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至武汉铁路无砟轨道施工组织设计

石家庄至武汉铁路无砟轨道施工组织设计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6.83M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石家庄至武汉铁路无砟轨道施工组织设计

槽钢背肋上安装可调节高度螺杆

灰铲、抹平铲、铁锹、耙子

精调千斤顶150套,每套4个

TCECS 10077-2019 多能互补热源系统用于剪力齿槽处精轧螺纹钢筋的套筒传力连接

用以连接带螺纹钢筋的预紧连接

用以清洗精轧螺纹钢筋套筒

供精轧螺纹钢筋套筒内螺纹清洁

微机控制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

微机控制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

根据施工任务及工期要求,我分部拟组织两个作业面进行施工。现场由项目副经理邓永年负责,技术由总工胡开宝负责、工程、安质部长配合。施工现场配备技术人员10人。其它人员如下:

机械操作人员(不包括作业人员)

第四章质量目标及保证措施

4.1质量目标及质量保证措施

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实现主体工程零缺陷、材料设备无隐患;工后沉降、差异沉降及结构变形控制在规定值以内;工程质量达到国家及铁道部客运专线质量验收标准,全面满足设计开通速度及运营需要;确保部优,争创国优。

4.1.2质量保证措施

“三阶段”控制质量:施工过程中质量管理严格执行三阶段控制质量程序,即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通过三阶段控制,确保工程质量控制始终处于监控状态。

(a)施工前的质量控制

置、试验室建立、专业人员配备、施工材料调查和检验、施工设备选型、场地布置、技术交底、图纸审核、规范标准和图表选定等工作。

(b)施工中的质量控制

⑴组织强有力的测量人员进行测量控制。严格按照质量管理体系中对测量质量控制的要求,实行从放线到竣工“一条龙”质量控制程序,严格执行复核制度、交底签认制度、向监理工程师报批制度,以“放准,勤复测,点、线、面通盘控制”的方法,确保测量工作的准确无误。

⑵按照“设计、施工互动”的原则。施工图设计中编制关键工序施工工艺设计,指导施工。施工和检测数据,及时反馈给设计,不断修改完善设计,通过互动不断循环上升,达到提高工程质量的目的。

⑶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和操作规程,高起点、高质量地做好每一道工序的“第一个”,将每个“第一”的检验数据结果定在全优起点上,并以此做样板,通过高标定位的全方位控制手段,确保每道工序、每部位、整项工程最终达到优良标准。

⑷通过严把过程检验和试验关,保证工程施工的每一段、每个部位的质量在施工的过程中受到控制。严格按照“过程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的内容和要求保证三级验证制度的效能;及时组织质检员、施工员和有关技术人员对各工序进行自检,按有关规程规范进行检验、试验、标识和记录;对出现的问题,及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研究分析,订出纠正和预防措施,以确保达到其实施效果;

⑸积极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把工程的质量重点、难点和特殊点列为技术攻关项目,发动群众集思广益,把好各道工序的质量关,达到设计图纸、技术文件和验收规范规定的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

(c)施工后的质量控制

每项工序质量控制结束后,要及时对控制结果进行评价和对质量偏差进行纠正。为了消除不合格的原因,防止不合格的再发生,按照纠正措施控制程序对不合格进行评审,分析原因,制订纠正措施,跟踪和记录纠正措施的结果,并对其有效性做出评价。

4.1.6优化和完善施工图设计

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审核施工图纸,对存在的问题及时与设计院协调解决并及时汇报咨询项目部及监理站,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施工图设计。详细审查施工图是否有遗漏内容,施工方案、技术措施能否满足质量要求,施工是否便利,对施工方案进行充分讨论,补充完善并形成图纸会审记录。

4.1.7施工准备阶段质量控制

施工准备阶段重点做好原材料、混凝土配合比选择。派出采购人员进行市场调查和综合评价,确定合格的供应商,做到“先检验合格,后采购使用”;针对混凝土耐久性的要求,重点做好砂石料的碱骨料反应试验。组织全体员工对新标准、新规范、新技术、强制性要求及质量验收标准进行培训。

4.1.8预防混凝土施工裂纹的措施:

在混凝土浇注完成初期,水泥的水化作用比较明显,水化热较大且处于上升状态,这个时候让承台混凝土自由散热。此后,水泥的水化比较完全,水化热很大,引起混凝土内部温度较高,裸露的混凝土表面温度较低,这时须在混凝土表面覆盖塑料薄膜或麻袋,以保持混凝土表面相当的温度,使大体积混凝土内外温差在控制目标(≤25℃)以内。

水泥水化需要大量的水,保持大体积混凝土表面湿润,以防止混凝土的干裂。最采用温、热水进行养护。

c、加强混凝土的养护力度:

混凝土浇筑后采取土工布或麻袋覆盖保温,加强养生。

浇注施工质量影响到混凝土体的抗裂能力。在浇注施工中,控制浇注高度在30cm的范围内,以防止混凝土的离析;减小浇筑层厚度,加快混凝土散热速度;加强施工时对新浇注混凝土的振动,以使混凝土足够密实;精心设计混凝土配比,加大混凝土的和易性。

e、采用低水化热的混凝土配比

水化热是内外温差的根源,降低水化热是降低内外温差的直接有效手段,采用低水化热的混凝土配比是个有力的温差控制措施。降低骨料温度,如冷水冲洗等,用冷却水搅拌混凝土以降低入模温度。改善骨料级配,降低水灰比,掺加混合料(粉煤灰),掺减水剂来减少水泥用量。

4.2安全目标及安全保证措施

杜绝亡人事故,力争实现零事故,坚持预防为主、防控结合,创建安全文明标准工地。

4.2.2安全保证措施

4.2.2.1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和各项安全制度

制定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各类机械的操作要求及安全作业制度;用电安全须知及电路架设养护作业制度;便道通行及养护作业制度;高空作业安全作业制度;施工现场保安全作业制度;工区防洪、防火、防风措施;起重作业安全作业制度;各种安全标志的设置及维护措施等。

4.2.2.2安全生产教育与培训

对所有进场人员进行上岗前的安全教育,并做好记录。教育内容包括:安全技术知识、各工种操作规程、安全制度、工程特点及该工程的危险源等。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由工程技术部组织对员工进行技术交底、说明操作程序要点、该工程的危险源采取的相应防范措施,施工注意事项等。对于从事电器、起重、高空作业、焊接、机动车船驾驶、张拉等特殊工种的人员,经过专业培训,获得《安全操作合格证》后,方准持证上岗。除进行一般安全教育外,还进行本工种专业安全技术培训。

对专职安全员除进行日常的一般安全教育、宣传外,还要充分利用广播、录像、板报、警示牌等各种形式进行安全知识普及宣传。

通过深化安全教育,强化安全意识。施工人员上岗前必须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牢记“安全第一”的宗旨,安全员坚持持证上岗。

4.2.2.3加强现场管理,促进安全生产

抓好现场管理,搞好文明施工。抓好现场管理是做好安全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工程材料的合理堆放,各种交通、施工信号标示明晰,正确操作和驾驶工程机械与工程车辆,正确使用水、电线路,施工工序有条不紊。施工现场布置安全标语,安全警告标示牌和指示牌,生活区设黑板报和宣传栏,并悬挂施工铭牌。

4.2.2.4安全生产检查

开工前的安全检查。主要包括:施工组织设计是否有安全措施,施工机械设备是否配齐安全防护装置,安全防护设施是否符合要求,施工人员是否经过安全教育和培训,施工安全责任制是否建立,施工中潜在事故和紧急情况是否有应急预案等。

定期安全生产检查。每月组织安全生产大检查,积极配合上级进行专项和重点检查;施工队每旬进行一次检查;班组每日进行自检、互检、交接班检查。

经常性的安全检查。安全工程师、安全员日常巡回安全检查。检查重点:危爆物品管理、施工用电、机械设备、模板工程、高空作业、起吊运输、张拉等。

专业性的安全检查。针对施工现场的重大危险源,项目部各部门专职安全员负责对施工现场的特种作业安全进行检查。设备管理人员负责对现场大中型设备的使用、运转、维修进行检查。项目总工负责对现场的施工技术安全是否符合规范要求,保证措施、应急预案是否到位等进行检查。

季节性、节假日安全生产专项检查。

其它安全检查。指挥部夏季组织对防洪、防暑、防雷电;冬季组织对防冻、防煤气中毒、防火、防滑;春秋季组织对防风、防火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进行检查;节假日加班及节假日前后安全生产检查。

安全检查要有重点。特别要做好对“高空坠落”、“机械伤害”、“淹溺”、“触电”、“火灾”等易发事故场所的检查,边查边改。同时推行项目安全检查表,做到安全生产检查标准化、程序化、规范化。对查出的事故隐患及事故苗头,立即发放《隐患整改通知书》,并督促其尽早消除隐患。在隐患未消除前,必须采取可靠的防护措施,如有危及员工人身安全的,立即停止作业。

4.2.2.5危险性较大工程的安全技术方案的编制审批

开工前制定好安全生产保证计划,编制安全技术措施,确保施工方案的安全可靠性。

对于脚手架工程、模板工程、用电等安全重点防范工程,结合现场和实际情况,单独编制安全技术方案。

4.2.2.6积极推行安全质量标准工地建设

依据建设单位对安全管理的要求,结合本单位安全管理办法,实行目标管理,本工程全面实施“事故易发点控制法”,针对性强,记录规范,做到安全质量标准工地资料台帐齐全,填写认真规范。施工现场文明整洁,辅助设施合理布置,材料堆码整齐有序,标识规范,安全警示标志齐全醒目,工作环境舒适安全。场内机动车辆、起重设备等档案齐全,定期检验。安全员、特种作业人员及主要技术人员持证上岗率达到100%。

