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铁路哈尔滨至大连客运专线工程太子河特大桥(DK335 036.33~DK341 141.86段)施工组织设计

新建铁路哈尔滨至大连客运专线工程太子河特大桥(DK335 036.33~DK341 141.86段)施工组织设计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884.74K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新建铁路哈尔滨至大连客运专线工程太子河特大桥(DK335 036.33~DK341 141.86段)施工组织设计

高处作业中发生坠落造成的伤亡事故,包括脚手架、平台施工等高于地面和坠落

机动车辆引起的机械伤害事故

建筑物、构筑物、堆置物、脚手架等倒塌以及土石塌方

人体接触有毒物质RB∕T 105-2013 能源管理体系 煤炭采选业认证要求.pdf,如在误吃有毒食物或呼吸有毒气体引起的人体急性中毒事故,或在不通风的地方工作,因为氧气缺乏有时会发生突然晕到

客运专线铁路具有一般建筑共同的施工安全风险,又有其复杂性和特殊性。在此铁路桥梁施工中,可能发生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一旦发生将造成巨大的灾难和损失,上述三项是本工程存在的最大的施工风险,具体来讲,高处坠落、机械伤害及桥涵基坑坍方等具有以下特点或危害性:

(1)突发性。事故具有突发性,通常事故的发生是一个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因而事故的发生通常是突然的。

(2)施救困难。发生事故后,影响的范围很大,施救的空间非常有限,救护难度大,而且具有很大危险性。

(3)严重影响工期。由于处理事故的程序和过程较为复杂,需要很长的时间处理才能恢复施工。

(4)灾害性。一旦发生事故,其后果是严重的,将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涉及生命安全。

10.5.2突发性灾害应急救援组织机构与管理职责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由施工队、各班组组成,应急组织机构见《安全应急救援管理机构框图》11—3

2)应急救援组织管理职责

10.5.3抢险应急救援措施

2)突发性触电、火灾应急抢险措施

(1)应急准备危险源识别

施工现场下列工序或作业存在触电事故重大危险源:

电动设备金属外壳与PE线(保护零线)连接失效或连接少于2处(未重复接地)。

作业台架或移动照明未使用安全电压。

电线路绝缘破损漏电,且电器设备开关箱漏电保护器失效或漏电保护器参数选择不合理。

机电设备维修带电作业。

电工、电焊工作业不使用个体防护用品。

变配电设备屏护失效等。

外电线路防护安全距离不够。

制定完善的施工用电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技术措施,按规定维修检查电器设备和线路,确保电器安全可靠。

在潮湿、金属占有系数较大的工作环境,如机械加工车间、空压房、锅炉房等场所,应选用加强绝缘或双重绝缘(Ⅱ)的电动工具、设备和导线,隧洞内作业台架、衬砌台车和移动照明应采用安全电压。

施工现场的配电箱、开关箱、电线路应严格执行日常巡查制度,破损的配电箱、开关箱应立即更换,高压、变配电设备的围栏、屏护高度应满足《防护屏安全要求》中的规定,并树立明显的标志牌。当安全距离不足时,还应采取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

采用连锁保护安全技术防止触电事故,如双电源的自动切换保护安全装置,电焊机空载断点或降低空载电压装置等。

采用绝缘防护用品(绝缘手套、绝缘鞋、绝缘垫等)预防触电事故。

对作业人员进行触电应急救援知识培训。

施工队伍均配备如下物资:

常用急救药品:若干(随时补充以保证使用数量)

止血绷带:若干(随时补充以保证使用数量)

②发现火灾应迅速将着火物附近的可燃、易燃物移开,并用现场的灭火器材灭火。

3)高处坠落应急抢险措施

(1)应急准备危险源识别

桥梁钢筋绑扎等高处作业时,作业人员不按照要求使用安全带、安全网处存有重大危险源。

预制梁、板的吊运及架梁作业。

脚手架安装、吊装大型设备及构件作业。

吊装大模板、钢筋笼等其它大型构件作业。

在机械设备安装、维修时,因用力不均匀造成人员重心失稳、滑跌、踩空、拖带、碰撞等引起坠落存有重大危险源。

作业队按照项目经理部的要求,根据施工工序安排制订施工方案,对作业进行安全技术教育培训。施工前,应逐级进行安全技术教育与交底,落实所有安全技术措施和人身防护用品,未经落实不得进行施工。

