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施工组织设计精选

隧道施工组织设计精选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173.57K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隧道施工组织设计精选

本标段吕梁山隧道采用多口掘进平行施工方案,分三个施工工区同时开工,施工顺序为:

出口工区临时工程完成后,先进行出口明洞段开挖、地基加固以及明洞施工,然后进行暗洞施工,暗洞施工先进左线,根据《铁路施工规范》施工要求,错开30m后进右线。

5#(东川)斜井工区主要向出口方向进行掘进;在临时工程完成后2020岩土结构-基础正式课及公开课讲义第三课-受压构件、受扭构件、受拉构件.pdf,施工斜井,斜井施工完成后,首先向进口方向施工左右线正洞,左线开挖面超前右线开挖面30m,当进口方向开挖工作面前进50m后,开始施工出口方向左右线正洞,当施工到分界里程后再向进口方向施工至分界里程,左线开挖面超前右线开挖面30m。各工作面二次衬砌紧跟。

3#、4#(九里湾)斜井工区临时工程完成后,施工3#、4#(九里湾)斜井,3#斜井超前4#斜井30m;斜井完成后,3#斜井向进口方向施工左右线正洞,左线开挖面超前右线开挖面30m,4#斜井向出口方向施工左右线正洞,左线开挖面超前右线开挖面30m;待各开挖工作面离开3#、4#斜井口200m后,由4#斜井完成3#、4#斜井间35m的正洞开挖施工。各工作面二次衬砌紧跟。详见“吕梁山隧道斜井工区施工顺序图”。

左右线隧道开挖支护施工时,工作面间隔距离不少于30m,确保隧道施工安全。

各工区二次衬砌施工同时,及时完成水沟电缆槽的施工。二次衬砌全部完成后,左右线同时由DK129+235向出口由内向外施工整体道床。

隧道施工开挖为关键工序,衬砌为重点工序。隧道施工工序:洞门刷方及边仰坡防护→明洞及洞门施工→超前支护和超前地质预报→隧道(斜井)钻爆开挖→初期支护→围岩变形量测→径向注浆→仰拱及填充或铺底砼施工→防水层铺设→拱墙衬砌砼施工→水沟电缆槽施工→整体道床。

内业技术准备:认真阅读、审核施工图,及时上报图纸复核报表;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进行临时工程设施的规划设计。规划中特别注意场地布局合理、简洁、整齐、尽量少占农田;针对工程特点,编制技术室各项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采集各项临时设施资料,及时向业主和监理站汇报有关的资料,准备好开工前各项技术交底。

外业技术准备:及时做好现场交接桩及复测保护工作,详细调查现场水文和地质情况,做好各种工程资料调查与试验工作,及时采集有关的技术资料。

项目部由一名副经理及地亩员专门负责临时用地和永久占地的征地拆迁工作,积极与地方政府协商解决征地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场地总体规划,进行洞外场地布置与施工,修建临时生产、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安装各种生产设备,铺设架设供水、供风、供电线路,建设中心试验室、火工品库及修建运输便道。做好防排水设施。

3.6不良地质段的施工技术措施

吕梁山隧道存在岩溶、突水突泥、隧道塌方、断层破碎带及软岩等不良地质。施工前根据设计提供的水文地质资料,结合施工现场,采用地质超前预报系统提供的信息资料,进行分析研究,针对不良地质段隧道施工实际情况遵循“先治水、管超前、短进尺、弱爆破、早支护、快封闭、勤测量”的原则,制定完整的施工技术措施。

隧道洞外控制测量采用GPS测量。GPS测量需在三个工区的洞井口分别布点,施测时加强和相邻标段施工单位的协调共同完成标段间的搭接测量工作。

测量前收集好各种地形资料和测设资料,并布设好洞口控制点,做好埋石、检校好仪器,仪器选用GPS12×LC型,施测时严格按照GPS测量规程操作,收集资料后及时进行处理,并提供成果报监理工程师审查。

(2)隧道洞内控制测量

隧道内中线测量采用莱佧TCR1202全站仪进行精密导线测量,及时进行洞内控制网平差和中线调整,连续布设导线基线。

隧道内高程测量采用水准测量。由洞外高程控制点传递,洞内每隔100m设立一对高程控制点,利用导线基线控制点兼作高程控制点,进行往返观测,观测限差和精度符合规定等级的精度。

