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马口渠道改造施工组织设计

夹马口渠道改造施工组织设计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
资源大小:140.29K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夹马口渠道改造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合同一经签定后,立即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及材料进场计划,开始对地材及主材的选购。

采购材料时,首先做好原材料复检试验,选择合格材料,取样化验水泥、砂子、石子、钢筋、回填土料等原材料的各项指标,确定砼及砂浆等各种强度等级配合比,做好现场生产试验工作。

与当地村委会及居民搞好关系,积极配合业主做好外部协调工作。

为保质按期完成本工程施工任务,我项目经理部,本着“质量第一,业主满意”的宗旨,以高度的责任感选用事业责任心强,施工经验丰富,善经营,善管理的各类专业人员组成项目管理班子,实行项目经理全权负责制,项目副经理全面安排工地现场生产工作,技术负责人主管技术质量管理工作。(附施工组织机构图)

根据现场察勘情况DB42/T 1499-2019标准下载,参照我们以往渠道工程施工经验,经过认真研究优化,总体安排如下:

⑴渠道工程开工后,首先贯通施工道路,抓紧进行渠堤清基,突击作为实验段,调整施工参数和施工工艺,实验段完成后,渠堤工程全面铺开,分段开展施工,渠堤土方、砌石护坡施工同步进行,同时开展多个流水作业线,施工中以渠堤土方为主线,其他各工作面平行流水作业。

⑵前期施工加大土方工程的施工力度,提高机械化程度,多开工作面,为后续工作争取主动,同时,集中力量进行贴坡护堤施工,做到布局合理,保证工程总体形象进度。

⑶根据施工战线长的特点,将各单项工程任务分解,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平行流水作业,穿插施工,从而形成多个工作面齐头并进的局面,节约有效工期。

⑷从进度、质量、安全、成本、现场五个方面实现对施工项目的总体控制,责任落实到人。

⑸工程施工期间,要经常与业主监理保持联系,充分有效施工期,提前作好计划安排和资源调配,保证施工工期。

第四章 施工进度计划

4.1. 施工进度计划

根据本工程招标文件和施工规范要求,结合实际地形地质条件和工程特性以及我局施工人员机械设备情况,计划开工,2010年2月10 日主渠完成施工任务。泥结石路面完成。

干渠段续建加高(2+900~5+200、16+479~16+633):

清砂清基:2009.10.20——2009.11.10

土方开挖回填:2009.11.01——2009.12.10

土膜或干渠砼浇筑:2009.11.15——2010.01.10

渠堤整理:2010.01.10——2010.01.31

干渠段加高(7+493~8+473、16+479~18+023):

施工准备工作:2009.10.25 ——2009.10.31

清砂清基:2009.11.01——2009.11.10

土方回填:2009.11.10——2009.11.25

削膜、渠砼浇筑:2009.11.20——2009.12.31

现场整理:2010.01.01——2010.01.10

泥结石路面(7+493~18+023):2010.01.01——2010.03.10

收尾、资料整理:——。

施工过程中,为确保施工进度,配备足够的施工能力,精心组织,合理部署,尽可能做到多个工作面平行作业,紧抓关键线路,节约工期;同时,我们分阶段对照实际情况修正施工进度计划,并分解任务逐月逐周,落实责任到人、到机,细化管理,科学安排,实现进度的有效控制。

. 配备足够施工能力,保证计划实施:

为保证工程按期完成,项目部及早编制施工劳力、施工机械及材料设备进场计划,按计划安排施工技术人员、施工人员进场,及时组织材料、施工机械进场,施工人员、施工机械、原材料数量质量均必须满足施工生产的需要,确保工程按计划连续施工。

⑴加强计划管理:落实项目施工班子中进度控制的人员,按分部单元编制出施工分级网络进度计划,再按部位时间要求,分解任务到逐周逐日,按操作工序的定额要求,编制出供施工班组掌握的日程进度计划,具体落实到人到机,实现对各单元工程及分部工程的进度控制。

