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土方及基坑支护工程施工方案

大土方及基坑支护工程施工方案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493.57K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大土方及基坑支护工程施工方案

2.6.2施工机械的选择

1.干法喷射混凝土机的性能应符合下列要求:

1)密封性能良好,输料连续均匀;

3)输送距离(混合料),水平不小于100m安徽安庆市华东(国际)建材中心A区115#楼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垂直不小于30m

2.湿法喷射混凝土机的性能应符合下列要求:

密封性能良好,输料连续均匀

生产率大于5m2/h,允许骨料最大粒径为15mm

混凝土输料距离,水平不小于30m,垂直不小于20m;

机旁粉尘小于10mg/m3

3.选用的空压机应满足喷射机工作风压和耗风量的要求;当工程需要选用单台空压机工作时,其排风量不应小于9m3/min;压风进入喷射机前,必须进行油水分离。

4.输料管应能承受0.8Mpa以上的压力,并应有良好的耐磨性。

5.混合料的搅拌宜采用强制式搅拌机。

2.6.3混合料的配合比与拌制

1.混合料配合比应遵受下列规定:

速凝剂或其他外加剂的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外掺剂的添加量应符合有关技术标准的要求,并通过试验确定。

2.原材料按重量计,称量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水泥和速凝剂均为±2%

3.混合料搅拌时间应遵守下列规定:

采用容量小于400l的强制式搅拌机时,搅拌时间不得少于60s

采用自落式或滚筒式搅拌机时,搅拌时间不得少于120s

采用人工搅拌时,搅拌次数不得少于3次

混合料掺有外加剂或外掺料时,搅拌时间应适当延长。

4.混合料在运输、存放过程中,应严防雨淋、滴水及大块石等杂物混入,装入喷射机前应过滤。

5.干混合料宜随搅拌随用。无速凝剂掺入的混合料,存放时间不应超过2h,干混合料掺速凝剂后,存放时间不应超过20min。

2.6.4喷射前的准备工作

1.喷射作业现场,应做好下列准备工作:

拆除作业面障碍物、清除开挖面的浮石和墙角的岩渣、堆积物;

用高压风水冲洗受喷面;对遇水宜潮解、泥化的岩层,则应用压风清扫岩面;

埋设控制喷射混凝土厚度的标志

喷射机司机与喷射手不能直接联系时,应配备联络装置;

作业区应有良好的通风和足够的照明装置

2.喷射作业前,应对机械设备、风、水管路,输料管路和电缆线路等进行全面检查及试运转。

3.受喷面有水滴、淋水时,喷射前应按下列方法做好治水工作:

有明显出水点时,可埋设导管排水;

导水效果不好的含水岩层,可设盲沟排水;

4.采用湿法喷射时,宜有液态速凝剂,并应检查速凝剂的泵送及计量装置性能。

上层注浆体及喷射混凝土面层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方可开挖下层土方及下层土钉施工。

基坑开挖和土钉墙施工应按设计要求自上而下分段分层进行。在机械开挖后,应辅以人工修整坡面,坡面平整度的允许偏差宜为±20mm,在坡面喷射混凝土支护前,应清除坡面虚土。

2.6.5喷射砼注意事项

1.上层土钉注浆体及喷射砼面层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方可开挖下层土方及下层土钉施工。

2.基坑开挖和土钉施工应按设计要求自上而下分段分层进行。在机械开挖后,应辅以人工修整坡面,坡面平整度的允许偏差为±20mm,在坡面喷射砼支护前应清除坡面上的虚土。

3.桩顶护坡土钉施工可按下列顺序进行:

(1)、应按设计要求开挖工作面,修整边坡,埋设喷射混凝土厚度标志;

(2)、喷射第一层混凝土;

(4)、绑扎钢筋网,喷射第二层混凝土;

(5)、设置坡顶、坡面和坡脚的排水系统。

4.喷射混凝土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喷射混凝土作业应分段进行,同一分段内喷射顺序应自下而上,一次喷射厚度不小于40mm

6.喷射混凝土面层中的钢筋网铺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钢筋网应在喷射一层混凝土后铺设,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宜小于:20mm;

(2)、采用双层钢筋网时,第二层钢筋网应在第一层钢筋网被混凝土覆盖后铺设;

(3)、钢筋网与土钉应连接牢固。

2.6.6安全注意事项

1.锚喷支护必须紧跟开挖工作面

2.应先喷后锚,喷射混凝土厚度不应小于50mm;喷射作业中,应有人随时观察围岩变化情况。

3.锚杆施工已在喷射混凝土终凝3h后进行。

4.施工中,应定期检查电源线路和设备的电器部件,确保用电安全。

5.喷射机、水箱、风包、注浆罐等应进行密封性能和耐压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6.喷射混凝土施工作业中,要经常检查出料弯头、输料管和管路接头等有无摩薄、击穿或松脱现象,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