洞内的日常施工测量由工程技术部负责,利用洞内导线控制点设置施工导线。洞内施工用的高程点,根据洞内已设高程控制点加密,并闭合到高程控制点上,及时向开挖面传递中线、高程,并划出开挖轮廓线,开挖后作断面记录,初期支护及二次衬砌前,交出中线高程桩点。衬砌台车就位或模板支立后进行复测,确认准确后灌注砼。

针对隧道竣工测量,每20m对衬砌段隧道采用莱卡1202全站仪(带隧道断面测量软件)进行隧道净空测量检查。隧道洞身开挖贯通后,与相邻管段联测对隧道洞内进行贯通测量,依据测量规范及测量结果,调整贯通误差,并将结果上报给监理单位和业主有关部门。并根据设计图纸检查完工后的结构物尺寸,如实填写检查结果,并作为竣工资料的存盘。

(5)隧道贯通误差测量

平面贯通测量:隧道贯通面处采用坐标法从两端(一端为相邻标段)测定贯通点坐标差,并归算到预留的断面和中线上,求得横向贯通误差和纵向贯通误差。

4.2.1边仰坡开挖及防护

首先在仰坡刷坡线外5~10m施作截水沟,以拦截地表水。避免地表水冲刷洞口边仰坡及洞门,造成危害。截水沟用M5浆砌片石铺砌。

隧道洞口及明洞段开挖土质采用挖掘机纵向分段自上而下分层开挖,人工整修边仰坡,按设计要求一次到位,挖掘机配合自卸车装运弃碴。

洞口及明洞段边仰坡整修到位后,技术人员进行复测符合设计要求后报请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按设计要求进行加固、防护。挖进暗洞时,洞口采用超前加强支护,首先沿开挖轮廓线安装工字钢架,沿钢架外缘安装超前管棚,并将其尾端与工字钢架焊接牢固,预注浆加固地层,再进入暗洞施工。施工前每道工序都要报监理工程师合格后方可时行下道工序。

4.2.2超前管棚施工

管棚主要规定及检查方法

管棚所用钢管进场必须按批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和工艺性能(冷弯)试验,其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及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以同牌号、同炉号、同规格、同交货状态的钢管,每60t为一批,不足60t按一批计。施工单位每批抽检一次;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抽检的20%见取样检测或按施工单位抽检次数的10%平行检验,并至少一次。检验方法:施工单位检查每批质量证明文件并进行相关性能试验;监理单位检查全部质量证明文件和试验报告,并进行见证取样检测或平行检验。

管棚所用钢管的品种和规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经监理工程师检查后方可使用,管棚搭接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监理工程师检查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注浆浆液的配合比应符合设计要求,注浆压力应符合设计要求。必须经监理工程师检查后进行下道工序。

(2)管棚注浆工艺流程

大管棚钢管采用热轧无缝钢管及钢花管制成,外径108mm,壁厚6mm。每节钢管两端均预加工外丝扣,以便连接接头钢管。管距:环向间距40cm。倾角:外插角1°~3°,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作调整。

大管棚注浆材料:水泥浆或水泥-水玻璃等双液浆。

为了提高导管的抗弯能力,在钢管、钢花管内设置钢筋笼,钢筋笼由四根主筋和固定环组成,主筋直径为Φ18,固定环采用短管节,节长3~5cm,将其与主筋焊接,按1.5m间距设置。

4.2.3洞门及明洞施工

由于隧道出口段洞身埋深较浅,地表覆盖新黄土,老黄土夹泥沙石层,岩体稳定性差。左线DK139+810~+930段、右线DK139+795~+915段为路堑式明洞衬砌,其中喇叭口段16m,明洞段120m。

4.2.3.1洞口及明洞段开挖支护

首先在仰坡刷坡线外5~10m施作截水沟,以拦截地表水。避免地表水冲刷洞口边仰坡及洞门,造成危害。截水沟用M5浆砌片石铺砌。

隧道洞口及明洞段开挖土质采用挖掘机纵向分段自上而下分层开挖,人工整修边仰坡,按设计要求一次到位,挖掘机配合自卸车装运弃碴。

洞口及明洞段边仰坡整修到位后,按设计要求进行加固、防护。挖进暗洞时,洞口采用超前加强支护,首先沿开挖轮廓线安装工字钢架,沿钢架外缘安装超前管棚,并将其尾端与工字钢架焊接牢固,预注浆加固地层,再进入暗洞施工。

