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新线天山至盐湖段提速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兰新线天山至盐湖段提速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
资源大小:629.25K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兰新线天山至盐湖段提速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测试仪器要有足够的精度。

开挖工作面的观察,在每个开挖面进行,特别是在软弱围岩条件下,开挖后立即进行地质调查,绘出地质素描图。若遇特殊不稳定情况时,派专人进行不间断的观察。

对开挖后没有支护的围岩的观测:

某锦绣花园高层住宅楼施工组织设计 .doc节理裂隙发育程度及其方向;

开挖工作面的稳定状态,顶板有无坍塌现象;

涌水情况:涌水的位置、涌水量、水压等;

对开挖后已支护地段围岩动态的观测:

是否发生锚杆被拉断或垫板脱离围岩现象;

喷砼是否发生裂隙和剥离或剪切破坏;

钢拱架有无被压变形情况;

锚杆注浆和喷砼,施工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观察围岩破坏形态分析:

危险性不大,不会发生急剧破坏。如加临时支护即可稳定的情况;

引起注意的破坏。如拱顶砼喷层因受弯曲压缩的影响而出现的裂隙;

危险征兆的破坏。如拱顶砼喷层出现有对称性局部的崩落、侧墙内移等。

围岩位移量测是在钻孔中埋入单点或多点位移计(引伸仪)以测试岩体内部各点的相对位移。围岩位移量测断面纵向间距一般为净空变化量测断面间距的3~5倍。

选项量测项目主要用于验证预设计的合理性和探讨围岩与支护衬砌的受力机理,作为主要量测项目的补充,用于调整和改变设计。

净空变化量测和拱顶下沉量测:

净空变化量测和拱顶下沉量测,在同一断面进行。量测断面的间距与隧道长度、围岩条件、开挖方法等多种因素有关。

6.2.1.11.7.测点布置及量测

净空变化量测基线在横断面上的布置表

把净空变位仪的短杆固定在施测的两测点的岩体内;

根据围岩条件确定量测距离;

量测精度:在变位量比较小的情况下,一般为0.1mm,在变化比较大的情况下为1mm;

量测频率见隧道现场监控量测项目及量测方法表。

量测:将净空变位仪装好,初次量测(测初始读数)在钢尺上选择一个适当的孔位,将钢尺套在钢尺支架固定螺杆上,孔位选择钢尺张紧时滑块能与百分表顶端接触且读数在0~25mm的范围内,拧紧钢尺压紧螺帽并记下钢尺孔位读数,持上重锤,记下百分表读数,然后将重锤提起重复测试3次,取平均值作为初始观测值。

布置在拱中和两侧拱腰,每断面布设三个点,在与风管或其它障碍时,适当移动位置。水准基点设在拱顶,选择在围岩稳定地段设置。

布置在4~6B(B为隧道开挖宽度)范围,中线附近密,外侧稀。

测点埋设: 在埋设点挖长、宽、高均为20cm的坑,然后放入沉陷测点,测点采用φ2cm~3cm,长20cm~30cm半圆头钢筋制成,测点四周用砼填实。在开挖影响范围以外设置水平基点2~3个;

量测—沉陷量计算:使用普通水准仪和水准尺,测出各沉陷测点的标高,通过比较计算得出结果量。

围岩位移和锚杆轴力量测:

根据围岩条件和工程重要程度,每断面设置2~5个测点。

围岩与支护界面上接触压力量测:

为全面了解支护背后的压力情况,该项量测在横断面布置9~11个测点,设于初期支护上关键受力部位。

量测频率和结束量测的时间:

主要根据位移速率和测点距开挖面距离而定,按下表确定,即元件埋设初期测试频率要每天1~3次,随着围岩渐趋稳定,量测次数可以减少,当出现不稳定征兆时增加量测次数。

当围岩达到基本稳定后,以1次/3天的量测频率量测2周,若无明显变形,则可结束量测。对于膨胀性岩体,位移长期不能收敛时,量测至变形速率小于每月1mm时止。

现场配备的监控量测设备见下表。

6.2.1.11.8.量测数据的处理和应用

量测的资料、数据及时收集整理并用微机处理,根据量测数据得到位移—时间曲线,位移速度—时间曲线,位移—距开挖面曲线,并对量测资料进行回归分析得出位移—时间曲线,当水平收敛位移速度为0.1~0.2mm/天,拱顶位移速度为0.1mm/天以下时一般可认为围岩已基本稳定,此时可施作二次衬砌。

