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砂浆防水层施工工艺标准(QB-CNCEC JO10602-2004)

水泥砂浆防水层施工工艺标准(QB-CNCEC JO10602-2004)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
资源大小:84.48K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水泥砂浆防水层施工工艺标准(QB-CNCEC JO10602-2004)

3.2.3.4 抹面层砂浆:抹完水泥素浆之后,紧接着抹面层砂浆,配合比与底层相同,先用木袜子搓平,后用铁抹子压实、压光。袜灰厚度在6~8mm 之间。

3.2.3.5 刷水泥素浆:面层抹灰1d 后,刷水泥素浆,配合比见上表,方法是先将水泥与水拌匀后,加入聚合物乳液再搅拌均匀,用软毛刷子将面层均匀涂刷。

增强石膏空心条板隔墙施工工艺.doc3.2.4 地面抹水泥砂浆防水层:

3.2.4.1 清理基层:将垫层上松散的混凝上、砂浆等清洗干净,凸出的鼓包剔除。

3.2.4.2 刷水泥素浆:配合比见上表,加上适量水拌合成粥状,铺摊在地面上,用扫帚均匀扫一遍。

3.2.4.3 抹底层砂浆:底层用1:3 水泥砂浆,掺入聚合物乳液。拌好的砂浆倒在地上,用杠尺刮平,木抹子顺平,铁抹子压一遍。

3.2.4.4 刷水泥素浆:常温间隔1d 后刷水泥素浆一道,配合比见上表,加适量水。

3.2.4.5 抹面层砂浆:刷水泥素浆后,接着抹面层砂浆,配合比及做法同底层。

3.2.4.6 刷水泥素浆:面层砂浆初凝后刷最后一遍素浆(不要大薄,以满足耐磨的要求),配合比见上表,加适量水,使其与面层砂浆紧密结合在一起,并压光、压实。

3.2.5.1 灰浆配制:拌制时以机械拌制为宜。亦可用人工搅拌。拌合时要严格按配合比加料,配制时先将水泥与砂子拌匀,然后加入配制好的防水剂稀水溶液,反复搅拌均匀,至颜色一致。配制好的防水砂浆宜在凝固前(一般不超过30min )用完,一般应随拌随用。

3.2.5.2 防水剂砂浆施工配合比

3.2.5.3 操作方法:先在清理好的基层上刷掺防水剂的防水净浆一遍,然后分层铺抹,分层厚度一般6~10mm,总厚度为20~30mm。每层应在前一层凝固后随即铺抹,最后一层砂浆抹完后,在初凝前应反复多次抹压密实。

3.2.6 抹灰程序、接搓及阴阳角做法:

抹灰程序,一般先抹立墙后抹地面。搓子不应甩在阴阳角处,各层抹灰搓子不得留在一条线上,底层与面层搭搓在150~200mm 之间,接搓时要先刷水泥防水素浆。所有墙的阴角都要做半径50mm 的圆角,阳角做成半径为10mm 的圆角,地面上的阴角都要做成50mm 以上的圆角,用阴角抹子压光、压实。

待地面有一定强度后,表面盖麻袋或草袋经常浇水湿润,养护时间视气温条件决定,一般为7d,矿渣硅酸盐水泥不应少于14d,此期间不得受静水压作用;环境潮湿、阴凉的地下室、地下沟道等,可不洒水养护;冬期养护环境温度不宜低于+5℃。

3.2.8 水泥砂浆防水层不宜在雨天及5级以上大风中施工,冬季施工时,气温不应低于5C,且基层表面温度应保持0C以上。夏季施工时,不应在35C以上或烈日照射下施工。

4.1.1 水泥砂浆防水层的原材料及配合比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检查出厂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计量措施和现场抽样试验报告。

4.1.2 水泥砂浆防水层各层之间必须结合牢固,无空鼓现象。

检验方法:观察和用小锤轻击检查。

4.2.1 水泥砂浆防水层表面应密实、平整,不得有裂纹、起砂、麻面等缺陷;阴阳角处应做成圆弧形。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4.2.2 水泥砂浆防水层施工缝留槎位置应正确,接槎应按层次顺序操作,层层搭接紧密。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4.2.3 水泥砂浆防水层的平均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最小厚度不得小于设计值的85%。

检验方法:观察和尺量检查。

4.3 关键控制点的控制方法

4.4.1 水泥出厂质量证明书及进场复试报告

4.4.2 砂试验报告

4.4.3 外加剂出厂质量证明及进场试验报告、产品说明书

4.4.4 砂浆施工配合比通知单

4.4.5 砂浆试块强度试压报告

4.4.6 隐蔽工程检查验收记录

4.4.7 水泥砂浆防水层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5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5.1 空鼓、裂缝:

基层表面须去污、剁毛、刷洗清理,并保持潮湿、清洁、坚实、粗糙;加强对防水层的养护工作,保持经常湿润,养护期为两周。

操作时要仔细认真,务求素浆层刮抹严密,均匀一致,并不遭破坏;加强对接搓、穿墙管等细部处理。

6.0.1 抹灰架子要离开墙面15cm。拆架子时不得碰坏口角及墙面。

6.0.2 落地灰要及时清理使用JTG 3450-2019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pdf,做到活完脚下清。

6.0.3 地面上人不能过早。

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

7.1 施工过程危害辨识及控制措施

施工过程危害辨识及控制措施

注:表中内容仅供参考,现场应根据实际情况重新辩识。

7.2 环境因素辨识及控制措施

环境因素辨识及控制措施

注:表中内容仅供参考DBJ50/T-352-2020 工程建设工法编制标准,现场应根据实际情况重新辩识。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