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长客运专线某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杭长客运专线某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4.00M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杭长客运专线某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骨料宜在进入低温季节前筛洗完毕。成品料应有足够的储备和堆高,并要有防止冰雪和冻结的措施。

拌和混凝土之前,应用热水或蒸气冲洗拌和机,并将积水排除。

某水泥库体滑模施工方案.doc9.11.2控制冬季混凝土最佳浇筑时间

严格规定冬季混凝土浇筑时间,安排在一天之中气温最高时间段浇筑混凝土,避免在当天的低温期施工,以此来控制混凝土内外与环境温差。

9.11.3估算混凝土拌合料温度,切实采取有效加温措施

热工计算计算混凝土出盘及入模温度,通过检测各种材料的存储温度推断出机温度,热工计算见附后。由热工计算估算出的温度,未考虑水泥水化热和搅拌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的影响,得出的温度比实际出料温度要低几度,要增高混凝土拌合料的温度,首先应增高原材料的温度,特别是增高比热最大的水和用量最多的骨料的温度。因此,所采取的措施是:

拌合用水进行加热处理,水加热采用蒸汽加热、电加热或汽水热交换罐等方法加热水,使用的水箱或水池应予保温其容积应能使水达到规定的使用温度要求,搅拌站蓄水池用保温材料覆盖并密封。

拌制混凝土所用的骨料必须清洁,不得含有冰雪等冰结物及易冻裂的矿物质。冬期骨料所用贮备场地应选择地势较高不积水的地方。

水泥品种的选择:混凝土升温的主要热源是水泥在水化反应中产生的水化热,冬季施工应优先选用活性高、水化热大的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

水泥标号应不低于425号,最小水泥用量一般不宜少于300kg/m3,水灰比不应大于0.6。

按照国家关于外加剂管理的文件要求,混凝土外加剂必须有出厂质量证明书,其内容包括:产品名称、型号、出厂日期、主要特性和成份、适用范围和

适宜掺量、性能检验合格指标、储存条件及有效期、使用方法说明书等技术指标。混凝土抗冻剂生产厂家必须具备有关部门批准的生产资格,材料应有当年的检验报告和合格证明。

在冬季浇筑的混凝土工程,根据施工方法,合理选用各种外加剂,应注意含氯盐外加剂对钢筋的锈蚀作用,宜使用无氯盐防冻剂,对非承重结构的混凝土使用氯盐外加剂中应有氯盐阻锈剂这类的保护措施。氯盐掺量不得超过水泥重量的1%,素混凝土中氯盐掺量不得大于水泥重量的3%。对抗冻性要求高的混凝土,宜使用引气剂或引气减水剂。

根据施工要求合理选用的矿渣粉、粉煤灰,其各项品质指标应满足《京沪高速铁路高性能混凝土施工实施细节》的要求。矿物掺合料在使用前运入暖棚进行自然预热,但不得直接加热。

(1)混凝土不宜露天搅拌,应尽量保证暖棚,优先选用大容量的搅拌机,以减少混凝土的热量损失。搅拌混凝土前或停止搅拌后,应采用热水或蒸汽机冲洗搅拌机鼓筒。混凝土的拌合时间比常温规定时间延长50%。经加热后的材料投料顺序为:先将80%水和砂石投入拌和1min,然后加入水泥、外加剂拌和1.5min以上,并补充剩余20%的水。砂石料与水泥、外加剂分开进料斗,必须以防止水泥、外加剂接触热水发生水泥“假凝”现象以及外加剂失效。

(4)用保温材料对搅拌站进行封闭,棚内利用热风机配合暖气进行保温,棚内温度控制在10℃左右。技术人员每小时测量并记录温度一次。

(6)试验人员每次根据采用蒸气保温后砂石料的含水量调整施工配合比。

(7)为确保冬季施工混凝土的和易性和流动性,混凝土搅拌时间应不小于2.5min,但不宜大于3min。

(8)为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强度,掺用高效减水剂时,试验人员根据需要适当调整混凝土坍落度。

(9)混凝土搅拌过程在按照规定的方法和频次对混凝土的坍落度、含气量、

泌水率进行检测的同时,还应对混凝土的出机温度进行测量,确保混凝土出机温度不低于10℃。

(1)采用混凝土运输搅拌车包裹保温石棉被等保温材料的保温措施运输混凝土,混凝土运输容器采取保温措施,缩短运输时间,尽量减少中间倒运环节。运输混凝土过程中慢速搅拌混凝土。对输送管道用棉毡或麻袋等保温材料进行包裹。

