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坝工程截流及围堰施工方案

大坝工程截流及围堰施工方案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352.26K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大坝工程截流及围堰施工方案

截流前施工准备主要包括:截流道路修筑,跨导流洞出口临时桥架设,截流备料,临时设施布置及设备进场.

下游围堰:岸坡清理→围堰截流填筑→下部防渗体施工→围堰加高加宽→护坡块石施工。

根据现场布置及主要施工内容安排水平定向转施工方案,主要施工项目安排如下:

4#道路:2010年11月15日具备通车条件,2010年11月30日路基路面完工;

7#道路:现有道路,在12月20日前形成出口临时桥;

1号公路:2010年11月20日具备通车条件;

11号、12号公路:在上游围堰加高填筑前2011年元月20前具备通车条件;

截流备料:2010年11月20日~12月15日完成;

围堰备料:2010年11月~2011年1月5日完成。

2010年12月1日,开始上游围堰截流预进占;

2010年12月1日~16日,上游围堰截流戗堤形成宽约30m龙口;

2010年12月26日,上游围堰戗堤截流;

2010年12月27日~31日下游围堰高程158m以下截流及堰体填筑。

(3)防渗施工及围堰填筑

2010年12月5日~16日,上游围堰高程162m以下防渗平台跟进填筑;

2010年12月27日~31日,上游围堰高程162m以下防渗平台填筑完成;

2010年12月17日~2011年1月5日,上游围堰控制性防渗灌浆

2010年12月17日~2011年1月10日,上游围堰边坡齿槽开挖及盖帽、垫座混凝土浇筑;

2011年1月1日~5日,下游围堰填筑到高程162m;

2011年1月6日~15日,下游围堰控制性防渗灌浆。

2011年2月1日~3月20日,上游围堰加高填筑至高程190m,围堰完工。

非龙口段左岸进占15m,右岸进占50m。填筑料采用20t自卸汽车运输,端进法抛填,使大部分抛投料直接抛入河中。配备1台220kW推土机配合施工,部分采用堤头集料,推土机赶料抛投。在进占的同时,戗堤顶部采用级配较好的石渣料铺筑并平整压实,确保龙口合拢过程车辆畅通无阻。

龙口段采用双向进占截流,左岸堤头配备1台推土机和2个卸料点,右岸堤头配1台推土机和3个卸料点。堤头线路布置共分为抛投区、编队区和回车区,确保截流施工顺畅有序。堤头抛投采用全断面推进。两岸各配备1台220kW推土机配合施工,石渣以汽车直接抛投为主,部分块石采用堤头集料,推土机赶料抛投。

上游围堰截流戗堤合龙前上游围堰堰体高程162m以下部分尾随戗堤填筑,上游石渣堰体填筑滞后于戗堤10m。上游截流期间,集中力量截流,堰体不进占。戗堤合龙后,集中力量填筑堰体高程162m以下剩余部分,尽快提供防渗施工平台。基础防渗施工完成后进行高程162m以上堰体加高填筑,包括盖帽砼、土工合成材料、堰体填筑和护坡施工。

上游围堰水下部分(高程162m以下)施工程序为:施工准备→截流戗堤进占→上游石渣堰体跟进→中间砂壤土填筑跟进→围堰两侧石渣加宽→上游块石防护施工

上游围堰水上部分(高程162m以上)施工程序为:施工准备→基础防渗灌浆施工→盖帽混凝土施工→土工合成材料施工→砂壤土填筑→石渣堰体填筑→护坡块石施工→堰顶路面平整。

下游围堰在上游围堰截流后施工,先全断面一次性填筑高程158m以下堰体,拦断河床,再分层填筑将围堰加高至高程162m,施工基础灌浆防渗。

下游围堰施工程序为:施工准备→高程158m以下粘土填筑→高程158m以下两侧石渣填筑→基础防渗灌浆施工→高程158m以上粘土分层填筑→高程158m以上石渣分层填筑→下游护坡施工→堰顶路面平整。

围堰水上部分分层填筑工艺流程为:基础平整碾压→验收合格→分层铺料→充分洒水→碾压→取样验收合格→上层铺料。

填筑压实参数最终根据现场碾压试验确定,初步拟定按照下面规定:水下砂壤土抛填自重压实干容重不小于1.70t/m3,水下石渣抛填自重压实干容重大于1.90t/m3。水上砂壤土压实干密度不小于1.90t/m3,石渣压实干密度不小于2.10t/m3。

7.2.2水下抛填施工

上游围堰高程162m以下水下抛填跟进截流戗堤进行,进占法填筑。上游石渣领先砂壤土5m。下游围堰高程158m以下水下抛投,砂壤土领先两侧石渣5m。采用抛填法施工,20t自卸汽车运输,推土机平料压实。

