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新高铁铁路路基施工组织设计

兰新高铁铁路路基施工组织设计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577.44K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兰新高铁铁路路基施工组织设计

每工班生产混合料前测定粗细集料的含水率,换算施工配合比。级配碎石混合料拌和生产过程中,随时观察混合料级配和含水率变化情况,正常情况下,每一工作班抽检三次(每次不大于2000m3),第一次必须在拌和开始时检验,如发现生产过程有异常,增加抽查试验次数,根据颗粒级配和含水量(水泥含量)检测信息及时调整配料比例,使混合料符合要求。

三、路基填筑压实工艺试验

为保证达到高标准的压实质量和满足工程进度要求,选用的压实机械为自重25t的重型振动压路机,摊铺机械为100kw以上的平地机和大功率推土机。

根据现场实际,在路基范围内选择有代表性的试验场地,对不同种类的填料选用不同压实机械进行填筑压实工艺试验。通过土工试验和现场工艺试验,确定不同填料松铺厚度、最佳含水量、静压及振动碾压遍数、碾压速度等工艺参数和施工方法。

按照设计要求,基床以下采用A、B组填料以及C组填料中的块石、碎石、砾石类填料NB/T 20461-2017标准下载,但必须满足颗粒粒度及级配要求。填料采用自卸汽车运至现场,推土机配合平地机摊铺平整,振动压路机压实。

松软土路基填筑时,严格控制填土速率,连续检测填筑期间地表水平位移和地面沉降,其控制数值为:路堤中心地面沉降速率小于10mm/d,坡脚边桩水平位移速率小于5mm/d,如果在填筑过程中超过变形速率控制值,停止填筑,停止填筑期间如发生连续等速位移,及时采取卸载措施。在填筑高度接近填高时,加密沉降观测频次。

(一)基床底层及基床以下路堤填筑施工方法

(1)A、B组填料填筑

路基土石方施工全面展开之前,针对填料种类和不同料源的填料,进行填料工程特性试验和填筑工艺试验,确定相应的路基压实方案。

施工中根据设计和规范要求的检测方法、频次、数量,采用地基系数K30、变形模量Ev2、动态变形模量Evd、压实系数K、孔隙率n等综合检测方法控制路基施工质量。检测设备采用K30荷载仪和容积仪(灌水法)、灌砂法或核子密度仪、Ev2静态模量试验仪、Evd动态模量试验仪。

如中途停工,路堤表面不得积水,整平并碾压密实,边坡整平拍实。复工时,路堤表层含水量在最佳含水量范围内时,方可继续填筑。

(2)C组中的块石、碎石类填料填筑

路堤石方填筑按“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法组织施工,三阶段:准备阶段、填筑阶段、整修验收阶段;四区段:填土区、整平区、碾压区、检测区;八流程:测量放样、基底处理、边坡码砌、分层填筑、摊铺整平、洒水晾晒、碾压、检测、路基整修。施工中按试验路段结果确定的松铺厚度、碾压遍数,分层填筑。

石质路堤填料主要利用路堑挖方移挖做填。填料最大粒径不大于15cm,级配满足设计要求和相关规范规定。

硬质岩石填筑施工前先将挖方中的大石块清理,对剩下的填料进行填料试验检测,确定填料的类别及级配情况,若满足要求直接用做填料,若不满足要求进行级配改良,当需要掺入石质颗粒时,可将大石块破碎后用做改良掺加料。

路基填筑采用15t自卸汽车运输填料,纵向分段、水平分层布料,推土机摊铺,平地机整形,振动压路机振动碾压。

(1)基床以下路堤本体

建立先进可靠精确完整有效的质量控制与检测体系,加强路基施工的质量检测控制,对所用填料、路基压实质量等进行严格的过程控制,保证所采用的各种技术参数正确,保证填料特性、工程措施及适用范围等全过程受控。