4.2.3.2洞门及明洞施工

洞口及明洞段边仰坡整修加固、防护到位后,对左线DK139+830 ~+930、右线DK139+815~+915段基底采用灰土挤密桩处理加固,完毕经检查基底合格后,就地模筑钢筋混凝土明洞衬砌,利用衬砌台车做内模,组合钢模板做外模,内模支立、调整、加固完毕,人工绑扎明洞钢筋,衬砌台车立模,泵送混凝土,机械捣固。明洞衬砌时,

按设计要求预留排水盲沟,清除拱墙背的灰尘和污垢,按设计要求施做防水层,上铺粘土后回填,拱部回填土对称分层进行。

明洞基础地质情况和地基承载力应满足设计要求。检查方法:做静力触探或标准贯入检测。明洞基础底部应无积水;明洞基底部加固范围和方法应符合设计要求。

洞门端墙施工安排与隧道第一环衬砌同时施作。第一环衬砌台车就位后,绑扎端墙钢筋,立设堵头模板。端墙模板采用木模,为了洞门的美观,模板内贴PVC塑料板,钉设木条设置隧道轮廓线,安置隧道铭牌,做到洞门端墙一次成型。

隧道门端墙和翼墙、挡土墙的基坑开挖范围、高程应符合设计要求。台阶形基底的台阶应完整、平顺;隧道门端墙和翼墙、挡土墙基础的地基承载力必须符合设计要求。软弱地基加固处理的施工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检查方法:施工单位采用静力触探试验或标准贯入试验检测,必要时采用载荷验检测;洞口排水沟、截水沟的平面位置、开挖断面符合设计要求。检验办法:对照设计文件观察、测量。

4.3.1洞口段开挖支护

斜井施工前为防止洞外地面水倒灌,首先在洞门以外2m处设横向截水沟一道,在仰坡刷坡线外5~10m施作截水沟,以拦截地表水。避免地表水冲刷洞口边仰坡及洞门,造成危害。截水沟用M5浆砌片石铺砌。

由于隧道出口段洞身埋深较浅,为增加洞口及仰坡的稳定性,确保进洞安全,洞口边仰坡施工自上而下进行,及时对洞顶仰坡进行支护处理,采用喷、锚网支护、封闭。

4.3.2洞身开挖支护

斜井井身开挖通风采用压入式通风,井口安设一台轴流通风机用φ1800mm软风筒送至工作面,当进入正洞施工时布置两台轴流通风机,用φ1800mm软风筒分别送至各工作面。

斜井井身施工为下坡,施工时在井身一侧挖集水坑。用高压污水泵将洞内集水抽至洞口污水处理池处理后排入河沟中。

斜井井身开挖后及时喷射砼封闭围岩,初喷5cm砼后安设锚杆及钢筋网,再复喷砼至设计厚度,锚杆直径Φ22mm长度2.5m,间距1.0m×1.0m,梅花形布置,钢筋网采用φ8钢筋,网格间距20×20cm,喷射砼采用TK961湿喷机喷射。

4.3.3斜井衬砌施工

采用自制衬砌台架配合组合钢模板衬砌,人工立模,砼输送泵泵送入模。自制衬砌台架采用I18工字钢根据断面形状加工,钢架中部加设对口支撑,对口支撑采用φ150mm钢管加工而成,模板采用加强型3015组合钢模板。钢架间距1.5m,与斜井洞轴线垂直、立设时一端钢架与已浇注洞身衬砌连接,一端钢架与边墙锚杆相联,增加钢架稳定性。

4.4.1超前小导管注浆

超前小导管使用的材料和规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进场后按批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和功能性能试验,质量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1)超前小导管设计参数

