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地铁配套工程车站结构衬砌施工方案

广场地铁配套工程车站结构衬砌施工方案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
资源大小:1.87M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广场地铁配套工程车站结构衬砌施工方案

本工程基础底板,侧墙及室楼层板均为超长构件,采用预留后浇带措施,具体要求如上图。待后浇带两侧混凝土构件浇注完在规定时间时,采用强度等级较两侧结构高一级加膨胀剂的混凝土浇注 ,并加强振捣及养护工作。

后浇带或跳仓方留置的竖向施工缝,宜用钢板网、铁丝网或小木板拼接支模,也可用快易收口网进行支挡;后浇带的垂直支架系统宜与其它部位分开。

4.3.4 温度加强带

JJF(黔) 37-2020 水泥安定性试验用沸煮箱校准规范.pdf本工程基础底板,侧墙及楼层板均为超长构件,采用加强带及补偿收缩混凝土技术措施,具体要求如下:

1、温度加强带对应侧墙处按后浇处理,钢筋在后浇带处搭接, 待30天后用无收缩内参HA高效抗裂防水剂混凝土浇灌。

(2) 限制干缩率不大于3x10。

(3) 根据限制膨胀率和限制干缩率,通过实验确定膨胀剂的掺量。

(4) 应选择具有膨胀,防水双重功能,且在同类工程中成功应用的外加剂。

3、在满足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条件下严格控制水灰比不宜大于0.50,施工中不得任意加水。

4、加强带与非加强带同时平行浇筑,不留施工缝,加强带混凝土浇注可略提前,非加强带混凝土浇灌稍滞后。

5、严格控制混凝土前28天养护,应使其处于淋水保湿状态,以达到相当于水中养护的条件。

6、施工单位应保证秋末入冬前及时采取封闭采暖等必要措施使结构处于正常室内环镜,防止超长混凝土因降温产生裂缝.

7、因加强带混凝土与非加强带混凝土膨胀剂掺量不同,故施工中应对混凝土的配料,搅拌,运输,浇灌分别设置专人与设备,进行有序管理。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按施工技术方案及时采取有效的养护措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在浇筑完毕后的12h以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并保湿养护;

2、混凝土浇水养护的时间:对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7d;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d;

3、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混凝土养护用水应与拌制用水相同;

4、采用塑料布覆盖养护的混凝土,其敞露的全部表面应覆盖严密,并应保持塑料布内有凝结水;

5、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

6、当日平均气温低于5℃时,不得浇水;

7、混凝土表面不便浇水或使用塑料布时,宜涂刷养护剂;

8、大体积混凝土应进行保温保湿养护,在每次混凝土浇筑完毕后,除应按普通混凝土进行常规养护外,尚应及时按温控技术措施的要求进行保温养护,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专人负责保温养护工作,并应按本规范的有关规定操作,同时应做好测试记录;

(2)保湿养护的持续时间不得少于14d,应经常检查塑料薄膜或养护剂涂层的完整情况,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

(3)保温覆盖层的拆除应分层逐步进行,当混凝土的表面温度与环境最大温差小于20℃时,可全部拆除。

9、塑料薄膜、麻袋、阻燃保温被等,可作为保温材料覆盖混凝土和模板,必要时,可搭设挡风保温棚或遮阳降温棚。在保温养护过程中,应对混凝土浇筑体的里表温差和降温速率进行现场监测,当实测结果不满足温控指标的要求时,应及时调整保温养护措施。

10、 大体积混凝土拆模后,地下结构应及时回填土;地上结构应尽早进行装饰,不宜长期暴露在自然环境中。

4.3.6 温控施工的现场监测与试验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里表温差、降温速率及环境温度及温度应变的测试,在混凝土浇筑后,每昼夜可不应少于4次;入模温度的测量,每台班不少于2次。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内监测点的布置,应真实地反映出混凝土浇筑体内最高温升、里表温差、降温速率及环境温度,可按下列方式布置:

1、监测点的布置范围应以所选混凝土浇筑体平面图对称轴线的半条轴线为测试区,在测试区内监测点按平面分层布置;

2、在测试区内,监测点的位置与数量可根据温凝土浇筑体内温度场分布情况及温控的要求确定;

3、在每条测试轴线上,监测点位宜不少于4处,应根据结构的几何尺寸布置;

4、沿混凝土浇筑体厚度方向,必须布置外面、底面和中凡温度测点,其余测点宜按测点间距不大于600mm布置;

5、保温养护效果及环境温度监测点数量应根据具体需要确定;

6、混凝土浇筑体的外表温度,宜为混凝土外表以内50mm处的温度;

7、混凝土浇筑体底面的温度,宜为混凝土浇筑体底面上50mm处的温度。

测温元件的选择应符合以下列规定:

1、测温元件的测温误差不应大于0.3℃(25℃环境下);

3、绝缘电阻应大于500MΩ;

温度和应变测试元件的安装及保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1、测试元件安装前,必须在水下1m处经过浸泡24h不损坏;

2 测试元件接头安装位置应准确,固定应牢固,并与结构钢筋及固定架金属体绝热;

3、测试元件的引出线宜集中布置,并应加以保护;

4、测试元件周围应进行保护,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下料时不得直接冲击测试测温元件及其引出线;振捣时,振捣器不得触及测温元件及引出线。

测试过程中宜及时描绘出各点的温度变化曲线和断面的温度分布曲线,发现温控数值异常应及时报警,并应采取本应的措施。

1、本工程使用的所有材料均应满足现行规范或规程的要求钢筋应有出厂质量证书或试验报告单。进场钢筋的验收尚应按有关标准规定抽样作机械性能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不得使用锈蚀严重及油污的钢筋。

2、 准确测量衬砌立模线,控制保护层厚度,调整钢筋外沿位置,控制好下一层墙柱的预留插筋位置。下一墙柱层柱施工前应对柱筋检查确认位置准确后方可支模施工。

2、钢筋原材料、套筒、丝头质量必须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3、梁内上部纵向受力钢筋搭接和接头位置除施工图标注外,一般在梁跨中的1/3范围处,每次接头为50%钢筋总面积,悬臂梁不允许有接头和搭接。

3、车丝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并取得相应证书后方可上岗,且每台机械由固定人员操作;

4、机械连接钢筋原材料使用前必须清除毛刺,端口采用砂轮切割机切齐;

5、钢筋加工平台必须与机械卡具处于同一平面,现场可采用Ф48钢管焊制操作平台;

6、对施工机械经常检查维护,批量施工前先进行试加工,确保模具和行程是否合适;

7、加工好的成品必须对丝头采用塑料保护套保护好;

8、对预埋、预留的丝头采用胶布包裹严实,以防止丝口损坏。

⑴ 模板使用前,先进行除锈及清污处理。

⑵ 将模板分组并预拼装,对模板所有拼缝进行一次细致检查,对可能造成漏浆的拼缝采用玻璃胶在模板外侧进行密封,以保证模内混凝土面的光滑平顺。

⑶ 模板安装后仔细检查各构件是否牢固,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件和预留孔洞是否有所遗漏,安装是否牢固,位置是否准确,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是否在规范允许值以内。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经常检查模板的工作状态,发现变形、松动现象及时予以加固调整。

模板和支架系统在安装、使用或拆除过程中,必须采取防倾覆的临时固定措施。

井字梁,悬挑梁支模时,悬挑端、井字梁中心结构起拱度为l/300,板跨大于4.5m时施工时应起拱l/300。其他梁、板起拱高度按照跨度的1/1000~3/1000起拱。