⑵制定阶段计划:各施工队根据项目部的工程进度和阶段目标制定各阶段的劳动计划,保证工程进度需要;

⑶修正进度计划: 经常分析影响工期实现的干扰和风险因素,一经发现,立即调整、修改网络进度计划,同时建立月进度完成统计表和主要材料日进场数量统计表,并进行分析,使施工顺序的安排符合逻辑程序,材料供应均能满足施工要求。

⑷落实生产计划:根据进度计划,编制季、月、旬、周生产计划,加强调度管理,层层分解,按月、旬、周生产计划给班组下达施工任务书,同时按计划提供所需材料,维护组织设计及进度计划的严肃性。

⑴施工前编制详尽的施工组织设计,指导施工全过程。

⑵充分利用工作面,实行科学管理,合理安排,平行流水作业。

⑶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提高工效。

⑷利用平面进度计划和网络进度计划,加强工期控制,尽量缩短关键线路的工作时间。

⑸项目总工组织技术人员分析各阶段易出现的影响工期的问题,提出可行性方案,随时解决施工中的技术问题。

⑵密切注意气象预报,加强排水措施,修筑好道路,为晴天施工创造施工条件,并特别要加强各项安全防护措施。

⑶严格工期奖罚制度,重奖重罚,激励职工工作积极性,确保工期,创优质工程。

⑷根据实际进度情况和计划完成情况的不断比较,及时调整修正,妥善调配机械配置的数量和进度协调,不断加快施工进度,确保工程按期优质地完成。

第五章 工程施工技术方案

本标段主体工程的土方开挖工程包括渠道的土方开挖以及施工道路的土方开挖等。

土方开挖基本施工程序为:测量放线→土方开挖→边坡或基础面处理。

在土方开挖之前,先经测量人员对现场实际地形进行测量,后对每一部分的土方开挖边线进行精确的测放,并作白灰标记。整个测量过程及精度要求均应符合《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的有关规定及标准。测量完成后,按规定向监理工程师提交相应的测量放线成果资料。在开挖施工过程中,要有测量技术人员适时地进行测量复核,以准确地控制各部位的开挖边线、开挖边坡及开挖高程,尤其是接近建基面时,更要进行精确地测量,严格控制开挖尺寸,尽量避免出现超欠挖现象。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开挖偏差一定要控制在允许的偏差范围之内。

土方开挖用人工配合 挖掘机挖土,就近堆放,积料后挖机装车外运。

开挖应分层进行,每层按3~4m考虑,开挖料直接装8~12t自卸汽车运往业主指定的弃渣场。

机械开挖完成中,应由人工修整边坡,如直接开挖到建基面,应预留厚的土方人工开挖,并按设计要求进行原基压实。

.4土方开挖质量检查与验收

土方开挖前的质量检查和验收

(1)开挖前,应对用于开挖工程量计量的地形测量剖面进行复核检查。

(2)按建筑物设计尺寸对开挖剖面测量放样成果进行检查和验收。

土方开挖过程中的质量检查和验收

在土方开挖过程中,应定期测量校正开挖平面尺寸和标高,开挖边坡坡度和平整度。

土方开挖完成后的质量检查和验收

(1)按设计图纸要求检查基础开挖面的平面尺寸、标高和场地平整度。

(2)原基土压实密度检查。

(3)永久边坡的坡度和平整度的复测检查。

拟配备挖掘机2台,5t自卸汽车6台,8t自卸汽车4台,人工10人。

本工程回填料均取自开挖料,施工时视回填部位的面积大小采用自卸汽车直接运料到回填部位或采用人工推胶轮车运料到回填部位。回填作业面比较小不利于大型机械进入时,采用人工推胶轮车运料到回填部位,全部采用人工配合蛙式打夯机压实。大面积的回填采用自卸汽车直接卸料至回填区,推土机推平并分层压实。回填施工应分层进行,根据以往经验,蛙式打夯机夯实按一层的分层厚度进行,推土机按厚度一层进行回填。夯实采用连环套打法,要求夯实后的干容重满足设计要求,下层回填料质检合格后方可进行上一层的夯填。

