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工艺2【水利投标施工工艺大全】

施工工艺2【水利投标施工工艺大全】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
资源大小:1.08M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施工工艺2【水利投标施工工艺大全】

桩基础工程形式前14天,承包人应根据本章有关要求,提交一份包括下列内容的施工措施计划,报送监理人审批。

成桩机械及其配套设备的选择;

制桩材料成口备件的配置;

DA_T 77-2019纸质档案数字复制件光学字符识别(OCR)工作规范.pdf施工质量、安全和环境保护措施;

在桩基础施工过程中应及时向监理人提交测量放样成果、施工记录、材料试验和配合比试验成果、施工质量检查记录和重大质量事故处理报告,报送监理人。

桩基础工程完工后,承包人应为监理人进行完工验收提交以下完工资料:

桩的静荷载和动荷载试验的资料和确定贯入度的记录;

监理人要求提交的其它完工资料。

2、桩基础施工的一般要求

(1)桩基和板桩的轴线应从基准线引出。在打桩地区附近设置的水准点,其数量不得少于2个。

(2)桩基和板桩轴线位置的允许偏差,不得超过下列数值:

桩基和板桩 20mm

单排桩 10mm

(3)桩基和板桩轴线的控制桩,应设在不受打桩影响的地点。施工过程中对桩基轴线应作系统检查,每10天不少于1次。控制桩应妥加保护,移动时,应先检查其正确性,并做好记录报监理人。

(4)打桩前应处理高空和地下障碍物。打桩和运桩的场地应平整。桩机移动的范围内除应保证桩机的垂直度要求外,并应考虑场面的承载力,施工场地及周围应保持排水沟畅通。

(5)打桩宜重锤地击,锤重的选择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桩的类型、结构、密集程度及施工条件参照相关规范选用。

(6)打桩的控制原则:

1)贯入度已达到而桩尖标高示达到时,应继续锤击3阵,其每阵10击的平均贯入度不应大于规定的数值。

2)桩尖位于硬土层时,以贯入度控制为主,桩尖进入持力层深度或桩尖标高可作参考,桩尖位于软土层时,以桩尖设计标高控制为主,贯入度可作参考。

3)打桩时,如控制指标已符合要求,而其他的指标与要求相差较大时,应报监理人会同有关单位研究决定。

4)贯入度应通过试桩或做打桩试验报监理人确定。

(7)桩基工程施工前,应做打桩试验,以检验设备和工艺是否符合要求,数量不少于2根。

(8)打桩时如发现地质条件与招标文件提供的数据不符,应及时报送监理人。

(9)邻近原有建筑物打桩时,应按有关规范的相关规定执行,并采取适当的隔振措施。

(1)板桩运至使用地点后,应进行检验,制作偏差应符合下列要求:

横截面相对两边之差 5mm

保护层厚度 ±5mm

凸榫或凹榫 ±3mm

桩尖对桩轴线位移 10mm

桩身弯曲矢高 0.1%桩长并不得大于10mm

(2)板桩的始桩长度应较其它的桩加长2~3m。转角处应设置转角桩。始桩和转角桩的桩尖应制成对称形。

(3)板桩施工应沿板桩两侧设置导向围囹,围囹应的足够刚度和强度。板桩应顺围囹打入,并应随时检验和校正。

(4)打板桩,宜凸榫套凹榫,并按规范规定做好记录。

(5)开始打入的板桩或挂角桩应保持垂直,否则应采取措施处理。

(6)在板桩施工和基坑开挖期间应采取措施,确保板桩稳定,并做好观测资料。

木桩的材质应良好,其单面弯曲度不得大于0.1%。

木桩的顶部应垂直于桩中心线锯平,并按桩帽和桩箍加工。土层中有坚硬的夹杂物时,桩的下端应安装铁桩尖。

接长木桩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桩打入后,桩的接头在地面下的深度不得小于2m;

②相邻桩接头的高差,不得小于0.75m;

③每根桩以一个接头为宜,接头处宜根径对根径;

④接头的木桩,不得用振动打桩机下沉。

承包人应会同监理人进行质量检查和验收,其检查和验收记录应报送监理人。

①桩基工程的验收,除应按设计要求和本章有关的规定执行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当桩顶设计标高与施工场地标高相同时,桩基工程的验收应待打桩完毕后进行;

当桩顶设计标高低于施工场地标高需送桩时,在每一根桩的桩顶打至场地标高,应进行之间验收,待全部桩打完,并开挖到设计标高后,应再作检验。

③板桩的平面位置和垂直度的偏差应符合以下要求:

平面位置 100mm

垂直度 1%

2.8.3 防渗墙施工

2.8.3.1、施工准备

我单位将按批准的设计及招标文件施工。施工前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报监理单位批准后实施。

重要或有特殊要求的工程,宜在地质条件类似的地点,或在防渗墙中心线上进行施工试验,以取得有关造孔、固壁泥浆、墙体浇筑等资料。

建造槽孔前应修筑导墙,导墙宜采用现浇混凝土。当地基土较松散时应采取加密措施,其加密深度以5~6m为宜。

钻机轨道应平行于防渗墙的中心线,地基不得产生过大或不均匀沉陷,轨枕间应填充道渣碎石。

倒浆平台宜采用现浇混凝土,其下可设置块石垫层。

临时施工道路应畅通无阻,并应确保雨季施工的可靠性。

(1)防渗墙的中心线及高程,应依照设计文件,根据测量基准点进行控制。

(2)划分槽段时,应综合考虑地基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施工部位、造孔方法、机具性能、造孔历时、混凝土供应强度、墙体预留孔的位置、浇筑导管布置原则以及墙体平面形状等因素。

合拢段的槽孔长度以短槽孔为宜,应尽量安排在槽深较浅、条件较好的地方。

(3)确定孔口高程,需考虑:

a、施工期的最高水位;

b、能顺畅排除废浆、废水、废渣;

c、尽量减少施工平台的挖填方量;

d、孔口应高出地下水位2.0m。

(4)防渗墙造孔工艺应根据地层情况、钻机类型和其它施工条件选择钻劈法、两钻一抓法或抓取法等。

(5)使用钻劈法造槽孔,应注意:

a、开孔钻头直径必须大于终孔钻头直径,磨损后应及时补焊;

b、选择合理的副孔长度;

c、一、二期槽孔同时造孔,其间应留有足够的长度。

(6)两钻一抓法应先钻完主孔,后用抓斗抓取副孔土体,两侧主孔的中心距宜等于抓斗的有效抓取长度。

(7)抓取法施工应分主孔和副孔,主、副孔长度均应小于抓斗的有效抓取长度。

(8)造孔中,孔内泥浆面应保持在导墙顶面以下30~50cm。

(9)地层中的孤石,在保证孔壁安全的前提下,可采取小钻孔爆破或定向聚能爆破的方法处理。

(10)漏失地层,应采取预防措施。发现泥浆漏失,应立即堵漏和补浆。

(11)施工现场应设置排水沟,及时排除槽孔周围的废水、废浆、废渣。

(12)槽孔孔壁应平整垂直;不应有梅花孔、小墙等。孔位允许偏差不得大于3cm;孔斜率不得大于0.4%,含孤石、漂石地层以及基岩面倾斜度较大等特殊情况,孔斜率应控制在0.6%以内;一、二期槽孔接头套接孔的两次孔位中心在任一深度的偏差值,不得大于设计墙厚的1/3,并应采取措施保证设计墙厚。

(13)槽孔嵌入基岩的深度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基岩面需按下列方法确定:

a、依照防渗墙中心线地质剖面图,当孔深接近预计基岩面时,即应开始取样,然后根据岩样的性质确定基岩面;

b、对照邻孔基岩面高程,并参考钻进情况确定基岩面;

c、当上述方法难以确定基岩面,或对基岩面发生怀疑时,应采用岩芯钻机取岩样,加以确定和验证。

基岩岩样是槽孔嵌入基岩的主要依据,必须真实可靠,并按顺序、深度、位置编号,填好标签,装箱,妥善保管。

(14)造孔结束后,应对造孔质量进行全面检查。经检查合格,方可进行清孔换浆。

(15)清孔换浆宜选用泵吸法或气举法。

(16)清孔换浆结束后1h,应达到下列清孔标准:

a、孔底淤积厚度不大于10cm;

b、当使用粘土泥浆时,孔内泥浆的密度不大于1.30g/cm3,粘度不大于30s,含砂量不大于10%;当使用膨润土泥浆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另行确定。

清孔换浆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17)二期槽孔清孔换浆结束前,应清除接头混凝土孔壁上的泥皮。宜用钢丝刷子钻头进行分段刷洗,刷洗的合格标准是:刷子钻头上基本不带泥屑,孔底淤积不再增加。