隧道施工初期,初期支护可按设计要求施作,经一段时间量测得到可靠量测资料后,有以下情况时,对支护参数进行调整:

当位移速度增大,位移量过大,围岩有长期不稳定,喷射混凝土出现大量裂隙,则加强量测并采取补强措施,包括提前施作仰拱,增加喷射混凝土厚度,锚杆长度和数量;当围岩仍达不到稳定,初期支护难以制止围岩变形,可提前施作二次衬砌,以承担部分围岩压力。

当围岩变形极小,且围岩完整性较好,实际围岩类别比预设计所示的高时,经设计单位和监理工程师同意后,下阶段同类围岩的初期支护可适当减弱。

在量测过程中,若发现下列情况之一时,表明围岩和支护呈不稳定状态,则采用缩短量测间隔时间,加强观察,或加强支护和改变施工方法等具体措施,必要时停止开挖爆破:

第一:当累计实测位移值接近允许值,位移仍继续发展时。

第二:位移—时间曲线反弯点,即位移出现反常急骤增长时。

根据施工具体情况设定变形值,内力值及其变化速率预警值,当发现超过预警值时,及时报告总工程师和监理工程师,并采取应急补救措施。所监测的数据真实、可靠,监测人员对监测数据负责。

每个项目的监测资料保持有完整清晰的监测记录、图表、曲线、监测文字报告,并报送监理审查。

测点变形值采用回归分析,求出变形与时间回归方程和变形与开挖深度的回归方程,以推算最终位移和掌握位移变化规律。对大量的监测信息,使用计算机绘图和分析,将结果及时反馈指导施工。

6.2.1.11.9.量测人员组织

成立监控量测小组,负责对本标段隧道施工全过程的监控量测及其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提出处理方案报监理工程师审定后执行,量测小组的所有量测工作由1名有类似施工经验的工程师具体负责,并配备2名技术人员和2名量测工人协助进行。

6.2.1.11.10.量测注意事项

施工的初期阶段或地质变化显著,位移及下沉量大时量测断面间距可适当加密。

对围岩位移量较大,位移值突然增大,位移速度突然加快等情况,量测频率适当增加。进行洞内状态观测时应对每个开挖面都要观察,一般每天观察一次。对于选测项目的量测断面布置及项目选择,根据地质条件和设备情况确定。

量测元件安设时,量测断面尽量靠近开挖面,与开挖面的距离小于一次开挖进尺。

量测元件安设及初读时间在爆破后24小时内,在下次爆破之前完成。

坚持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监测前编制工程监测实施性计划,包括监测程序、方法、使用仪器,监测精度,监测点的布置,监测的频率和周期。

使用的仪器及传感器在施工监测过程中要保证其精度和可靠性,组织有经验的监测工程技术人员参与监测小组,确保施工监测质量。

6.2.1.12.施工风、水、电供应

6.2.1.12.1.施工供风

天山新2#隧道处理欠挖、开挖避车洞及检底施工需要供风。采用移动空压机进洞供风,φ80mm供风管。

6.2.1.12.2施工供水

在天山新2#隧道山顶修建1座200t高压水池,比隧道最高顶高40m左右,从白杨河中抽取河水供天山新2#隧道施工用水及工地生活用水,采用φ150mm供水管引至洞内施工区和生活区。

6.2.1.12.3施工供电

配备3台200KW的内燃发电机供电,在前期临时电力线未贯通前供隧道开挖的电源,在临时电力线贯通后作为备用电源,在施工期间系统停电时,通过内部10KV供电系统,将自备电站的电送至作业面,以确保隧道不因系统停电而停工。

在业主提供的高压电力线上就近T接。在洞外设变压站,采用3台500KVA变压器,供洞内通风、照明、洞外设备和生活用电。

洞内施工用电采用10KV电力电缆高压进洞,设1台630KVA的移动变压器,供洞内开挖、支护用电,变压器每隔400m左右移动一次。洞内混凝土衬砌作业区,配置1台160KVA变压器供电。变压器设在避车洞内,并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和隔离栏栅。