7.处理机械故障时,必须使设备断电、停风。向施工设备送电、送风前,应通知有关人员。

8.喷射作业中处理堵管时,应将输料管顺直,必须紧按喷头,疏通管路的工作风压不得超过0.4Mpa。

9.喷射混凝土施工用的工作台架应牢固可靠,并应设置安全栏杆。

10.向锚杆孔注浆时,注浆罐内应保持一定数量的砂浆,以防罐体放空,砂浆喷出伤人。处理管路堵塞前,应消除罐内压力。

11.非操作人员不得进入正进行施工的作业区。施工中,喷头和注浆罐前方严禁站人。

12.检验锚杆锚固力应遵守下列规定:

1)拉力计必须固定牢靠;

2)拉拔锚杆时,拉力计前方或下方严禁站人;

3)锚杆杆端一旦出现颈缩时,应及时卸荷。

13.预应力锚杆的施工安全应遵守下列规定:

1)张拉预应力锚杆前,应对设备全面检查,并固定牢靠,张拉时孔口前方严禁站人;

2)拱部或边墙进行预应力锚杆施工时,其下方严禁进行其他作业;

3)对穿性预应力锚杆施工时,应有联络装置,作业中应密切联系;

4)封孔水泥砂浆未达到设计强度的70%时,不得在锚杆端部悬挂中午或碰撞外锚具。

2.6.7防尘技术措施

1.采用干法喷射混凝土施工时,应采取下列综合防尘措施:

1)在保证顺利喷射的条件下,增加骨料含水率;

3)在喷射机或混合料搅拌处,设置集尘器或除尘器;

4)在粉尘浓度较高地段,设置除尘水幕;

5)加强作业区的局部通风

2.锚喷作业区的粉尘浓度不应大于10mg/m。

3.喷射混凝土作业人员,应采用个体防尘用具。

第三章检测方案及监测方法

应用于本工程基坑支护的原材料如砂、石、水泥、钢筋及钢绞线等必须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复试合格后方可使用。

1.检查端头锚固型和摩擦型锚杆质量必须作抗拔力试验。试验数量,每300根锚杆必须抽样一组;涉及变更或材料变更时,应另作一组,每组锚杆不得少于3根。

2.锚杆质量合格条件为:

式中  ——同一批试件抗拔力的平均值(KN);

——锚杆设计锚固力(KN);

——同一批试件抗拔力的最小值(KN)。

3.锚杆抗拔力不符合要求时,可用加密锚杆的方法予以补强。

4.锚杆的基本检测应遵守下列规定:

1)基本试验锚杆数量不得少于3根

2)基本试验所用的锚杆结构、施工工艺及所处的工程地质条件应与实际工程所采用的相同

3)基本试验最大的试验荷载不宜超过锚杆杆体承载力标准值的0.9倍。

4)基本试验应采用分级循环加、卸荷载法。拉力型锚杆的起始荷载可为计划最大试验荷载的10%,压力分散型或拉力分散型锚杆的起始荷载可为计划最大试验荷载的20%。加荷等级与锚杆位移测读间隔时间按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附录c确定。

后一级荷载产生的锚头位移增量达到或超过前一级荷载产生位移增量的2倍时

7)锚杆弹性变形不应小于自由长度变形计算值的80%,且不应大于自由段长度与1/2锚固段长度之和的弹性变形计算值。

8)锚杆极限承载力取破坏荷载的前一级荷载,在最大试验荷载下未达到规定的破坏标准时,锚杆极限承载力取最大试验荷载值。

1.浆体强度检测用试块每30根锚杆不应少于1组,每组试块应不少于6个。

2.试块尺寸为70×70×70mm,对3天和28天强度进行检测。

1.原材料与混合料的检查应遵守下列规定:

每批材料到达工地后,应进行质量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

喷射混凝土的混合料和锚杆用的水泥沙浆的配合比以及拌合的均匀性,每工作班组检查次数不得少于两次;条件变化时,应及时检查。

2.喷射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检查应遵守下列规定:

1)喷射混凝土必须作抗压强度试验,当设计有其他要求时,可增作相应的性能试验。

2)检查喷射混凝土抗压强度所需的试块应在工程施工中抽样制取。试块数量,每喷射50~100混合料或混合料小于50的独立工程,不得少于一组,每组试块不得少于3个;材料或配合比变更时,应另作一组。