①填料种类、质量满足设计要求。填筑前对取土场填料进行取样试验;填筑时对运至现场的填料进行抽样检验,填料土质变化时或更换取土场重新进行检验。

检验数量:对细粒土每5000m3进行液塑限及击实试验一组,对粗粒土、碎石土每10000m3进行颗粒级配及颗粒密度检验一组。

检验方法:按《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规定试验方法检验。

②基床以下路堤压实质量控制标准按照不同设计标准分别满足相应设计要求及《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中关于压实标准的规定。

③基床以下路堤几何尺寸允许偏差按照下表进行检测控制。

中线至边缘距离(mm)

用尺量沿线路纵向每100m抽样检验5处

用尺量沿线路纵向每100m抽样检验5处

用坡度尺量沿线路纵向每100m抽样检验5个断面

用2.5M长直尺沿线路纵向每100m抽样检验10处

(2)基床A、B组填料填筑

基床底层A、B组填料的种类、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填筑前对填料进行取样检验,填筑时对运至现场的填料进行抽样检验。

检验项目及数量:每10000m3进行一次颗粒级配及颗粒密度试验。

检验方法:按《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规定的试验方法。

基床底层A、B组填料压实质量控制标准满足设计要求及《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中关于压实标准、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的规定。

中线至边缘距离(mm)

用尺量沿线路纵向每100m抽样检验5点

用尺量沿线路纵向每100m抽样检验3点

用坡度尺量沿线路纵向每100m抽样检验2个断面

用2.5m长直尺沿线路纵向每100m抽样检验10点

用水准仪沿线路纵向每100m抽样检验3点

(二)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填筑施工方法

本标段路基床表层铺设0.4m厚的级配碎石。分两层填筑,每层厚均为20cm,采用平地机或摊铺机摊铺,级配碎石采用厂拌法拌料。路基基床组织专业队伍施工,按“拌合、运输、摊铺、碾压、检测试验、修整养护”六流程的施工工艺组织流水作业。施工前严格对基床底层进行验收,检验几何尺寸,核对压实标准。

基床底层经过6个月的沉降观测,确认路基工后沉降已经基本完成并满足设计要求后,准备进行基床表层填筑。

测量中线水平,检查几何尺寸,核对压实标准,使其达到基床底层验收标准。对不符合标准的基床底层进行修整,使其达到基床底层标准要求。

级配碎石为厂拌法生产,厂拌设备采用自动计量拌合站,自卸汽车运至路基,采用方格网布料,摊铺设备选用摊铺机。

在不小于200m的试验段获取松铺厚度等施工参数,以指导以后的基床底层施工,确保路堤的质量。

作好碎石的性能检测,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分两层填筑。级配碎石由拌合站拌合,碎石级配为多元连续级配,合格的级配碎石由自卸汽车运至路基,根据松铺厚度,采用摊铺机摊铺。

摊铺施工分两层填筑每层均为20cm,第一层采用平地机进行摊铺,第二层采用摊铺机进行摊铺,摊铺方法由试验段确定。

碾压采用振动压路机,先静压,碾压要遵循先轻后重、先慢后快的原则。直线段由两侧路肩向路中心碾压,既先边后中;曲线段由内侧路肩向外侧路肩进行碾压。碾压时沿纵向重叠0.4m,横缝衔接处应搭接,搭接长度不少于2m。

基床压实若达不到要求,要分析原因,重新补压,直到满足要求。

基床表面修整养护:局部表面不平整要洒水补平并补压,使其外型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基床表层级配碎石的粒径、级配及材料性能符合设计和铁道部现行《客运专线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暂行技术条件》的规定。每一压实层全宽采用同一种类的填料。检验数量:每2000m3抽检1次颗粒级配、颗粒密度、黏土团及其他杂质含量、大于22.4mm的粗颗粒中带有破碎面的颗粒含量;其他项目每一料场抽检2次。检验方法:在料场抽样进行室内试验,并在每层的填筑过程中目测检查级配有无明显变化。

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或级配砂砾石)压实质量控制标准满足设计要求及《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中关于压实标准、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的规定。

用水准仪沿线路纵向每100m抽样检验5点

用水准仪沿线路纵向每100m抽样检验5点

中线至边缘距离(mm)