(18)清孔合格后,应于4h内开浇混凝土,如因下设钢筋笼或其它埋设件,不能按时浇筑,则应由监理或设计单位与承包单位协商,另行提出补充规定。

2.8.3.3 墙体材料及其施工

a防渗墙的墙体材料可采用普通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塑性混凝土、固化灰浆等。

b墙体材料应达到下列要求:

(1)设计提出的抗压强度、抗渗性能及弹性模量等指标;

(2)墙体材料拌合物应具有良好的施工性能。

c配制墙体材料的水泥、骨料、水、掺合料及外加剂等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其配合比及配制方法应通过试验决定。

d浇筑槽孔前,必须拟定浇筑方案,其主要内容有:

(1)绘制槽孔纵剖面图;

(2)计划浇筑方量、供应强度、浇筑高程;

(3)混凝土导管等浇筑器具及埋设件的布置、组合;

(4)浇筑方法、开浇顺序、主要技术措施;

(5)墙体材料配合比、原材料品种及用量。

e防渗墙墙体应均匀完整,不得有混浆、夹泥、断墙、孔洞等。

f墙体施工的质量事故,承包单位除应按规定及时处理和补救外,并应提供事故发生的时间、位置、原因、补救措施、处理经过等资料。

a混凝土墙体材料,入孔坍 落度应为18~22cm,扩散度应为34~40cm,坍落度保持15cm以上的时间应不小于1h;初凝时间应不小于6h,终凝时间不宜大于24h;混凝土的密度不宜小于2100kg/m3。当采用钻凿法施工接头孔时,一期槽段混凝土早期强度不宜过高。

b普通混凝土的胶凝材料用量不宜少于350kg/m3;水胶比不宜大于0.65。水泥标号不宜低于325#。

c配制混凝土的骨料,宜优先选用天然卵石、砾石和中、粗砂;最大骨料粒径应不大于40mm,且不得大于钢筋净间距的1/4。

d墙体采用固化灰浆,需遵守下列规定:

1)配制固化灰浆的泥浆,漏斗粘度宜为25~45s,密度应根据固化灰浆的配合比控制;

2)新拌混合浆液失去流动性的时间不宜小于5h,固化时间不宜大于24h;

3)原位搅拌法施工时固化灰浆的密度宜为1.3~1.5g/cm3。

(3)混凝土拌和及运输

a混凝土的拌和及运输能力,应不小于最大计划浇筑强度的1.5倍。

b混凝土的拌和、运输应保证浇筑能连续进行。若因故中断,时间不宜超过40min。

c应保证运至孔口的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和易性。

(4)泥浆下混凝土浇筑

a泥浆下浇筑混凝土应采用直升导管法,导管内径以200~250mm为宜。

b槽孔内使用两套以上导管时,间距不得大于3.5m。一期槽端的导管距孔端或接头管宜为1.0~1.5m,二期槽端的导管距孔端宜为1.0m。当槽底高差大于25cm时,导管应布置在其控制范围的最低处。

c导管的连接和密封必须可靠。应在每套导管的顶部和底节管以上设置数节长度为0.3~1.0m的短管。导管底口距槽底应控制在15~25cm范围内。

d开浇前,导管内应置入可浮起的隔离塞球。开浇时,应先注入水泥砂浆,随即浇入足够的混凝土,挤出塞球并埋住导管底端。

e浇筑过程需遵守下列规定:

1)导管埋入混凝土的深度不得小于1m,不宜大于6m;

2)混凝土面上升速度不应小于2m/h;

3)混凝土面应均匀上升,各处高差应控制在0.5m以内,在有钢筋笼和埋设件时尤应注意;

4)至少每隔30min测量一次槽孔内混凝土面深度,至少每隔2h测量一次导管内混凝土面深度,并及时填绘混凝土浇筑指示图,以便核对浇筑方量;

5)槽孔口应设置盖板,避免混凝土散落槽孔内;

6)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混凝土严禁浇入槽孔内;

7)应防止入管的混凝土将空气压入导管内。

f混凝土终浇顶面宜高于设计高程50cm。

a原位搅拌法施工,固化材料加入槽内前,应将孔内泥浆搅拌均匀;水泥宜搅拌成水泥砂浆加入,水泥砂浆的密度不宜小于每立方米1.8g。

b原位搅拌法应根据设计选择搅拌方式。

c原位搅拌法气拌方式,空压机的额定压力不小于孔内最大浆柱压力的1.5倍;每根风管均应下到槽底,风管底部应安装水平出风花管;加料应在2h内结束,中途不得停风,结束后继续气拌至少30min。

d原位搅拌结束前,应从槽内2~4个不同部位取样装模成型试件。

f槽孔内混合浆液固化后,应用湿土覆盖墙顶。

2.8.3.4 墙段连接

(1) 在条件许可时,应尽量减少墙段连接缝。

(2) 墙段连接可选用接头管(板)法、钻凿法、双反弧桩柱法等。

(3) 接头管(板)法施工,需遵守下列规定:

1)接头管(板)应能承受最大的混凝土压力和起拔力,管(板)表面应平整光滑,其节间连接方式应简便、可靠、易操作;

2)应根据预计的最大拔管(板)阻力,选用有足够起拔能力的吊车或液压拔管机起拔接头管;

3)开始拔管的时间通过试验确定;

4)浇筑过程中应经常活动接头管(板);

5)起拔接头管(板)过程中,必须做好混凝土浇筑和起拔记录;

6)液压拔管(板)机起拔接头管,应验算地基及导墙的承载能力,并采取措施防止孔口坍塌。

(4)双反弧桩柱法施工,需遵守下列规定:

1)用于防渗墙槽段(或圆桩)连接的双反弧桩柱,其弧顶间距为墙厚的1.1~1.5倍;

2)钻凿双反弧桩孔,钻头不得扭转,桩孔孔斜应符合规定;

钻完桩孔后,需用专用的机具将其两端一期槽(或圆桩)混凝土上所附泥皮及地层残留物全部清除。清除结束标准是作业后孔底淤积不再增加。

(5)槽孔内钢筋笼及埋设件

①结合防渗墙施工工艺,钢筋笼的结构设计需满足以下规定:

a 钢筋笼的外形尺寸应根据槽段长度、接头形式及具备的起重能力等因素确定;

b 钢筋笼保护层厚度应不小于80mm;

c 垂直钢筋净间距应不小于混凝土粗骨料直径的4倍,尤应注意分节钢筋笼搭接段的钢筋间距;应尽量减少水平配置的钢筋,其中心距宜大于150mm;加强筋与箍筋不得设计在同一水平面上;

d 混凝土导管接头外缘至最近处钢筋的间距应大于100mm。

②钢筋笼制作最大允许偏差规定为:

a 主筋间距为±10mm;

b 箍筋和加强筋间距为±20mm;

c钢筋笼长度为±50mm;

d 钢筋笼弯曲度不大于1%。

③应采取措施使钢筋笼在存放和吊运过程中不致扭曲变形。

④应在钢筋笼上安装定位垫块,以保证保护层的厚度。

⑤钢筋笼底端垂直钢筋应加工成微闭合形状。

⑥钢筋笼分节长度应按孔深、起吊高度、重量、在孔口总连接时间、出厂钢筋长度等综合考虑选定。

⑦钢筋笼下设起吊应选择合适起吊点。钢筋笼较长时,应采用两点法起吊。下设钢筋笼,应对准槽段中轴线,吊直扶稳,缓缓下沉,避免碰撞孔壁,如遇阻碍,不可强行下沉。

⑧分节制作的钢筋笼,应保证上、下节连接后的垂直度。

钢筋笼下端距槽底一般不宜小于20cm。应防止混凝土浇筑时钢筋笼上浮。

⑨钢筋笼入槽后,其定位允许最大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定位标高为±50mm;

b 垂直墙轴线方向为±20mm;

c 沿墙轴线方向为±75mm。

①墙体内可采用预埋管或预留孔法(拔管法)成孔。

②预埋管或预留孔所使用的拔管管模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管模的结构应有助于最大限度减少起拔阻力,并保证在已成孔段不出现负压。管接头应牢固。下设前,应先在地面上试组装,检查其是否顺直,其弯曲度应小于1%。

③预埋管或预留孔孔位应布置在两相邻混凝土导管间的中心位置或槽孔端头。

④预埋管底部和上端应予以固定。

a 混凝土开浇后,适时地将管模插入混凝土内以固定其下端;

b 确定最佳拔管时间。

⑥应保护好预埋管和预留孔,防止异物坠入。

①防渗墙内埋设的预测仪器主要有应变计、无应力计、钢筋计、土压力盒、墙体变形测斜导管等,均应使用合适的埋设方法。

②仪器埋设断面,应在相邻混凝土导管间的中心位置上。仪器埋设断面处的造孔质量必须合格。

③仪器埋设前,应完成仪器的力学率定、温度率定、绝缘气密性率定,并进行电缆绝缘的气密性检查和芯线电阻检查,电缆硫化接头强度和绝缘情况检查。

④仪器埋设,应按设计严格控制其位置和方向,注意对电缆的保护,防止从槽孔口掉入异物。

⑤承包单位在混凝土浇筑完毕至防渗墙竣工,应妥善保护仪器电缆。

2.8.3.5特殊处理

(1)导墙严重变形或底部坍塌,宜采取以下处理方法:

1)破坏部位应重新修筑导墙或采取其它安全施工措施;

2)改善地基条件和槽内泥浆性能。

(2)地层严重漏浆,应迅速填入堵漏材料,必要时可回填槽孔。

(3)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导管堵塞、拔脱或漏浆需重新下设时,必须采用下列办法:

1)将导管全部拔出、冲洗、并重新下设,抽净导管内泥浆继续浇筑;

2)继续浇筑前必须核对混凝土面高程及导管长度,确认导管的安全插入深度。

(4)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钢筋笼上浮,需采取以下措施:

1)应及时调整导管埋入深度并适当降低混凝土面上升速度;

2)对笼体锚固或压重。

(5)一、二期槽孔套接接头达不到设计要求的最小墙厚时,可选择下列处理办法:

1)在接缝上游侧进行高压喷射灌浆或灌浆处理;

2)在最小套接断面处加打一钻,钻头直径根据接头孔孔斜和设计墙厚选择,成孔后再浇筑混凝土。

(6)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发生质量事故,可选取以下办法进行处理:

1)凿除已浇入孔内的混凝土,重新浇筑;

2)在需要处理墙段上游侧补贴一段新墙;

3)地层可灌性较好时,宜在需要处理的墙段上游面进行灌浆或高压喷射灌浆处理。

2.8.3.6 质量检查和工程验收

(1)承包单位在开工前必须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包括建立质量检查机构,配备质检人员,并制订质量检查制度及实施办法等。

(2)质检人员应对槽孔建造、泥浆配制及使用、清孔换浆、钢筋笼加工运输及下设、混凝土浇筑等质量进行检查与控制。

(3)检查墙身质量应在成墙一个月后进行,检查内容为墙体的均匀性、可能存在的缺陷和墙段接缝。检查可采用钻孔取芯和其它无损检测等办法。检查孔的位置和数量,由发包单位、监理单位会同有关单位研究确定。

(4)混凝土防渗墙工程的验收,分工序质量验收和单项工程竣工验收。

工序质量验收包括终孔验收、清孔验收、钢筋笼制造及下设质量验收,混凝土浇筑质量验收。

各工序验收合格后,由监理单位或发包单位签发合格证。

(5)槽孔的终孔验收应包括下列内容:

1)孔位、孔深、孔斜、槽宽;

2)基岩岩样与槽孔嵌入基岩深度;

3)一、二期槽孔间接头的套接厚度。

(6)槽孔的清孔验收应包括下列内容:

3)接头孔壁刷洗质量。

(7)钢筋笼制造及下设验收应包括下列内容:

1)钢筋笼的尺寸,导向装置及加工质量;

2)钢筋笼的下设位置及节间连接质量。

(8)浇筑验收应包括下列内容:

2)混凝土面的上升速度及导管埋深;

5)出机口取样的物理力学指标及其数理统计分析结果。

(9)灰浆防渗墙泥浆固化的验收应包括下列内容:

1)灰浆原材料的检验;

2)内固化浆液的物理力学性能指标;

3)的均匀性及抗渗性能。

(10)项工程竣工验收,应具备下列资料:

1)图纸、说明书、技术要求、变更及补充文件;

2)报告、竣工总平面图及剖面图、每个槽孔的竣工资料;

3)原始记录、质量检查及工序验收资料、各种原材料试验资料、墙体材料及泥浆试验资料、施工期地下水位和坝体观测资料、墙身检查孔成果资料、重大质量事故报告;

4)专题试验研究报告。

(11)位和监理单位检查,认为工程质量符合要求时GB/T 5100-2020 钢质焊接气瓶.pdf,应签发合格证,如不符合要求,承包单位应根据发包单位或监理单位意见进行处理,达到合格后再进行验收。

2.8.3.6施工记录和观测工作

(1)承包单位必须做好防渗墙施工记录和资料分析工作。主要图表可采用规范格式。

(2)防渗墙施工过程中,宜对槽口沉陷和位移进行观测。

(4)工程交付使用后,运行管理部门应对防渗墙进行系统观测,及时整理分析观测资料,监视防渗墙的运行情况。

DB11/T 1582-2018标准下载 3.2 土坝基础处理

1、施工前的准备:施工前

3.2.1 土坝劈裂式灌浆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