3.检查喷射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标准试块应在一定规格的喷射混凝土板件上切割制取。试块为边长100mm的立方体,在标准养护条件下养护28天,用标准实验方法测得的极限抗压强度,并乘以0.95的系数。

4.采用立方体试块做抗压强度试验时,加载方向必须与试块喷射成型方向垂直。

5.喷射混凝土厚度的检查应遵守下列规定;

1)喷层厚度可用凿孔法或其他方法检查。

2)各类工程喷层厚度检查断面的数量可按下表确定,但每一个独立工程检查数量不少于一个断面;每一个断面的检查点,应从拱部中线起,每间隔2~3m设一个,但一个断面上,拱部不应少于3个点,总计不少于5个点。

3)合格条件为;每个断面上,全部检查孔处的喷层厚度60%以上不应小于设计厚度;最小值不应小于设计厚度的50%;同时,检查孔处厚度的平均值不应小于设计厚度。

3.2.1周边道路及地下设施监测

周边道路及地下设施除了需要进行沉降监测外(沉降检测方法见第三章3.4),还需进行水平位移检测,而支护结构的变形则能更精确更快速地反映出支护结构后方的土体结构的水平变形。因此,周边道路及地下设施水平位移监测点设置基坑四周围护桩的桩顶上,间距5m。

在地下室降水期间,根据周边道路和相临建筑沉降及变形监测情况确定时候需要对东侧的多层住宅进行倾斜观测。

在进行观测前,首先在要进行倾斜观测的建筑物上设置位于同一垂直面内的上下两点。如下图:

如果建筑物发生倾斜,MN将由垂直线变为倾斜线。观测时,经纬仪的位置距离建筑物应大于建筑物的屋檐高度,瞄准上部观测点M,用倒镜法向下投射点得N’,如N点于N’不重合,则说明建筑物发生倾斜,以α表示两点之间的水平距离,以H表示建筑屋檐高度,则倾斜角度i为:

i=arcsin(α/H)

若观测条件允许,进行倾斜观测时最好从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进行观测。

3.2.3基坑边坡监测要求

由于本工程位于密集建筑群及城市道路中间,支护结构设计除应满足稳定性要求外,基坑变形还必须满足坑内和坑外周边环境两方面的控制要求。

1.支护体系向坑内位移不得影响地下室底板的平面尺寸和形状;

2.支护体系向坑内位移不得影响工程桩的使用条件。

坑外周边环境控制要求:

1.基坑周边地面沉降不得影响相邻建筑物的正常使用或差异沉降允许值;

2.基坑周边土体变位不得影响相邻各类管线的正常使用或变形曲率允许值;

3.当由地下管线等设施存在时,土体位移不得造成结构开裂,影响正常运行和使用。

3.2.4基坑边坡监测方法

基坑工程的现场监测应以仪器观测为主、仪器观测和目测调查相结合。调查当地的气象情况,分析雨水、气温、台风、洪水等情况,并检查自然条件对基坑工程的影响程度。了解基坑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情况、基坑周围的建筑物、重要地下设施的布置和现状,密切检查基坑周围水管渗漏情况、煤气管道变形情况、基坑周围道路及地表开裂情况和建筑物的开裂变形情况,并做好资料的记录和整理工作。

检查支护结构的开裂变位情况,特别应重点检查支护桩侧、支护坡面、连接点等关键部位的开裂变位情况及支护结构的漏水情况。

边坡土体顶部和支护结构顶部的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观测点应沿着基坑周边布置,一般应在每变的中部和端部均应布置观测点,且观测点距离不能过大。

基坑周围地表裂缝、建筑物裂缝和支护结构裂缝的观测应是全方位的,并选取其中裂缝宽度较大,有代表性的部位重点观测,记录其裂缝宽度、长度和发展方向。

第四章施工组织安全措施

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项目管理机构职能部门和操作工人均明确安全生产目标,做好各项防护工作,安全生产做到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坚持既抓生产,又抓安全,当生产进度与安全相矛盾时,进度必须让位于安全。

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是施工企业和施工现场整个管理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包括为制定、实施、审核和保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和安全管理目标所需的组织结构、计划活动、职责、程序、过程和资源。

以项目经理为首,由安全负责人、责任工程师、专业安全工程师,各专业施工班组等各方面的管理人员组成本工程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

3.2.2安全管理制度

根据安全措施和现场实际情况,各级管理人员需亲自逐级进行书面交底。

责任工程师和安全监督主任必须督促与检查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防护措施。

经理部每周一要组织全体工人进行安全教育,对上一周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对本周的安全重点和注意事项做必要的交底,使广大工人能心中有数,从意识上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