用尺量沿线路纵向每100m抽样检验5处

用尺量沿线路纵向每100m抽样检验5处

用坡度尺量沿线路纵向每100m抽样检验5个断面

用2.5M长直尺沿线路纵向每100m抽样检验10点

三、过渡段基床表层水泥级配碎石填筑

过渡段基床表层级配碎石的水泥掺量为5%,加入水泥的级配碎石混合料在2h内使用完毕。填筑的施工方法及工艺与“1.4.2.5.2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填筑”施工相同。

级配碎石中水泥掺加剂量允许偏差为试验配合比的0~+1.0%。

为保证路堤边坡压实度要求,路堤填筑时每侧加宽50cm,碾压从路基边坡位置向中间进行,碾压遍数与路堤碾压遍数相同。

五、基床表层沥青混凝土

在无砟轨道道床施工完成后进行基床表层沥青混凝土施工

(1)基床表层沥青混凝土摊铺施工准备

①施工前做好沥青混凝土用原材料的备料及试验工作,原材料各项指标符合规范和设计的要求。

②拌和场内不同规格的矿物料分别堆放,细集料堆放有防止雨淋措施。

③沥青混凝土采用场内集中搅拌。

④在大面积填筑前,根据初选的小型摊铺、碾压机械及试生产出的沥青混凝土,进行现场摊铺压实工艺试验,确定生产配合比、松铺厚度、碾压工艺、机械配套方案、施工组织。试验段长度不小于100m。

⑤基床表层沥青混凝土摊铺前检查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层几何尺寸,核对压实标准,不符合标准的进行修整,达到验收标准。

⑥基床表层沥青混凝土施工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保证合理的施工工期。在气温低于10℃、雨天、路面潮湿的情况下不施工。

⑦热拌沥青混凝土的施工温度按试验确定。

(2)基床表层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①沥青混凝土的矿料级配符合设计要求。

②采用马歇尔试验配合比设计方法。沥青混凝土的马歇尔稳定度、流值、孔隙率、沥青饱和度等指标符合设计要求,并具有良好的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低温抗裂性能、防渗水性能等,其技术指标符合设计要求。

③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通过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及生产配合比验证三个阶段,确定矿料级配、最佳沥青用量。

(3)基床表层沥青混凝土拌制

①沥青混凝土在拌和厂采用拌和机械拌制。

拌和厂的设置符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消防、安全等规定。

考虑交通堵塞等因素,尽可能缩短拌和场与工地的运输距离,确保混合料温度下降不超过要求,且不致因颠簸造成混合料离析,特别是温度离析。

各种集料分隔储存,细集料场地设防雨顶棚,料场和场区道路要硬化,防止泥土等污染集料。拌和场做好完整的排水设施。

②沥青混凝土可采用间歇式或连续式拌和机,且配置计算机控制系统。连续式拌和机使用的集料稳定不变,从多处进料、料源或质量不稳定时,不得采用连续式拌和机。拌和机的拌和能力满足施工进度要求。拌和设备的各种传感器先鉴定合格后方可使用,鉴定周期不超过一年。

③沥青混凝土的生产温度符合有关规定。烘干集料的残余含水量不得大于1%,每天开始几盘集料提高加热温度,并干拌几锅集料废弃,再正式加沥青拌和混合料。

④沥青混凝土出厂时逐车检验其重量和温度,记录出厂时间,签发运料单。

(4)基床表层沥青混凝土运输

①沥青混凝土采用较大吨位的运输车辆运输,运至施工现场附近便道后在采用可在无砟轨道道床两侧走行的小型运输车转运;线路中间运输车无法到达的位置采用人工转运方式,运输时注意铺设防护设施,避免沥青混凝土污染无砟轨道道床成品。

②运输车辆每次使用前后要清扫干净,车厢板上涂一薄层防止沥青粘结的隔离剂或防粘结剂,但不得有余液积聚在车厢底部。从拌和机向运料车上装料时,多次挪动汽车位置,平衡装料,减少混合料离析。运料车运输混合料覆盖保温、防雨、防污染。

