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达路雨、污水管道基坑开挖施工方案

通达路雨、污水管道基坑开挖施工方案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214.53K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通达路雨、污水管道基坑开挖施工方案

在勘察深度范围内,按含水层性质和地基土组成特征及地下埋藏条件,地下水类型为潜水,埋藏于素填土、淤泥质粉质粘土、粉土、粉质粘土夹粉土中,主要补给为大气降水、人工用水、地表径流,主要以蒸腾作用排泄。埋深为0.7—1.0m之间,平均标高为黄海高程4.50m,潜水年变化幅度为±0.5m。场地内潜水队混凝土无腐蚀性。

二、深基坑开挖施工技术方案

主要是对污水管道轴线与高程的控制,在施工过程中我们配备专职测量员跟踪观测《工程测量基本术语标准+GBT50228-2011》.pdf,每道工序施工前进行高程的检查和复核,确保施工质量。

土方放坡系数表 表1-4

1:0.50 1:0.30

1:0.33 1:0.20

1:0.65 1:0.50

其中:m=b/H C—工作面  (一)土类为单一土质时,普通土开挖深度大于1.2m、坚土开挖深度大于1.7m,允许放坡。 (二)土类为混合土质时,开挖深度大于1.5m,允许放坡。放坡坡度按不同土类厚度加权平均计算综合放坡系数。 三、综合放坡系数计算公式 当沟槽或基坑中土质类别不同,且深度大于1.5m时,应根据不同土质类别的放坡系数、土质厚度求得综合放坡系数,然后再求土方工程量。 m=(m1h1+m2h2+…+mnhn)/(h1+h2+…+hn) 

J2基础详图 解:1)本工程开挖深度:H=6m 2)放坡深度为h =2m,土类为混合土质,开挖深度大于1.5m,故基槽开挖需要放坡,放坡坡度按综合放坡系数计算。 3)综合放坡系数k=(k1h1+k2h2)/(h1+h2)=0.67 4)计算沟槽土方工程量 S断1=[(b+2×0.3)+kh]×h+(b'+2×0.1)×h'=4.32m2 J1: L中=24+(10.8+3+5.4)×2=62.4m V挖1=S断1×L中=4.32×62.4=269.57m3 S断2=[(b+2×0.3)+kh]×h+(b'+2×0.1)h'=[(1.1+2×0.3)+0.46×1.8]×1.8+(1.3+2×0.1)×0.1=4.70m2

沟槽开挖两边堆土一定要堆放在安全距离3m以外,做好沟槽边坡的现场监测,沟槽要预留安全通道,做好各种安全警示标志,严防安全事故发生。

5、铺设垫层和基础浇筑

由于地质条件土质差,待沟槽挖土工序验收合格后,及时做好管道的垫层铺筑工作,按设计图要求,采用10cm碎石垫层加120°钢筋砼基础,对砼基础及时做好支模及砼的浇筑准备工作,在浇筑前认真检查管基中心线及标高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槽底有无积水及原状土松动现象,若发现问题,应及时妥善处理后方能进行砼的浇筑工作。待管基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50%,方可进行下管及管道铺设工作。HDPE污水管基础采用20cm厚钢筋砼加360度砂(中、粗砂)包封基础。

采用机械下管。机械下管安排专人指挥,在操作过程中,指挥人员集中精神,统一信号,机械操作手应找准起吊重心,作到平衡起吊,不斜不晃。

严格控制管道中心线,对口间隙控制在10mm以内。

d<800采用橡胶圈接口,d>800采用钢丝网水泥砂浆抹带接口。

a、橡胶圈接口:橡胶圈接口在运输过程中,采取覆盖避免日晒雨淋,避免挤压防止变形。安装时,管口和橡胶圈应清洗干净,套在插口中的胶圈应平直,无扭曲,安装后的胶圈应均匀滚动到位;

顶拉的着力点应在管子的重心上,管子插入时要平行沟槽吊起,以使插口胶圈准确地对入承口内;吊起时,稍离槽底即可。

安装接口时,控制顶拉速度,随时检查胶圈滚入是否均匀,如果不均匀,可用錾子调整均匀后,再继续顶拉,使胶圈均匀进入承口内。

b、抹带接口:先将管口凿毛洗刷干净,粉刷一道水泥浆,抹第一道砂浆时应注意找平,使管缝居中,厚度均匀为带厚的1/3,并压实使其与管壁粘结牢固,表面划成线槽,抹第二层并用弧形抹子捋平成形,待初凝后,再抹光压实。