6.2.1.13.隧道弃碴处理

隧道施工时,洞内弃碴运输到洞口附近的临时存碴场,二次倒运采用正装侧卸装载机装碴,配12t自卸汽车运输出碴,弃碴运至业主指定的弃碴场。弃碴场周围用浆砌片石修建护脚墙和护坡,在隧道施工完毕后,在弃碴场表面覆盖一层土,并种草绿化。

6.2.1.14.施工测量

全线导线控制点由业主提供,在开工前对其进行复测,并提交复测报告。采用I级全站仪测量,测角6测回,测边往返观测各两测回,每测回数据进行严密平差。高程控制网点的布设满足既方便施工测量,又牢固稳定的条件,不受施工过程或其他外界条件的影响而导致沉降变化。水准网的测量(加密)均采用三等精密水准测量方法,各项精度指标均符合三等精密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

同时我公司为确保施工测量的准确无误,使隧道按时贯通,在施工中遵循以下原则:

严格执行三级测量复核制度;

经理部测量主管由经验丰富、有合格资格的人员担任,并配备足够数量、符合精度要求的测量仪器;

所使用的仪器要定期到国家认可的鉴定部门进行检校;

测量放样的有关原始数据要记录完整、清晰,并报监理工程师核对;

经理部测量组每周定期向监理工程师提交测量报告。

6.2.1.14.1.测点的选择和保护原则

测点选在通视良好,不受施工扰动的地方;

导线和水准控制点用不锈钢或铸铁制作,导线点有明显的标志,水准点表面为圆球状;

在软土中,钢钉测量标志应嵌入大小合适的砼块中,并保证永久固定;

埋在地下的测量标志用砼管或框架保护,并加盖以防泥土或雨水弄脏;

测量标志如有损坏,立即恢复。

6.2.1.14.2.中线控制测量

在工程开工之前,组织公司精测队根据业主提供的工程定位资料和测量标志资料,对业主提供的导线网及其它控制点用GPS卫星定位技术进行复测;同时测设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控制桩,并将测量成果书报请工程师及业主审查、批准。

在控制导线传递到洞内前,在洞口附近至少布设三个导线点,布设成三角形,形成闭合导线网。当导线闭合精度满足要求后方可使用;

在准确定出洞门后,必须以双导线进洞来控制下一个导线点的布置,确保导线点的准确无误。

新增贯通导线点时,必须从起始导线点开始逐点联测,禁止由后一导线点推设前进的一个导线点;

必须定期复核导线网,并将测量资料上报监理工程师;

为确保导线测量的万无一失,每个控制点的测量都要完成6个测回。

6.2.1.14.3.高程测量

在工程开工之前,组织公司精测队根据业主提供的工程定位资料和测量标志资料,对业主提供的水准网及其它控制点用GPS卫星定位技术进行复测;同时测设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控制桩,并将测量成果报请监理工程师审准;

利用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水准网,由公司精测队以最近的水准点为基点,将水准点引至洞口,至少布设两个埋设稳固的控制测点,以便相互校核;

建立定期高程联测制度,以复核施工水准网的准确性。

6.2.1.14.4.洞内日常施工测量

洞内的施工测量首先要作到选好点位、爱护点位,避免引入点的损坏及移动;

随时以临近点位复核正在使用的测量点位,确保万无一失;

在平常的施工放线中,为保证精度,必须用经纬仪放线,不得使用穿线法;同时在放线时,必须保证足够的后视距离;

在传递高程时要确保传递点的稳固、准确,以保证测量的精度;

加强与相邻标段的联系,互通测量成果,确保贯通面的施工精度满足规范要求。

6.2.2.涵洞及泄水洞施工

6.2.2.1.基础开挖

基础开挖采用人工配合挖掘机开挖,遇石方时采用风镐凿除。基础开挖尺寸符合设计要求,先测量基坑的位置、高程,定出基坑开挖范围,将轴线延长至基坑外适当位置加以固定并妥善保护;根据天气情况结合基坑四周地形条件,作好地表防排水措施;根据设计要求和不同的材料来源进行砂浆和砼的施工配合比设计。在开挖中如发现水文、地质情况与设计不符时,须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处理措施,报监理工程师和设计单位批准后方可实施。为缩短基坑暴露时间,要预计基坑成型的时间且提前通知监理工程师,在基坑达到设计要求后立即进行检查,基底经检验符合设计要求后立即砌(浇)筑基础或进行基础换填。