③在运输过程中如发现有沥青结合料沿车厢板滴落时,采取措施予以避免。

④运料车每次卸料必须倒尽。

(5)基床表层沥青混凝土摊铺

①沥青混凝土采用小型沥青摊铺机摊铺(宽度1m左右),摊铺机的受料斗涂刷薄层隔离剂或防粘结剂。

②基床表层沥青混凝土层分两幅摊铺,采用热搭接方法,两幅之间有30~60mm左右宽度的搭接。

③摊铺机开工作业提前30~60min预热熨平板至不低于100℃。铺筑过程中选择熨平板的振捣或夯锤压实装置具有适宜的振动频率和振幅,以提高路面的初始压实度。熨平板加宽连接要仔细调节至摊铺的混合料没有明显的离析痕迹。

④摊铺机要缓慢、均匀、连续不间断地摊铺,不得随意变速或中途停顿和频繁收起挡料板,以提高平整度,减少混合料的离析。摊铺速度控制在2~6m/min。当发现混合料出现明显的离析、波浪、裂缝、拖痕时,分析原因,予以消除。

⑤摊铺机采用自动找平方式,可采用钢丝绳引导、平衡梁或雪橇式等摊铺厚度控制方式。

⑥沥青混凝土的松铺系数按工艺试验确定。

⑦在局部机械作业不能到位部分可采用人工摊铺。人工摊铺混合料符合下列要求:

沥青混凝土卸在铁板上,摊铺时扣锹布料,不得扬锹抛甩。铁锹等工具沾防粘剂或加热使用。

边摊铺边用刮板整平,刮平时轻重一致,控制次数,防止集料离析。

摊铺不得中间停顿,并加快碾压。如不能及时碾压时,停止摊铺,并对卸下的沥青混凝土覆盖保温。

低温施工时,每次卸下的混合料及时覆盖保温。

(6)基床表层沥青混凝土碾压

①沥青混凝土的压实层最大厚度不大于10cm。配备足够数量的小型压路机,选择合理的压路机组合方式及初压、复压、终压的碾压步骤,以达到最佳的碾压效果。低温、风大、薄层碾压时压路机数量适当增加。

②压路机以慢而均匀的速度碾压,压路机碾压速度符合有关要求,压路机的碾压线路、方向不得突然改变,防止导致混合料推移。

③压路机的碾压温度符合有关要求。在不产生严重推移和裂缝的前提下,碾压在尽可能高的温度下进行,禁止在低温状况下作反复碾压。

④压路机不得在未碾压成型的路段转向、掉头、加水或停留。初压紧跟摊铺机进行,并保持较短区段。复压紧跟初压后进行,不得随意停顿,碾压长度控制在60~80m内。终压紧跟复压后进行,且不少于2遍,至无明显轮迹为止。

⑤在当天成型的沥青混凝土路面上不得停放各种机械设备或车辆,不得散落矿料、油料等杂物。

⑥压路机压不到的地方,采用振动夯板或热的手锤把沥青混凝土充分夯实,已经压实的路面不得修补表皮。

一、土质、软质岩、强风化硬质岩路堑施工

路堑开挖前,首先核对地质资料,开挖后如发现与地质资料不符,及时反馈设计和监理单位。同时做好堑顶防排水设施,临时排水设施与永久性排水设施相结合,并与原排水系统顺接。

采用挖掘机、装载机挖装,自卸汽车运输,推土机辅助作业。较平缓地段上的短浅路堑,采用从路堑的一端逐渐向前或按横断面全宽不分层的全断面开挖方式;当路堑中心高度大于5m时,采用分层逐层顺坡开挖或纵向台阶法开挖方式。长度较短时,开挖自上而下进行,分层开挖,不得乱挖、超挖,严禁掏底取土。长距离深路堑,沿着路堑纵向将高度分成不同的层次依次开挖。

每层纵向开挖坡度不小于4%。每层开挖前先在两侧设低于开挖面标高的临时排水沟,开挖面设中心至两侧2~4%的横坡,保证开挖路基面不积水。边坡和平台顶预留不小于20cm保护土层,平台顶表面做成向外侧4%的排水坡,使平台不积水。