1)超前导管规格:热轧无缝钢花管,外径42mm,壁厚3.5mm。

2)小导管环向间距40cm。

3)倾角:外插角3°~5°为宜,可根据实际情况作适当调整,但外插角不大于10°。

4)注浆材料:水泥浆液。水泥浆液水灰比1:1(重量比)或根据现场确定。注浆压力0.5~1.0MPa。

采用外径42mm无缝热轧钢管制成,在前部钻注浆孔,孔径6~8mm,孔间距15cm,呈梅花形布置,前端加工成锥形,尾部长度不小于30cm,作为不钻孔的止浆段。

1)小导管安设一般采用钻孔打入法,即先按设计要求钻孔,钻孔直径大3~5mm,然后将小导管穿过钢架,用锤击或钻机顶入,顶入长度不小于钢管长度的90%,并用高压风将钢管内的砂石吹出。

2)安设小导管后,用塑胶泥封堵孔口及周围裂隙,必要时在小导管附近及工作面喷射混凝土,以防止工作面坍塌。

3)隧道的开挖长度应小于小导管的注浆长度,预留部分作为下一次循环的止浆墙。

4)注浆前应进行压水试验,检查机械设备是否正常,管路是否正确,为加快注浆速度和发挥设备效率,可采用群管注浆(每次3~5根)。

5)注浆量达到设计注浆量或注浆压力达到设计终压时可结束注浆。

6)注浆过程中要随时观察注浆压力及注浆泵排浆量的变化,防止堵管、跑浆、漏浆。做好注浆记录,以便分析注浆效果。

4.5II、III级围岩地段施工

砼,喷射砼厚5cm;Ⅲ级围岩拱墙安装φ25中空注浆锚杆和φ22砂浆锚杆,锚杆长2.0m,锚杆间距1.5m×1.2m,拱部铺设φ8钢筋网片,网格尺寸25cm×25cm,拱墙喷射C20砼,喷射砼厚10cm,喷射混凝土采用湿喷工艺,各工作面分别配备两台TK961湿喷机。

4.5.1全断面开挖预裂爆破施工

本标段Ⅱ、Ⅲ级围岩段采用全断面开挖,预裂爆破。

掏槽方式:采取直眼掏槽或楔形掏槽。

炮眼深度:斜井开挖炮眼深度为2.5m,掏槽眼深度为2.7m;正洞开挖炮眼深度为3m,掏槽眼深度为3.2m。

爆破效果:隧道开挖爆破炮眼残留率要求硬岩达到80%以上,中硬岩达到60%以上。

准备工作:测出轨面线和中线,凿岩台车(架)就位,采用断面仪投影按设计标出炮眼位置(地质条件变化时,适当调整钻孔位置)。

采用凿岩台车(架)钻眼,钻眼直径φ38mm,中空眼扩眼直径为

掏槽眼:注意孔眼平行度或角度,避免炮孔交叉以保证掏槽眼的掏槽效果;掘进眼:眼口排距、行距误差不大于6cm;内圈眼:与周边眼的排距误差不大于5cm;周边眼:炮眼间距误差不大于5cm,外斜率不大于5cm/m,与内圈眼间最小抵抗线误差不大于5cm,钻孔位置在轮廓线上。

当开挖面凹凸不平时,按实际情况调整炮眼深度,力求所有炮眼(除掏槽眼外)眼底在同一垂直面上;钻眼完毕,按炮眼布置图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有不符合要求的炮眼重钻。

装药前将炮眼内的泥浆、石粉吹干净,检查炮眼达到设计要求后装药,装药时严格按设计药量进行,装药后,所有炮眼均堵塞炮泥。

爆破后通风并进行洒水除尘,保证作业环境。

隧道施工,必须配合开挖及时支护,保证施工安全,隧道初期支护喷锚支护,根据围岩特点、断面的大小和使用条件等选择喷混凝土、锚杆、钢筋网和钢架等单一或组合的支护方式。

4.5.2.1系统锚杆

锚杆与钢架构成初期支护系统,且有较好的扩散半径可以在锚杆周边形成一个固结壳体,使锚杆之间的破碎岩体不会因不能固结而下漏,影响支护效果。

采用凿岩台架风钻钻孔,孔径大于φ32mm。

浆液配比:1∶1水泥砂浆,水灰比0.38~0.45。

注浆:用塑胶泥封堵杆体周围及孔口,工作面上的裂纹也用塑胶泥封堵塞。管端外露20cm,以便安装注浆管。

注浆口最高压力控制每根注浆量在30L/min内。注浆用定量注浆,即每孔注入0.3m3浆液,但孔口压力已达到0.5Mpa时也结束注浆。注浆结束后及时清洗泵、阀门和管路,保证机具完好,管路畅通。