(2)混凝土搅拌场地距施工地点最远为10Km,混凝土运至施工地点后立即进行浇筑,以减少材料运输过程中的热量损失,并加强容器保温措施。混凝

土的运输过程应快装快卸,不得中途转运或受阻。当拌制的混凝土出现坍落度减小或发生速凝现象时,应进行重新调整拌合料的加热温度。混凝土输送泵尽量采用直管,且不宜铺设过长,以免发生堵管现象;一旦发生堵管时,维修时间不宜过长,必要时及时采用备用管道。

(3)施工时间应尽量避免交通高峰期,缩短混凝土运输时间。严格规范现场管理,加强与现场的信息沟通,对现场浇筑进展进行严格控制,合理安排,控制并缩小混凝土到达现场等待浇筑的时间,确保降低在运输过程中受环境温度的影响。

(1)混凝土浇筑根据施工方量选择在高温期间浇筑而避开低温期的夜间和凌晨,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进行混凝土拌和物性能试验以及对混凝土温度进行测量。应控制混凝土入模温度不低于5℃;负温环境时,确保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不应低于10℃。

(2)冬季浇筑混凝土前,作好充分施工准备,保证混凝土浇筑连续性;缩短混凝土从搅拌机到入模的传递时间及浇筑时间。

(3)钢模板拼装到位后,必要时模板周围采取搭设暖棚等的保温措施,防

止钢模板受外界温度的直接影响。在浇筑混凝土前,采用温水淋洒钢模板外侧以提高模板温度。

(4)钢筋绑扎完毕后,尽量避免直接暴露在寒冷的环境中,应采取遮盖等措施,必要时采取保温措施,在浇注混凝土前采用温水淋洒钢筋骨架,对非模板介质的接触面也彻底淋湿,并及时清理积水,保证在浇筑时模板上不能有附着水及浇筑结构物内不存有积水。这不仅能够使钢筋骨架保持相对较高的温度,还能够使混凝土温度的损失降到最低。

冬季施工新、旧混凝土施工缝的清理要求如下:

1)前层混凝土的强度不得小于1.2MPa。

2)施工缝处的水泥砂浆、松动石子或松弱混凝土必须凿除,并用水冲洗干净,但不得有积水。

3)新混凝土在浇筑前,宜在横向施工缝处先铺一层厚约15mm并与混凝土灰砂比相同而水灰比略小的水泥砂浆,然后再继续浇筑新层混凝土。施工缝处的新层混凝土要重点捣实。

4)冬季施工接缝混凝土时,在新混凝土浇筑前对结合面进行加热使结合面有5℃以上的温度,浇筑完成后,及时加热养护使混凝土结合面保持0℃以上的温度,直至新浇筑混凝土获得规定的抗冻强度。

5)当旧混凝土面和外露钢筋暴露在冷空气中时,对新、旧混凝土施工缝在1.5m范围内的混凝土和长度在1.0m范围内的外露钢筋进行防寒保温。

6)混凝土采用机械捣固并分层连续浇筑,分层厚度不小于20cm。

9.11.7拆模和养护

(2)非承重模板拆除时,混凝土强度必须大于允许受冻的临界强度或成熟

度值。承重模板拆除经计算确定。侧模在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以上,且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时,方可拆模;底模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其设计强度的75%时方可拆模。拆模时间及拆模后的保护,满足温控防裂要求,并遵守内外温差不大于20℃或2d~3d内混凝土表面温降不超过6℃。

(3)采用的保温材料(草袋、麻袋、毛毡等)应保持干燥。

(4)在模板外部保温时,除基础可随浇筑随保温外,其他结构必须在设置保温材料后方可浇筑混凝土。钢模表面可先挂草帘、麻袋等保温材料并扎牢,然后再浇筑混凝土。保温材料不宜直接覆盖在刚浇筑完毕的混凝土层上,可先覆盖塑料薄膜,上部再覆盖草袋、麻袋等保温材料。保温材料的铺设厚度为:一般情况下0℃以上铺一层;0℃以下铺两层;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及二次抹面压实后应立即覆盖保温,其保温层厚度、材质应根据现场情况确定。