6.2.2.2.砌筑基础和基坑回填

基础混凝土用料采用符合设计要求的砂和石,保证砂浆有良好的和易性,做到随拌随用,并在3~4小时内使用完毕,若气温超过30℃时在2~3小时内必须用完。浆砌片石采用挤浆法施工,每隔4~6m或地基土质变化处或基础填挖交界处且必须在板接缝处设一道沉降缝,缝宽1~2cm,沉降缝垂直、整齐,在每砌筑一层之后用符合设计要求的材料填塞。

基础砌筑完毕后按设计要求对基坑进行回填。

6.2.2.3.边墙及翼墙的安砌

在砌筑边墙前利用沥青浸透的木板设置横断面样架牵线控制砌筑,以保证建筑物的尺寸和外观平顺。砌筑每层片石时先安转角石再砌镶面石,然后填腹石。镶面石选用表面平整的块石,并稍加修整,砌筑方法采用挤浆法施工。石块间互相交错,咬搭密实,确保砂浆饱和、嵌缝料无空洞。

墙身沉降缝端面垂直、整齐,并与基础沉降缝一致。进出水口的翼墙与边墙设缝隔开,缝内采用与沉降缝相同的填料填塞。

6.2.2.4.盖板支座砼的灌注与养护

支座砼的模型板采用组合钢模拼装,沉降缝处设置沥青木板,按支座高度全涵统一设计。在涂抹脱模剂前,所有模板清刷干净,不带有其它附着物。灌注砼的砂石料及水泥等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砼拌制采用集中拌和,按工程当时的需用量拌制,浇筑时的坍落度保持在规定的范围内,砼浇筑连续进行。所有砼一经灌注立即用插入式振捣器进行全面捣实,砼灌注后12小时内采用草帘覆盖并浇水养护。

6.2.2.5.钢筋砼盖板

盖板采用现浇,预制好钢筋后人工立模,人工灌注混凝土,插入式捣固器振捣。

盖板混凝土浇注前须仔细复核成品和涵台尺寸,模板加固牢靠。

6.2.2.6.铺设防水层

用作防水层的沥青、麻布等材料在施工前有材质检查的试验报告,符合设计和规范的要求后才能使用。沥青熬制处设在工地下风方向并设有顶棚,与工作人员、堆料等保持一定的距离。铁桶装的沥青打开桶口小盖用文火使其溶化由开口流入熬制铁锅中,熬制中不断搅拌至全部成为液态为止,使用中的热沥青不低于150℃。涂敷前将圬工表面清刷干净,保持干燥,不附着泥土和水等其它杂物。沥青浸制麻布时先将麻布烘干去掉水份,在160℃~180℃的热沥青中浸渍约2~3分钟。铺设沥青麻布在先涂敷的热沥青还未凝固前进行,使之能粘合成一体并消除皱折和空鼓等现象。

6.2.2.7.帽石和锥体施工

帽石砼与锥体浆砌片石的施工方法与盖板支座砼和边墙砌筑的施工方法相同。

6.2.3.路基土石方

6.2.3.1.路堑开挖

土石方采用挖掘机挖装,12t自卸汽车运输。石质路堑开挖在隧道进洞时一起开挖,控制爆破,挖掘机配自卸汽车运碴施工。配备推土机、压路机,各段落均随挖装、随运输、随推铺、随检测分段逐层填筑成型。

6.2.3.2.填石路堤

本标段路基长度160m,其中大部分为填石路堤,全部采用隧道弃碴进行填筑。其施工工艺如下:

6.2.3.2.1.施工准备

用经纬仪、水准仪放出路基边桩。

对路基范围内基底进行处理。清理、平整场地,整修机械及运行道路。

进行料场复查,用目测发对石料进行类别划分为分层厚度填筑、制量控制及料场建立、弃方利用提供依据。

试验目的:确定工艺参数和施工方法。

试验内容:验证压实标准的合理性;检验所选用压实填筑机具的实用性及其性能的可靠性;确定经济合理的压实参数;完善铺筑的施工工艺和措施;确定填筑施工的实施细则;确定压实质量检测方法与控制标准。

