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隧道进口段环水保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清水隧道进口段环水保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226.82K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清水隧道进口段环水保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5)参与重大事故和职业危害问题的调查、有关劳动保护计划、措施的制定,协助进行安全教育,提出劳动保护、安全生产的改进建议;

(6)经常检查施工现场设备及各种防护设施、安全设施状况,发现问题及时督促解决,保证其正常运转;

(7)经常检查施工现场扬尘、毒、噪声有害作业状况,督促防治和个体防护工作,督促女工保护工作;

(1)严格按照技术交底、安全交底、施工作业指导书操作,无技术、环保、安全等要求的作业交底不施工;

(2)认真进行个体防护宜家施工组织设计,减轻有害作业对职业健康安全危害;

(3)自觉接受现场施工管理人员的检查和指导,及时纠正本工种工序作业的不合格品和违章行为。

1)为加强分部工程项目的环境保护管理,达到环境保护管理标准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国家、铁道部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结合本线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2)施工产生污染的工程项目,必须遵守污染物排放的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在实施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区域内,还必须符合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要求。

3)工程建设项目应当采用能耗物耗小、污染物产生量少的清洁生产工艺,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4)环境保护管理工作须贯穿项目建设的全过程,确保环保工程与主体工程“三同时”(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竣工)。

严格执行国家《环境保护法》和《水土保持法》和地方政府有关规定,坚持做到“少破坏、多保护,少扰动、多防护,少污染、多防治”,实现环境监控达标,确保环境保护、水土保持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把兰渝铁路建设成为绿色、环保工程。

八.环境因素调查与评价标准

8.1施工期环境影响特征

工程在施工期的环境影响主要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其次为施工噪声、废水、扬尘和固体废物等排放对周围环境形成的暂时性影响。

(2)施工阶段:施工噪声、振动、施工废气、扬尘、施工废水、弃渣水土流失、生态及景观影响、区域交通干扰。

8.2生态环境因素调查与评价标准

(1)生态环境影响因素:

1、工程占用土地影响――包括铁路工程永久占地和施工临时占地。

2、扰动地表影响――主要是土石方施工对地表开挖、填埋等。

3、拆迁、砍树影响――工程实施将拆迁房屋、砍伐树木,以及引起道路、沟渠的改移等。

4、隧道环境影响――隧道分布地段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弃渣处置困难。弃渣将占用大量的土地,改变土地的使用功能、破坏土地上的植被,处置不当将会产生严重的水土流失;另外,弃渣场临时占地对土地植被有一定的影响。

工程项目位于甘肃陇南地区。本项目沿线植被脆弱贫乏,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工程的修建将不可避免的对沿线环境与生态产生不良影响,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1007)中的相关规定,本次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级别确定为一级。

8.3声环境因素调查与评价标准

(1)声环境影响因素:

一是各种施工机械设备及机具,包括装载机、挖掘机、混凝土搅拌机、钻孔机及砼振动棒等,是铁路工程施工中最主要的施工噪声源。

二是施工中土石方调配,设备、材料运输将动用大量运输车辆,特别是重型载重汽车噪声辐射较高,对其频繁行驶经过施工现场、便道和既有公路周围环境将产生较大干扰。

三是大型临时施工设施搅拌站等,是不可忽视的噪声源,设施在生产作业过程中将向外辐射噪声,以敲击碰撞等间歇性噪声为主,混凝土搅拌机、振动机具等设备噪声。

8.4振动环境因素调查与评价标准

(1)振动环境影响因素:

产生振动的污染源,主要是隧道爆破作业及施工机械设备的作业振动,主要来自钻孔,以及重型运输车辆行驶等作业,如大型挖掘(土)机、空压机、钻孔机等。

依据《铁路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标准》(TB10502-93)中的要求,结合本工程建设特点及振动敏感点分布、工程沿线地区环境地质情况,本次环境振动评价按二级评价深度要求进行。

8.5水环境因素调查与评价标准

(1)水环境影响因素:

施工期――污水来源主要是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施工场地废水、隧道施工产生的泥浆废水。

(1)生活污水:首先经过沉淀池处理,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

(2)生产污水:排放前无明显悬浮物,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

8.6空气环境因素调查与评价标准

(1)空气环境影响因素:

施工期空气污染源主要有隧道土石方挖运中的粉尘,车辆行驶中的扬尘,各类施工机械所排放的尾气以及各种燃烧烟尘等。

8.7固体废物影响因素调查

(1)场内分类存放,提高回收率;

(2)充分利用下脚料,减少废弃物;

(3)按指定位置排放,减少占地和环境破坏;

(4)运输途中无遗洒。

9.1施工环境、水土保持规划制度

施工前对施工区域的环境情况进行调查,根据国家、铁道部、地方政府有关环保法律法规、规定,结合建设单位有关环保、水保管理办法,制定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的具体安排及相应措施,确保环境保护目标。

9.2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

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即环境保护、水土保持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实施、同时施工的制度。施工时根据环保设施设计及施工方案,做好临时工程的环保设施,保护好施工现场及驻地周围环境。