4.5.2.2砂浆锚杆

1.锚杆的规定和检验方法

锚杆所使用的钢筋原材料进场检验必须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

半成品、成品锚杆的类型、规格、性能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有关技术标准的规定。

检验方法:检查全部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试验报告,并进行规定比例的见证取样检测。

锚杆安装的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施工现场计数检查。

砂浆的强度等级、配合比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进行配合比设计,做砂浆强度试验,见证检验。

锚杆孔内灌注砂浆应饱满密实。

自钻式锚杆安装前,锚杆体中孔和钻头的水孔应畅通,无异物堵塞。

锚杆安装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a.锚杆孔的孔径应符合设计要求;

b.锚杆孔的深度应大于锚杆长度的10cm;

c.锚杆孔距允许偏差为±15cm;

d.锚杆插入长度不得小于设计长度的95%,且应位于孔的中心。

3.锚杆施工前准备工作

检查锚杆类型、规格、质量及其性能是否与设计相符。锚杆应平直、无损伤、无油污及锈蚀。

根据锚杆类型、规格及围岩情况准备钻孔机具。

4.锚杆施做前请现场监理工程师检查后进行下道工序。

锚固材料有普通型和早强型两种,本工程拟用早强型锚固材料。

锚固卷浸水前上端扎3~5个小孔(孔径1mm)。浸水后通过滤纸进入锚

固卷中的水占据了锚固卷中的小空间,原微小空间的空气被挤排出,直到小孔不冒泡即浸水结束。这时水灰比约为0.34~0.35,是最理想范围,可马上取出安装使用,浸水时间约为1~1.5min,浸水过少,水泥水化不完全,影响锚固力。浸水过多、水泥浆易流动,充实不足也影响锚固力。

将打好的眼孔用高压风清除孔内岩屑,将浸好水的几个锚固卷装入眼内,用木棍送至眼底,将锚杆插入,其位置尽量居中,端部外露长度为5~15cm。

4.5.2.3喷射混凝土

(1)喷射前的准备工作

清除开挖面的浮石和墙角的岩碴、堆积物。

处理好岩面,拆除障碍物,必要时,安设工作平台。

受喷面滴水部位埋设导管排水,导水效果不好的含水层可设盲沟排水,对淋水处可设截水圈排水。

埋设控制混凝土厚度的标志。

工区有良好的通风和足够的照明装置。

喷射作业前,对机械设备、风、水管路和电线路等进行全面检查及试运转。

砼拌和料统一在洞口搅拌站进行,采用砼输送车运输。如果掺加钢纤维时在拌和前,先用水分离后方可使用。

喷射前请现场监理工程师检查后进行下道工序。

喷射混凝土应在开挖后及时进行。喷射作业采用湿喷机、喷射手进行作业。

喷射作业分片进行,喷射顺序自下而上;在前一层混凝土终凝后进行复喷。

作业开始时,先送风、后开机,再给料,结束时先停料再停风。

连续均匀地向喷射机供料,机器正常运转时,料斗保持足够的存料。

喷射机工作风压满足喷头处的压力。

喷射作业完毕或中断喷射时,将喷射机和输料管内积料清除干净。

喷射手经常保持喷头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

喷头与受喷面垂直,保持0.6~1.0m的距离。

喷射混凝土养护:喷射混凝土终凝两小时后,洒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小于7天。控制洒水量,防止洒水量过大而侵蚀围岩。

湿喷砼的配合比参考值为水泥∶砂∶碎石=1∶2.5∶2.0,砂率为55%,水灰比0.45。在搅拌站一次拌好,并检查其坍落度,使之保持在5~8cm,用料允许偏差为2%。