共配置挖掘机2台,5~8t自卸汽车8台,胶轮车4辆,蛙式打夯机6台,推土机2台,人工30名。

本标段的混凝土工程主要包括各部位的混凝土、钢筋、止水及填缝材料。

混凝土施工采用50强制式混凝土搅拌机和350式混凝土搅拌机共3台拌和混凝土,人推胶轮车运输,插入式和平板振捣器振捣。

混凝土原材料选用及配合比设计

混凝土原材料包括石子、砂子、水泥、水、掺合料及外加剂等。

现场不同粒径的骨料分别堆存,严禁相互混杂和掺入泥土。砂料应质地坚硬、清洁、级配良好。

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等级为32.5,其各项指标均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现行标准,水泥在出厂前,应对制造厂水泥的品质进行检查复验,每批水泥发货时,均应有出厂合格证和复检资料。到货的袋装水泥应按不同品种、标号、出厂批号等,分别贮存。并认真保管,防止受潮、变质。散装水泥直接打入水泥罐内存储。

本工程施工用水用灌区内灌溉水,水质满足混凝土对水质的要求。拌和站内设砖砌蓄水池。该水池需要内部砂浆抹面作防渗处理。在岸边暗井内安设3吋潜水泵抽水,并架设φ80钢管抽水到蓄水池内,从水池内抽水到搅拌机。

外加剂采用经工程监理批准并符合水工混凝土外加剂技术标准的产品,其化学性能应稳定,任何一种外加剂的加入均不应引起钢筋锈蚀或破坏。

根据建筑物结构特性及设计要求,进行各种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配合比设计中要考虑招标文件技术条款要求的水工混凝土水灰比允许值、坍落度要求以及混凝土具体的施工方法等。混凝土尽量采用低坍落度混凝土,以降低水泥用量,减少混凝土发热量,作到优质、经济地选出单位体积混凝土的各种组成材料的配合比。配合比设计报送监理审批后方可使用。在施工过程中,根据现场具体情况,适当调整坍落度,保证混凝土各项指标均能满足要求。其中底板与边墙的混凝土宜采用坍落度较小的混凝土,其特点为水灰比较小,后期强度高,能够避免混凝土温度裂缝,施工中便于平整场面、压实抹光。

混凝土浇筑前,验收检查地基处理、已浇筑混凝土面的清理以及模板、钢筋、插筋、预埋件、止水、观测管等设施的埋设情况,混凝土具备浇筑条件后,请监理工程师验收。

⑵基面浇筑仓,在浇筑第一层混凝土前,先铺一层 2~3cm的水泥砂浆,砂浆的水灰比应与混凝土浇筑强度相适应,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

⑶混凝土浇筑按监理同意的方案和程序进行,倾斜面上混凝土浇筑从低处均匀上升,保证连续浇筑,浇筑时严禁在仓内加水,若发现和易性差加强振捣等措施。不合格的混凝土严禁入仓。混凝土表面应抹平压实,防止松顶和干裂缝。

⑷振捣器具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插入式振捣器与平板振捣器结合,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30cm),控制振捣时间以混凝土不再下沉,不再出现气泡,表面开始泛浆为准。振捣上一层应插入下层5cm,以保证结合良好。平板振捣器的移动间距要保证振捣器的平板覆盖以振实部分的边缘。

⑸砼入仓时不得抛投,不得偏移钢筋位置,不得影响模板安装效果。

⑹仓面混凝土分带或分层浇筑时,必须做好浇筑程序计划,保持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混凝土拌制强度和人员必须满足施工要求,两班人员连续浇筑作业,浇筑混凝土层与层允许间隙时间一般不超过1.5小时,若超过允许间歇时间按施工缝处理。