(5)拆模后的混凝土也应及时覆盖保温材料,以防混凝土表面温度骤降而产生裂缝。混凝土的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上能满足抗冻强度要求后再拆除模板。拆模后立即用塑料薄膜完全包裹外露的混凝土实体,同时外裹毛毡进行保温潮湿。防止混凝土表面冷却过快而产生收缩裂纹或混凝土实体受冻。用蒸汽加热法养护混凝土时,混凝土的升温速度不大于10℃/h,降温速度不得超过5℃/h;用暖棚法加热混凝土时暖棚内气温不得低于5℃。模板拆除要求混凝土冷却至5℃以后进行。当混凝土与外界气温相差大于20℃时,拆除模板后的混凝土表面应加以覆盖,使其缓慢冷却。

(6)混凝土掺加防冻剂的养护如下:a.混凝土外露表面采用彩条布加两层毛毡进行覆盖,在负温情况下不得浇水养护。b.混凝土养护初期的温度,不得低于防冻剂规定的温度,当达不到规定的温度且混凝土强度小于3.5MPa时要采取保温措施,使混凝土温度不低于防冻剂规定的温度。

(7)混凝土浇筑后,视外界气温环境,可采用通入蒸汽、搭设暖棚、保温材料包裹结构物的养护措施,使得混凝土5℃以上的养护龄期不得小于48h;当环境温度为负温时,5℃以上的养护龄期不得小于72h。且应注重结构边角部位的保温养护。

(8)在混凝土养护期间,及时对环境的气温、相对湿度、风速等参数进行测量,每日检查至少4次,并做好测温记录;当混凝土结构有测温要求时,按照上述频率对混凝土结构芯部、表面温度进行测量,按时做好测温记录。并根

据混凝土温度和环境参数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养护制度,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内外温差满足要求。当发现异常情况时,应及时向有关部门反馈以便于采取措施。混凝土温度测量时间一般与同条件养护试件龄期相同。

9.11.8质量保证措施

(1)对原材加热时水的加热温度不应超过80℃。混凝土入模温度不得低于5℃。拌和用水加热超过60℃时,应改变拌和加料顺序,将骨料与水先拌和,然后加入水泥,以免水泥假凝。

(2)投料时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宜超载,且不宜过少。

(3)对搅拌好的混凝土,应经常检查其温度及和易性。若有较大差异,应检查材料加热温度、投料顺序或骨料含水率是否有误,以便及时调整。

(4)投料时应注意不要把冰雪或冻团骨料装入搅拌机内,这会给拌合物温度带来很大的损失,而且大于8cm的冻块便很难通过搅拌被粉碎和融化,热量尚未平衡的冻团骨料除给成型带来困难外,并且影响混凝土的质量。

(5)及时检查混凝土从入模到拆除保温层或保温模板期间的温度。

(6)混凝土冬期施工应控制的测温项目和次数如下表:

每昼夜不少于4次,此外还需测量最高、最低气温

水、水泥、砂、石、外加剂温度

(7)混凝土养护期间温度测量在混凝土强度未达到临界强度4MPa之前应每隔2小时测量一次,达到受冻临界强度以后每隔6小时测量一次。

(8)全部测温孔均应编号,并绘制布置图。测温孔应设在有代表性的结构部位和温度变化大易冷却的部位,孔深为结构物高/厚的1/2。测温时,测温仪表应采取与外界气温隔离措施,并留置在测温孔内不少于3分钟。

(9)检查混凝土质量除应按国家现行标准规定留置试块外,还应检查混凝土表面是否受冻、粘连、收缩裂缝,边角是否脱落,施工缝处有无受冻痕迹;以及同条件试块的养护条件是否与施工现场结构养护条件相一致。

(10)检查同条件养护试块的养护条件是否与施工现场结构养护条件相一致。

(11)模板和保温层在混凝土达到要求强度并冷却到5℃后,方可拆除。拆模时混凝土温度与环境温度差大于20℃时,拆模后的混凝土表面应及时覆盖,使其缓慢冷却。在低温季节浇筑的混凝土,拆除模板应遵守下列规定:

①非承重模板拆除时,混凝土强度必须大于允许受冻的临界强度或成熟度值。

②承重模板的拆除应经过计算确定。

③拆模时间及拆模后的保护,应满足温控防裂要求,并遵守内外温差不大

于20℃或2d~3d内混凝土表面温降不超过6℃。

(12)混凝土浇筑时,控制混凝土分层浇筑的分层厚度和覆盖时间。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外露表面应及时保温。新老混凝土接合处和边角处应做好保温,保温层厚度应是其他保温层厚度的2倍,保温层搭接长度不应小于30cm。

(13)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3d内应加密观测温度变化;外部混凝土每天应观测最高、最低温度;内部混凝土8h观测一次。其后宜12h观测一次。气温骤降和寒潮期间,应增加温度观测次数。

提前进行夏季施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根据经验及热工计算,拟定原材料降温及成品保温降温措施。并提交外加剂种类、数量等夏季施工材料需求计划。准备降温棚、砂石料降温的冲水设备及混凝土罐车包裹保温降温物资等,做好养护设备的配置。

9.12.2控制夏季混凝土最佳浇筑时间

严格规定夏季混凝土浇筑时间,安排在夜间浇筑混凝土,避免在当天的高温期施工,以此控制混凝土内外与环境温差。

9.12.3混凝土配合比优化

优化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尽量减少水泥用量,掺加粉煤灰,降低混凝土早期水化热。

9.12.4估算混凝土拌合料温度,切实采取有效降温措施

热工计算计算混凝土出盘及入模温度,通过检测各种材料的存储温度推断出机温度,热工计算见附件。由热工计算估算出的温度,未考虑水泥水化热和搅拌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的影响,得出的温度比实际出料温度要低几度,要降低混凝土拌合料的温度,首先应降低原材料的温度,特别是降低比热最大的水和用量最多的骨料的温度。因此,所采取的措施是:

拌合用水采用温度低的深井水,拌和站水管及水箱加设遮阳和隔热设施,且避免拌和用水在水箱中长期存放,控制水温不超过10℃。

骨料堆场搭设遮阳棚,避免阳光直射,在混凝土搅拌前对骨料喷洒冷水降温但使用中要严格控制含水量。

水泥品种的选择:混凝土升温的主要热源是水泥在水化反应中产生的水化热,因此选择中热和低热水泥品种是控制混凝土温升的最根本方法。

严格控制水泥的细度以及水泥进入搅拌机前的温度。确保水泥入机温度不大于40℃。

按照国家关于外加剂管理的文件要求,混凝土外加剂必须有出厂质量证明书,其内容包括:产品名称、型号、出厂日期、主要特性和成份、适用范围和适宜掺量、性能检验合格指标、储存条件及有效期、使用方法说明书等技术指标。

根据施工要求合理选用矿渣粉、粉煤灰,其各项品质指标应满足设计要求。粉煤灰取代了部分水泥,可保持混凝土拌和物的流动性不变,减少单位用水量,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使得混凝土的水化热降低,可以有效地防止温度裂缝,并充分利用粉煤灰混凝土的后期强度。

9.12.5混凝土的拌制:

(1)混凝土搅拌站料斗、皮带运输机、搅拌机采取遮阳措施,避免日光直射,搅拌根据搅拌方量大小选择在一天气温较低的时间段进行,搅拌前对相关搅拌设备进行洒水降温。使用时与混凝土材料接触面不得存在附着水。为了降低混凝土搅拌时发生摩擦产生的热量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尽量缩短搅拌时间。

(2)在进行混凝土搅拌前,除对骨料含水率进行测量外,对环境温度以及胶材、骨料、水等材料的温度进行测量。并形成相关记录。根据测温结果对混凝土的出机温度进行推算。当推算混凝土出机温度大于30℃时,对原材采取上述措施进行降温。

(3)混凝土搅拌过程在按照规定的方法和频次对混凝土的坍落度、含气量、泌水率进行检测的同时,还应对混凝土的出机温度进行测量,确保混凝土出机温度不大于30℃。

9.12.6混凝土的运输

(1)采用混凝土运输搅拌车包裹湿布保温降温的措施运输混凝土,混凝土运输容器采取防晒降温措施,缩短运输时间。运输混凝土过程中慢速搅拌混凝土。

(2)为了防止混凝土坍落度损失过大以及发生堵管现象,长距离

混凝土输送管道采取遮光覆盖措施,并喷洒冷水对其降温。

(3)严格规范现场管理,加强与现场的信息沟通,对现场浇筑进展进行严格控制,合理安排,控制并缩小混凝土到达现场等待浇筑的时间,确保降低砼在运输过程中受环境温度的影响。