拌合料用混凝土运输罐车运至湿喷机前,通过湿喷机加上速凝剂后,喷至受喷面上。

(4)喷射混凝土的质量控制

湿喷混凝土试件可直接用100×100×100(mm)无底试模制作,或用喷大板法制取。根据喷射混凝土28天龄期抗压强度的试验结果,绘制图形,控制喷射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喷混凝土的匀质性,以现场28天龄期喷射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控制。见“湿喷混凝土施工工艺框图”。平均厚度大于设计厚度,最小厚度不小于设计厚度的2/3,表面平整度允许偏差为100mm。喷射混凝土表面应密实、平整度、无裂缝、脱落、漏喷、露筋、空鼓和渗漏水,锚杆头无外露。

(1)净空测量及喷射砼基面处理

防水板施作前,对隧道净空进行测量检查,对个别欠挖地段进行

处理,因为防水板施作完毕后,要进行欠挖处理,就须拆除防水板,这样,会影响防水板的质量并造成返工;喷射砼基面粗糙、凸凹不平、锚杆头外露等,对铺设防水层质量有很大影响,为此,对喷射砼基面进行处理。要求及要点如下:

净空要求:满足隧道设计开挖轮廓线。

基面不得有钢筋及凸出的管件等尖锐突出物,否则要进行割除,并在割除部位用砂浆抹圆曲面,以免防水层被扎破。

隧道断面变化或转弯时的角应抹成R>5cm的圆弧。基面要求平整,无大的明显的凹凸起伏。喷砼要求达到设计强度。

防水层施工时基面不得有明水,如有明水采取措施堵或引排。

有突出钢筋、钢丝、钢管时,施工时齐根切断,锚平,然后用砂浆抹平。

当金属锚杆端部露出较长时,从螺帽开始留5mm切断后,再用砂浆进行覆盖处理。

(2)防水板铺设施工工艺

布设吊挂铁线:首先用红油漆标出隧道拱顶中心线,在拱顶中心线上沿隧道纵向布设吊挂铁线,然后从拱顶向两边边墙布设铁线,间距0.9m(小于吊绳间距10cm),且平行于隧道中线,铁线布设长度大于防水板铺设长度1m。

吊挂防水板:将防水板的中心线对准隧道拱顶中心,三至五人站于工作台架(每人各持一段)提起防水板,将中心线吊绳捆绑于隧道拱顶中心铁线上。

横向吊绳从拱顶向边墙吊挂,全部挂完后,推动台架向前移动,同法吊挂第二环、第三环,以至该衬砌一个循环全段全部挂完。

吊挂防水板时,加强以下几个方面工作:宁松勿紧——即要求吊挂点紧贴初期支护面,而吊挂好的防水板在边墙与拱脚交界处应留有余量。防止混凝土下坠而使防水板下沉,从而影响拱部防水板的富余量。

由于混凝土是从边墙向拱顶灌注,吊挂好的防水板在边墙与拱交界处留有余量。防止混凝土下坠而使防水板下沉,从而影响拱部防水板的富余量。

防水板在浇注后的每一环,防水板铺挂长度至少要比衬砌长度长1m,以便大片防水板粘接接头。

为使吊挂点之间的防水板富有余量,挂铁线时,其间距应较防水板上吊绳间距小10cm,

移动吊挂台架前,检查已吊挂好的各点,以免移动后返工。

4.5.4二次衬砌施工

吕梁山隧道正洞衬砌采用复合式衬砌。II级围岩采用曲墙不带仰拱衬砌,III级以上围岩采用曲墙带仰拱衬砌。

4.5.4.1施工方法

本标段隧道衬砌,采用整体式液压模板衬砌台车,砼输送泵灌注。见“整体式全断面液压衬砌台车示意图”、“衬砌作业机械化配套示意图”。砼施工采用整体式衬砌台车衬砌,衬砌台车长12m。衬砌台车自行设计制造,单件最大重量不超过5T,以便于运输和洞内现场拼装。砼在洞外搅拌站集中拌制,砼搅拌运输车运输,HBT60C泵送入模,附着式振捣器振捣。

砼施工为保证砼具有良好的密实性,耐久性,达到设计要求的抗压、抗折、抗渗指标,开工前进行砼配合比的选配,按要求添加砼外加剂,确保最优配合比方案。

砼灌注采用两侧对称灌注,保证两侧灌注高差不超过1m,防止侧压,台车移位。混凝土灌注过程防止过捣和漏捣,保证混凝土密实,表面光滑,无蜂窝麻面。砼灌注至拱顶采用挤压式倒退泵送砼,确保拱顶砼密实。