平基与管座是分二次浇筑的,首先对平基进行拉毛处理,然后做好支模及砼的浇筑准备工作,在浇筑管座砼时,用刚钎捣实,并且应两侧同时浇筑。

预留支管管头用砖砌封堵或砌筑检查井。为以后支管施工作好准备。

9、检查井及附属零星工程

检查井底板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底板,底板下采用10cm碎石垫层+10cmC15混凝土找平,倒井虹的前一只井及所有雨水交汇井落底0.5m。

(1)、流槽检查井的流槽

应在井壁砌到管底以下即行砌筑。当采用砖石砌筑时,表面应用砂浆分层压实抹光。

井室内的踏步和脚窝应随砌随安(留),其尺寸应符合设计规定。踏步和脚窝在砌筑砂浆或混凝十未达到规定强度前不得踩踏。混凝土井壁的踏步在预制或现浇时安装。

预留支管应随砌随安,管口应深入井3cm,预留管的管径、方向、标高应符合设计要求,管与井壁衔接处应严密不得漏水,预留支管宜用低强度等级砂浆砌筑封口抹平。用截面的短管安装预留管时,其断管破茬不得朝向井内。

砖砌圆形检查井时,应随时检测直径尺寸,当收口时,如为四面收进,则每次收进应不超过30mm:如为三面收进,则每次收进最大不超过50mm。

砌筑检查井的井室、井筒内壁应用原浆勾缝。井室内有抹面应分层压实,外壁应用砂浆搓缝严实。

盖板下的井室最上一层砖须是丁砖。

检查井井盖的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其高程应与路面配合。

(8)、按照设计要求,雨、污水都要做闭水试验,严格按照规范操作。

检查井砌筑应边砌边回填土,每层高不宜超过20cm,井室周围50cm采用6%灰土处理,密实度≥90%。

1)雨水管道铺设完成后,待管道接口砂浆和管座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报监理检查合格后及时素土回填。

2)槽底至管顶25cm范围内,回填土中不得含有机物及大于5cm的砖﹑石块等硬块;在抹带接口处,应采用细粒土回填.本工程管道开挖地段多为粉质松散土,为了加快施工进度,保证路基质量,使沟槽回填土能在短期内达到要求,管道回填进行外运素土回填。

3)回填时分层填筑,逐层夯实。每层厚度不大于15cm,采取蛙式夯或冲击夯进行夯实;在管顶上大于25cm起,采用压路机进行压实,层厚应保证在20cm,以保证回填土密实度。

4)检查井四周50cm用灰土回填,用冲击夯反复夯实,不够夯处将四周挖出补夯,防止检查井四周下沉。有条件可使用小型压路机压实。

5)回填土的压实度按轻型压实标准执行,具体为:管腔内不小于90﹪,管顶25cm内不小于87﹪,道路路面以下1.5m按道路标准执行。

6)对于工厂出入口或相交道路处,管道回填土的顶面须铺筑15cm碎石,以保证交通畅通。

(一)、总涌水量计算 1.基坑总涌水量Q(m3/d),即环形井点系统用水量,常按无压完整井井群, 用下式计算公式:     (2H―s)s           Q=1.366K               lgR―lgx0                       2.单井井点涌水量q(m3/d)常按无压完整井,按下计算公式:          (2H―s)s q=1.366K                 lgR―lgr

式中:K—土的渗透系数(m/d); H—含水层厚度(m); s—水的降低值(m); R—抽水影响半径(m),由现场抽水试验确定,也可用下式计算:R=1.95s√H•K r—井点的半径(m); x0—基坑的假想半径(m,当矩形基坑长宽比小于5时,可化成假想半径x0的圆形井,按下式计算:x0=√F/π F—基坑井点管所包围的平面面积(m2); π—圆周率,取3.1416;

(二)、井点管需要根数 井点管需要根数n可按下式计算:     Q n=m    q 式中q=65π•d•l3√  K 式中: n—井点管根数; m—考虑堵塞等因素的井点备用系数,一般取m=1.1;     q—单根井点管的出水量(m3/d); d—滤管直径(m); l—滤管长度(m); (三)、井点管平均间距 井点管平均间距D(m),可按下式计算:       2(L+B) D=           n-1

求出的D应大于15d,并应符合总管接头的间距(一般为80、120、160mm)要求。 式中:L—矩形井点系统的长度(m);     B—矩形井点系统的宽度(m);