设备物资提供合格的个体安全防护用品,并定期进行检查及时更换不合格的用品。

攀登和悬空高处作业以及搭设高处作业安全设施的人员,必须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及专业考试合格,持证上岗,并必须定期进行体格检查。

施工中对高处作业的安全技术设施,发现有缺陷和隐患时,必须及时解决,危及人身安全时,必须停止作业。

施工作业场所有坠落可能的物体,应一律先行撤除或加以固定,高处作业中所用的物料,均应堆放平稳,不妨碍通行和装卸,工具应随手放入工具袋,作业中的走道,通道板和登高工具,应随时清扫干净,拆卸下的物体和废料均应及时清理运走,不得随意乱放或向下丢弃,传递物体禁止抛掷。

雨天进行高处作业时,必须采取可靠的防滑措施,凡积水均应及时清除,遇有六级以上强风、浓雾等恶劣气候,不得进行高空作业;台风暴雨后,应对高处作业安全设施逐一加以检查,发现松动、变形、损坏或脱落等现象,应立即修理完善。

高处作业安全设施的主要受力杆件力学计算按一般结构力学公式,强度计算按现行有关规范进行。

因作业必需临时拆除或变动安全防护设施时,必须经工地负责人同意,并应采取相应的可靠措施,作业后立即恢复。

作业人员必须从规定的通道上下,不得从脚手架或提升设施等施工工具进行上下。

施工期间定期或不定期对各种安全防护设施进行抽查,凡不符合规定的必须修理合格才能继续使用。

高处作业人员不得穿拖鞋或硬底鞋,所需的材料要事先准备齐全,工具应放工具袋内,防止脱落伤人。

①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应立即向值班人员(作业队长)汇报事故时间、地点、方位、受伤人员情况。

③施工现场的机械伤害事故,会造成不同程度损伤,以至死亡。根据施工作业地点、机械类型等因素,伤害类型多为挤、压、绞、缠、切等引起的外伤。

④现场急救。对伤员的现场处理十分重要,否则会贻误治疗,而不正确的处理又容易使伤员雪上加霜。根据实际情况首先应停止设备运转或移动机械设备,使伤员脱离致害物,对与肢体动脉流血的伤员要及时包扎止血,防止流血过多造成休克或生命危险。

⑤事故中如果发生手、脚或手指、脚趾断掉时,在料理好伤者后,及时找回断肢,用清洁的布块包好放入塑料袋内,让断肢保持低温,如有可能在塑料袋周围放些冰块,但不要将冰块直接碰到断肢。

外伤患者,经过现场急救之后,需要送往医院救治。在搬运伤员的过程中,如果不懂得伤员转运中的知识和方法,很有可能由于搬运不当引起严重后果。例如:脊椎损伤的病人,转运中不能使病人的脊椎弯曲,应用坚固的木版将身躯固定好,并用硬木版担架搬运。没有应用物时,多人同时搬运中,应使其身体保持在伸直位置,以免损伤脊椎神经,导致下肢瘫痪;对于昏迷者,应让其取侧卧位,以防呕吐物吸入肺部,引起肺炎或窒息死亡;危重伤员搬动身体时,必须将患者的头、肩、躯干做为一个整体,在同一平面上同时翻转和搬动,不可使其扭曲等等。

患者在担架上,应根据不同的伤情,做一些体位上的调整,例如:怀疑脑损伤的可将伤员的头适当的垫高。有头头骨骨折时头部两侧还应用棉衣、枕头、砖、石等予以固定,避免晃动加重损伤。如果怀疑患者内出血休克,则应采用头低脚高位。如果患者呼吸困难或是胸部创伤,则应该采用半坐位。