路堑开挖过程中为保证雨水不冲刷边坡,每侧预留50cm待开挖至设计标高或平台位置时一次刷坡完成。刷坡保证边坡坡度及平整度,对特殊部位做好边坡防护工作。对影响边坡稳定的地面水和地下水及时采取措施引排,并在路堑的表面设置排水坡,以利排水。路堑开挖前对坡顶、坡面的危石、裂缝等不稳定情况进行检查,并根据情况采取措施妥善处理,保证施工安全。

边坡主要采用机械整修,人工配合,按设计坡度利用坡度尺拉线,根据拉线修整边坡,开挖与边坡整修应同步进行,当有超挖时,必须采用监理同意的材料回填。刷坡修整随时检查堑坡坡度,避免二次刷坡造成浪费。

防护紧跟开挖,随挖随护。坡面坑穴、凹槽中的杂物清理后,嵌补平整。需设防护的边坡,当防护不能紧跟开挖时,暂时留一定厚度的保护层,待做护坡时再刷坡。

开挖至基床标高时,对路基基床厚度内地层采用原位测试、电法物探,必要时进行钻探取样等方法,结合室内土工试验进行基床范围内地基条件的检验,验证设计采用的地质资料。若地基条件满足设计地基条件要求,继续开挖至设计换填底面标高后,按设计换填厚度填筑基床底层A、B组填料和基床表层填料。若地基条件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反馈设计,根据地下水发育情况,进行详细地质补充勘探后重新进行分析,确定采取加深换填厚度或其它地基处理措施进行地基加固施工。

路堑开挖后根据设计土石方调配方案进行调配,在填料满足路堤填筑技术条件的情况下,移挖作填。其余的路堑开挖土方作为弃方,运至弃土场。弃土至弃土场后,用推土机推平后碾压平整,使之整齐、美观、稳定,周围砌筑防护设施,弃土场顶面向外做3%的排水坡,外缘设一道截水沟,确保弃土堆周围及其上排水畅通,不对周围的建筑物、水源及其它任何设施产生干扰或损坏。

路堑开挖过程中始终保持排水系统畅通。

路堑基床换填宽度、深度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并按设计要求进行检验,设计无要求时沿线路纵向每100m抽样检验5个断面。

沿线路纵向每100m单侧边坡各抽样检验6点

二、路堑侧沟平台与边坡平台

不同地层组成的较深路堑(边坡高度15~20m及以上),根据设计要求,在边坡中部或不同地层分界处,特别是土石分界、透水层与不透水层交界处,设置不小于2.0m宽的边坡平台,同时在平台上设置截水沟。在路堑开挖接近边坡平台设计标高时,及时进行边坡平台位置测放,严格控制边坡平台开挖标高,并预留0.3m厚度,人工开挖找平。对于硬质岩路堑,采用风镐或放小炮辅助开挖,人工整修成型,防止出现超挖,对于超挖部分采用M7.5浆砌片石补平。边坡平台及截水沟开挖整修完成后,按照设计及时采用浆砌片石封闭,形成排水系统,以防雨水冲刷和浸泡,出现边坡裂缝或坍塌。

全线路堑地段在侧沟与堑坡坡脚之间均设置2m宽的侧沟平台。

路堑开挖接近侧沟平台设计的开挖高程时,及时恢复线路中心线,并对侧沟平台进行准确放样,开挖预留0.3m厚度,采用人工开挖整修,人工一次性将侧沟平台槽底及侧沟和电力电缆槽槽底开挖整修成型。对于硬质岩路堑,采用风镐或放小炮辅助开挖,人工整修成型,防止出现超挖,对于超挖部分采用M7.5浆砌片石补平。开挖整修完成后及时进行电力电缆槽、侧沟以及平台浆砌片石施工,封闭土层形成排水系统,以防雨水冲刷和浸泡路基基床。对于设置有支挡结构的路堑地段,侧沟平台与支挡结构同时进行施工。

本段开工日期为2010年7月1日,竣工日期为2012年2月22日,总工期594日历天。具体施工计划详见《DK426+356.46至DK441+142.48路基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