4.定期检查与隐患整改制

经理部每周要组织一次安全生产检查,对查处的安全隐患必须定措施、定时间、定人员整改,并做好安全隐患、整改消项记录。

5.管理人员实行年审制

每年由企业统一组织进行,加强施工管理人员的安全考核,增强安全意识,避免违章指挥。

6.实行安全生产奖罚制与事故报告制

一旦出现危及职工生命财产安全的险情,要立即停工,同时,立即报告有关部门,及时采取措施排除险情。

发生安全事故必须立即报告,及时抢救伤员并采取措施保护现场,按“四不放过”原则对事故进行处理。

特殊工种必须持有上岗操作证,严禁无证操作。

全面负责施工现场的安全措施、安全生产等,保证施工现场的安全。

制定项目安全技术措施和分部工程安全方案,督促安全措施落实,解决施工过程中不安全的技术问题。

督促施工全过程的安全生产,纠正违章,配合有关部门排除施工不安全因素,安排项目部安全活动及安全教育的开展,监督劳保用品的发放和使用。

负责上级安排的安全工作的实施,制定分项工程的安全方案,进行施工前的安全交底工作,监督并参与班组的安全学习。

1.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规定的建筑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标准,现场有明显的安全标志牌。

2.认真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反对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项目经理部主要负责人实行值班制度,坚持每周一班前一小时的安全教育和一周总结,每日安全交底,每月进行一次安全生产检查评比活动。

3.开展经常性安全教育,提高全员的安全意,对工人进行三级安全教育,经考试合格才能准许上岗,特殊工种的工人应经过培训持证上岗。

4.建立建全安全保证体系,强化安全管理,严格按安全操作规程施工,给予安全员权力,发现隐患限期整改,拒不整改有权罚款,遇有特别紧急不安全情况有权停工。

3.4基坑临边防护措施

因为基坑周边土质较差,在基坑周边行人及堆积物料有可能会造成基坑边坡塌方,所以在基坑周边做以下防护措施:

在基坑周圈距离基坑边坡外1m设置一道钢管防护栏杆,钢管均采用ф48钢管,横向采用旋转扣件连接;具体做法如下图:

3.5机械设备安全措施

1.所有机械设备必须做到定期检查,机械不得带病工作,非专业人员不得开启机械。

2.土方开挖过程中挖掘机旋转臂覆盖范围内严禁站人。

3.6可能引发事故的预防措施

在定期做好边坡监测工作的同时,派人每半天巡查基坑边坡,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项目部并采取边坡加固措施,防止由于小塌方未及时处理而导致出现大面积塌方的险情。

2.地面、道路变形开裂

派人每天巡查工地四周的城市道路,作好沉降和变形监测工作,若道路出现明显沉降或道路裂缝突然加速加宽,应立即停止土方开挖施工,分析原因,采取切实可行措施对基坑进行加固。

3.北侧同泰街住宅楼异常沉降或倾斜

通过定期的观测,若发现建筑物出现上述情况,应立即在倾斜或沉降的一侧设置地下水回灌井,阻止建筑物继续沉降或倾斜。

当土方开挖过程中遇到防空洞等地下障碍物时,不得强行开挖,应先在洞口顶部砸开一个洞口将里面存留的积水抽走后方可继续开挖,以防出现突发性水涌。

在土方开挖过程中若遇到地下洞穴或人防洞口等而导致大量涌水时,应立即用挖掘机铲土将缺口封堵住,并组织抽水设备排水。防止大量的水涌入基坑而造成更大的损失。

5.边坡变形过大、变形速率过快

边坡工程施工出现险情时,应做好边坡支护结构和边坡环境异常情况收集、整理及汇总分析等工作。

当边坡出现变形过大,变形速率过快,周边环境出现沉降、开裂等险情时应立即暂停施工,将作业人员撤离危险地带,并根据险情的具体情况采取如下应急措施:

1)坡脚被动土压力区临时压重;

2)坡顶主动土压力区及时卸土减载,并严格控制卸载程序;

3)做好临时排水、封面处理;

4)对支护结构进行加固;

5)对险情段加强监测;

6)尽快向勘察和设计等单位反馈信息,开展勘察和设计资料复审,按施工的现状工况验算,并更改设计方案。

根据危岩类型、破坏特征、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采取下列综合措施:

1)采用加设锚杆等锚固技术对危岩进行加固处理;

2)对危岩裂隙可进行封闭、注浆;

