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稳定碎石施工方案.doc

水泥稳定碎石施工方案.doc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
资源大小:109 KB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水泥稳定碎石施工方案.doc

由合肥市市政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美丹路道排工程A段全长2102m(道路桩号为0+000~2+102),BRT基层为5%水泥稳定碎石,其厚度为36cm。快车道基层为5%水泥稳定碎石,其厚度为36cm。辅道基层5%水泥稳定碎石,其厚度为36cm。慢行一体基层5%水泥稳定碎石,其厚度18cm。本工程是直接通往滨湖新区的第一条主道,是市政府重点工程之一。此道路幅宽、工程量大、管线复杂、工期紧、任务重、施工难度较大等特点。水泥稳定碎石的原材料主要是水泥和碎石。原材料的质量、配合比设计和施工方案是保证水泥稳定碎石结构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对施工工艺和施工组织要求较高,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拟制定此详细专项施工方案,指导施工。

    计划到12月25日(具备施工条件的区域)水泥稳定碎石摊铺、碾压结束。水泥稳定碎石施工总量为:258546M2。

原材料检测→试验配合比→配料→检查水泥剂量、含水量→拌和→运输→测量放样→摊铺→初整→稳压→细整→碾压成型→养生

(四)、下承层施工准备

JJF(冀)188-2021 总烃、甲烷和非甲烷总烃分析仪校准规范.pdf  1、复检二灰碎石基层的高程、宽度、纵横坡度、边坡和平整度均符合要求。没有松散材料和软弱地点。

  2、下承层要进行彻底清扫,并适量洒水,保持下承层湿润。

在已清理成型的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的二灰碎石基层上复测中心线,直线段每20m设一桩,平曲线每10m设一桩,并在路面边缘外侧0.5m设指示桩,进行水平测量,在两侧指示桩上,根据设计高程和实测高程及试验段求得准确的松铺系数,在指示桩指示松铺位置拉上钢丝线。

施工前由现场中心实验室按规范或设计推荐的比例进行混合料配比方案试验,报监理批准。混合料试件的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上层不小于3.5Mpa,压实度≥98%、下层不小于3.0 Mpa,压实度≥97%。配合比在正式施工前应经过监理工程师或业主(代表)批准。

试验路段:选择100m长的试验路段,根据工程师认可的配合比进行现场摊铺和压实试验。以检验所采用的施工设备能否满足备料、拌和、摊铺和压实的施工方法、施工组织,以及一次施工长度的适应性等。试验路段拟采用不同的压实厚度,测定其干重、含水量及使混合料达到最佳含水量时的压实系数、压实遍数、压实程序的施工工艺。

通过试验路段试拌得出保持级配稳定和混合料生产控制的方法与体制,通过试铺提出减少离析、易于摊铺、避免早期干缩裂缝、兼顾平整度与压实度要求的工艺配套措施。

水泥稳定碎石采用稳定土厂拌设备拌和方法,骨料必须分仓配料,骨料、水泥和水必须自动计量,保证用量准确。在拌和厂配3台WBS300型混合料拌合站负责混合料的拌和,每天工作16个小时确保混合料供应如期进行。拌和时配料根据试验确定的配合比进行配料。拌和过程中的加水量略大于最佳含水量,并尽量做到随拌随运走。拌和前反复调试好机械,以使拌和机运转正常,拌和均匀。各成份拌和按比例掺配,并以重量比加水,对拌和时加水时间及加水量进行记录。拌和时混合料的含水量高于最佳含水量0.5%—1.0%,以补偿后续工序的水分损失;工地实际采用的水泥计量可比室内实验所确定的剂量适当增加,最多不超过0.5%,水泥剂量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拌和机生产的混合料保证非常均匀,色泽一致,没有灰条、花团和花面,没有水泥及碎石的粗细颗粒“窝”,当发现有没充分拌和的材料需重新拌和才能使用或把此料剔除堆于一旁。

拌和好的混合料尽快运至现场进行摊铺,运输车装载均匀。混合料组织20台15t自卸车运输。运输时,运输车如果要通过已铺筑路段,速度一定要缓,以减少不均匀的碾压或车辙。我项目部派专人指挥运输车辆卸料,做到安全生产,并做好相应的记录。从第一次在拌和机内加水拌和到完成压实工作的时间控制为3~4h。混合料运输车配置应根据运距、道路状况、摊铺能力等因素综合确定,以满足摊铺要求为准。一般以摊铺现场有1~2辆车等为宜。车上的混合料加以覆盖塑料薄膜以防运输过程中水分蒸发,保持装载高度均匀以防离析。运输混合料的自卸车,均匀地在已完成地铺筑层整个表面上通过,速度宜缓,以减少不均匀碾压或车辙。

(九)、 混合料摊铺与整形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摊铺时混合料的含水量应大于最佳含水量0.5%~1.0%,以补偿摊铺及碾压过程中的水分损失。运料车在摊铺机前方10cm—30cm停车,由摊铺机迎上推运卸料,边前进边卸料,卸料速度和摊铺速度相协调。