各种填筑料区均在地面上按堰体设计断面定出测量标志,严格按测量标志控制填筑,不得超欠或混填。各类填料分别设专职人员负责施工。

7.2.3堰体水上填筑施工

测量放样确定填筑范围后,对围堰轴线、填筑范围进行标识。对围堰防渗轴线上有块石及大孤石的地方采用反铲挖除,再进行围堰填筑。

上游围堰砂壤土与土工合成材料交替上升,接触面坡比为1:2,每层厚为80cm。下游围堰高程158m以上平起填筑上升,先填心墙粘土层层厚50cm,再填两侧石渣料。各层填筑时必须首先进行测量放样,明确标识出各种填料的填筑边线,采用端进法进料,20t自卸汽车运输,TY220推土机按要求的铺料厚度摊铺。铺筑完毕后,根据填料的天然含水量情况,适量洒水,采用19t振动碾进退错距法碾压,振动碾平行轴线方向碾压,振动碾行进速度3~4km/h,碾压轨迹搭接宽度不小于50cm,碾压遍数根据试验确定;按要求取样合格后方可填筑上升,对于堰体与岸坡结合部位等填筑平面面积较小的部位,无法使用大型压实设备进行压实时,采用中小型碾压设备碾压。迎水侧石渣混合料填筑上升3~4层后及时用1.2m3反铲削配合人工进行坡面整修至设计坡比,为护坡施工提供施工部位。护坡采用抛填块石,用反铲整理,保证防护厚度。

8.1工程项目及工程量

为保证大坝基坑在干地施工,上游围堰防渗体采用土工膜下接控制性帷幕防渗,防渗轴线长179.25m,采用双排灌浆孔,孔间距1.5m,排距75cm,梅花型布置,最大孔深约21m。下游围堰防渗体采用控制性帷幕防渗,防渗轴线长70.21m,采用单排灌浆孔,最大孔孔深约17m。帷幕孔间距75cm,幕底均深入基岩1m。上下游帷幕灌浆总量1899m。

8.2控制性帷幕灌浆施工

(1)施工程序及工艺流程

控制性帷幕分两序施工,即先完成I序孔灌浆后,再钻进II序孔,并完成帷幕灌浆。

控制性帷幕施工主要程序为:

控制性帷幕灌浆的施工工艺流程为:

控制性灌浆材料由水泥浆液和控制性浆液组成。灌浆水泥采用42.5强度等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浆液配比为0.8:1一个比级。化学控制液采用水玻璃,模数2.4~3.0,浓度30~45波美度。

①所有灌浆孔均自上而下分段钻灌,分段段长视钻孔情况而定,无定量要求。

I序孔:1~1.5MPa

II序孔:1.5~2MPa,终孔段灌浆和全孔段重复灌浆的压力为2~2.5MPa

灌浆压力以控制水泥灌浆泵机身压力表读数为准。

在规定的压力下,灌注浆液量达到计划量即可结束。计划浆液量I序孔控制平均灌入浆液量为500~600L/m,II序孔控制平均灌入浆液量为600~800L/m。

④根据围堰渗漏水情况,有针对性的局部进行加强和防渗堵漏。加强和防渗堵漏以低压灌浆为主,灌注1:1纯水泥浆,不加或少加化学控制液。

以上技术参数均为已有工程实例的经验数据,实际施工所使用的技术参数应根据现场试验确定。

采用在幕体上钻孔进行压水试验的方法进行质量检查,防渗标准按设计要求执行。

材料规格:复合土工膜:350g/0.8mmPE/350g,两布一膜。

土工膜材料避免多次运输、搬运造成对土工材料的损坏,运输材料的汽车设置雨棚防止雨淋及阳光照射措施,不与其它物品混装运输。工地现场设置存放土工膜的仓库,土工膜使用木板架空堆放,并注意防潮,不得直接堆放在地面上,堆放土工膜的仓库设置防火安全措施。

在进行盖帽砼和齿槽砼浇筑施工时,将土工膜固定埋入砼30cm,并预留出20(30cm的接头。

土工膜铺设是随着堰体同步上升,其与两侧砂垫层填筑之间的施工程序是先施工砂垫层,压实后整平至1:2坡度,覆盖土工膜,再铺上层砂垫层,反复至堰顶高程。

9.3.1盖帽砼、齿槽砼施工

盖帽砼及侧向齿槽砼浇筑采用外购砼,自卸汽车运输,砼振捣采用(50插入式振动器振捣密实。

土工膜铺设采取以人工为主的方法。土工膜的铺设采取“之”字形折线上升,上升坡比为1:2,每层控制层厚80cm。土工膜上下游侧垫层料交替分层填筑,先填下游侧,将土工膜折向下游铺设在下游侧垫层料上后再填上游侧,然后再填下游侧,保持土工膜下游侧先于上游侧填筑,使土工膜按“之”字形上升。两侧砂壤土垫层填料采用小型振动碾碾压密实,垫层填料内不含尖角碎石或块石。为改善膜体受力条件,适应堰体变形变位,沿铺设轴线每隔100m设置土工膜伸缩节。