9.12.7混凝土的浇筑

(1)混凝土浇筑根据施工方量选择在夜间浇筑而避开炎热的白天,在进行混凝土浇注时进行混凝土拌和物性能试验以及对混凝土温度进行测量。确保混凝土入模温度不大于30℃。

(2)夏(热)期浇筑混凝土前,作好充分施工准备,保证混凝土浇筑连续性;缩短混凝土从搅拌机到入模的传递时间及浇筑时间。

(3)钢模板拼装到位后,模板周围采取遮阳措施,防止钢模板被阳光直射。在浇注混凝土前,采用冷水淋洒钢模板外侧以降低模板温度。

(4)钢筋绑扎完毕后,尽量避免在阳光下长时间曝晒,在浇注混凝土前采用冷水淋洒钢筋骨架,对非模板介质的接触面也彻底淋湿,在浇筑时控制不能有附着水。这不仅能够使钢筋骨架保持相对较低的温度,还能够使由吸收和蒸发引起的混凝土水蒸汽的损失降到最低。

(5)为了避免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水化热的传递采取薄层(30cm)连续施工方法。

(6)浇注过程中按预定的测温方案,留置测温设施。

(7)在混凝土浇注完毕后,对于混凝土的裸露面,及时采用覆盖塑料薄膜、覆盖土工布反复洒水保湿,并保持湿润,防止塑性裂纹的产生。

9.12.8拆模和养护

(1)拆模前养护期间在模板外侧搭设遮阳设施,防止阳光直射模板。外露混凝土进行覆盖保湿。混凝土终凝后的持续保湿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并做好养护过程的记录。

(2)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在混凝土内部埋设降温水管,冷却水管的使用及控制:冷却水管使用前进行试水,防止管道漏水、阻塞,并保证由足够的的通水流量,控制冷却用水的进水温度,在混凝土浇注到冷却水管标高后,立即开始通水,目的是有效降低混凝土水化热最高温升值,并在温度达到峰值后加快混凝土内部散热降温。并控制混凝土降温速率1.5℃/d而定。根据设置在承台不同高度的温度应变片,测量临近散热管的温度值,保证进水温度和混凝土内部温度差值控制在10℃左右,否则要及时加入深井水来调整水温。

(3)养护期间对有代表性的结构进行温度监控,定时测定混凝土芯部温度、表层温度以及环境气温、相对湿度、风速等参数,并根据混凝土温度和环境参数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养护制度,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内外温差满足要求,控制一般混凝土芯部最高温度不超过65℃,通过对混凝土的温度监控,掌握混凝土内部的实际最高温升值和混凝土中心至表面的温度梯度,确保在拆除结构模板时结构或构件芯部混凝土与表层混凝土之间的温差、表层混凝土与环境之间的温差小于20℃及降温速率采用V≤1~1.5℃/d。

(4)混凝土强度满足要求后可拆除模板。拆模前进行温度测量。一般情况,大风或气温急剧变化时不进行拆模。在夏(热)期施工,采取逐段拆模、边拆边盖的拆模工艺。混凝土去除表面覆盖物或拆模后,对混凝土采用覆盖洒水等措施进行保湿养护,保湿养护期间采取遮阳和挡风措施,以控制温度和干热风的影响。

(5)为了防止气候骤然变化混凝土产生过大的温差应力,混凝土内部开始降温以前以及混凝土内部温度最高时不得拆除模板。

(6)延缓温差梯度与降温梯度的措施

桩帽、承台、墩身均采用麻袋片或土工布浇水养护及覆盖薄膜保温措施,专人负责,覆盖于混凝土终凝后进行,做到前14天坚持洒水保持湿润,拆模后湿养不间断,确保不形成干湿循环。

(7)在混凝土养护期间,及时对环境的气温、相对湿度、风速等参数进行测量,每日检查至少4次,并做好测温记录。

9.12.9质量保证措施

(1)加强施工中的温度观测,重视温度管理,控制实际温度差小于容许值。及时准确地进行各种温度观测。对环境温度、混凝土出罐及入模温度,每工作班不少于3次,并作好检查记录。