⑦经过伤员现场处理之后,及时送往医院治疗观察。伤员送到医院后,应立即将断肢交给救护人员处理。

10.5.4事故处理程序

当事故可能影响到周边地区,对周边地区的公众可能造成威胁时,应及时启动警报系统,向周边公众发出警报,同时通过各种途径向公众发出紧急公告,告知事故性质、对健康的影响、自我保护措施、注意事项等,以保证公众能够做出及时自我防护响应。项目经理决定是否启动警报。警报和紧急公告由派出所负责组织实施,相关部门配合。警报方式采用扩音喇叭向周边区发出警报。

建立健全完善的工期保证体系,从施工组织、技术力量及资源配置等多方面着手,以确保工程工期。见《工期保证体系图》11—1

11.1.1组织及管理措施

2)成立由总工分管负责的协调小组,坚持日例会及周工地例会制度,加强内部及相关接口工程各专业施工队的协调配合工作,确保总工期规划目标及相关工程节点工期阶段性目标限期提前完成。

11.1.2突击完成施工准备工作

1)中标后,以“快上场、创条件、保重点、早开工”的指导思想,项目部主要负责人立即上岗就位,组织人员抓紧完成调遣施工队伍和机械设备进场,并以最快的速度抢建完成先期开工项目的现场临时设施工程。

2)技术准备:工管部测量队抓紧接桩与复测,测设线路中心桩及主控基线、水准点,定位放线;技术部门组织听取设计与监理技术交底、进行图纸会审,编制完善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和开工项目的施工技术方案,向监理工程师报验相关资料、申请开工报告等,确保主要工程顺利开工。

3)物资准备:及早备足开工初期所需的各种材料。

4)征地拆迁及相关工作:成立征地拆迁协调小组,积极协助业主办理征地拆迁工作,本着急用先办、缓用后办的原则,抓紧完成初期开工项目的征地拆迁工作。同时,主动与地方政府相关部门联系,办理好相关手续。

11.1.3上足劳力和配足专业技工

本工程计划劳力总量大,各专业工程项目施工期不一,耗用劳力与高峰期亦不同,各专业施工队须按实际情况动态调配。高峰期技工缺口采取就近工点调剂或倒班作业,普工劳力缺口雇用当地季节工解决。

11.1.4技术保证措施

1)抓紧组织会审;准确计算工程数量,修改与完善实施性施组,各专业、各工程项目编制优化的施工技术方案、措施及计划进度网络图。

2)加强现场技术指导和测量、试验工作,杜绝发生技术性失误。

3)结合工程实际,组织技术攻关,积极采用“四新”,开展“五小”活动,提高工效,加快工程进度。

4)及时准确地编报月、季、年度施工计划及验工计价、财务用款计划。

11.1.5优化环境,和谐合作

营造良好的建设与施工环境是保证工程按期开工及顺利进展的必要条件。

1)主动与业主驻工地代表、监理、设计单位建立密切关系,通力合作;认真听从督导,遇有歧见时,坦诚求实地友好协商;并为业主及驻地监理工程师的工作与生活提供方便条件。

2)主动与地方有关部门取得联系,正确处理好与地方有关部门的关系,在现场施工条件不利时,能及时得到地方有关部门的支持,确保施工生产顺利进行。

3)与负责架梁的施工单位密切配合,协调运作。

11.1.6保证工期的关键工作

1)本着急用先办、提前谋化的原则,做好征地拆迁工作。积极与地方有关部门协调,做到地征一块,开工一块。

2)积极与铁路部门联系,办理好增设道口及基坑开挖、悬灌梁浇筑防护等相关手续,涉铁地段必须尽早介入施工。

3)做好技术基础工作,重点工点早做设计,早做规划,不因技术原因而导致进度落后。

4)桩基进度是决定上部结构开展的关键因素,设备人员要准备充足,钻孔机械备15~20%余量。

11.2保证工期的主要措施

超前作好思想准备、组织准备、技术准备和物质准备。积极参加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对水准点与坐标控制点的移交工作,办理施工范围内施工临时用地,进行建筑物拆迁等工作,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合理布置临时工程设施,做好水、电、路、场地内“三通一平”、工程试验室筹建和检查验收工作,确保进场快、安点快和开工快,抓住有利施工季节,为施工创造良好开端。协助业主、设计单位尽早完成未勘探的桥梁孔位的地质资料。

