泄露,熔化铁水失去约束,随焊剂泄漏,熔化铁水失去约束,随焊剂泄漏下流。

产生原因:振捣不实或漏振;模板缝隙过大导致水泥浆流失,钢筋较密或石子相应过大。

预防措施:按规定使用和移动振动器。中途停歇后再浇捣时,新旧接缝范围要小心振捣。模板安装前清理模板表面及模板拼缝处的黏浆,才能使接缝严密。若接缝宽度超过2.5mm,予以填封,梁筋过密时选择相应的石子粒径。

产生原因:主筋保护层垫块不足,导致钢筋紧贴模板;振捣不实。

预防措施:钢筋垫块夺取度要符合设计规定的保护层厚度;垫块放置间距适当,钢筋直径较小时垫块部距宜密些,使钢筋自重挠度减少;使用振动器必须待混凝土中气泡完全排除后才能移动。

产生原因:模板表面不光滑;模板湿润不够;漏涂隔离剂。

预防措施:模板应平整光滑,安装前要把粘浆清除干净,并满涂隔离剂,浇捣前对模板要浇水湿润。

产生原因: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混凝土被卡住或漏振。

预防措施:对钢筋较密的部位(如梁柱接头)应分次下料,缩小分层振捣的高度;按照规程使用振动器。

产生原因:施工缝没有按规定进行清理和浇浆,特别是柱头和梯板。

预防措施:浇注前对柱头、施工缝、梯板脚等部位重新检查,清理杂物、泥沙、木屑。

3.3.1防止墙面空鼓、开裂

抹灰前基层必须清理干净彻底,抹灰前墙体必须洒水湿润,每层灰不能抹的太厚,跟的太紧,混凝土基层表面酥皮剔除干净,施工后及时浇水养护。

3.3.2防止抹灰面层起泡,有抹纹、爆灰、开花

抹完罩面灰后,压光不得跟的太紧,以免压光后多余的水气化后产生起泡现象。抹罩面灰前底层湿度应满足规范要求,过干时,罩面灰水分很快会被底灰吸收,压光时容易出现漏压或压光困难,若浇的浮水过多,抹罩面灰后,水浮在灰层表面,压光后容易出现抹纹。

3.3.3防止面层接槎不平,颜色不一

槎子按规矩甩,留槎平整,接槎留置在不显眼的地方,施工前基层浇水应浇透,避免压活困难,将表面压黑,造成颜色不均,另外所使用的水泥应为同品种、同批号进场。

3.3.4防止接顶、接地阴角处不顺直

抹灰时没有横竖刮杠,为保证阴角的顺直,必须用横杠检查底灰,是否平整,修整后方可罩面。

3.4.1防止面层起砂、起皮

由于水泥强度不够或使用过期水泥、水灰比过大抹压遍数不够、养护期间过早进行其它工序操作,都易造成起砂现象。在抹压过程中撒干水泥面(应撒水泥砂拌合料)不均匀,有厚有薄,表面形成一层厚薄不匀的水泥层,未与混凝土很好的结合,会造成面层起皮。如果面层有泌水现象,要立即撒水泥砂(1:1=水泥:砂)干拌合料,撒均匀、薄厚一致,木抹子搓压时要用力,使面层与混凝土紧密结合成整体。

养护时间不够,过早上人:水泥硬化初期,在水中或潮湿环境中养护,能使水泥颗粒充分水化,提高水泥砂浆面层强度。如果在养护时间短强度很低的情况下,过早上人使用,就会对刚刚硬化的表面造成损伤和破坏,致使面层起砂、出现麻坑。因此,地面完工后,养护工作的好坏对地面质量的影响很大,必须要重视,当面层抗压强度达5MPa时才能上人操作。

3.4.2防止面层空鼓、有裂缝

由于铺细石混凝土之前基层不干净,如有水泥浆及油污,或刷水泥浆结合层时面积过大用扫帚扫,甩浆等都易导致面层空鼓。由于混凝土的坍落度过大滚压后,面层水分过多,撒干拌合料后终凝前尚未完成抹压工序,造成面层空鼓,最后一遍抹压时应抹压均匀,将抹纹压平压光。

在抹水泥砂浆之前必须将基层上的粘结物、灰尘、油污彻底处理干净,并认真进行清洗湿润,这是保证面层与基层结合牢固、防止空鼓裂缝的一道关键性工序,如果不仔细认真清除,使面层与基层之间形成一层隔离层,致使上下结合不牢,就会造成面层空鼓裂缝。

涂刷水泥结合层不符合要求:在已处理洁净的基层上刷一遍水泥浆,目的是要增强面层与基层的粘结力,因此这是一项重要的工序,涂刷水泥浆稠度要适宜(一般0.4~0.5的水灰比),涂刷时要均匀不得漏刷,面积不要过大,砂浆铺多少刷多少。一般往往是先涂刷一大片,而铺砂浆速度较慢,已刷上去的水泥浆很快干燥,这样不但不起粘结作用,相反起到隔离作用。