试验方法及步骤:在地质条件、断面形式均具有代表性地段,选择几个试验面积不小于500m2的试验段对不同种类的填料进行试验。试验中选用在大规模施工时采用的压实机具和其它机具。步骤为:平整和压实施工场地;检验振动压路机工作特性参数;铺筑填料;布置方格网点并测量标高;碾压;测量压实后的方格网点标高,计算沉降差和压实干密度。对试验进行总结,编写出能分别满足各部分路堤的压实系数、地基系数或相对密度时的各种参数试验报告,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用以指导全标段填料及机具配备相同条件下的施工。

6.2.3.2.2.施工工艺及要求

路堤填筑前预先规划好作业程序和各种机械作业路线。

填筑按“四区段,八流程”施工,把施工区划分为路堤区、平整区、碾压区、检测区,按填筑试验确定的松铺厚度和碾压遍数等各项施工参数纵向水平分层填筑。

分层填筑及摊铺:采用按横断面全宽纵向水平分层填筑、摊铺,采用渐进形式摊铺法、渐进式铺料法施工要求填料的堆料和摊铺同步进行,首先摊铺出一个40m2作业面,填石料直接堆放在摊铺初平的表面,由推土机向前摊铺,形成新的工作面,自卸汽车在新的工作面上卸料,推土机再向前摊铺,填料向前推移的距离不宜小于3m,块料虚铺厚度0.5~0.8m厚,块石最大直径不大于层厚2/3,不同尺寸的石碴应级配填筑;当填料大于要求直径时,用人工进行解小,高出初平的大粒径料人工搬走或在就地挖坑埋放,其埋放时大面朝下,在人工找平时,尤其应注意路基边缘部位的整平工作,当细料明显偏少,影响压实段落,在摊铺初平的填石料表面,应铺洒一层碎石或石屑料,保证碎石或石屑料填洒大粒径料尖缝隙。在推土机初平、人工找平后,其摊铺面应平顺,其摊铺平整度不大于层厚的10%,压路机轮无明显的架空形象。以利于压路机碾压施工。

边坡码砌:边坡码砌与填筑同时进行,到第二层填筑时进度应适当超前,每层边坡码砌要在碾压前完成。

碾压夯实:碾压夯实顺序应按先两侧后中间,先慢后快,先静压后振动压的操作规程进行;压路机碾压最大时速不超过4km/h,频率30HZ左右;在路堤高度低于4m时,压路机应碾压到路基边缘0.5m的位置,在路堤高度大于4m时,碾压到路基边缘1.0m的位置,压路机在路基边缘2m范围内压实时,可适当减低振幅或用弱振挡进行压实;行与行的碾压轮迹重叠0.5m,前后相邻两区段纵向重叠2m,上下两层填筑接头处错开3m,到达无漏压、无死角,确保碾压均匀。

涵洞完工达到设计强度后开始涵背的填土。填料按设计及规范要求,与相连的路堤段同时施工,锥体填方亦同步施工。

碾压时,大型振动压实机械距结构物不小于1.0m。结构物背后1.0m范围及大型机械无法施工部分采用小型压实机械施工,以免破坏已建成构造物。

涵洞锥体、涵背及路堤三部分自最低处开始分层填筑压实,分别依据不同检测项目、手段按各自压实标准检验,每层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其上一层的填筑。

测量中线、标高、宽度及坡度。在路基稳定之后清刷边坡、施工锥体和边坡防护工程。

6.2.3.2.3.施工工艺流程图

6.2.3.3.路基防护及附属

砌体砌筑前的测量放样,按放样标点立杆挂线或架立样板,砌筑,并经常检查复核放样挂线,保持砌体线形顺适、平整、美观。

清除坡面松动岩石,清出新鲜面;坡面上的凹陷部分挖成台阶后,用砌体相同的圬工砌补。

砌体咬口紧密、错缝、砂浆饱满,并与坡面结合密贴,做到无通逢、叠砌、贴砌和浮塞,确保勾缝牢固和美观。

按设计图的规定设置伸缩缝和沉降缝,并分块砌筑,其泄水孔,砂砾反滤层与砌体同步进行。泄水孔可预留孔洞或埋设铁管;反滤层在砌高一层后,即行填筑一层,最后用砂浆抹面封顶。