输送泵供应砼时保持连续运转,输送管保持顺直,转弯圆缓,接头严密,泵送前润滑管道。灌注后清理现场,及时检修,保养输送泵和清洗管道,以备下循环使用。砼灌注完成后,及时按规范进行养生。

4.5.4.2混凝土施工工艺

所用的原材料必须符合质量要求。

施工前,对施工机具检查,保证工作时状况良好。

清底工作到三无即无积水、无杂物、无虚碴。

衬砌台车定位后检查衬砌厚度和净空,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后序工作。脱模剂的涂模必须做到均匀、到位。挡头模及衬砌台车加固必须牢靠,并垂直、平整。

砼配料严格按先投碎石,再投水泥,最后加砂的顺序进行,并且严格按施工配合比计量。

砼自进入搅拌输送车至卸料时间不超过砼初凝时间,砼输送过程中要保证不发生离析现象,若发生离析现象时,灌注前须进行二次搅拌。

砼灌注时分层且两侧对称灌注,每层灌注高度不大于30cm,两侧差不大于50cm,振捣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保证砼做到内实外美。

为确保隧道衬砌结构不因地下水的作用,出现渗水现象,混凝土衬砌施工时严格控制并作好,衬砌端头凿毛处理,防止施工缝渗漏。

严格控制水泥和附加剂的用量,粗细骨料的级配符合规范的要求。特别是当对防渗有特殊要求时,由于水灰比对混凝土的抗渗性影响较大,必须通过实验确定水灰比,施工过程必须严格按此水灰比拌和混凝土,不随意调整。另外,对整个施工工艺过程,特别是混凝土的拌和和振捣等进行认真的实时监控,保证各工艺过程能作到标准。

调查隧道地表流水情况,截断流向隧道的地表水,导流到附近河流中,洞口地表破碎地段采用预注浆加固措施。

衬砌混凝土碎石采取连续级配,混凝土供应采取自动计量配料机、强制式混凝土搅拌机、输送车、混凝土泵,能有效地保证混凝土的拌和性能稳定,可以严格控制水灰比,保证混凝土密实。

衬砌混凝土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器,严格根据规范按一定间距、深度、时间进行,禁止任意振捣,造成漏捣,禁止超过时间振捣,出现离析、泛砂现象。封顶使用混凝土泵进行封顶作业,可以有效的保证封顶混凝土厚度。对超挖、洞穴处理段衬砌时采取片石混凝土或混凝土同步回填,不采用片石回填。

衬砌混凝土灌注结束后应进行养护,养护时间宜为7—14天。

混凝土衬砌施工工艺框图见“混凝土衬砌施工工艺框图”。

本标段隧道地质比较复杂,为确保隧道施工顺利进行,认真进行

监控量测,及时掌握围岩和支护在施工中的力学动态及稳定程度,为评价和修改初期支护参数、力学分析及二次衬砌施作时间提供信息依据,是确保施工及结构安全、指导施工顺序、便利施工管理的重要手段,同时为优化施工设计方案提供了必要的依据。采用新奥法设计与施工的隧道,监控量测是施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施工程序。

(1)监控量测项目及量测点布置

结合本标段隧道具体条件,确定开展监控量测的项目有:围岩与支护状态观察、拱顶下沉、周边位移收敛为必测项目;围岩与支护结构的接触应力及支护结构的应力状态量测作为选测项目。

围岩与支护状态观察:开挖面地质描述,包括围岩岩性、岩质、断层破碎带、节理裂隙发育程度和方向、有无松散坍塌、剥落掉块现象、有无渗漏水等;初期支护状态包括喷层是否产生裂隙、剥离和剪切破坏、格栅支撑是否压屈进行观察分析。以上情况应详细描述、记录、并予以评估,作为支护参数选择的参考及量测等级选择的依据。