⑺在浇筑施工分缝的上一层混凝土浇筑前,对下层混凝土的施工缝面,先清除表面水泥浆、薄膜和松弱层,将结合面充分凿毛,冲洗干净,但不得有积水。浇筑时先铺一层2~3cm的水泥砂浆,砂浆的水灰比应较混凝土的水灰比减少0.03~0.05。

⑻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严格控制浇筑层厚度,插入式振捣器的浇筑层厚度为振捣器作用长度的1.25倍,不超过60cm;表面振捣器的浇筑层厚度不超过200mm。

⑼浇筑前必须采取针对性措施防止烂根、孔洞、漏筋、麻面等质量缺陷的发生。

⑽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按招标文件及施工规范要求进行骨料质量、混凝土配比、搅拌时间、温度、混凝土塌落度的检查,抽取留置试块。

5.3.5.混凝土面的修整

⑴拆模后,混凝土表面的蜂窝凹陷或其它损坏的混凝土缺陷及时进行修补,修补前用钢丝刷或加压水冲刷清除缺陷部分,或凿去薄弱的混凝土表面,用水冲洗干净,采用比原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一级的砂浆、混凝土或其它填料补缺陷处,并予抹平,修整部位加强养护,确保修补材料牢固黏结,色泽一致,无明显痕迹。

⑵混凝土浇筑块成型后的偏差不超过模板安装允许偏差的50%~100%。

⑶为避免新浇混凝土出现表面干缩裂缝,及时采取混凝土表面喷雾或加盖聚乙烯薄膜或其它方法,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和降低水分蒸发损失。

针对本工程建筑物的不同情况选用洒水或薄膜进行养护。

⑴.洒水养护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12~18h内开始进行,使混凝土表面经常保持湿润状态,其养护期时间不少于14天,在干燥、炎热气候条件下,延长养护时间至少28天。

⑵.薄膜养护:混凝土表面涂刷一层养护剂,形成保水薄膜,涂料不影响混凝土质量,在狭窄地段施工时,使用薄膜养护液注意防止工人中毒。

钢筋加工制作主要在临时仓库内的钢筋加工厂内进行。

存放在加工厂内的钢筋,不同等级、规格及生产厂家的钢筋应分别堆放并设标牌,钢筋下部需用方木支垫并离开地面,防止雨水或积水浸泡而发生锈蚀。

钢筋调直,φ12以下的盘条筋用调直机械或卷扬机拉直,φ14以上的直条钢筋用人工整直。钢筋切断和弯曲,φ8以下用人工,φ10以上用机械加工。钢筋下料长度按图纸尺寸计算加工,半成品料要分类堆放并挂牌,料牌上需注明钢筋规格、直径、钢筋编号、安装部位、数量等。

钢筋从加工厂往现场运输用汽车载运,洞内钢筋通过小型车辆运输,工作面附近人工抬运。

钢筋安装前,先按图纸位置进行放线,用粉笔画出每根钢筋的位置。混凝土保护层用带铅丝的砂浆垫块控制,垫块尺寸按保护层大小提前预制,须有一定强度后方可使用。

钢筋绑扎用20~22#铅丝,其搭接长度应符合施工规范要求,钢筋弯钩应朝向混凝土内,基础、墙体等钢筋接头分别采用搭接焊,直墙的竖向钢筋直径大于φ16的用竖向电渣压力焊,其搭接长度、焊缝长度、焊缝高度等指标要符合规范要求。在同一断面上,接头断面积不超过钢筋总数的50%,钢筋焊接前须做试验。钢筋安装时应架设必要的支撑并加以保护,避免发生错位移动。钢筋架设后,混凝土浇筑前,须按照图纸和规范标准进行详细检查,如发现钢筋位置有变动,应立即予以纠正。模板涂刷脱模剂时,不得污染钢筋,安装钢筋表面应无砂浆、油渍等对粘结力有不利影响的非金属膜层。钢筋的安装位置、间距、保护层均应符合图纸的规定,其偏差不得超过条款的规定。