侧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

⑴ 混凝土浇筑应注意控制混凝土塌落度,浇筑前对振捣人员仔细交底,控制振捣频率及范围,保证混凝土密实。

⑵ 振捣器的操作,要做到“快插慢拔”。快插是为了防止将表面混凝土振实而与下面混凝土发生分层、离析现象;慢拔是为了使混凝土能填满振动棒抽出时造成的空洞。在振捣过程中,将振捣棒上下略为抽动,使上下振捣均匀。

⑶ 混凝土分层浇注时,每层混凝土厚度不得超过振动棒长的1.25倍。在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中5cm左右,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并且一定要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进行;每一插点要掌握好振捣时间,一般每点振捣时间为20~30秒,但应视混凝土表面呈水平不再有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表面泛出灰浆为准;振动器插入点要均匀,每次移动位置的距离应不大于振动棒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振动棒作用半径为30~40cm;振动器使用时,距离模板不应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0.5倍,并不宜紧靠模板振动,且应尽量避免碰撞钢筋。

⑷ 混凝土终凝后立即进行养护,湿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在养护期间混凝土表面保持湿润,拆模时混凝土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差值不超过15℃。

见《沈阳市府广场地铁配套工程2010~2011年冬期施工方案》。

6.2 钢筋工程安全措施

(1) 施工过程中,手工操作钢筋应检查搬扣,大锤等工具是否良好,防止断裂伤人。30cm~40cm钢筋短头禁止上切断机切断。

(2)在操作台上弯钢筋时,应防止铁屑飞溅伤眼,操作台上铁屑应及时清理,弯曲钢筋时,动作应一致,用力应均匀,防止脱扣,搬运转向配合要得当,注意力要集中,以防砸伤手脚。

(3)冷拉钢筋所用的夹头、钢丝绳、滑车、电线、开关应经常检查。冷拉钢筋时要上好夹具,手工断料时,必须踩住钢筋头,以防弹起伤人。人工断料工具必须牢固。

(4)使用钢筋加工机械设备应遵守钢筋加工机械操作规程和安全用电规定。

(5)多人抬运钢筋,起落、转停动作要一致,在高处上下传递钢筋,不得站在同一垂直线上。

(6)搬运钢筋,应防止碰撞电线,施工中严禁钢筋与电线、焊把线相碰、磨擦以防触电。

(7)绑扎4米以上独立柱钢筋时应执行高处作业规定搭脚手架和工作平台,四周设防护栏杆。严禁依附主筋绑扎或攀登上下,柱筋应用临时支撑及拉线固定。

(9) 绑扎大型基础及地梁等钢筋时,应设附加钢骨架及马橙、钢筋网与骨架未固定前,禁止人员上下,以防倒塌。

6.3 模板工程安全保证措施

(1)模板工程施工前应编制施工方案,包括模板及支撑的设计、制作、安装和拆除工序以及运输、存放的要求,经公司总工程师审批后方可实施。 (2)模板施工前和拆模前,现场施工负责人应向有关人员作交底,特别是新的模板工艺,必须通过试验,并操作人员。交底应具有时效性、针对性。 (3)模板安装操作人员应严格按模板工程设计的材质,施工方案和工序进行施工,模板没有固定前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4)作业人员不准攀登模板,不得在墙顶。独立梁及其他狭窄而无防护栏的模板面上行走。 (5)雨季施工,高耸结构的模板作业,要安装避雷设施,其接地电阻不得大于40,五级以上大风天气,不宜进行大块模板拼装和吊装作业。 (6) 木模板应远离火源堆放。在架空线路下面进行模板施工,如果不能停电作业,应采取隔离防护措施。 (7)模板支撑不能固定在脚手架或门窗上,避免发生倒塌或模板位移。 (8)模板拆除时应按区域逐块进行,并设置警戒区,非操作人员禁止进入。拆卸过程中必须有临时固定措施,防止倾覆。 (9)拆模时严禁猛撬、硬砸或大面积撬落或拉倒,停工前不得留下松动和悬挂的模板,拆下的模板应及时运送到指定的地点集中堆放或清理归垛。 (10)拆模人应站在模板一侧,不得站在拆模下方,几个人同时拆模应注意相互间的安全距离,禁止抛掷模板。 (11)拆模的顺序和方法应根据模板设计的规定进行,如果模板设计无规定时,应严格遵守从上而下、先搭后拆、后搭先拆的原则,先拆除非承重模板,后拆承重模板。 (12)吊装模板时应有专人负责信号指挥,信号指挥人需经合格后持证上岗。 (13)模板的存放区必须设1.2m高围栏进行围档,模板必须对面码放整齐,保证70~80度的自稳角,没有支撑的大模板应存放在专门设计的插放架内。 (14)清理模板和刷隔离剂时必须将模板支撑牢固,防止倾覆,并应保证两模板间不小于60cm。