由有丰富施工经验和管理经验的长期从事铁路工程项目管理且具有一级项目经理资质的人员担任作业队长,作业队长具有在本段工程人事、机械设备、物资和资金的调配、使用和管理权力;选派经验丰富、事业心强的专家担任本施工队的总工程师;选派长期在各个指挥岗位、具有丰富生产组织经验的高职人员担任各主要部门负责人;配备足够的业务尖子担任技术主管、质监、安检、测量、试验工程师和各项业务主管,确保工程顺利实施。

11.2.3投入专业化的施工队伍,组织快速施工

挑选具有长期类似工程施工操作经验,较强的技术素质和专业技能的青壮技工担任现场主要工序操作手和工班技术骨干;安排年富力强有较强管理能力的技术人员组成一线管理队伍,对所有参加施工人员进行岗前培训,提高技术素质和工作效率。

11.2.4实行目标管理

施工过程中,坚持实行目标计划管理,施工作业单位考核到周和日。各级调度部门加强协调和进度反馈;对于计划执行过程中的偏差,及时分析原因,采取补救措施,保证施工作业动态平衡,进而保证总工期目标的实现。

11.2.6机械设备配套,确保机械设备的完好率和使用率

本着先进、高效、适用、配套的原则进行施工机械设备,工程施工机械按机械化流水作业进行选型及配套配置。

设备配置时,对于控制工期的项目和施工中需要连续运转使用的设备考虑一定的备用量,避免因设备故障而影响工期或造成损失。

为充分发挥机械设备的性能,在进行机械选型配备时,将若干在主要参数方面彼此协调一致的机械设备组成专门机组,配套使用,充分发挥机械的群体效能,使机械化施工达到理想效果。

11.2.7物资、材料供应保证措施

由作业队物资部门根据招标文件采购供应办法,结合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中的进度计划安排,及时办理材料的采购定货、发货运输、仓储、保管和材料的现场发放等工作,并做好材料检验和试验,把好材料数量、质量关。

施工前充分、认真调查和评估市场及分供方的生产供应能力,加强与已签合同以外厂家、经销商的联系,以备急需。

加强信息收集,建立信息库,及时分析、预测市场动态和走势,为提前采取措施提供参考。

保证施工中的物资储备,必要时扩建库房,加大库容。

财务设立物资应急专用储备资金,以应对市场变化。

加强运输保障,保证施工区内道路畅通和运输车辆完好,并预备应急运输车辆。

定期对分供方的合同履约情况做出评估,及时终止已不再具备履约能力分供方的合同。

11.2.8运用成熟工艺,实现均衡生产

密切结合本工程设计、现场环境、气候、资源条件等实际情况,科学比选,制定科学的施工方案,合理安排施工工期,工序的衔接关系,均衡有序地组织施工,确保施工节点工期和总工期目标的实现。

11.2.9加强施工管理,提高施工效率

实行岗位责任制,责任落实到人,加强考核,使利益与进度、质量、安全三挂钩,贯彻实施多劳多得的分配制度,以调动施工人员的积极性。

妥善处理安全、质量和进度的关系,建立健全安全质量工作体系,严格遵守各项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严把安全质量关,杜绝安全和质量事故的发生,保证工程不停工、不返工、不窝工,以严格的安全质量促进施工进度。

建立作业队到施工现场的调度指挥系统,加强日常调度指挥工作,建立动态管理网络,全面及时掌握施工动态,迅速、准确处理影响施工进度的各种问题。采取垂直管理,减少中间环节。对工程交叉和施工干扰加强指挥与协调,对重大问题超前研究对策,制定措施,及时调整工序和调动各种因素,保证施工均衡连续进行。