(2)混凝土试件除应留标准养护试件外,制作一定数量的同条件养护试件,检查混凝土的强度,以指导施工。

(3)混凝土浇筑时,控制混凝土分层浇筑的分层厚度和覆盖时间。

(4)在修整作业完成后或混凝土初凝后立即进行养护,在混凝土浇筑后的1~7天,确保混凝土处于充分湿润状态,浇筑后14天内确保混凝土保持湿润状态。

雨季来临前期,应做好人员劳动力的准备和安排;平时材料应准备充足并有足够的富余,确保雨季不因材料问题而影响工期。

防暴雨措施。接到暴雨预报后,及时遮盖施工物资材料、机械设备、电器设备等,以保证其不被雨水淋打、浸泡。暴雨出现时,立即停止场内所有混凝土施工、吊装作业、焊接作业以及其他有危险性的施工作业;施工车辆暂停行驶;切断高压电源,关闭现场发电、用电设备。

雨季防雷措施。场区内电站、发电房等处于雷击区的机械设备全部装设防雷保护设施,防止雷电击毁设备、击伤人员。防雷保护设施应符合有关规定的要求,并定期检查。雷电出现时,立即停止场内电器设备操作、焊接作业以及其他有危险性的施工作业。

雨季防冰雹措施。接到冰雹预报后,及时遮盖施工机械设备、电器设备等,以防被冰雹击打损坏。冰雹出现时,立即停止场内所有施工作业,组织人员迅速撤离现场,进入预置的庇护所。

9.14预警机制和应急预案

9.14.1预警机制和应急预案应急组织框架图

9.14.3预警机制和应急预案内容

(1)现场的建筑物、构造物、临建(包括围墙)以及毗邻建筑物失稳倒塌

(2)深基坑和支护结构坍塌、坑壁坡顶开裂、边坡失稳、基础桩壁坍塌

(3)大面积脚手架失稳倒塌

(4)模板支撑系统失稳倒塌

(5)隧道塌方、瓦斯突出和爆炸、涌水突泥及其引起的地下水位严重下降、地表沉陷、地上构筑物沉降倾斜开裂倒塌

(6)基础/地下工程透水、坍塌及降水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地上建(构)筑物沉降开裂倾斜倒塌

(7)起重吊装等机械安全控制设备失灵或损坏、作业中突然停电、设备倾覆等

(8)水、燃气、电力、通讯等地下管线设施损坏

(9)电气设备故障、严重漏电

(10)放射性物质泄露

(11)山体滑坡、泥石流、洪灾、强降雨、大(台)风等自然灾害

(13)急性中毒、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中暑、淹溺、机械伤害等各类安全事故所造成的人员伤害

(14)其它生产安全事故和紧急情况

9.14.4预警实施程序

(1)火灾扑救程序:扑救初起火灾要分析确定起火物品的性质(可燃气体/液体/固体/电器/金属)→分析是否有发生爆炸的危险→确定灭火办法和器具(需要时报警)→灭火扑救和疏散救援→守护邻近建筑→设法隔离火情→无法控制时配合专业消防部门进行扑救。

(2)爆炸救援程序:判断现场是否有发生二次爆炸的危险→分析确定爆炸物品的性质→确定灭火办法和器具(需要时报警)→灭火扑救和疏散救援→守护邻近建筑→设法隔离火情→无法控制时配合专业消防部门进行扑救。

(3)溺水救援程序:确定落水地点→分析目前溺水人员位置→组织拦截打捞营救→必要时向当地政府部门请求救援。

(4)高空救援程序:分析危险→确定营救方法(拉网、铺垫、架梯、登高救援)→实施营救→必要时向当地政府部门请求救援。

(5)建筑构造物、设备、临时设施等倒塌、倾覆救援程序:分析确定现场是否有再次倒塌、倾倒等危险→对危险设施、建筑物要进行支撑和加固→分析和确定受伤害人员和重要物资设备的位置或范围→如为机电设备事故,要立即制动和切断电源→进行挖掘、拆除等活动→抢救伤员和财物→在人员被挤、压、卡、夹住无法脱开情况下,采取进行切割、抬起重物等救援措施→如有可能,立即将伤者具有故现场转移至安全区域,防止伤者受到二次伤害。