认真实施标准化作业,严肃施工纪律和劳动纪律,杜绝违章指挥与违章操作,保证防护设施的投入,使安全生产建立在管理科学、技术先进、防护可靠的基础上。对可能突发的意外情况,制定应急预案。

4.2.2.7注重技术安全,抓好方案论证

严格遵守国家、铁道部等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规定,认真执行工程承包合同中的有关安全生产要求。根据施工特点,开工前制订好安全生产计划,编制安全技术措施。

4.2.2.8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管理制度和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编制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管理办法,按《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编制、验收和检查,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建立、健全安全用电管理制度,严格落实“防止误触带电体、防止漏电、实行安全电压”三项技术措施,不定期组织专业人员,对施工现场临时用电进行检查,施行重奖重罚制度。

严格执行《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管理办法》的规定,尤其要做好节日的安全保卫工作。建立电工、电焊工、木工、危险品管理工、物资仓库管理工防火责任制,明确重点防火部位,落实安全防火措施,配备足够灭火器材。

4.2.2.9安全施工技术措施

施工现场的布置符合防火、防爆、防洪、防雷电等安全规定及文明施工的要求。施工现场的生产按批准的平面布置图进行布置。

从事电力、高处作业及起重作业等特殊作业人员,各种机械的操作人员及机动车辆驾驶人员,必须经过劳动安全管理部门专业培训并考试取得《安全操作合格证》后,方准持证独立操作。

机械操作人员,必须有操作合格证,不准将机械设备交给无证人员操作;对机械操作人员要建立档案,专人管理。操作人员必须熟知本机特性和说明书规定,严格按照操作程序操作,杜绝违章操作行为。

第五章、环保目标及环境保护措施

5.2.1大型临时工程环保措施

大型临时工程必须按照设计统一规划、要求和施工环保的要求进行实施。严格在设计核准的用地界和工程监理批准的临时用地范围内开展施工作业活动,绝不随意开挖、碾压界外土地。

大型临时工程设施(如预制场、进场施工便道)选址在地表植被稀少、易于恢复的地方;确有困难时,需经有关部门批准后修建。临时用地使用完后必须恢复至原有的地形地貌或比原有更改善的状况。

合理布置施工便道,少占耕地,尽量减少施工便道数量,不在便道两侧就近取土。施工营地合理选择在一定的距离范围内。

临时工程设施修建不切割、阻挡地表径流的排泄,不允许在临时工程附近形成新的积水洼地或负地形。

5.2.2废水、废碴处理措施

施工营地的生活污水经生化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排入不外流的地表水体,不得在营地附近形成新的积水洼地,严禁将生活污水排入河流和渠道。施工废水按有关要求进行处理达标后排放,不污染周围水环境。

污水处理采用多级沉淀池过滤沉淀,污水处理的工艺流程为:污水→收集系统→多级沉淀池→沉淀净化处理→排入河道。

在施工时,对天然形成的排水系统加以保护,不得随意改变,必要时修建临时水渠、水沟、水管等。

混凝土拌合站砂石料存放场设沉淀池,处理清洗骨料和冲洗机械车辆产生的废水,达标后排放。

废碴主要包括冲洗拌合站及沉淀池中的废碴等,处理方案为:集中弃往指定的弃碴场。根据选定碴场地形条件及受水流影响情况,采用M5浆砌片石拦碴墙;地形较缓者且不受水流影响一般采用干砌片石。碴场顶面设置截排水系统,同时对碴场坡面采取绿化等防护措施,有条件可进行复耕。

5.2.3防止空气污染和扬尘措施

拌合站、工程材料存放场地、施工便道和生产、生活区道路采取硬化处理,施工过程中经常洒水,防止扬尘对施工人员造成危害和对周边农作物的影响。

经常清洗工程车辆车轮和车厢。

T/SLEA 0061.1-2022标准下载5.2.4施工噪音控制措施

对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安装消声器并加强维修保养,降低噪音。钢筋加工、混凝土拌和、构件预制等场地选择尽量远离居住区。车辆途经施工生活营地或居住场所时减速慢行,不鸣喇叭。适当控制机械布置密度,条件允许时拉开一定距离,避免机械过于集中形成噪音叠加。

在通过城市、村庄等居民居住区等噪声敏感点时,设置声屏障减少对居民的干扰。在比较固定的机械设备附近,修建临时隔音屏障,减少噪音传播。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尽量降低夜间车辆出入频率,夜间施工尽量不安排噪音很大的机械施工。

DB11/T 641-2018标准下载5.2.5临时工程的使用与恢复

临时房屋尽量减少占地对植被的破坏。搞好临时便道的排水与绿化。结合地形,认真做好临时排水,便道的植草,做好绿化工作。

工程完工后经建设批准,及时拆除全部临时房屋和临时施工设施,清除施工区和生活区及其附近的施工废弃物。并按批准的环境保护计划完成环境恢复。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