5.5.2模板清理及涂刷

模板在使用之后和模板安装之前应清洗干净。为防锈或加速拆模而涂刷的脱模剂,应不致使混凝土表面留下污点。台模清理涂刷要在模板脱离混凝土面后,移动到比较宽敞的地带进行。涂刷时应均匀且不污染混凝土表面及钢筋。

模板安装,必须按混凝土结构物的施工详图测量放样,主要结构应多设控制点,以利检查校正。模板安装过程中,必须保持足够的临时固定设施,以防倾覆。

模板及支架、脚手架应有足够的支承面积和可靠的防滑措施。杆件节点应连接牢固。

下层模板应达到足够的强度或支撑、支架能承受上、下层全部荷载。

模板的拉筋不应弯曲,并且应有适当刚度,不因施工中受混凝土冲击而产生变形或弯曲。拉筋与垫片必须牢固,必要时带双帽。预埋在下层混凝土中的锚固件,在承受荷载时,必须有足够的锚固强度。

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以及各块模板接缝处,必须平整严合,以保证混凝土表面的平整度和混凝土的密实性。

模板与支架平台上,严禁堆放材料及设备。

模板安装偏差,要在允许范围内。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必须派专人看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时,方可拆模。有些需要提前拆模的部位,必须经过计算及试验复核,监理同意后,方可提前拆模。

拆模时,应根据锚固情况,分批拆除锚固连接件,防止大片模板坠落。拆模应使用专门工具,以减少混凝土及模板的损坏。

5.5.5混凝土温度控制

混凝土温度控制是为了防止混凝土发生危害性温度裂缝。为了满足温控标准,保证混凝土不产生温度裂缝,必须采取有效的温控及防裂措施。主要有优化配合比设计,降低混凝土浇筑温度,合理的分缝分块浇筑或有意的增设活动层。

5.5.6降低混凝土浇筑温度

如外界气温较高时采取如下措施:

(1)料场搭设遮阳棚,保证骨料不直接曝晒,并经常用地下水喷洒;

(2)向搅拌机运送骨料的皮带机上设置遮阳层;

(3)用于拌和混凝土的水尽量采用直接从暗井里抽取的凉水;

(4)运输混凝土的搅拌车要隔热,顶部设遮阳棚;

(5)在浇筑仓面喷洒水雾;

(6)避开白天高温时段浇筑,尽量安排在下午18时至次日10时前浇筑。

(7)加强管理,快速施工。浇筑方案设计时考虑尽量减少运距,保证入仓温度满足技术条款要求。

5.5.7混凝土质量控制与质量检查

(1)优化配合比设计,改善骨料级配,加优质的掺合料和高性能的外加剂;

(2)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严禁不合格材料用于工程中;

(3)各种材料必须称量准确,混凝土拌和时间严格控制;

(4)混凝土运输车辆,保证混凝土不产生离析脱水现象;

(5)混凝土浇筑严格按规范施工,从入仓、摊铺、振捣等工序严格控制;

(6)浇筑后应加强养护与表面保护;

(7)加强现场施工管理,施工组织,严格控制整个浇筑过程,按照ISO9000系列质量标准,各种记录完整齐全,作到有据可查,责任分明,落实到位。

5.5.8混凝土质量检查

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检验

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检验包括:水泥检验、掺和材料检验、外加剂的检验、水质检查、骨料质量检验,各种原材料的检验必须满足技术条款要求。