6.4 脚手架工程安全措施

⑴ 进入施工现场必须佩戴安全帽。

⑵ 高空作业必须穿防滑鞋,拴安全带,严禁高空抛掷重物。

⑶ 高空作业平台必须满铺木板,并用铆钉等固定牢固,钢筋或工具等应摆放稳当,并应有防坠措施。

⑷ 安装的支架在经过力学检算后方能施工,并严格按设计尺寸安装,不得随意改变支撑杆的距离。

⑸ 砼灌注过程中,严禁支架下站人,看模人员应同时注意支架的稳定。

⑹ 拆除作业必须由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上下同时作业,各杆件严禁抛掷至地面。

应急预案包括应急材料准备应严格按经理部应急预案执行

⑴ 所有施工人员应掌握安全用电的基本知识和所用设备性能,用电人员各自保护好设备的负荷线、地线和开关,发现问题及时找电工解决,严禁非专业电气操作人员乱动电器设备;

⑵ 配电系统分级配电,配电箱、开关箱外观完整、牢固、防雨防尘、外涂安全色、统一编号。其安装形式必须符合有前规定,箱内电器可靠、完好,造型、定值符合规定,并标明用途;

⑶ 现场内各用电设备,尤其是电焊、电热设备、电动工具,其装设使用应符合规范要求,维修保管专人负责。

⑷ 所有电器设备及其金属外壳或构架均应按规定设置可靠的接零及接地保护;

⑸ 施工现场所有用电设备,必须按规定设置漏电保护装置,要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解决;

⑹ 工作现场照明使用安全电源。在特别潮湿的场所、金属容器内或钢模、支架密集处作业,电灯电压不得大于24V,同时采用双线圈的电灯变压器。

⑴ 各种机械要有专人负责维修、保养,并经常对机械的关键部位进行检查,预防机械故障及机械伤害的发生;

⑵ 各种机械设备视其工作性质,性能的不同搭设防尘、防雨、防砸、防噪音工棚等装置,机械设备附近设标志牌、规则牌;

⑶ 机械设备在现场应集中停放,严禁对运转中的机械设备进行检修、保养。

1.在施工中,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安全文明施工的规定;

2、建立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凡进入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不得上岗作业;

3、实行逐级安全技术交底制度,开工前,技术负责人将工程概况、施工方法、安全技术措施等情况向全体职工进行详细交底,班组每天要向工人进行施工要求、作业环境的安全交底;

4、各种机具应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杜绝无证违章操作;

5、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一律佩戴安全帽;

6、现场使用的安全防护用品用具及机械设备,进行不定期的抽检,发现不合格产品或技术指标和安全性能不能满足施工安全需要的产品,立即停止使用,并清除出施工现场;

7、防水施工材料多属易燃材料,存放及施工地点,必须严禁烟火,并配备消防器材;

8、各种机械要有专人负责维修、保养,并经常对机械的关键部位进行检查,预防机械故障及机械伤害的发生;

9、机械吊装管材时,吊具完好,栓绑要牢靠,防止管子滑脱;