二、井点的埋设(井点埋设见附图)

在基坑2.5m平台中间埋设井点管,井点的间距根据上面计算间距为1m,为了加快施工进度,每120m一个工作段,采用双排插管;单排插管每30m为一套泵。井点管底标高控制在各段管道开挖深度以下,此层的地质特征为粉砂土,此层土质的渗透系数为1~0.01米/昼夜,井点管的上端通过连接弯管与集水总管连接,集水总管再与真空泵和离心水泵相连,启动抽水设备,地下水便在真空泵吸力的作用下,经滤水管进入井点管和集水总管,排出空气后,由离心水泵的排水管排出,使地下水位降低到基坑底以下。本法具有机具设备简单,使用灵活,装拆方便,降水效果好。可提高边坡的稳定,防止流砂现象的发生,降水费用较低等优点。

(1)滤管:直径50㎜,壁厚3.5㎜无缝钢管,长1.5m.,一端用厚

为4.0㎜钢板焊死,在管壁上钻直径15㎜的小圆孔,孔距为25

㎜,外包两层滤网,滤网采用编织布,外再包一层网眼较大的

尼龙丝网,每隔50~60㎜用10号铅丝绑扎一道,滤管另一端与

(2)井点管:直径50㎜,壁厚3.5㎜无缝钢管,长6.2m.管与管间的间距为1.2m.

(3)连接管:胶皮管,与井点管和总管连接,采用8号铅丝绑扎,

(5)抽水设备:真空离心潜水泵,扬程25m,抽吸真空,高度7m,

吸口直径50㎜,电动机功率2.8kw。

  真空泵型轻型井点系统设备规格与技术性能表

  V5型(W3型)或V6型;生产率4.4m3/min;真空度100kPa,电动机功率5.5kw,转速1450r/min

  B型或BA型;生产率20m3/h;扬程25m;抽吸真空高度7m,吸口直径50mm,电动机功率2.8kw,转速2900r/min

  2、离心式泵数量为一台备用。

(1)根据现场情况放出井点位置线,并接通周围动电和照明电(必须按照安全规范实施)。

(2)检查凿孔设备和抽水设备。

(3)施工场地平整,并在井点位置挖出循环水排水沟。

井点放线定位—安装高位水泵—凿孔安装埋设井点管—布置安装总管—井点管与总管连接—安装抽水设备—试抽与检查—正式投入降水程序。

(1)测量放线确定井点位置,然后在井位先挖一个小土坑,深大约500㎜,以便于冲击孔时集水,埋管时灌砂,并用水沟将小坑与集水坑联结,以便于排泄多余水。

(2)移动式钻孔机,凿孔冲击管上下移动时应保持垂直,这样才

能使井点降水井壁保持垂直,冲击孔的成孔直径应达到300~350㎜,保证管壁与井点管之间有一定间隙,以便于填充砂石,冲孔深度应比滤管设计安置深度低500㎜以上,以防止冲击套管提出时部分土塌落,并使滤管底部存有足够的砂石。井孔冲击成型后,应插入井点管,井点管的上端应用木塞塞住,以防砂石或其他杂物进入,并在井点管与孔壁之间填充砂石滤层。

将直径15~30㎜的胶管插入井点管底部进行注水清洗,直到流出清水为止。应逐根进行清洗,避免出现“死井”。

首先沿井点管线外侧,铺设集水毛管,并用胶垫螺栓把干管连接起来,主干管连接水箱水泵,然后拔掉井点管上端的木塞,用胶管与主管连接,在用10号铅丝绑好,防止管路不严漏气。主管路的流水坡度按坡向泵房5‰的坡度并用砖将主干管垫好。

检查集水干管与井点管连接的胶管的各个接头试抽水时是否有响声漏气现象。在试抽时,应检查整个管网的真空度,应达到73.33kPa方可进行正式投入抽水。

轻型井点管网全部安装完毕后进行试抽,当抽水设备运转一切正常后,整个抽水管路无漏气现象,可以投入正常抽水作业。开机后一个星期将形成地下降水漏斗,并趋向稳定,土方工程可在降水10天后开工。为了井点降水效果,在沟槽外侧挖50cm深排水沟,保证外流水系畅通。