9.3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目标责任制

建立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目标责任制,本标段环境保护工作由项目经理部向业主单位负责。负责目标责任书的制定、下达、实施和考核工作,将环境保护工作与每个施工人员的责任、权力、利益和义务有机结合,切实做到奖优罚劣。

(1)不任意取土、弃土,未经有关部门批准不随意砍伐或改变工程沿线附近区域的植被与绿化;

(2)工程临时占地不擅自占用或征用林地、保护沿线古树,材料、废弃物不得于林下堆放,确因建设需要占用林地的,项目施工结束后做好抚育与恢复工作;

(3)临时施工场地的选择与布置,尽量少占用绿地面积,保护好周围环境,减少对植被生态的破坏。施工结束后,及时恢复绿化或整理复耕,重视临时施工用地的复垦;

(4)工程取土符合所在地相关管理办法的规定;取弃土时严格落实水土保持措施,进行有序开挖取土,减少对生态的破坏。并结合工程的实施,及时进行绿化,美化环境;

(5)妥善处理废方,弃土尽量避免破坏或掩埋场坪旁边的林木、农田及其它工程设施。弃土避免堵塞河道、改变水流方向和抬高水位而淹没或冲毁农田、房屋,危及周边环境安全。

(1)对空压机、发电机等噪音超标的机械设备,采取装消音器来降低噪音;

(2)对于行驶的机动车辆,严禁鸣笛;

(3)合理安排噪音较大的机械作业时间,距居民较近地段,严格控制噪音,不得在夜间进行产生环境噪音污染的施工作业;

(4)因生产工艺上要求必须连续作业或者特殊需要,确需在22时至次日6时期间进行施工的,应在施工前报业主单位和工程所在地建设委员会,经批准后方可进行夜间施工。

(1)施工废水、生活污水按有关要求进行处理,不得直接排入农田、河流和渠道。清洗骨料的水和其它施工废水采取过滤、沉淀处理后方可排放,以免污染周围环境。施工机械的废油废水采取隔油池等有效措施加以处理,不得超标排放;

(2)施工中对地下水、泉点、水井进行定时观测,以免施工造成水位下降,防止因地下水、地表水流失改变水系,破坏生态平衡;

(3)靠近生活水源的施工,用壕沟或堤坝同生活水源隔开,避免污染生活水源;

(4)搅拌站以及其它施工区产生的施工污水经治理净化处理后排放,不直接排入河道。生活污水采取二级生化或化粪池等措施进行净化处理,生活废水必须经沉淀处理,经检查符合标准后方可排放;

(5)机械存放点、维修点、车辆停放点以及油品存放点做好隔离沟,将其产生的废油、废水或漏油等通过隔离沟集中到隔油池,经处理后进行排放;

(6)注意保护自然水流形态,做到不淤、不堵、不留施工隐患,不阻塞河道;

(7)学习并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防止水污染。

(1)施工场地和运输道路经常洒水,尽可能减少灰尘对生产人员和其它人员造成危害及对农作物的污染;

(2)在运输水泥等易飞扬的物料时用蓬布覆盖严密并装量适中不得超限运输。在设备选型时选择低污染设备并安装空气净化系统确保达标排放。对汽油等易挥发品的存放要采取严密可靠的措施。

10.5固体废弃物处理

(2)施工和生活中的废弃物也可经当地环保部门同意后运至指定地点;

(3)报废材料或施工中返工的挖除材料立即运出现场并进行掩埋等处理。对于施工中废弃的零碎配件边角料、水泥袋、包装箱等及时收集清理并搞好现场卫生以保护自然环境不受破坏。

(1)根据工程可能引起水土流失的情况,划分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制定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方案;

(2)合理安排工序,及时清运废弃的土方。对已完坡面工程应及时植草绿化,增加植被覆盖率,减少土壤被雨水冲刷;

(3)对施工临时用地,施工结束后及时进行土地整治,考虑表土回填以利复耕或进行绿化恢复;

(4)弃土、弃渣的堆放,要先建设拦挡墙(坝)及排水设施,后堆放弃渣,堆放结束后开始布置植物措施;

(5)在工程水土保持区域范围内采取必要的植物措施,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在主体工程区和边坡、便道等水土保持区域种植适合当地的树种和草皮,以更好地控制水土流失。

保护工作环境,有效消除或控制环境毒源,做好自我防护工作,预防职业中毒事故。施工现场的各种机械排出的废气废物、材料装卸和搬运过程中产生的扬尘,被人体吸入后,对身体产生很大的危害,因此,施工人员一定要配戴口罩进行自我防护,机械操作手要作好机械的维护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机械的噪声和废气的排放量,材料装卸和搬运时应轻拿轻放,减少扬尘对环境的污染,从而有效地预防职业中毒事故。

做好施工现场防尘、降尘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尘土对施工人员的危害,具体措施如下:

保持作业场地、运输车辆以及其它各种施工设备的清洁。作业场地经常进行整理和清扫;运输车辆在运输飞扬性物资时,采用篷布覆盖的维护措施,停运时注意冲洗,保持车辆干净卫生;施工区内的搅拌、运输设备、模板、输送泵等机械设备按谁管理谁负责保养的原则,经常进行清洁,保持在机械闲空不产生扬尘。

爱护环境,保护当地植被,防止水土流失。

矽肺病是一种职业病,对人体健康危害性较大,它主要是由于施工人员在有害气体和粉尘较大的工作环境中从事长期或经常性工作造成的。目前隧道中产生粉尘及有害气体的主要施工过程为凿岩、放炮、喷射砼施工等。针对上述原因,为保证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特制定措施如下:

施工通风符合现行隧道设计和施工规范的要求。

洞口安设通风机,通风机功率经严格计算,确保洞内空气换气量。

隧道内空气成份进行取样检验、分析。洞内空气有害气体含量不超过国家卫生标准要求:具体为每立方米空气中含有10%以上的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控制在2mg以下;一氧化碳不大于30mg/m3,在特殊情况下,施工人员进行作业时浓度最高可为100mg/m3以内,但工作时间不超过30min。二氧化碳,按体积计不大于0.5%。氮氧化合物(换算成NO2)为5mg/m3以下。

隧道放炮后,进行喷雾洒水,并进行机械通风。为加强排烟效果、减少排烟时间。

为减少出碴时粉尘,出碴前对碴体进行淋水。

喷射砼时采用湿喷工艺,以减少粉尘的产生。钻孔均采用湿式钻孔法,禁止采用干式钻孔作业方式施工。

10.8施工弃渣控制措施

本标段开挖量较大,施工中弃渣问题必须妥善处理,处理弃渣原则如下:

①尽量用作路基、车站填方及建筑石材,当必须堆砌时,应少占农田,不占好田,尽量利用荒坡、荒沟堆弃。

②沿较开阔沟谷一侧堆砌时,须流出水路,坡脚设混凝土或浆砌片石挡墙防护。

③压沟满铺堆砌时,坡脚须分级挡护,渣顶根据流量设完善的引排水沟槽系统。

④弃渣占用旱地时,渣顶面弃后必须复耕,当占用荒地时,也应整平预留复耕条件或种草绿化,以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并保护渣体稳定。

⑤为避免弃渣流失造成对环境的影响,对弃渣场进行必要的防护。

10.9避免扬尘及有害气体的措施

在运输细粉状和易飞扬物料时用蓬布覆盖严密,并装量适中,不得超限运输。对散装材料采用密闭运输、存放。运转时有粉尘发生的施工场地,如混凝土拌和站、隧道施工等均必须有防尘设备等措施。

主要施工场地进行硬化处理,施工便道定期压实地面。对施工场地、施工便道经常洒水,减少扬尘对周围环境的污染。装卸有粉尘的材料时,采取洒水湿润或遮盖,防止沿途撒漏和扬尘。

工地的烧煤茶炉、锅炉、炉灶等设置除尘装置,使烟尘降至允许排放范围。

施工现场道路指定专人定期洒水清扫,形成制度,防止道路扬尘。

车辆开出工地做到不带泥砂,基本做到不洒土、不扬尘。

禁止在施工现场焚烧油毡、橡胶、塑料、皮革、树叶、枯草、各种包装物等废弃物品以及其他会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

在施工区和生活区设置足够的临时卫生设施,定期清扫处理。施工物料堆放应严格管理,防止在雨季或暴雨将物料随雨水径流排入地表及附近水域造成污染。

10.11施工生活废液的处理措施

优先安排电动机械施工,对柴油机械、车辆安装防漏油设施,对机壳进行覆盖围护,避免在车辆停放、维修时漏油污染。各种施工废油、废液集中储积,集中处理,严禁乱流乱淌,防止污染水源,破坏环境。

施工及生活废水的排放遵循清污分流、雨污分流的原则,各种施工废油、废液集中储积,集中处理,严禁乱流乱淌,防止污染水源,破坏环境

施工中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古建施工组织设计.doc,保护饮用水源不受施工活动的污染。

十一、严格按照征地红线布置施工及使用后的恢复

严格按设计规定的征地范围和数量丈量用地,严禁超范围占用土地和水面。临时生产生活设施、施工便道的设置,必须按照先设计规划申请同意后的方案实施,依据环保的相关要求做好环境的保护工作。

临时房屋尽量减少占地对植被的破坏。搞好临时便道的排水与绿化。结合地形,认真做好临时排水,同时做好便道的植草工作,做好绿化工作,严格按征地红线征用施工用地。

工程完工后经建设批准,及时拆除全部临时房屋和临时施工设施,清除施工区和生活区及其附近的施工废弃物。并按批准的环境保护计划完成环境恢复。

施工场地、生活营地、施工便道等临时设施在使用完毕后,及时恢复原貌,临时工程中砼铺面要彻底清除。恢复植被太子山庄三期施工组织设计,还施工前的青山绿水。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