10、设专人对机械设备定期检查、维修和保养,对查出的隐患要及时进行处理,并制定防范措施,防止发生机械伤害事故。

11、加强工地照明管理,确保达到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工作环境。

12、模板支架应搭设稳固,所有模板支架工程应单独报检。

13、电焊作业满足如下要求

(1)焊工必须经安全技术培训、考核,持证上岗。

(2)作业时应穿戴工作服、绝缘鞋、电焊手套、防护面罩、护目镜等防护用品,高处作业时系安全带。

(3)焊接作业现场周围lOm范围内不得堆放易燃易爆物品。

(4)作业前应检查焊机、线路、焊机外壳保护接零等,确认安全后方可作业。

(5)严禁在易燃易爆气体或液体扩散区域内、运行中的压力管道和装有易燃易爆物品的容器内以及受力构件上焊接和切割。

(6)焊接曾储存易燃、易爆物品的容器时,应根据介质性质进行多次置换及清洗,并打开所有孔口,经检测确认安全后方可作业。

(7)在密封容器内施焊时,应采取通风措施。间歇作业时焊工应到外面休息。容器内照明电压不得超过12V。焊工身体应用绝缘材料与焊件隔离。焊接时必须设专人监护,监护人应熟知焊接操作规程和抢救方法。

(8)焊接铜、铝、铅、锌等合金金属时,必须佩戴防护用品,在通风良好的地方作业。在有害介质场所进行焊接时,应采取防毒措施,必要时进行强制通风。

(9)施焊地点潮湿,焊工应在干燥的绝缘板或胶垫上作业,配合人员应穿绝缘鞋或站在绝缘板上。应定期检查绝缘鞋的绝缘情况。

(l0)焊接时临时接地线头严禁浮搭,必须固定、压紧,用胶布包严。

(11)工作中遇下列情况应切断电源:改变电焊机接头;移动二次线;转移工作地点;检修电焊机;暂停焊接作业。

(12)高处作业时,必须符合下列要求:与电线的距离不得小于2 5m;必须使用标准的防火安全带,并系在可靠的构架上;必须在作业点正下方5m外设置护栏,并设专人值守。必须清除作业点下方区域易燃、易爆物品;必须使用盔式面罩。焊接电缆应绑紧在固定处,严禁绕在身上或搭在背上作业;必须在稳固的平台上作业。焊机必须放置平稳、牢固,设良好的接地保护装置。

(13)焊接时二次线必须双线到位,严禁用其他金属物作二次线回路。

(14)焊接电缆通过道路时,必须架高或采取其他保护措施。

(15)焊把线不得放在电弧附近或炽热的焊缝旁。不得碾轧焊把线。应采取防止焊把线被利器物损伤的措施。

(16)清除焊渣时应佩戴防护眼镜或面罩。焊条头应集中堆放。

(17)下班后必须拉闸断电,必须将地线和把线分开。

1)按施工总平面布置图实施定位管理,分管段、分片区进行场地规划,运输道路、材料堆放场地、机械停放场和生活区等都要按照总平面图合理布局,统一规划,布置整齐并在施工区域设醒目标牌,同时根据工程进展情况适时地对施工现场进行调整。