为了缩短井点排水时间,防止沟槽底的涌起,井点的拆除在雨污水管道全部验收合格后,回填土至地下水位以上后拆除,依次根据管道规范检查井井段长度,依次分段向前推移施工。

1、土方挖掘运输车道不设置井点,这并不影响整体降水效果。

2、在正式开工前,由电工及时办理用电手续,保证在抽水期间不停电。

3井点降水应经常进行检查,其出水规律“先大后小,先混后清”。

i.在抽水过程中,应经常检查和调节离心泵的出水阀以控制流水量。

ii.真空度是轻型井点降水能否顺利进行降水的主要技术指数,现场设专人经常观测。

iii.在抽水过程中,特别是开始抽水时,应检查有无井点管淤塞的死井。

iv.基坑周围上部应挖好排水沟,为保证井点降水效果必须外流水系畅通,另外防止雨水流入基坑。

v.井点位置距坑边1m,以防止井点设置影响边坑土坡的稳定性。

沟槽开挖及井点降水断面图

根据本工程施工特点及复杂的地质情况,在辩识、分析评价施工中危险因素和风险的基础上,确定本工程重大危险因素是基坑坍塌、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附近建筑物倾斜、物体打击、高处坠落等。在工地已采取机电管理、安全管理各种防范措施的基础上,还需要制定基坑坍塌和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附近建筑物倾斜的应急方案。

从以上风险情况的分析看,如果不采取相应有效的预防措施,不仅给管道施工造成很大影响,而且对施工人员的安全造成威胁。

1)材料准备:开挖前准备足够优质木桩和脚手板,装土袋,准备抽水泵,随时应急。

2)降雨量过大引起基坑坍塌的预防措施:

a基坑的周边砌筑30cm高的防淹挡墙,作为通常情况下的挡水设施;配备足够数量的草包,紧急时对基坑周围施做围堰,防止地面水大量流入坑内。

b配备两台水泵(其中一台备用),用于排除井下积水。

c施工现场仓库配备足够数量的潜水泵、泥浆泵。

d及时获取天气信息,预先做好准备工作。

e在进行现场平面布置时,考虑适当加大排水系统的能力,并加强管理保持其畅通。

4)基坑坍塌事故的指挥控制

1.3、通讯、警戒与治安、人群疏散与安置、公共关系

由技术人员和施工队指定人员24小时观测,确保在第一时间确认涌水险情,提前发出预警提示。

2.2.1、当确认暗河出现涌水时,立即组织所有现场施工人员将施工机械加以安置保护,洞内施工人员由班组长带队全部撤离。

2.2.2、被困施工人员来不及撤离的,应选择衬砌台车等安全平台进行自我保护,等待组织救援。

2.3.1、各班组及时清点人员,确认有无被困人员,并集结待命,不得私自外出;

2.3.2、组织抢险突击队,由各工班抽调精壮工人组成,负责安装挡护拱架,堆砌砂袋,规范水流方向;

2.3.3、在配备充分照明、救生设备时,由公司决定组织身体素质好、水性高的工人进洞执行搜索救援活动;

2.3.4、卫生员做好准备,并视情提前与定点医院联系。

2.4.1、现场照明:照明电线用绝缘子固定,导线不得随地拖拉或绑在脚手架上。照明灯具的金属外壳必须接地或接零。室外照明灯具距地不低于3米,室内距地面不低于2.4米。

2.4.2、配电箱、开关箱:应使用BD型标准电箱,电箱内开关电器必须完整无损,接线正确,电箱内应设置漏电保护器,选用合理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进行分级匹配。配电箱设总熔丝、分开关、零排地排齐全,动力和照明分别设置。金属外壳电箱应作接地或接零保护。开关箱与用电设备买行一机一闸保险。同一移动开关箱严禁有380伏和220伏两种电压等级。

2.4.3、架空线:架空线必须设在专周电杆(水泥杆、木杆)上,严禁架设在树或脚手架上,架空线应安装设横担和绝缘子。架空线应离地4米以上,机动车道为6米以上。

2.4.4、接地接零:接地体采用角钢、圆钢或钢管,其截面不小于48平方毫米,一组二根接地体之间间距不小于2.5米,入土深度不小于2.5米,接地电极应符合规定,电杆转角杆、终端杆及总箱,分配电箱必须有重复接地。

2.4.5、用电管理:安装、维修或拆除临时用电工程,必须由电工完成,电工必须持有效上岗证,实行定期检查制度,并做好检查记录。

2.4.6、顸管管内照明用电采用低压36伏。

2.4.7、顶管管内照明采用36V低压电源。

1.5.1、在发生涌水险情时,保安应加强洞外巡视,隔离安全地带,禁止闲杂人员围观,禁止一切人员进入危险区域,禁止地方老百姓进入施工现场;