施工中派测量员随时检测摊铺后的标高,出现异常马上采取补救措施。

派专人用拌和好的水泥稳定碎石,对摊铺后表面粗料集中的部位人工找补,使表面均匀,局部水分不合适的要挖除换填合格材料。多余废料不得抛弃路旁,应用小推车随时清出现场。

碾压完成后立即进行养生,采用洒水、塑料薄膜覆盖养生,每天洒水次数以保持基层表面湿润为度,养生期不小于7天。养生期间封闭交通,如因特殊原因不能封闭交通时,应将车速限制在15km/h以下,但严禁重型车辆通行。养生前三天选择洒水车撒水,要注意喷头的角度,以避免对水泥稳定碎石产生冲刷,造成局部坑槽。

    施工过程中,混合料应按规范标准进行制作含水量、水泥和七天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其试验结果及频率要符合技术规范要求。

(十三)、接缝和掉头处的处理

1.同日施工的两工作段,应采用搭接。前一段铺筑后,留5~8m不进行碾压,后一段施工时,应加水泥重新拌和,并于后一段共同碾压。

2.工作缝和掉头处处理:在已碾压完成的水泥稳定土层末端,挖一条横贯全宽的约30cm的槽,直挖到下承层顶面。槽与路的中心线垂直,靠稳定土的一面应切成垂直面,并放两根与压实度等厚、长为全宽一半的方木紧贴垂直面。用原挖出的土回填槽内其它部分。第二天,邻接作业段摊铺碾压后,除去方木,用混合料回填。整平时,接缝处的水稳应较已完成断面高出约5cm,以利形成一个平顺的接缝。

3. 纵缝:因本工程最宽行车道宽为15m,故采用两台摊铺机整幅摊铺,避免纵缝。

我项目部将对涉及施工的人员、机械设备、材料、运输、协调这五大组织的安排为:

人员组织主要分为两大类:施工管理层及施工劳务层。

(1)施工管理层人员组织

在组建本工程项目管理班子时,我公司将选派曾施工过类似工程形式的,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的项目管理班子进驻现场,直接参与本工程的建设和管理。

加强管理,以确保整个工程在施工全过程中具有连贯性,从而为全面管理、全面协调、全面控制创造有利条件。

(2)施工劳务层人员组织

施工劳务层是施工过程中的实际操作人员,是工程质量、进度、安全、文明施工的最直接的保证者。我公司在选择劳务层操作人员时的原则为:具有良好的质量、安全意识;具有较高的技术等级;具有相类似工程施工经验。

劳务层的划分分为两类:第一类为专业化强的技术工种,配备人员为我公司曾参与施工过相类似工程的,具有丰富的经验的人员。第二类为普通技术工种,由施工过类似工程的施工人员为主进行组建。第三类为非技术工种,此类人员为长期与我公司合作的施工劳动力队伍,进场人员均具有一定的施工经验。

公司长期培训有部分非农民工,且都属于技术熟练工人,使用这部分人员,既可保证人员的调配,又可保证工程质量。

针对本工程的特点,将采用2台18~21t静压、3台22~25静压、3台振动压路机,自卸汽车20台,摊铺机2台,6000L洒水车2台进行施工,推土机T140 4台,小推车10辆。每机械配1~2机械操作手。

3、材料组织                 

项目部配备专职材料管理人员负责对本工程的材料进行采购和供应。在原材料选择上,凡用于工程中的所有原材料均需有正规的出厂合格证,对材料的物理机械性能、组成成分等严格把关,特别是粗细骨料等影响工程结构质量的原材料,不仅需合格证,而且将按相应标准对原材料取样复试,确保用于工程的所有材料质量符合国家、行业标准。

在材料进场前,制订详细的运输车次、运输时间和运输路线计划,避免因乱停乱放而造成运输不畅。

施工期间对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提出很高的要求,为此,我公司将把协调组织工作放在重要位置,着重对各工种的施工质量、安全及施工进度进行协调和管理,为各工种提供合理的施工作业面,协调各工序的衔接,保证各工种的水源、电源要求。

同时,还应做好与施工现场周边社区及政府各主管部门的协调工作,配备具有一定民事协调能力的管理人员组成项目协调班子,在施工中与周边社区紧密联系,及时沟通,解决各类摩擦及矛盾。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使施工现场溶入社区,并以共创文明工地为目标。同时,我们在施工中将充分考虑施工对周边社区的影响,制订有关措施,将扰民程度降至最低,以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十五)、其它注意事项及安全措施

    1. 拌和时,应尽量延长拌和时间,保证拌和充分QX/T 397-2017标准下载,不能出现离隙现象。

   2. 施工前要通过试验段确定详细的施工工艺来指导施工。

3.工地气温低于于5℃时,不应进行施工,并应在重冰冻之前一个月结束。由于施工期在冬季,应加快施工进度,混合料碾压完成后,除覆盖塑料薄膜外,还应覆盖毛毡等物品进行保温养生。应特别注意天气变化,勿使混合料受雨淋,降雨时应停止施工, 但已摊铺好的混合料尽快碾压密实。

4. 水泥稳定碎石施工时,采用流水作业法,各工序紧密衔接,以缩短从拌和到完成碾压之间的延迟时间。

     5、我方派专职安全员对施工机械进行管理,对危险区域进行防护,施工用电方面派专职电器设备操作人员管理。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实施指南2020年版.pdf美丹路A标施工人员组织机构

工程常务指挥:宋丰文    何 斌

技术员(测量):葛茂延  甘本云  唐继峰  李伟  杨桂斌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