6.2.4.基床表层级配砂卵石填筑

6.2.4.1.准备工作

砂卵石的级配、含泥量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若含泥量过大,应用水冲洗,级配不符合要求,应进行筛分。

确定符合密实级配的砂卵石粒径、配合比、毛体积密度:

砂卵石:粒径为0~80mm,若卵石不满足配合比要求,可增加粒径40mm的干净碎石。

配合比设计:先按照TB/T2897—98《铁路碎石道床底碴》粒径级配的中限计算级配砂卵石级配配合比,再在室内击实试验,调整级配砂卵石的配合比,测定级配砂卵石的毛体积密度,最后现场试验段中验证该配合比在一定压实工艺下孔隙率n和地基系数K30满足设计要求,并作微量的调整,确定为最终配合比。

测定摊铺时的松铺系数和厚度:

因基床表层设计厚度为0.6m,分上下两层分别摊铺,下层压实厚度0.35m,上层压实厚度0.25m,结合现场试验段配合比调整,将拌合好的级配砂卵石摊铺成斜坡形式,分段量测松铺厚度,经碾压合格,量测其压实厚度,即可计算出摊铺的厚度和松铺系数。

基床底层表面处理及作业基准线架设、洒水。

按设计要求验收基床底层。

经精心修整后恢复中线(直线段每20m,曲线段每10m设一木桩),路基全宽摊铺,在路基中线和两侧路肩外0.3m、纵向每隔10m设置一钢丝绳支承架,按松铺厚度和线路高程水准测量确定支承架顶凹槽标高,张拉细钢丝绳,每隔200m用紧线器张紧,张紧力一般需800~1000N,作业基准线的标高必须复核准确,确保纵、横坡符合设计值。

8.2.4.2.摊铺下层级配碎石

准备好的级配碎石由自卸汽车运到施工现场,卸入指定位置,由人工配合推土机摊铺。

摊铺中的质量缺陷及防治对策:

平整度差,应边压实边调整,人工配合进行整平;级配砂卵石料离析,局部出料面大颗粒集中,可采用人工挖除粗集料换细集料找平;出现拉槽,是由于摊铺的速度与自卸汽车上料速度不协调,供料不足而产生,补救方法是人工从后台拉料补充并拍紧的办法整平。

横向接缝的处理比较重要,要把前一天的摊铺带端头边缘做成垂直面,第二天继续摊铺出料后,随碾压随人工配合修补。

碾压及表面、边缘整型:

摊铺成型后,采用激振力40t以上的振动压路机碾压,先静压后振动碾压,最后抛光静压;振动作业速度以2.5~3.0km/h为宜,静压作业速度以6.0~6.5km/h为宜,强振振幅2mm,弱振振幅0.9mm,振动頻率25~30Hz;压实作业按静压1遍,强振1遍,弱振5遍,抛光静压1遍;直线段先两侧后中间,曲线段先内侧后外侧。碾压前应快速测定含水量,不足最佳含水量时补充洒水,超过最佳含水量2%时,适当晾晒。注意在碾压时应配合人工调平下层表面,以符合质量标准。用轻型内燃击实机配合人工将级配砂卵石填层边缘压实,整理成型。

下层级配砂卵石碾压完毕后,立即用检测仪器检测,达到孔隙率n<18%、地基系数K30≥190MPa/m,可进行护肩砌筑和摊铺上层,否则,找出原因,补充碾压,直至达到压实标准。

8.2.4.3.摊铺上层级配碎石

架设好作业基准线,摊铺作业与下层相同。

碾压及表面、边缘整型:

碾压作业与下层相同,压实工艺为静压1遍,强振2遍,弱振4遍,抛光静压1遍。振动碾压时离护肩内边缘0.3~0.5m范围不碾压,结合整型用人工持轻型内燃击实机压实。碾压整型完毕,上层表面应达到质量检验验收标准。