1.5.2、加强沟槽通道口看护,未经公司统一组织不得放入任何人员。

五.基坑作业安全防护措施

(1).基坑上的安全注意事项

2.1在施工过程中,要在基坑周边设置护栏。护栏栏杆采用钢管焊成。钢管横杆及栏杆柱均采用Ф30的管材,以扣件或电焊固定,栏杆构造应符合临边和洞口作业的安全要求。

2.2必须在基坑边2m以内不得堆放基坑开挖土等杂物,基坑四周地面,在坑深一倍范围内地面荷载应有专人进行管理,不得随意放置机具、停放大型机械和物料,防止荷载加大引起边坡失稳。

2.3加强对坑底集水沟、井的维护和清理,避免雨水进入基坑和能够迅速排走地下水。

(2).坑内作业的安全注意事项

2.1严禁机具碰撞支撑系统,定期检查支撑的稳定性,支撑系统不能用作堆物平台或浮桥。

2.3坑上和坑内各层支撑和行人道路应专门设置,两边立1米高栏杆,通道上不准堆放杂物。

2.4进坑的动力及照明电线应使用电缆,在支撑或坑壁上要可靠地固定。

2.5基坑施工完毕拆除支撑和拔板时,必须严格按施工组织设计程序进行,防止坑外土体产生破坏性位移。

1、现场照明:照明电线用绝缘子固定,导线不得随地拖拉或绑在脚手架上。照明灯具的金属外壳必须接地或接零。

(1)本工程临时用电采用TN–S三相五线三级配电两级保护。三级配电指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开关箱,动力配电与照明配电分别设置。两级保护指分配电箱和开关箱,均必须经漏电保护开关保护。

(2)配电箱的材质和安置要求

A,配电箱、开关箱应采用铁板或优质绝缘材料制作,铁板的厚度应大于1.5mm。

B,固定式配电箱、开关箱的下底与地面的垂直距离大于1.3m,小于1.5m;移动式配电箱、开关箱的下底与地面的垂直距离宜大于0.6m,小于1.5m。

C,分配电箱与开关箱的距离不得超过30m。开关箱与其控制的固定式用电设备的水平距离不宜超过3m。

D,配电箱、开关箱应装设在干燥、通风及常温场所;不得装设在易受外来固体撞击、强烈震动、液体侵溅及热源烘烤的场所。

E,配电箱周围应有足够二人同时工作的空间和通道,严禁堆放任何妨碍操作及维修工作的物品;不得有灌木、杂草。

F,配电箱、开关箱必须有防雨、防尘设施,必须有门锁。

(3)配电箱开关箱装设的电器要求

A,常规的箱内安装是左大右小,大容量的控制开关和熔断器装设在左面,小容量的开关电器安装在右面。

B,配电箱内的电器,应安装在金属或非木质的绝缘安装板上。

C,配电箱、开关箱及其内部开关电器的所有正常不带电的金属部件均应作可靠的保护接零。保护接零必须采用标准的黄/绿双色线及专用接线板连接,与工作零线应有明显的区别。

D,配电箱、开关箱电源导线的进出为下进下出,不能设在上面、后面或侧面,更不应当从门缝隙中引进和引出导线。

E,导线的进、出口处,应加强绝缘,并将导线卡固。

F,配电箱、开关箱内优先选用铜线。为了保证可靠的电气连接,保护零线应采用绝缘铜线。

G,所有配电箱,均应标明其名称、用途,并作出分路标记。

H,进入开关箱的电源线,严禁用插销连接。

3、架空线:架空线必须设在专用电杆(水泥杆、木杆)上,严禁架设在树或脚手架上,架空线应安装设横担和绝缘子。架空线应离地4米以上,机动车道为6米以上。

4、接地接零:接地体采用角钢、圓钢或钢管,其截面不小于48平方毫米,一组二根接地体之间间距不小于2.5米,入土深度不小于2.5米,接地电极应符合规定,电杆转角杆、终端杆及总箱,分配电箱必须有重复接地。

5、用电管理:安装、维修或拆除临时用电工程,必须由电工完成,电工必须持有效上岗证,实行定期检查制度,并做好检查记录。

安全生产目标:安全生产无事故

文明施工目标:创市级文明施工

第2.0.1条,工程开工前,施工单位必须详细核对设计文件,根据施工地段的地形、地质、水文、气象等资料,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同时,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