混凝土质量检测包括:混凝土和易性检测、坍落度检测、各种性能检测。

混凝土工程建筑物的质量检查和验收

(1)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对混凝土工程建筑物测量放样成果进行检查和验收。

(2)在混凝土浇筑块施工后,对混凝土浇筑面的养护和保护措施进行检查。

(3)在各层混凝土浇筑层分层检查验收中,对埋入混凝土中的止水设施和各种埋设件的埋设质量以及伸缩缝的施工质量进行检查和验收。

混凝土工程建筑物的成型复测

混凝土工程建筑物全部浇筑完成后,应按监理工程师批示,对建筑物成型后的位置和尺寸进行复测,并将复测成果报送监理工程师,作为完工验收的资料。

5.6.1浆砌石工程施工

浆砌石材料主要是块石、砂子、水泥、水,选取合格的材料是保证质量的关键。

石料应选用新鲜的开采岩石,并且质地坚硬,无风化剥落或裂纹,表面无污垢、水锈等杂质,在水和空气中不软化。要求容重在25KN/m3以上,湿抗压强度大于80MPa。砌面用石料呈长方形,顶、底、前三个面基本平整,每块重量在50~150Kg,最小边厚度不小于20cm。对于填充砌体的小块腹石重量在5~15kg之间,用量控制在总用量的20%以内。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砂采用质地坚硬、表面清洁、级配良好的砂,要求粒径为0.15~5mm,细度模数为2.1~2.5含泥量不得超过3%,砂中不得含有草根,树叶等杂物。

水泥要求其质量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及有关部门标准规定。运到现场的水泥必须有出厂合格证,水泥应妥善保管,严防受潮。

砂浆应符合施工图的设计标号,要保证砂浆的和易性及保水性良好。砂浆必须拌和均匀,一次拌料应在其凝结之前使用完毕。砂浆的配合比,须经试验确定,并须征得监理工程师同意。水泥配料误差不得大于2%,砂的配料误差不得大于3%,水、外加剂的配料误差不得大于1%。

对于砂浆拌和考虑采用0.4m3砂浆搅拌机进行,要求拌和时间不少于1.5min,且拌和应做到随拌随用。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离析、析水的砂浆,砌筑前应重新拌和,己初凝的砂浆不得继续使用。砂浆的允许间歇时间应通过试验确定。

砂浆拌和完成后,采用0.4m3机动翻斗车运输到砌筑位置,人工倒运。石料由汽车运至最近位置,人工根据现场地形情况直接搬运或搭设简易施工走道板搬运到砌筑点。

在砌筑之前,应先将基础进行平整、夯实,对于要求铺设垫层的部位,应按要求铺设相应的垫层。

砌筑应先在基础面上铺一层3~5cm厚的稠砂浆,然后安放石块。砌筑用的石块表面必须冲洗干净,砌筑前应洒水湿润,以便与砂浆结合良好。砌筑程序为先砌“角石”、再砌“面石”、最后砌“腹石”,角石用以确定建筑物的位置和开头,在选石与砌筑时须加倍注意,要选择比较方正的石块,先行试放,必要时须稍加修凿,然后铺灰安砌,角石砌好后,就可把样线挂到角石上。面石可选用长短不等的石块,以便与腹石交错衔接。面石的外露面应比较平整,厚度略同角石。砌筑面石也要先行试放和修凿,然后铺好砂浆,将石料翻回座砌,并使灰浆挤紧。腹石可用较小的石块分层填筑,填筑前先铺座浆。放填第一层腹石时,须大面向下放稳,尽量使石缝间隙最小,再用灰浆填满空隙的1/3~1/2,并放入合适的石片,用锤轻轻敲击,使石块挤入灰缝中。砌筑时石块宜分层卧砌,每砌3~4皮为一个分层高度,每个分层高度找平一次。要求平整、稳定、密实、错缝、内外搭接,且两个分层高度间的错缝不得小于80mm。必要时设置拉结石,不得采用外面砌石、中间填心的方法,不得有空缝,砌缝一般宽2~3.5cm,严禁石块间直接接触。砌体每天砌筑高度不应超过1.2m,砌筑过程因故临时中断时,应留阶梯形斜槎,其高度不应超过1.0m,且应待砂浆强度达到2.5MPa后才可继续施工,在继续砌筑前,应将原砌体表面的浮渣清除,砌筑时应避免振动下层砌体。砌体的结构尺寸和位置,必须符合施工详图规定,表面偏差不得大于15mm。