坚持实行施工进度快报制度,坚持每天报一次各工序的进展情况,每7天报一次实际进度和计划进度的对比情况并分析两者相差原因,以便项目经理部和甲方及时了解各分部工程的进展情况,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

建设周期较长,施工难度大,供电、供水系统随着施工时间的延续,无疑会出现管线路老化等现象,成立辅助施工工班,对供电、供水、通风管线路进行定期检查、维修、更换,使其一直保持在良好状态,以免导致工期延误。

11.2.10强化激励和约束机制

在施工生产中推行激励机制的作用,实行全面的定额计件工资制度,管理层实行绩效挂钩工资制度。开展各种形式的劳动竞赛和创优评选活动,充分调动员工的建设热情和生产积极性、主动性。通过各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和奖惩措施,从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两个方面进行激励,激发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同时建立完善的约束机制,提高广大员工的自我约束能力,为施工生产提供强有力的内在动力。

11.2.11加强资金管理,保证工程需要

成立资金专门帐户,保证资金不外流,接受业主对我单位资金帐户进行检查。加强成本控制,加强资金的计划管理,合理使用资金。确保重点工程和关键控制工程的资金使用。

11.2.12试验检测技术保证措施

本着先进、高效、适用、配套的原则进行质量检测、试验设备的配制。试验、质量检验设备、仪器、仪表按国家、甲方规定试验室标准配置,以满足本工程施工及检测、试验的需要,试验人员持证上岗。所有试验、检测仪器、仪表、计量用具都在开工前经有关部门标定,同时在开工后一个月内申报工地试验室的临时资质,在取得行政机构审批后投入使用,按照国家、铁道部颁布的试验检测标准进行试验。

12.环保、水保、文物保护措施

方针:全面规划,合理布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强化管理。严格贯彻执行“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环保原则。

目标:坚持做到“少破环、多保护,少扰动、多防护,少污染、多防治”,使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监控项目与监控结果达到设计文件及有关规定,教育培训率100%,贯彻执行率和覆盖率达100%。

12.3管理机构及主要职责

(1)贯彻执行有关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和建设单位、工程监理环保规定中的强制性条款;严格执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复该工程的环境影响报告书。

(2)健全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组织机构,制定环保目标和有关规章制度,对本标段施工环保及水土保持工作负总责。

(3)负责施工期间环保、水保措施和方案的制定与实施。

(4)讨论、研究和解决重要环保事宜

(2)保持与发包方、环境监理及地方环保部门的联系,接受监督检查和指

(3)负责环保体系标准和有关规章的贯彻落实,确保环保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3)小组成员和环保工程师职责

(1)严格执行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当地政府、发包方及施工技术细则规定的强制性条款。

(2)遵照执行项目部下发的有关环境保护的各项规章和指令,同上级和相关业务部门保持联系,对下做好环保指导和服务工作。

(3)经常深入施工现场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重大问题要及时上报。

(4)负责环保管理体系在本职权范围内的有效运行。

(1)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当地政府、甲方及施工技术细则规定的强制性条款。

(2)遵照执行项目部下发的环境保护的各项规章和指令,同上级业务部门保持联系,加强施工环保管理,保证环保管理体系在本队有效运行。

(3)加强对本工区施工人员的环保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全员环保意识,使人人知道保护环境就是珍爱生命。

(4)对本施工区内的环保及水土保持工作负全责。

12.4施工环境保护内容及措施

12.4.1施工环境保护内容

环境的影响有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指内部环境,即施工作业环境;另外一层是外部环境,即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主要指因各种原因引起的地表下沉;水文条件变化、枯水、水位降低、水质污染等;对周边结构物的影响;对社会、生活环境的影响。