4)施工现场设置的临时设施,做到生活区和施工区划分明确,按规定布置防火设施。建立住地文明、卫生、防火责任制,并落实到专人。

5)工程施工现场安排专人负责保洁工作,并配备相应的洒水设备,及时洒水清扫,减少扬尘污染。

6)合理布置施工现场给、排水系统。保证给水设施不渗漏,供水安全。排水系统顺畅,沟池成网,排水纵坡不小于1‰,排水沟用砖砌筑,水泥砂浆抹面,截面满足排水要求。

7)临时用电按施工组织设计布置,做到供电设施良好,光照充足。

8)建筑材料堆码按公司《文明施工管理办法》要求按平面布置图分类堆放,并用标识牌标识清楚,严禁混堆乱放。

9)施工现场主要道路必须进行硬化处理。对于现场土方集中存放的,要采取覆盖或者固化措施。

10)所有施工人员及管理人员一律配带标识身份或工种的证牌。

11)做好形势任务宣传教育工作,加强全员的危机意识和责任感。对职工和民工经常性进行文明施工教育。

为了确保结构施工过程中出现险情后,能迅速地展开救援工作;最大限度确保施工安全,并减少经济损失,特制定本预案。

8.1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组 长:项目经理(杨厚斌)

项目总工程师 (徐毅勇)

安全生产副经理 (徐建虎)

成 员:对外联系组(韦礼群)、现场协调组(徐建虎、潘源飞、边兆龙、吴道申、方学东、杨茂林)、物资供应组(徐毅勇、李永涛、冯海平)、信息传递组(徐毅勇、刘建林)、善后处理组(韦礼群、张青林)

应急小组办公室设在安质部,安质部长任办公室主任。各施工班组人员在事故发生时随时听从应急小组的安排,配合应急小组

8.2 抢险物资、设备准备

主要应急物资、设备配置表

8.4.1 模板支架倒塌应急措施

b第一到达现场的任何一位负责人立即查看是否有人员伤亡情况,对事故的大小及严重性进行判断。

b根据伤情对病员分类抢救,处理的原则是先重后轻、先稳后缓、先近后远。

d对呼吸困难、窒息和心跳停止的伤病员,从速置头于后仰位、托起下颌、使呼吸道畅通,同时施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等复苏操作,原地抢救。

e对伤情稳定,估计转运途中不会加重伤情的伤病员,迅速组织人力,利用各种交通工具分别转运到附近的医疗单位急救。

f对事故现场进行处理。对于周边支架情况进行检查、加固,对倒塌部分进行清理。处理现场需有专人进行指挥,杜绝二次事故发生。

8.4.2 意外伤害的应急措施

(1)高空坠落、物体打击

(2)触电事故应急预案

a有人触电时,抢救者首先要立刻断开近处电源(拉闸、拔插头),如触电距开关太远,用电工绝缘钳或干燥木柄铁锹、斧子等切断电线断开电源,或用绝缘物如木板、木棍等不导电材料拉开触电者或者挑开电线,使之脱离电源,切忌直接用手或金属材料及潮湿物件直接去拉电线和触电的人,以防止解救的人再次触电。

b触电人脱离电源后,如果触电人神志清醒,但有些心慌、四肢麻木、全身无力;或者触电人在触电过程中曾一度昏迷,但已清醒过来,应使触电人安静休息,不要走动,严密观察,必要时送医院诊治。

c触电人已失去知觉,但心脏还在跳动,还有呼吸,应使触电人在空气清新的地方舒适、安静地平躺,解开妨碍呼吸的衣扣、腰带,若天气寒冷要注意保持体温,并迅速请医生(或打120)到现场诊治。

d如果触电人已失去知觉、呼吸停止,但心脏还在跳动,尽快把他仰面放平进行人工呼吸。

e当触电人呼吸和心脏跳动完全停止DB13/T 5361-2021标准下载,应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胸外按压急救。

(3)机械、起重伤害应急措施

a事故发生后,应第一时间切断动力源、同时操作者力所能及的展开自救。

c根据伤情对病员分类抢救,处理的原则是先重后轻、先稳后缓、先近后远。

d对呼吸困难、窒息和心跳停止的伤病员GB/T 24982-2020 白光LED用石榴石结构铝酸盐系列荧光粉.pdf,从速置头于后仰位、托起下颌、使呼吸道畅通,同时施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等复苏操作,原地抢救。

e对伤情稳定,估计转运途中不会加重伤情的伤病员,迅速组织人力,利用各种交通工具分别转运到附近的医疗单位急救。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