第2.0.2条,参加施工的人员,必须接受安全技术教育,熟知和遵守本工种的各项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并应定期进行安全技术考核,合格者方准上岗操作。

第2.0.4条,施工现场要设置足够的消防设备。

第2.0.8条,施工所有的各种机具设备和劳动保护用品,应定期进行检查和必要的检验,保证其经常处于完好状态;部合格的机具设备和劳动保护用品严禁使用。

第3.1.3条,施工现场的生活生产房屋、变电所、发电机房、临时油库等均应设在干燥地基上,并应符合防火、防洪、防风、防爆、防震的要求。

第3.3.8条,各种电器设备应配有专用开关,室外使用的开关、插座应装防水箱并加锁,在操作处加设绝缘垫层。

第3.3.9条,在三相四线制中性点接地供电系统中,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应做接地保护,其接地电阻应部大于4Ω,并不得在同以供电系统上有的接地,有的接零。

第3.3.10条,各种电气设备的维修,一般应停电作业;如必须带电作业时,应有可靠的安全措施并派专人监护。

第3.5.1条,操作人员在工作中不得擅离岗位,不得操作与操作证上不相符合的机械,不得将机械设备交给无本机种操作证的人员操作。

工程施工中,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以及避免工程施工对周围环境和干扰,加强环境保护,是我们对用户服务的又一宗旨,在施工中,我们严格遵守国家的安全生产法规和环境保护法令,自觉保护劳动者生命安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力争展现出一个工程良好的企业形象,展示我们生产管理的综合现代化水平,争创文明工地,具体做好以下几点:

1、工程项目的安全与环境管理

(1)工程项目施工的安全管理。加强现场管理,搞好工程的保卫、防盗,搞好永久工程和临时工程安全,防止发生安全事故。

(2)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和预防措施。

对于施工现场及其周围的高压电线、变压器等设立醒目的安全标志。由于涉及老路拓宽,深挖地段和交通道口设专人负责,夜间设红灯提醒,积极做好防护措施,

对材料和设备储存的库房或堆放点,施工人员生活区,特别注意防火安全,配备一定数量的消火器具,以备急需。

项目经理亲自抓安全生产和安全教育,定期召开安全生产会议,检查安全生产规章执行落实情况,建立安全生产奖罚制度促使人人重视安全检查,安全生产有奖,使安全生产教育落实实处,得到好的成绩。

(3)加强工程中的环境保护管理,促使安全生产,随时清除施工场地不必要的障碍物,设备、材料及各类存储物品安全堆放井然有条,既要保持施工现场环境的整齐,又对安全生产有利。

2、保证安全的主要措施

为杜绝重大事故和身伤亡事故的发生,把一般事故减少到最低限度,确保施工的顺利进展,特制订安全措施如下:

(2)利用各种宣传工具,采用多种教育形式,使职工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不断强化安全意识,建立安全保证体系,使安全管理制度化,教育经常化。

(3)施工中临时结构必须向员工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对临时结构须进行安全设计和技术鉴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4)沟槽管线作业施工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

(5)工地修建的临时房、架设照明线路、库房,都必须符合防火、防电、防爆炸的要求,配置足够的消防设施。

(6)胶粘剂和化学溶剂或清洁剂等易燃品,应存放在安全可靠的阴凉干燥处,随用随取。运输和使用时,必须远离火源。

3、文明生产、文明施工措施

根据场地实际情况合理进行布置JJG 852-2019 中子周围剂量当量(率)仪检定规程.pdf,设施设备按现场布置图规定设置堆放,并随施工不同阶段进行场地布置和调整。最大限度的减少耕地占用。

施工区内临时道路畅通、平坦、整洁,不乱堆放,无散落物;构造物周围应设散水坡,四周保持清洁;场地平整不积水,无散落的杂物和散物;场地排水成系统,并畅通不堵。施工废料集中堆放,及时处理。

班组必须做好操作后场地清理,随作随清,物尽其用。在施工作业中,应有防止泥浆横流、混凝土洒漏、车辆沾带泥土运行等措施。

(4)夜间施工尽量避开群众居住点,缩短夜间施工时间,尽量不影响群众休息。

(5)施工中有外部矛盾,我们积极配合业主和地方政府,协调解决好各种问题。

DB44/T 1167-2013 医院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pdf安全、文明施工管理网络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