上层级配砂卵石检测与下层相同。

6.2.4.4.封闭交通

碾压整型后,为防止表层被破坏,应封闭交通,禁止一切车辆通行。

6.2.4.5.基床级配砂卵石表层施工工艺流程图

基床级配砂卵石表层的施工工艺流程图。

6.2.5.雨季、冬季施工措施

6.2.5.1.雨季施工措施

6.2.5.1.1.雨季施工准备措施

为预防大雨天气对施工产生不利影响,特制定如下雨季施工措施:

掌握天气预报的气象趋势及动态,开工前与当地气象部门签订服务合同,以利安排施工,做好预防的准备工作。

对施工现场及构件生产基地根据地形,对场地排水系统进行疏通,以保证水流畅通,不积水,并防止周邻地面水倒流进入场内。

大型工程现场进出的主要运输道路路基碾压坚实,做好路拱并以天然级配砂石活泥结碎石作路面,道路两侧排水系统完善,保证不堵、不积和冲刷路面。

6.2.5.1.2.雨季基础施工措施

对未安排跨雨季施工的基础工程,在人力、物资和机械设备上保证在雨季来临之前施工至不受雨季影响的部位或完成。

基坑设置排水沟和集水坑,配抽水机将积水排出到基坑以外。

挖基弃土远离基坑边缘,减轻基坑顶的荷载。

对紧邻基坑边缘的建筑物,设置观测桩,观测建筑物的变化情况,发生异常,采取坑壁加固或回填措施,重新确定施工及防护方案。

6.2.5.1.3.机电设备及材料的防护措施

机电设备的电闸箱或开关采取进盒和搭篷等防雨、防潮措施,并安装接地保护装置。

对水泥、轻钢龙骨、钢结构等怕雨淋变形或易受潮块结的材料,分别采取进库存放或垫高保护措施。

6.2.5.2.冬季施工措施

6.2.5.2.1.钢筋工程

钢筋焊接接头或焊接制品应分批进行质量检查和验收,包括外观检查和机械性能(拉伸、拉剪、弯曲试验),试件每批三个接头,每层中以300个同类接头为一批。

6.2.5.2.2.混凝土工程

冬季条件下灌注的砼,在遭受冻结之前,其临界抗冻强度不低于设计标号的30%,也不低于5Mpa。在充水冻融条件下使用的砼,开始受冻时的强度不低于设计标号的70%。

冬季施工的砼配合比,选用较小的水灰比和较低的坍落度,以减少拌合用水量。

拌和设备设置在温度不低于10℃暖棚内。拌制砼前,用热水洗刷拌合机鼓筒。拌制砼时,砂石骨料的温度保持在0℃以上,拌合用水温度不低于5℃。设置的蒸汽锅炉把砂、石骨料加热,加热后的水和砂石先搅拌均匀,再加水泥,以免水泥与热水直接接触。拌合时间较常温施工延长50%左右。砼卸出拌合机时的最高允许温度为40℃,低温早强砼的拌合温度不高于30℃。砼的运输过程快装快卸,不中途转运或受阻,运送中覆盖保温防寒。

在砼拌制和灌注期间,测定水和粗细骨料装入搅拌机时的温度、砼的拌制温度和灌注温度。每一工作班至少检测4次。用低温早强砼或用蓄热法养护砼时T/CECS 520-2018标准下载,在灌注后3天内随时进行检测。

砼的灌注温度,在任何情况下均不低于5℃。细薄截面结构的灌注温度不宜低于10℃。砼分层连续灌注,中途不间断,每层灌注厚度不大于20cm,并采用机械振捣。

冬季施工砼除按规定制作标准养护的试件外,还根据建筑物养护、拆模和承受荷载的需要,制作施工检查试件,借以查明强度的发展情况。施工检查试件的养护应与建筑物相同。

6.2.5.2.3.冬季施工防火要求

现场所有易燃物品设专用库房堆放,易燃物品堆放距离符合防火规定,易燃物品堆设置足够的消防器材。

严格执行用火申请制度。施行电火焊设专人看火,焊接前将附近或下方的易燃物清理干净,焊接完毕后要仔细检查有无遗留火种,当焊接物下方或附近有永久性易燃构造时,采取周密的隔火、防火措施。

锅炉房内派专人昼夜值班,暖棚周围有人巡守。

公务船技术规则(2020).pdf锅炉房和暖棚周围配备足消防器材。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