环境保护是按照法律法规、各级主管部门和企业的要求,保护和改善作业现场的环境,控制现场的各种粉尘、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噪声、振动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环境保护是文明施工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对保证人们身体健康和社会文明,消除外部干扰、保证施工顺利进行,节约能源、保护人类生存环境,保证社会和企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本工程施工中,我方将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法》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严格执行“三同时”即: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竣工,不留尾巴、不留后患,采取一切合理措施保护现场内外的环境,确保环保目标圆满实现。

本标段主要污染源为粉尘、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的污染。

12.4.2施工环境保护措施

1)对水资源保护及污染防护

施工过程中对水的污染主要是桥梁施工产生的污水,污水中含悬浮物、油类物质、石屑及石粉、碱性物质。在施工中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水源及沿线各段水产品养殖池不受污染。

(1)施工现场修建沉淀池,污水经沉淀处理后排水沟渠河道。

(2)现场存放油料的地面进行防渗处理,如采用防渗砼地面、铺防油毡等措施。在使用过程中,要采取防止油料跑、冒、滴、漏的措施,防止土壤受到污染。

(3)施工现场临时食堂污水排放设置有效的隔油池,定期清理,防止污染。

(4)工地临时厕所的化粪池采取防渗措施,设水冲式厕所,同时做好防蝇、灭蛆工作。

(5)化学用品、外加剂等应库内存放,妥善保管,防止污染环境。

(6)加强对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的监测,配合当地环境监测部门搞好舆论宣传和监督工作,加强对沿线施工废水的控制,发现新的污染问题及时进行处理,防止水质恶化。

(7)对桥梁施工过程中的钻孔泥浆、基坑弃土和污水妥善处理。

(8)施工便道穿越农田时,注意并加强对农灌系统的保护,需要侵占时,进行补偿性修复。

2)土地资源及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

(1)对合同规定施工区域内保护的植被、树木等尽量维持原状。砍除树木和其它经济作物时,事先征得环保部门、所有者和业主的批示或同意,严禁超范围砍伐。

(2)对施工区域外的树木、植被制定防护保护措施,严禁损害。

(3)弃土场及早施作防护工程、排水工程,避免水土流失,污染农田。

(4)在施工现场和生活区设置足够的临时卫生设施,经常进行卫生清理,同时在生活区周围种植花草、树木,美化生活环境。

(6)桥梁钻孔桩废浆随时用泥浆罐车运至弃土场,严禁向河流或农田排放。

3)大气环境的保护及粉尘防治

(1)选择低污染的设备,并安装空气污染控制系统。

(2)在运输、储存水泥和粉煤灰等易飞扬物时,采取覆盖、密封、洒水等措施防止和减少扬尘。在弃土运输道路上采用专人洒水,保持道路不起灰尘。

(3)车辆进出工地不得超限运输,防止沿途撒漏。

(4)在砼拌和站、水泥库等对环境有重要影响的设施布置时,要充分考虑本地区的季节风向,采取远离居民区并在搅拌站进料仓上安装除尘装置,控制粉尘污染。

(5)严禁在现场焚烧任何废弃物及有毒废料(废机油、废塑料等)。生活营地使用清洁能源,保证炉灶烟尘符合标准;对施工机械车辆加强维护,以减少废气排量;对汽油等易挥发物品要密闭存放,并尽量缩短开启时间。

(6)配备专用洒水车,对施工现场和运输道路经常进行清扫和洒水湿润,减少扬尘。

(2)工地厕所派专人清理打扫,并定期对周围喷药消毒,以防蚊蝇滋生,病毒传播。

(3)对于施工中废弃的零碎配件、边角料、水泥袋、包装箱等,及时收集清理并搞好现场卫生,保护自然环境与景观不受破坏。

(1)加强噪音控制管理,对噪音超标的工程机械和运输车辆加强维修保养,降低噪音。避免因施工方法不当而引起的噪音和其他原因造成居民生活环境的防碍。

(2)机械车辆途经居住区域时减速慢行,不鸣喇叭。

(3)在固定机械设备附近修建临时隔音屏障,减少噪音传播。

(4)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尽量降低夜间车辆出入频率,夜间施工避免安排噪音很大的机械。