本段路基工程争创部优质样板工程。按“开工必优,一次成优”的管理思想,严格按设计文件和部颁技术规程、规范、九局创优目标管理、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施工,消灭质量通病和一般及以上工程质量事故,分项工程合格率100%,分部工程优良率达100%。

内业资料管理标准规范,竣工资料编制及时,数据记录真实可靠。

浸水路基、高路堤地段尽量避开雨季施工,确实需要在雨季施工时,提出施工方案、制定安全技术措施,经有关部门审查同意后方进行施工。此类地段施工时设专人检查、看守,每次下雨后均加强检查,当发现有边坡开裂、变形滑动等及时采取覆盖、支护等措施。如发现有坍塌或路堤、路堑整体状态有变动时,立即采取整治措施并上报有关部门。浸水地段路基施工时设置观测桩,加强对路基边坡稳定性、山体滑动面、路基下沉变形的观测,并作好观测记录。

严禁在松动土体下方作业、休息和存放机械,机械作业时无关人员不得靠近,填筑区边缘设安全标志,开挖时从上至下进行,严禁掏底开挖,分层开挖时作业面错开,不得重叠作业,施工场地狭小、机械作业繁忙地段设临时交通指挥人员。

挡墙开挖前,在上方作好截、排水设施,雨天坑内积水随时排干,挡土墙随开挖、随下基,及时回填基坑。有水地段,挡土墙施工宜安排在旱季施工,并按结构分段跳槽施工,砌筑时不得重叠作业。

路基在进行填筑施工作业时,边坡及坡脚处不得同时进行骨架、护坡、挡土墙等工程的施工作业,若必须同时进行施工时则附属工程必须与填土区、平整区段错开施工,同时在坡顶设置安全防护人员,有车辆过往时,下方作业人员必须停止施工,待车辆过后方可继续施工。

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项目部成立由施工队队长组长,主管生产的副队长、队技术负责人为副组长,工号技术、质检员、技术施工员为骨干的质量保证体系。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责任落实到人,质量保证体系人员职责分明。加强岗位职责检查,实行优奖差罚,提高全体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

施工全过程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制定各项操作细则,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各工序的施工质量,从而达到创优目标。严格按ISO9000质量标准程序文件组织施工,牢固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思想,坚持以预防为主的方针,严格控制影响工程质量的各种因素,确保工程质量。

创标准试验室。试验室配备优秀的试验员及齐全的试验仪器、设备,设立标准养护室,建立试验室台帐制度和试验委托单制度。使试验室试验数据准确、公正科学、可靠,争创标化试验室。

严格按批准的设计文件和各种技术规程、规范进行施工,认真审核设计图纸和设计文件,深刻理解设计意图。

严格执行“五不施工”、“三不交接”制度。“五不施工”即未进行技术交底不施工;图纸及技术交底不清楚不施工;测量桩位和资料未经换手复核不施工;材料无合格证或试验不合格不施工;上道工序未经检查签证不施工。“三不交接”就是无自检记录不交接;未经专业人员验收合格不交接;施工记录不全不交接。

技术人员深入现场,严格把好技术关,加强技术管理工作,细化及量化技术管理及质量标准,技术交底力求详细、准确,既要能表达设计意图,又要清楚明了,使现场施工人员容易看懂,便于操作。施工技术交底时,由施工队长或主管生产的副队长、交底人、接受人三方在“技术交底记录”上签字。施工过程中,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技术操作规程,技术交底、作业指导书等进行操作,消灭质量事故,克服质量通病。

施工队的质检人员和技术人员,对施工的关键工序进行连续的过程参数监视和控制(如填土松铺厚度、压实度、土体含水量等),按规定接受监理及业主的检查监督,并现场完成“工程质量检查记录”的签证工作,共同控制工程质量。并由技术人员负责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

严格隐蔽工程检查制度,在下道工序施工前,报请监理工程师进行钢筋、基础及其它隐蔽工程的检查,并认真落实好自检、互检制度,自检合格应按规定填好隐蔽工程检查证,经监理工程师签字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工序相关人员严格把好质量关,填好工序交接记录,要按规定落实到人,认真填写分部分项工程质量评定表,使各分部分项工程达到《验收规范》的“优良”标准,做到一次成优。