勾缝应在砌筑施工24h以后进行,先将缝内深度不小于2倍缝宽的砂浆刮去,用水将缝内冲洗干净,再用标号较高的砂浆进行填缝,勾缝砂浆采用细砂和较小的水灰比,其灰砂比控制在1:1~1:2之间。勾缝应保持块石砌合的自然接缝,严禁勾假缝,凸缝。力求美观、匀称,块石形态突出,表面平整,粘附的砂浆清理干净。

砌体完成后,须用麻袋或草袋覆盖,并经常洒水养护,保持表面潮湿。养护时间一般不少于5~7天。在砌体未达到要求的强度之前,不得在其上任意堆放重物或修凿石块,以免砌体受振动破坏。

第六章 成品保护措施

成品保护是指工程竣工和施工过程中,防止对已完成的工程或部位损坏而采取的措施,它是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

6.1. 制定科学合理的作业计划

施工作业前,应熟悉图纸,制定多工种交叉作业计划,既要考虑在时间上保证工程进度顺利进行,也要考虑交叉施工不产生相互损坏、反复污染等现象的产生。

6.2. 交接清楚,责任明确,管理到位

6.2.1. 提高成品质量保护意识,以合同、协议等形式明确各工种对上道工序质量的保护责任及本工序工程的防护,提高产品保护的责任心。

6.2.2. 材料、半成品质量应符合标准或合同的规定,并有出厂合格证书,材料进场要进行验收,堆放、保管及运输应有防止损坏的措施,保证合格材料用于工程。

6.2.3. 上道工序与下道工序应办理交接手续,以明确各方的责任。

6.2.4. 在工程收尾阶段,应有专人管理,以防产品损坏。

第七章 施工技术保证措施

7.1. 建立以项目总工为核心的技术管理体制,实行技术人员分级岗位责任制,逐级落实责任到人,作到技术管理有章可循,加强现场技术指导,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7.3. 施工前进行图纸全面熟悉会审,切实领会设计意图,各施工人员必须掌握施工项目的技术标准、施工工艺流程和操作标准;

7.4. 积极支持采用先进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从技术角度给以指导,全过程跟踪监控,建立“四新”应用改进管理制度,提高工程施工质量安全水平。

第八章 文明施工管理

我项目部在加强安全生产和质量责任制的同时,坚决贯彻文明施工管理,科学组织施工。

8.1.严格施工平面管理

⑴.科学合理地按施工总平面图布置现场,布局合理,整齐美观,场貌整洁,保证道路畅通,现场内平整无积水现象。。

⑵. 建立文明施工责任制,明确目标,施工现场要按施工平面图的要求布置材料、构件、机具和暂设房屋,做到现场有序整齐。

⑶.加强材料、成品、半成品、机具的保管工作,使水泥有棚,保管良好,易损丢失材料应有库,并设专人保管。

施工物料摆放整齐,保管防护得当,不影响施工交通。

⑷.施工机械设备保养完好,停置摆放齐楚。

8.2.树立文明施工风气

⑴. 坚决贯彻文明施工的要求,推行现代管理方法,科学组织施工,做好施工现场的各项管理工作。

⑵.优化施工方案,按程序施工,作业顺序合理,搭接紧凑,作业计划明确,人员和机构安排合理,工序施工规范,管理科学。把搞文明施工的责任落实到班组及个人,并加强检查与评比。

⑶. 加强施工项目的标识管理,树“六牌一图”,在工地主要入口处设大门,门旁设立施工标志牌向社会公示,标明工程的名称、工程概况、施工单位和项目负责人的姓名,绘制施工平面布置图,做好施工区质量和安全标识工作。