3.5电气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措施

线槽盖板接口不严,缝隙过大并有错台。操作时应仔细地将盖板接口对好,避免有错台。

小容量电机接电源线时不摇测绝缘电阻。应做好技术交底,提高摇测绝缘的必要性认识,加强安装人员的责任心。

暗配管路弯曲过多,敷设管路时,应按设计图纸要求及现场情况,沿最近的路线敷设,不绕行,弯曲处可明显减少。

剔注盒、箱出现空隙、收口不好,应在固定盒、箱时,其周围灌满灰浆,盒、箱口及时收好后再穿线上器具。

预留管口的位置不准确。配管时未按设计图要求,找出轴线尺寸位置,造成定位不准。应根据设计图要求进行修复。

暗配管路堵塞,配管后及时扫管,发现堵管及时修复。配管后及时加管堵把管口堵严实。

管口不平齐有毛刺,断管后未及时铣口,应用锉把管口锉平齐,去掉毛刺再配管。

沿桥架或线槽敷设的电缆防止弯曲半径不够。在桥架或线槽施工时,施工人员考虑满足该桥架或线槽上敷设的最大截面电缆的弯曲半径的要求。

管道螺纹接口返潮、渗漏

螺纹采用套丝机严格按标准进行加工。要求螺纹端正、光滑、无毛刺、不断丝、不乱扣等。管螺纹的主要尺寸须符合安装规定。

管螺纹加工后,先用手拧入2~3扣,再用管钳拧紧,最后螺纹留出距连接件处2~3扣。在进行管螺纹安装时,选用合适的管钳,紧配件时,还需考虑配件的位置和方向,不允许因拧过头而用倒扣的方法进行找正。

管道支吊架的距离须符合设计及规范规定,安装牢固。

支架横梁要牢固地固定在墙、柱子或其它结构物上,横梁长度方向须水平,顶面与管子中心线平行,不允许上翘下垂或扭斜。

无热位移的管道吊架的吊杆要垂直于管道,吊杆的长度能调节。有热位移的管道,吊杆在位移相反方向,按位移值的二分之一倾斜安装。

漆层厚度不匀、附着不牢

涂刷底漆前,必须清除表面的灰尘、污垢、锈斑、焊渣等杂物;涂刷油漆,厚度均匀,色泽一致,无流淌及污染现象。

十一、工程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情况、主要施工机械进场计划

1 施工机械设备进场计划

本工程工期短,工程量大,必须采用机械化施工,提高施工效率,以满足合同工期要求。根据施工内容,按照设备配套、数量足够的原则,配套主要施工机械设备及附属小型机械设备。

拟投入本标段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详见后附表一。

2 试验、测量等检测仪器进场计划

使用试验、测量、质检设备检测是判断施工中各道工序是否合格的主要手段,是工程施工工程中的质量保证,我公司根据本单位的现有试验、测量、质检设备情况,提前进行调配,确保在施工过程中能及时投入使用。

各种仪器设备在使用前需提前按国家规范要求委托专业检验部门进行检定,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确保检测的数据准确、真实。

拟配备本标段的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表见后附表二。

根据工程的规模、工程技术特性及施工工期的要求,采用机械化施工为主,计划投入先进的机械设备,做到设备有备用,较好满足施工需要,机械设备以自有的设备为主,小型机具急需时可在当地购买和租用。

在接到开工通知后,测量仪器包括全站仪、水准仪、经纬仪等进场工作。

五天内,按业主、工程师所要求的以及施工进度计划安排所需的大型施工机具进场。

4机械设备投入计划的保证措施

本工程施工需要大量的机械设备和运输车辆,其中大、中型机械设备和运输车辆更是施工的主力。

在以往施工时,常因某一关键机械(或设备、车辆)跟不上而严重影响施工,造成很大浪费。这种现象多为准备工作不充分或计划不落实所致。

因此,根据现有装备的数量、质量情况和周密的计划,分期分批地组织进场。

其中需要维修、租赁和购置的,应按计划落实,并要适当留有备份,以保证施工的需要。

建立健全项目管理机构,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和工作制度,配足够管理人员,加强计划管理,严密组织统筹安排。

在资金上保证专款专用,确保设备调配用款项及时到位,以确保工程所需的设备的投入。

我单位在建工程,多余机械可调配使用,各种机械接到通知后能够及时组织到位。

本工程施工所需设备如搅拌机、运输设备、实验设备、测量仪器等通过公司内部调整调拨,均可用汽车运输到达工地,其中个别的机械可就近租用,汽车运至工地。

按照与供方互利的原则,已进市场调查选择了一批合格的设备供应商,能够保证新设备的供应。

十二、紧急情况的处理措施、预案以及抵抗风险的措施

1 紧急情况预案建立的原则

3.1联络组:承担现场指挥部办公室的职能,由安全组负责。

3.2现场施救组:根据具体情况,及时准确鼾DB/T 10-2016标准下载,组织疏散、排险、清障救援工作的实施。尽一切可能抢救伤员及被困人员,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由工程部负责。

3.4监督组:负责对险情的发展状况进行监控,组织协调现场防控措施落实情况,为快速有效实施救援创造安全有序的条件,保障救援工作有效开展和进行现场保护工作,由质安科负责。

3.5物资组:负责保障应急救援器材、物资、设备的供应,由材料科负责。

3.6善后处理组:负责伤亡人员的善后处理工作,由后勤组负责。

4 紧急情况的救援处理

发生紧急情况后,救援现场指挥部应以员工和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止事故扩展及保护环境作为优先原则,根据具体情况充分发挥社会救援力量,如火灾及时报告119;中毒及时报告当地卫生部门等,就近组织临时救援队伍、人员、物资设备施救,同时紧急调集应急专业救援队伍、物资设备和能够参与救援的队伍及物质设备进行有效施救。

附表一:拟投入本工程的主要施工设备表

毕业设计指导书(旧)附表三:施工进度网络图

附表四:施工平面布置图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