(6)隧道塌方救援程序:分析确定被困及伤害人员位置、状况→分析塌方情况,确定是否有再次塌方危险→如有被困人员要迅速修复通风设施,保障洞内送风畅通→如为石质围岩要清除危石至围岩稳定→对塌方段进行支撑加固,并进行沉降观测→清除塌方抢救伤员和被困人员→制定塌方段通过方案报业主、设计、监理等批复后组织实施。

(7)隧道瓦斯突出和爆炸救援程序:杜绝一切可能产生的火源、断电→在需要时启动备用电源,恢复和加强通风,将瓦斯和毒气烟尘排出洞外→同时加强瓦斯浓度的检测→在喷瓦斯的裂隙较小,瓦斯量较少时,也可用黄泥或其它材料封堵裂隙,阻止瓦斯的喷出。

(8)突泥涌水:对涌水及开挖面进行喷射砼封闭,注浆封堵、引排水,对隧道结构进行强化支撑→溶洞揭露后对相应地段加强支护及衬砌→制定整治方案报业主、设计、监理等批复后组织实施。

(9)隧道施工引起地表沉降、地上构筑物沉降倾斜倒塌:对渗水、塌方段进行支撑加固→对涌水及开挖面封闭,进行注浆封堵→对地上构筑物进行支撑加固并进行沉降观测→制定整治方案报业主、设计、监理等批复后组织实施。

(10)基础/地下工程透水、坍塌及降水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地上建(构)筑物沉降倾斜倒塌:发生透水坍塌情况后立即对透水面及开挖面进行喷射砼封闭,注浆封堵、截排水→查明透水原因→如为市政水管开裂,立即通报市政部门进行抢修→对渗水段、沉降段、坍塌段进行支撑加固→如为泌水所致,启动降水阻降设施→如发生地表沉降、地上建(构)筑物沉降倾斜倒塌情况,则对地上建(构)筑物进行支撑加固并进行沉降观测→立即向交通、市政等部门报告→进行交通管制及抢险救援→制定整治方案报业主、设计、监理等批复后组织实施。

(11)深基坑和支护结构坍塌、坑壁坡顶开裂、边坡失稳、基础桩壁坍塌、路基高边坡严重坍塌:如为积水原因,要疏通截排水系统,进行截引抽排;如为上部或边部荷载原因,要立即进行卸载,对开裂、滑动土体进行清除,抢险救援,进行喷锚或支撑加固,清除坍塌土体。

(12)起重吊装等机械安全控制设备失灵或损坏、作业中突然停电:操作人员要立即停止施工操作,保持镇定、服从抢险指挥,进行抢修救援,必要时启动备用电源,恢复供电。

(13)水、燃气、电力、通讯等管线设施损坏:出现管线损坏时,要立即停止施工,报市政、电力、通讯部门和产权单位进行抢修;当上水管或雨污水管损坏出现渗漏时,立即对上水管切断上源阀门、雨污水管做好引流;当燃气管线损坏、出现泄露时,立即进行疏散救援和警戒,停止机械、电、火作业、杜绝一切可能产生的火源;当电力管线设施断裂损坏时,迅速切断电源,进行触电急救;当通讯线路设施断裂损坏时,进行现场保护,立即报告。

(14)电气设备故障、严重漏电救援程序:停止一切有关带电施工操作运转→立即切断电源→进行触电急救和抢修→经电工测试合格后恢复施工运转。

(15)放射性物质泄露救援程序:紧急疏散、设置警戒→报告公安和卫生部门→对泄露物进行掩埋和覆盖→对相关人员送至医院进行体检和救治。

(16)防汛:专人负责收听天气气象预报,及时预警,将机械车辆、可移动物资设备、人员等撤离到高处等安全地带,对不能移动的机械车辆、物资设备、房屋、临时设施进行固定、保护和加固,进行防雨淋、防雷、防坍塌、防触电、防雨水倒灌等现场防护和排水工作,坚持巡查看守制度,设置安全警戒标志,进行抢险救援,必要时向当地政府发出救援信息。

(17)大(台)风:专人负责收听天气气象预报,及时预警,对不能移动的机械车辆、物资设备、房屋、临时设施进行固定、保护和加固,对现场进行清理防护,进行抢险救援,必要时向当地政府发出救援信息。