当采用全断面开挖时,在一般地段每个断面通常埋设测桩1号、2号、3号、4号、5号共5个,布置A、B、C、D共4条测线。若为半断面开挖,可先埋设1号、2号、3号测桩,对A、B、C三条测线进行量测,当下台阶开挖到相应的监测断面位置时,再埋设4号、5号测桩,对下部D线进行量测。在特殊地段,根据具体情况,可另增设测线。

初期支护的格栅主筋应力量测:此项量测为选测项目,在Ⅴ级围岩中进行,测点布置在围岩与支护间的接触应力量测的断面上,以利校对,每个断面上布设约5个测点,采取对称布置,选择有代表性的断面进行。量测测点布置见“吕梁山隧道监控量测测点布置图”。

(2)监控量测作业频率

隧道拱顶下沉及周边收敛量测频率、变形管理等级见下表:

拱顶下沉及周边收敛量测频率表

(Vn/3)≤V0≤(2Vn/3)

(3)监控量测作业方法

隧道施工参照“监控量测流程图”施作。

负责人:各施工作业面领工员及工班长。

观察内容:围岩岩性、岩质、断层破碎带、节理裂隙发育程度和方向、有无松散坍塌、剥落掉块现象、有无渗漏水等;初期支护状态包括喷层是否产生裂隙、剥离和剪切破坏、格栅支撑是否压屈。

方法:目测并记录于交接班记录本,重大变化记录于工程日志。

频率:每次爆破后及支护后。

②拱顶下沉、周边位移及收敛、底板隆起(V级围岩地段):

量测测点布置见“吕梁山隧道监控量测测点布置图”

使用仪器:采用TCRA1102无尺监测系统,可及时埋点立即观测。测点在复喷砼终凝后一小时内尽快埋设,保证及时收集初始数据。

方法:TCRA1102无尺监测系统自带计算软件并可输入比较值进行评估。对测点进行量测,每条线间的测试长度与初始长度之差为变化值,该变化值与初始长度之比为相对收敛值,据此计算收敛变化速度,来判断围岩的稳定性。

隧道开挖支护后,在测点位置打入锚杆,在锚杆头贴上返光片。返光片和棱镜的作用相同。用全站仪测出至各返光片的距离和角度,计算出测点之间的收敛值。

③围岩与支护间的接触应力、初期支护的格栅主筋应力量测

GAMMAinstabusKNX办公楼系统量测测点布置见“吕梁山隧道监控量测测点布置图”

使用应力计、钢筋计分别对围岩与支护间接触应力和初期支护的格栅主筋应力进行量测。

应力计、钢筋计的安装:根据测点应力计算值,选择钢筋应力计的量程,在安装前对钢筋计进行拉、压受力状态的标定。

安装时使钢筋应力计处于不受力状态。将应力计上的导线逐段捆扎在邻近钢筋上,引到初期支护结构外侧测试匣中。

(4)量测数据整理、分析

现场量测数据及时整理,绘制量测数据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及量测数据与开挖面距离的关系曲线,并应进行数据处理或回归分析。

量测数据处理、分析及反馈:依据回归分析、预测位移、收剑、拱顶下沉及钢筋应力的最终值。以位移~时间曲线为基础,根据位移、位移速率等分析、评定围岩和支护的稳定性;当位移急骤增加,每天的相对净空变化超过10mm时,应重点加强观测,并密切注意支护结构的变化;当位移~时间曲线出现反弯点时,同时支护开裂或掉块,此时应尽快采取补强措施以防坍方;当位移、周边收敛、拱顶下沉量达到予测最终值的80~90%,收敛速度小于0.1~0.2mm/d,拱顶下沉速率小于0.07~0.15mm/d时,可认为围岩基本稳定,可施作二次衬砌;利用位移、应力(格栅主筋应力)反分析程序对围岩及支护结构的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价;综合以上综合分析、评价及时修正设计,调整支护参数,对施工及时提供建议和措施。

根据围岩与支护间的接触应力量测结果,可知围岩压力在横断面的分布情况及围岩压力值随开挖时间变化的规律,与理论计算方法做比较,以取得较为合理的围岩压力计算方法YD/T 3369-2018 不同运营商IMS网间互通技术要求.pdf,检算初期支护的受力情况(内力及位移),判别初期支护的工作状态、支护特点,并对初期支护进行安全度评估。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