3)悬挑的危岩、险石应立即清除;

4)对崖腔、空洞等应进行撑顶和镶补;

5)在崩塌区有水活动的地段,设置拦截、疏导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排水系统;

6)在崖脚设置栏石墙、落石槽和防护网等;

7)当水钻成孔可能诱发边坡和周边环境变形过大时,应采用无水成孔法。

第五章文明施工技术组织措施

8.2现场场容管理措施

1.按现场各部位使用功能划分责任区域,建立文明施工责任制,明确管理负责人,实行挂牌制,所辖区域有关人员须健全岗位责任制。

2.施工现场道路全部采用硬地化,保证道路坚实畅通,有排水措施,基础、地下管线等施工完后,及时回填平整,清除积土。

3.现场施工临时水电设施专人管理,无长流水、常明灯现象。

4.施工现场的临时设施,包括生产、办公、生活用房、仓库、料场、临时上下水管道及动力照明线路,严格按施工组织设计确定的平面图进行,并作到搭设或埋设整齐。

8.3现场机械管理措施

1.现场使用的机械设备要遵守机械安全规程,经常保持机身及周围环境的清洁,机械的标记、编号明显,安全装置可靠。

2.清洗机械排出的污水有排水措施,不得随地流淌。

第六章周边建筑物、市政管道及环境保护措施

6.1周边建筑物保护措施

1.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做好周边需要进行监测的建筑物的沉降及倾斜等变形观测,以便在发现异常情况时能及时采取加固和补救措施。

2.根据安全规范要求采取防振、防护覆盖措施

6.2市政管道保护措施

为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确保地下、地上管线的正常运行,提高文明施工的水平,对施工区域内的地上地下管线特制定如下保护加固措施:

2.在工程开工前,与有关部门进行协商调查,搞清楚施工场域内所有的地上、地下管线设施的类型、走向、与建筑物的具体距离,防护要求。然后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编制具体的有针对性的管(线)保护或加固措施方案。

3.建立施工现场用地规划审批制度,凡是在施工用场地的的范围内进行的所有施工活动,涉及要占用场地的,经项目经理部批准后方可使用场地。

4.对经过现场的所有的原有管线设置明显的标志、标识、警示物,明示管道设施位置及有关安全注意事项,专人负责管线的保护,加强管道设施的安全运行和保护管理。

5.机动车辆在埋地管道(道路下管道除外)上方行驶时,在上方铺设20CM厚碎石,再铺钢板。

6.3.1减少粉尘措施

1、现场主要道路采用采取定时洒水,保持湿润无扬尘产生;

2、挖土、清理等易产生扬尘的活动,避开六级以上大风天气;安排专人进行现场撒水(洒水车),保持地面湿润。

6.3.2道路遗洒控制措施

1.在车辆出入口设洗车池,出场车辆必须经过扫尘及水冲车轮。

2.运土车辆须用帆布覆盖后方可出场。

3.在运土车辆出入口附近设保洁工人,负责遗洒污物的清理。

4.在弃土点设专职人员负责该处的卫生管理,清除车辆上剩余残土。

5.尽量选择白天挖土,晚间运土,避开交通高峰期。

6.3.3光污染的控制

施工现场夜间照明采用定向式灯罩,避免影响周围居民的正常工作。

6.6.4减少扰民噪声的措施

1、人为噪声的控制措施。施工现场提倡文明施工,建立健全控制人为噪声的管理制度,尽量减少人为的大声喧哗,增强全体施工人员防噪声扰民的自觉意识。

2、产生强噪声的成品加工、制作作业,应尽量放在工厂、车间完成DB15/ 509.5-2012 公共场所消防安全管理--学校.pdf,减少因施工现场的加工制作产生的噪声。

3、强噪声作业时间的控制措施。严格控制作业时间,晚间作业时,应尽量采取降噪措施。事先做好周围群众的工作,并报工地所在的区环保局备案后方可施工。

4、强噪声机械的降噪措施。尽量选用低噪声或备有消声降噪设备的施工机械。

5、夜间施工时尽量不使用大噪音的机械。

6、加强施工现场环境噪声的长期监测,采取专人监测,专人管理的原则,要及时对施工现场噪声超标的有关因素进行调整,达到施工噪声不扰民的目的。

6.6.5施工现场消防措施

1.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安全方针,在施工现场建立消防安全责任制度,确定消防安全责任人,制定用火、用电、使用易燃易爆材料等各项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DB11/T 646.5-2016标准下载,按照规定配备足够数量的消防的器材,并在施工现场人口处设置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