铺好的土工膜经检查验收合格后及时覆盖,不能及时覆盖的土工膜使用编织布包裹,以防止土工膜受阳光照射而老化,或被人为破坏。当回填的覆盖层层厚大于30cm时,才能允许采用轻型碾压实,不得使用重型或振动碾压实。

铺设过程中,作业人员不得穿硬底皮鞋及带钉的鞋。不准直接在复合土工膜上卸放混凝土护坡块体,不准用带尖头的钢筋作撬动工具,严禁在复合土工膜上敲打石料和一切可能引起材料损坏的施工作业。

在铺设期间,所有的土工合成材料均用砂袋或软性重物压住,直至保护层施工完毕为止,防止大风吹损。当天铺设的土工合成材料在当天全部拼接完成。

当车辆、设备等跨越土工膜时,采取铺设木板保护等措施进行保护。

对施工过程中遭受损坏的土工合成材料,及时按监理人的指示进行修理,在修理土工合成材料前,将保护层破坏部位不符合要求的料物清除干净,补充填入合格料物,并予整平。

9.3.3土工膜焊接工艺

土工膜接头采用焊接,在正式施工前进行现场接缝试验,对焊接试验时的气温、风速作记录。不同的气温、不同的焊接温度对应不同的焊接行走速度进行多种组合试验,找出最理想的焊接温度和行走速度。对各种组合的焊缝进行抗拉试验。要求断裂位置不得在焊缝上,断裂强度不得小于母材(主膜)强度的80%。

土工膜的焊接要求如下:

①对铺好的土工膜进行外观检查,对有缺陷的土工膜进行修补或更换。破损严重的必需更换。

②用干净的干棉纱或毛刷将接缝面的污物清理干净,或者用脱毛剂清除接缝面上的毛状纤维,并保持缝面干燥。

③严格按试验并经修正后的焊接温度和行走速度进行施焊。

④焊接过程中密切注意焊机的工作状态,有异常现象时应立即停机检查。

⑤土工膜剪裁整齐,对烫伤、折皱等缺陷,先用砂布将缺陷周围一定范围内打毛,然后刷专用胶,再将另外准备的土工膜片粘贴好,最后加压2h。

⑥焊接前必须对粘接面进行清扫,粘接面不得有油污、灰尘。阴雨天应在雨棚下作业,以保持焊接面干燥。

⑦土工膜焊接好后,必须妥善保护,避免阳光直晒,以防受损。

⑧应尽量选用宽幅的土工合成材料,若所选择的幅宽较窄,在现场工作棚内拼接成宽幅,卷成长卷材运至铺设面,以减少现场接缝工作量。

10.1导流洞出口临时桥施工

左岸冲沟由于围堰占压影响,拟在围堰上游侧开挖20m宽明渠过流。明渠施工在围堰填筑施工前施工,采用1.2~1.6m3反铲开挖土方,石方开挖采用6m3空压机配YT28手风钻钻爆开挖。开挖料堆存在左岸作为堰体填筑备料。

(1)现场填筑碾压试验(石渣、沙砾料、砂保护层、过渡料)。

(2)控制性灌浆现场钻孔、灌浆试验。

(3)土工膜材料试验、拼接试验。

(1)项目部成立截流指挥小组,全面负责截流施工组织、管理和指挥,统筹考虑人、机、财、物等资源的合理配置,最大限度地发挥项目部的整体优势和综合实力,确保安全、优质、按期实现截流目标。

(2)咨询后方集团专家对截流施工过程中的一些重大技术问题和施工难点进行研究和措施审定。

(3)施工技术组负责截流施工组织设计及单项措施的编制,及时收集、整理和分析与截流相关的水力学参数,根据实际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施工方案。全面负责截流施工过程的技术管理,组织技术交底,加强围堰轴线、控制点和堤头边坡的监测,及时处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般性问题,对重大技术问题提出处理方案报专家顾问组研究决策。

(4)生产调度组负责截流施工的日常组织指挥与协调管理,按围堰施工的进度安排和阶段性目标检查落实施工进度,并和其它业务部门一起及时协调处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保证现场施工按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

(5)质量安全组负责截流过程中的质量安全管理,完善质量安全保证措施,健全保证体系,组织检查质量安全工作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和纠正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对质量安全隐患提出处理意见并限期整改,保证截流工程在安全、优质状态下运行。