(5)适当控制机械布置密度,条件允许时拉开一定距离,避免机械过于集中形成噪音叠加。

(6)合理安排施工人员在高噪音区和低噪音区的作业时间。

(7)制定噪音管理规章制度,对随意造成噪音损害和影响的单位、个人进行经济处罚。

12.5水土保持内容及措施

根据水利部、国家计委、国家环保局联合发布的《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的要求,结合本工程所在地的实际情况,特编制如下措施。

12.5.1水土保持内容

针对现场实际情况,本桥施工时,不对原地层造成较大的破坏,确保当地居民的生活用水;废水排放前要经过处理并排放到远离居民生活用水区,并由环保协调部定期联系当地环保监督部门对水质进行检验,确保当地水质不被污染。

(1)合理规划施工用地

在施工准备阶段,我们将结合设计图纸,对现场各种材料拌和站的设置、弃土场的选择、施工便道的设置等进行进一步的调查,详细掌握第一手资料,以“减少植被破坏,少占耕地”为原则,合理规划临时用地,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用地。

(2)弃土场的设置与防护

施工弃土主要是桥梁钻孔桩及承台开挖弃(泥浆)土。弃土场的选择应征求当地政府及村镇的意见,本着少占耕地的原则,优先选择在地形低洼、不易受河流、沟渠等地表径流冲刷的水坑、砖场等作为弃土场。施工时严格按批准的弃土规划有序堆放和利用,并按照设计规划作好土场防护。

12.5.2水土保持措施

1)保护生态,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实行“三同时”制度,加强对施工人员水土保持的教育管理。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及地方政府有关法律、法规。

2)建立水土保持管理机构,配置专职水土保持员,建立健全水保体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全面规划”原则,抓住本工程水土保持工作重点,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确保水源、植被不被污染和破坏。

3)施工前邀请地方水保部门共同对沿线水文、地质、植被情况进行调查,共同制定水土保持方案和措施。

4)桥梁基础利用枯水期施工。

5)工程竣工后,对生产生活用地及施工便道等,按照当地水土保持主管部门的要求进行复耕或绿化,同时修建好排水系统,防止水土流失。

1)上场后,组织所有施工、管理人员学习文物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教育、管理,树立文物保护的观念,提高对文物保护的认识。让所有施工人员真正懂得文物和地下遗迹属国家所有,是珍贵的国家财产,保护文物人人有责。

2)遵守国家和当地有关文物考古、勘探、发掘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开工前针对性地制定文物保护措施和文物保护预案。

3)施工前了解当地文物古迹、地下遗迹分布范围,在其邻近区域施工时,现场做出标志说明,并安排专人负责现场管理,谨慎作业。

4)施工过程中一旦发现文物或有考古、地质研究价值的物品时,立即停止施工,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保护现场,并及时向当地政府、文物及有关部门报告。不得移动和收藏,防止文物流失,必要时请当地公安部门担任警戒,加大现场保护力量漕宝路改建1标安全文明施工方案,待文物管理部门做出处理后方可继续施工。

1)做好施工阶段的投资控制工作,达到控制工程造价的目的。

2)严格按照施工图施工并完成核定投资计划,严格按照铁道部批复概算和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签定的合同约定据实验工计价;

3)在保证工程安全和使用功能的同时,积极开展施工阶段的优化设计工作,千方百计节省工程投资。

1)工程开工前,认真向施工人员进行详细技术交底,介绍设计情况DBJ/T15-139-2018标准下载,贯彻设计意图,说明注意项,避免对设计意图的理解偏差造成工程损失。

2)配合业主做好项目管理工作,做好工程项目投资的事中控制。

3)对于地质条件复杂的重大疑难工点,自始至终全过程跟踪服务,对施工作业层进行事先指导,提出预防措施,并根据施工中地质条件变化情况及时调整设计,一方面避免设计过于保守造成浪费,同时防止因设计措施不到位,造成施工缺陷后再去处理,大大增加工程费用的情况。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