严格执行材料的二次检验制度,即做好进货检验、二次检验,保证材料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严格做好工程试验。试验是检验工程质量的主要手段,施工前,必须由质检员从工地现场按规定选取土样、砂石料、水泥和水送到经监理甲方认可的试验室进行混凝土、砂浆配合比选定。混凝土及砂浆施工过程中,质检员必须现场测定现场砂石料含水率换算出施工配合比,混凝土及砂浆的配制必须严格计量。同时按规定做好各种混凝土、砂浆试压件,并按规定养护送试。

技术资料要求准确、齐全、及时、同步,自开工之日起,由工号技术人员负责收集、整理、分类、存放以备检查,工程完工时能及时提交竣工文件进行验收。

第十三章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

1、做好工地安全防护工作,所有进入施工现场人员必须佩带安全帽,穿工作鞋,严禁穿拖鞋上工地。

2、加强工地防火防盗防食物中毒工作。在生活生产区配置足够的消防设施,食堂清洁卫生,设立专职巡守员,加强防盗工作。

5、加强环保意识,保护环境,防止污染。施工完成后,场地中的弃土、杂物等应运往弃土堆,尽量恢复原来的地形地貌。

6、选用性能优良的施工机械以降低噪声,尽可能降低噪声污染,保护绿化,积极主动与业主联系,共同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通过对兰新高铁铁路路基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使我更为深刻的体会到高速铁路的含义,因为客运转线是指速度超过200km的告诉旅客列车专用铁路,它是集高速、舒适、安全为一体的客运专线,为到达这一目标,对线路涞水必须确保轨道结构尺寸的高度平顺和稳定,而这依赖于给轨道结构提供一个高强度、刚度大且纵向变化均匀、长久稳定的路基。主要运用了CFG桩的施工、软土地基浅层处理施工与检验、路基与桥(涵)过渡段的处理等技术,通过对这些技术的学习和总结,也使自己对所学的知识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同时,通过做毕业设计,本人对所学知识,尤其铁路路基施工等知识以及制图等技能都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和应用,对专业知识了进一步巩固和掌握。培养了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完善了自身知识体系,对所学专业知识有了更系统的认识;由于本次设计时间有限,且我对一些专业知识还比较生疏,在设计中还存在许多缺憾与不足,恳请各位老师和同学们指正,并提出宝贵意见,以便我在以后的学习与工作中不断改善。

从论文选题到搜集资料,从写稿到反复修改,期间经历了喜悦、聒噪、痛苦和彷徨,在写作论文的过程中心情是如此复杂。如今,伴随着这篇毕业论文的最终成稿,复杂的心情烟消云散,自己甚至还有一点成就感。

我要感谢,非常感谢我的导师王恒老师。他为人随和热情,治学严谨细心。在闲聊中他总是能像知心朋友一样鼓励你,在论文的写作和措辞等方面他也总会以“专业标准”严格要求你,从选题、定题开始,一直到最后论文的反复修改、润色,王老师始终认真负责地给予我深刻而细致地指导,帮助我开拓研究思路,精心点拨、热忱鼓励。正是王老师的无私帮助与热忱鼓励,我的毕业论文才能够得以顺利完成,谢谢王老师。

[1]《客运专线铁路工程设计标准使用手册》,中国铁道出版社,中国铁道部,2007;

[2]《铁路客运专线路基施工技术》,铁道出版社,杨广庆,2006;

[3]《铁道工程》,铁道出版社,易思蓉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报审表(用电),2009;

[4]《铁道工程施工》,中国铁道出版社,王进,2002;

[5]《基础工程》第二版,建筑工业出版社,莫海鸿、杨小平,2008;

[6]《路基工程》第二版,同济大学出版社,程家驹、陆鼎中,2009;

[7]《土木工程测量学教程上》,铁道出版社,姚德新,2007;

[8]《土木工程测量学教程上》,铁道出版社,姚德新,2007;

[9]《AutuCAD》,清华大学出版社,李磊、王斌、张国华,2005。

管道保温施工方案附图4DK426+356.56~DK441+142.48段路基进度横道图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