堰头施工人员均系安全绳、救生衣,并在下游配置一条小船进行紧急救援。

(6)设备管理组负责施工设备的配置、维护和检修等日常管理工作,保证施工设备的完好率、出勤率和利用率。

(7)物资供应组和劳人财务组负责劳动力的培训管理、资金运筹、物资材料供应,保证为截流施工提供合格的劳务、充裕的资金和物资保障。

(8)交通保卫组负责截流施工运输道路的交通指挥和施工现场的安全保卫工作,排除一切外来干扰,确保道路畅通和良好的施工环境。运输抛投料的车辆在各料场相对固定,并作不同的标识,便于统一指挥。

截流运输道路的交叉处设置不同的交通标志的信号设置,并安排专职人员指挥、调度,使施工道路畅通有序。定期检查考核机械设备、车辆配备、交通指挥、通讯联络、统一组织、现场协调能否满足抛投强度的要求,并制订实施整改措施。确保高强度抛投施工要求。

(9)办公室负责截流期间现场施工人员的交通、通讯、生活等事宜的安排,搞好后勤服务工作。同时,加强现场的宣传报导和政治思想工作,组织开展截流立功竞赛活动,创造一个人人为截流争作贡献的施工氛围。

(10)配备有一定工作能力、责任心强的堤头指挥管理人员,保证围堰进占按施工组织设计规定的方式,安全、高效、紧张有序地进行。

截流前在围堰轴线上下游设置水位观测点,每天观测河水位变化情况。截流期间水位观测主要内容包括:截流期间(包括预进占)上游、下游水位;龙口处最大落差;最大流速;戗堤预进占期间,每6小时观测一次;龙口合拢时,每1小时观测两次;预进占期间观测成果应每天向监理人通报1次,龙口合拢时需及时通报。

大坝基坑排水分为初期排水与经常性排水两部分。

(1)初期排水包括基坑积水、围堰及基础渗水等。截流后基坑积水量约为3.1万m³。排水时间按7天计算,排水强度为184m³/h。

拟采用堰内搭设移动式浮船抽水平台,安装抽水泵敷设(400mm钢管分别翻过围堰,采用软胶管与钢管相连进行抽排水,随着水位下降,浮筒逐渐向深水区滑移,直到排干为止。

13.2施工经常性排水

施工期经常排水主要包括:(1)堰体、堰基及基坑两岸山体的渗漏水;(2)由于降雨而造成的基坑积水;(3)施工过程中的废水、废浆(包括围堰施工、基坑内大坝、混凝土施工的废水、废浆,帷幕灌浆及基岩排水孔施工的废水、废浆);(4)坡面汇水;(5)若发生超标准洪水时的基坑充水和基坑重新排水;(6)洞内施工时的渗水、积水,以及施工过程中的废水、废浆。

13.2.1排水强度估算

考虑基坑的降雨、围堰基础的渗漏水、泄洪洞开挖洞内积水、施工过程中的废水等,经估算高峰需排水为150m³/h;降水可查的一日最大降水量435.6mm,堰体内积水约15000m³,考虑雨后3天抽排完成,每小时抽排量约208m³。总计基坑排水最大强度为358m³/h。

13.2.2排水设备选择

基坑排水拟在大坝上、下游围堰之间设置排水沟及集水井,将围堰渗水汇入集水井进行抽排,并将围堤基础开挖分段进行,在开挖区外设截水沟防止地表径流流入基坑,保证围堤填筑在干地进行。在大坝填筑高出河面高程之后将部分水泵移至围堤内部进行排水,保证大坝的填筑在干地施工。

坡面汇水利用周边天然地势形成的沟壑,将流水汇入河道内。在开挖坡顶和公路边设环形截水沟,以拦截周边的地表积水,尽可能直接引排至河道内哈大线施工组织设计方案,防止流入基坑。施工废水、废浆、洞内渗水以及积水采用水泵将水抽排至各集水坑然后排至河道。

(2)施工期内,每年3月份提出该年度渡汛措施报告,上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并主动同有关防汛部门加强联系和协调,听取他们的意见,服从防汛部门的统一指挥。

(3)加强施工区内冲沟、山洪和地下水的引排措施,加大水泵的抽排强度,尽量减小施工区内积水程度;

(4)准备充足的粘土、块石和编织袋等防汛物资,以备发生超标洪水。汛前随时了解掌握水情情况,检查堰体渗流情况,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并做好处理工作;

(5)确定基坑设备撤退和防汛物资运输重点线路,配备专用施工机械设备对场内道路进行维护,确保各道路的畅通,保证设备撤退和防洪渡汛物资调配迅速。

(6)在雨季来临前,组织人员对排水设施进行集中检查DB42/T 1522-2019标准下载,发现有运行不畅的部位,及时加以疏通。组织人员对大坝围堰进行渗漏检查,发现有局部坍塌的部位,及时处理,并根据当地的气象预报,若有必要,对围堰进行加高处理。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