9.14.5项目安全管理组织设计

根据沪昆客专公司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要求,配备相应的终端硬件设备,纳入业主统一接口,并接受业主的统一管理;信息化管理系统的通道使用费、软件开发使用费等费用按约定比例分摊;投入本工程人员构成表中设置有专人负责信息化系统的管理和维护;施工总平面布置图中预留信息系统接入条件,施工组织设计中纳入信息系统相关内容,按照业主标准化管理的要求承担运用主体责任,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提交工程实施、管理过程中的相关资料,使之作为现场管理重要的基础技术管理手段和支撑;我单位接受监理单位对信息系统的总体协调管理。

在沪昆客运专线建设中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工程建设管理;努力推进数字化技术应用,为铁路建设、管理、运营、维护等提供信息共享平台。项目部将根据沪昆公司对信息化管理的统一要求及部署,设置机构、配备人员及设备、制定相应管理办法,建成适用于沪昆客专工程建设的信息化平台(系统),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

9.15.1机构设置及人员配置

9.15.2信息化工作的主要职责

(1)按照沪昆客专公司信息化建设的统一部署,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编制信息化实施方案和推进计划,报沪昆客专公司备案。实施方案的内容应包括网络构架、硬件配置、监控及通道设置的详细布局分析。

(2)贯彻实施信息化工作的有关标准、规范和信息化工作管理的规章制度。

(3)按照沪昆客专公司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完成系统信息的采集、传输和保管,网络、系统硬件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

(4)对本单位及下属部门信息化建设进行业务指导和业务培训。

(5)信息化实施小组每月召开信息化工作会议,总结本单位信息化推进情况,并进行自我考评,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将会议纪要上报至信息办。

(6)根据本单位信息化实施情况,按规定及时向信息办提出信息化系统使用分析和修改意见,报沪昆公司,以便完善信息化管理工作。

(7)完成沪昆客专公司信息办安排的其他工作。

9.15.3硬件及通道

施工单位依照信息化建设的要求统一配备必要的终端设备及现场采集设备(如计算机和视频系统设备、电子识别卡、手机等)并承担相应的设备购置和维护、通道建设和运用费用,确保本单位信息系统能与沪昆客专公司指挥部及铁道部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畅通连接,使各级管理部门能够及时准确的通过工程信息管理系统了解建设过程相关信息,实现用信息化手段管理建设过程。

9.15.4信息系统建设绩效考评机制

(1)项目部严格遵守沪昆客专公司关于信息化建设的有关规定,违反本规定的,纳入绩效考核,项目部按照国家、行业相关规定,结合公司大西客专公司评价指标、评估办法、奖惩措施,制定相应指标、办法及措施,定期对各部门、各单位进行考核并提出考核意见。

(2)为信息化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项目部给予表彰;对违反本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影响信息化工作开展和项目实施的,给予批评并责令改正;对严重违反项目管理和系统使用要求造成重大事故和损失的,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和架子队负责人的责任。

(1)项目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必须建立防范非法入侵、安全审计、病毒检测及系统数据灾难恢复等安全保护技术措施,建立实时检测制度。安全系统的核心技术设备和软件必须通过安全检测。

(2)项目部信息化工作的部门遵守国家有关信息安全保密规定,确保本部门提供的上网信息的真实性。直接发布其它部门交换共享的数据,必须经过数据来源部门认可。

(3)计算机网络管理人员对网络运行、安全、保密等负有主要技术责任,操作人员要严格按照计算机操作规程,加强对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措施。

(4)项目部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和其他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自觉保守国家、行业和单位秘密。

10、引用的设计文件与施工规范

新建铁路杭州至长沙客运专线首次设计技术交底资料

铁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指南

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

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

铁路隧道衬砌质量无损检测规程

铁路大断面隧道三台阶七步开挖法施工作业指南(试用)

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指南

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

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

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铁路隧道防排水施工技术指南

高速铁路设计规范(试行)

高速铁路设计规范(试行)条文说明

铁路工程施工作业要点示范卡片

附表1施工常用机具配置表

附表2**隧道主要劳动力进场计划表

附表3**隧道进出口地段支护设计及施工辅助措施表

GB∕T 14506.31-2019标准下载附表5.**隧道第二架子队人员情况表

(3)搅拌站平面布置图

(4)进口平面布置示意图

(5)出口平面布置示意图

(6)**隧道平面布置图

xx博物馆改扩建工程(老馆改造) 测量施工方案(1)栈桥设计图及验算过程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