⑷.严格成品保护制,并加强监督,做到工完料净、场清。

⑸. 针对施工现场情况,设置宣传标语和黑板报,并随时更换内容,切实起到鼓舞士气的宣传教育作用。

⑹.注意施工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落实责任制,并定期检查。

⑺.注重施工依据的文字化,做好施工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⑼.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技术及管理措施得力。

⑽.认真安排好职工生活,防止环境污染,做好外围协调工作。

⑾.做好工区治安防范,及时与当地派出所联系并保持协作。

⑿. 严格施工现场的目标管理,有目的、有计划、有序施工。

⒀. 加强职工的形象教育,展现水工人的现代风貌。

总之,我们在施工过程中做到:循环作业,按图用地,路水畅通,物料整齐,清洁卫生,机械完好,配合协调,制度健全,规范管理,严格质量,安全施工,责任到人,标识明了。

第九章 冬、雨期施工措施

⑴.坚持“预防为主”的指导方针,作好防汛物资的准备工作;

⑵.收听天气预报,收集流域径流水文资料,早做防汛准备;

⑶.做好施工范围内的排水工作,以防洪水对工程造成破坏;

⑷.安全员雨天巡视以防塌方,危险部位早做准备,做好机械人员的安全撤离工作;

⑸.遇到紧急情况,进行有组织、有秩序的抢护,并及时上报业主和有关主管部门;

⑹.配备必须的交通通讯工具。

⑴.当室外连续五天日平均气温低于5℃或日最低气温低于-3℃时,按冬季施工要求采取草袋覆盖隔离防护措施或采取暖棚法。

⑵.每天应密切注意天气预报,防止遭受寒流、风雪、霜冻等袭击。

⑶.做好温度观测和记录

a. 每个工作班测量2次室外气温;

b. 每个工作班测量4次水温和骨料温度;

c. 每个工作班测量5次砼出机温度和浇筑温度;

d. 砼浇筑后3 ~ 5天内,加强观测其养护温度。

⑷.砂、石、骨料在进入低温季节前筛洗完毕,成品料堆保护足够的储备和堆高,

并用草袋等进行覆盖以防冰雪和冻结。

⑸低温季节施工的砼适当掺防冻或早强剂等,掺量通过试验确定。

⑹. 砼浇筑宜采用优先安排在寒流前后气温较高的时间进行;小体积砼浇筑部位安排在白天气温较高时浇筑。

⑺. 基底土方开挖完毕后,立即采用草袋覆盖,达到保温效果,并尽早浇筑砼。

⑼. 当室外日平均气温低于-5℃时,应停止施工。

10.1. 加强防火管理,进行消防教育,建立消防制度,防止火灾发生。施工现场的平面布置、施工方法应符合消防安全要求。

10.2. 用电设备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架设安装,不得任意拉线接电。

10.3. 施工现场内备足消防专用器材、砂袋、铁锹、水桶、灭火器。

10.4. 现场暂设房屋必须有一定的防火距离。

10.5. 现场实行义务消防员与正式消防员相结合,确保安全、消防和保卫工作的顺利进行。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本项目部与环保部门联系协调,控制施工污染,保持生态平衡,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严格执行国家及山西省关于环保的有关条例和规定。

强化环保意识,制定必要的环保目标,对职工加强环保意识教育,形成人人讲环保重视环保的良好风气。

GB 15322.3-2019标准下载11.4. 本工程的环保应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

⑵. 施工临时设施尽量做到方便施工,方便群众,雨天要做好临时排水准备。

⑶. 砼施工残留物,应运往弃渣场。

⑷. 保护树林、水源及植被等自然生态环境,不得损坏或污染。

⑸. 施工中对树木和庄稼尽量避免损坏,珍惜一草一木。

⑹. 施工路面加强洒水压尘DB41/T 2018-2020 地质遗迹保护技术规范.pdf,避免扬尘污染;

⑺. 在工程完工时,拆除一切必须拆除的临时施工设施和生活设施,施工范围内进行表面处理及地貌恢复,做到工完场清。

第十二章 信息、档案管理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